首页 优秀范文 计算机前沿技术总结

计算机前沿技术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02 23:25: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前沿技术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计算机前沿技术总结

第1篇

 

随着我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积极采取灵活务实的军事外交手段来提升国家和军队的国际影响力。为外国军队,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军官,是我国军事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军软实力的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

 

1 外训教学的主要特点

 

外训教学是外训工作的重要部分,外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到外训工作的成败[3]。有别于内训教学,外训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 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其他语言为辅

 

虽然外训学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人种,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大多用英语交流。因此,在外

 

训教学中,教员应全英语式教学,这就要求外训教员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此外,也存在一些外训学员不会英语,用他国语言交流。那么,不就需要译员作为中间的纽带,将授课内容传授给外训学员,还需要教员与译员的密切配合,良好沟通。

 

1.2 外训学员的差异性

 

来自不同国家的外训学员在经济水平、文化渊源、宗教信仰、学历层次等有一系列的差异[3]。外军学员都是各国国家经过严格的筛选与考核而推荐来受训,因此学员具有良好的理论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但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宗教文化、军事力量不同,所以导致外训学员呈现着以下特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国情军情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不同、学习目的和意义不同。

 

2 开设《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应用》外训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战争必将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陆海空的联合作战。鉴于计算机技术在军事战争中发挥的重要地位,我校对外训学员开设了《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应用》这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为提高外训学员的计算机水平、为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外训学员奠定基础。以下从两个方面探讨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2.1 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战争更趋向于陆、海、空的协同、联合作战,计算机已经成为战场信息传输的神经系统,在作战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外训学员开始这门课程,一方面,让他们更系统的学习计算机各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实际应用出发,提高对计算机的实

 

际操作能力,包括对常用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通用软件的操作以及基于网络的编程等。最终,待外训学员回国后,可以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迁移到自己国家,并在各自国家的军事战争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外训学员对《计算机基础和网络应用》具有浓厚的兴趣

 

我校的外训学员是经过他国国家层层筛选推荐培训的,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4]。在计算机领域,外训学员对计算机各类专业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计算机网络编程及各类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强烈的兴趣。外训学员学习方向和目的明确,他们渴望掌握娴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渴望能将所学计算机技能应用到日后的军事工作中。

 

3 实施《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应用》外训课程的有效教学手段

 

3.1 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各国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外训学员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统一的教学模式

 

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外训教学需求,所以分层次教学已成为外训教学改革的首选。我们很早就对《计算机基础和网络应用》开始尝试了分层次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措施分为:首先,在外训学员入校后,采用下发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是否学习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其主要内容、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对哪些计算机专业内容有浓厚的兴趣,问卷调查采用选择与问答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已经掌握外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基础课程主要针对基础知识较差的外训学员开设,包括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高级课程主要针对基础知识较好,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外训学员,开设程序语言设计等课程。

 

最后,在同一班次、同一课时开展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产生“个体歧视”的错觉。为了避免外训学员产生“歧视”这种情况,并没有将外训学员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而是在同一班次同一课时同时开展基础教学和高级教学。首先对外训学员授予基础教学,并布置基础教学任务。对在课上可以快速熟练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外训学员给予高级课程的授课和指导。

 

有效采取分层次教学可充分地调动了外训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提高了课程授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实践检验,达到了良好的预期目标。

 

3.2 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该课程的授课内容覆盖面广,包括计算机的各类基础知识。例如,office办公软件、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数据库、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等理论知识,可以让外训学员充分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的各类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外训学员的计算机基本素质、拓宽知识面。

 

该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的外训学员,授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Flash动画设计、数据库编程和计算机网络编程等内容,提高了外训学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了外训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

 

3.3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对于基础薄弱的外训学员,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对于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外训学员采取研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外训学员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外训学员计算机的实际动手能力。

 

3.4 鼓励外训学员参加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类活动

 

我校每年都开举办计算机文化节、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等活动[5]。鼓励外训学员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可充分提高外训学员的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锻炼外训学员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方面外训学员更好的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和网络应用》这门课程在考试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笔试,将课堂表现、课程实验、课后作业、期末测试纳入课程最终成绩,课程最终考核成绩=课堂表现(10%)+课程实验(30%)+课后作业(10%)+期末测试(50%),充分考查了外训学员的综合能力。

 

基于上述有效措施,《计算机基础和网络应用》课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外训学员在学校举行的各类计算机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4 实施《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应用》外训课程的几点思考和设想

 

虽然本课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外训学员计算机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尝试以下教学手段。

 

4.1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手段,可提供给学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自主学习。因此,将授课内容制作成网络教学资源已是大势所趋。网络教学一方面为外训学员提供了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让外训学员根据各自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借助这个平台,可以方便外训学员与教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2 积极采取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大学将发展MOOC作为学校的“重大发展战略”,加快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以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6]。因此,在外训教学中开展MOOC和翻转课堂混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拆解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活动,促进教员和外训学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当然,将MOOC和翻转课堂混合的教学模式必须考虑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翻转课堂活动及在线学习行为与课堂教学行为三方面的衔接关系。

 

5 结束语

 

本文从外训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应用》课程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在课程实施过程采取的有效教学手段,并给出了在未来外训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的创新性教学手段。

第2篇

虽然电视编导和电视观众们的愿望不同,事实上,他们愿望的实现都依赖于一项技术:存储加速器。如果磁盘存储速度足够快,那么电视编导和电视观众们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而那个给磁盘安上“加速引擎”,将电视节目推向数字化高速公路的人,就是张骥。

实现三级跳的“企业英雄”

神奇的技术、人性化的产品,让记者心怀好奇地走近了这位亿科三友的创办人──张骥博士。

初次见到张骥博士的情景,至今令记者印象深刻。张骥看起来不像个企业家,更像是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亲切感油然而生。他带着最先进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落户国内,却始终将眼光对准世界市场;他在美国创办的企业,卖了到1.2亿美元,他却习惯每天乘坐地铁,成为“上班族”中的一员。他是公司的创业者,却以每天和员工一起吃工作餐而感到心满意足。

1984年,张骥成为国家选送到美国的优秀学生之一,并于1989年获得美国普度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6年,张骥担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和RPI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并以创始人之一的身份进入Divicom公司,负责视频编码和设备开发。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张骥要与数字化媒体制作技术结下不解之缘。当时,虽然Divicom公司只有二十几个员工,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不仅利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压缩视频技术,而且在技术上遥遥领先。现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视频压缩都采用了他们当时研发的产品。后来,该公司成功的被其他公司收购。

随后,张骥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1997年,张骥创办了V-Bits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美元,并亲自披挂上阵,担任技术总裁。公司的主要项目依然是张骥的“老本行” ──视频压缩。在张骥的苦心经营下,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9年,V-Bits被思科以1.2亿美元收购。

张骥经营的公司竟然卖到了1.2亿美元!在大多数人看来,张骥似乎可以“金盆洗手”、享享清福了。但是,张骥开始计划着走上他的第三次创业之路。公司做什么项目呢?张骥陷入了沉思。此时的张骥已经在数字网络和视频压缩技术领域里有了十多年的研发与市场经验,并拥有6项已授专利和15项待授专利。经过深思熟虑,张骥坚持做他的老本行:数字媒体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及创新产品研发。

2002年3月,纳斯达克市场正处于低迷期,张骥竟然令人惊讶地获得美国几家著名公司投资1400万美元,进行了成功的融资。张骥总结了自己成功的经验:“第一,我们几个创始人都有过成功的创业经验。第二,我们创业之初,姿态摆得非常低。我们没有什么要改变世界的豪言壮语,只是想切切实实地做点事情,解决些问题,并且我们还做了很多第二打算。所谓第二打算,就是假如第一个计划不行,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案。我们当时有三个方案。投资者最害怕的就是当投资进来时,虽然你非常自信,但是只有一个打算,只有一招。”

2002年4月,张骥与其他两位资深华裔科学家共同创办的亿科三友(Exavio)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硅谷成立。张骥注意到,2002年北京开始出现了一批视频压缩公司,此时张骥的中国市场开发计划日臻完善:他打算在中国开发一个研究中心。他对投资者说:“你们可以不同意,可以不给我们投资,但是我们不会改变这个计划。”经过张骥等人的努力, 2003年1月,亿科三友中国北京分公司成立了,同年7月,上海分公司也宣告成立。至此,以美国总部作为研发基地,进行软件硬件开发规划,以北京为软件、硬件的具体实现地和销售市场,以上海为硬件外观设计和生产地的战略框架基本建成,公司主要利用国内技术优势,来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加快生产速度。

目前,亿科三友公司已积极开放国内媒体应用市场,将以其革命的创新技术协助国内行业厂商和用户,在数字电影和高清视频制作、数字电视广播、媒体内容管理等领域共同进步。

改变思维为存储设备加速

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制作大多采用非线编辑方法。这种编辑方法先用组合编辑,将拍摄的素材按顺序编成新的连续画面,然后用插入编辑对某一段进行同样长度的替换,但是想要去除、编辑加长中间的某一段,除非将那一段以后的画面全部重录。同时,非线编辑是“点对点”,即一段素材经过编辑,得到一个节目,如果想将这段素材制作成另外一个节目,还必须重新导入、编辑。如果能将一份素材同时制作成不同栏目,一举多得,该多省力!

除此以外,国内的电视节目播出绝大部分都是“过期不候”。举例来说,德国世界杯决赛的直播时间相当于北京时间凌晨两点,观众就必须两点守在电视机前看比赛。除非电视台回放节目,否则错过比赛直播时间,观众就没法再看到比赛录像。于是,很多观众发出了感慨,要是能选择在自己喜欢的时段看比赛,该多好!

虽然电视编导和和电视观众想问题的角度不同,事实上,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关键点在于解决磁盘存储空间和存储速度。

现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与80年代相比,CPU性能提高超过3000,000倍,网络性能在单位宽带成本基础上提高了1000倍以上,磁盘存储系统在存储密度及每兆数花费的成本上,改进了3500倍以上。但是,在过去25年里,磁盘数据连续传输率仅仅提高了100多倍,与处理器速度和网络传输速度的大幅度增长相比,磁盘数据连续传输率就成为计算机技术领域中的“后进分子”了。数字存储体系成为数字信息系统的主要性能瓶颈,而且这一情况正在日趋严重。现在,编导和观众们的理想将在张骥这里变为现实。张骥和他的亿科三友团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成功地推出了存储加速器。

对于电视编导来说,如果想要实现同时储存“多种录像资料”,和 “一材多用”,一个素材同时用来制作多个电视节目,就必须对存储系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国际国内的编辑系统都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亿科三友推出的产品,致力于打破存储空间和存储速度的瓶颈,编辑速度比非线编辑提高了20倍,而成本却降低了2倍!

交互式视频广播技术的出现,使得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点播已经播放过的电视节目。在电视点播系统(也称为网络PVR)中,现场电视节目被导入存储系统。与此同时,电视节目订户要求以每一个数码流3.75Mbits/s的速度访问电视节目内容。试想一下,如果成千上万的用户都以这样的速度同时访问,那么磁盘存储速度系统将不堪重负,存储系统的吞吐量将急剧下降。在数字媒体制作环境里,当数字电影或者高清视频数据正在导入到存储系统时,工作站往往开始要求访问刚刚导入的媒体内容并开始制作,而这时导入环节尚未完成。为了提高效率,就往往必须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在处理数据的读取和存入时,如何保证快速的传输率?张骥全力依靠公司强大的设计力量,确立了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分离的的设计理念,在ExaMax内部开发了庞大的智能缓存系统,充分利用了72个CPU提供最佳的数据传输率。这一成果将是我国高清数字电视系统建设、高清节目制作和群众性点播网络建设中所急需的设备。有了I/O存储加速引擎,两个内部缓存进行读取和写入分离,使得两者并不互相影响,从而将读取和写入送入各自的“快车道”,将电视节目推向数字化高速公路。

存储加速器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张骥十分清楚数字高清电视的技术标准和未来技术发展,始终坚持引领该技术领域技术尖端。在张骥的带领下,亿科三友公司完成了公司第一旗舰产品ExaMax 9000系统基础开发的所有工作,基准测试表明该系统确实达到了它的设计目标,能够提供远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磁盘存储还要高的存储存取吞吐率。高带宽、高吞吐量的ExaMax 9000 I/O存储加速引擎,能够提供世界上最快的存储访问性能。

它包含了硬件与软件技术的系统产品,拥有高速FPGA、内置嵌入式处理器的高密度并行计算架构、大容量快速内存条架构、以及智能缓存算法。该系统已经在苹果中国做过产品测试,被证明可以提供高达2.4GB/s(每秒2.4千兆字节)的持续存储访问吞吐率,为高清电视节目和数字娱乐内容提供快速且高效的内容制作流程。

存储加速器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集中了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专为优化附加存储系统的I/O吞吐能力而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在单个节点上集结了最多的处理器数目(72个CPU);单点支持最多512个共享式内存模块插槽,提供高达2TB的共享缓存;拥有众多软件应用上的创新算法,包括基于文件的缓存算法(File Based Caching)、高级块访问Look-head算法(Advanced Block Access Look-ahead)、内存分组及替换策略(Grouping and Replacing Policies)以及服务品质机制(Quality of Service Mechanisms)等。这些创新技术已同时在美国及中国申请专利。

高带宽、高吞吐量的ExaMax 9000 I/O 存储加速引擎是亿科三友公司至今为止技术含量最高、开发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三年来公司总共为该项目已投入700余万元,目前已完全掌握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并完成了产品的样机生产,其独具革命性的技术创新理念令其早在2004年4月举行的广电行业最大的广播电视器材展览会NAB展会(又名美国国家广播设备展)上一举夺得当年的“Pick Hit Award”大奖。2005年凭借ExaMax 9000 I/O Accelerator Beta版产品再次荣获2005 年度数字电影奖项(Digital Cinematography Award)和millimeter’s NAB 2005 Pick Hits Award奖项,在众多全球知名品牌中脱颖而出, 成为NAB商展上全世界惟一的同一个产品连获三个最高技术奖的厂家。

2004年,美国数字高清电视进入家庭,其政府规定2007年电视台必须数字化,2009年关闭模拟电视。中国在“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发展数字高清电视是重要课题项目,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已完成试点工作,正在开展扩大范围和普及阶段。青岛、杭州、成都、重庆和东莞都是成功的范例,一些省际范围的推广在2006年也会取得大规模成果。按国家广电总局计划,2015年将是我国关闭模拟电视信号的最晚时间。可以看出亿科三友公司的ExaMax系列化产品在国内会有很大的需求。为此,亿科三友选定了在行业内做市场开发很成熟的公司与他们一起推广销售亿科三友产品。

ExaMax 9000 I/O存储加速引擎在美国NAB展会的出色表现为公司赢得了众多用户和厂商的关注。在中国,亿科三友也与业内多家知名集成商进行洽谈,并在2006年年初正式签约两家主要系统集成商(捷成世纪,天视网讯)作为ExaMax 9000的产品商和中国区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中央电视台、各大省级电视台和电影制作公司作为市场拓展的重点。目前,华龙数码集团已经成功完成了对ExaMax 9000 I/O存储加速引擎的测试,并且美国好莱坞的Universal和Modern Video Film决定采用亿科三友公司的产品,亿科三友的市场战略已经初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