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6: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品销售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农村 流通网络 品牌 整合 制度安排
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现状分析
笔者对临澧县、邵东县、宁乡县、长沙县、湘潭县、湘乡市、江华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抽样调查,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
(一)积极方面
投资主体多样化。农村流通市场已经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流通渠道和经营业态多样化的格局。偏远农村流通网点的投资主体以当地农民为主,乡村集镇,特别是经济较为繁荣的集镇,其流通网点的投资主体已经多样化,既包括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其它混合经济实体的企业,也包括当地农村的私营企业和个体,还包括生产厂家。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得农场流通服务网络的数量比改革开放前增加近30倍。原国有商业企业、供销合作社企业和粮食企业等通过改革改制大多已转变为民营商贸企业,并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力军。
经营业态多样化。在国家公布的18种零售业态中,湖南省农村市场已经涵盖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家具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直销等13种形式。每种业态有自己的销售对象,有自己的营销方式,有自己存在的空间。经济发达地区,以超市、专业店、便利店、购物中心为主,而欠发达地区,则以食杂店、小型超市、百货店为主流业态。但在城市周边城镇,其零售业态与城市已经无异。经商务部系统核定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供销合作社系统核定的“新网工程”示范点,已经在部分农村集镇形成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中心的雏形 ,涵盖农村集镇的购物中心、技术服务与培训中心、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农副产品收购中心等领域。同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也在指导农民生产、企业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消极方面
投入不足、人才欠缺。调查显示,70%左右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点集中在乡镇机关所在地,一些偏远山区几乎没有商业网点。部分市场建设存在“有场无市”、“空壳市场”的问题。有的地方市场分布过多、浪费严重、有场无市、空壳市场;有的地方市场建设不足、沿街叫卖、沿街为市、占道为市;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集贸市场。露天市场、马路市场较多,食品检测条件较差或者不具备食品检测条件。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系统中,掌握现代流通技术的人才奇缺,大多数个体经营者不懂得使用电子网络技术进行采购工业品和推销当地农副产品。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招不来、留不住专业人才,产品精加工程度低,限制了农产品价值链的延伸。
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规模偏小。调查显示,供销合作社曾经是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在农村有大量的零售服务网点,但由于其组织体系的特殊性,各级供销合作社都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缺乏产权上的连接。近年来供销系统因体制改革被切块分割而逐步淡出主体市场,农村商业网络一度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个体商户、运销户、农民经纪人等投资主体经营的流通服务网点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经营设施简陋、门类不齐、品种单一、经济实力弱的现象。大多没有稳定的进货渠道,没有形成连锁经营和流通配送体系,没有进行连片连网经营和市场细分。商品购进成本高,档次低,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物流费用不经济、品牌建设滞后。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的路程长,批量货物配送量不大,每家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成本高。农村市场零售商仍然以散兵游勇为主,缺乏全国性品牌,甚至连省、市区域性品牌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占市场份额的比重很小。90%以上的农产品缺乏品牌支撑,在市场上以无品牌、无包装的初级农产品形态销售。以湖南现有农产品品牌的能力,无力支撑“鱼米之乡”的大局,无力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规模效益等深层次矛盾。
信息化水平低、市场监管乏力。农村批发市场采用电子商务交易技术的仅有9%左右。农村信息流通闭塞,能够指导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不多,且信息质量不高,农民很难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市场信息与生产的脱节导致流通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不明显。农村网点由于其组织体系的分散性,其经营者对工业品市场信息了解有限,进货渠道不稳定,商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特别在食品、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长期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困扰。
农村流通服务网点整合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农村零售业态受城市市场形态的影响,将继续加速整合、重构,形成多业态并存和业态边界模糊的复杂格局。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模式的超市、专业店在未来10年将逐渐成为农村中心集镇的主流业态。农村区域经济中心集镇流通网点,将由单一的销售服务转变为提供综合服务。乡村集镇流通网点将集购物、娱乐、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信息传播与交流、农副产品收购等为一体。
农村市场分散网点的经营者有背靠大的品牌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愿望。同时,消费者期盼农村市场有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没有假货,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连锁企业。连锁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具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和物流配送体系,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可以保证商品质量体系的完整、稳定与安全。
综上所述,宏观环境大势和微观环境的趋势,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盼望,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都为企业通过品牌整合现有零售网点、通过连锁化扩大规模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专业化细分市场重新洗牌以改变农村流通格局的现状提供了可行性。
对湖南农村流通网络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流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现代化的流通服务网络,湖南的新农村建设很难有质的突破。把农村有大量的分散零售服务网点和流通设施通过新的机制进行有效连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零售连锁、信息共享的价值链,充分发挥现有存量流通设施和农村综合服务网点的作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提高农村市场物流配送效率的需要。研究表明,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达到25%~30%。工业品的单程配送和农副产品配送的多环节、高损失率,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的高企。疏通物流渠道,提高物流效益,是提高湖南省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连锁零售企业品牌与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双向促进的需要。品牌是现代流通的敲门砖。一个成熟的品牌,既是消费者信赖的标杆,也是经营者稳定的利润源泉,更是生产者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质量标准生产的尺度。加强农村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是优化湖南省农业结构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市场需求信息和农民生产双向对接的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者的需求指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发展订单农业,培训或引导农民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的品质,是解决农民盲目生产问题的迫切需要。
结束城乡市场长期被分割的迫切需要。整合现有农村的网点资源,同时联合农村中的各种农民协会组织,依托乡镇“七站八所”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公司+农户”的龙头加工企业,并渗透到城市社区零售网络,是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城乡物流分割、解决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均衡市场供应能力的迫切需要。
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整合方案
(一)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整合方式
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整合名称:“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工程”、“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工程”。流通网点整合原则:政府行政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湖南农村流通网点整合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实力雄厚的商业品牌企业通过品牌输出,把农村分散的流通服务网点资源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物流双向循环、信息双向互通、品牌双向共享”三重功能的贯通城乡的连锁流通服务集团。
“物流双向流通”是指同一企业,同时兼顾“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物流配送模式,不仅包括物流运输,而且指连锁零售。即一头深入农村集镇配送工业品并实现销售,一头深入城市社区配送农副产品也实现销售,运输车辆两头不放空,货物两头零售不积压、不滞销。
“信息双向互通”是指连接城乡的连锁企业是信息交换的桥梁,承担着两头的信息互换,即农村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和城市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要准确无误动态传送达生产者,以便工业品生产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
“品牌双向共享”是指零售网点和当地的农副产品都能享受“新合作”品牌。“新合作”通过向农村分散的网点输出连锁零售企业品牌,同时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委托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当地农副产品,借助新合作的网络销售。
如图1所示,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战略布局,建立贯通城乡的“双向流通”物流通道。通道的一端为城市,另一端为农村。城市既是工业品采购的来源地,也是农副产品销售的终端;农村既是农副产品采购的来源地,也是工业品销售的终端。中间的桥梁为“新合作”物流采配中心。
(二)“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工程”实施方案
选择农村市场中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合法的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商业批发和零售企业以及各类个体工商户作为品牌整合对象。合作方式为品牌加盟,统一物流配送;厂价直供,按照配送额的0.5%~1.5%收取配送费用。10年服务期内,一次性收取1~10万元加盟费。加盟店可享受的待遇为:使用企业统一的店面形象和店堂布置,使用统一的标志标牌、主体颜色以及店容貌的统一设计标准;获得统一配置的POS收银机及网上订货系统硬件与软件;享受统一的具有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商品配送服务;享受联网商品信息传递、网上订货、网上配送、网上结算等服务;货物配送48小时内送达;获得经营督导、信息服务、市场策划、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店容店貌指导等系列化的服务。
通过整合后的乡村集镇流通网点定位为当地的综合服务中心,其功能有四个:农村集镇的购物中心;技术服务与培训中心;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农副产品收购与品牌输出中心。功能定位决定组织架构分为三块:工业品销售;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农副产品收购和品牌输出中心。一般来说工业品销售比较简单。而农副产品收购和品牌输出却比较复杂,不是为收购而收购,而是涉及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及收购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等多项内容。乡村集镇连锁超市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三)“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工程”实施方案
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可以通过三种模式,即“单品牌”整合模式、“双品牌”整合模式、“多品牌”整合模式。
“单品牌”整合模式。该模式有两层涵义:一种是指贴牌生产,即企业委托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当地农副产品,以企业的品牌方式通过自身的销售网络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另一种是把各地农产品生产企业自己的区域小品牌产品,整合为企业物流采购和配送的范围,借助企业的网络扩大销售。
“双品牌”整合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合作双方双赢的品牌整合方式。即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委托具有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资质的企业生产,生产企业在不放弃自己已有品牌的同时,共享企业大品牌的无形资产,在一种产品的包装上印上两个注册商标,一个是大品牌连锁企业品牌,另一个是生产企业已有的小品牌。这种合作方式,不涉及实体资产的联合,而是一种双赢的松散联盟体,即双方只在品牌方面进行联盟,生产企业在生产与管理方面独立运行,生产的“双品牌”产品专供连锁企业销售。生产企业跳出了代工的生产范畴,保持了自己的小品牌,因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扶持地方农产品品牌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多品牌”整合模式。该模式是指以县或者以地市为范围,优选出5~10个能够代表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装入一个大包装。外包装为连锁企业大品牌,小包装为不同的小品牌,即保留各个生产商的小品牌。产品销售地点主要为各个旅游景点。湖南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是一个推广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窗口,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传播媒介。这些景点都应该是出售当地农副土特产品的好场所。
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整合的制度安排
湖南省各级政府作为区域经济的管理者,应该可以在整合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和农产品品牌整合的过程中发挥制度供给的作用。
(一)树立典型,加强宣传
各级政府每个年度对在本区域中进行品牌整合、走贯通城乡“双向流通”之路的企业,对实施“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工程”或“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工程”的企业,根据其对促进本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对排名靠前的企业树立为典型。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共资源,对区域内连锁零售超市企业及农村流通领域的经营实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政府可以直接安排预算资金,整体策划区域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政府出面牵头,委托相关企业对区域大宗农副土特产品进行品牌CIS策划,并通过媒体,以政府新闻、聘请形象代言人等方式间接地提高区域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鼓励企业参与国内或国际性农产品博览会,展销当地的农副产品,其展会费用由当地财政支付;鼓励企业加强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对其通过电子网络对农民市场信息、通过电子商务推销本地农副产品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二)调整规划,重点扶持
将“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工程”和“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工程”列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计划,并将这两项工程与商务部系统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新网工程”建设内容进行融合,引导企业实施网点整合与农副产品品牌整合工程。从财政扶植、税收优惠、政策性信贷支持、优化外部经营环境、开辟绿色通道、规范工商管理等方面全力扶植项目的实施。对实施两项工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待,让其享受与农民和农贸市场摊贩同样的“零税赋”。政策给予“双向流通”横跨城乡的连锁企业物流运输车辆通行费全额补贴。对购置农副产品冷藏、冷冻保鲜设备,建设农副产品冷链储存运输系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银行贷款贴息并实行加速折旧。对城市连锁超市下乡走“双向流通”模式经营之路的企业,每开张一家,财政给予1至5万元的补贴。实施城乡双向流通建设项目金融援助计划,由政府财政提供贴息,帮助有实力、有信誉、有效益的企业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及当地商业银行的贷款。严禁政府各部门对“双向流通”横跨城乡的连锁企业及其加盟店重复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积极引导大学生进入农村流通系统就业。对愿意进入农村流通系统就业的大学生,可参照国家选拔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进入农村流通领域。
(三)健全法规,加强控制力
编制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发展规划,确保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有序发展,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制定和完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副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制定区域品牌登记注册条例,限制同一区域就同一资源不同企业反复注册的行为。此举意味着政府在配置本地品牌资源的过程中有意促进大品牌的形成,在不排除自由竞争的前提下,控制本地同一资源的品牌数量,有利于维护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青松.正确理解供销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问题[J].中国合作经济,2006(11)
去年六月,我县被确定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首批试点县,有幸成为全省29个试点县之一。半年多来,我们坚持把实施这一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目前已建成加盟连锁农家店61家,全县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初步形成,去年我局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争”字抓基础,不断完善推进机制。为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一“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市场、农民得实惠”的德政工程抓好抓实,我们在加强基础工作方面主要突出了“三争”:
一是“争位子”,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原创:县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专题汇报,成立了由县长亲自挂帅,一名副县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县政府办下发了专门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政策措施,提出了指导意见。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制订了《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县内各主要商贸流通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拿出了相关工作计划。全县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企业主动、各方配合的良好格局。
二是争优惠,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其一是实行税费优惠。凡加盟的农家店和自营连锁店,按“先征后奖”的方式减免一年营业税和二年所得费,对项目审批和建设期间的各项行政规费按最低标准的25%收取。其二是实行环境优化。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行行政执法检查申报制和“首查免罚制”,有关行政审批由我局负责协调,县政务中心全程代办。其三是实行通行优先。在收费站、检查站、渡口等交通环节上,对运送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车辆优先放行,且一律免收普通路桥通行费,减半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
三是争保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由我局牵头,财政、税务、工商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参与,共同组建了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监督管理办公室,为这一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围绕“舍”字下实劲,着力强化推进措施
第一,舍得大投入,愿做“贴本买卖”。我局在自身工作任务繁重、运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推进这一工程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去年6月份以来,我局抽调6名干部专门从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累计投入会议费、宣传费、租车费等日常工作经费5万多元,实地走访考察了全县400多个村、800多个乡村店铺,详实的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第二,舍得严管理,愿做提升“工匠”。一是从整治环境卫生入手,指导和督促各经营业主切实搞好店内保洁,改造提升店铺形象。二是从提高店主素质入手,由我局与承办企业共同举办加盟农家店主培训班,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三是从规范组建程序入手,建立加盟农家店台帐,实行跟踪监管。
第三,舍得造声势,愿做舆论先导。一是会议发动“擂战鼓”。县里于11月上旬召开了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动员大会,在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了共识。会议之后,不少乡镇主要领导纷纷要求为本地布建连锁加盟店“开绿灯”,请求“特别照顾”。二是电视传播造声势。县电视台采取会议报道、专访报道、授牌开业报道等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营造了“隔三差五”有新闻、“周周回眸”有画面的宣传氛围。三是标语宣传聚民心。全县在汽车站、承办企业门店、农家店铺及其他人口集中区域悬挂横幅300多条,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四是隆重授牌旺“人气”。副市长xxx、县长xxx等市、县领导分别出席了多家农家店的授牌仪式,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也自始至终参加了有关农家店的授牌开业庆典。农家店主更是把授牌开业庆典作为一件喜事来办,或举办特价商品促销活动,或请来戏班子搭台唱戏,引来十里八村的乡亲抢看“热闹”,抢购商品。
第四,舍得亲自抓,愿做无名英雄。为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向深入,从局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始终恪守“少说多干、干就干好”的人生信条,坚持亲力亲为抓落实,涌现出了陈爱平、候福喜、杨远明等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
三、锁定“赢”字促发展,切实扩大推进效果。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探索,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了“农民称心,企业舒心,政府放心”的“三赢”效果,为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全面推进这一工程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宝贵经验。
“一赢”: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居民消费质量明显好转。连锁超市进村入乡后,由于信誉度高,商品丰富,价格实惠,为农民放心消费、方便消费创造了条件,广大农民群众拍手叫好。如xxx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群众为了选购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不得不隔河渡水上县城,既费时,又费钱。镇里xxx批发超市加盟xxx超市后,新增商品1100多种,原创: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这家公司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当时正是工业循环水技术刚刚兴起的历史机遇。已经拥有博士学位并在一家钢铁国企担任分厂厂长职务的X毅然辞去铁饭碗,自己创建了这个专门从事钢铁行业循环水处理的XX科技公司。水是工业生产的血液,钢铁、电力、石化、轻工等等几十个工业行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的缺水国家,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在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循环水技术就成为历史的选择。
但是工业循环水在换热、清洗等使命完成过程中随着浓缩倍数的提高,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也在提高。循环水在浓缩过程中导致设备管路结垢、腐蚀、细菌滋生生物淤泥堵塞设备管路严重影响换热效率的倾向会逐步加强。在此情况下通过添加阻垢缓蚀剂、杀菌灭藻剂来保证循环水在较高的浓缩倍数下正常运行的一种新兴行业—工业循环水处理就应运而生了。
博士老板自己并不是搞水处理专业的,其爱人是北京某重点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内的工业水处理专家。有了这个得天独厚的技术依托,老板请来了自己的内弟(销售和技术副总)和姐夫(采购、生产、质检副总)一同管理公司。为了壮大公司声威,老板虽然在塞外某地建厂却在北京注册了冠名为“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时运造就英雄,老板的第一桶金淘得很顺利。九十年代工业水处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一个暴利的行业。阻垢缓蚀杀菌灭藻的机理对很多人而言很神秘很深奥,特别是X老板选择钢铁行业制氧厂的低温阻垢技术作为切入点效果较好。因为低温结垢的机理当时在学术界还没有探讨清楚,低温阻垢的技术含金量相对较高能够掌握的寥寥无几。客户群体主要是大中型国企效益好回款好,竞争对手少业务拓展顺风顺水。常常是一百万的订单合同生产成本有四十万就够了。业务队伍的主体是国企的下岗女工,别看这些人文化低不懂技术,但是为了生存敢闯敢冲,托关系请亲朋,人脉关系+金钱回扣=订单合同。老板收获暴利给业务员的提成也十分诱人,一个能干的业务员一年可以得到提成三四十万元!这是没下岗前一辈子都不敢奢望的天文数字,除去回扣等业务招待自己也能净剩三分之二。
这个时段不需要请专家做技术培训(当然也听不懂),也不需要请营销大师做业务培训,更不需要对业务员进行市场开发、谈判技巧、表格管理等规范性的洗脑训练。一切看结果,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不管你是真出差还是在家打电话,只要能把订单拿到手就是本事就是英雄。没有表格没有签到没有例会制度没有市场总结……,业务员与领导沟通的唯一话题就是把那个客户那个系统工程给拿下了,其余神马都是浮云。
然而进入21世纪后,从事工业水处理的专业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竞争对手如同空降兵一般从天而降。市场蛋糕除了不断被分割,客户的合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只是简单的化学药剂采购合同(厂家最多给予一下现场加药和检测方面的技术指导)现在变成了水处理工程承包,原来水质变化影响生产时容易发生扯皮现象(厂家指责客户没有按规程加药,客户指责厂家的药剂质量有问题)现在是客户只管水质指标,其他如加药、分析以及现场管理一股脑交给厂家名曰“大包”。这样出了问题责任就是厂家的再没有扯皮的空间,厂家只有乖乖按合同要求赔偿客户损失;原来只需要人际关系加回扣的销售手段现在也复杂多变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在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只要是工程项目都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比价格比技术比实力比服务比关系成为能否中标的综合因素,原来畅通无阻的“关系+回扣”两板斧现在失灵了。尽管在过去的营销中老业务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但也不是时时显灵,原来的企业八九个系统工程往往是一锤搞定一网打尽尽收囊中,现在是八九个系统能保住两三个已经是不错的业绩了。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营销要升级,管理要规范。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水处理工程的利润在不断减薄,业务员开发客户开发项目的难度也在与日俱增。即便是费尽千辛万苦拿来的工程,合同期也只有一年。期满后还是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招标会已经成为“降价会”的代名词,在价格战成为主要利器的阶段,行业洗牌也就开始了。
老板毕竟是博士,学问高。发现原来的粗放式高提成销售模式不适应新形势后立刻博采众家之长,在总结过去近十年营销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营销因素出台了“六步销售法”。
第一步:前期调查摸情况
1, 开发申请:业务员向公司提出书面开发申请,获批后着手进行客户的基本情况调查:如客户的基本资料、水系统基本情况、客户的资信评定,相关资料在公司的网络平台上报,项目组根据综合信息决定是否具有开发价值;
2,提成申请:开发申请获批后,业务人员在公司网络平台上提交提成申请,明确该项目成功后自己的大致提成范围,从而对自己今后的业务运作心中有数。
第二步:现场勘查定方案
1, 项目信息详细汇总;
2, 项目小组成立运作(业务、技术、中心实验室、供应、生产开始联动);
3, 现场技术勘察;
4, 水样分析和药剂筛选;
5, 出台项目技术方案。
第三步:招标运作订合同
1, 业务运作和公关;
2, 技术交流求认可(技术人员与客户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并按对方意见修改技术方案);
3, 标前评审会议(根据业务运作和公关情况以及掌握的竞争对手信息,制定报价体系)。
第四步:现场调试保稳定
1, 调试记录(项目中标后,技术人员进驻现场进行调试);
2, 现场交接
第五步:项目验收定奖惩
1, 项目验收确认(水系统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客户的技术要求);
2, 项目总结分析,根据各部门人员的配合协作情况予以奖惩兑现。
第六步:项目的日常维护管理。
与六步销售法同时出炉的是公司实行网络化平台办公,公司花大价钱购买了先进的办公软件。不仅把六步销售法融入其中,诸如员工上班签到下班签退、内部寻呼、请示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日记、请假离职、业务会议、费用报销等日常办公功能全部一网打尽。除一线生产工人外各部门工作人员每人一部电脑,每人开通一个办公平台的应用点,每人在虚拟网络里有自己的一张办公桌。
然而,这个倾注了老板心血集十年市场营销经验之大成的“六步销售法”推行三年来一直阻力重重,收效甚微。业务员们不愿意走“六步”,“六步销售法”成了只是看上去很美实用价值不大的“绣花拳”。在快消品行业很著名的百事可乐公司的终端小店拜访“天龙八部”流程被国内食品饮料界奉为圣经争相模仿参照,为何博士老板自己总结的工业品六步销售法却在自己的公司里就遭到冷遇?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说怪不怪。营销的本质和核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六步销售法只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规范的流程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外在竞争实力。再者,“六步”是在完美状态下规范总结出来的一套程序步骤,要求业务人员至少提前两个月进入程序。然而现实中许多项目的招投标都是从得到信息到现场勘查、分析实验、制定方案、评估报价等必须在十几天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根本来不及展开“六步”。
博士老板在市场竞争加剧的严酷形势下虽然想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做大做强,但是努力的方向严重错位,过分注重形式忽视内涵,追求花架子忽视真品位。一味的在流程上做文章却放任产品质量的粗糙低劣,牢不可破的家族集权制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严重对立、冲突,导致问题多多。
问题之一
公司长期不重视品牌建设,在专业杂志、报纸、网站等媒体上的广告投放为零。你随便浏览《工业水处理》等杂志和《中国水网》、《工业水处理》等网站绝对看不到XX公司的影子。从业十几年仅仅是依靠口碑传播这一薄弱渠道宣传品牌,知名度甚低比许多后起之秀都低。在外施工和现场技术人员十几年不发工作服,大家只好把自己最次的衣服当做现场工作服。与竞争对手穿戴整齐的标志服相比,XX公司的人员就像叫花子扮相。
与XX公司同时起步的同类企业江苏某公司早已经是全国驰名商标,产值过亿。不仅承担水处理工程而且生产的系列水处理药剂远销国外,并成功的向石化发电等重点行业渗透。近两年还雄心勃勃的北上发展,到XX公司的家门口来竞争项目。反观XX公司十几年来没有走出钢铁行业项目,而且仅局限于周边地区工程,曾经想涉足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终因品牌实力不够失败了,想走出周边市场这一亩三分地也因品牌实力不够没有成功。
大凡没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大多没有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多少年来公司的产品及工程质量平平,制氧低温结垢处理最初本来是XX公司的强项,但后来这项技术很快被众多水处理同行所掌握,后起之秀反而做得更好更廉价。对比之下,关系营销却一直是XX公司的经营主流没有变化,以至于十几年后老板还不切实际的在会上灌输通过提高报价来多拿提成的业务开发“新”思路。殊不知质量和服务是现代企业竞争生存的立足之本。XX公司从事的是阻垢缓蚀、杀菌灭藻水处理工程,但是多少年来在其承包的水处理系统中很少有中间不出现质量问题自始至终水质稳定良性运行的。即便是开始阶段稳定但不超过两个月公司就会修改配方,而更改配方后往往伴随的就是结垢就是腐蚀就是滋生藻类。以至于员工都摸透了这个规律:更换配方就是偷工减料的代名词。
然而对这些损害公司声誉的行为老板颇不以为然。老板认为金钱能搞定一切,无论客户那里出现什么事情老板都认为是业务人员客情没有维护好。售后服务也提出了“三级服务”的理念,但没有一个客户真正享受过“三级服务”。说归说做归做,工程现场出现问题客户总是要千呼万唤,公司这边总是要推三挡四—因为人手少总是不够用,同时技术人员流失量过大。光忽悠“三级服务”还不够,老板还从洗脑培训中移植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固定销售拜访”和麦当劳公司的“流程为王”,要求对客户的回访周期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固定,人员固定云云。当然这些更是空中楼阁而已。
问题之二
落后的家族式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格格不入,漏洞百出,问题不断。博士老板虽然学问高,但是企业稍有起色后便基本甩手不管,每天坐在北京总部的写字楼里不是畅想借壳上市就是如何引进国际500强企业的先进模式,全然不顾自己还仅仅是年销量只有三千多万元的家族式企业。
分管销售和技术的副总是老板的内弟,原是首钢的劳动模范退职来帮衬姐夫,干劲十足但没有文凭缺乏理论基础。所以常常出错也就在所难免,虽然公司也外聘了几个技术顾问,但都是京津上海等地的在职人员毕竟不能事必躬亲,公司自己的技术主管两三个,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水处理剂的配方一直不肯让技术经理们知道。现场的技术问题却还需要这些技术经理去勘察去解决,但这如同皇宫里的御医给后宫女眷们诊病,不让你按照中医的“望闻问切”步骤来诊断,皇帝的女人别人看不得更摸不得。一根红线绳分别把握在娘娘和御医的手里,奈何那个线绳毕竟不是超导传感器御医也没有现代化的诊疗仪。所以摸着线绳若能诊断出病因那纯属瞎掰,一番装模作样下来御医给开的方子也无非是是些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对症下药无从谈起。技术经理们根据现场问题给调整的药剂往往加进去无效果,不是选错了药剂而是药剂的配方不固定常常是在保密状态下调来调去。
分管采购、生产和质检的是老板的姐夫,这个姐夫不仅不懂技术而且头脑还常常犯迷糊。如此一来,采购、生产、质检之间不仅缺少了本应有的相互制约作用,还因为负责人丢三拉四出错不断。为图便宜常常购进劣质的原材料,导致生产出的水处理剂在工程现场失效或效果降低,出现问题后公司再忙不迭的给客户采取弥补措施,不仅得不偿失还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情在经常的发生着。这也是该公司从事水处理十数年却没能在行业中竖起大旗的主要原因。
一个科技型公司主要负责人却都是门外汉增加了这个家族式企业的短板。掌握实权的公司高管的素质不高以及过分强调技术保密造成的不信任氛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许多人感到工作中无所适从,老板经常挂在嘴上的“公司就是你我他”要求人尽其才各尽其责的理念就成了一句漂亮的口号而已。人才流失严重,要么是招不来高素质的人员,要么是招来了留不住。
问题之三
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司业务团队的主体是下岗女工。这些人没有文凭不懂专业技术,当初加盟公司仅仅是凭着敢说敢闯和在行业内的亲戚关系跑来工程项目。由于企业长期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散漫管理,这些人没有培训没有纪律没有约束没有进步。公司的网络平台现代化管理体系对这些人恍若隔世,不懂电脑不会打字不会写工作日记不会在网上完成“销售六步”。而且六步程序实际操作中远比上面所罗列的要复杂得多,每一个程序下面都包含若干个子程序,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六步程序把营销、技术、质检、财务、供应、生产、储运、企管等各部门综合联系在一起,纵横交错如走迷宫。不知为何如此复杂的程序各模块之间没有设置智能提示,这就更加重了低文化素质人的应用难度。说来好笑,六步程序从2008年开始推广至今竟无一个工程项目完整执行,不管是流标的还是中标的。老板的“六步销售法”对业务员而言除了增加一些繁琐复杂的程序步骤外,没有对业务的开展起到任何促进作用。员工主体的低素质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形成的巨大反差就像赵本山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的喜剧效果一样。但是老板不这样看,老板认为这些时髦的东西一采用企业就会向品牌方向发展。员工的素质也会有质的飞跃,做大做强企业就在眼前。
很搞笑的是,下岗女工们在公司的软硬兼施下虽然勉强学会了一指禅敲打键盘,但文化底蕴的缺失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何况这些下岗女工都已经是大妈大姨的年龄段了也不会再有深造的动力。每天的工作日记竟然被浓缩成三五个字或七八个字,每月的出差计划和工作总结也是寥寥几个字,什么也说不明白谁也看不明白。如此糟蹋高科技实在是一种悲哀。然而别看大妈们的文化素质不行,但是撒泼占便宜绝对一流。
公司报销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大妈们从客运司机那里整本买来车票不管每月出差几天总是密密麻麻贴满没有日期没有区间的车票报上几千元。网络平台很先进,但你若想知道每位大妈到底是在家还是出差却很困难甚至无法查清。任凭你换了什么素质的营销经理过来只要妨碍了大妈们的好处,轻则大喊大叫重则泼妇骂街。不要以为胡闹的结果是大妈受处分而是老板一定会妥协,大妈们是常胜将军如果你接受不了只有走人。因为这些大妈的素质尽管很低但在行业里都有一些或远或近的亲戚,能够给老板拉来工程。X老板表面上在做品牌,表面上在抓管理升级,但这一切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实质上“英雄创造历史”的格局仍然没有任何改变。谁能拉来工程项目谁就是大爷谁就是祖宗。
X老板的营销价值取向是十分偏激的,对在快消品行业声名狼藉的安利模式推崇备至,对安利实行的优秀业务人员发展下线实行“终身提成”“世袭继承”政策尤为津津乐道。如此用人之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问题之四
产品的竞争,说到底是品牌、产品性价比和服务的竞争。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去追求形式的完美实在是舍本求末,本末倒置。纵观“六步销售法”实行两年多来的实际效果,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洽谈的水处理工程流标率高达80%,除了技术上不占明显优势的因素外,价格偏高是败给竞争对手的重要因素。另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是往往中标的项目反而没有按照“六步销售法”流程,越是严格遵循“六步销售法”程序的工程项目越是最后流标。如此反差令人吃惊。
但是,博士老板没有看清企业发展的本质。每天依然不理朝政总是在北京上海的各地高校听专家授课洗脑,时不时的把国际巨头的管理教程光盘带回来给员工们播放。这些不着边际的云里雾里教材对XX公司员工而言简直就是对牛弹琴,然而不管大家如何不买账。老板坚信公司腾飞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只是员工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还很僵化赶不上公司发展的脉搏轨迹。
然而公司的居高不下的管理费用造成的竞争短板缺陷随着竞争的加剧却在日益显现,公司不顾实体在塞外某市,沽名钓誉在北京注册租下写字楼并聘用一些无所事事的管理人员以及外聘许多不在编的顾问虚增了许多费用,对公司的实际运作并无益处。而且这个塞外小城也创出了好几个全国驰名商标,焉何容不下一个XX公司呢?
2011年7月份发生的一起严重的施工事故能够非常透彻的折射出XX公司的经营意识:
某大型国企的一台价值数百万元的进口氮压机冷却水系统出现淤泥结垢现象严重影响换热效率,该单位要求承包该系统水处理工程的XX公司负责化学清洗。对XX公司而言,从事换热设备的化学清洗工程已经有十四年的历史了。按说经验应该十分丰富技术相当过硬,但是该公司所犯的错误却十分低级不可原谅。在没有看到进口氮压机的图纸不知道内部结构和材质的情况下,老板内弟只安排一名干了十年清洗但没有文化的老工人去现场,发去的清洗剂是普通碳钢设备适用的盐酸清洗剂。没有制定清洗方案没有现场技术人员指导没有人明确清洗剂的稀释比例,完全让这个老工人自作主张自己动手开始清洗工程。由于老工人没有文化,酸浓度严重超高偏偏设备内部有铝合金材质,循环清洗开始后虽然出现冒泡和放热反应等异常现象仍然没有及时停车检查,在多重错误的的叠加下导致三个小时后昂贵的进口设备被洗漏报废。悲剧发生了。
一、基本情况
*市供销社原有9个公司,25个核算单位,1169名职工。改制前资产总额4682.2万元,负债总额66*.1万元,累计亏损4934.1万元。中发[*]5号,特别是国发[*]5号文件下发后,社党委、理事会根据文件精神和市委、政府的意见,将少量资产和社机关23名干部职工移交市财政,由市财政按照“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办法核拨经费;将原9个公司合并改制为6个公司,14个核算单位,现有职工323人(下岗17人,内退144人),离退休干部职工7*人(离休9人,退休650人)。市社党委现有总支3个,支部5个,党员166名(其中离退休党员18名、下岗内退党员54名),市社机关在职干部职工15名,离退休人员29名(其中离休干部4名)。
*市供销社作为全市供销系统的联合社,有成员社4个,即*县供销社、*县供销社、灵武市供销社、金凤区供销社,这4个成员社共有乡镇基层供销社22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58个,分别占全市乡(镇)、村个数的81.5%和58.1%。县(市)区供销社在册干部职工6*人。有各类公司18个,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商店154个、日用品经营商店1*个、综合经营商店127个,农贸市场2个、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场所44个。经营总面积186.7万平方米,仓储总面积3.6万平方米、院落等空闲地面积13万平方米。
二、在探索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求生存
随着社属企业改革转制工作的完成,供销社直属企业和基层网点基本上没有了,供销社机关失去了管理企业、管理资产的职能,网络服务功能几近丧失,供销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为此,20*年以来,我们克服各种困难,自找工作,自加压力,积极探索发展之路。首先,从农资供应入手,与工商等部门配合,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对全市农资经营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和经销假冒伪劣农资网点。在全系统推行服务承诺、诚信经营制度,引导企业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资使用技术、科技推广等服务,提高农民对供销社这块牌子的信赖度,为企业的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努力,20*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化肥等重要农资的销售量逐步占到全市销售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我社于20*年和20*年先后成立了*市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通过这两个平台,帮助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联系师资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向外省区推介销售农副产品、引导农民经纪人组建专业合作社等,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合作组织数量迅速增长。截止20*年底,全市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97个,入会会员33747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98%,辐射带动78*7户农民。但由于供销社传统为农服务职能逐渐丧失,同时又缺少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尽管我们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往往得不到理解、支持和重视。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项目多年来一直由农牧部门实施,供销社几乎插不上手,我们的许多工作大都靠感情推动,对农民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吸引力不强、推动力不大,引导合作组织发展工作总体措施不力、成效不显。痛定思痛,我们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企业改制时供销社没有参股,导致供销社在“三农”工作中资金不厚,实力不强,抓手不显,许多工作显得很被动。
三、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切实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20*年,我社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与县(市)区供销社的联合与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传统网点和经营优势,积极参与实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不久,全国供销总社提出了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我社党委、理事会结合近几年面向“三农”服务所进行的探索,认为“新网工程”是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不可多得的抓手,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出台“新网工程”实施方案,争取市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此,我们一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了“新网工程”实施方案并提交主管市长阅示,主管市长又向市委书记作了汇报,引起了市委书记的重视,提出要对此进行专题调研。二是邀请四套班子领导视察经我们改造的农村经营网点,提出工作设想等,以期引起重视。去年4月份,市政协领导首先视察了我们的经营网点,并把我们的意见向市委提交了专题报告。5月份,市委书记、主管市长又专门进行了考察,在听取了我们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意见后,要求我们“要跳出供销社的圈子,从大农村、大流通的角度,通盘考虑农村流通网络的建设”。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抓紧研究制定了《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经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反复论证、修改,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以两办文件下发执行。该《意见》提出,从20*年起,用三年时间,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城乡双向流通,按照发展“大流通”的要求,打破行业、行政区域界线,广泛整合商务、农牧等部门面向农村流通的政策、资金,重点培育“三个主体”,建立完善“四个网络”,搭建“一个平台”,即着力培育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配送、销售主体,建立完善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网络,搭建农村流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为了确保网络建设的顺利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市委、市政府还指派我社两名副主任分别兼任市商务局、农牧局副局长,专门负责这两个部门面向农村流通的具体工作。应该说,“新网工程”不仅赋予了供销社新的职能,也给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显身手定了位、带来了机遇。实施好这项工程,对于提升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在讲话中指出: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集中精力,凝聚智慧,把“新网工程”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此,我社将积极响应总社号召,从今年开始,把认真贯彻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自治区“三新工程”和加快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相结合,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积极协调商务、农牧等部门,利用三年时间,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切实构建起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四、上半年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和加快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文件精神,上半年,我社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我社“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职能,紧抓机遇,转变服务职能,积极协调*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对全市农村流通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三年规划》,确定了20*年第一批实施项目。为此,我社积极协调商务、农牧等部门,抓紧落实各项建设任务,主要工作如下:
积极实施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改造建设*县金贵镇、*县杨和镇、灵武市东塔镇等3个农资配送中心和规范发展120个直接配送的农资农家店。目前,正在抓紧进行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已改造规范农家店70家,争取下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实施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⑴建设*县*乡*西芹产销合作社蔬菜保鲜冷库。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计划投资8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争取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⑵建设兴庆区塔桥花卉基地保鲜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计划投资6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设备安装正在进行,争取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⑶支持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冷藏保鲜库配套设施。由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主投资,完成已建6间冷库的设备配套,经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从支农资金中补助1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冷库安装,争取下半年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积极实施日用消费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支持*雯翔商贸公司、*县小石配送批发部分别在*、*两县各改造建设1个日用品配送中心,发展160家直接配送的“农家店”。目前,正在抓紧进行配送中心建设,改造规范农家店488个(*雯翔商贸公司68个,*县小石配送批发部420个),争取下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实施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⑴支持*市金泰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规范整治西夏区、金风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及回收行为;⑵支持宁夏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规范整治兴庆区、*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及回收行为。为此,我社配合市商务、工商、公安等部门,自5月6日起,对全市废旧回收网点及其经营行为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已在兴庆、金凤两区检查清理整治废旧回收网点15次共66家,查实无照经营55家,取缔无照经营43家,责令其它无照经营户限期清场并到指定的废旧回收市场进行经营。通过检查整治,有效遏制了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及盗窃公用设施等违法经营现象,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再生资源市场秩序。
积极做好农村流通信息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市信息产业办做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的筹备建设工作,按时报送我社农村信息工作计划、网页设计方案、内容,并做好一级栏目“农资供求信息”的信息收集整理及工作。截止目前共农资供求信息600余条次。
五、机构改革情况及问题
早在*年2月,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市供销社问题。在会议纪要中明确提出:“市供销社机关23名工作人员列入行政事业编制,由市财政解决经费,晋级调资等,同其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解决了经费问题,单位性质、人员编制至今没有解决。*市机构“三定”时,我社机关也因此没有进行“三定”。而全国其它省市供销社都已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确定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陆续解决了经费、编制问题。
20*年,全国供销总社、自治区供销社列入被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兰州、西宁、呼和浩特、阿拉善盟等周边城市供销社都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了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而我市至今尚未明确。虽然我社自1993年机关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在年度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一直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但由于未能参照公务员管理,20*年工资制度改革时,我社干部工资未能按照机关工资套改,暂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执行。
我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15人,其中:现职4位处级干部是20*年以来由市委任命,以公务员身份从行政单位调入的,由于我社机关性质不明,个人身份不清,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其他人员也因性质和编制问题思想不稳定。
20*年5月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崔波来我社调研.针对供销社的现状,责成市人事局、市编办对我社进行实地调研,解决供销社的有关问题。20*年6月20日,市编办、人事局在调研后,向自治区编委印发《关于将*市供销社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请示》,拟将*市供销社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列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但自治区编办考虑到全区的因素,如果给*市解决,其它市县也要相应解决,带来的扩编问题本区内无法消化,所以至今没有给予定性定编及参照公务员管理。
六、意见和建议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发挥名牌带动作用,着力抓好质量管理建设和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增强质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我区总体质量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区。
二、总体要求
在全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质量第一的观念,做大做强制造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确定的各项质量目标,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名牌产品和支柱产业,使主导产业的质量水平居于省内领先地位,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高水平的质量要求。
三、基本原则
(一)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作为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的根本宗旨。
(二)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原则。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质量责任,加快技术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为全面提高质量水平营造良好环境。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把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质量问题、全面增强我区产品的竞争能力、努力提高全区整体质量水平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四)全民动员、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共筑质量大堤、共享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
四、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的目标任务
(一)全社会质量意识普遍提高
通过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培训,使质量知识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推广应用;质量文化和质量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众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畅通,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形成“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监督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品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通过“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推进全区品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自主品牌,不断增加我区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数量。
(三)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标准和计量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采用先进管理方式,开展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安全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事故处理应急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全面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杜绝较大和重特大事故发生,减小事故损失。质量问题严重的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得到有效整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辖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质量损失率达到全市水平;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杜绝,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五)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的安装工程及工业、交通、电讯等项目的新建和改造工程,都应按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规范、规程和标准执行;竣工交付使用的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机械综合试验和验收一次合格,确保连续生产或正常使用。
(六)服务质量明显改进
服务行业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服务规范,拓宽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技术、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争创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先进单位,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七)生态与环境质量改善
重点污染源的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率和达标排放率均达到90%以上;年内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人为生态破坏事件。
(八)做好世园会的食品、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
对世园会使用的特种设备以及周边地区使用的特种设备、食品加工、销售企业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世园会顺利举办。
五、工作措施
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质量振兴为己任,积极开展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制定实施方案,调动和组织各行各业持续推进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区”和“质量兴企”活动。各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积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的领导,将由区政府质量兴区领导小组负责“争创”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联席会议的全体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主要研究审定实施质量兴区工作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工作计划、规划、远景目标,研究实施质量兴区有关政策措施、总结汇报、表彰先进等。联席会议的联络员会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主持,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参加,研究实施质量兴区日常工作,布置具体任务,传达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了解质量工作情况,研究协商有关事宜,提出工作建议。
(二)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1.质监分局要认真履行质量兴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职责,从源头抓好质量工作,督促企业加强标准、计量等基础工作;开展质量知识普及教育,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及质量体系认证,积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抓好名牌产品和名牌服务企业的培育、推荐和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抓好特种设备、食品、建材、农资产品和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不合格企业整改,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给予通报、曝光和行政处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企业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落实打假责任制,积极组织联合打假、专项打假和日常打假行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网络,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积极推广“质量兴区”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把“质量兴区”活动引向深入。
2.区农林局要积极开展调整农产品结构和农业结构的相关工作。推动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开展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及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产地环境、农药、兽药等投入品及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力争农产品品种改良,档次提高,结构合理、质量效益明显。
3.工商分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实施商标监管,积极开展“驰名”、“著名”商标推荐和管理工作,查处假冒、仿冒商标等侵权行为,依法实施合同监管,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命名活动,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查处合同欺诈行为;加强食品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及市场商品质量监管、监测工作,加大打假维权力度,深入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加强商品和服务诚信情况检查,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4.区外宣办要加大对争创质量兴省、“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宣传氛围;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兴区”活动。
5.区财政局要根据“质量兴区”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质量兴区活动经费和联系打假专项经费。
6.区食品药监局要建立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食品及化妆品市场的质量监管,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确保当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7.区卫生局要加强对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提高全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和监督检查。
8.区科技局要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提高质量,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提供支持。
9.环保分局要认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治理工业“三废”,严格新、扩、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推行环境体系认证,巩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0.区建住局要督促建筑施工、监理单位完善质保体系。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检查验收其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引导、培育和推荐企业争创优质工程;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工程质量,杜绝质量隐患,防止质量事故。
11.区安监局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质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区发改委、区商贸总公司、区中小企业局要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认真抓好辖区工业企业及商贸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负责人和职工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教育;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广泛开展质量兴企,实施名牌战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广泛开展商务系统诚信宣传,提高商贸企业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营造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
13.区旅游局要在本辖区各旅游景点组织推广旅游服务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形象。
14.公安分局要密切配合质监、工商、卫生等管理部门查处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对采取极端行为阻碍执行公务或暴力抗法事件要及时果断地予以处置。
15.各街道办事处要把“质量兴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辖区“质量兴区”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假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促进辖区各行业的质量工作,为质量兴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环节
开展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必须在深化质量兴区工作中狠下功夫,创新方法,突出重点,抓出实效。质量兴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各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通力合作,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质量兴区活动深入开展。
1.以发展名牌产品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切实做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产品及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着力打造辖区优质服务和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有计划地选定一批品牌声誉好、生产规模大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单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和企业,建立争创名牌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名牌争创活动。
2.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开展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全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质量工作突出,为全区争创“质量强市先进区”荣誉称号做出贡献。
3.加强质量、计量、标准化基础性工作。各相关部门结合区域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消灭无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帮助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强计量管理基础工作,指导企业配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生产检测设备和产品出厂检测设备,严格计量器具定期检定工作,确保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鼓励生产定量包装产品的企业积极取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工作,引导、帮助企业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4.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完善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对制假售假的企业依法查处并予以曝光,探索建立质量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企业失信行为。
5.加大打假治劣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构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制假售假严重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各有关部门要开展打假专项整治和联合整治,集中力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坚持从源头抓质量,运用生产许可证、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重要工业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要领域的全过程监管,扩大监督抽查的覆盖面,构建以准入、追溯、召回、退出制度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打假责任制度、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
(四)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
1.加强质量法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法制监督工作机制,严格依法行政。将质量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全区普法规划,增强群众质量法制意识。
2.加大质量建设投入。引导企业增加质量建设投入,切实加强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3.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信息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普及质量知识,动员全社会树立质量信用理念和倡导“以质量求生存、以信用求发展”的经营理念;深入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科技之春”、“世界标准日”、“计量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全区追求质量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江苏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威胁日见增强,部分行业如钢铁、纺织、水泥和石化等供过于求。长期的产能过剩将在产业升级、价格波动和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等方面形成持续性压力。从而要求政府、银行和企业等重新角色定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在中短期内加速规模化、联合化,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研发创新能力,进而加速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当前江苏省产能过剩的现状
(一)分行业看,部分行业效益增长与产销增长脱节,设备利用率不足。
1.纺织、钢铁行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压力相对突出。我省纺织业尽管因纺织品配额暂时取消而效益可观,实现工业产值3027.82亿元,利润82.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8%、55.3%,但随着贸易摩擦加剧和欧美“新配额”时代到来,行业内尤其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压力明显增强。以纺织企业集中的吴江市为例,该市部分实力较弱、产品档次偏低的中小企业出口受阻,规模在100台以下的多数喷气织机企业,去年下半年仅能依靠大企业剩余订单维持生产,开机率已不足50%,个别企业甚至已停产。
钢铁行业内中小型企业因产品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竞争日见激烈,产能闲置问题相对突出,如体量较小的江苏淮安钢铁实际钢产量仅为年产能力的79%,1-2月该比例进一步降至72%;而大型企业产销相对较好,如产能十倍于淮安钢铁的我省钢铁业龙头企业沙钢集团、南钢集团产销率都在98%以上,基本无设备、土地闲置现象,但是生产成本同比提高40%左右,利润大幅负增长。
2.石化、水泥行业存有一定结构性过剩产能。我省石化业供求状况相对较好,而水泥业在部分地区已出现一定过剩局面。以水泥企业集中的溧阳市为例,至市场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低走,水泥均价170-180元/吨,比下调24-34元/吨左右,库存日见增多,开工渐显不足,该市水泥生产仅完成设计能力的60%,达产企业近乎于无。
3.电力行业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因电力行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度,难以在一省内明确把握供求波动,但从设备利用率情况看,电力行业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据初人行南京分行金融研究处调查,全省电力行业设备利用率整体较高,但仍有25%的样本企业设备利用率比去年同期下降,而且随着部分企业扩充产能,平均设备利用率将进一步降低。但随着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等政策举措深化和“十一五”经济增长对电量的需求,加上浙江、上海近几年没有大型电力项目上马,短期内我省电力不会形成产能过剩问题。
(二)分地区看,苏南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产能过剩情况较为突出,但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将更多受产能过剩损害。
以经济较发达的苏锡常三市为例,产能过剩情况相对突出。末五大行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近700亿,比末多出180亿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当前苏南地区新产能持续形成,如吴江市、溧阳市分别增加纺织业、水泥业固定资产投资以技术革新、设备更新,形成大规模产能,而旧有产能因各类原因未能及时淘汰,新旧产能并立,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产能过剩问题。
以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徐州等苏北五市为例,因经济绝对量相对较小,产能过剩情况似乎较不明显,但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的逐步增加显示该地区产能过剩压力也在持续增强。末苏北五市五大行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约90亿,比末增加近12亿。相对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无论在技术、资本还是社会配套环境等方面,苏北地区都处于劣势。这使得如果未来产能过剩压力增强,苏北一方面难以像苏南地区一样通过输出过剩产品、转移过剩产能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在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也难以承受相应损失,即苏北五市可能更多受到产能过剩压力损害,无论这压力是否来自苏北本地区。
(三)产能过剩是前期投资迅猛增长的结果,而根本原因是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在政府主导投资取向和资金供给廉价的背景下,90年代中期以后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直接导致当前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十五”期间全省合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2.3倍于“九五”期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十五”期间最高年度增幅,同比增长38.6%,而1季度更达到惊人的63%。并且投资多集中于与钢铁、水泥等行业密切相关的能源、水利、交通、信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投资。从深层次看,剔除社会创新精神缺失等社会层面因素,国内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产能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当前我国正由90年代中期以来由投资推动的经济抬升期逐步进入以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知识升级为动力的经济升级期,旧有规模化产能与新形成产能并立;二是经济全球化全球范围重新配置资源,我省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日见深化,外贸依存度达102%,苏南地区更达150.6%,本应淘汰的部分落后产能因各种原因借助外力压迫国内优质产能空间;三是我省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重工业增加值2倍于轻工业,而重工业在投资与形成产能之间时滞较长。
二、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
(一)当前我省五大行业银行信贷资产情况。
2月末,全省五大行业贷款余额达2924.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7.86%。从统计数据看,当前五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基本稳定,并一直处于双降中。末全省五大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52.722亿元,比末下降54.51亿元,不良率下降8个百分点,但这并非得益于企业经营情况好转后的还款能力增强,而是主要得益于贷款核销和剥离,初仅工行江苏分行就政策性剥离270.94亿元,使江苏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下降2个百分点。如果剔除剥离因素,上述行业贷款质量不容乐观。根据对淮安市的典型调查,末淮安市钢铁、纺织、电力三个行业 不良贷款额合计4.26亿元,比年初增加3个亿,不良率11.41%,比年初提高7.62个百分点,尤其是纺织业末不良率更高达40%,当地政府拟破产的5户企业中3户为纺织业企业。
(二)筹资渠道狭窄,贷款集中度过高。
五大行业投资的资金来源除利用外资和发行债券外,主要依赖国内贷款,且集中度不断提高,潜在风险持续增强。如末吴江纺织业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亿元,信贷投入占比为50%,单个企业贷款总量聚集度也较明显,鹰翔、恒力、盛宏3家重点纺织企业末贷款余额合计51亿元,占比全市贷款的13.4%,单个企业最大信贷总量超过40亿元。
(三)信贷收缩时存在“一刀切”现象。
国家宏观调控以来,省内各主要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前期信贷放大所隐藏的风险,并结合各行自身内部改革的机会采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信贷资产风险加以防范:一方面对钢铁、水泥等行业整体关注,授权授信权限上收,贷款评估发放更为严格,对盈利能力不足、产品以低端为主的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另一方面关注企业各类信息尤其是信用信息的收集。但在信贷收缩的同时,存在忽视个体差异而“一刀切”的现象。以钢铁业为例,国有商业银行增量贷款权限普遍上收总行或分行,并加速压缩存量贷款,即使我省重点优质钢铁企业沙钢集团贷款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截止5月末,沙钢本外币贷款余额93.36亿元,同比下降1.4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更同比下降1.5亿元。
三、对通货紧缩等方面的影响
无论是前期投资的消化,还是各深层原因的应对都需要一个艰难的反复的过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将在全国和省内持续存在,但目前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是暂时性、阶段性现象
1.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二者互为因果,即产能过剩压力带来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产业升级过程中新旧产能的并立使一定时期内产能过剩存在加剧的可能性。如果政府有形的手缺位或者疏导失误,市场极有可能失效。
2.与通货紧缩的关系。长期性的供给过剩无疑会给产品价格以强烈的向下压力,但这种压力是否转化为现实的通货紧缩则更多的取决于:一是前期因价格传导不畅而滞存在工业品价格里的原材料上涨压力如何释放;二是未来我国我省城镇农村居民名义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实际收入的偏离程度;三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否可以扭转外汇持续流入、央行被迫放大货币供给的局面;四是国际油价等外生性因素是否渐趋稳定。从历史上看,产能过剩并不必然与通货紧缩相联系,当产能过剩导致了严重的市场失衡,市场更有可能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
3.与效益的关系。当前产能过剩问题之一是前期投资迅猛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效益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前期投资中不以利润为导向、而以政府考核为动力的政府投资份额较大,如城建、交通、大学城等项目都列入“十五”计划等政府工作计划,刚性很强,全省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比为32.77%,高出6.44个百分点,这部分投资本身不产生效益或产生一定效益但时滞较长;二是政府推动的工业集群化、规模化,短期内固定投资增大而效益下降,如企业搬迁至各级政府的工业园区等;三是作为市场主要个体的民营企业在避税等方面存在灰色区域,投资项投入不一定在利润项反映。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长期政策建议:明确市场主体地位,加速产业升级。
产能过剩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波动的产物,具有一定必然性。但政府主导投资、企业创新精神缺失等因素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周期,加剧了震幅。要平缓长期产能曲线,一是加强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与认识,二是督促市场各主体明确定位、调整行为。
1.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加强产业政策的权威性与控制力,同时加速产业在地区间梯次转移。在加强自身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相关行业、相关研究机构等社会各方的调研成果,并将此机制化,同时建设调研成果等信息的有偿或无偿的公布平台;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止无序竞争,扶优劣汰,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集中度;各级政府协调共进,结合地区在资金、劳动力和能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江苏省内产业转移以及与其他地区的产业衔接。另一方面更多着眼于创建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加强服务职能,深化税费等方面的改革,向社会让渡资源份额,由市场更多的行使资源配置职能。
2.企业应立足核心,加速升级。一方面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专攻主业;另一方面以加速产业升级为手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研投入,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加大对人的投入,以内部机制改革推动管理升级,加大对长期营销网络建设的投入,以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升级。
3.银行应深化改革,完善自身。建立现代银行体系,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和授信授权评估管理体系,立足企业经营、盈利和信用等方面信息采集,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产业前景,实现贷款科学决策,持续性的金融创新,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二)中短期政策建议:加速规模化,加速联合化。
当前,提高公务员和农村居民收入等措施是提高了整体消费能力还是仅仅形成了价格泡沫,仍有待持续监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需求短期内仍难以启动,那么如果产能过剩加剧甚至失控,只能通过压缩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落后产能,牺牲供给以保证市场均衡,牺牲短期利益以保证长期利益,牺牲局部利益以保证整体利益。应借鉴西方产能过剩的历史经验教训,就是说:加速规模化,加速联合化。
一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各行业龙头企业和权威性研究机构订立相关行业标准。一方面是结合中国实际,订立有全国意义的行业准入标准,另一方面是行业的先进生产力标准,各级政府据此协调行动,迅速并且果断的压缩落后产能,扶持优质企业规模化,加速产能过剩行业的资源集中。
二是各金融机构应主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向整体关注的同时“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对有一定实力、发展形势较好的企业,考评综合回报率,加大投入,对于列入压缩范畴的企业,及时知会企业与地方政府,加速退出。
三是以利益均沾、风险分担为原则构筑多层次的联合。地区间的产业联合与政策协调,如长三角各城市的差别定位;企业间在原材料采购、产业链分工、销售市场的确定以及研究投入等方面的联合,如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组团策略,在新产品研发中风险分担策略等;银行间的联合,如以银团贷款形式支持大型项目;在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考虑进一步深化银企联合。
四是谴责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与之有理有节的斗争。一方面寻找新的地区市场和细分市场,调控出口增长序时进度与增幅,为国内产业升级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在当前资金充裕、鼓励自主创新的背景下辩证看待外资作用,结合土地占用、市场挤占等资源成本,综合考量引进外资带来的技术、管理等方面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