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方法总结

数学方法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6: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方法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学方法总结

第1篇

怎样才可以学好数学呢?

第一点,深刻理解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

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

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深刻理解概念,还需要多做一些练习,什么是“多做多练习”,怎样“多做练习”呢?

我将在后面的三点中和大家一同探讨。

第二点,多看一些例题。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们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我们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例题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还应自己找一些来看,看例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

我们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

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

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的。

2、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

我们看例题,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3、各难度层次的例题都照顾到。

看例题要循序渐进,这同后面的“做练习”一样,但看比做有一个显着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我们循着它的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自己很难解决,而又不超出所学内容的例题,例如中等难度的竞赛试题。这样可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这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学好数学,看例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点,多做练习。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多做练习能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还要真正

掌握方法,切实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使“多做练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1、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

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

2、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

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多做综合题。

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

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

“多做练习”要长期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

最后一点,我要说一说如何对待考试的问题。

学数学并非为了单纯的考试,但考试成绩基本上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数学素质的好坏的,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功夫用在平时,考前不搞突击,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应该在平时就掌握好,考试前一天晚上不搞疲劳战,一定要休息好,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还要放下包袱,驱除压力,把注意力集中在试卷上,认真分析,严密推理。

第2篇

一、复习前,应全面调查了解每个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进行复习指导,精心组织复习内容,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完善的复习计划,那么教师在复习时就会无针对性。

二、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总复习是小学阶段最高层次的复习,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零碎的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由网组成块,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复习的内容、目标和要求一定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定理等要向学生表达清楚。对复习的知识要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是达到只知道、懂、会用,还是能灵活运用?还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属于重点、难点、疑点。这样能让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中的重点有所侧重,难点有所突破,疑点有所解决。

2.巧妙用法。复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一般无新鲜感,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应注意花心思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比如,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开展激烈的辩论赛,也可设计一些“巧夺红旗”、“数学知识竞赛”、“练习闯关”、“智慧大拼盘”等有趣游戏活动。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意采用生动、亲切、有趣的语言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3.精心选例。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例题时要有代表性、综合性,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时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应“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从而达到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目的。例如在复习《比例》时,可与分数、除法进行类比复习,可举这样的例子:( ):16=2÷( )=( )/4=( )%=0.25。

4.灵活训练。组织灵活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复习中若能在训练内容上、层次上、形式上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练习时,可以同时出示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三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分层练习。这样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达到了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的目的,实现人人都有进步的复习目标。

5.认真审题。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让学生看清每道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因为粗心,不认真审题导致会做的题也出现错误,这样造成考试丢分是相当可惜和不该的。因此,教师在复习时也要传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的解题方法,培养严谨认真、先易后难的学习态度,养成勤于检验、会用简便算法的良好习惯。复习时,老师也可有意识地选择经常出现错误的同学进行板演,集体更正,引起学生重视。例如在计算以下这题时,很多同学会这样计算:1/3÷(1/3+1/9)=1/3÷1/3+1/3÷1/9=1+3=4。出现这种错误,主要的是学生对运算定律没有正确理解。又如在计算2.5×4÷2.5×4时,一些学生可能会这样计算:2.5×4÷2.5×4=10÷10=1。导致这种错误,主要是学生没有弄清运算顺序, 由此可见,认真审题、勤于检验在解题中是何等重要。

6.融会贯通。总复习不是将各册教材的基础知识从头到尾重新讲一遍,而是通过反刍、消化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弥补过去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漏,使学生平时所学的零碎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通过知识的回顾、疏理、归类,从知识纵向的发展和横向的沟通去形成知识的结构网,对知识的理解就能从分散到集中。因此在复习时,教师除了精心设计问题,还要对一些习题变换条件和问题,做到一题多改,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举一反三、前后衔接。让学生从知一点,到会一面,再到通一片。例如在复习“圆柱的侧面积”时,老师不妨引导学生将练习题“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米,高是15米,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改写成“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米,求该压路机的前轮滚动一周压过公路的面积。”表面上看这两题有很大区别,实际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还是相同的,这样改动更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7.准确评价。评价包括试题评价和学生评价。

(1)试题评价。试题的拟定要准确,难度、数量要适中。测试的次数要控制,防止加重学生负担。评价方法要恰当,一般有针对性评价、个别评价、归类评价。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很好,错题少,应该采用针对性评析,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如果一些简单的题,只有几个同学做错,放在班集体一同分析,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还有一些拔尖题,后进生听不懂,这两类学生只能利用其它时间单独进行辅导,采用个别评价方法,这样有利于促进全体的发展。对于一些题目学生出现同类型的错误,教师可将错误进行归类讲评。试题讲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可分为自评、互评、师评等方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第3篇

关于医学论文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如下:

1.定量资源

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索方差分析;

2.定性资源

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X-检验;

3.回归分析

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

4. 多因索、多指标资料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特点;目标放向

一、初中数学总复习的特点

(一)、系统性在总复习的开始阶段,可抓住初中数学的四个分支的“龙头”章节,即代数学的函数、三角学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空间直线与平面、解析几何的曲线与方线、直线和圆等章节先复习,在课堂教学中选编联系面广泛的例题和练习题。例如,直线方程的复习,引导学生从普通方程的一种形式联想到几种形式,再联想到参数形式、极坐标形式、联想到平面几何中确定直线的条件与解析几何中确定直线的条件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直线与方程的对应条件等。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生广泛联想与交流,教师注意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要注意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后要求学生翻翻教材,看哪知识、概念还没有联想到,需补充纳入自己的网络之中,再辅之以难易适中的客观题,多次覆盖知识点和技巧,学生自查自练,教师及时反馈正确率,集中解决共性的难点,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线络将会很快形式。

(二)、思辩性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考查,从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上考虑问题,加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加大了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核,全面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率,着重考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主干,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都是考查学科的重点内容,突出重基础、考能力的主题,对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学和复习的过程,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突出数学复习所具有的思辩成份,并使之成为衔接新知识的内趋力。这样,在解题时,就能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里检索出有关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好“三基”,在过程教学中,我们认真做好以下几件事:

1、引导学生对每一章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进行系统归纳;

2、过联想、类比、对比等方法,加强知识与方法的纵横联系,并对有关知识进行适当延伸与拓广,重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3、将抽象的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变成学生解题时容易操作的问题;

4、重点内容、常规方法常抓不懈;

5、一些典型问题、典型方法虽不属大纲规定学习的内容或属于考试要求降低的内容,但又是常考常用的内容,仍然要求学生掌握好;

6、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要不断提炼,不断渗透;

7、用好反面教材,对典型错误进行认真剖析。同时,在复习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首位,并贯穿于复习教学的全过程,如要在概念辩析、公式的逆用或变形用等的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在解题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观察、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三)、实用性通过复习,学生对全部中学数学知识和方法掌握已不受教材条块分割的限制。这时应选择一些能够沟通数学各部分知识的例题,借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总复习的效果及实用性。

二、初中数学总复习的目标

从数学教育实践活动过程来分析,这样的目标有静止化和片面化的成份,它忽视对数学总复习本质意义的揭示,忽略了学习主体积极性的发挥。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我们关于总复习的观念和意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认为高考复习实际上并不是单纯为高考而进行的,它是巩固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是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需要;是温故知新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数学总复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效提高学生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中引例的选择,所选例子要能覆盖较多的知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难易适中,便于学生思维的展开,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复习课的效果,起到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初中数学总复习的目标通常是与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维系在一起的。如在近几届高三年级的数学总复习中,我们尝试并执行了这样的教学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第一学期安排了代数的“函数”、“三角函数的定义与三角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三角函数和简单三角方程”、“不等式”、“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中“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等复习内容,其中从后半学期起,立体几何与代数内容平行开设,目的是延长立体几何的复习时间,给学生有足够的消化与练习时间,在第二学期前半学期安排了“复数”与“解析几何”的复习,后半学期安排了专题讲座与模拟测试,专题讲座主要有:函数与方程、最值问题、代数证明题问题选讲、应用问题选讲、立体几何中角与距离的计算,探索性问题等,每个专题都有专人事先准备,然后集体讨论,加以完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各人还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有所增减。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学缘结构;学校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43-02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拥有合理的学缘结构是高校的生存之本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合理的学缘结构是指教师队伍成员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等具有广泛性、高层次、多元化、比例科学等特点[1]。教师队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高校的管理和创新、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地方高校教师学缘近况

西方国家高校在用人制度中实行严格的聘任制,对选留本校生有着清醒的认识,最主要的原因是强调学缘结构的合理。如在美国高等学校教师聘请中,有一条不成文但普遍应用的规定,那就是每个大学一般不招聘刚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学术上产生“近亲繁殖”或从年限上论资排辈,压抑新教员的教学与科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学缘结构来源太单一,“近亲繁殖”现象比比皆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扩大,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地方高校。由于地方高校的地域局限性,和相对集中的关系网,地方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大部分高校愿意选留本校的优秀毕业生作为新近教师。大部分学校的教师有近一半的教师是本校毕业的,而且很多系和专业大都呈现“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代同堂”的现象。熊卫华与吴振球在对西安的一所高校进行调查时了解到,该校在1988至1995年七年间共选留了教师300名,而校外的教师只占总数的16.7%,而且很多其他的学校也认为本校教师达到总数的60%以上,甚至有些科室超过了80%[2]。

二、高校教师学缘结构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学术界开始关注到学缘结构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并从不同方面对学缘结构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具体来说,学缘结构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缘结构影响学校的学术发展

学术职业是以系统化的知识作为工作对象,以发现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等作为工作内容,体现了工作的学术性[3]。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缘结构对学校的学术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缘结构促进学术专业性。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情”及“人缘”是中国人交流和交往的重点联系,如果在一个高校中有很多的熟人,形成一种不够丰富的学缘结构,很多领导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亲情关系,实际上直接会影响到学校的学术发展,甚至形成一种人际学术环境。有些人通过同事和以前的同校前辈了解评职称等的方式方法,如果恰好学校评定职称的领导是自己的“熟人”则可以比别人更容易得到想要的职称。

2.学缘结构拓展学术资源。高校有着丰富的教育和信息资料,由于地域和研究领域的不同,不同高校的资源重点也不尽相同,如果有着丰富的学缘结构,则容易实现与其他学校的学术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学术发展,进而提升学校学术的总体发展,反之,如果学校的学缘结构单一,很多老师都是来自同一个或是同一类学校,甚至很多是同一个专业或是由同一个导师带出来的学生,很多还是本校留任的教师,这样容易造成学校资源的匮乏,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3.学缘结构提高教师创造力。如果高校教师学缘相同,那么他们会有比较一致的学术风格和学术见解,大家对于学术的研究或是对于某一个领域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都会一样,这样容易限制大家的发展,而且由于接触面都基本相对,学术的发展容易受到影响。

(二)学缘结构影响学校的管理

教师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只有使教师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高境界,学校管理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各大高校大规模地扩招,但与此同时,各高校并没有做好师资的储备,因此扩招必然带来生师比的急剧扩大,从而导师教师队伍人员紧缺的现象的发生。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等活动,各高校必然需要大量补充师资力量,导致各高校近年来拼尽全力争夺优秀的教师资源的现象的发生。由于人才的稀缺和有限性,外界的优秀人才引进严重不足,无奈之下,只好在本校选留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来补充师资队伍数量的不足。高校中,干部职务按照行政级别划分,由于官本位的思想作怪,行政人员掌握着制定政策和规则的权利,所以教师一旦取得成绩就想进入行政领域。拥有的权利越大,掌握的资源越广,发展机会也越多,从而行政地位代替了学术地位,追求职位而不追求学位,出现了权利高于学术或学历的氛围。这些行政人员往往安排自己的学生、亲属在各行政部门,以便于权利的集中。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任人唯亲、排斥公平、讲求关系,被提拔的下属更是感恩戴德、唯命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由于人事关系盘根错节、拔出萝卜带出泥,增加了人事关系的矛盾,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学校的管理亦变得举步维艰。

(三)学缘结构影响学校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加速器,没有创新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文明,缺少创新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往往处于落后的地位。自然界中基因的多样性保持“物竞天择”,使生物不断进化。而科学界领域中,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样也保证了科学的不断创新。但是由于“近亲繁殖”,你我同窗,师从一人,彼此之间,长期磨合,无论是在学习环境、知识构成还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因此,中国最近十年来学术创新缺乏重大成果,平均的创新水平滞后于投入,其突出表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连续多年近乎空缺。

(四)学缘结构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育人理念是高校理念的核心。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校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历史重任。学校要发展必然要依靠高素质的拔尖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并使学校的学术研究处于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状态,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然建立合理的学缘结构。因为“近亲繁殖”有悖于现代人才培养“远缘杂交”的理念。它是“师傅带徒弟”的承袭,是思想不开阔、胸襟狭隘的外在表现,是故步自封、门第自闭的观念在作怪。“肥水不流外人田”,很容易保留和延续原有的学术缺陷,习惯于继承,不敢创新,不敢超越,学术个性日益萎缩,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和一流的创新成果。

三、当前地方高校优化学缘结构的对策探析

从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教师的学缘结构来看,其学缘结构比较单一,不尽合理。通过以上分析,学缘结构不仅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创新能力,还影响其学术生产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高校的教师聘任制度和师资聘任制度体系来促进教师学缘结构的改善。

(一)完善教师的聘任制度

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首要的问题是转变思想观念,正确把握教师聘任制度的内涵。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聘任主体在平等合作的原则和意愿的基础上就任职期限、条件,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达成协议,依据协议实施契约管理的一项教师任职服务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政府直接管理学校的职能将转变为利用法律制度进行宏观调控;高校领导层的校本中心管理转变为民主、平等的社会性合约管理;教师将由干部身份转变为雇员身份,终身制的职业将彻底打破。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思路的变革,必然要求政府管理层、高校内部管理层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根本性的突破。

(二)建立师资培养制度体系

首先,加大教师的引进和建设力度,满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在优势学科上,采取聘用国内国外有影响的大师,名师级人物;在弱势学科上,政府应在教师的引进上做适当的倾斜。

其次,大力加强高层人才队伍建设,启动“教师名师和高层人才培养计划”。高校要根据培养名师,培养高层人才这个目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并且为其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更为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

再次,强化师资管理,构建良性的竞争机制。一是要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二是在“定员、定岗、定责”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岗位聘任制。三是修订和完善《教职工在职攻读研究生暂行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强化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一是要切实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保证逐年有所增加。二是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新上专业的教师外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进行知识更新,充分调动单位和教师个人在培训进修方面的主动性。三是积极选派教师出国进修、交流和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广义,赵家发,高校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3).

[2]熊卫化,吴振球.中西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

[3]钟云华.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以H大学为个案[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第6篇

想要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方法,一般则是通过开放题来体现。而对于开放题这类型的题目,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更多的是学生对题目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和研究的解题要求,因此,在这方面数学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探索二面角平行这一课题上,面对二面角平行,学生可以推出什么结论?是说明或者进行证明?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去掉结论,让学生通过沟通合作学习进行猜测和检验。另外还可以举出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直线AB的方程。这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补充合适的已知条件,使直线方程能够等到相应的确定。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可能对其已知条件进行补充:①已知|AB|=3;②若O为原点,∠AOB=900;③AB中点的纵坐标为6;④AB过抛物线的焦点为F,等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中点公式、韦达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抛物线的相关知识等,都可以求出直线AB的方程。通过这样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数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二、促进数学方法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代需要创新,教育也需要创新,在数学方法中,利用创新的思维去解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创新思维通过在数学方法上的运用,是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下面笔者将举出一个例子,再将这个例子进行延伸和创新。例:设A1、A2是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P1P2是与A1A2垂直的弦,求直线A1P1与A2P2的交点的轨迹方程。这道题是以A1A2为x轴,线段A1A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且设P1(x1,y1),P2(x1,-y1),分别求出A1P1、A2P2直线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二直线交点的坐标、再消去x1、y1,得轨迹方程。通过对此习题进行创新,可以将原题中的“圆”换为“椭圆”或者“双曲线”通过各种可能所求的轨迹方程也不一样,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一道题中学到三道题的解题技巧,这样举一反三的数学方法,通过对原题的创新发展,找到一般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因此掌握创新思维的数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效率。

三、对数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分层思考路

一般情况下的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的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或者定理等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一个深层的则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于数学思想,要根据具体的学生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对题目有一定的认识,可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另外一方面为了考察学生对题目的了解,对已知或结论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演变。而在数学方法中,如数学模型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这几个数学方法,虽说是深层的部分,但是通过学生不断的进行接触和练习,做好归纳总结的同时,通过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和题目的特点进行方法上的取舍。深层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是有一定的套路可循,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一定的积累和总结。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 数学方法 生物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总结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知识的陈述与表达均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哲理性。除了运用生物学术语外,有时还必须用到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如:哲学思想、理化知识和数学方法等。下面就数学方法在生物研究性学结中的应用,浅说几例。

1 取样调查法在生物研究性学结中的应用

研究实例1:表1是孟坝中学高二(9)班学生针对“镇原县农田油菜种群密度的调查”课题,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的原始记录数据。

方法运用:针对上述数据,教师在总结时,采用数学的取样调查统计法,先求每个小组调查的油菜种群密度,再求三类不同地形油菜的平均种群密度,依据数值比较得出结论。

结果呈现:通过统计的数据比较分析(表2),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这种直观且科学地呈现,不仅使学生知道了不同地形的种群密度不同,而且明确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油菜当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较科学的预测,增强了调查研究的深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迁移点拨:取样调查法常在野生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微生物培养与生长等生物研究性学习探讨方面有广泛应用。

2 坐标作图法在生物研究性学结中的应用

研究实例2:我校部分师生几年前组织的“乡村杏林带扩展的调查分析”研究课题的有关数据:调查活动涉及8乡镇163个自然村,杏林面积10 350亩,村均63.5亩,其原始数据汇总见表3。

方法运用:依据有关调查项目和范围,笔者拟采用数据与时间的关系,建立坐标系,以坐标作图法来直观的表示杏林带面积、占耕地比例、年均增长率、年均经济效益随时间发展所呈现的变化趋势,更易得出合理的结论。

结果呈现:过去基于部分调查者的数学基础,采用表格对比,文字描述,也得出了合理的结论与预测。如今用坐标中的柱形图表示(图1),形象、直观、创新,一目了然。也可以用坐标中的折线图、条形图来表示。

迁移点拨:坐标作图法适用于探究光照、水分、温度、植物激素及类似物等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根、生长、开花的生理活动的影响课题的总结与分析,也在研究动物、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他生活实践活动方面有着极广泛的应用。

3 比例分割法在生物研究性学结中的应用

研究实例3:我校高二⑨班学生近期开展“乡村养老及保健实况的调查分析”课题,对孟坝镇城区65岁及65岁以上老人的调查,部分项目数据汇总见表4。

方法运用:在该项调查结束总结时,需要先归类分析求比例,多次用到分割法,使多项信息通过数据划归统一。

结果呈现:在上述的调查项目中,如归类对养老方式、2011年至现在的养老保险金实行的幸福感等分析结果见图2。这种的分割图示呈现,使有关信息统一化,数据理性化,使结论更细化,更准确,哲理性增强。

第8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数学知识的教学,一条是暗线-----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一、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曾经有许多学者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分开来研究,并认为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一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则是数学的行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较之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数学方法处于更高层次,它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在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及方法处理数学问题时,具有指导性的地位。做这样的区分无疑有助于我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深刻理解,但随着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交叉科学的不断孕生,对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作严格区分就比较困难了。比如,“极限”理论是渗透在微积分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是贯穿连续性、可微性与可积分的一条主线;而从解题角度讲,利用“极限”理论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我们自然要问:极限是一种数学思想还是数学方法?一般地对于学习者来说,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一旦数学思想形成之后,便对数学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因此,现在不少人通常将数学思想与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数学思想方法.

二、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1.化归的思想方法

所谓化归就是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归结为另一个熟悉的、较易的问题或已经解决的问题.

2.方程的思想方法

方程的思想方法就是根据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的符号使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问题.

3.函数的思想方法

函数思想方法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把这种数量关系进行刻划并加以研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4.类比的思想方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的对象间有部分属性相同,而推出它们某种属性也相同的推理形式,被称为最有创造性的一种思想方法.

5.整体的思想方法

整体的思想方法就是考虑数学问题时不是着眼于它的局部特征,而是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通过对其全面深刻的观察,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问题的实质,把一些彼此独立,但实质上又相互紧密联系着的量作为整体来处理的思想方法.

6.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是通过比较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某一种属性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能克服思维的片面性.

7.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指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

8.极限的思想方法

所谓极限的思想方法,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用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对被考察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最后用极限计算来得到这结果。

除以上介绍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有微积分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变换群下的不变量思想方法等等,不再一一叙述.

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个原则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必须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1. 渗透性原则

所谓渗透性原则,是指必须在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景与教学过程,着意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解和掌握.因为:第一,虽然数学思想方法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协同发展,但是数学具体知识的教学并不能代替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一般来说,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总是以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为载体,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的,离开了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第二,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具体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具有更高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如果说数学方法尚具有某种外在形式的话,那么作为一类数学方法的概括的数学思想,却只表现为一种意识或观念,很难找到外在的固定形式.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必须要日积月累、长期渗透,才能为学生所掌握.

2. 反复性原则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只能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规律.由于与具体数学知识相比较,数学思想方法更为抽象和概括,因此这个认识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一般来说,人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学生在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于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开始只能形成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后,在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抽象、概括而形成理性认识.然后,在实践活动中反复检验和运用,才能加深这种理性认识.从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对每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都是在反复理解和运用中形成的。其间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上升过程.只有遵循反复性原则,才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

3. 归纳性原则

所谓归纳性原则,是指在渗透、反复的基础上,要适时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明确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系统,掌握与有关数学知识的联系.由于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数学的内容中,因而适时地对课本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是完全必要的.这种归纳总结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可以结合单元小结、例题讲解时进行;另一方面,这种归纳总结必须适度,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提炼和归纳,使数学思想方法由浅人深逐步形成,使学生在了解、理解、掌握的知识过程中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认识和灵活运用.总之,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讲授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过伯祥.数学方法论稿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孔立.在微积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山东电大学报,2004

地址:南宁市安吉大道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