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5: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个人发展规划目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和引导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从而把学校对教师的发展需求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融合起来,使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相得益彰。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要切实将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求全体教师制定详细的个人发展规划。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时,要求教师既不能鼠目寸光,又不能好高骛远,既要切合自身实际,又要立足长远发展,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长,合理、客观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针对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阶段目标、具体任务、保障措施和相关要求等,从而使实施教师发展规划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二、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丰富教师情感智慧,全面提升师德修养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学生的个人尊严。因此,教师的情感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激励作用越大。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实施教师发展规划过程中,学校要始终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将师德表现作为对教师个人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开设专题师德讲座,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推行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组织主题师德论坛活动等,以此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献身教坛的热情,逐步形成敬业爱岗、勤奋工作、爱校如家、乐于奉献的教师品格。
三、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增加专业储备
在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一个成熟的个体,而是一个有待发展的个体,如果没有过硬的、扎实的专业技能,如果离开科学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的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便失去了支撑。在实施教师发展规划过程中,学校要始终高度重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化理论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努力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为教师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邀请有关知名专家、骨干教师开专题讲座、作学术报告、上示范课等。同时还要强化教育教学的互动、开放,定期组织开展校际间多层面的业务交流活动,进一步开阔教师视野,促使他们用最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此外,学校还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的督查,进一步完善日常基本功训练管理与评价制度,将教师基本功训练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过关检测与定期成果展示相结合的动态监管机制,并定期举行教师文化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考查活动,以此有效刺激教师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和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
四、关注教师教学技艺和科研能力的发展,不断增长教育智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扎实的基本功,还必须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突出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学技艺的优劣、研究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在注重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发展的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努力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努力让教师教学技艺和研究能力比翼双飞。为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加快专业发展步伐,学校要大力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确定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同时制定详细明确的指导细则和考核细则,从而促进师徒教学相长。要强化校本教研,推行集体备课、组内研究、名师引领、合作互补的工作模式,共同攻坚克难。每周的教研活动,要确定明确的教研主题,活动形式力求新颖、多样、有效,精心组织开展,确保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此外,学校还要加强课题管理,积极申报课题立项,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此外,凡对于教师成长和发展有益的各种活动、各项比赛,学校都要予以鼓励,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激励教师创新研究,努力促进自身不断超越。
五、关注教师自主发展,引导和促进教师持续、快速发展,为一生的发展积蓄能量
实施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其最终目的是增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发展目标,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进行持续的发展激励,努力实现教师由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发展的跨越。要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双选上岗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有力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广泛开展各类业务竞赛,如,开展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比、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学基本功展示、中队活动方案征集、教学论文展评、优质课竞赛、校内教学能手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积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成长、成功的平台。此外,还要注重情感激励,凡对于教师成长发展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学校都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以更高层次的引导和激励,让教师充分享受到成功感、归属感,从而持续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促进他们自主、顺利地实现既定的各项奋斗目标。
公司员工职业规划范本一前言: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外部环境分析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经济发展过热,cpi持续上涨。
2.保险的特殊环境:
由于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较晚,行业不成熟,市场混乱。保险产品基本本复制国外。体现保费较高。同时,消费者对保险行业失去信心,甚至反感保险。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保险行业严重缺乏人才,市场前景广阔。
二.个人分析
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平时)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杂文,尤其爱看军事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耐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数学相当不错。
三.解决个人分析中的劣势和缺点
1)恒心问题: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
2)耐心问题:通过做日常生活的事情,比如钓鱼、拼图、围棋等等来慢慢锻炼自己的耐心。
四.确立目标: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在未来应该会向精算和营销员两方面发展。围绕这两个方面,本人特对未来五十年作初步规划如下:
1、20xx20xx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具体规划见后)。
2、20xx20xx年,熟悉适应期: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岗位。
完成主要内容:
(1)学历、知识结构:通过中国精算师考试(9门),拿到理财规划师等资格认证。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2)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在这一期间,主要做好职业生涯的基础工作,加强沟通,虚心求教。
(3)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适当交际的环境下,尽量形成比较有规律的良好个人习惯,并参加健身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20xx2053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五.结束语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
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
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
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
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
公司员工职业规划范本二今年转到技术部门来一直为了自己目标努力!奋斗,勤奋学习,刻苦工作,今年我的计划有三点:
一、在技术部门用心把自己工作岗位做到位,比如,和客户保持一系列关系,能和客户有相应沟通方式,把自己工作做到位,让客户感觉到我们公司做事认真,这样会更有效能和客户进一步加深再次合作利益;
二、表达能力,在转到技术部门以来!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表达能力,总体来说一年比一年要更专研,我希望在这下半年里自己能更有效表达自己方式语言,更希望公司各位销售能多给我们上上表达方式和说话方式销售技巧,这样自己想表达说出的话更能让客户明确,清楚的传达到客户那。
三、十月份想转销售部门,计划如下!
1、首先先学会如何制作报价单,然后再学习如何合同上一些细节,
2、转销售以后再这几个月多跑几个地方,比如,施耐德,中建电子,和一些工程策划人!更重要利用身边每一个资源, 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在有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送一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好稳定与客户关系。
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多看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同行们交流,向他们学习更好的方式方,方法。
公司员工职业规划范本三作为主管,帮助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他围绕团队工作为核心,进行规划工作。另外,主管通过该规划和交流,发现该成员更多的闪光点,为团队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主管可以根据个人发展规划,为每个成员创造他需要的岗位和条件,以期每个人都能工作在离自己兴趣和特长相近和重合的地方。
另外,注意引导成员,当工作有时不能达到规划需要时,也应该努力工作,即工作永远比个人规划优先;而不应该以个人规划去否定当前工作的必要性。
个人发展规划包括的内容:
a) 近期的职业目标:近期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子的职业状况,如职位、工作内容描述、行业定位等,尽可能的明确,越清晰越好,可评估性要强。
b) 期望发展的方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近期期望向那些方面发展。
c) 从那些方面有待提高:为达到近期职业目标,根据自己的期望发展方向,在那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技术、项目管理、交流沟通能力、文档写作等。
d) 合理化建议:主要列写对团队和项目的发展建议。
e) 自己当前主要工作:列写自己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看这份文档,就很明白目前做的事情,与他的期望契合度,以及有多大差距,(此内容根据需要,可舍掉)。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32-02
大学生涯规划,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特别是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201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之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被逐渐纳入高校必修课行列。本文以观念引导作为该课程讲授的出发点,研究该课程教学的理论要素、实践方法、目标反馈,旨在为高校教师更好的将课程的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融会贯通提供一点新思路。
一、教学前提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旨在让其有计划的提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对自己的价值重新定位并持续增值,进而驱动其目标行为,实现人生理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前提,即引导学生坚定提早培养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价值:
(一)激发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形成积极奋进的人生观
大学生存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倍感未来似乎很遥远”的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想要什么并无概念,临近毕业仍会茫然。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让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激发其通过追求职业与事业的成功而实现高层次的人生需求,保持积极奋进的人生观。
(二)提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打发时间的方式和做出的决定会影响其日后遇到的各种选择,较早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可以思考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想从事怎样的工作和想成为怎样的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保证其学习过程中做出较好的决策、制定具体的步骤、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个过程会让其大受裨益。早意识就早计划,早实践就早实现。
(三)帮助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促进目标行为的自主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其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和发展订立的心理契约,是其对未来的个人承诺。基于规划,学生会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调整目标,增加行动执行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职业素质的拓展。
(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未来职业的成功做好准备
学习期间的目标会发生变化。在职业规划意识的基础上,学生结构化的个人发展规划可以让其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表现,明确需要的技巧、素质、态度,从而在求学期间高效利用时间,管理好个人发展,科学制定职业规划并有效实施,进入向上的学习循环,不断增强就业与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理想。
二、教学理论要辅助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一)职业生涯规划要素的基本内容
包括5大基本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知己,即要了解自己,明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个性特征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对自己的影响等;知彼,即要探索外在世界,分析职业特点、能力要求、择业就业渠道、行业发展背景等;抉择,即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备选项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优劣势、阻助力等因素后做出合理的选择;目标,即做出决策之后明确了大目标,并把其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目标而形成的目标系统;行动,即按照计划采取的实现目标的积极行动。5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继承,知己知彼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抉择和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行动是生涯发展路线最终实现的关键。
(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要素的因子
生涯决定了个人的生活目标,笔者认为实现生活目标需要分析三方面内容:自我、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教育与职业的资讯。职业生涯规划的5大基本要素,因各部分涉及因子不同,产生的影响因人而异。自我,涉及兴趣与需求、价值观、能力等;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涉及家庭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助阻力因素等;教育与职业资讯,涉及文书资料、演讲座谈、参观访问等,大学生可以此框架结构作为指导,培养、提高或修正自己的行为与目标,按照个人侧重点和各部分比重的不同呈现自己的独特性。
三、教学实践要提供大学生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一)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常规法
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包括5个内容:
1.自我评估:客观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提供可以打分的项目表(如我是有主见的人、擅长从自己做起等问题),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通过客观的自我打分明确自己是否需要个人发展规划及规划的重点在哪里。2.外部环境评估:评估职业机会,确定目标,使规划具有实际意义。根据教师用心设计的项目表来评估自身的特质和实现特定目标需要的特质,清楚二者之间是否一致并思考需要培养和提高的方面,继而建立长(短)期目标。3.确定目标: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用SWOT法分析个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最适合的路径,提醒学生考虑支持的来源与风险指数。4.实施策略:制定行动策略,终生学习,高效行动。主要区分轻重缓急,学会时间管理和应对干扰。教师提供自行设计的评估时间管理项目表让学生从罗列的个人特点了解自己的时间管理做的如何,清楚时间管理中的因素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可建议学生建立“日/周/月规划表”有效管理时间并应对干扰。5.反馈评估: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对照个人的行动计划,监督和评论自己的进展,研究正在追求的具体目标是否会让自己实现最终目标,反思如何让行动更符合实际、让自己更有动力等。
(二)职业生涯愿景模型法
愿景是个人的承诺,职业生涯的愿景模型法就是要使大学生的思路更集中,想清楚并搞清楚自己以后想要怎样的经历和怎样的生活,从而为达成目标做正确的选择。理清个人愿景是建立愿景的关键:
1.想象并罗列5年、10年甚至是20年之后的自己看到自己有哪些愿景的内容,如住在哪里、住在怎样的地方、工作上的压力水平(高中低)、自己当老板或打工(大小公司)、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如何安排、生活的主要成就的可能、针对愿景主要的影响与激励及价值观的来源等。2.形容并写出自己在每个愿景中的具体内容。3.思考并追问自己:每方面对自己的重要性。4.分析并审视写出来的愿景清单,找出最接近内心深处的层面。5.评估条件与愿景的差距,记录具备与不具备的自我成功特质。6.回归并检验愿景,反馈诸如愿景实现能否真正接受、接受之后的个人感受、愿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并清楚规划的结果。
四、教学后期要监管大学生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达成
可以以时间维度做全程化的评估,建立学生档案。可以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上职业规划课,建立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实践档案,对学生四年来的实践经历等形成资料,将评估、社会评价、就业(创业)过程、实践效果等进行记录。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有必要和学生建立和保持目标达成反馈联系,关注学生行为良性、正向的改变,监管其想法、行动的一致性,使能量汇聚于一个方向,尽可能让多因素的相适性较高。后期追踪调查,是进一步让学生挖掘个人优势、强化发展自己的信心,修正及完善目标并制定补短的发展措施,自觉反馈个人目标的完成节奏等。目标达成反馈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学生产生“目标惰性”现象,即学生做的努力和想做的事情之间失去了相适性,导致完成目标比受罪更痛苦,出现意愿消减、行动拖沓、半途而废。
高校学生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一定是可以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反馈职业生涯目标实现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课,本质在于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想改变到改变再到认识到个人变化的过程,继而更好的改善表现,最终实现个人人生职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陆升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法制与经济.2009,(5)
[2]廖志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探索【J】思想工作探索.2009,(4)
[3]郭海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4)
[4]章兢,李红霞.实践教学创新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5]斯特拉・科特雷尔著.凌永华译.人发展手册(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handbook)【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调研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进行,对RZ学院某二级学院教师进行调查。本文结合教师个人成长意愿与发展现状之间的差距,对教师成长进行个性化定制,明确全体教师个人发展任务,期待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赏识和持续发展,同时更好的服务于教师团队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形成人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好局面。
高职院校教师个人成长意愿分析
教师成长认知分析
关于教师成长认知的方面重点调查了教师对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的重要性程度的认知、对个人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认知、对个人教师类型定位的认知。
调查发现:所有教师认为制定成长计划对个人成长意义重大。其中,77.27%的教师认为制定成长计划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22.73%的教师认为制定成长计划对个人来说一般重要。
从整体来看,学院教师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更为关注的是晋升职称和多出科研成果,多出科研成果的目的更多的也是为了晋升职称。此外,还有20.45%的教师希望脱产参加企业的顶岗实践活动,9.09%的教师希望获得更高的学位。不同性别的教师对于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有着显著的差异,女教师比男教师更为关注科研成果和职称的晋升,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希望未来五年继续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发展成为本学科的带头人。
此外,调查发现专任教师更多的将自己的类型定位于教学科研型,而坐班人员更多的将自己的类型定位于服务型。从整体看来,学院全体教师对自身定位都较为清晰。
教师成长目标分析
关于教师成长目标方面重点调查了教师个人是否规划过未来5年的成长目标和教师个人未来10年的成长目标。
关于是否规划过未来5年的成长目标的调查发现:学院86.36%的教师简单考虑过自己未来5年的成长目标,但是目标不太明确。只有9%的教师对于未来5年的成长目标明确。而有4%教师还不确定今后的发展道路。因此,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未来成长方向,并制定成长计划对多数教师的未来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从学院教师个人未来10年的成长目标来看,多数教师未来10年的成长目标为成为合格的高职教师和骨干教师,有少数教师的目标是成为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从教师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未来10年更多的希望成为骨干教师,36岁以上的教师未来10年更多的希望成为合格的高职教师。从教师的身份来看,专任教师更希望成为骨干教师,坐班人员更希望成为合格的高职教师。
教师成长行为分析
关于教师的成长行为方面重点调查了教师对自身能力及工作情况的评价、教师愿意参加本职外工作的原因和教师不愿意参加除本职外工作的原因以及教师自身成L的不利条件分析。
调查发现:接近80%的教师对自身能力及工作一般满意,能够完成本职工作,这说明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有20%左右的教师对自身评价很满意,觉得目前的工作岗位很适合自己。只有1位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太满意,工作难以胜任,自身知识和能力需要提高。
通过调查教师愿意参加本职外工作的原因发现:教师愿意参加其他工作的原因中考虑最多的两个个原因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评职称,这说明教师参加本职外工作时更多的考虑的是个人发展问题。当然也又接近35%的教师愿意参加本职外工作的原因是出于责任目的。
通过调查教师不愿意参加本职外工作的原因发现:学院教师不愿意参加本职工作以外其他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本职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没有精力做其他工作。当然也有少部分教师不愿意做的原因是对自身发展帮助不大、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不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可做可不做。
教师认为影响自身成长的不利条件居于前三位的依次为:工作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发展;自身条件及能力的制约;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对于教师个人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成长需求分析
关于教师的成长需求方面重点调查了教师需要从学院得到的支持和教师希望个性化成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通过调查发现,72%以上的教师希望学院能够提供相应的发展支持和服务,还有43%的教师认为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31.82%的教师认为建立教师个性化的成长系统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只有20%左右的教师希望学院帮助他们分析制定个人成长计划,这说明大部分老师对于未来的成长还是有一定规划的。
关于教师个性化成长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最希望系统所具备的前四位的功能是可以随时随地记载教师成长结果并计算出成长得分情况、可以共享教师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教学设计等)、设计交流中心,教师之间可以交流教学困惑、共享教育教学理论。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在设计教师个性化成长系统时,要重点考虑教师的这些需求,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师的个人成长。
结论与建议
帮助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教师发展目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对于教师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学院应关注教师需求,以教研室为单位,通过集体研讨,帮助教师确立年度发展规划,重点确立教师个人在本年度的教科研方向、教学任务、教育任务、科研目标、教研目标以及学习培训计划,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帮助教师实现最大发展。
一、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人无完人,瑕瑜互见,世界上根本没有样样精通的全才,任何一个身心正常的人都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这就要求企业用人时要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优缺点,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原则,量才而用,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同时,要允许其犯“合理的错误”,切忌求全责备。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实现高效率的有效保证。
二、员工队伍的规划
业务战略决定了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配合企业的业务规划和经营策略,分析、明确哪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核心人员,是进行规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对员工队伍的现实任职素质进行大“盘点”,比如企业现有人员是否已满足业务战略对关键员工的需求,缺口有哪些、有多大等;同时要分析外部人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及内部员工流失率情况,预测关键员工队伍未来的发展变化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情况。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则可以对关键员工进行整体、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从而为关键员工的有效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留人主要是留“心”
创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追求组织与个人的双赢,是留“心”的根本。而如何把个人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则是保留关键员工的重点工作,比如骨干人员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经验、个人声誉、客户关系等,这些资源常因人才流失带给组织很大的损失。加强团队建设是转化个人优势的有效方法之一,团队使个人的作用有限,团队内资源共享,从而分散和降低了组织对个人的依赖性。另外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强制度化的规范管理,比如技术知识的管理制度、客户关系的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把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记录、整理、分享和保存,从而变成企业的资源和优势。
四、员工队伍的开发
其重点在于素质开发,高素质是高绩效的基本前提。企业能否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要看骨干人员的素质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围绕素质管理制定关键员工的培训计划和发展计划,一方面配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时结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形成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这是关键员工管理的最佳境界。关键员工的个性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量青年教师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现行教学评价“评分数,定等级”的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发展要求。因此,借鉴欧美国家实施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研究青年教师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功能,探讨和完善高校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成为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教学评价方式对青年教师发展的影响
虽然高校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积累了成果和经验,然而,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的绩效评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发展。
(一)评价目标的界定影响青年教师的发展定位
一些高校开展绩效考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期末发放奖金或课时津贴,将考核定位于分配利益的依据和工具,使绩效考核工作仅能发挥“监督业绩和目标达成程度”的控制作用。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相比虽有它自身的特点,但从教育行业本身来说还是应遵循“以教为本”的基本方向,重在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作为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明显缺乏,教学经验有待提高,但由于一些高校在教师绩效评价的长期过程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使得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只热衷于科研,而忽视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质量,又导致低水平科研成果的滋生。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影响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
目前,大多数高校出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公正性的考虑,制定了相对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教学质量的共性要求,反映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主要控制点。但是,青年教师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有思想,有个性;用同一尺度去衡量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习经历的青年教师,而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也没有体现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没有反映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专业性,所以也很难发挥绩效考核对青年教师的促进作用。
(三)评价主体单一影响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
传统考核一般体现为上级对下级的单向管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是典型的非对等的“从属”关系,被考核者地位被“虚化”。在绩效考评中,特定的职权结构决定了考评者对考评结果的主导地位,Barret(1966)以及Douthitt和Aiello(2001)等人甚至认为,员工绩效考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认为员工的工作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员工事实上做得如何。在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大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主动参与到学校开展的考核活动中去,学校开展的考核活动也并没有达到预想效果。在这种考核活动中,组织沟通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由于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青年教师难以通过考核来提升和发展自己,也难以起到激励的功能。
(四)评价结果的反馈影响青年教师的阶段性成长
考核并不是最终结局,还需要针对考核结果与教师进行沟通,对结果进行反馈和应用。现行教学评价一般带有“总结性”,评价结论是教学工作的最终效果。如国内高校普遍组织学生评教工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即使是高校的教学督导组采用“随堂听课”的方式,其教学评价“样本”量较小,覆盖面较窄。虽说这种“总结性”评价方式能当场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改进及完善建议,但评价持续性不足,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仍缺乏全面客观评价。
而学生评教工作之后,教师只知道一个简单的最终结果,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结果的应用上,大部分高校不进行校内公示,没有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并没有与教师薪酬、奖励、职业发展机会挂钩,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教师在教学、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有问题的教师得不到及时改进,效果好的教师得不到及时的鼓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青年教师会认为考核只是形式,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二、青年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作用
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主要目的、充分突出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它使教师从一种被审视的状态变成了一种主动适应的状态,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自尊心和内在发展潜力。发展性评价注重对教师工作的反馈,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利用评估信息为未来改进工作服务,强调改进今后的工作业绩。这些在评价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
(一)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评价对象的未来和发展,青年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目标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高校中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形成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个人进步的机制。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目标,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通过学历提升、出国进修、访问学者、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专业素质。
(二)评价过程的鉴定作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通过诊断和分析教学实践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体现了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上级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参评者对照青年教师的自身阶段发展目标,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分析、面谈交流等方式,判断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青年教师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强调与青年教师的沟通,因而能够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确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对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十分有益。
(三)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
发展性评价依据学校和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承认和尊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看成是独立的价值个体,培养青年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把评价看成是自我完善,追求卓越的过程,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归属感,进而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
三、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笔者认为,由于每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不同,因此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应根据学校和青年教师的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总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一)将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
目标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素,要激励教师,首先使他们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其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明确组织目标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的需要与学校的需要结合起来。引导青年教师在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为实现学校、院(系)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努力。
(二)帮助青年教师科学设计个人发展规划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是指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测定和总结,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学校可根据青年教师的个人特点,了解其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和兴趣,帮助青年教师科学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如确立教学能力目标、科研目标、学历提升目标、职称晋升目标等,从而运用科学方法,采取可行的措施,如学校有关部门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咨询,提供发展策略指导,包括向其提供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激发个人的潜能,发挥个人的专长,不断修正自身发展目标,最终获得事业成功。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制度,突出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
绩效考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沟通有助于考评双方消除对绩效考评所寄予的不切实际的期望。通过绩效沟通,考评者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被考评者的能力、态度、情绪,从而能够在考评中对被考评者的主要工作及其表现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对被考评者进行适当的激励。作为学校未来教学科研主体的青年教师,在评价中既是平等的参与者,更应是评价的主体。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是考核的真正目的。对于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使其了解学校的要求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帮助教师提升。
(四)“隐性激励”的作用
在以上的讨论中,一般的激励都以契约的形式明确下来,但另一种“隐性激励”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就是声誉。它可以提高个人的身价,在为未来工作,出于职业生涯的考虑会让教师付出努力。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即使缺乏足够的物质激励,很多年轻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上也会认真备课,争取上好每一堂课,因为“为人师表”会让教师在学生中拥有良好的声誉;另一方面在科研上发奋努力,让研究成果来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良好的评价,并且越是年轻,这种“声誉”的收益期就越长,从而个人就越有激励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建明.试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J].教育评论,2009(5).
2、刘丹平等.浅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J].江苏高教,2009(6).
3、方晓敏.发展性教师评价――高校教师评价和谐发展新动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引入人本管理的理念,将有利于使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与高职院校发展相统一。从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两方面的分析来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及两者协调统一发展的办法。只有把正确的人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才会正面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作用。人本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体现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其正向的个性发展,为高职院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是对教工的事务性管理,是对其调进、调出、工作量化与考核、福利、劳动时间、退休等管理。这种管理偏离了对教师个体的研究,表现出管理模式化、轻视创新意识、忽视个性引导等弊端,从而造成校园内气氛相对沉闷,不利于广大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提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高职院校与时俱进蓬勃发展。
一、引入人本管理理念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由此出发,建立或考察人本管理都要从分析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开始,确定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基本内容,建立人本管理体系。人本管理是人类管理理念从物本管理向前推进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一个新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高职教师的管理,静态的、终结性的评价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将高职院校发展和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相契合的管理理念被建立起来,这种管理理念就是对高职教师的人本管理理念。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与不足,帮助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高职教师人本管理的主要优点就是它是面向未来的,不仅重视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更重视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根据教师评价结果,向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它渗透着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要求教师评价服务于教师的个人发展,从根本上符合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很强的生命力。
教师个人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如何统一?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为达成教学科研发展目标而对教师的要求。其次,要明确教师个人需要,以使两者能够契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高职院校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职[1995]15号)中,对申请试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基本条件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要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根据高职院校对其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条件是:“双师型”教师是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等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有鉴于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按照上述要求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同时加强自己与企业、行业的联系,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又提高企业、行业管理能力。
三、高职教师个人发展与高职院校发展的统一
高职教师的需求有哪些?高职院校对教师的需求如何与教师的个体需要相统一呢?
1.高职教师的初级需求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
按照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试想教师如果整天为一日三餐而忧愁的话,很难把精力真正用在教学和实践上,所以应该满足教师基本的温饱需求,还要满足教师的安全需要,比如为教师缴纳保险和解决生活保障问题。给予教师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为稳定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基。
转贴于
2.高职教师的高级需求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所以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需要(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需要(如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所以对教师的激励要更加注重第三、四乃至第五层次的需要,即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求。人是社会的、富于情感的动物,每个人都希望归属于某个群体或社团,作为其中一员进行交流并得到体恤和爱护,否则就感到空虚和孤独。归属感、社交活动、友谊、爱情都属于此列。那么,要考虑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性格及个人意愿是否同高职教师队伍的氛围和谐一致。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中是不是把教师这一职业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只有把正确的人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作用。所以要把适合并愿意当教师的人保留在教师队伍中,而不适合或不愿意的应该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设定职业规划,为其另辟更科学的职业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当一个人身处适合自己发展的群体中时,通过一系列交流活动、工作活动等,将更加增强这个人对此群体的归属感。某群体中的人们,当其愿景、目标一致的时候,那么更加容易营造一种和谐的组织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么,高职院校要建立和突出自己的文化,吸纳拥有同样愿景和目标的人共同完成高职教育的光荣使命。
对于尊重的需要,这类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得到社会尊重和承认,因此产生了对威信、认可、地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满足自尊心,因此产生了提高自身的能力、自信心的需求。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激励可以通过对教师的认可、表扬、表彰来激励,还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培训机会、职称职务晋升机会等等来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增强其能力和自信。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代表学校参加院校以上级别的会议或活动,开拓教师的视野,让优秀教师有一种荣誉感和归属感。另外,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活动,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高职院校可以明确提出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得到这些荣誉和实践机会,让更多的教师看到前进的目标而形成外部激励,当一批批获得荣誉的教师纷纷涌现的时候,教师将不断地成长,个人在集体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给予内心的满足感使其久而久之形成渴望自我提升的内部驱动力。设定这些激励条件会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同时最终受益的将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对象,从而使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人的需求层次的顶峰,是指人的潜力、才能、天赋能够得到持续实现。人在对自身潜质和外部环境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价值体系,产生了理想和使命感,是不断地向人的综合与统一发展的过程,它驱动人们充分发挥潜质,取得成就,实现理想。对于这一点,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足够的个人发展时间和空间,在教师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鼓励其个性化发展。比如易中天作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讲课风格在长期的实践中自成一家,百家讲坛中的表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易中天的名人效应也提升了厦门大学的校誉。名校出名人,名人铸就名校。高职院校发展也遵循同样规则,有越多的名人产生,高职院校的校誉也就越高,也会吸引更多的名人志士前来加盟,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人本管理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应用,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必将极大地调动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高职教师的工作成果往往是无形的,例如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传授知识的实用性等等。所以简单的量化考核无法衡量教师真实的工作付出。在未来的高职教育发展中,愿更多的高职院校能够引入人本管理的理念,将其注入院校发展文化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使高职教育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继平.“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张君华,左显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J].职教论坛,2008,(21).
一,现状分析
不知不觉,从大学毕业进入徐教院附中已经两年时间了,在这两年中,我从各方面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从一个对课堂教学只有理论知识的大学毕业渐渐地磨练成了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同时兼顾《新综合科学》,活动课,双语课的跨科,跨年级,跨语言的多能教师.
这两年中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责任心一学期比一学期强,但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来自于学校给我的压力,这是一种被动的进步,在主动性上我没有给自己压力,这是我存在的不足之一.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现状,特别是不足之处,罗列如下:
1,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较差;
2,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
3,在教育方面,方法和手段略显稚嫩;
4,虽然理科知识比较好,但对于文科的知识积累有所欠缺,特别是英语口语,怕说少说是对自己发展的一大阻碍.
二,个人发展目标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趋向于工具型课程,随着课程整合越来越剧烈,信息技术必将更多的服务于其它课程,成为服务性的工具课程,要为其它课程服务必须了解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基于以上分析,我更适合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一专多能"即拥有一门专业技术(计算机操作处理信息技术),能够了解理科各科目的基础知识,能够拥有独立进行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教学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双语课教学的能力.在教育方面,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不能算是真正的老师,所以从今年开始我进入班主任这一领域,希望能在班主任工作中,第一年做到"胜任",第二年开始有所长进和特色.
三,目标达成
为了实现个人发展三年规制的目标,仅靠本人自学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
1,现在已培训的有"中—加合作英语培训项目"和《新综合科学》新教材240培训;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kt250.com整理;
2,对于"信息技术"学科,除了同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之外,还需专门到校外进行培训,可以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急需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观今最新的信息咨询接轨.信息技术变化迅速,对于专业知识的培训,建议定时不间断培训.
3,听取各种教育,教科研方面的讲座,撰写各种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各讲座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