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1 18:25: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个人教育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人才培养 教改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启动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30多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已从单功能的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向与企业管理融合,民族会计软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如用友、金蝶等),一些特大型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如中石化等),实现了财务报告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固化整合,达到或接近了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财政部已于2009年4月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会计信息化人才问题是关键,培养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管理型复合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1 会计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塑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名词上的变更,关键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变革,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和观念。因此,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要求
作为会计信息化行业专业人才的会计人员,必然应具有人才的一般性特征,即具有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相统一的整体的系统结构。生理素质包括精力、体力、体质等,心理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行等。在这个系统结构中,生理素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品性是关键。
会计信息化工作面对着复杂的辅助设备、快速更新的知识,必须保持良好的生理素质,才能应对日常复杂而繁重的工作、学习压力。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业务处理的多样化,处理难度的增加,以及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会计人员不能再仅仅是死记硬背准则和制度,而要有远见,具备分析、判断、交流等能力。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能力应包括科研能力、开发、应用与操作能力、专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
品性是会计信息化人才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自动化程度提高,先进的会计技术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一旦人的品性出现偏差,对系统的破坏力将被放大。近些年来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的案件大幅增加就印证了关注品性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要注重提高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和责任心,决不可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1.2 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跨会计学科和计算机科学的边缘性学科,其对人才的要求是,必须同时达到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甚至是综合型人才。具体地讲,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常规知识、会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与相关知识。
1.2.1 常规知识。会计信息化人才应该掌握深厚、广博的常规知识,包括:外语、数学、经济学基础、人文和社科类知识等常规知识。
1.2.2 会计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信息化人才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理论、会计电算化、职业道德等。需要强调的是,会计电算化显得尤为重要,是减轻会计工作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保证,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提;会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准则上,要融会贯通,灵活应变;不能只满足于本国、本企业的一些会计理论和实践,还应该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中外的会计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借鉴,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
1.2.3 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化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会给所在企业带来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检索与获取、办公自动化、商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汇兑、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工具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与维护、系统分析与设计。
1.2.4 其他相关知识。会计信息化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商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主要包括金融、税收、法律、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宏观经济和商务礼仪等。
2 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2.1会计从业人员现状
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超过一千万,但他们教育水平、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普遍不高,尚有大部分从业人员无法或不能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即使会操作,大多也只停留在会计电算化初级水平上,而满足会计信息化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满足会计信息化素质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2.2 会计学历教育现状
传统会计教育在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满足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会计教育水平落后的问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方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需要。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2.2.1 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设立会计专业的学校很多,但是设立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的并不多,这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制约。
2.2.2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在课程设置上,目前的专业课课时较短,信息技术课科目太少,远不能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2.2.3 复合型专业师资缺乏。目前的师资队伍大多是专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不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的复合知识,尤其缺乏实际研发的经验和能力,不能完全实现人机交互式教学,无法将学生的学和练及时结合起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相关会计问题的独立处理能力。
2.2.4 教学条件的限制。尤其是硬件方面,目前很多学校没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专业计算机房,学生实训只能挤在公共机房里,导致学生实训课时少,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尽管有的学校设有专业机房,但由于软、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而且投资很大,一旦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淘汰,造成软、硬件滞后,使得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差异很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2.3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更新了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和会计深化改革的需要。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2.3.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所使用的培训教材没有体现层次性、缺乏针对性。各个层次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所使用的培训教材都相同、考核的内容都一样,对低层次的会计人员而言教材太难,对中高层次的会计人员而言培训教材太易,导致继续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
2.3.2 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首先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对继续教育抱着应付心理,为完成继续教育课时而学习;其次是用人单位重视不够,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滞后,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需要的经费和时间不予支持。
2.3.3 培训机构不够规范。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多为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以赢利为目的,只讲创收不讲究教学质量,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教学和考核均缺乏严谨性,没有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2.3.4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科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一般是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变化等方面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偏重会计专业知识,知识面比较窄,所学的内容不够全面,且实用性不高,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3 改革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建议
3.1 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加快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步伐
担负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任务的首先是各类从事会计学历教育的学校,特别是高等教育学校,但目前我国会计学历教育不能适应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因此,大力推进会计学历教育改革,加快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步伐,是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关键。会计学历教育改革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目前需要迫切做好以下关键改革:
3.1.1 重新定位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应定位是培养多层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既要有一大批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合格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一批具有创造性、领导才能的会计信息化综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快培养一批会计信息化领军人才。
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强调素质教育。在会计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将越来越短,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调整必定会加快;加上会计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强调素质教育,特别是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对会计教育而言尤为重要。
3.1.2 重新构建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教学目标,遵循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会计信息化教学必须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和课程设计,建立严谨、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课程为基础,以计算机管理、电算化、审计、企业资源规划课程为主干,以各项模拟实验为着眼点,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从专业知识结构的角度,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篇、应用篇和扩展篇,针对现行教学内容,应减少系统开发与设计的教学,增强会计信息化前沿知识等扩展篇内容;从软件应用层次的角度,教学内容应达到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层次,并要着重讲解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从专业技能水平的角度,教学内容应达到中级系统管理与维护层,针对现行教学内容,应增强Excel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与会计软件系统维护的教学。
3.1.3 加快更新专业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会计信息化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边缘学科,不但涵盖的知识广,而且实践性非常强,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知识面要求很高,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说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成败的关键。而目前专业教师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并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实践技能不强,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鉴于此,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及时、充分地开展教师新技术培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使会计信息化的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防止教出“落伍”的学生。
3.1.4 加大硬件建设投入。会计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而信息化课程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成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因此,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物质保证。首先尽快建设先进的专业机房,满足学生实训、实验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其次建设网络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再次,加快淘汰落后的软、硬件设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3.2 大力改革继续教育,实现现有会计人员转型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能否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而如果会计信息化人才单靠培养人才“摇篮”的学校来完成,显然是远远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通过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教育与培训, 实现转型,成为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显得更为迫切。
3.2.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是法定的义务和权利,会计人员必须提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识到只有及时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用人单位有义务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经费和时间的支持。重点宣传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主要任务,使会计人员和社会各经济组织都认识到,都有义务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3.2.2 加快信息化知识教育与培训步伐。应立即启动对现有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教育与培训,加快信息化知识教育与培训步伐,分层次、分阶段地培养一大批“复合型”人才,以解决会计信息化推进过程的急需人才。同时要加强会计信息化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培训教材既要符合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要求,又要适合成年人学习的特点,还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提高会计信息化培训效率和效果。
3.2.3 规范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否规范关系到现有1000多万会计人员能否顺利转型,也关系到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因此,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是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关键环节。首先要重新考核现有培训机构,对师资、硬件设施(特别是专业计算机房软、硬件设施)、教学管理等符合会计信息化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应该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做大做强;对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应取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资格。其次,在培训过程应加强管理、监督,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特别是会计信息化培训落到实处。同时,要依托有条件的学校、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发挥他们资源优势,开展会计信息化继续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 焦永梅. 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 96-97.
[2] 元雪芬.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J]. 中国冶金教育, 2009, (6): 33-35.
[3] 王钧. 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J]. 经济师, 2007, (7): 196.
[4] 魏玲. 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实训体系的研究[J]. 会计之友, 2009, (32): 46-47.
关键词:学习对象元数据;学习导航;资源整合
随着无线互联网、“三网”融合等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互联网教学资源的迅速增长,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与知识的传播手段正在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同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也要求学生具备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互联网教学资源具有数量多、形式多样、分布式存储、不断变化且无统一规范等特点。同时,教学资源与学习者及学科知识模型之间也没有统一的关联规范。对于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在利用含有海量教学资源的互联网进行学习时通常会迷失方向。为提高互联网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迫切需要对互联网上不断增加的海量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导航服务。关于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学习导航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地研究[1-4]。
学习对象元数据(LOM,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规范是IEEE采用的一种表示学习对象(教学资源)信息的规范。不但可以用于整合教学资源,还可以表示教学资源之间的依赖关系。
本文提出一种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学习导航的框架,采用LOM表示教学资源元信息,利用XML表示LOM,并将LOM的XML数据转换为扩展知识结构图,并在扩展知识结构图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规划与学习导航。
1基本框架
1.1基于学习对象元数据(LOM)的资源整合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ELTS)教育技术分会制定了教育信息相关规范,CELTS将IEEE的学习对象元数据(LOM,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规范封装在CELTS-3中,包括3个子规范,其中CELTS-3.1为信息模型规范,CELTS-3.2为元数据的XML绑定规范,CELTS-3.3为实践指南,CELTS-3.4为测试规范。LOM规范表示了学习对象的9大类元信息,包括:通用、生存期、元-元数据、技术、教育、权利、关系、评注、分类等。
LOM数据项如图1所示,有关LOM的详细描述参见文献[5-6]。
LOM数据项中,“关系”类信息描述了相关学习对象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导航提供了基础数据。CELTS-3.1 采用了Dublin Core关于学习对象关系的类别,其中“A基于B”和“A需要B”两类关系表示A依赖B,“B基于A”和“B需要A”两类关系表示B依赖A。
1.2基于扩展知识结构图(EKG)的学习导航
文献[7]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知识结构图的教学规划方法,其中扩展知识结构图(Extented Knowledge Graph)定义为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有向无环图,(1)图中包含两类节点:知识节点和方法节点;(2)知识节点的后继节点为方法节点,表示完成该知识点教学的多种可选的教学方法。方法节点的后继节点为知识节点,表示运用该方法完成学习目标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3)每个方法节点设多个置权值,表示不同的学习者通过该方法完成教学目标所需的费用。
一个示例性的扩展知识结构图如图2[7]所示。
LOM表示的学习对象(教学资源)信息可以很好的表示扩展知识结构图。设某一学习对象A(其标识为A),利用“A.通用类.标题”表示该学习对象所学习的目标知识点,学习对象A即为学习该目标知识点的一种学习方法,“A.教育类.难度”则表示该方法的初始难度,该难度值将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评价进行调整。利用学习对象A来学习其目标知识点的基础知识集合则记录在“A.关系类”元数据中,包括所有“A.关系类.类型”为“A基于B”或“A需要B”的资源(用“A.关系类.资源”表示)。
1.3系统框架
系统管理学习对象(教学资源)元数据,学习者,教学专家(学习对象提供者)等信息,系统并不维护学习对象本身。系统基本功能包括:
1) 为教学专家提供接口,将学习对象的LOM信息录入到LOM数据库,并转化为XML表示形式;
2) 自动将XML表示的LOM数据库转换为扩展知识结构图;
3) 根据扩展知识结构图进行学习导航;
4) 为学习者提供接口,自主学习导航以及评价反馈。
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2人工智能教学资源整合和学习导航实例
以人工智能中状态空间搜索有关教学资源整合和学习导航为例,对上述系统加以说明。
与状态空间搜索有关的知识点包括:状态空间、状态空间搜索、盲目搜索、宽度优先搜索算法、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启发式搜索、A*算法、A*算法的实现。学习这些知识点的依赖关系如图4所示。
以上示例分别说明了两个学习对象LOM的主要XML元素,前者的元素说明了“A*算法”对于“状态空间搜索”的依赖关系。与A*算法有关的部分教学资源如表1所示,由于篇幅限制其他资源的LOM表示从略,一种典型的学习路径为:(9)-(7)-(11)-(12)-(1)-(5)-(13)-(4)。
3结语
本文对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学习导航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一种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学习导航的框架,采用LOM表示教学资源元信息,利用XML表示
LOM,并将LOM的XML数据转换为扩展知识结构图,并在扩展知识结构图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规划与学习导航。后续工作将建立LOM的XML收集以及转换系统,为教学资料提供者以及学习者提供服务接口。
参考文献:
[1] 梁汉立. 基于概念网的知识组织与学习导航机制的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
[2] 陈其晖,徐海宁,凌培亮. 基于知识点关系的学习导航系统建模方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2007,34(12):193-196.
[3] 李益才,张小真. 模型驱动的智能教学系统分层规划的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4(5):157-161.
[4] 姜云飞. 基于知识结构图的智能教学规划[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35(9):787-792.
[5] 史元春,沈中南,向欣,等. 学习对象元数据:信息模型规范(CELTS-3.1)[EB/OL]. [2007-10-17]. celtsc.edu. cn/680751c665875e93/folder.2006-04-03.8417036039/celts-3/celts-3-1-cd3-0.pdf.
[6] 郑莉,史元春,沈中南,等. 学习对象元数据:XML绑定规范(CELTS-3.2)[EB/OL]. [2010-05-02]. celtsc.edu. cn/680751c665875e93/folder.2006-04-03.8417036039/celts-3/celts-3-2-ts.pdf.
[7] 段琢华. 具有学习能力的智能教学规划[D]. 广州:中山大学软件研究所,2002.
Tutorial Material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Navig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on LOM
DUAN Zhuo-hu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3, China)
【关键词】自我导向学习;终身学习;社区教育
进入21世纪,我国对于终身学习的呼吁和倡导程度大大加强,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以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十七大报告中被着重强调;2013年,十中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是指引人们走进终身学习的大潮。自我导向学习作为“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深受众人关注。
自我导向学习一般作为成人学习的重要方法存在,但在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中也有所体现,是某种程度上的一种自觉行为,会随着个体的性别、学历、学习内容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等方面变化而变化。作为成人学习的重要环境支撑的社区中,社区教育管理者如何进行课程的设置安排、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社区教育学习者学习内容和方向的选择都与自我导向学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一、自我导向学习的基本概念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时代提出的“自学者”和“自主学习者”是自我导向学习思想的渊源,我国自古代以来提及的“自学”与之有着相似的含义。但自我导向学习的基本概念是由加拿大著名成人教育学家艾伦・塔夫(A・Tough)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的。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自我导向学习》一书中,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以一种更全面的角度对自我导向学习进行了论述。而加格利尔米诺在以往基础上研究得出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量表诠释出自我导向学习的整个过程。自我导向学习是由学习者发起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教学,应有明确的学习时间和动机即应有一定的学习计划。 自我导向学习是一个无论有没有他人帮助,个体都会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并对资源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学习策略并作出相应的学习评价的过程。 将个体自我提高内驱力放在首位,他提到,自我导向学习是自发的、独立的并且持续进行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个体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利用基本学习技巧和合理安排时间来完成学习计划。
通过分析不同成人教育学家对自我导向学习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学习者自身作为自我导向学习主体的比重在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加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个体基于所处环境进行自我分析,在自我提高内驱力驱动下,选择相应学习策略,自主完成学习计划的过程。
二、自我导向学习的内容诠释及其主要特征
诺尔斯认为,自我导向学习历程包括七个阶段:(1)气氛营造;(2)使学习者参与设计;(3)让学习者自身参与确认其学习需求;(4)使学习者能形成学习目标;(5)让学习者设计学习计划;(6)帮助学习者实行学习计划;(7)使学习者能评价其学习结果。
在这七个阶段中可以看出,自我导向学习有以下几点的需要:(1)帮助者即教师。该学习中的教师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作为主宰学习者一切教育活动的教师,而只是根据学习者需要提供指导帮助,且不会将自己意图强加给学习者的人。(2)学习主体即学习者自身。学习者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教师指引下获得个人的主动发展。(3)环境。自我导向学习主要针对成人,因此该学习的环境既包括即时的学习环境,也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且学习环境是对所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后掺入个人设置获得的。
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出自我导向学习的主要特征即个体自主性、教师角色特殊性和环境具体性。
三、自我导向学习对社区教育的作用
(一)社区教育管理者
社区教育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策略的实施等都不能做到相对统一,社区教育对象从幼儿到老年不等,并且依据性别不同开展内容也要随着改变,因此对于社区教育管理者而言,需要考虑因素很多。自我导向学习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教育中,社区教育管理者可以被称之为教育管理的第一批教师,直接管理社区,而自我导向学习则作为一种管理策略存在,管理者通过对所在社区的了解并依据自我导向学习来进行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时间和场所的选择,该选择应有助于学习者能够学习到一些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能力,并有利于学习者的理性学习。另外管理者在选择社区教育工作者时,应将工作者是否具备创新教学思维放在首位,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将学习者实际经验同所学内容很好衔接,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管理者进行选择的前提条件。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
本文中提及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特指教师。从诺尔斯的自我导向学习历程七阶段可以看出,在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需要帮助者和督促者,即教师的存在。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中的教师,社区教育工作者应以自我导向学习为教学策略,将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中心,进行教学的规划和实施。
自我导向学习使得教师以一种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身份,首先教师是设计者,不仅包括课程设计,还包括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教学环境设计;其次教师是激励者和帮助者,激励学习者找到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分析自身需要以及制定整个学习计划。然后教师是引领者和促进者,引领学习者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向,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规划。最后教师是研究者,在设计、激励、帮助、引领和促进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育对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根据新的学习者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从而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三)社区教育学习者
社区教育学习者包括任一年龄段的人群,而就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成人和老人占据大部分,即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够自行作出判断,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自我导向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为其确定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
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和网上资料后,将社区教育归纳为学前教育、妇女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等几大类,不同类别的人群需要学习的内容各不相同,而同种类别里还包含不同的学习方向,自我导向显得尤为重要。四、结语
在推行终身教育的今天,终身学习势在必行,社区教育作为全日制教育外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全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此时的学习已不单单针对于科学文化知识,更是生活与工作的一种结合。懂得自我学习,懂得利用所具备的各项能力去自我探索学习即自我导向学习,是践行终身学习之路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魏昊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王雨.对马尔科姆_诺尔斯成人教育思想的评价与借鉴[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3] 魏光丽.成人自我导向学习之探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06(12).
[4] 吴甜.论自我导向学习及其对成人教育教师角色的启示[J].当代继续教育,2014.
关键词:诺尔斯;合同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人学习者
收稿日期:2006―09―26
项目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赵丽梅(1980―),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2005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学。
洪明(1964-),男,汉族,,安徽省黄山市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诺尔斯(MalcolmS.Knowles)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成人教育家之一,“是西方第一位试图建构完整成人教育理论的教育家”。他的成人教育理论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以成人需求为范畴,以学习过程为教学重点,在分析成人和未成年人学习特征差异的基础上来建构成人教育学理论模型的。合同学习是诺尔斯成人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其积极推崇。
合同学习,也有学者称其为契约学习。20世纪70年代诺尔斯在综合终身学习、个性化教学、自我导向学习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合同学习的理论,并认为它是实现成人教育学理念的重要方法。他认为,“学习合同提供了一个协商外部需求、期待与学习者内部需求、兴趣的手段,是一种可选择的构建学习的方法:为学习者和教导者提供了清楚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是一种确定每位学习者独特的优点和弱点的手段”。在他看来,“在帮助学习者组织其学习上,它是一种非常奇妙有效的方法”,是最适合于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工具之一,是通往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合同学习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
重视个人成长和发展是人本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主要信条。诺尔斯就是人本主义成人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本主义的理论指导思想完全适用于成人教育,学习过程卷入了人的全部,包括感情、心理与智能。在教学中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帮助成人挖掘他们的全部潜力,使他们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成熟的人。合同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也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性与潜能,注重对人价值的肯定和对人主体的尊重。它宣扬人的自由与民主,提倡个性解放,要求人对自己的发展负责。人本主义成人教育工作者汲取了上述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原理。它的主要思想在教学中体现为:重视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接受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重视课堂气氛;使用学习合同。诺尔斯认为,成人教育的使命之一可以从正面说成是帮助个人形成一种观点:把学习确实看成是一个终身过程,帮助他们获得独立学习的技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诺尔斯成人教育理论的形成影响也很大。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将“最终关心和提高人的价值与尊严,关心每一个人天赋潜能的发展”作为其理论的基本原则,主张教育的总目的是帮助人成为他能够成为的最好的人,即将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的目的。正是受了以上理论的影响,诺尔斯相信个人从其天性而言能够决定自己的需要和目标,并相信个人生来为自我实现而努力的,所以他强调成人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以及学习者的自主性等在成人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成人学习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起促进者、帮助者和伙伴的作用。
二、合同学习的出发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人本主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诺尔斯成人教育学是以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为理论前提的,同样,他所积极倡导的合同学习也是以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为出发点的。“成人不仅仅是长大了的儿童,作为学习者,他们具有某些特点,需要有与儿童教育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诺尔斯认为将成人学习与儿童学习加以对比是探讨成人学习者特点的一种方法。下表可以具体明确地说明二者的不同点:
鉴于以上不同点,诺尔斯提出成人教育要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其特点的教育计划。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成人来说是不合适的,如果靠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成人,是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成人能够自主的规划、实施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因此,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应为成人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学习计划,了解其目标和需要,评估学习结果,以促进成人顺利发展和完善自己。合同学习是建立在对成人深刻考察的基础上的。它让成人参加到教与学的设计与实践中去,建立起充分利用成人已有经验的教学模式。诺尔斯认为,成人有特定的目标和需要,应当运用学习合同来使其学习个性化并充分利用学员的经验,即学员把诊断出的学习需要具体化为终结性的学习目标;学员在教员帮助下明确达到每个目标的资源和策略;学员展示证实各个目标已实现的证据等。
三、诺尔斯合同学习模式
诺尔斯认为,合同学习是和成人教学模式最相一致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明确认为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学习合同是一份学生和教育者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某种标准的双边协议。这是承认学生能自立和自己管理自己的表现。
(一)合同学习的内涵
诺尔斯给合同学习下的定义是:“合同学习,在本质上是建构学习经验的一种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它以过程计划取代了内容计划,规定了学习内容将怎样被学习者掌握(过程计划),而不是规定学习内容将怎样被传递(内容计划)”。合同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是协商的过程。它的主要实现手段是学习合同。学习合同实际上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学习协议书,是针对成人学员间巨大的个体差异性而帮助学员组织和实施其学习合同的技术手段。它是组织、实施、监测和评价学习活动的依据。
虽然它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但它需要通过师生双方的协商拟定,是师生之间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意书。它明确规定了师生应承担的教学责任,选择的资源和活动方式,要达到的目标,结果的评价,以及违反合同要求所应接受的惩罚等,一般在双方签字后生效。学习合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类型,诺尔斯认为一个典型的学习合同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为有助于理解,下面附一张诺尔斯的学习合同表的样本。
(二)合同学习中教员与学习者的角色定位
合同学习是师生共同讨论、商量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应学得如何,并通过学习合同的形式来加以约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融为一体。在这种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双方均要负起个人的责任。因此,在合同学习中,教员与学习者的角色需有所调整。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协助者和资源的提供者。其主要职责是设计和管理教学活动以促进成人自主的学习,其次才是提供教学内容。在合同学习中,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习者拟定学习契约;推荐学习资源;定期与学生会面,监督其学习过程;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与学生分享学习经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把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习者。
学习者所扮演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和教师命令的执行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策略与活动的积极策划者和执行者。对学习者而言,他的主要工作包括诊断学习需求和设计学习计划;依据学习合同的安排来利用资源,开展学习;主动与教师会谈,寻求教师帮助;根据学习合同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等。
(三)合同学习的过程
1.诊断自己的学习需要。所谓学习需要,就是在某一能力上现有水平和想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在确定学习合同的学习目标之前,学习者必须首先找出自己的学习需要。关键是意识到差距,在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已具备较好能力的同时,着重注意尚且不够的能力,以求进一步发展。
2.拟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来自步骤一的每一个需要都转变为一个个现实的学习目标。主要明确、具体地阐明自己将学到什么,它包括知识,技巧,态度和学习者获得的价值等。他们可以参考指导教师的目标,再用自己的话写出目标,那么他们就可能达到更好的理解,就会感到有责任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3.确定学习的资源和策略。在这里将说明怎样达到每个目标。确定在实际学习活动中打算使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和策略。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选择最恰当的学习策略。
4.确定完成目标期限。这一栏实际是一种自律手段,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确定哪一天完成什么目标来有效地安排时间。选择切合实际的日期,避免不必要的挫折。
5.确定学习成绩的证据。即说明学习者将收集什么样的证据来表明自己达到每个学习子目标的程度。这个步骤可以避免学习者空喊口号不去学习。也把责任建立在学习过程中,以保证目标按计划完成。
6.确定如何判断证据。学习者首先要确定将提供什么样的标准据以判断所提供的证据。然后指出打算用什么方法使这些证据由他人根据标准加以判断。当然标准会因学习目标的类别而有所不同。这也是一个责任步骤,学习者必须证明学到了所要学习的东西。
7.与咨询员一起检查学习合同。完成的学习合同草稿是否合理与现实,学习者最好重新审查,可以与同学老师商讨,请他们提出建议和批评,以确保它切合实际情况。
8.执行合同。这是付诸实施阶段。但是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往往发现打算学什么和打算怎样学的观念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这份合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大胆修改完善合同。它是一个灵活、动态的学习过程。
9.评价学习结果。学习者想要肯定原计划学的东西确实学到了。最好办法是与同学和老师商讨一下学习经历,请他们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充分。
(四)合同学习在满足成人学习者需要上的作用
诺尔斯认为,合同学习是与成人教学模式所依赖的成人学习者假设最相匹配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合同学习可以满足成人在学习上的六种需求,是通往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1.知道要学什么。学习者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之前需要对所要学习的东西有所了解(学了有什么益处,不学结果又如何)。在拟定学习合同过程中,学习者会敏感的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学习。
2.自我指导的需要。当一个人已经形成了自我概念,那么他就有一个迫切的心理需要,即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能够自我指导的人来对待。合同学习法在最大限度上包含了学习者做的一系列决定:打算学习什么,打算怎样学,将何时学,以及是否学过等。通常这些都是在指导者帮助下完成的。
3.考虑学习者独特经验的需要。成人的经验无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是远大于儿童的。由于经验不同,成人发展了不一样的学习风格、操作水平、兴趣需要、学习速度以及思维类型等。因此在学习上提供高度个性化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合同就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举例来说,可能五个人在他们的合同中有着相同的目标,而达到目标却有五种不一样的方式。
4.配合学习者不同学习意愿的需要。成人愿意学习那些在他们生活中有必要学的东西。由于成人的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就愿意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东西。学习合同则具备了灵活性,使不同的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时间学习。
5.围绕生活任务与问题来组织学习的需要。成人倾向于以任务为中心或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学习。学习合同使学习者根据与自己生活有关的问题来规划学习目标。
6.激发内在动机的需要。儿童或青少年受学校环境所限制,依赖于外部因素――来自父母、教师和年级体系的压力。尽管成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外部因素影响(工资、奖励、晋升等),但他们最深层次的动机来源于内部因素,比如自尊、责任、创造性、自我满足等。学习合同激发了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四、诺尔斯合同学习模式的价值与借鉴意义
合同学习本身具备许多优点:它为解决众多学习者之间差异性,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一条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了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技能;以学习者的自律取代了教师的他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加强了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尊重;具有弹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更广泛的一系列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等。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合同学习也存在一些弊端与局限性:它并不适合于所有情境,如动作技能、人际关系或全新教材学习等;它需要教师重新调试自己的角色;学习效果常受到怀疑;比较耗费时间等。
但总的来说,在学习型社会中,倡导以人为本尊崇个性,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从对合同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看,合同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实现了教师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合同学习能有效实现教员与学习者之间的思想情感的沟通,学习意愿的联结以及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认同。为那些有着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也为那些渴望提前学习和具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最恰当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式,它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它本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精神,让学生全方位释放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诺尔斯的推广,合同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成人及高等教育机构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它已被认为是一种能有效地满足成人的学习需要、偏好、经验以及学习步调的新兴学习方法。同时,学习合同日益应用于其他的机构或组织中,包括公司或企业的培训项目,政府机构的职员发展项目,各种与健康相关的组织中的继续职业教育项目等。近年来国内外还出现了把它应用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尝试,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案例。目前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相对还比较薄弱,传统的教学评估手段也将给学习合同的实施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的一些相关经验,积极探讨适合我国的合同学习方法。
总之,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过程而不是消极的过程。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的受教育。他们只是在课堂上由教师传授知识。为了达到积极的效果,学生必须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来,更加自主和负责地对待学习,必须发展探究的能力。合同学习正是提供了有意义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成人教育;动机;心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2-036-03
学习动机对主体的学习行为起到了激发、引导和维持作用,虽然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却对学习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一、高校成人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一)获得学历,增加自我筹码
高学历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由于种种原因,成人学生无法通过普通高等教育获得学历,从而使自身在学历上处于劣势。高校成人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有效克服了普通高等教育学习上的诸多不便,为其提供了在学习方式、学习过程、考核等方面的诸多便利。高校成人学生通过成人教育提高学历,增强了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具体来说,通过取得文凭为就业、获得职称、晋级、提干等创造有利条件。
从本质上讲,通过提升自身学历来获得竞争中的实际利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考察,驱动这种行为的是外部动机,即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是外部诱因而非学习本身。当学生把外部诱因与学习结合并把学习作为获得学历的唯一手段时,学生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功利性过强,加之学校监管缺位,此种动机容易把成人学生导向通过非学习行为获得学历,从而丧失成人教育的本来意义。
(二)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条件下,个体的精神需要成人教育,心理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因此,终身学习思想已经成为当前潮流。很多成人学生本着发展兴趣、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参加成人教育。相对于文凭,他们的学习更多地由内部需要、兴趣等因素驱使。因此,此种动机属于内部动机,它和学习直接相联,与个体认知的好奇心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紧密相关,表现出强大稳定的内部驱动力。在学习中,此种动机占主要地位的学生会具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成人学生中,单纯因个人兴趣、爱好而学习的只占少数,这样的学习者必须具备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谋生的需要已不再迫切,这时候,才能保证他们在学习中心无旁骛。
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成人学生之所以继续学习必定会有其现实考虑,他们承担了更多家庭和社会责任,来自生活的压力会更大,其学习动机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不过,与功利性与投机性过强的学生不同,很多成人学生认识到提升自身素质的根本作用,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完善自我,进而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因此,发展自我的内部需要在其学习中仍然占主导地位。
(三)社交需求
成人的显著特点是社会化程度较高。一项调查显示,有60%的成人学生表示参加成人教育有交往动机的存在:他们希望借学习机会认识朋友、拓宽人脉、构建关系网络,为发展自己事业创造有利条件;一部分成人学生的社交目的虽然不够明确,但是他们希望通过参加学习扩大社会接触面、丰富业余生活、体验生活或者更好地理解他人,因此是一种广义范畴的社交。总之,社交属性的动机与学习关系较弱,一般在成人学习中属于从属动机,也较难转化为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四)外界影响
这类成人学生参与学习并非自愿,没有强烈的目的性,而是为了父母或亲人的期望;当然有些学生看到同学、同事、朋友等学历较高,或受已参加成人教育的人影响,希望通过成人教育拿到高学历来满足自尊需求。
二、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
(一)文凭含金量低,难以得到认同
当前,成人学生获得文凭相对容易,但文凭本身的价值却有待商榷。一项对成人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5%的调查对象认为成人教育的社会公信度较高,认为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与普通大学相同的仅占20%。可见,成人教育文凭在成人学生中受认可度相对较低。另外,我国当前的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学生学成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部分社会用人单位对成人教育学历普遍持怀疑态度,这极大削弱了成人教育文凭的含金量。加之来自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的激烈竞争,使得高校成人教育学历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不强。因此,低认可度的文凭让成人学生对成人教育的期待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成人学生自身因素
一些成人学生参加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或是带着较强功利性,其学习行为不是来自自身学习需求,而是迫于无奈或与文凭、工作、晋升等功利性诱因相关,从而导致学习动机不强且缺乏稳定性。
相对于在校全日制学生,成人学生的自控能力明显增强,但其在学习上的自控能力却有下降趋势,部分成人学生在工作之前养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已经有所懈怠,这使得他们在重新学习时出现一定的适应困难,很多人都会感叹工作之后就很难再静心学习了。这在成人学生中的具体表现为:面授出勤率低,网络学习敷衍了事,小组活动参与性低,完成作业不认真,考风考纪不严等。另外,部分成人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其机械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流体智力因素出现衰退迹象,导致其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人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三)客观条件因素
一方面,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定程度上削弱了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些学校的成人教育开设专业较窄,可选择性不强,缺乏实用性,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成之后也缺乏用武之地,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刻板、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从个人主观出发设计课程,忽视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使得课堂学习效果较差,学习效果不能达到学生预期,从而削弱学生学习动机;很多学校对成人学生监管不力,对逃课、作弊等违纪违规现象过度容忍,从而造成外部约束机制不能有效转化为内部预期动力。另一方面,成人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受到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和牵制较多,从而使自身动机系统出现双重或多重冲突。而工作和家庭涉及更为现实的利害关系,因此,在利弊权衡中学是被舍弃的一方,所以来自工作、家庭等因素的干扰也是成人学习动机较弱的原因之一。
三、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持久动力
明确学习目标是激发成人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个体具有真才实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成人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树立长远、高尚的学习目标,把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视为内部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排斥功利性目标,把获得学历视为认真履行学习过程的必然结果。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动机的强大、持久、稳定。
当然,不可否认学习目标本身具有复杂性特点,晋升、提高待遇、改善生活等现实性目标是成人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它们与上文所述完善自我的目标没有本质冲突,只需在教育中引导成人学生分清本来,明确学习的首要目标是获得真才实学即可。所以在承认现实性目标合理性的同时,学校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监督防范等多种形式把学生的现实性目标真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这同样能起到激发学生动机、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起到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作用。因此,学校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增加贴近时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专业,并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来调整教学策略,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智力水平、年龄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进去,设计精彩的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研讨、实践活动、网上互动等,真正让学生乐意学习、轻松学习、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另外,成人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希望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决策中去,希望在学习中保证其主体地位,能够平等地与教师交流互动。因此,校方应该尝试发挥成人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这样在充分尊重成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保证了他们对教学计划的认可和接受,这样的计划他们更容易去执行,更容易形成自我约束力。
(三)加强师生沟通,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及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总体学习目标进行阶段化分解,拟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实施措施,把每一阶段的考核细化、具体化,每一学习环节结束后及时就学习结果给予学生反馈,对表现良好的进行表扬,激发其学习成就感;对表现较差的给予耐心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原因,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改良学习行为,树立学习信心。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反馈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得到强化、调整。这样,对学生来说,不仅起到外在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而且,由于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更起到激发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四)完善监督管理,规范学习行为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抓落实,保障成人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性。学校需要扎实落实相应考核制度,将学生平时的出勤率、作业情况、实践成果等与成绩挂钩,严肃考风考纪,对考试中的违纪现象严肃处理,确保学生考试诚信。通过完善管理、监督,杜绝个别学生投机取巧的可能性,提高学生违规、违纪成本,从而变压力为动力,保证学生把全部精力投人学习,确保教学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严格管理要在学校自身教学行为规范、科学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起到监督与激励作用。如果学校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资源贫乏等情况,那么严抓落实只会是走形式,不但不会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有了学校在成人教学各方面的保障,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发挥其外部督促作用。
(五)调整学生动机水平,保障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研究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个体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不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在成人学习中,动机水平过高会使之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干扰学习行为,从而产生学习挫折;而动机水平过低,学习者对学习毫不在意,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另外,耶基斯和多德森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于较易的任务,较高的动机水平更有助于任务的完成,随着任务难度加大,动机的最佳水平逐渐下降。这启发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主动调节学生动机水平,使其始终保持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持久和稳定。
(六)建立学习的人际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环境
成人学生与学校和教师接触较少,同学之间关系淡漠,较难对学校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对此,学校需要积极为成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争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主动深入成人学生中间了解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师应该与成人学生在学习上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师生互动,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尊重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成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相互支持、相互督促。例如,通过小组学习、班级活动、实践活动等形式密切成人学生之间联系。当代社会发达的网络更是为成人学生交往提供了宽广的虚拟空间,班级QQ群、班级论坛等网络形式能够非常方便地让身处各地的学生自由交流。总之,通过密切成人与学校、教师和同学的联系,能够使成人学生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真正使其在心理上把自己当作学校、班级的一员。
家庭和工作是成人学生的支撑,为其学习提供经济、情感、生活等多方面支持。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向成人学生的家庭和工作单位宣传成人教育的重要意义,取得他们理解与支持,构建成人学生求学的坚实后盾。
总之,通过创建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形成关于成人学生学习人际关怀网络,使成人学生认同自身学生角色,认知角色本身的社会意义与社会期待,自觉履行成人学生的义务与责任,形成良好学习态度,从而从根本上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用。
(七)加强心理疏导,提高学生自信
关键词: 成教学生 学习消极心理 对策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人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取得了快速发展,提高了办学效益。成教大学生在完成学业、成长成才的目标任务过程中,在学习上还突出存在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心理。因此,分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及其原因,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举措,是保证成人教育学生质量、实现成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几种消极心理
正确分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是对他们进行正确教育和管理的前提,影响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消极心理可归纳为学习自卑心理、学习焦虑心理、学习倦怠心理、学习实用心理。
1.学习自卑心理。
高校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具有较为严重的自卑感,特别是在学习上存在自卑心理。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成人大学生总觉得低人一等,自我价值否定性倾向明显[1]。学习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中考、高考失利的影响。一般来说,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大都经历了中考或高考的失利,这是人生学习成长历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易产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不如别人的心理阴影。二是受社会对成教文凭消极评价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普遍认为成教文凭含金量比不上正规文凭,有的单位对一些成教文凭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关键评价方面不予以承认。一些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认为成教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比不上普通大学生,不招聘成教大学生。这样往往使成教大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教文凭最终价值不高,社会不认可,于是对成教生在校学习的意义产生自我怀疑与否定,导致心理自卑,在学习上容易悲观、失望,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
2.学习焦虑心理。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各种困难,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形成的一种带有恐惧情绪和紧张不安的精神状态[2]。这种焦虑心理影响了成教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样性,成教大学生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这样容易受影响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二是理想目标值过高,理想目标要从实际出发,要适合自己的能力,要与现实接轨,如果把学习成绩或实现的目标设定过高,在努力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易产生焦虑。三是对压力的不合理认知,有的成教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从本质上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方法的一种挑战,迎接挑战的过程是成长提高的过程,不能正确理解压力,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心理。
3.学习倦怠心理。
一般来说,成教大学生怀着对大学的憧憬而来求学,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较高。但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大学新鲜感的消失,再遇到专业课程学不懂、学习困难、考试失利等挫折,热情骤减,由希望到失望,失去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也随之降低,产生学习倦怠心理,突出表现出学习情绪低迷、上课精力不集中,时常迟到、早退、不听课甚至逃课、考试作弊等一系列不当学习行为。
4.学习实用心理。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成教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更明显的职业性,更突出的深刻性,以及更显著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他们的学习动机总是与现实的生活、工作紧密联系[3]。重实践运用的学习目的是好的,但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实践本领的提高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作基础,有的成教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心态上则表现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这样对大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缺乏兴趣、疲于应付。有的甚至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混文凭”上,这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严重影响成教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和表现。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主要因素
1.外在因素。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外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和社会方面。
一是家庭方面因素。家长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可程度、对成教大学生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高,对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认识合理,孩子更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二是学校方面因素。成人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这种无形的文化学习氛围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识与评价及自身的好学、乐学意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成教大学生的学习。同伴群体中他人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方式等都对置于其中的大学生有重要影响。三是社会方面因素。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对大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在认可成人高等教育知识技能传授的氛围引导下,成教大学生会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内在因素。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
一是学习能力方面,主要包括个人智力因素、过去经验、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二是学习态度方面,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率,学习态度端正,决定着学还是不学,决定着学习的行动。当学习态度正确时,学习能力便能充分发挥,就会取得优异成绩。三是意志品质方面,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也会受到一些玩乐的诱惑,意志坚强、积极自信、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强的学生,往往有决心、耐心克服困难,从而强化动机,提高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反之,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则信心不足,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以致学习消极被动。
三、针对成人高教学生消极心理的若干教育引导对策
针对成教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四种学习消极心理,应从加强成教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消极心理,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帮助大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1.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成人高教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
培养成人高教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的学习观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动力源泉,培养成教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要树立终身学习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要树立自主学习观,逐步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二是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合理、科学的学习目标能够强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引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指导成教大学生探索建立具体化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每学期、学年都要有切实可行、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的实施,制订好具体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三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分配时间,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加一些课外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减缓学习压力,保证以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2.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成人高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
针对影响成教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培养成人高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一要发现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信,消除自卑心理。成教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学生,在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动手操作、工作忠诚度方面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所以成教大学生要勇于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锻炼,不断增强自信心。二要积极面对现实,在挫折面前合理归因,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正确认识自己,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否定自己,而应客观冷静地分析情况,进行恰当归因,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分析思考,在学习方法上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争创优良成绩。三要广泛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要紧密结合成教大学生实际,把握其思想脉搏,深入了解其学生生活工作实际,帮助发现其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予以引导帮助,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四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格。根据成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更加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行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理解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调适技能,实现自我成长。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行之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心理困惑,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3.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激发成人高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力量源泉。要注意转变学生以应付考试、获得证书为主要目标的外在的低层次的表面型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树立兴趣取向、价值取向、提升自身素质等深层型学习动机[4]。
在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方面: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改善成人教育学习环境,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加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培养学生扎实专业基本功和实践应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三是要科学合理地设定课程考核标准,突出平日表现和平日成绩的考核,突出实践应用的考核。
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善于研究学科前沿和最新知识,保证内容新;要结合成教大学生实际水平授课,保证所教授内容能够理解、难易适中;要深入思考、精心提炼,以最丰富、最简单的语言传授课本知识。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案例、实例教学,多为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实现课堂上的互动,活动课堂氛围;多采注重实践教学,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通过创新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激发成人高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帮助成教大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王玉彬.关于高校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初探[J].大家,2012(10):203-204.
[2]刘国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关键词: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大学后教育
作者简介:解建红(1966-),女,山西闻喜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务处,副教授;陈翠丽(1977-),女,河北滦县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务处,讲师。(北京 1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北京联合大学校级教育教学与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29-02
教育是一个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众多学者认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课程和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载体,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成效以及课程结束之后带来的某种重大变化。课程设计是一种对课程进行的专门规划,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或观念支配下的课程要素的选择、组织与安排的方法过程。[1]课程设计对于规范的教育目标确立、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学习者学习的系统性、顺序性、延续性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尤其是在大学后继续教育领域。
一、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的作用
课程设置是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关键一环。它体现了继续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培养大学后继续教育学习者的总体规划。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其次课程的价值,就在于为每个学习者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重视人的存在,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基础。[2]一个好的、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使学习者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认真学习整个课程,汲取知识,而且也可以享有课程结束后所产生的某种重大变化,如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加深工作岗位的理解,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课程具有内容集中、时间集中、组织合理、循序渐进、集中讲授、形式多样的特点,提高了学员获取知识的效率,降低了学员获取知识的难度,加深了学员对获取知识的理解。[3]继续教育课程是改革和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一个新起点。全面深入地研究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课题,建立起切合学校自身优势,同时又能满足学习者求学需求的具有大学后继续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大学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新的起点。
二、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的特征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课程是成人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为已走上职业岗位的职场人士而设置的课程。由于大学后教育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教育需求具有极其多元性的特征,再有学习者之间年龄、兴趣、职业、生活环境和所属社会阶层等各方面亦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由于提供教育培训机会的办学单位的多元性,导致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的类型、结构和层次等实际形态十分复杂,包括不同的种类,有适应性的、补课性的和科研性的,除了各级学历课程之外,还存在大量非学校本位、非正规的课程。
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相比,大学后教育课程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类型课程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课程目标的专指性、课程内容的适应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课程展开方式的实践创新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和课程评价的柔性化。
1.课程目标的专指性
大学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受教育者适应职场变化的要求,圆满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自身职业专业化水平。大学后教育的最直接的教育目标是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更多地针对已经取得某种职业任职资格的从业者继续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提高,使半专业、准专业或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职业者成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职业者;或在已有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专业化的程度,使从业人员不断走向外行人所无法替代的专业化境界,[4]这也是大学后继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
2.课程内容的适应性
课程内容适应大学后继续教育学习者知识、技能及岗位职业需求的特点,考虑就业后学习者所面临的社会状况和生存状态,关注学习者的精神世界,同时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因此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诚如教育专家高志敏教授所言“未来的成人教育研究必须直面成人——直面他们最真实的社会境遇与最本真的社会生活,直面他们最真切的发展需求与最真实的人生向往,基此洞察、了解、分析和阐释他们的教育与学习问题,从而真正形成现实生活与教育的对接,真正实现人生发展与学习的契合。”[5]
3.课程内容结构的非常规性
大学后教育课程除了个别常规的学历课程之外,还存在大量非学校本位、非正规的课程。换言之,他们的学习课程要帮助学习者解决各种生活和工作难题,对课程选择要与人生发展阶段任务相适应,主要是与职业发展需要相适应,是以问题为中心,重在立即应用。因此普通高等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结构要让位于继续教育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的重要性。相应地,其课程的结构就会呈现出一种非常规性的特征。
4.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由于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接受者之间能力和愿望上的差异性,同—课程的学习者在年龄、智力、原有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学习时间和学习压力等各方面情况完全可能大相径庭。因此,成人教育课程的实施就必须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以使个人的学习更富有成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方法方面应灵活多样,而不能整齐划一,应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视其自身水平和实际需要,分别为之设计相宜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速度和学量,并建立专业课程社会认可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特点。可提供时间上足够灵活的课程计划供学生选择,如专业培训、专题研修、技术讲座、学术研讨、个人自学、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等多种方式。也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与老师共同拟订学生可自主实施的个别化学习计划,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实施完成这个计划。
5.课程展开方式的实践创新性
从成人教育课程实践的发展来看,成人教育课程的展开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作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最高层次的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教学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知识更新与解决现实问题、知识创新与智能开发的紧密结合。在课程中常常青睐于各种实践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环境过程中,如“问题中心教学”,“行动学习”、“体验式学习”、“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6.课程设置的职业性
职业性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性。大学后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其目的使接受大学后教育的高新技术人才能及时获得新技术、新知识的相关信息,适应多样、迅速的市场变化。因而要建立多学科综合化、多技术一体化的、反映最前沿知识技术的动态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要注重产学结合,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或行业的“无缝”对接,提高成人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要积极与行业部门合作,兴办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如招收硕博课程班;面向社会组织各种专业性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发给学习证明或资格证书。[6]
7.课程评价的柔性化
继续教育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的职业需要开设,有需要才有课程。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各异,他们各自在学习方面的要求也必然有所差异,因此用普通教育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或标准去衡量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成果是不合适的。相反,应建立符合继续教育课程的弹性化、灵活性、非常规结构特征的柔性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建构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标准,合理地评价学习者的成果。[7]
三、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
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以非学校本位的课程居多,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继续教育学习者的的特点,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Malcolm Knowles)在关于“成人”学习特点的总结中提到,成人的学习准备与发展任务的变化密切联系,对所学知识重在立即应用,是以生活、任务和问题为中心的,因而,继续教育应更趋于灵活性和自主性。在课程设计首先要充分考虑成人的心理、知识结构特点和实际水平,包括需要与可能。必须按照成人身心发展各阶段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将自身的需要和要求融入到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发展其高级思维能力。
2.符合课程价值主体需求,同时满足学习者和谐人格发展的需要为原则
在选择与设计继续教育课程时应坚持以继续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点,立足成人发展的需要,符合专业学科的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原则,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学员的需要,使每个学生天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在教育中受到尊重,还要清楚选择此类教育内容的目的是为了继续学习者全面的自我发展,力求从狭隘的知识本位或能力本位向兼容知识、能力、情感、人格等的全面综合素质本位转轨。使成人学习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和充分实现自身潜能,最终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3.学科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行,凸显课程的职业性原则
继续教育是职场人士为了满足继续职业塑造的需求连续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成人教育重要的一项任务是人力资源,对在职人员的智力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以适应劳动力市场要求。它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中通过设置更多的专题课、实验课、学术论坛课等来完成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将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融为一体,冲破传统课程体系框架,建立一种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新的学科体系。比如在德国成人教育中先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从事这种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然后采用“倒推法”确定应该向学员传授何种知识和技能,最终以课程大纲形式制定下来。同时把取得行业证书作为课程设置的参考点,将职业证书的培训及社会考证有机地融入到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中。[8]
4.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
成人教育与社会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它对课程的需要是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诺尔斯曾指出,当代成人教育至少有三个含义:第一,它是成人学习的过程。第二,它是由一些机构为实现某个特定的教育目的而组织的一套活动。第三,它是社会实践的第一领域。在这三条含义中,成人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理论实践性得以全面阐述。各种调查也显示成人教育课程类型的选择是实用性、实践性和技能性的。美国约翰斯通和里夫拉1962年的对成人教育活动第一次进行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学习者重视的是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不是学术性;他们注意应用而不注重理论,注重技能而不注重知识或信息。对我院的成人学生做的小规模调查也表明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课程。我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房地产经纪人专门化)成教专业,和很多房地产与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学习者完成了理论学习后,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一是实践升华,二是学了就用。
5.开放性原则
继续学习者教育的目的和教育需求具有极其多元化的特征。成人高等教育是面向社会对“当班人”进行的“开放性“教育,是针对成人各个时期需要的岗位教育以及适应“活到老,学到老”终身需要的知识充电教育,所以应及时以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成果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增设相关课程。[9]所以课程设置是开放性的,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按一定比例设置各种形式的课程,允许学习者按适合自己的速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成人不是别人为他准备好的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他自己的课程的主动开发者、他自己课程的主体,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他人和教师共同开发属于自己的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开放合作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季诚钧.大学课程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陈玉琨.课程价值论[J].学术月刊,2000,(5):102-107.
[3]贺东辉,田朝凤,朱军.继续教育课程特点研究[J].继续教育,
2009,(9):29-31.
[4]宋江洪,陈理.大学后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需求的回应[J].继续教育,2007,(2):26-28.
[5]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6,(9):60-65.
[6]李海萍.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101-102,122.
[7]黄健.成人数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成人教育;启示
收稿日期:2006―04―05
作者简介:张成涛(1979-),男,汉族,山东省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探索中国教育出路的漫长过程中,综合了当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为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入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挖掘其中的内涵,对当前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 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赋予生活以教育的含义,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三者互相联系,统一于生活教育之中,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内涵。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容包括:首先,以生活为教育的中心,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生活就是受好教育,过坏生活即是受坏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其次,教育要以生活为基础,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如陶行知所说:“过的是少爷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笔记,不算是受着卫生的教育;过的是开倒车的生活,虽天天谈革命的行动,不算是受着革命的教育”。 再次,1935年陶行知在谈到生活教育时又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即教育”也就是生活决定教育,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和中心,教育是满足人生的需要,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生活教育是与人生相始终的终身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以社会为学校,以人民大众广阔的生活世界为教育场所,把教育从封闭的围墙中解放出来,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所有社会活动都是我们的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环境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增强信仰,改造生活,创造生活。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的着眼点在于扩大教育的领域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把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真义就是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办学校,办学校必须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内容上说,人民需要什么教育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上说,适合办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在生活里,对事来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做”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因而陶行知特别强调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里的做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种狭隘的“做”,而是指在劳心的基础上劳力。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教学做合一”,以生活为中心,教与学都是为了“做",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学做合一”既
强调了教与学都要服从于实际需要,在实践中统一起来,又强调了教育要手脑并用,学用结合。
二、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成人教育的启示
1.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仍需进一步丰富
陶行知早就明确指出,学习的含义就是学习人生之道,懂得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做真正的人。陶行知将学会做人的教育摆在了教育的核心地位,从而使教育的内涵得到深化,外延得到拓展。
目前成人教育还主要是以课本为载体,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受到限制,同时也缺乏时代性和灵活性。虽然有些教学内容注重了实用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成人素质,但离人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差甚远。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与社会所赋予成人教育的责任相背离,因此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走向多样化、全面化,将成人教育完全融入生活,将生活与成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人教育应该着眼于生活的全部,应回归到培养人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上来,回归到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上来。这对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成人教育的办学空间仍需进一步拓宽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倡生活与教育的结合。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肯定是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教育;这就使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时空的限制,使教育与广阔的生活相衔接,将教育的范围扩展到社会。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教育的范围。
成人教育的对象来自社会不同的群体,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成人教育主要还是局限在学校里进行的,这样的教育显然没有有效的利用社会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潜力。因此,成人教育应该积极地走出学校单一的办学场所,走进社会、融入生活,把社区、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化宫等作为开办成人教育的资源和进行教育的场所。社区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方式的有益的探索。它将成人教育的场所融入人们生活的社区,使成人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生活的同时接受教育,在受教育的同时学会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并且要不断探索成人教育与生活结合的新途径。
3.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更新
生活教育思想具有实践性。陶行知主张为行动而读书,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当前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方法,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成人学员知识与实践的脱节,使成人教育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广泛借鉴各种教学方法,取其之长为我所用。如艺友制是古代中外通过长期实践的演变培养工匠艺人的通用方法。陶行知通过借鉴艺友制这种教学方法,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共教共学共做的朋友式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成人教育中应广泛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使人人都可成为我们的老师、人人都可成为我们的同学、人人都可成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共教共学共做的气氛,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汇集到一起形成强大的学习资源,使师生都能平等地享有这种教育资源,以此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同时还要广泛地寻求更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的探索运用小组讨论法、案例法、现场调查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发挥成人教育最大的优势。
4.成人学员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需进一步转变
陶行知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学到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所以成人学员必须学会学习,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把学习作为日常的活动,将学习活动彻底的融入生活,还要将其贯穿终生,并且每个阶段都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将终身学习落到实处。
成人学员要突破被动的学习方法,施行主动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亲自参与研究,培养探求的意识和掌握探求的方法,具有探求的精神,并形成探究的兴趣。创新是探究的目的所在,成人学员应将一切的探究都建立在做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不断创新。在探求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叶忠海.成人教育学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