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03:30: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考化学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期中考试已圆满结束。今天,学校决定召开初三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为的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振奋精神,齐头并进,促进同学们加快发展,更快地提高成绩,争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突破。
这次考试,整个初三年级共有名同学参加。大家严守考纪,诚信考试,用心答卷,全面检查了平常所学,较好地反应出了真实成绩。经过老师们的认真评阅,考试成绩已出,全校最高分是初三班的他考取了分,首先让我们向他表示祝贺!此外,这次考试全校考取800分以上的人,700分以上的人,600分以上的人,500分以上的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那些取得优异考试成绩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优异成绩的取得,靠得是良好的学习方法,主动的学习精神,自觉的进取意识,靠得是老师们的精心施教,细心辅导,靠得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在这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那些为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无私奉献的老师和家长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在当前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知识是最宝贵,是我们适应社会的基础,是你成就未来的基石。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不学无术永远没有立足之地,终难适应社会发展。市场经济越是发展,传统产业越受冲击,利润率越低;那些高价值的产业,无不是科技含量高,由知识支撑起来的产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应好好学习。特别是在整个社会靠知识进步,靠技术吃饭,靠专业成长的今天,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知识要靠积累,学习永不会错。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就是我们学习新知,谋求发展的最佳途径。我们任何一个同学,都要有这样的雄心和壮志,到高一级学校去,到更高学府去,求取自己的发展,争取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到那时,学校为你高兴,同学为你喝彩,父母为你叫好!
要如此,我们就必须有足够的准备,现在就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全面、认真、积极地学习。我们的老师在你的学习中,一定会给你无微不至的生活关怀和精心专业的学习指导,帮你进步,助你成长。我们的教师集体是一个专业精湛、极富责任、活力旺盛的群体,我们学校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说明了这一点,是完全可以放心,永远值得信赖的。希望全体初三教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抱着为学校负责,为学生负责,为自己的负责态度,发扬已有的精神与作风,尽心努力,敬业工作,为同学们的进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职场生涯,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教书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处世立身的根本。面对竞争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将来能够立身,我们也应练就一身绝活,能够精通教书,做到育人出色。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学校的发展,也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
关键词:理科综合;化学总复习;方法
中考“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及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理科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种的思想指导下,中考试题有以下特点:1.重点考查内容,即主干知识。2.重视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的考查。3.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那么,我们如何根据理科综合的命题思想来研究中考化学的复习方法呢?
现就搞好九年级化学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时刻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为依据,正确处理好“标”与“本”的关系
在中考化学总复习期间,教师应对照化学《学科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即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二、充分利用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其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如果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酸的性质用途、碱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套装置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三、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很多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要想取得好成绩还应多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所以,在中考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中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中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的中考题!中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溶解度,酸,碱,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因此,对中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中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中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我们还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法,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例如,记忆物质的溶解性时可以做如下总结:“钾钠铵盐溶水快,硫酸盐除去钡铅钙,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口诀中未有皆下沉”。又如,做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以总结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定点收离熄)。
五、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学科能力培养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能力,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真正理解化学的精髓。教师要做到不仅关注知识内容的设计,更要注重能力、情感的设计,做到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注重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对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要能进行迁移,要能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考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科学方法、学科思想的培养。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正确处理好课本、教学大纲、考纲、练习题、模拟题之间的关系,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以良好的心态正视中考。
参考文献:
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共识,但复习课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许多教师经常感觉复习课难上,复习课既不象新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象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的重任。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有效的复习是关键,针对化学学科特点,下面就中考化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复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1.切实搞好“抓双基、抓落实”的教学常规工作
要搞好复习备考工作,教学常规工作要常抓不懈。如何落实教学常规中的分层教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复习中不搞好分层教学,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在分层教学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在平时化学教学别注意对他们的规范化要求、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化学用语规范化书写,易错的仪器名称等。对能力较高的学生比较注重综合实验和综合计算能力的提升,在复习过程中收到显著的效果。一轮复习一般按章节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梳理,而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约占60%以上,所以必须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课堂上复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形成知识网络,但大多数学生对知识还处在半理解状态,容易遗忘,因此自己必须再加以巩固;同时要整理出第一轮复习时所暴露的主要问题,如审题不严谨、答题不规范、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等,在后阶段复习时要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二轮复习时首先寻找出一轮复习中的薄弱之处,其主要方式是把第一轮复习中做过的试题拿出来,对那些做错或不清楚的题目重新梳理,尽量题题清;然后对所有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并通过全真模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2.寻找复习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寻找规律,提高效率。如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采用纵向联系与横向对比相结合,提高记忆效率,以点带面减少遗忘。纵向联系就是以某物质(如O2或Fe,CO2)为中心,从物质的性质到用途、制法等串成知识链;横向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盐酸和硫酸、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以优化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率;还要重视物质的简单分类,通过具体物质(如铁、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以点带面归纳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五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到除杂、鉴别、推断和转化等方面,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注重物质的推断、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择和连接等问题的考查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屡见不鲜,平时要注意总结典型装置(多功能装置)的多种用途。科学探究的原理是要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熟记一些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特殊现象(现象与反应方程式对应记忆),力求抓住现象去揭示一些规律,得出对应的实验结论,形成“知识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一般过程,才能融会贯通。通过研究近3年来的中考试卷,整理归纳出如常见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金属性质和锈蚀的探究,催化剂的探究,混合物成分的探究,酸碱盐之间反应的探究等知识点,是实验探究题型中经常出现的,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试题的练习。
4.关注与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
化学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于社会热点,所以要特别关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空气、水的污染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金属资源与环境,能源的开发使用与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环境等。另外还应留意近期报纸、广播电视中报道的相关事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在复习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发展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5.回归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临考前一定要注意回归教材,检查有无知识遗漏,并及时加以弥补,而不应该花大量时间应付各种辅导资料。中考题中相当部分试题是依据教材内容编制而成的,教材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拓展视野、家庭小实验等常用作试题的材料。学生在通读教材时,应结合教师的指导,将基本概念、物质间的转化规律及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进行对比、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让所学知识“活”起来。
6.培养学生处理化学信息能力及自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中考试题的阅读量普遍增大。应对新课程的中考,要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阅读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采用简答题专项练习、结合生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图表图像的阅读与理解数据处理能力的专项练习、推断题的专项练习和实验综合的归类训练等,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有一定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能力作为复习工作中的重点来抓。
7.正确处理好复习过程的“三种关系”
部分地区中考试卷知识点分布情况统计
一、知基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定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该定律的探究实验是第一个进行定量分析的化学实验,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1.“化学反应”是理解定律的先决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和“生成”是分析定律的突破口。一定要强调“反应物”必须指“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不能将“没有真实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纳入其中。对于“生成物”而言,应该指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其中包括在生成物中出现的气体或者沉淀。
3.“质量总和”是应用定律的关键所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应当选择密封环境体系。
4.“守恒(相等)”是定律的终极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质量守恒”,不涉及“体积守恒”、“分子数目守恒”等。
例1 两同学对蜂窝煤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当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出现蓝色火焰
解释:此时氧气不足,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完全燃烧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
解释: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解释:CO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更易燃烧
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解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时,只能说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煤燃烧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是因为生成了CO2等气体,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答案为B。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到此知识点的考题有:河南省第8题(选择题),肇庆市第20题(填空题),四川南充市第17题(实验探究题)等。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仍将是2009年中考的考点,与之相关的题型变化较多,有选择、填空、实验等题型,其分值约为2~4分。
二、明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和基石,应用广泛: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合理解释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现象,揭示和反驳伪科学,如水变油,点石成金等。2.确定物质所含的元素种类及质量,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物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等。3.引导我们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合理进行化学工艺、工业生产等。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解释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内容:
1.一定不发生改变的要素,宏观方面有: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微观方面有: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
2.一定发生变化的要素,宏观方面是指物质的种类;微观方面是指分子的种类。
3.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分子的数目(微观)。
例2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解析:这是一道表格数据型试题,应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催化剂等。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2.56g的a物质和0.64g的b物质化合生成3.2g的c物质,d物质可能是催化剂。c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包含a、b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其中a、b物质的质量比为2.56g:0.64g=4:1。故答案为B。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此考点的试题有:沈阳市第9题(选择题),天津市第17题(填空题)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一般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尤其以选择题常见,其分值约为2~4分。
三、看热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是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重要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可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步骤为:1.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2.配:写好化学式,配平计量数;3.注: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4.标:生成气体或沉淀,箭头要标明。
常见的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当反应物中没有气体时,生成物中气体应注明“”,当反应物中没有固体时,固体生成物后应注明“”。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1.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2.表示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3.表示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化学计量数比)。
例3下面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示意图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解析:由示意图分析、确定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再从分子-原子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分子发生了变化)。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到此考点的试题有:柳州市第13题(选择题),徐州市第22题(填空题),青岛市第25题(理解分析题),广东省第3题(实验探究题)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常以选择、填空、实验题形式出现,还可能出现分析、简答等主观题,分值约为6~8分。
四、破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1.观察法。适用于简单、直观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直接判断出各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2.最小公倍数法。确定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某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配上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使得该元素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
除此之外,还有奇数配偶法、代数法等。
例4腌制食品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易诱发癌症。有人设想,先向含有亚硝酸盐(以NaNO2为例说明)的腌制食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铵,共热后生成无毒无害的氮气、水和氯化钠;然后再持续加热,使过量的氯化铵分解为氨气、氯化氢气体,经过这样处理的腌制食品就可放心食用了。请写出设想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要比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还要简单。首先根据题中提供的已知信息确定好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然后正确写出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即可。
答案:NH4Cl + NaNO2N2 + 2H2O + NaCl;
NH4Cl NH3 + HCl。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到此考点的试题有:常州市第9题(选择题),潍坊市第22题(填空题)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往往以填空题和化学实验题为主,分值约为6~8分。
五、析错点――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数学计算方法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解题步骤为:设未知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简明地写出答案。
1.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抓住4个“准确”。准确书写化学式,准确配平化学方程式,准确注明反应条件,准确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错化学式、方程式未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等是常见的错误。
2.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遇到不纯物时,要先将不纯的已知量换算为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质量(g)=不纯物质量(g)×纯度。若是已知气体的体积,则应将其换算为质量才可进行计算: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密度。
例5石灰厂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数据分析处理的计算题。应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迅速找到完全参加反应的纯物质的质量作为计算的已知条件。
由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体的质量数可以得出,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1g,第一问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很容易求出;第一、二、三次所加的5g盐酸溶液都参加了反应,且每次与之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都为1g,利用1g碳酸钙的质量就可求出纯净的盐酸的质量,进而可以将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求出。因溶液具有均一性,这5g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就是该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1)W( ) = ×100%=75%;
(2)设纯净的盐酸的质量为x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73100
x 1g
73 : 100 = x : 1g,
x=0.73g。
W(HCl)= ×100%=14.6%。
答: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中考题型总结及预测:在2008年中考中,涉及到此考点的考题有:海南省第35题(选择题),汕头市第25题(化学计算),咸宁市第21题(自编计算题)等。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计算题一般以压轴题形式出现,分值约为5~10分。
一、抓住临界点学生,关键学生重点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整体成绩,一定要注重临界点学生的培养。所谓化学成绩较差学生包括两类:各科之间不平衡,化学较差即偏科学生;学生总分排名,化学成绩相对较差。仔细分析学生成绩,根据县成绩学生所在位置找出临界点学生重点辅导和培养。学生分为A、B两组,教师利用午饭后小自习时间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辅导。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形成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成绩一步步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排上任务,学生也安排上时间。
二、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学生都抱有极大的兴趣。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开心,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学生的新鲜感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时,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中考复习的主人,不要做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要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
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四、巧找规律,把历年中考题作为教学的范本
众所周知,近几年有提高试题难度,来适应现在激烈的竞争和升学的要求。就我个人而言,在参与批阅其他地市中考卷子过程中就深有体会。外市的中考试题难度高,而且力量也大,但是批阅下来却感觉外市学生除了字迹更加工整外,在适应高难度试题时更能够得心应手,得分率也高,学生总能得到较高的分数。每每遇到此类事情就觉得自己很惭愧。辛辛苦苦上完初中,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技能和应试能力。
例如,每套题第一个题目就是考查物理变化性质和化学变化及性质的问题。我要求每位学生把凡是遇到过的该类题型都整理在一起,放在一个笔记本上。久而久之,学生也发现并总结出了一些心得。很多该类题甚至连选项都有重复。遇到这类题就再也没有害怕的心理,总觉得如果再出这样的题,就等于给自己送分了。
再例如,一些考查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守恒定律的问题。在处理该类题目时我还给学生编了一些容易记住的名字,如,在配平第八单元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我总结出这种配平方法――“美容法配平”:(1)已经配平的物质就先不要改动;(2)单质留到最后配平Fe2O3+CO高温Fe+CO2碳元素已经数目相等,先不要改动,可先配平氧元素使两边都为2个
好了,化学方程式配平了,下一步就是把分数系数改成整数,即为“美容”,方程式两边同乘以3,可得:
Fe2O3+3CO高温2Fe+3CO2
再如,
在中考中政治是70分,而化学是75分,由此可知,政治可不是一门普通的课程。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我们,在政治课上是无精打采,我们的政治老师看着懒惰而疲倦的我们是爱惜又担心。我们的政治老师很年轻,是位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第一次步入教学事业,据说主修哲学,相貌个头一般。心……
政治课往往是早上第4节课。第3节课一下,我们需要中考体能训练,训练结束后,我们早已是疲惫不堪,自然直接影响到第4节课的上课效率。
在政治课上,老师提问问题,幸好还有部分同学在坚持听课,而也有部分同学早已无心听讲而神游于外。这时的老师,不禁叹息一声,又硬咬着牙讲下去。每当叹息之时,老师的一只手紧紧的捏紧手中的课本,而另一只手则是狠狠而由弱弱压在讲桌上。此时的老师,她仿佛在寻找些什么?讲桌上有什么?粉笔、板擦、抹布?都不是,那是什么呢?思考良久,原来每个人在最无助的时候她需要的是什么?是支撑!她得到仅仅是讲桌的支撑吗?讲桌再坚强,也扶不起一个人的内心。班主任常常告诉我们:“不要欺负政治老师,她只是个小姑娘。”当我们听到后,我们都笑了。我们笑有两个原因。第一,班主任说政治老师是小姑娘,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是结婚了而已,在年龄上,与政治老师年龄相仿,而她说政治老师是小姑娘。我们不禁笑了。第二,我们的确常常伤到了政治老师的心,上课不能专心致志的学习,考试不能考出对得起老师的成绩,但是又因为老师的语言过于丰趣,有哭意的我们被感动的逗笑了。老师的心,不仅需要老师自己的坚强,我们也得去配合……
就在昨天,化学老师发了一份卷子,让我们做完上交,结果在老班的督促下完成的还不错……政治老师得知后,瞬间变成一个“孩子”了!
在上午的一节课间,政治老师拿过来一套试题,发下去,让我们做。然后像孩子一样说了一句:“我不管,你们把卷子做完,周一交,你们化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轻松的完成,我布置的作业为什么不能完成,这就是你们给我的面子嘛?!反正我不管……周一我就是要卷子,就是要卷子。”听完这句话后,我们都笑了。老师突然变成孩子了。
中考,政治的知识点总结很重要,别的学校都是学生自己总结或直接购买资料书,而我们的政治老师,担心我们总结的不全面,因此她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总结十多张8k的密密麻麻的知识点。
在一模前,老师曾说她在总结知识点,还说那时候不能发给我们,因为她怕到了最后时期,我们早已把这些知识清单弄丢。老师为我们想的多全面啊!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中考题目全都源于课本,所以不能离开课本进行复习。
2.打好基础、学会思考:中考题目有100分左右是基础题,只要细心,都可以拿到这部分的分数。而另外50分的中高档题目也只是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使用:中考题目的设计都是以概念、公式、定理等为前提进行的。平时做题注意总结解题方法。
4.重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中考题目往往将以往看似没联系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出题,如几何和代数的结合等。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 加强能力培养(为期1个月)
1.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这一阶段应做到每做一道题就知道它的题型,并能想出它还能变出什么花样的题目来,即它的变种还能有哪些,以前是否也做过。
2.从“老三能力”到“新三能力”:“老三能力”是指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新三能力”是指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如:a、替换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应如何解题;b、变换图形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应如何解题;c、一道题目有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最适合;d、换一种方式表述题目的题干,又会有什么样的结论等。
3.抓重点内容 练热点题型:方程、函数、圆、直线型一直是中考的重点,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每年都出现,如“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题目可能对学生来说题型新、内容长,但实际题目并不难,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4.查漏补缺:无聊时翻翻课本,看看哪里还印象不深。
5.模拟中考:在最后阶段多做模拟题,练习自己的做题速度和考试能力,使自己克服考试恐惧症,能够正常发挥。
三、学习方法:(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
1、低起点:一定要紧紧围绕课本,不要整天钻研偏题和难题,一定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准。
2、多归纳:如解方程的去分母法、换元法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者比如常用换元法解题的题型有平方型和倒数型等题;又或者在“三线八角”的复习中,如果几何图形较为复杂,应归纳总结出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方法等。
3、多反馈:即多次反复,多次反馈。对老师讲解后的尚存疑问的题目,多次反复问老师,多次反馈自己的想法,直到这种题型对你来说已经很透明为止。
4、选择题的解法:直接判断法(也叫直取法,即直接算出答案)和排除法。
5、填空题的解法:一定要注意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化学题则还要注意化学用语、化学符号;书写一定要规范。
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期中考试都已经过去好久了。又到了做总结的时候。
按照惯例,先从语文开始。语文这次考的比较不理想,光选择题就扣了十几分,这一下就跟别人差了好多。对答案的时候仔细想想,其实如果能在考试的时候多认真些的话就不会错选那种考察细致的题。默写这次倒是一个都没错,我也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而且以后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得及时巩固复习以前的背诵篇目才可以。阅读和作文也是扣得比较惨烈的部分。在阅读方面,我对于答题技巧掌握的不是太牢固,总是所答非所问或者语无伦次。而作文也是,衔接和材料选择的方面可能就不是太恰当。也是经过老师的试卷讲评之后才发觉过来。实在是不该考的这么差。
然后是数学。数学考的也不理想。光选择填空就扣了小二十分。拿下答题卡仔细看了几遍才知道自己错了多么不改错的题。而且小题分一个就五分,错几个和别人的差距就拉大了。后面的大题也是答的不怎么好。最不该错的几何证明题又因为过程不完整而扣了几分。这也反映出我在平时上课的听讲和课下的应用还应该多下功夫才行。
英语算是这次考试中我最满意的一科了。但是偏偏错了几个弱智的题——听力题和单词形式。这些都是高考场上最忌讳错的题,我却每次考试都错那么几个。这样一来就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阅读也得更注重文章的细节才可以,不能一意孤行。再说说作文,这个该靠平时的语言积累,我这次作文写的不是特好,为了用英语提分,作文写的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物理这次只能说算是班级的中不溜,既不特好也不是特差。选择题这次做的比之前要好些。但是后面的实验题和计算大题也是扣分中比较多的部分。我觉得实验题和计算题考的除了是公式的运用和实验原理、实验图之外,也是考细节的——比如作图的时候就要注意原点是否都是从零开始之类的。这次错了也是给我敲个警钟。
化学是考的最差的。身为理科实验班的一员……考成这样真的很惭愧。平时课上都觉得自己听明白了,可是不多做题、不多复习也是没用的。选择题错的那叫一个惨。最简单的题还错了一堆,实在是对不起老师和自己。这次的成绩也证明了化学是我的弱项,我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来,不懂就问,多做题,多复习。
生物是新的科目,这次也算是比较正式的生物考试了。选择题的难题部分错了一两个我觉得考的就是关于知识迁移的能力,而前面的题错的也全是概念题。可能选择题大家都考的差不了多少,但是后面的50个填空题就是一点一点拉开差距的了。虽然一个一分,但是错起来也是扣得很惨。比如说错别字。说明我还得更加重课下复习才行。希望下次生物能考得好些,最少作为一个新的科目来说。
最后是三个副科——历史、地理和政治。之前我跪求及格的那种。但是在老师们跟我们讲了会考的重要性之后,我觉得及格是远远不够的。不仅是身为实验班的一员,也是为了以后的高考着想,怎么着也得冲刺优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