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6: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单位主职考察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程实体未检验合格就进入下工序、材料和构件质量未检验合格就使用等对于公路质量有显著负面影响,因而严格检验是工程质量的保障.来自监理单位调查问卷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同上)显示:工程质量监管制度不健全对公路质量有显著负面影响,业主单位监控参建单位质管人员和设施到位情况等对公路工程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来自检测单位调查问卷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同上)显示:业主单位监控参建单位质管人员和设施到位情况、业主单位的职员收入或晋升与项目质量紧密联系等对公路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来自施工单位问卷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同上)显示:业主单位严格监控工程关键部位和质量管理重要环节及问题、政府健全质监网络、施工单位的个人收入或晋升与工程项目质量紧密联系、业主单位在合同中设置与质量等级评价对等的奖罚约定等对公路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归纳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对公路工程质量有显著作用的主要因素涉及对工程材料和构件、质管人员和设施、工程关键部位和环节及问题的监督,涉及对质监体系、制度及网络的健全,涉及对参建人员的质量奖励(收入或晋升)、对参建单位的质量奖罚,综合起来即为:对工程实体和投入要素的监控、质监体制和网络的健全、质量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等3个方面因素公路工程质量有显著影响.
2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缺陷考察
笔者实地考察了海南省主要公路工程参建单位及其项目部的办公室、实验室、工地、预制场、料场等,“一对一”地深度访谈了40多位管理者、技术员和操作人员,组织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进行座谈6场,了解到海南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记录整理,并归纳如下.1)三方鼎立质监框架中相互制衡监督关系模糊其一,业主、施工、监管等主体本应相互制衡监督,但是他们为了在各质检环节“过关”而环环勾结.小检查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联合应对业主单位;大检查和交竣工时,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联合应对政府工程质监部门;竣工后,则是所有质量相关者共同应对社会.其二,质量监管权力弱化,监理受雇于业主而屈服于业主的控制,政府工程质监部门隶属于交通建设主管部门而受制于其干预.同时有限的监管权力又在试图寻租获利,例如监理人员一般都住到施工方,时间长了与施工方形成“人情”、“面子”,加之其待遇低,就很难拒绝施工方小恩小惠的诱惑.2)参建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存在欠缺个别项目参建单位存在一人跨多项目履职、不在岗、冒名顶替、工作不称职的现象,如遇定期检查就从其它项目调人借人来临时应付,检查一完就又走了;如遇偶然抽查则以“请假”、“外出”等为由搪塞;有的从业单位在质监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时试图寻求上级的庇护,请其打招呼、说情,干扰现场监管人员的监督和处罚,造成工程项目的质保体系不能有效运行;很多施工单位技术交底流于形式,从项目部管理者到技术员再到操作工人,技术交底层层“打折”或“走过场”;质检资料存在作假、数据掺水的现象,不少人做资料就是抄袭,检查频次也基本不够.3)社会监督渠道不够通畅在访谈中得知,海南省目前社会监督渠道不够通畅,即使有质量举报电话,多数都是内部人举报,往往出于不满和报复心理;也有的是群众举报,但他们不专业,只看表面,不明底细;受访对象都认为“媒体网络曝光很有效,很厉害,相关责任人都对其都心存畏惧,但目前海南省媒体网络介入工程质量还不宽泛、不深入、不常态.”
3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完善措施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针对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中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1)构建“3+2+1”的公路质监主体制衡和协作架构“3”代表由业主单位、监理(检测)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组成的微观“三位一体”架构;“2”代表政府工程质监部门和政府交通建设主管部门;“1”代表社会监督力量(如行业协会、新闻媒体、院校和科研所等).工程质监部门、业主、监理(检测)、施工等单位等应理清权责关系,各司其职、相互制衡[3].重点要针对“大业主小监理微施工”的微观“三位一体”失衡格局,侧重于约束业主单位滥权、归还监理单位监管权力、支持施工单位依法维权;政府工程质监部门、参建单位、社会等主体应构筑工程质量宏观协作机制[4-5].可由本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公路质量监管协调委员会,定期或临时召开工程质量联席会议.2)生成质量边际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完善以承包商和从业人员为核心的质量边际激励和约束措施,形成“质量越好,收益越大;质量越差,收益越小”的机制,激起参建单位和人员强烈的质量动力和压力,激发他们积极投入能提高质量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不是满足于质量合格和已有水平,而是努力以精细施工打造精品工程.为此,要健全质量绩效评价制度,健全质量信用记录评价制度,实行质量绩效、质量信用评价结果与市场准入、阶梯性奖罚、差别化质量监督等奖罚措施挂钩,形成质量绩效和质量信用边际激励和约束机制.3)采取多种手段引入社会监管资源一是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监督,实现体制内部监管与外部社会监管结合.采取“政府买服务”等方式,引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院校和科研所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向群众普及宣传公路质监常识,以便他们理性有效参与质量监督;设立质量监督专线和邮箱,及时处理社会监督举报,研究制定投诉人安全有奖投诉制度.二是开放和规范公路监理和试验检测市场,引进省外资质高、信誉好的监理和试验检测机构,形成“鲶鱼效应”,带动全省监理和试验检测水平的提升.4)健全行业内部质保和质监系统的建设大力完善参建单位质量保证系统[6-7],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程序[8],强化工地试验室和第三方试验检测的管理[9],推行工地信息化管理,采用自动采集数据传输智能仪器[10],通过信息网络将多种设备和技术进行综合集成[11-12],建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系统[13].沿着供应链全过程形成覆盖海南省全域的公路建设质量监管体系[14-15],以确保质量形成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人员、机械、材料、工艺方法、环境)全面受控[16-18].
4结论
通常所谓胥吏,包括在官府中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人员、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工作人员、从事其他杂务厮役的人员三部分。本文以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宋朝分类比较清晰。在官之下,从事文书工作者为“吏”,从事具体事务者则称为“公人”。反映在制度上,中央各机构的设官、置吏有明确规定,如《宋史》卷一六一《职官一》所记尚书都省“设官九: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置吏六十有四:都事三人,主事六人,令史十有四人,书令史三十有五人,守当官六人。”但是隋唐文书胥吏是一个形成过程中的阶层,其分化程度还不及宋朝。在唐律中,“吏”的概念比较宽泛,《唐律疏议》卷一名例律解释“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时云:“吏,谓流外官以下。卒,谓庶士、卫士之类。”据此,则凡在官府供事者,除了“卒”外,“(流外)勋品以下,爰及庶人”[2] 均为吏。在唐人观念中,“吏”有广义的“凡百执事,谁非吏职?”与狭义的“吏者,谓官长所署,则今胥吏耳,非公卿百僚之例”这两种含义[3] 。在隋唐的行政制度中,也没有找到一个概念能与“在官府中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人群集合准确对应。所以,在此有必要以文书胥吏的核心任务——办理文书为中心,并参考唐朝社会观念以及职位的发展方向,对隋唐中央文官机构中文书胥吏的构成作一简单分析。
在中央机构中,流外官中的行署文案者,即与“主典”概念大致相当的台省“令史、书令史”,寺监“府、史”等流外官构成隋唐胥吏的主体。对此,学者意见一致。唐制对其职掌有明文规定,“尚书都省令史、书令史并分抄行署文书”,“以主事、令史、书令史署覆文案,出符目”,“凡令史掌案文簿”等等[4] 。府、史职掌与之相似,如《敦煌发见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记家令寺有“府十人掌受事上抄,行署文案。馀府准此。史廿人掌同府”[5] 。
但是,“流外官”概念并不能涵盖隋唐机构中所有的文书胥吏。
首先,数量巨大地方佐史等胥吏就不属于流外官[6] 。其次,就中央文官机构而言,其中还存在一些胥吏,其身份地位尚在流外官以下。令史、书令史、府、史中的绝大部分为流外官,但以《唐六典》各官府职员的设置情况与基本同时的《通典》卷四十所载开元二十五年(737)流外官品令比较,诸冶、诸屯、诸铸钱监等机构的府、史就不是流外官。此外,据《唐六典》,在秘书省著作局、殿中省、内侍省和太子左春坊诸局中,设有“书吏”一职,书吏与令史、书令史性质相似,《敦煌发见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明确记其职掌,如司经局下记“书令史二人掌行署文案。馀局书令史准此。书吏四人掌同书令史”[7] 。可见书吏职掌与前引令史、书令史,府、史之职掌完全相同,当为专司文书的胥吏,但书吏却也不在流外官之列。
另外,尚书都事、门下录事、中书主书,各省、御史台及东宫主事、寺监录事等为低级流内官,从其职掌与唐人将其视为胥吏的社会观念看,应属于我们考察范围之列。其中,张广达先生已经证明主事、寺监录事这些法律上的流内九品官在社会观念中被视为流外,归入吏职。沿此思路,尚书都事、门下录事、中书主书三官亦然。其职掌为办理文书,从“事”或“书”的名称便可看出其职掌与文书有关[8] 。就门下录事而言,《唐律疏议》卷五名例律规定:“尚书省应奏之事,须缘门下者,以状牒门下省,准式依令,先门下录事勘,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可见门下录事有依照令式勘检文书之责。在唐朝他们也被视为胥吏。如开元十三年,行封禅之礼,“中书令张说自定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中书舍人张九龄看不惯张说的做法,对他说:“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清流高品,不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9] 。张九龄正是把录事、主书看作胥吏末班。中书主书的情形与之相似。中书主书的职掌是“司中书簿籍”[10] 。在唐人眼中,其也属胥吏。如代宗时元载为相,重用中书主书卓英倩、李待荣,被人称为“外委胥吏”[11] 。又如宪宗初,郑馀庆为相,对窃权干政的中书主书滑涣“复以胥吏蓄之,时论归重”[12] ,可见在唐人看来,胥吏才是中书主书理所应当的身份。除此之外,隋唐尚书都事、中书主书是由南北朝尚书都令史和主书令史发展而来[13] ,在唐代,他们又都是从“流外有刀笔之人”中选[14] 。所以,无论从其职掌、人选、渊源、都与令史、书令史等流外胥吏关系密切,不仅被当时人目为胥吏,而且从发展角度看,他们在宋朝又最终从制度上被明确归入吏职[15] 。因此,尚书都事、门下录事、中书主书,各省、御史台及东宫主事、寺监录事等低级流内官,也应该进入考察隋唐胥吏的视野之中。
同样,“主典”概念也不能涵盖隋唐机构中所有的文书胥吏。
先从概念上看,主典为四等官之一,勾官是与四等官列的概念,唐律中诸如“判官为一等,主典为一等……检、勾之官,同下从之罪”、“主典及检、勾之官为第四从”[16] 等律文都表明勾官与主典为并列关系,那么,寺监中作为勾官的流外官录事等胥吏自然就不属于主典。再举一个实例,上文已证门下录事为胥吏,王永兴先生认为其不是勾官[17] ,同时它也非主典,因唐律规定“尚书省应奏之事,须缘门下者,以状牒门下省,准式依令,先门下录事勘,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有乖失者,依法驳正,却牒省司。若实有乖失,不驳正者,录事以上,减省下从一等。……驳正之法,唯在录事以上,故所掌主典,律无罪名”[18] ,可见门下录事不是主典。
围绕文书的运行过程,还有一部分专门负责文书传递工作的胥吏。如唐门下省、中书省均有“传制”一职。门下省设有“传制八人”,“掌送制敕。流外之中,最小吏也,分番上下,亦呼为番官”[19] 。与之类似,唐制规定低级无职事品散官应于吏部当番上下,“若都省须使人送符及诸司须使人者,并取兵部、吏部散官上”[20] 。这些人地位很低,尚在令史等胥吏之下,史称其“甚为猥贱,每当上之时,至有为主事、令史守扃钥执鞭帽者”[21] 。此类人虽与文书工作有关,但他们并不是文书形成的参与者,论其职责实属从事杂务厮役的一般小吏,因此本文不予关注。
通过以上考述,在我们所见到的唐代官员分类制度中,文书胥吏大部分属于勾官、主典的现象显示了其以文书为职责;而胥吏大多数属于流外官的现象显示出其地位低下、与官趋于分离的特点。但同时这些概念并不能容纳正在形成中的隋唐文书胥吏阶层的全体,如既非勾官亦非主典的门下录事,以及中书主书、诸司主事等在法律上是流内官,但从社会观念看属于胥吏;书吏和部分府、史是胥吏但又无流外品。可见在隋唐时期,在社会观念中对胥吏概念有所认识,但比较严密的胥吏概念尚未在制度中出现。
基于此,根据胥吏与文书政治紧密关联的特点,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将专门处理文书的人员,即尚书都事、门下录事、中书主书,诸司主事、主簿、录事等部分流内官,以及令史、书令史、府、史等流外官,还有书吏、部分府、史等流外以下人员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察,因为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视角对隋唐胥吏的职掌、管理及其对行政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中央机构内文书胥吏组织系统的研究尚少,所以本文重点考察南北朝后期到唐中叶中央文官机构中,在“官”之下一个文书胥吏组织系统发展的过程和环节,试探讨隋唐专司文书之“吏”发展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在“官吏分途”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分置主管文书的官员都事、录事、主书。
其中,尚书都事在前代叫尚书都令史,北齐八名,梁、陈各五名。隋文帝改为尚书都事,设八人。其改为六名,则是炀帝在大业三年(607)定令时,由“当八座之数”到“当六曹之数”,使之“分隶六尚书,领六曹事 ”[25] 。而门下省设录事则是北朝的制度,北齐设从八品录事四人,梁、陈未见有门下录事的记载,隋置门下录事六名。在前代中书省有主书(或称主书令史)。《唐六典》卷九《中书省》“主书”条注:“梁氏不置”,此误。虽然在《隋书·百官上》、《通典·职官三》亦未记梁是否有主书,但是在梁代史料中,多见“主书”之记载,如《梁书》卷三八《贺琛传》记:“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又有“有事遣主书论决”;“遣主书宣旨”等[26] 。可见梁中书省设有主书。此后,“陈氏中书置主书十人”,“北齐十人”[27] 。隋将中书省改称内史省,遂置内史主书十人。
就北齐、梁、陈来说,此三官均置者惟有北齐,而其品位略有差异,据《隋书·百官中》,北齐尚书都令史、门下录事为从八品上,中书主书为正八品下。隋在调整其名称、数量的同时,其品位也趋一致,都事、录事、主书,隋文帝时都是从八品[28] ,炀帝大业三年令又同升为正八品。
(二)各司主事的普遍设置及其地位的确立。
南北朝时,三省中主事或主事令史的设置情况比较混乱。在北齐,门下省有从八品主事令史八人,中书省不置主事[29] 。在尚书省二十八曹中,只有“吏部、仪曹、三公、虞部、都官、二千石、比部、左户,各量事置掌故主事员”[30] 。可见,尚书省内非诸曹都有主事,且其地位似在“掌故”之下。
南朝梁,《隋书·百官上》记梁中书省“有通事舍人、主事令史等员,及置令史,以承其事”。可见中书省置主事令史,但未记其品位。《唐六典·中书省》“主事”条注:“历宋、齐,中书置主事,品并第八。梁中书令史二人,品第八。”此条是中书主事条,其中却记梁“中书令史”,值得怀疑,与前后注文都记述主事也不相符。察同卷“令史”条注:“梁中书令史八人、书令史十二人,品皆第九。”员数、品位都与前“主事”条所谓“中书令史”矛盾。二者相较,考虑到梁中书省设有“主事令史、令史”的情况,可知主事条注漏“主事”二字,应记为:“梁中书(主事)令史二人,品第八。”在梁门下省,设有门下主事令史,为三品勋位[31] 。梁尚书省内未见有主事或主事令史的记载。
南朝陈,据《唐六典·门下省》“主事”条注,陈门下省置主事令史。但员数、品位不详。中书省是否有主事或主事令史,史料存在分歧。《隋书·百官上》记陈中书省云:“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册府元龟》卷四五七《台省部·总序》与之同。但《唐六典·中书省》“主事”条注却明确记载:“陈氏不置”。我们认为《隋书》、《册府元龟》有误。祝总斌先生对此曾有考证[32] ,在此略做补充。据《通典·职官三》“中书省”记:“省中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书十人,书吏二百人。”同卷“主书”条记“齐于中书置主书令史。陈置主书而去令史之名。”《唐六典·中书省》“主书”条注:“陈氏中书置主书十人,去令史之名。”两处记载的共同之处是都记有“主书十人”,《唐六典》明言陈中书省无主事,而《通典》也未记其有主事。这样,在《隋书》和《册府元龟》有主事而不记主书的前提下,问题的焦点成为在中书舍人之下、书吏之上,是置“主事十人”,还是置“主书十人”?检诸史料,陈代,施文庆“起自微贱,有吏用,后主拔为主书,迁中书舍人”。又有“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衡阳献王昌[33] 。而未见“中书主事”的记载。因此,《隋书》“主事十人”为“主书十人”之误,陈中书省的确“不置主事”。陈尚书省中,也没有发现设主事的记载。
以上可见,前代并非三省都有主事或主事令史,而且同为主事,地位也有差别。隋开皇初继续了这种现象,直到隋文帝开皇十四年,诸省各置正九品上阶主事令史[34] ,这样在三省均设主事令史,扭转了南北朝以来三省中主事或主事令史设置无常、品位不一的情况,炀帝大业三年诸司主事令史“并去‘令史’之名,但曰主事,随曹闲剧,而每十令史置一主事,不满十者亦一人”[35] 的命令,更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内主事与令史之间的配置及统属关系。而史料中出现的隋“吏部主事”、“刑部主事”、“屯田主事”、“虞部主事”[36] 等反映出隋六部二十四司中,至少其中不少司设有主事。据《隋书·百官中》,北齐尚书省有屯田曹,但屯田曹不置主事。因此,隋屯田曹“屯田主事”的设置,正是各司设置主事普遍化的表现。
(三)各司普遍设置令史、书令史,并全部降为流外官。
《隋书·百官中》记北齐“自诸省台府寺,各因其繁简而置吏。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北齐尚书省中设有“正令史、书令史”[37] 。《唐六典》卷八、九中分别有“北齐门下并有令史、书令史”,“北齐中书并有令史”的记载。由此可知三省中各司均置令史、书令史。但员数、品位不详。
梁尚书省有令史一百二十人、书令史一百三十人,其中,“尚书度支三公正令史、尚书都官左降正令史”为三品蕴位,“尚书正令史、尚书监籍正令史”为三品勋位[38] 。在中书省,据《唐六典·中书省》所记,“梁中书令史八人、书令史十二人,品皆第九”。梁门下省置令史、书令史,其中令史为九品[39] 。
至陈,据《唐六典》卷一“令史”条注,尚书省置令史。中书省“不置令史”,而设“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40] 。门下省则沿梁制,置令史、书令史。
北齐、梁、陈之三省,除陈之中书省较为特殊外,已基本形成了令史、书令史的结构。隋朝在继承的同时,其改革主要表现于数量的增加和品位的调整。南北朝时三省置吏数史料多不载,唯有梁制稍存,其尚书省有令史一百二十人、书令史一百三十人;中书省置令史八人、书令史十二人。这和《唐六典》记唐尚书令史三百名、书令史多达近六百人;中书省有二十五名令史、五十名书令史相比,相差数倍。隋代虽然不见吏之具体数目,但从吏部尚书牛弘所言“今令史百倍于前”看,吏员数量增加的趋势是确凿无疑的。在令史、书令史的品位方面,魏晋以来,即“用人常轻”,南北朝“益又微矣”,梁尚书省某些令史已经是流内之外的三品蕴位或三品勋位。隋沿此趋势,史言尚书省令史“革选卑降,始自乎隋”[41] 。而前代尚为流内官的中书、门下二省令史在“开皇初,始降为流外行署”[42] 。这样,三省中令史、书令史在设置与品位上便比较整齐了。另外,前代令史和书令史之间关系也不十分明确,例如梁中书令史、书令史就都是九品。隋三省中,对此虽无具体记载,但《唐六典》卷十《秘书省》“令史”条记:“隋秘书令史四人,流外二品;书令史九人,流外三品。”由此可知隋令史与书令史之间已经确立了上下关系。
(四)台省胥吏与寺监胥吏的区分。
北齐“自诸省台府寺,各因其繁简而置吏。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台省、寺监置吏无原则不同。隋炀帝大业三年,除尚书省置令史外,“其馀四省三台,亦皆曰令史,九寺五监诸卫府,则皆曰府史”[43] 。随着台省与寺监之间分工的逐步明晰,其胥吏的职名也产生了鲜明的区别。
通过以上简略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三省制的确立以及三省六部与寺监关系的逐步理顺,中央文官机构中文书胥吏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隋开皇、大业年间的机构改革,与三省制的要求相适应,综合条理南北旧制,改变了前代制度中职名不一、层次不清的混乱状态,在三省分设尚书都事、门下录事、内史主书,在作为决策与行政核心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中,建立了整齐划一的以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中心的处理文书的系统(参见附表一),由于令史、书令史全部降为流外官,每十令史置一正九品主事,又因台省令史与寺监府史的区分,其纵向层次以及机构间的区分更加清晰。文书胥吏的组织系统初具规模,并奠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由隋到唐朝中叶,以三省制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制度虽不断调整,但总体相对稳定。从中央文官机构胥吏系统发展建立的角度观察,隋朝划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发展方向,唐前期胥吏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在隋朝基础上扩展和规范,进而形成了与机构职能、地位相应的三个相对独立的胥吏职位序列。
唐初,完全继承了隋朝的改革成果。在隋整齐划一的趋势下,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中分设都事、录事、主书,且同升为从七品。在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内,在各司令史、书令史之上均置主事[44] ,而且同为从九品上阶。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令史、书令史分别为流外勋品和流外二品。寺或监的府为流外三品、史为流外四品。
我们所能看到的隋朝胥吏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在三省六部及寺监中。唐前期,整个胥吏系统逐步向中央其他机构扩展延伸。隋之秘书省设“令史四人,流外二品;书令史九人,流外三品”。唐完全照搬,丝毫未改。同时,唐在秘书省令史、书令史之上新设置从九品主事一人,“掌印,并勾检稽失”[45] 。殿中省主事二人为隋炀帝置,唐继承其制[46] 。在内侍省,隋朝内侍省原有“主事二人,开皇十六年,加置内侍主事二十员,以承门阁”。从其职任看,与专处理文书的主事有一定差距。唐置从九品主事二人“掌付事勾稽省抄也”[47] 。另一方面,据《隋书·百官下》,隋炀帝大业三年以后,由于内侍省改为长秋监,为五监之一。根据“九寺五监诸卫府,则皆曰府史”的命令,其长秋监主事之下的胥吏成为府史。唐又改为内侍省,置令史、书令史。这样一来,秘书、内侍、殿中三省之省司就与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一样,构成了“主事、令史、书令史”的胥吏系统。
唐朝前期中央文官机构胥吏发展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于整个胥吏系统的规范化,主要表现于三个相对独立胥吏职位序列的形成。
有关资料主要集中于《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但是三书相关记载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旧唐书》与其他两书在某些机构,如太子左春坊六局等差别甚大。如何解释这些差别,关系到《旧唐书·职官志》的性质。学术界一般认为:“(《旧唐书》)《职官志》三卷,主要记述代宗以前的设官情况,但又未取韦述《唐书》。《志》一‘录永泰二年官品’,《志》二、《志》三的许多文字直接录自《唐六典》及当时尚存的《宫卫令》、《军防令》等。代宗以后的制度,以德宗朝的变革补入最多”[48] 。上述观点,特别是“未取韦述《唐书》,直接录自《唐六典》”有进一步讨论的馀地。因此,为慎重起见,本文假设三书有各自独立的史源,并以各个机构为研究单位进行具体分析,在断代的基础上争取对差异作出更接近史实的解释,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尽量可靠的依据。因内容庞杂且篇幅所限,以下,仅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机构试论之。
⑴ 前“注[44]”文已说明《旧唐书》吏部“吏部郎中”条缺吏部主事实为漏记,唐前期一直存在吏部主事一职。
⑵ 《旧唐书·职官二》礼部“祠部郎中”条,“主事二人,令史五人,书令史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唐六典·尚书礼部》、《新唐书·百官一》均记为“主事二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差别在于是否有“亭长”一职及三个具体数字。
我们认为此条为《旧唐书》误。理由如下:第一,就此条时间而言,关于祠部郎中的职掌,《唐六典》记其掌“佛道之事”。《旧唐书》、《新唐书》记为掌“僧尼之事”。《唐会要》卷五九《尚书省诸司下·祠部员外郎》云:“延载元年(694)五月十一日敕:‘天下僧尼道士隶祠部,不须属司宾。’……(开元)二十五年正月七日,道士、女道士割隶宗正寺,僧尼令祠部检校”[49] 。据此诏可知,《唐六典》此条反映开元二十五年(737)之前的情况,《旧唐书》和《新唐书》此条为开元二十五年以后的情况。而《唐六典》、《新唐书》置吏完全一致,可见前后变化不大。那么《旧唐书》与二书的差异便值得怀疑。第二,《旧唐书》此条记有“亭长”一职。根据唐制,亭长在各省部寺监中普遍设置,但仅置于各个机构的头司之中,如在六部二十四司中,只有在吏、户、礼、兵、刑、工六司中设亭长,《唐六典》和《新唐书》莫不如此,《旧唐书》除此条之外,也均如此,可见此条与制度惯例有不和谐之处。第三,《旧唐书》此条与“礼部郎中”条置吏数量名称完全相同,按例,亭长在礼部也应置于礼部司下。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认为《旧唐书》“祠部郎中”条职员部分为抄“礼部郎中”条之误,祠部司置吏应以《唐六典》、《新唐书》为确。
⑶ 在有关太子东宫官吏的记载中,《旧唐书·职官三》、《唐六典》之卷二六、二七、《新唐书·百官四上》之间的差别最大。其中与本文主旨最密切的是与另外两书相比,《旧唐书》在太子右春坊、太子内坊未记“令史、书令史”;药藏局、内直局、典设局、宫门局《旧唐书》未记“书令史、书吏”;司经局、典膳局《旧唐书》未记“书吏”;而在太子家令寺、率更寺、仆寺及寺属食官署、典仓署、司藏署、厩牧署中,《旧唐书》均未记“府、史”。《唐六典》和《新唐书》在记述以上职位时,在具体数量上也略有差异。幸好《敦煌发见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和《册府元龟》卷七百八《宫臣部·总序》分别记载了永徽二年(651)、开元二十五年的东宫职员情况,为讨论提供了较为确切的时间参照。
先考察三书记述东宫部分的大体时间。从机构设置来说,《旧唐书》、《唐六典》均有“太子内坊”,《新唐书》东宫无,而是在内侍省设“太子内坊局”。此变动是根据开元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敕:“内坊宜复内侍省为局”[50] 。可见开元二十七年为《旧唐书》、《唐六典》的下限。由二书崇文馆内置“校书二人”可知其均为开元七年以后制度[51] 。永徽《残卷》第17行记内直局有“典玺四人掌守玺”,而《旧唐书》、《唐六典》均未记。《新唐书》内直局注云:“武德中,有典玺四人,开元中废。”又《旧唐书》、《唐六典》均记“太子宾客四人”,据《唐会要》卷六七《东宫官》记太子宾客“开元中,始编入令,置四员”。综合以上几条可知,《旧唐书》和《唐六典》东宫官属部分反映时间大体相当,均记开元中后期制度。
隋东宫置吏状况从《隋书》中难以得知,但《册府元龟》中完整的保存了一条隋文帝时太子内坊官吏的资料,“隋文帝始置太子内坊,典内一人、丞四人、录事一人、令史三人、书令史五人、道客舍人六人、阍师六人、内阍八人、内给使无员数、内厩二人、典事二人、驾士三十人、亭长二人、掌故四人”[52] 。从吏名到员数,都与永徽《残卷》和《唐六典》所记相当接近。从内坊情况可知,在太子内坊置吏方面,唐承隋制,变化不大,直至唐中。而以《残卷》所记永徽二年制、《册府元龟》所记开元二十五年制、推测为开元中后期制度的《唐六典》、及至少为开元二十七年以后制度的《新唐书》互相比较,可以发现近百年中东宫这部分官署置吏状况相当稳定,前后变化甚微(参见附表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既然《旧唐书》也反映开元中后期的东宫状况,与《唐六典》大体同时,那么其对“书令史、书吏、府、史”等胥吏的大量未记,至少从吏名来说,可以视为漏记。
⑷ 内侍省五局,《唐六典·内侍省》、《新唐书·百官二》记各局内均设有“书令史、书吏”,且两书对具体员数的记载也完全相同。如掖庭局记:“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可是《旧唐书·职官三》内侍省掖庭局记为:“令史四人,书令史八人。”在宫闱局,前二书记“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旧唐书》记“令史三人、书吏六人”,数字相同,但吏名有异。
还是从时间入手。开元二十七年四月,太子内坊由东宫改隶内侍省,为“太子内坊局”[53] ,对这个重要变化,有《新唐书》记载,《旧唐书》与《唐六典》均未反映,可见《旧唐书》、《唐六典》内侍省条所记下限为开元二十七年。《唐六典》、《旧唐书》记内侍省长副官为“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而《新唐书》“监二人,少监二人”,其下注云:“天宝十三载,置内侍监,改内侍为少监。”由此可知《新唐书》此条为天宝十三载(754)以后制度。又《唐会要》卷六五《内侍省》记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四日,内侍省内给事加二员,谒者监加四员,内寺伯加置四员”。同卷又记:“(贞元)十五年四月,诏内侍省内给事加置二员。……二十年十二月,诏加掖庭局令四员”[54] 。以此衡量诸书,《新唐书》记“内给事十人、谒者监十人、内寺伯六人”分别比《旧唐书》和《唐六典》所记多二人、四人、四人,与贞元四年敕合;而《新唐书》记“内给事十人”,与《唐六典》、《旧唐书》“内给事八人”相比,增加二人,正好和贞元十五年诏相符。其“掖庭局令二人”和《唐六典》、《旧唐书》相同,与贞元二十年敕不合。可见《新唐书》记内侍省职员令为贞元十五年到贞元二十年之间的情况。从开元二十七年到贞元十五年,《唐六典》与《新唐书》记载的时间跨度在六十年以上,而二书在诸局置吏方面几乎完全一样,仅仅《新唐书》在奚官局增“药童四人”,宫闱局之“内阍人”作“内阍史”,“书令史、书吏”的记载更是惊人的全等,这说明诸局置吏情况变化不大。
《唐六典》、《册府元龟》卷六六五《内臣部·总序》均记“内侍四人”。《通典》卷二七《职官九·内侍省》“内侍”条注曰:“旧二人,开元中加二人。”这与《唐六典·内侍省》“内侍”条注:“皇朝依开皇,复为内侍省,置内侍二人,今加至四人”合。可见《唐六典》反映开元中制度。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亦作“内侍四员”,但校勘记云:“内侍四员,‘四’字各本原作‘二’,据《唐六典》卷一二、《通典》卷二七、《册府》卷六六五改。”从时间定位角度考虑,此处将“二”改为“四”似不妥。因为《旧唐书》“内侍二员”,正好说明其记述内容是在开元中“加二人”以前。《旧唐书》所反映的情况既早于《唐六典》,那么,《旧唐书》记在掖庭局和宫闱局内设有“令史”便有可能,而景云二年(711)敕“内侍省令史资劳,宜同殿中省令史,其五局令史,同殿中省诸局”[55] ,正可作为玄宗前内侍省五局中可能设置令史的旁证。
若上述不误,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测:在内侍省五局中,直到玄宗以前,在胥吏配制上还有“令史、书令史”,“书令史、书吏”或“令史、书吏”的多种结构,玄宗时对此进行了调整,主要在形式上将五局置吏统一成“书令史、书吏”的结构。由于职位数量未变化,所以其调整的目的突出的表现在追求名称和等级的整齐划一。改革后的制度稳定,长期未变。
一、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必须正视以往干部实绩考核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在以往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由于没有完全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没有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干部实绩考核措施不够有力,尤其是干部实绩考核办法的研究及运用上突出存在三种倾向性问题。一是重考察程序的规范,轻实绩标准的优化。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由于受传统模式和固有的程序的影响,对干部实绩的考核标准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因此,工作中虽然费了不少功夫,走了不少程序,但由于考核标准不系统、不科学,考核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二是重工作成绩的考核,轻工作不足的考察。不少参加考核工作的同志反映,干部的成绩好把握,缺点难掌握。从对考核材料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成绩往往头头是道,谈到不足,往往是一句话带过,避重就轻,模棱两可。三是重定性分析,轻定量调查。在以往的实绩考核中,主要是搞个别座谈,听情况反映,再根据几个简单数字或几个简单例子进行定性分析,就得出某某同志实绩突出的结论,缺乏系统的定量调查和必要的专业人员审查,这几个简单数据往往也是被考察者自己提供,是否真实很难定论。
二、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要全面优化。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归纳起来应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经济建设成果是实绩考核的中心内容,应按照干部层次和职责确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对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单位的干部,要以经济效益为主,重点考核其直接创造的物质成果或经营成果,对经济杠杆部门等行政管理干部,要以部门效能发挥情况为主,重点考核其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提供了哪些有价值的服务,对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哪些作用。对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要以宏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主,重点考核经济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如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经济效益、人民生活水平等。社会发展应重点考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育、环保、综治等方面的内容。党的建设重点应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考核指标要力求量化,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实绩,就应既有定性的要求,也有定量的标准。考核指标只有量化彩具有直观性、客观性、可比性。但要强调的是讲量化不能搞“数字游戏”,表现实绩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不能掺假。
三、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必须采取严谨科学的考核方法
一个领导干部实绩的构成,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牵涉到他职权所及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静态的、现时的,而且是动态的、发展的。由于每个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不尽相同,其实绩也有虚实、大小之别。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准确地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就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考核办法。
一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评价。“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心里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自有一杆秤,一个干部有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能不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是不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干实事,是上级干部的“红人”,还是老百姓满意的公仆,是访贫问苦的朋友还是投机钻营的政客,地方经济是发展还是滞后了,人民生活是提高了还是负担加重了,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最有发言权。所以,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听取一般党员和普通群众的意见。
二是要加强职能部门的监控作用,准确把握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组织部门在进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时,要注重审计、经管、政法、计育等职能部门监控作用的发挥。通过加强职能部门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监控,能有效提高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准确性。
三是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评估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任何工作实绩的取得,都非凭空产生的,必然要受到具体环境和相关因素的制约。正确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的实绩,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影响工作实绩取得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对主职领导要侧重考核其统揽全局促进经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实绩;对副职领导干部侧重考核其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在分管领域取得的工作实绩。要把领导干部的主观努力,取得的工作实绩的大小与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对经济基础比较好、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效比较显著的,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对经济基础比较差、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应坚持看发展、看提高。对于那些敬业精神强,在艰苦环境,困难较多、矛盾较集中的地方付出辛勤劳动、做出明显成绩的干部,要充分肯定其工作实绩。另外还要正确把握个人实绩和集体成绩、显绩和潜绩、前任实绩和与现任实绩、物质文明实绩与精神文明实绩的辩证关系,从而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四、正确考察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必须提高考察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考察责任意识
干阶段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项目管理与投资控制工作。
关键词:投资决策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项目为对象,以工期、质量、投资控制、安全等目标为主要内容,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人们的需要和期望的生产组织管理。按建设工程生产组织的特点,一个项目往往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而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不同,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由于业主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因此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虽然有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但是,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其中投资控制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项目参建各方的项目管理必须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只有在确保参建项目安全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的的利益。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投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是一门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投资控制自始至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投资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结算及工程审计阶段。建设项目的实现总要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正确把握、分析、利用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产生的重要信息,关系到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及时有效地对各阶段、各环节实施过程中产生偏差进行调整和纠正,减少或避免投资的损失,真正做到项目管理“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控制,管理才会出效益,才能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抓好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要有效地抓好建设项目管理和投资控制,就必须把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到项目前期工作阶段上。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为90%左右。投资决策阶段主要取决于决策层和参与者的从业经验与战略眼光,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基础性工作,如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及设备的选择、建设标准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不利因素可能发生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费用,积极主动进行工程经济相关指标的预算,估算与评价,全员参与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相对统一关系,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的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投资估算,主动发挥“经济参谋”的作用,让决策层事前了解完成建设项目需策划的投资规模、估算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为决策层提供正确的投资决策之依据。
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与投资控制
建设项目立项后,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是设计阶段,其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为75%左右,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之灵魂,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将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挖掘设计潜力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性环节,抓好这个关键环节,尽可能考虑全面,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建设项目的投资均实行严格的总额控制,而工程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而限额设计要在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上下功夫,既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及概算,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及预算,又要在保证工程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各专业分配的造价限额进行设计,保证估算、概算起到层层控制的作用,不突破造价限额。实行限额设计,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有效措施之一。工程项目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建设投资控制和工程施工进度的快慢,从而会影响建设项目的使用价值和投资效益。实行设计方案招投标制度,以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优化。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可保证设计的先进、合理、准确性,避免因工程设计质量问题而出现大量的工程变更,从而造成投资损失和失控。设计方案的优劣,设计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造价、进度和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在提高投资效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避免投产后在生产运行当中产生的后患,尤其是在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甚为重要。
设计完成出图后,要认真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和审查工作,对图纸质量要进行仔细复核,各专业图之间存在的问题及早提出由设计单位修改,对设计图技术的合理性、施工的可行性、工程造价的最经济性进行审核,以求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出现返工现象,减少浪费。
做好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的控制
建设项目招投标是有效实行项目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通过招投标一是引进竞争机制,二是降低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招标包括监理招标、施工招标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标三个方面。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活动,择优选择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或材料、设备供应商,这对工程项目投资、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招标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招标书条款应严谨、准确和全面,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应尽量包死,少留或不留活口。工程标底要保证质量,把工程标底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应仔细审查造价水平的合理性,是否在投资控制的范围内。因此,严格掌握工程招标条件,认真编制工程标底和招标文件尤为重要。
做为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工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一是通过监理招标,择优选用具有实力、业绩突出的工程监理单位,对业主方项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监理单位可按监理合同之约定,客观、公正地协助业主方做好后续工作。二是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投标单位财务状况、施工质量、安全资质等信息,防止信誉不佳的单位参加投标,采取交纳保函或保证金的保证措施,因为施工单位所具有的实力强弱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展及造价的控制。三是业主方要正确把握“合理低价中标”的控制,严禁压级压价并通过对工程标底的编制研究,应禁止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竟标的投标单位中标,以杜绝后患。四是高度重视合同签订工作,合同形式应采用固定合同总价形式。工程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履行权利和义务及相互索赔的依据,合同双方要认真研究制订合同条款,工期、质量、造价、验收等条款是施工合同最重要的内容,条款制订要严谨,工期要合理,特别是正确预测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的索赔因素尤为关键,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索赔、材料价差的确认,质量争议的处理,进度款的拨付,竣工日期的界定,不可抗力的明示、竣工结算及造价调整的范围、依据、程序、所需资料等应做出相应的规定条款。五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高度重视施工安全资格认证,实行工程投保制度,使风险得到适当转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规避,以降低投资损失。
参考文献:
1. 施工企业管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 实用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国家有关法规及文件
4.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5. 全国一级建造师培训考试教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与稽查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一个新建建筑,其建成后是否是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主要在规划时决定。业主要想把新建建筑建成节能建筑,必须在规划、预算时按照节能标准来规划、来预算。虽然设计必须按照业主的规划思想而行,但他可以在设计时相对自由地选择众多节能材料中的某种材料、选择众多节能设备中的某种设备,而施工单位只能照图施工。期间最多可以针对不那么节能的设计提出建议,还得经设计单位同意签章后才能付诸实施。因而,建筑企业在整个建筑节能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完全可以“不负责任”地照图施工。但是,从全局观念、从为民负责的特殊意义上来讲,为了减缓消耗能源资源,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家园,建筑企业必须自觉担起节能的责任,认真履行保证工程质量的职责,给业主一个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的绿色建筑。无论设计多么精美,建成的建筑能否节能,关键在施工。因为尽管建材产品具备节能功能,还得建筑工人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才能发挥节能功效。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现“接业主一个新建项目,给社会一个节能建筑”“在祖国待开发的土地上,创建江南艺苑式的绿色家园”的承诺。1)先遣进场人员应是一群“园艺专家”。工程开工伊始,总有一部分先遣人员进场进行三通一平、搭建暂设等准备工作。这些先遣进场人员应该是一群极具绿色理念和节能概念的“园艺专家”。无论工地原先是一片原野、土地空旷,还是满地房舍、等待拆迁,要想开工,必须扫除障碍,实现三通一平。开工伊始,大体应做三事可以为节能打好基础。
a.进场施工人员生活区、办公区节能环保。标准有三:一是绿化、美化环境。凡是露土的地方撒籽种草,固土防尘;办公室、宿舍周围养花、美化环境;因地制宜设置水池,净化空气;夯实硬化道路,方便行人车辆通行;适当设置垃圾桶,保持环境整洁等等。二是不生少生煤火。不论生活区、办公区等临时设施是利用旧有的民房建筑还是新搭的活动板房,应保持较好的密闭性,为冬季不生煤火打下基础。因为煤火产生的煤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除二氧化碳之外的第二大元凶。有资料显示,中国和印度因烧煤而排放的煤黑(煤烟)占到全球的35%,造成了恒河沿岸的南亚平原和东亚大陆气候反常。煤烟的排放是由煤炭燃烧产生的,少生一个煤炉,就少排放一些煤烟,而且少产生垃圾。固然不生煤火而用电暖必然成本高些,但采取节能措施后节约了费用,其总成本应该相差不大,而且还收获了环保、享受了绿色。三是实现太阳能光伏供电和全部采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电器。购买太阳能光电设备一次性的投资大些,但它可以长期使用,总算下来应该合算。各个照明点全部采用节能灯泡,购买节能灯泡的成本600h左右即可等于不节能灯泡的费用,而且烧坏还可以免费更换。虽说一次性投资大些,但长期核算可获降低成本和优化环境之效。
b.施工区花草覆盖。施工现场也要全部种草。先遣人员无论哪个季节进场(冬季除外),第二天就将全部场地(包括生活区、办公区)播撒矮草草籽。小草长出,既可固土防尘,又可绿化环境,而且完全不影响施工和走路。施工中开挖基座,挖出的土,如果堆在现场,归拢成型后表面也要撒籽种草。道路两旁适当种些花草,花朵鲜艳、气味芬芳,花钱不多,满眼绿色,不费工夫、不成阻碍。
c.平面布置,彰显节能创意。
其一,场地平坦,道路硬化,利于车辆顺利通行,不使颠簸、卡陷。一个有声誉的施工企业,一个节能文明的施工工地,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是起码的要求。场地平坦,车辆驶入不发生颠簸,不产生扬尘,有利于环保;道路硬化,车辆通行顺畅,节省油料、少排污气。如果施工和雨雪造成坑洼泥滑,要及时填平捣实,避免汽车陷入强出费油磨胎。
其二,精心布置现场,既科学合理排列,又减少二次搬运。比如,进场钢材尽量分规格排列于离场门较近的房座一侧,加工好后,码放于房座旁边,便于使用;架杆架板进场时,码放于离房座较近一侧。用完后码放于离楼房较远离场门较近的一旁等等。其原则是,便于装运、便于使用、不影响交通。通过上述的规划布置,既美化现场,彰显勃勃生机,更主要的是节能环保,体现建筑工人的绿化人文理念。2)确定目标,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节能建筑施工,尚属新生事物。由于节能减排相当迫切,所以必须担起责任,认真施行,又由于节能设计以往很少遇到,对节能材料比较陌生,对材料的检测、对节能材料的施工,建筑工人还比较生疏。所以,接手一项节能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要点,根据实际确定施工队伍完成这项工程任务的节能目标和保证工程节能功能的目标,并分别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人,分工负责,分别完成。
确定施工队伍自身节能目标后,应该制定本工地用能定额,节约奖励,超耗自付,促进全体人员注意节能。确定保证工程节能功能的目标,并制定相关措施,要特别注意各分部分项的工程质量,合格,奖励;不合格,处罚;损坏节能产品,赔偿,以此提升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保证节能建筑的节能功能,正是建筑企业顺应时代潮流、优质服务业主、建好节能建筑的责任。同时,还要定期不定期检查考核节能措施落实情况,并将考核的结果与每个人的工资待遇挂钩,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唯有双管其下,认真落实措施,严格履职履责,保证实现双目标,才能从建筑企业的角度确保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现。3)严把进场材料节能标准关和施工质量关。建造节能建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使用经过有关部门认定的节能材料与设备;二是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发挥节能产品的节能功效。要实现这两点,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a.培养和组织节能产品检测管理班子和人员。自从20世纪80年代提倡建筑节能以来,我国已经研制出许多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节能建筑材料。但是在建筑材料市场,节能材料与非节能材料鱼龙混杂。建筑企业要想买到真正的节能材料,必须有一批“火眼金睛”的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他们掌握节能产品的性能和特点等知识,具备辨别真假节能产品的能力,这就需要培训和培养,这样的人多,就可以分布于重点工程项目随时检测,收真拒假;这样的人员有限,则集中于公司,一旦项目上请求检测,则派人前往,诊断真假;必要时送公司科研室仪器测试,务求数据真实、测试准确。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的今天,检验人员和监测仪器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建筑企业务必未雨绸缪,早建节能元件把关队伍,为建造节能建筑把好第一关。#p#分页标题#e#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全镇153家企业1—11月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9亿元的88.89%,同比增长19.05%,其中工业功能区6.66亿元,占全镇的83.2%。实现工业出货值2.2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7.59亿元,其中工业功能区6.22亿元,占全部企业的82%;实现工业税收2504万元。1—11月工业功能区企业固定资产投产额达1.3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4亿元的96.43%。功能区基础设施投资92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900万元的102.22%,累计已达3547万元。1—11月完成来料加工11*万元,占全年任务1180万元的93.9%。
1—11月以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理清家底,明确任务。全面排摸,因企制宜,在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将20*年工业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到相关企业,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到企业,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11月底,专门对照目标任务进行了检查。
2、建设当前,规划长远。
(1)招商引资、土地挖潜增效及家庭工业。引进内资8469万元,完成全年计划8000万元的105.86%。完成通往炸药仓库的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已于9月份成功拍卖。新发展家庭加工业企业18家。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去年集体开工的4家企业以及部分工业用地未开工项目,落实专门联系领导、责任人员,由工办负责每月汇总企业建设进度情况。绘制新开工企业建设进度柱体动态图,在工业区醒目位置予以公示。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反船形地块平基已完成工程量的45%,刘李山地块已完成政策处理。工业园区有线电视已开通,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胡宅垄主干道绿化工程已完成。工业园区自来水管道已完成铺设任务。
(4)出台奖励政策,着重在企业加快建设进度以及提升亩均效益上予以重点扶持和奖励。为了提高现有企业的规模及新老“三率”,提升亩均效益概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5)做好土地总规划调整前期工作。完成了下步拟开发建设区块的前期土地红线图规划,为土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做好充分准备。
3、狠抓安全生产。成立了安全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领导小组,制订相应方案,对企业主及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组织工办人员对企业、露天矿山及建筑工地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相关企业发放了整改通知书。对废弃矿山进行了整治。
4、其他。完成了工业污染源普查和经济普查调查摸底清查工作。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完成重点培训82人,企业务工人员培训100人。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
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进入扫尾阶段。董村村庄整治力争在年底前通过验收。4个村1个社区目前已通过县生态办的复验,另有董村、上*2个村已通过初验。
清泉工程。方坑水库至桔山水库引接主管道工程、水厂至胡宅垄供水工程及罗山村村网建设已全部完工。
镇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村级垃圾收集房、老年活动中心及门球场、卫生院门诊楼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调查,重新分类,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帮扶。全镇共有106户194人,死亡11户13人,加入低保8户11人。87户中79户无发展意愿,2户有发展意愿,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进行了帮扶,6户务工。其中2人参加了低收入农户培训。制定了全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5年总体规划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奔小康5年建设规划。
计划生育工作。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专门召开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会议。要求村主职领导亲自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定期专题汇报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计划生育联系员采用聘任制,实行工作登记制度和例会汇报制度,并对其开展考核,此项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村主职领导和计划生育联系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1—11月份,全镇出生人口91人,计划生育率达94.19%,采取各种措施2*0人,综合避孕率达91.63%。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结合近年来村级财务管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年5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聘用了2名有会计证、大专以上文凭的年轻专业人员,担任镇中心会计和出纳,并对《*镇村级村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对自然村和行政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
三、平安*建设工作
为了加强和规范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制订了《*镇村级治保调解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开展了“迎奥运、解矛盾、建机制、保稳定”为主题的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活动,将分析排查出的问题与隐患,逐一登记建档,涉奥期间对重点人员实行监控点包保责任制,对思想顽固的人员进行教育转化,对生活困难人员进行帮扶救助,顺利完成了奥运安保工作。完善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按照“8+x”的模式,整合综治、、司法行政、人民调解、警务、禁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工作。根据省级规范化要求建设东莹社区和胡宅垄村综治工作室,有专门人员、有健全的组织,并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胡宅垄村建立了治安巡防队伍。1—11月,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3起,调处33起,调处成功32起。共收到上级转发来信15件,调查和报结14件。
四、村委会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于4月17日顺利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一大批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有文化、懂经济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受群众拥护、信任和认可的同志入选村极领导班子,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镇12个行政村,共选出村委会主任12人,委员30人。由于选举中对姓名按身份证上为准和户内不准写作的严格要求,使参加竞选的对象和群众心服口服,成为了全县村委换届后上访最少的乡镇。8月4日圆满完成了东莹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村委会选举结束后,对村监委会进行了选举,明确了各线负责人,为了使新上任的村干部尽快进入各自角色,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邀请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和县委党校领导为村三委成员进行培训。5月份专门组织村主职干部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2天的培训,邀请市农办主任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就农业及法律进行了授课。6月中旬又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根据各线安排,镇党委制订了20*年教育培训计划,各项培训计划已基本完成。
五、“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
专门召开班子会议,对调研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班子成员依据各自分管范围,联系本镇农业、工业、集镇建设、社会稳定、组织建设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确定了11个调研主题,每个班子成员负责1个调研课题,相应办公室成员为调研组成员。制定了调研活动实施方案和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从4月24日开始,班子成员分批带领调研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见面座谈、个别走访的形式开展了为期3—4天的蹲点调研,撰写了蹲点手记和创业创新建议书。10月份,班子成员根据平时工作中碰到的难题穿插自己的体会撰写了破难攻坚纪实。
六、党建工作
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学习,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经济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镇纪委制定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制度,完成自办案件2件。同时,把文化做为切入点,开展“廉政文化进村”系列活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镇党委、政府、工会、商会联合向辖区内各单位、企业、村发出了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的倡议书,号召大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镇机关及农村支部党员258人通过镇向灾区人民捐款33149元,自愿交纳特殊党费45601.28元。截至11月底,共发展党员6名。11月成立了镇机关党委、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和离退休党支部。按照上级要求,12个行政村1个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在20*—2010年分批创建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站点。
七、社会各项事业
文化建设工作。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专门制定了《*镇文化建设方案》。相继举办了首届和睦家庭颁奖晚会、第十六届文艺百花会及*镇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比赛。评选出的摄影作品还将制作成展板在各村巡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ommercial housing market continues to expand, people on the housing quality problems, especially hous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issues more seriously.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basically is target of enterprise implementation quality assurance. The article on the new situa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 Hous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503.5文献标识吗;A文章编码;
引言
近两年来有一些不具备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通过种种途径中标进入施工生产领域,这些做法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严重损害了工程质量,给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随着商品房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房屋的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从而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房屋建设中质量问题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纵览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这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满足业主需要的特性综合。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受诸多环节的制约。主要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工程验收、保修服务等方面。而在这些环节中,建筑施工活动是重中之重,施工活动是建筑物的物质形成过程,也是形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过程。只有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强化施工质量,才能控制住项目工程总质量。二、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施工方面的原因
(1)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工人技术素质较低,操作不按规程顺序进行,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大多都是属于无证上岗。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无法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规范性施工。
(2)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
(3)施工管理混乱。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地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2.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为了节约投资,尽可能的追求利润,选用材料及设备的质量低劣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3. 设计方面的原因
因设计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加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因此,设计出的作品不尽合理,给建筑物造成潜在的隐患。如: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选用空心楼板,且不作防水层,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不加套管等造成渗漏;在楼地面的做法上,预制空心板上先抹找平层而后作面层,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和天棚,绝大多数易产生裂纹。
4.工程造价过低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材料质量无保证。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
5. 现场监理不到位
个别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的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强化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的人才基础工程质量是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协同工作的结果,所以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和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组织施工和进行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识别质量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能以出色的服务,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奠定好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要保证工程优质,关键是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具体措施如下:①优选采保人员,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②在建筑材料上严格选择和运用,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前提。工程单位应加强建材市场的考察,尽可能选择应用质量优良、安全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③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的情况,加强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3. 施工中严把管理关。促进质量管理规范化具体措施如下:① 要严格市场准入。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具备足够的技术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工程。②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最后,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让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本文作者:张颖工作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控体系的建立相对较为滞后"我国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不够规范,还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遵循"首先没有制定完整的内部财务制度,会形成很多财务漏洞,例如成批领用保洁维修用品,没有做二级台账,临时停车费监控管理措施不到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管理环节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由于会计基础薄弱,没有按照会计科目及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分门别类设置明细账科目,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利于公司真实准确的向业主客户反映各种收费的使用情况"第三由于内部控制不严,还造成企业资金流失或循环不良,例如经营性收人很多是现金收入,有些企业就将这部分资金搞成预算外资金,形成/小金库0;或者对应收款的催收不得力,造成应收款项越积越多"2.成本费用管理不到位"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工成本是物业管理企业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在60%以上,常见的是通过部门来核算工资,区分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但实际上,物业公司不同岗位的特点也不同,很难通过一个模式来考察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例如,清洁岗位和维修岗位就有较大的差距,清洁岗位可以通过日清扫次数、面积等指标来考察单个人工的工作效率,而维修岗位的每一件工作各有特点,难易程度,工作量等都不易简单确定,增加了考察工作效率的难度"很多物业企业并未对这些方面加以关注"另外,随着物业设施科技含量和专业性能的增加,以及业主对服务水平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维修、维护、保养工作需要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一些小修工程也需要请专业的工程队来施工,这部分传统意义上的间接成本对公司成本分析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生产有促进作用的间接成本,而是与某些直接成本不相容,或者说是有替代作用的,由于近年来人工成本增长迅猛,企业需要仔细考察外包与自己服务两种方式成本多少,是否应当把更多的项目外包出去"3.财务人员水平较低"物业公司不仅有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还涉及大量库管、收款员等财务相关人员"有些中小型公司的财务人员水平较低,仅仅满足于日常核算,能够完税,月末出报表,不具有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能力;很多库管及收款员身兼多职,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无法主动遵守财务人员基本规范"
提升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和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制度是对企业经济行为和程序的规范和约束"制度不全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要求,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逐步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审批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收费员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办法等等;制定相关责任人员的考核指标;财务部门应对小区台账、日常财务资料进行核对;对小区的收人进行检查监督等"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牵制制度,各负其责、互相制约,使物业管理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二)加强对成本的管理1、强化成本观念"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直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成本的管控非常重要"但是要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对成本有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观念才会引证出是否有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企业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白成本是如何发生的,每个人都是控制成本的关键"降低成本的核心办法就是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使得他们的想法和观念与经营者、管理者一致,而管理层则需制定正确的策略,科学的考核方法,努力激励员工"另外,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引导好一些观念的修正,如企业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让财务人员承担控制和改善财务绩效指标的责任"实际上,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会计记录得出指标数值,当看到指标完成情况时,已经是前方一系列工作完成的结果,而财务人员并不清楚前面一列各环节中成本如何发生,归属如何,归谁负责,占多大责任,对后续或其他成本会产生何种问题以及影响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只能是单纯地就数字研究数字"财务人员要研究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关系,积极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如人力资源部、经营部等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把其他部门的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管理上的管控"2、加强预算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0,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资源配置的标杆与准绳,全面预算主要由营业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对于物业企业来说,营业预算和财务预算是其每年应着力制定的预算"全面预算应当体现企业长期发展的阶段性,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设计资产、负债、收人、成本、费用、利润等核心指标"全面预算应当结合企业的业务活动,落实到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达到对企业全部资源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3、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方法"随着物业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差异化服务的增加,间接成本在物业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但这些间接成本并不是与企业所有服务项目都有关系,而只是与部分特点项目发生关系,大部分的间接费用服务于维修和保安方面"例如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将间接成本科学有效的归集到产品中去"通常的物业管理包含保洁、绿化、安保、维修、经营等几个主要服务功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将这几部分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物业企业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工费、动力费、材料费、外包维修服务费、折旧费、办公费"物业企业的成本对象是以有形的服务合同为载体,以无形的服务把成本分配给各成本对象,在作业成本计算时可以将成本库归集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成本作业法可以将间接费用准确的分摊计入成本,有效对投人成本进行科学的划分及分析,将企业整体作业流程理顺"(三)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财会人员从事会计职业的根本"包括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以及完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同时要引导财会人员加强自学,努力钻研业务"财会人员要经常学习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财务制度、财经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制订的财务管理办法,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物业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物业企业的行业特点,熟悉自己企业的经营流程,能够参与经营管理,实行监督职能"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当今的财务工作几乎完全实现了计算机和网络化,所以物业企业的财务人员也需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网上支付、网上报税及各种财务信息查询"即便是库管员和收款员等财务相关人员也需掌握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技能,能够利用计算机记录、汇总、传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