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6: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关于七夕节的诗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明白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感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感情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感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我的梦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资料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感情的忠贞,期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无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这首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节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详见课文下注)
诗歌翻译参考: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纺织。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距离又有多远?
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四、层层深入,鉴赏分析
(一)基本资料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二)写作思路
明确:一二句描述环境,中间四句描述织女,最终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板书:两星的形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三)诗句鉴赏
1、鉴赏诗歌叠词之美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
板书:迢迢——距离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纤纤——手之修美
札札——织布之声
盈盈——河水清浅之貌
脉脉——相视之态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诗歌更具浓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无论谁,其实一向都需要完美的感情。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我追求完美感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完美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答:《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2、鉴赏诗歌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觉得此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能够看出,这两句诗不仅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擢”举起,“弄”是摆弄。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能够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件”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能够看出,“迢迢”,遥远的样貌。牛郎织女相隔天涯,那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这首诗,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写相思!这就到达了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板书: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
那么,诗中写得这种思念仅仅是天上才有得吗?
不,是人间离情的写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板书:天上悲歌,人间写照)
五、拓展迁移:
(一)
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也是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那里写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说忠贞的感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厮守呢?虽然他们只能在七夕相会,但只要他们忠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够了,同学们怎样认为呢?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二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到达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日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来源《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头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述,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感情杯具,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述,这样生动细腻的描述,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述。
“擢"“弄"“一一动作描述。
“泣涕"“脉脉"一一神态描述。
运用描述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能够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仅在资料,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很多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感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织女的相思离别之思
关键词:图书馆 零借阅率 启示 整体利用率 馆藏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图书的零借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或更长时间)某种图书从来没有被读者借阅过的现象。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并非收藏和保存图书,而是使馆藏图书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零借阅率是评价高校馆藏合理性与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零借阅率数据可以科学地分析图书利用情况,从而为优化馆藏结构和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利用金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统计功能,整理了该校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第一年入藏的图书在三年内的零借阅率情况,以不同种类图书的分类数据为参考,分析该校零借阅率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如何提高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提出了建议。
一、零借阅率数据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
成都医学院图书馆采用总馆、分馆运行格局,馆藏以生物医学为主,并形成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综合体系,纸质图书馆藏数量60万余册。读者借阅主要集中于新馆中文流通库,密集书库、外文图书因本身流通率较低,为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操作性,本文统计数据源为主校区新馆中文流通库。而一般情况下,图书入藏三年内的流通情况最具有代表性,且由于统计时间段集中,不会受图书剔旧淘汰等因素的影响。为了通过零借阅率分析新馆建成后的馆藏利用情况,并保证零借阅率图书统计的数据闭合,入藏图书量统计基础为2013年度入藏新馆的所有中文图书,零借阅率数据为以上图书入藏三年内的零借阅情况,即2013年、2013―2014年、2013―2015年。图书的统计种类以《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为依据。统计结果见表1。
(二)数据分析
表1显示,该馆图书利用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新入藏图书三年内的零借阅率为45.44%。而按照流通规律,新入藏图书在三年后的零借阅率下降幅度甚微,随着每一年度的新书入藏,年代靠前的图书被借阅的机率逐渐减少。因此可以预测,该馆过去的一部分新入藏图书会持续处于零借阅状态,最终成为无人问津的“死书”。具体分析见表1,可以发现:
第一,入藏第一年各类图书的零借阅率基本保持在50% ~ 90%,整体零借阅率为66.48%,处于较高水平。入藏三年内零借阅率基本保持在20% ~ 70%,整体零借阅率为45.44%,处于中等水平,较第一年数据第三年零借阅率下降21.04%。
第二,入藏第二年图书零借阅率整体显著下降,除V类图书保持不变外,所有种类图书均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A、C、E、K、O、Q六类图书的零借阅率基本下降20个百分点。入藏第三年图书零借阅率下降幅度减小,个别图书零借阅率保持在第二年水平,其他种类图书的下降也基本在10个百分点以内。
第三,学校主干学科医药卫生类图书入藏数量较多,其次为文学与哲学类图书。入藏当年这三类图书零借阅率分别为80.93%、40.44%、63.26%。入藏三年内这三类图书的零借阅率分别为56.86%、22.12%、41.17%。作为主干学校的医药卫生类图书零借阅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且入藏第一年零借阅率排名为7,三年内排名为8。
二、影响零借阅现象的因素
综上问题,可以从该馆的图书采购、图书流通、读者行为、借阅环境等方面找到零借阅现象的影响因素。
(一) 图书采购环节
近年来,学校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新馆的投入使用使馆藏容量增大,种种原因都要求增加馆藏图书的采购量。海量的图书采购虽然在数量上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但是大批量采购不可避免地导致入藏图书质量与合理性的不平衡。而且在特价图书的采购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实用性不高、滞销多年的图书。[1]现代高校的馆藏结构要求多学科综合覆盖,因此,大规模多学科的采购会涉及很多不符合本校实际需求的图书,而且这些图书也不是学生人文信息等素养培育领域的图书,对这些领域感兴趣且有需求的读者群过少,被借阅的可能性极低。有的非主干专业学科图书,本身采购量就极少,也造成了选择性过少、无人借阅的情况。比如,零借阅率较高的种类有D类和G类中的法律公诉、国外仲裁案例、外交政策等领域的图书。另外,还有核辐射、农药、矿产资源、宗教等领域。
(二)图书流通环节
图书进入流通环节后最大的价值就是被读者利用。然而很多零借阅图书与流通环节出现的一些问题紧密相关。首先,当一定时间内某类图书,特别是主干学科与以往借阅率较高种类的图书,零借阅情况较为明显时,应检查是否因为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脱节。例如是否有大量入库图书滞留尚未流通,新入藏书的摆放位置是否利于读者关注和借阅,个别种类的图书乱架情况是否已影响正常流通等。其次,在日常图书馆工作中会发现学生读者因想长期在图书馆阅读某图书,又不想该书被其他读者借走,出现了不同情况的藏书现象。如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与制止这类情况,就会导致部分图书借不出也找不到,最终销声匿迹。最后,新入藏D书进入流通后,本身借阅率就较低的种类,以及个别经典名著或时效性较强的图书,如果推广力度不够,或者不能提高读者的兴趣度,很容易造成读者错过这批书籍。
(三)读者行为改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图书逐渐普及,无纸化阅读已经成为阅读倾向。电子阅读在时间、空间、经济上的优势显而易见。虽然校园读者可以在图书馆免费借阅图书,但是由于馆藏和购置经费的原因,馆藏的可借阅复本量往往有限,一些热门书籍不能满足读者的实时需求;另外,有的书籍在携带、空间占位等方面颇受限制,导致读者不能随时随地阅读。而电子书恰恰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图书馆购买的大量电子资源以及移动图书馆的使用与推广,让更多的读者可以随时把图书馆带在身边,满足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因此,很多读者进馆借阅的频率大幅度减少。
(四)借阅环境因素
不同的高校图书借阅情况千差万别,除了最主要的主干学科分布外,高校本身的借阅环境,即校园环境文化以及图书馆本身的硬件环境与服务也占重要因素。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各学科分布比较均匀,读者的多种类需求较高,而且由于学校人数众多,增加了图书本身的被借阅概率。对专科类大学来说,受主干专业的局限以及学生人数的限制,馆藏结构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主干学科而只能兼顾其他学科,学校学生人数较少,且某些学科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图书本身的借阅概率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图书馆自身的规模、场地、设施、服务水平等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读者进出图书馆的次数以及借阅意愿。
三、对策
通过对图书零借阅率数据的统计和原因分析,可以从中得到降低零借阅率的启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帮助图书馆更好地进行馆藏优化,服务读者,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利用率。
(一)重视采购环节,优化馆藏结构
在图书采购中,应以满足学校自身长远发展为基础,打造满足主干专业学科教学科研需要、拓展读者知识面与精神世界的馆藏结构。在图书采购环节了解和分析不同读者的具体要求,使读者荐书工作常态化、系统化。充分借鉴同类院校、各大型图书馆的推荐书目等,广纳意见,保证读者需求与读书质量。根据学校的整体借阅水平对本身借阅率较低的图书进行认真筛选,较冷门且读者需求极低的学科少量购置图书,一些零借阅率较高的图书种类,采购中尽量选择易读易懂、内容吸引读者的类型,以保证各种类图书的利用率。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图书的便利,使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相辅相成。对一些外文、偏冷门、利用率极低的图书可尽量采用电子资源购置,这样既可以节省资金,也可避免重复投资,合理利用有限的经费采购更多高质量高利用率的图书。通过对采购环节的严格把控,从而制定出长期和短期的富有本馆特色的采购计划,平衡馆藏结构与读者需求,保证馆藏建设的连续性和合理性。[2]
(二)完善图书推广,规范业务流程
图书要发挥其作用,前提条件是读者要知道有其书,因此,图书的推广就尤为重要。图书馆可以依托现有的设备、资源、场地,用各种创新的方式进行图书推广。比如图书馆登录界面、门户网站上实时更新书目,新媒体App上进行新书推送,入馆大厅处设置新书推荐书架,公布读者荐书采购情况等。[3]只有通过图书推广与读者反馈的相互作用,馆藏图书才能更加符合读者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图书馆流通图书的日常管理,规范摆放、及时整理。发现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反馈与沟通,找到解决方法。在业务流程上更多考虑如何提高图书利用率,让业务流程形成规范体系。
(三) 做好读者服务,智慧应对变革
为应对电子图书对纸质图书的挑战,图书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应该充分挖掘留住读者的切入点,利用各种手段展示纸质图书的优点和特点,发掘纸质图书的独特性,带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在读者服务各板块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培育读者对图书馆的归属感。除了做好基础的馆藏查询、信息推送等服务外,图书的摆放与阅览区的布置也应该考虑最大限度方便读者、利于图书借阅。开展一些面向读者的小活动,比如读者借阅排行榜、书评展示、读书留言等,从而减少图书零借阅率。馆舍布置与建设中考虑阅读环境的舒适感,适当增加水吧、交流区、视听化阅读区等。只有将读者服务深入人心,满足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才能让读者将图书馆作为自己学习、思考、提升的首选场地。
(四)宣传阅读理念,建设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阅读理念,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营造有利于阅读的大环境。充分利用新媒介积极宣传馆藏资源,如微博、微信等及时推送新书动态、高质量学术著作、专业参考书籍、优秀文学作品等。利用平台的便利性进行评书、荐书、分享活动。通过交流,既推广了馆藏图书,又能让更多的读者参与阅读。定期开展大型的读书节活动,定期展示针对某一领域学习提升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专业课以外的各类兴趣[4]。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升图书馆在读者心目的影响力,从而鼓励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让阅读成为学生成才路上的指路灯。
零借阅率图书能够直观地反映馆藏资源的利用和推广情况,一定程度上是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图书馆是动态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因此,需要通过图书零借阅率数据背后反映的本质,剖析原因,找出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持m地进行改进,推动图书馆价值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祝春晖.零借阅图书及成因[J].图书馆学刊,2013(02):75- 77.
[2] 王静芬,闵翔,黄静. 零借阅中文图书出版社分析与馆藏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04):58-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