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6: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广泛的企业调研和毕业调查是确定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基础。在企业调研中,共调研广西区内及珠江三角地区的大中型机电类企业50家,其中调研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22家,利用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类企业15家,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13家。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范围较广,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不同。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和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合度较大,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产品制造、检测及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现场管理;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护及维修;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需求最多的是维修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此外,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叉车证及电焊工证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对电焊工证、钳工证和吊车证有一定的需求,而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对电梯安装维修证和电工进网许可证有一定的需求。在调查的108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中,在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工作的占44%;在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工作的占31%;在机电设备、产品服务类企业工作的占25%。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分布为生产线操作岗48.3%,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岗16.7%,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修岗16.7%,维修电工岗10%。调研结果表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初期主要是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部分毕业生经过2~3年左右的生产培训和管理培训,能进入管理员、组长、线长、技术员初级管理岗位,再经过3~5年的生产实践锻炼,个别毕业生能进入车间主管、部门经理中层管理岗位。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机电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意识,掌握机电产品生产、管理和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以工作分析为依据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企业和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由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邀请熟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流程的全国著名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通过企业实践专家的深度交流,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认真剖析,从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岗位中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以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修和维保为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两个专门化发展方向。通过对两个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群的工作情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要素相近性和代表性,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确定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主要岗位群是机电产品生产操作工、机电设备维保与维修工。提炼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明确了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保专门化方向的岗位能力需求。
三、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
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放在首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职业教育应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设置教学大纲的时候,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将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而且要以技能学习为主。
2. 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教育的改革,现在职业教育中,将工学结合,实行校企合作,进行产业学习,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技能,学以致用。这是培养职业学生的新模式,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优化学生课程的设置,因为学生一半的时间可能用来实习,所以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对于没有多大用的课程,还是能减则减。
关键词 数字媒体 AE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 AE Courses in Art Teaching
LIU Yang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Technician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15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new medi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industries begin to use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he demand of talent of digital media application enterprise also began to gradually warming. AE as a software professional student is also the social approval is higher; the most widely used video post production software.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students,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AE "video creative design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can receive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AE; case teaching
AE(After Effects)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适用于从事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包括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个人后期制作工作室以及多媒体工作室。而在新兴的用户群,如网页设计师和图形设计师中,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AE。
AE作为软件专业学生的课程,也是社会认可度较高、应用范围最广的影视后期制作软件之一。笔者在AE“视频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感觉到,要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各参数和菜单的意义,否则靠死记硬背很快就会忘记。但是由于AE知识点多,参数设置复杂,教师如果过度加大教学实践力度,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强调,往往会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AE“视频创意设计”的课程中。实践证明,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总结一点教学经验。
1 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灵魂;(2)布置要完成的任务,创造规定场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立体透视案例,体现因材施教;(5)重在讨论过程,寓原理于讨论之中;(6)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强。
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目标明确化,任务规范化,步骤详细化,任务心里化。
3 相关知识准备
(1)一定要把三维软件和合成的软件结合起来,例如maya,或3Dmax建模、材质、灯光、动画、绑定、动画都要结合起来讲,必要时还要复习photoshop。AE是基于层的软件,设计的思路和photoshop同出一辙,因为学生已经有了photoshop的基础,教师要多利用学生熟悉的软件启发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手绘在影视后期的学习中也是必须的,美术功底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很重要,手绘可以随时随地地表现人的创意,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意灵感。教师在给学生上影视后期课程的时候,必要时要让学生手绘一些效果,把创意通过手绘表达出来,不要拘泥于电脑。
(3)要把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计算机图形学、色彩的基础知识、必要的编程知识、影视理论、摄影基础,甚至一些动力学等较难的知识融入到影视后期的教学当中。把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网,为专业化的学习打基础。
(4)加强动手实践,侧重滤镜、插件等容易学、见效快的内容。目前不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如果等待渲染很长时间也没有看到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他们容易转移兴趣。而AE、Premiere的滤镜、插件功能极其强大,学生容易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特效所吸引,自然渴望尝试实现。同时,这些特效往往也是一个视频能否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因此,教师可以侧重演示滤镜等见效较快的内容,并下载专业的特效插件,不断开拓学生的眼光和想象力。
4 课前准备阶段
4.1 教师的课前准备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第一,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能够深入了解AE教材的实质,透彻领会每一个功能,实例的作用。第二,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知识点,好互相讨论并且能参与到教学案例的实际操作里来。第三,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教师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来确定教学讨论的小组和内容。
4.2 学生的课前准备
第一,学生应该找好自己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何种作用。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找好自己的角色。第二,每个人的自我分析。这节课的案例有何特点,我在里面起到哪些作用,用哪些好的建议和意见能使案例更加生动,活泼。第三,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实施阶段
5.1 案例的引入要有一个吸引点
可以说说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闻,目的都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平时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一些构思独特的片头,精彩的视频效果,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围绕如何用AE来进行特效制作,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让他们产生兴趣,掌握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因而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5.2 案例的讨论
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例如:让学生讲解和演示自己的作品,重点比一比谁的特效做的效果好。通过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辅助。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5.3 总结评述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先来总结,再由老师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重、难点,不足与长处。最后,教师把主要内容重新概括,加强学生的印象,例如:本节课主要步骤是同学们应该先制作渐变参考层,使用分层燥波特效制作出彩色光线的效果,然后利用粉碎特效做出粉碎效果,将彩光叠加到图像上,最后制作倒放效果。
5.4 课后反思阶段
在课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案例”,强化技能的巩固。可以让他们自己制作一个电视节目或者电视剧的片头。例如:要求学生制作一个自己学校的广告宣传片,学生在热情高涨的同时,可以积极去采集素材、处理素材,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创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还有创造性,使学生对AE“视频创意设计”课程中的“创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案例所吸引,同时充分吸收案例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意设计中去,这不正是作为教师所最希望看到的吗!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4
现展中,想要有效培养中职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制定有效教学方案,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水平提升,以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有效完善。
1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中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学校管理人员没有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给以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注重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单一培养,致使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得不到有效完善。
1.2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够完善。由于企业和中职院校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不一样,新课标要求下的中职院校存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完善的问题,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任何可以衔接的地方,导致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受到极大影响。由于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对校企合作不重视,在实践学习中,不能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练习,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没能得到真正提升,浪费企业和学校的学习资源,给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带来极大影响。
1.3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现代化建设中,中职院校教育改革推广力度还不够强,致使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50%以上的学生不清除自己所学专业的重点知识和要求,给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带来很多困难。中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能很好的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高效操作需求,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1.4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联系较少。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是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较少,使学生的探索力和创新力提升受到限制,导致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另外,中职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讲解,无法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有效性。
2 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2.1 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师资力量,促进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高科技信息网络时代,中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明确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进步,给中职生未来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管理人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增加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不断提升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注意中职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硬件操作能力、图形处理能力、网页设计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2 加大投入力度,合理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强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快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每个课程群得到合理、科学的设置,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有效性。一般情况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应用课程和社会科学课程六个方面,以培养中职生多元化、兴趣化和广泛化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便于中职生以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2.3 注重实践应用,提升教学水平,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注重实践应用的同时,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培养出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型应用人才。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以丰富中职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从而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提供可靠保障。
3 结束语
在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是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于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和中职院校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社会对高技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现设立课程与人、社会、教育之间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淮峰.基于核心技能的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杨喜.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赵雨境.以“三线并重”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3(01):12-14.
[4]覃志奎,蓝雪芬.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J].大众科技,2012(08):193-194+190.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的教育内容不同于普通的教学,应当是以实用性为主。因为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想更快的进入社会。因此,实用性的教学应当成为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我国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时更多的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内容也大多偏向于理论性,很难对中职学生做到关键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初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使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并为之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使得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教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此笔者试做简单分析。
1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课程意识淡薄,缺乏开发能力与动力。从当前我国教育的客观事实来看,中职教育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重视。很多人,包括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自己都认为,中职教育是一种非常规的教学途径,并不能获得人们相应的认可。因而,我国的整体教育资源对于中职教育的倾斜也较少。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平时的教学任务压力较轻,缺少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一定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不足而导致缺乏创造力与开发能力。对于学生们的兴趣特长无法做到更好的引导,教学手段单一,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教学上的恶性循环模式,对于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忽视学生现状,教学方法单一。基于中职学校在我国的尴尬现状,导致在中职学校中普遍教学水平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主观上来看,中职学校的教师主观上认为学生的专业教学并不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方法,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就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主管上忽视了学生的现状。另外,从客观上进行分析,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有着自己的兴趣,有自己一定的基础,而中职学校并没有根据学生各自的特征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而是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度,而且也严重限制了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近年来中职学习美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开始向中职教育开始倾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极大的限制住了中职学校水平的整体提升。尤其是针对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不能粗暴的一味借鉴和模仿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有自己的特色。中职教学应当依据学生各自的现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教学上的良性循环。在此,针对中职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本文浅谈几点建议。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教研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将书本中的理论内容教授给学生,以达到学生学会的程度,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中职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不同于传统专业,更多的是讲求时效性。如果只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无疑会极大消磨掉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职教学应当着重在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美术设计专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更多的来源于课外的知识冲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集体采风等活动来扩宽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师应当在主观上避免麻痹大意的错误意识,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努力提升学生们的美术设计能力。注重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发教学综合探索领域。美术设计专业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中职学校应当将美术设计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更加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以理论收获为主的错误的教学方式。应当注重美术设计专业的活泛性和灵活性,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如速写技能。速写技能对于美术设计专业而言及其重要,不仅能够缩短学生美术设计的时间,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美术设计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不能讲技能的培养仅仅停留在理论掌握的层次。另外,也应当开发综合探索领域。对于真正的美术设计大师而言,仅仅掌握美术设计的专业技能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掌握多种方面的知识,涉猎广泛,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大师级的作品。因为一个较高水平的作品,往往是美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结合,如工艺大师等。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中,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做了简要概述,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思考性的建议。虽然当前的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应当继续深化改革,以前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国成,王红霞.中职工艺美术类课程项目化改革探讨———以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18-21.
[2]朱岸静.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04):87-89.
[3]孔祥平.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课程衔接;课程内容;教学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职教[2013]9号)的精神,依据无锡及江阴地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机械制造业的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能力对人才的需求,为充分发挥江阴中专数控技术特色专业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各自优势,制订了“数控技术专业‘3+3’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一套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对“3+3”分段培养中高职课程衔接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1.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江阴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坚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就需要提升社会人力资源素质,从而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2.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中职类学校培养的人才目标提出了相应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传统的中职教育已经不适应目前的产业要求。中高职衔接以课程衔接为核心,覆盖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职业素养、等级证书上的衔接等等,符合中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也适应了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3.职业教育现代体系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型进而转向知识密集型。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不畅,形成了“断头”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高职的衔接可以有效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进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困难
研究界马建富等人认为,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连接状态及相互间的作用方式与作用内容。但综观三年中职和三年高职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造成课程衔接不到位,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状况。
1.培养目标断层
中高职内涵衔接的基本原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然而,中国目前的职教体系在中职和高职的相近专业中,培养目标关联度小,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等问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手段限制,进而也限制了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致使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达不到精确定位,出现事实上的断层。
2.基础课程脱节
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加之对文化基础课重视不够,导致学生进入高职后,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非常吃力。以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学校并未开设物理课,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学习内容也过于简单,进入高职后对专业课程(机构与传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等)的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而限制对专业实践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课程内容重复
中职课程应该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提升,专业基础理论及基础操作技能的学习;高职课程应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强调知识的迁移和专业的融会贯通。但目前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侧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重复。(1)科目重复。如中高职教学中都开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数控编程等课程,这就意味着中职学过的课程到了高职还必须重修。(2)内容重复。对比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发现课程内容重复多达30%,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学模式差异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在课程改革上做出了很多尝试,在教学中多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而在我校因硬件的限制,主要仍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现象也将影响“3+3”中职学生转段学习。
三、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对策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职业教育系统的简单叠加或接续,其最终目的是打破各层次、各类型教育间的障碍,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特色,构建统一、开放、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必须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中高职衔接的灵魂。
1.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中高职培养目标全面接轨
要实现良好的中高职衔接教育,中高职教育都应准确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这是实现中高职无缝对接的前提条件。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及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遵循“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职业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课程体系。由校校、校企共同制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一阶段(中职阶段三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达到维修电工和数车中级工的水平。第二阶段(高职阶段三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数控加工设备维护管理、机械设计能力、具备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能力的专业基本知识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数控车操作技能达到高级以上水平。
2.统编专业教学计划,中高职课程设置全面贯通
为了避免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的重复,在课程设置方面,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制定衔接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方法,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中职阶段的课程具有专业针对性强,理论课以基础课程为主的特点;高职阶段的课程重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中高职教学模式的全面衔接
不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在培养模式上都应突出操作性和实践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团队创新学习。在整个课程衔接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针对中职学生改变原有的中职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基于情景教学模式下的项目化教学法,以企业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模拟出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讲解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逐步熟悉知识的应用过程及应用方法,最后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中高职有效的沟通,在教学模式上和高职进行对接,学生在转段进入高职阶段就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学,从而建立起以达到培养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中高职衔接的、融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于一体的现代化课程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中高职学校、企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分段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培养“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希庆,吴国强.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邓桂萍,宋烨.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4).
根据市农委职改办《关于开展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沪农委职改办[]29号)文件精神,现就开展年本区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范围对象
1、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严格按沪职改办()17号文件中规定的范围和要求进行。农村企业单位中根据评聘分开的原则,对取得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各单位根据岗位需要自行聘任。
2、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专业:
种植业、养殖业(中、初级)
建筑建材、机械、化工、电气(中、初级)
农村经营(经济)管理(中、初级)
3、区属及镇属事业单位中,农村专业技术职称只评,但不作为职务聘任的依据。
二、任职条件
1、申报农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必须符合沪职改办()17号文中规定的任职条件,晋升中级或助理级农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中级职称资格
(1)大学本科毕业以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高中或初中毕业从事所申报的专业技术工作十二年以上并经评审资格考试且成绩合格方可申报。
(2)具有4年以上所申报专业的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申报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或高中及以下学历者申报晋升中级职称,须经过评审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申报。
助理级职称资格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所申报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或初中毕业从事所申报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经评审资格考试合格者。
(2)具有3年以上的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或高、初中学历者须经评审资格考核合格后方可申报。
三、培训、考试
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是农村职称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沪职改办文件要求,凡高中及以下学历者或申报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者均应参加市农委职改办组织的农村专业技术职称中、初级申报专业的任职资格培训与考试,培训考试课目为申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务两门,两门专业考试均合格者方可参加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评审时间另行布置)。专业考试大纲将于年2月在市农委政务网办事项目栏中查询或下载
四、报名办法及要求
1、报名参加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或评审人员,应如实填写《市农村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试报名表》,由所在单位核实工作年限,并在单位意见栏签署核实意见后方可申报。
2、报名时,须同时提交本人学历证明,二寸免冠照片二张,(一张报名表用,另一张粘贴在报名表右上角,待取得资格后作制证用)。
3、各单位负责职改工作的部门应按沪职改办()17号文和本通知中规定的任职条件,审核每个报名对象所申报的专业和级别是否符合对应的任职条件,并在单位意见栏内签署明确意见。
4、报名由各单位统一组织,区不受理个人报名。上报时,除报名表、学历证明、二张照片外各单位需将各中、初级报名人员按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分别汇总并制成电子表格。电子表格请按市农委政务网职称栏中规定式样分别制定成参加培训考试人员与直接评审人员两张表格同时上报。
五、报名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
资格审核:报名时由区人事局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同意后再到经委培训中心、农校进行报名。
六、工作日程
农村专技职称考试与评审工作时间安排:
1、年2月10日前报名结束并上报名单;
2、年2月20日—6月30日完成培训工作;
3、年7月上旬考试;
4、年8月初公布进入评审人员名单;
5、年8月布置评审工作;
6、2010年2月开始评审。
七、其他
1、申报农村职称的人员必须由个人填写报名表及申报表,单位不应代其填写。
2、符合直接申报评审中级、初级的人员,其提供的学历证明须通过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认证(高安路21号)。
3、单位自行聘任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未经区职改办鉴证不能作为申报条件。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故障树评价理论;课程模块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施中高职衔接,综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等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因此,新时期中高职教育科学合理地衔接与实施系统化人才培养策略势在必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技能方面,其中学习课程是该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优选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高职院校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高职衔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是高职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地方区域特色,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时地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和管理人才,同时也得到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资助。而当前中高职教育绝大部分都是基于中职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的升华,纯粹的学历教育模式,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培养目标、考试制度衔接方面呈现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学生厌学、学习效果差、办学理念和方向不明确等突出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时间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中职教育是为建设市场培养初中级专门人才,主要为技术工人,偏重于专业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教育。而高职教育则是为培养懂技术、会操作、懂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两者应有学历层次、知识层次、社会价值的差别。
当前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体系已成为中高职教育合理衔接重要突破口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当前,由于中高职院校合作不够,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不畅。例如在“3+2”培养模式中,中高职教育在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等专业知识方面与原来重复,严重影响来自中职学校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以实践操作技能为职业终端,中职学校在建筑工艺、材料、操作技术等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因此“3+2”的培养模式难免不了重复。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所在。
三、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结构综合评价的凸显因素
1.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设置和内容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高职教育所提供的最主要产品和社会服务。高职课程着重专业技能顶岗实践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在职业现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三维思维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建筑施工图的识读、绘制与会审能力,能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组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的合理构建是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落脚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应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与专业职业能力。本文从课程衔接层次结构和课程体系模块结构框架两方面来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框架的合理构建。在中职教育中首先应设置通过教学基本要求,满足其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课程,即必修基础课程和必修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课程,以满足继续深造等个性化需求的拓展课程,即扩展课程。踏入高职后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应有必修的提升基础课程,如建筑英语、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基础课程和建筑工程技术后续专业课程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它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专业课程和扩展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如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课程。而后者是为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升学开设的,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经济、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BIM技术应用等课程,这样不仅避免了中高职教育中的重复学习,还能使所学课程更加巩固。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目标和要求,结合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实施经验,来设计和布置该类专业的课程结构,并按照“全方位、多模块、重技能、按岗位”的指导思想,将所修课程分解成多个模块,再将各个模块按职业方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模块课程总体构建,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职业方向和专技岗位,以培养掌握现代施工和管理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将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完成一定的服务功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并在所修课程方面实现有机交叉和综合运用,合理搭配及有力衔接。
2.课程体系评价的凸显要素
用故障树法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要素的研究文献不多见。鉴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抽象连贯的教学系统,由相互关联的多因素组成(即文中的主干课程),符合故障树法应用的条件,笔者就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凸显课程的故障树法计算流程如下:
(1)收集资料,熟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结构及组成,详细了解课程构架元素组成,绘出不同类型课程结构图;
(2)课程调查,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评价,确定其与课程构架的逻辑关系;
(3)认真分析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归纳总结其与课程构架的逻辑关系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