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竞技体育论文

竞技体育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6: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竞技体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竞技体育论文

第1篇

我国目前可堪称世界体育强国,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笔者对其加以具体分析后,认为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论文。

1.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另一方面,亦或是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在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大调整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家还有点跟不上形势。

2.传统体制制肘。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3.市场竞争乏力。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4.政策扶植乏力。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5.相关服务不完善。体育产业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匮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就拿曾经火爆一时的健身器材市场来说,对于如今出现的令人费解的市场萎缩现象众说纷纭。但究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针对健身器材的选择与使用的指导从没热过,有些产品根本没有使用方法说明,或者有,也只是极其简单的寥寥数语,根本起不到作用。消费者没有科学的“健身计划”,没有合理的运动指导。

6.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二、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出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如上海市为举办八运会兴建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场馆耗资56亿元,没要国家一分钱,完全用市场方法运作,堪称气势恢弘的大手笔。我们企业家的思维也应从工业经济的圈子延伸到体育经济领域,考察国外极富商业价值的体育产业,结合我国国情、开拓中国市场。

2.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①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中国体育用品有李宁、青岛双星等名品。但挡不住耐克、彪马等国外品牌的强大攻势。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举国上下正在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为体育界提供了无限商机,但又不乏挑战。面对硝烟弥漫的体育用品市场,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②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国际田径赛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级马拉松赛的行列。

第2篇

体育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还涉及与体育有关的方方面面。比如生物学科的内容与体育有着必然的联系,特别是竞技体育学校,需要让学生了解与身体有关的运动生物解剖结构等。课前做好课件,制作出与运动生理有关的内容,运用电子白板来展示运动生理知识,介绍体育对人体的影响,如心肺功能在体育运动前后有哪些明显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把生理与体育运动知识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运动兴趣。还可以把体育生理知识与血液循环、吸氧量、心率等与运动前后变化制作成课件,把这些知识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较为容易了解血液循环在运动和安静时是如何流动与分配给身体的各种器官的,并告诉学生为什么饭前饭后都不能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在高负荷的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身体处于一种有准备的状态。自从对学生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学生在运动训练前都积极地做好准备活动,而且在训练完后还积极做好放松活动,在运动后半个小时后才能吃饭。在给学生进行运动规则的教育时,也可以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这样就摆脱了空洞的讲解,让学生在电子白板课件的写、画、拆分、拖动的方式下学会运动规则。而且学生也可以在屏幕上进行规则操作,他们的规则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运动兴趣也因此大大提高。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对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比赛视频等内容进行操作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代替了教师对学生的被动教学,他们更容易调动自身的视觉、听觉,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记忆,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电子白板辅助体育教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来源于他们对体育有着积极的应对态度,而兴趣又是学习的动力。在体育训练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并对体育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训练欲望。电子白板教学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有一定的优势。电子白板技术可以让体育学习在图文并茂的形式下进行,能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使体育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之下,再有新奇的电子白板学习方式,教学画面不断变化,画面的动画效果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比起教师传统性的示范更具有新奇性,学习效果甚好。在授课时,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姿态,教学质量好,对学生的体育训练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电子白板辅助教学能给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

体育训练的本质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运动技术与提高运动能力,而运动技术是基础。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概念,可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材料。电子白板有图像、图片、声音,还有更为连续的视频,给学生留下了生动、直观的深刻印象,再加上“笔”“板擦”的描绘与勾画,突出教学的细节,教学中的重点得到有效呈现,教学难点也更容易突破。比如,在进行蹲距式跳远的训练时,教师的示范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的观察时间很短,不容易看清楚。可以用电子白板技术对蹲距式跳远进行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通过画面展示,并配以教师讲解和分析,动作可快可慢,而且可以用笔在图上进行勾画,写上注解。如果学生对某些地方不易理解,就可以当场对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在训练中,教师录制学生的动作,再运用电子白板进行回放,把学生的动作与正规的动作进行对比,很容易找到差别,并分析学生错在哪里、如何纠正,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清晰、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对动作要领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在运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运用电子白板给学生进行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省事,而且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有效的学习与训练。同时,教师在电子白板的运用中节省了自己的示范与讲解,而且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第3篇

Zhao Jing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该文通过对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economy, this paper want to find th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ak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关键词: 体育经济 现状

Key words: sports economy; status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76-01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经济不甘落后,2010年体育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20%,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早在2009年,体育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0.5%,展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在这些数据的背后,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

1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992年国家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把体育经济的相关产业划归为第三产业,随后对体育经济提出了要求:“体育要坚定的走产业化、社会化道路”,国家体育总局也根据当时我国体育经济的一些现实情况,配套制定了一些关于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文件与政策。这一系列文件政策,也促使我国体育产业从过去的福利化向产业化加速转型。但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体育经济的认识还不够透彻,比如: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想办法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仅仅把体育作为服务其他经济活动的手段,体育成为“搭台子唱戏”的表演者,本身并没有受到很大重视。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沿海地方发展较快,在全球经济处于快速上升时,体育制造业的出口额年年增长翻新,但当遇到全球经济震荡时,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加之大部分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危机来临时难以抵挡。

1.1 体育产业结构缺陷我国体育经济主要指标的贡献者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产业的发展背后都有政府的身影,造成这些企业和行业发展严重受阻。比如:我国职业体育联赛名义上是各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联赛机构,但我国体育机构都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业协会实际上就是体育局政府机构,政企不分,就暴露出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体育制造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我国体育制造企业主要进行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缺少自己的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加之各个企业恶意竞争,相互压价。比如:我国著名双星运动鞋出口欧美市场的利润只有不到1美元,甚至只有几美分,和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著名运动鞋在我国生产后,其利润率是生产成本的十几倍甚至是数十倍。

1.2 管理与法规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与育经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缺少制度或法规的保障,即使是有这样的一些规定来进行保障,但也会由于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远远不能保障行业的健康成长。因为缺少相关法规,造成相关体育行业或企业准入门槛过低,轻率的投资后,很多企业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在一些体育服务行业,也容易造成很多的服务或经济纠纷,影响了行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出台更为细致的一些体育行业和产业法规管理办法,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1.3 知识产权稀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特别是我国沿海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的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相关知识产权,一些大型跨国体育用品公司乘机压价,造成企业利润率很低,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建立不起自己的大品牌,即使勉强推出自己的品牌,也难以抵挡国外大品牌的冲击,据统计:耐克、阿迪达斯、美津浓三大品牌占据了我国体育运动鞋高端市场的八成。可见,没有创新,没有知识产权就很难适应市场。

1.4 体育营销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经济发展中还暴露出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不足的弱点,体育专业营销人员严重缺乏。我国当前体育专业营销人员主要是由其他行业培养后,再进入体育经济行业,缺少既懂得经济营销、管理法规又熟知体育相关知识的多专业能力的体育经济管理和营销人员。现有的体育营销管理人员中结构也不尽合理,大部分人员集中在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和一些简单的销售环节上,各个专业人员之间相互独立,缺少相互联系,没有形成一个专业人才的体系。

1.5 没有发挥好全面健身作用出口体育产品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增长贡献很大,但不能忽视国内的体育用品的需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有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时,开发国内潜在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无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可以挖掘很大的经济市场,而不能只把体育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出口体育用品,或者是国内高端体育消费服务上。

2建议

2.1 调整体育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就要对我国体育行业联赛进行大胆改革,政府要推出联赛管理的相关法规,成立单独的联赛管理公司,让参股企业有更大的积极性,把各种体育联赛做大做强。努力挖掘国内体育经济市场,不能只把制造业作为体育经济发展的重点。

2.2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体育经济法律法规,制定体育经营行业的准入制度,规范各行业的管理,加强政府监督。

2.3 鼓励企业创新目前我国已经是体育产品制造第一大国,但高精尖并不多,自主品牌还很少,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扩大自主品牌数量。

2.4 培养专业营销人员要培养我国体育经济专业营销人员,利用我国现有的体育资源,把我国一些现有体育品牌、特色体育项目、优势项目进行商业包装,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品牌。

2.5 围绕全民健身活动增加体育经济增长点把全民健身做为体育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围绕全民健身开发适合我国民众的体育产品,培养更多的体育人口,带动体育消费市场。

3结束语

我国体育经济前景广阔,但还需要不断的调整体育经济产业结构,健全保障体育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大胆进行创新,大力培养专业营销人员、围绕全民健身活动增加体育经济增长点等方面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婕.中国体育经济非均衡状态与发展策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23-25.

[2]陈立基.论体育市场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科学2004,(7:34-36).

第4篇

关键词:建筑;整体设计;环境探讨;绿色

1.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的基本支柱型产业之一,其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取经济利益,建筑行业的设计与施工一定要满足人们的市场发展需求。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设计要求,这是时展的必然。表一为住宅建筑设计阶段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评价标准。

2.建筑整体设计之合理选择建筑群体的布局形式

建筑布局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风对建筑的影响,建筑的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的整体布局方位。如果建筑的整体布局形式合理,就会创造出比较适应的气候环境基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单位达到节能的效果。因此在选择布局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环境,比如在比较湿热的气候区,可以利用比较松散的布局,这样可以使整个场地的空间尺寸加大,从而达到通风防湿的目的,然而对于比较干热的气候区,就应该采用比较紧凑的布局,这样可以使建筑物之间互相遮挡。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到环境特点和建筑特点之间的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环境和建筑物本身之前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建筑布局合理,可以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通风条件,比如建筑物交错布局。另外,不同的街道位置对建筑物之间的通风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比较宽的街道摩擦比较少,空气流动也比较快,相反,比较窄的街道会使风速减小。

3.建筑整体设计之建筑节能设计

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节能设计,这个环节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很高。建筑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在分析周围建筑物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进行选址、规划、朝向以及外部环境的设计,这样可以使建筑物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气候环境,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不同的部位进行节能设计以外,还应该高度重视一些其他问题:架空楼板的保温隔热以及识别方法;整个建筑体系的系数不应该很大;设计非封闭阳台要考虑屋子的整体保温隔热要求;商业用楼的平屋面应该按照外墙的要求做好保温隔热效果。

4.建筑整体设计和环境的关系之绿色建筑体

所谓绿色建筑体系,主要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原则,以绿色社会为基本内涵,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技术为支持,绿色环境为基本标志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新型的绿色建筑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它把自然、人类以及其他物质统一纳入研究视线,不仅对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形态进行了认真分析,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人、建筑以及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追求人们的日常生产以及生活、自然以及建筑之间和谐发展的目标;主张设计要追随自然的方法;提倡积极应用,以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不断循环,建立起一个无污染、节能、节水的高效建筑技术。由于绿色建筑代表的是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境比较优雅的建筑,其本身可以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不受到破坏。它主要追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规模,因此要赋予建筑物生命活力,这样才能和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发展。

4.1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生态化原则。生态原则是绿色建筑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即无害化、无污染、节能、可循环性。

(2)以人为本原则。人作为社会的一个主体,绿色建筑就要以人为本,不能以牺牲人的身体健康、舒适性以及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整体代价。

(3)因地制宜原则。绿色建筑物强调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选择适合当地比较合适的建筑设计,比如:对于那些分布比较广泛、比较独立以及建筑密度比较小的建筑,可以使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供水、供暖等;对于那些比较密集的高层建筑而言,即使在建筑物的外表面都装上光电板和集热板,这样也满足不了整栋楼的能源需求,就算能源的利用率比较高,这种设计方法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选择城市热电网。

(4)整体设计原则。建筑物要求整体性比较好,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以及经济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用盲目的生搬硬套所谓的先进生态科技,要整体考虑,不要局限于局部。比如,如果在热带地区,使用保温墙体和蓄热材料根本就没有意义。如果在比较寒冷的地区,如果窗户的热性能比较差,即使墙体保温材料再好,也满足不了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散失。整体设计原则对整个绿色建筑的成本以及性能影响非常大。

4.2建议性措施

为了实现资源的节能发展,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利用循环经济,不断寻求发展目标,在未来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中,对绿色建筑的总量和开发地界加以限制,以促进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开发商片面追求生产价值和经济利益,使得很多设计方不愿意从节能环保角度对建筑方案进行反复推敲,很多设计单位对科研的投入也非常少。所以,一定要积极采取相关的设计认证制度以及绿色建筑设计的监督制度。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将为人们提供一种利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绿色建筑已经广泛的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层面,在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下,回归一种自然状态的建筑形式,始终坚持建筑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使自然、人以及社会融为一体。目前,生态环境日益严重,建筑业走在社会前言,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一定要使他们美好的结合在一起,不断推动城市绿色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孙虹, 郑智勇.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20): 221-221.

第5篇

1.1具有创新性。

情景教学主要就是要创设出符合主题的情景,这些情景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能够做出一定的突破、创新,而且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还必须要能够与体育知识进行进行有机的结合。

1.2具有极强的实效性。

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能够让教学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情景教学法是以儿童为中心,紧扣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手段来将日常生活知识和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个性教学等特点进行结合的综合教学设计。为此,必须要对两方面的问题进行注意,一是必须要注意对场地以及器材进行高效的利用;二是使用的语言必须要足够的简练,所涉及的语言或者音乐等能够符合情景氛围,并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2.1把握好实施情景教学的时机

情景教学法在运用时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起不到相应的效果,有的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要把握好时机。

2.1.1在准备部分运用。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当他们遇到各种新事物时,就会情不自禁的产生出各种联想,有的甚至会进行模仿。作为体育教师,则可以充分的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小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情景中进行锻炼。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找春天”的情景,教师可进行这样的引导“春天来了,春风吹拂,阳光充足,小树开始随风生长,慢慢长高……”,并指导学生做伸展运动、提踵练习或者半蹲起立等等。

2.1.2在课的基本部分进行运用。

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情景教学法有以下的作用。第一,将情景设置作为一种对教材进行处理的手段。第二是作为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手段。第三是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如在进行三年级“抛掷实心球”教学时,与学生喜欢的军事题材相结合,从介绍古炮开始,提出让学生争当“优秀小炮兵”这一主题情景,然后依次以“检阅小炮兵”——“初学发射”——互助“实弹演练”——“投弹比赛”——“运弹比赛”——评比“优秀小炮兵”等情景环节,对应开展了队列练习——模仿动作——抛球练习——投远比赛——搬运接力——小结等内容。在学练过程中把实心球命名为“炮弹”,把互助递球说成“装弹”,把抛球说成“发射炮弹”,让学生手脑并用,互助合作,掌握技术的同时享受体育乐趣。

2.1.3在结束课时进行运用。

通常来说在体育课结束后,很多小孩都感到很疲倦,这对他们后面的课程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结课的时候尽快的消除这些运动所造成的疲劳。所以在结课时可以采用一些能够让学生感到身心放松的情节。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驾驶着一条大船进入了风平浪静的港湾,没有一丝的风,也没有一点的浪,一切是那么的宁静祥和。

2.2小学体育课中运用情景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创设情景必须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在小学体育课上运用情景教学法还需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2.2.1设置的情景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不能够死搬硬套,强行结合。

所创设的情景必须要能够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紧密的结合,不能单纯为“情景”教学而创设“情境”,避免成为形式主义而弄巧成拙。

2.2.2不能够将情景教学作为目的,它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已,这种手段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帮助师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严格要求课堂常规和课堂组织纪律性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在运用情景教学时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如团结互助、文明礼让、自觉遵守规则和服从裁判等等。

2.2.3情景的创设需要教师本身拥有较高的个人能力,同时要需要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言语、动作等都是学生们模仿的对象,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区域经济一体化直接投资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一体化的历史。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带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可能仅仅依靠本国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市场,从生产活动到资本运动再到生产要素的移动都突破了国家的疆域,实现了国际化。

在这种国际化的浪潮中,区域性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国际化的重要表现。这种区域性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最初起步于二战后的50年代后期。它首先出现于西欧,随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在短短几十年间已经遍及世界所有大洲和各大重要区域,以至于哈伯勒(Haberler,1964)将我们的时代概括为“一体化时代”。

在经济一体化这个炙手可热的舞台上,跨国公司当仁不让地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扮演着世界生产组织者的重要角色,并且伴随着一体化进程而迅速壮大。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2003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与出口竞争力》披露,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

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跨国公司作为跨国投资、经营和管理的组织载体和国际市场的行为主体,在经济生活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联系各国经济的传统渠道,如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的重要性正在日益相对下降。因此,不论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是从某一地区来看,跨国公司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对旨在加强区内各国间分工与合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就不能不涉及到跨国公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二、跨国公司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纵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条极为有趣又极为重要的线索:现代世界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是由微观层次上的企业生产一体化和宏观层次上的国家政策协调一体化导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正是这两种层次上的一体化的统一。前者可以称为功能性的一体化,后者可以称为制度性的一体化。

微观层次上的企业导向型的一体化,指的是以跨国公司作为主导力量而推动的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利用地区区位优势可能带来的规模效益进行跨国界的投资生产等活动,它的这些活动必然会对该区域内的国家的经济生活产生影响,促进和加强该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种跨国公司导向型的一体化是企业行为的结果,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发展的客观结果,是功能性的一体化,而不是由政府行为造成的。

而所谓宏观层次上的政策协调导向型一体化,是指地区内各国政府间在政策上通过协调,建立超国家的协调机构,推动成员国达到经济一体化的状态。这种一体化主要是通过建立国际性的经济协调组织,人为地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甚至制定统一的对外关税,来实现各个成员国之间贸易、人员、资本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地自由流动,达到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的。这种政策协调导向型一体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制度性机构的一体化先于实际的企业生产一体化。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和政府都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这两种推动力量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能促进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推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推动生产要素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均等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向前发展。DunningandRobson(1988)指出,通过跨国公司运作的跨国商业一体化和地区性经济一体化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关系。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跨国公司作为微观层次上的组织,是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市场的力量,以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为主要形式,通过从事国际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来代替通常的商品出口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而政策协调导向型的一体化则属于宏观经济一体化的范畴,是成员国政府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签订协议为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流动和扩张扫除障碍,促进本地区分工深化和创造本地区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合作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都是二战后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现象。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随着这两种现象的繁荣发展,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这两种现象的研究基本上是相对独立进行的。邓宁撰文称,迄今为止,人们很少尝试将这两种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系统的分析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关这一问题的经验资料的搜集也是很不够的。

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微观主体的跨国公司,它的行为在客观上必然会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那么,跨国公司的微观行为,究竟如何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跨国公司的行为又是通过哪些渠道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产生影响的呢?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做出回答,正是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三、跨国公司的市场行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生产一体化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向纵深和广阔方向发展的产物,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分工主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工业国与初级产品提供国之间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工,二战后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上扩展。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配置、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合成为“不可分”资源、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强大的生产能力,并将国家间的生产分工和协作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企业内部的分工与协作,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活动,引起世界各国生产、交换、分配等各方面经济联系的不断融合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复合一体化阶段。在复合一体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进行细分,如研究与开发、采购、零部件生产、加工、装配和财务等,并将不同的生产经营职能配置在公司整体需要且最能发挥作用的国家或地区,形成跨国界的价值链。设在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子公司与母公司、其他子公司互相配合,执行整个公司的某项或全部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跨国公司更多的不再是一个层级结构,而是一个网络结构。例如,美国福特公司的菲斯塔(Fiesta)汽车在欧洲的生产组织情况就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网络化生产,欧洲福特公司设在英国不同地方的子公司分别生产充电器、配电器、仪表盘、油表、水表、插座、火花塞和绝缘器等;在比利时亨克生产车身部件、车轮;在德国维尔弗拉特生产变速器、引擎;在科隆生产车身底盘;在法国波尔多生产变速器;最后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和德国萨尔路易进行组装,产品主要供应欧盟市场。不仅如此,福特公司还逐步将其部分研究设计、人员培训等职能配置在不同国家,建立起复杂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

由此可见,战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全球范围内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之一。

2.跨国公司的并购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因为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跨越各国的贸易壁垒等原因,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不同地区设立了生产机构。这种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战后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就和西欧跨国公司在本区域内的直接投资有着密切联系。以英国、德国为例:1962年~1988年间,英国对前欧共体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9.2倍,而同期对全球直接投资总额仅增长6.1倍。德国的跨国公司多年来一直把前欧共体视作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投资比重大体维持在30%左右,投资总额从1976年的15.8亿马克上升到1988年的64.5亿马克。与此同时,英国和德国也成为欧共体其他成员国资本投资的热点地区。1962年~1978年,前欧共体公司(不包括石油公司、银行及保险部门)对英国的直接投资从1.34亿英镑提高到20.32亿英镑,年均增长18.5%,比同期外国公司对英国直接投资总额年均增长率高出5个百分点。1986年,前欧共体其他成员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额为24.41亿英镑,1989年上升到45.78亿英镑,分别占同期英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0.5%和53.6%。1962年~1985年末,前欧共体对德国直接投资累计额达294.8亿马克,占同期全部国家在德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9.1%。

正是这种跨国公司的区域内部的交叉直接投资,将传统的国家间分工转化为企业内分工,加深了区域内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协作的依赖,为日后政府间签订经济一体化条约提供了内在的经济凝聚力。因此,跨国公司在区域内部的直接投资对该区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跨国公司通过对区域内的直接投资促进区域内外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内的贸易量

由于国内市场的狭小制约了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随着企业跨越国界的扩大经营,区域内相互投资增加,贸易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国际区域内各国相互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大小是理解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我们以欧盟为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在欧盟内相互投资的增加,欧盟内部贸易额也持续增长。有资料显示,欧盟内部贸易额占当年贸易总量的比重逐年扩大,从20世纪60年代的34.5%上升到2000年的64%,几乎翻了一番。

4.跨国公司对区域内的投资深化了区内市场

比较优势、国际分工和规模经济仅仅是形成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潜在条件,而拥有一个巨大的或潜在的购买力市场,则可以将潜在条件转化为现实条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是自己与东道国之间的互利互惠,区域内的大规模相互投资将使区内市场深化和扩大,从而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得以加深。

5.跨国公司的发展加剧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而当代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正是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外在动因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张,它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他经济组织。目前,跨国公司已控制超过40%的世界生产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90%,其贸易量超过全球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并掌握了世界上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垄断了75%的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金融领域和劳务领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然,今天的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原料贸易、制成品贸易和技术贸易。因此可以说,今天国际市场竞争已经主要体现为跨国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

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使一些经济实力薄弱的小国和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国际市场上的剧烈变化。因此,它们一方面要组建本国的跨国公司,另一方面有必要与实力雄厚的经济大国结成联盟,彼此协调。那些实力雄厚的经济大国为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保持其在某一领域的垄断优势,也需要联合中小国家的力量,协调行动。

四、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确实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跨国公司通过对区域内的直接投资,趋同了国际经济规则、促进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扩大了区域内的贸易量、深化了区域内市场、加剧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和竞争。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加速了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高乐咏: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与企业——市场开辟与市场替代的统一[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2]茆训诚:跨国公司在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J].上海经济研究,1998(6)

[3]万建强:跨国公司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J].经济纵横,2001(8)

[4]汤碧文:欧盟进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4(4)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

(一)区域金融的扩大及深入发展

现今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种形式。虚拟经济的扩张又主要与金融相关,包括金融秩序、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这些金融表现又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连通性,推动着实体经济(制造业、采掘业、加工等工业)的发展。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家曾提出过“将廉价的虚拟经济转化成实体经济”与“经济一体化”双赢的美妙构想,那么,多年之后,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也将有达到双赢的可能。

(二)成员国之间各行业横向分工水平程度相当,是一体化得以发展的基础

产业的国际分工,在发挥各国专业化优势的同时,又发挥了规模经济的效益。以此为基础的区域集团不易破裂,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比较优势,当遭受全球性的危机时,各国承受的压力相当。同时,若成员国的产业水平较低,其遭受风险的危险就越大,相反,若产业水平较高,其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稳步发展的几率也就愈大。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内部成员国总体劳动水平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与世界最低生产成本相距较小

一体化的形成通过贸易转移带来利益。若成员国形成同盟后,与同盟国的贸易往来成本高于非成员国的贸易成本,那么,集团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将受到相当大的制约,也就缺乏巩固的基础。

(四)成员国内部的供应与需求弹性要求比较高

一体化的组建,撤除了各种障碍,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和消失,大大减低商品的价格。若成员国的昂;需求弹性较大,那么需求会大幅度的上升,从而出现贸易创造,增加社会福利。同样,若生产弹性较大,生产障碍消除后,可迅速增加,替代从非成员国的进口,提高社会福利。从另一角度看,当金融危机卷入区域体中时,因起源国的本币贬值而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若需求弹性大,从国际贸易转移角度分析,其创造的福利也能保持正值。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

金融危机的是怎样传播,以至全球蔓延?其主要是以“溢出效应”为传导机制。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的流通是其主要渠道。贸易溢出是指一国投机性冲击造成的货币危机恶化了另一个(或几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可能导致另一个(或几个)国家遭受投机性冲击压力。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实现的,即一国金融危机造成的货币贬值一方面提高了其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国内经济(国民收入减少)而减少了向其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导致的本币贬值使得该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下降,出口竞争力增强,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减少,损坏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基础;本币贬值使得贸易伙伴国向其进口的商品、劳务价格水平下降,导致贸易伙伴国的价格水平下降,消费价格指数的下降使得其居民对本币的需求量减少,于是本国居民兑换外币数量增加,导致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减少,贸易伙伴国的竞争力下降,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出口部门),若政府期望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国内失业压力,就可能诱发投机性冲击。另外,本币的贬值,损害了本国经济,使本国国民收入减少,对贸易伙伴国商品、劳务的进口需求减少,从而使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量下降,贸易收支恶化,诱发对它的投机性冲击。投机性冲击的诱导,导致货币危机,造成其市场流动性不足,迫使一个市场上的金融中介清算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在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关系的市场上的资本大规模抽出者,在此国的大量资本的外逃,从而造成另一个市场对流动性不足,即金融资本的溢出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样的“溢出效应”,并非仅存在于两个联系体之间,而更多的是产生连锁反应,影响第三国或更多的经济体。

三、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一)从静态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益的影响

1.贸易效益

金融危机产生的贸易效应危机,主要在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一体化集团。以东盟国家为例,在此次危难中,身处全球金融危机漩涡中心的美欧日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的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国内需求已经并将继续出现下降,甚至还有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可能。海外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出口急剧下降,将东南亚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拖入泥潭。

2.福利效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会产生福利效应。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初的几年间,墨西哥的就业率增长了17%,新增加了150万个就业职位,加拿大的就业率增长了15%,新增了230万就业职位,美国就业率增长了12%,新增加了220万就业岗位。而在当下,美国顶级机构的破产,自身失业人口创历史新高。失业人口向他国流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社会福利水平受到影响。再者,各国政府积极拨款救市,使用于福利的资金减少,加重了效益的负担。

3.投资效益

投资创造效应是区域集团经济效应的重要部分,其来源包括区内成员国相互投资的增加,何区外非成员的投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为保护自身的利益,即使是已有了联合关系,也会以因资金的短缺而引起投资来源枯竭或现有资金抽逃。另一方面,为补救金融市场,各国政府的大规模救市,扩大内需,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这将造成需求的增加,但因缺乏资金,生产滞后,造成供需不平衡,原本应有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二)从动态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1.利于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体制出现

此次金融风暴背景下,各大政府救市背后,孕育着新的经济政治体制革新。欧盟以图改造自由经济模式,推崇国家集权经济模式。这样的形式不难看出,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试图改变战后至今,一直以美国为主导的局势。重病之后寻求治病的方式,世界各理性经济体也一样。主体国家的利益不同,地位权重不同,新体制争鸣局势的出现成可能。这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各集团内部成员国宏观调控影响度加深,一体化区域的相互影响控制加强

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技术不够成熟,进入监管秩序失衡,房地产业的泡沫经济引起全球总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能力的供给的过剩,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那么,各联合经济一体化主体国家,必须扩大自身与关联方共同市场的监管与控制力度。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内部成员间及与其他发达的第三经济一体化主体,也会加大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吸收,力求改变实体经济受虚拟金融的强大牵制。

3.对以实体制造业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也带来一些机遇

实体业的受限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一体化集团是其发展受阻的因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以欧美为主的金融风暴的席卷,在其投资难度加大,各投资商必将寻找新的投资出路,这就有可能对出口制造业为主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一种“到逼机制”。这样,迫使企业升级发展,加快追进步伐,并且,从长远看,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融危机处于动荡中的发达经济体,而选择高增长发展中经济体作为新目标市场。同时,对于后者而言,还有吸纳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服务的机遇。

4.金融危机的冲击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8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校园文化;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一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这片沃土,学校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运动兴趣及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等功能。我国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目前仍然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轴线的教材体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就主体而言,人们认为竞技体育仍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竞技体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源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强烈抗争的性质,是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水平甚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它的社会影响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竞技体育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和关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亚运会、甲A足球赛,几乎都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选修热门运动项目的学生日渐增多。

正因为竞技体育已远远超出本身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竞技体育文化是构成体育文化的核心。因此,向学生传授基本运动技术、战术、规则,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水平的需要。我国学校体育中竞技运动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已延续了几十年,它是师生课余体育锻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毫无疑问竞技体育已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

二、竞技体育与培养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的关系

最近,国内体育主管部门正有意将体育工作与教育系统“嫁接”,走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但学校中的竞技体育毕竟与职业竞技体育有着很大的区别。竞技体育所包含的教育功能成分更应在学校工作中被强调,而人们往往容易把竞技体育的其他非教育因素扩大化后移植到学校教育中来,使其发生畸变。这是体育教育改革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对体育教育功能没有正确的认识,体育教育改革就会失败,学校中竞技体育的开展就有可能步入歧途。为此,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重新来认识中学竞技体育的作用,正确发挥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1.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竞争意识又与竞技体育息息相关,在体育运动中,不讲门第、不分尊卑;在竞赛活动中,不存在除个人身体、心理以外的任何不平等,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在运动中、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力量。体育运动中最讲法制,不徇私情;最讲现实,不论资历;最讲务实,不图虚妄。这就要求每一个参加者都应当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竞争,特别是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拳击等,从而渐渐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毅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

在竞技体育中,各项运动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人们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成绩,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谴责和惩罚。因此,学生通过参与竞技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养成优良的社会公德。即如何对社会群体、组织的公益事业作出贡献,怎样提高社会意识、怎样发展对别人的权力和感情的尊重和理解。竞技运动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场所。

3.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参加竞技性比赛,能扩大学生的兴趣,放开性情,增加与他人结识的机会。同时在激烈的对抗中,在努力拼搏的奋斗中,接受成功或失败、表扬或批评的心理锻炼。在与他人交往或冲突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很大磨炼,使学生得以从学习压力、心理伤痛等方面解脱乃至超越出来,从而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对社会现象是与非评价、道德标准与做人原则等在社会认识上的价值取舍,都可以在运动中受到检验。因此,人们认为竞技体育运动能测试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