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7: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团队精神培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团队精神;企业团队;企业团队的原则
团队精神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以及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目前,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国际诸多企业的严峻挑战。有效地发挥企业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的集中人、财、物,发挥集体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
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安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企业要宣传协作原则,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发挥协作原则,以实现最有效的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应以协作原则为工作的最高原则,一切工作服从于协作原则。强调协作原则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上认同协作原则,真正理解协作原则的含义,企业是有众多员工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实施企业ERP系统,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大家分工合作,为了同一个目标,这就是典型的团队协作例子,正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
二、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
优势互补原则就是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方面也各有所长。这种差异和特长实际上就是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而团队精神理念,恰恰是要组合人们之间的这些比较优势,人们的比较优势经组合后才能形成一种更好的综合效应,而这些比较优势的组合又需要以团队精神为基础。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应强调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比较优势得以有效发挥,才能有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增长。而这种综合效益能够增长,就必须要以团队精神的理念来指导。
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
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 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而要确保动力朝一个方向使劲,就要求对员工欲望的实现方式,即共同经营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既满足员工的要求,使大家形成团队精神,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
这两者有效结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理念的过程。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发挥个人能力,但在一个企业中,不应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所谓能力和利益的过度增长。也就是说,任何个人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一种外部环境支撑,这种外部环境支撑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强调团队精神,就要重视发挥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因为每个人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同样需要一些只能干小事的人的配合,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团队精神更为重要。如果只强调人们的个人能力而不强调依靠组织力量,那么这种企业最终很难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社会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发挥政策、制度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促进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颜建军 胡泳:《海尔中国造》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
[2]罗仲伟:《创新与企业文化》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成福 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摘 要 体育团队精神是体育团队所有成员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纪律性、凝聚力和士气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支运动队良性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如何提高一个体育团队的凝聚力,教练员应该掌握良好的领导方式。本文就体育团队精神展开论述。
关键词 体育团队 体育团队精神
一、体育团队及体育团队精神
(一)概念及精神
体育团队不是个体或几个不同目的的简单集合,团队应是一个整体,建立在其成员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并有特定的团队目标。是由若干人组成的为实现团队目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成员行为规范所构成的人群集合。体育团队精神是体育团队所有成员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修养、意志品质的整合并在团队整体作风、纪律性、凝聚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标志全队成员的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方面的有序化和一体化程度。
(二)体育团队的领导方式
一个领导者怎样去领导他的团队,对他的团队是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团体动力学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领导分为了三类:
1.专制式领导。这种领导主要依靠领导者个人的能力、经验、知识和胆略来指导团体或组织的活动。他们大多独断专行而且缺乏对下属的尊重。在这样的领导方式下,团队成员往往惟命是从,但士气低落,缺乏训练热情,因而运动成绩也很难提高。
2.民主式领导。这种领导以平等主义思想为指导,尊重下属成员的不同能力与资历,领导者以人格感召为主,使下属由衷地愿意追随和接受其领导。在这样的领导方式下,团队的士气最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放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一切活动都由下属成员自我摸索,团队或组织方针和决策也由下属自行决定,领导者不参与。领导者对工作不提意见,对工作成果也不加评论。在这种领导方式下,成员的士气不高,运动成绩提高也比较慢。
美国心理学家李克特、日本心理学家三隅、菲德勒也对领导方式作了分类。这些领导方式的研究都是较有代表性的。
二、如何培养
(一)凝聚力的培养
一个运动团队特别是集体项目的运动队,要想充分发挥集体所有成员的作用,增强战斗力,就必须形成一股能凝聚所有成员的精神力量。要培养体育团体的团队精神,首先要求教练要有意识的投入,就是要具有培养球队团队精神的意识。这是球队获得团结与进步的基础,因为教练是全队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他对整个队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练应模范地遵守球队的纪律,以身作则,要求队员做到的,教练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让队员口服心服,确确实实感到教练、领队与自己苦战在一起。
孙子兵法上说过:“视兵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兵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孙子的爱兵思想,对教练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相互共容的教练与运动员的双方关系中,教练员不断地奖励运动员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形成良性互动,增强体育团队的凝聚力。
(二)团队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1.团队凝聚力对成绩提高幅度的影响。凝聚力高的团队,其成员就更加遵循团队的规范和目标。如果团队倾向于努力训练,争取好成绩,那么高凝聚力的团队训练水平就会更高。
2.团队士气与团队成绩的关系对管理者的启示。对管理者来说,既关心提高团队成绩,又关心提高团队士气。提高团队士气是一个方面,把其引导到与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方面是另一个方面。
3.团队的合作意识。从现有体育发展的角度看,竞技化程度越高,团队合作就越需要加强。因此,合作在体育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合作有助于竞赛水平。
4.团队的沟通。队员们需要了解自己在队里的能力和所担负的责任,因而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以客观地估量自己在队中的位置,真正有效的沟通并不是要等到队员知道了阶段目标或更长远的目标对自己和工作的影响之后才发生。
体育团队精神既足一种状态或结果,更是一种过程。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必须从体育团队组建开始,在日常的训练、比赛和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锤炼。要想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就必须先抓好人际关系,逐步形成凝聚力。
三、体育团队文化的建设
(一)加强宣传,增强体育团队文化意识
体育团队文化建设是实现体育管理目标的关键。加强体育团队文化建设,对于制定和实施体育团队的发展规划和管理目标生成体育管理特色,激发和凝聚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增强体育团队主管机构管理者的体育文化意识
作为体育团队主管部门,肩负着对体育团队发展的规划与领导。体育团队主管机构管理者的观念、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对体育团队发展目标的实施。在我个人认为,就中国来看,女排精神应该是很值得各类体育团队在团队精神的培养上去学习,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中专及职业院校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体育教学是中专及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专生缺乏团队精神分析
(一)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影响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下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比较宠爱,不忍心让孩子吃苦,所以现在较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是“单个教育”,注重单个人才的培养。有人戏称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中专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加上一些学生是刚从山里走出来,社会认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校和家长平时对学生培养最多的是学习,对于团队合作精神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而这阶段中专生的心理发展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度,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培养他们团队精神,有利于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团队精神对当代中职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体育运动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让学生的身心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的中专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更缺乏团队精神,需加强团队精神培养
“中专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13%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中专生最缺乏的就是团队精神。因此,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体育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显得极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毕业生,必将是中职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四)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由此看来,在中专教育中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学生个体是迫切需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竟争力,更快地发展自我,适应社会。
三、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主要表现在同损共荣、休戚与共, 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团队的绩效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即“ 1+1>2”。
总之,团队精神表现的是一种特殊情感,在团队成员与团队中获得认同,具备了团队精神,既能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又能使他们在社会选择中拥有竞争的资本。
四、培养团队精神的策略
(一)通过开展体育竞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竞赛是检验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竞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协作。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系列竞赛,创设竞赛情境,提供竞争机会,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让学生们(下转第227页)(上接第218页)在竞争中增强团队精神。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排球垫球和传球技术后,我按队列分组进行排球比赛,各组班干组织本组人员参加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输了就不能进入“冠亚军”争夺战。这样,各组人员都纷纷来为队员呐喊助威,为队员送水等后勤工作,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助意识和友谊。之后,又从队员中选出“精英”分子,与同年级的班级开展比赛,这样既有竞争性,又强化了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消除彼此间的疏离感
归属感属于文化心理范畴,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件或一个现象的认同程度。学生的归属感是学生对班级或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我校学生来自各个县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对掌握技术困难的学生,同学之间要互助帮助,团结友爱,友爱互助,消除学生间的疏离感,使他们自觉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三)利用团队的荣誉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每一个团队都向往集体荣誉。在平时教学中,游戏性分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球类项目的分组比赛是经常被采用的,也是学生最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体育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特别是进行组队比赛时更不能“冷嘲热讽”,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了学生团体荣誉感。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体育竞赛中,不要单一地以比成绩、比体能,还要比团结,比友爱。这样做是充分利用团队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
(四)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团队的向心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团队精神培养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在医院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时代,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因此,现代护理工作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合作。优秀的护理人才,不仅自身素质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各级医院人才的重要特征。我就中专生的实际情况,从体育学科的特点出发,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一、在体育教学中要渗透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
团队精神是指一个团体中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和谐相处、共同努力,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面对竞争与合作的日益加强,全世界都开始重视对人才合作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团队合作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具有四个支柱,分别是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所谓共同生活就是指强调教育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和相互依赖性,学会在共同活动中与人合作、和谐相处。现代中国倡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团队精神的渗透与培养。尤其是学生毕业以后直接走向医护岗位,医院需要员工与人和谐相处的团队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体育课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特别的作用。
2、体育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渗透团队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所获得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团队精神。体育课区别于其它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集体性。例如,若取消了集体,几乎所有的球类等集体运动项目也就消失了;如果没有了对手,很多单人为基础的运动项目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体育课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特别的作用,是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不能替代的,而且这种团队精神对学生适应未来医院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内容中蕴藏着丰富的团队精神的内容,要充分挖掘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将课程目标落到实处,缩短职业学校教育和学生就业之间的距离。 为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具有知识性、社会性、发展性的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集体性项目的练习,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教育,进而达到让学生育体和育心两方面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教学措施
1.要严格遵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保障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可靠保证。体育课教学常规规定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确保体育教学有秩序地进行,对体育教学起了协调作用。这样,师生共同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今后参加工作也才能更好地遵守工作单位的纪律。
2.要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民主管理
教师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确确实实为每一位学生着想。这样,学生自然地会认同教师的管理,亲近教师,增进师生合作精神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学生上课时养成了服从管理的习惯,今后工作也才能服从医院的管理。
三、加强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游戏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活动,游戏的集体性表现在人们在这种集体活动中,既是个人休闲,身心松弛,个人情绪的流露和宣泄,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群体的团结和谐,增强群体的感情交流和凝聚力。集体游戏可分为比赛力量的拔河,技巧为主的跳绳、踢毽子,力量与技巧相结合的叠罗汉等,比灵敏的《老鹰抓小鸡》等等。在学生中经常开展游戏和球类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运动技能和能力,全面发展素质,增强体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进行这类富有竞赛性的游戏,群体内各成员相互配合和协同往往是游戏竞赛成败的关键。即使是旁观者也都难以作为局外人冷眼相看,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某个群体成员的角色。这种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融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中双人结伴练习,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双人结伴练习,可以提高练习兴趣,提高锻炼效果,增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四、加强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教育原则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要坚持循序渐近的原则。一年级,游戏内容具有集体性质、游戏动作不宜复杂,规则要比较简单。在进行游戏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同伴和对手,应该提出必须遵守的体育道德规范。教师在游戏中,不应该只看到个别人的表现,而要看整个小组的表现。二年级,应重点进行球类比赛。因为在球类运动中,队员之间关系复杂,规则更加准确,参加球类运动的动作技巧和关心集体利益是决定球队胜负的关键因素。必须把培养每一个队员和整个集体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到比赛的头等地位。比赛时,必须教育学生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教育队员不仅尊重队友,而且也要尊重对手,发扬重在参与、友谊第一的体育精神。如篮球、排球等球类活动,具有为本队取胜而进行角逐的特点。篮球十分强调技术、体力、速度及全身的协调性,而且场地大,人员多,队员配合非常困难。而篮球的进攻和防守中都有一些基础配合,如两三人之间简单配合,也是组成战术的基础。有了熟练的基础配合,才会有灵活多变的全队战术。排球进攻和防守的战术十分复杂,是一项需要全队密切配合的运动项目。还有羽毛球和乒乓球中的双打和混双比赛项目,都十分讲究队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体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服务,适合医院对学生的要求;同时要建立一种持续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知识、追求发展和自我完善成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在体育课中形成一种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并激励学生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班级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合作型人才,是医院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精神
当今世界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孤立、冷漠、自私等问题的产生。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和服务者,由于环境影响也逐渐表现出个性鲜明、自我主义、交往隔膜、待人冷漠等,缺少了相互间互助、互爱、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作风。这种缺乏团结与合作意识和精神的行为终将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屏障,也终将阻碍未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学科,它具有理论与实践同课堂实施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的加强同学们团队意识、合理安排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是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方法,也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更大效果发挥的必要途径。然而当今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更多地强调体育技能的培养,却很少涉及对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等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针对当代学生所出现的消极问题,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采取积极的解决方法。
一、团队精神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和重要手段,为培养社会高级专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应摆脱以技能教授为主的传统方式,加强理论教学环节并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以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为基础,以协同合作为核心,以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最高境界,达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并保证团队组织的高效运转。注重高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有助于他们在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逻辑思维与决策能力、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锻炼与提高。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基层的高级技能人才,必须加强团队意识培养,善于与他人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好成绩的取得和更高价值的创造。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优秀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道德文化和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应要突出。在道德文化素质方面,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有助于道德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团队精神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为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做出贡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成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2.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需要
一个好的体育教学效果的产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即学生对体育课堂知识技能学习的积极参与和对课堂参与气氛的积极活跃。体育教学是以身体实践运动为基础进行技能学习的一门学科,它有着理论与实践同课堂教授的特殊性,同学们作为教授对象都有着不同的个体特点,在学习知识技能方面做到相互帮助,在集体项目之中做到相互团结、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积极活跃、共同受益的课堂环境。这种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是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对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班级凝聚以及道德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备受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路径
1.体育教学中积极注入团队精神文化
(1)树立正确的团队观
在体育教学中,使同学们首先明确团队精神的含义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良好道德素养的体现,在体育技能学习中团队精神促使我们相互帮助、互通有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我们应当主动摆脱关于团队合作的旧思维意识,积极全面地认识团队精神的实用范围和价值体现。众所周知,在体育项目中排球、篮球、足球、野外拓展等集体项目需要团体成员的密切配合才能成功完成,因此,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积极的团队配合才能取得该项目的成功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体育舞蹈等个体项目亦需要团队人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有更高技术的创造。
(2)以优秀的团队文化为标榜
在体育教学中,经典例证的展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标榜自我,在现实社会中树立积极的榜样,激励他们发扬风格,培养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如微软、雅虎、海尔等优秀的企业,他们的成功都是凭借着团队协作的力量慢慢发展起来的。又如我国体育文化史中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项目,队员们也都是在相互激励、相互奋进、相互帮助的优秀团队中不断地创造佳绩。优秀团队文化的熏陶,能够在感情上感染并激励学生对团队协作的憧憬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加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积极促使学生建立以本班同学为集体团队的观念,为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关爱创造环境,提供平台。
(3)增强团队归属感
团队归属感是团队个体与所属团队间的划定、认同与维系的心理表现。在体育课教学中,使同学个体充分感受到团队群体的归属感,是体育教学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作为团队集体的一员,应积极融入团队集体中,善于与团队集体互动、互助,全心地归于团队,只有这样才会有稳定团体的组成,同时稳定的团体又有利于团队成员情感的依托和心灵的归属,只有团队个体充分体会到身居团队的幸福感和优越感,才会更加激发个体积极参与并积极维护团队利益的行为。
2.体育教学中围绕团队精神进行教学模式设计
在体育教学实践模块,应该主动以团队精神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创造积极的条件。
在体育技术学习方面主要设计方法有:一是分小组进行技能竞赛。体育教师可以将班级合理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技能考察,这种形式能在技能练习阶段很好的督促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努力、互相帮助,促进小组团结意识,更好地提高班级各组成员对技术的掌握。二是优秀学生以快带慢进行技能督促和指导。体育教师可以集中掌握技术优秀的学生,通过优秀学生充当技术指导,将他们分散到班级各个小组,对其他同学进行体育技能指导。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内容的进一步设计方法有:一是榜样团队的设立。在体育教学分组中经过同学们对技能练习、纠正、发展的过程,设立榜样团队。榜样团队不一定是整个班级中技能最好的,但肯定是在学习过程中最团结、最进取的。通过榜样团队标准的设立,明确团队方向,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为集体团队创造积极的环境。二是团队沟通模块设置。无论是在体育技能和文化的学习中,还是在体育技术练习中,班级作为一个大的集体,同学们要养成相互沟通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团队经验交流机会,鼓励同学们围绕文化、技能和团队竞争力畅所欲言,不但有助于同学们相互间感情的加深,更有助于技能的增长和优异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团队联合与资源共享。体育教学中班级各小组间也要相互联合,特别是优秀小组、优秀人员间相互联合,自主建立一只更强更大的小组团队,其实也就映射着社会企业中的强强联合。这样更加有助于团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壮大团队实力,发挥团队精神。总之,无论是分小组竞争式的技能练习,还是进一步进行小组间各种形式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练习,都是为促使同学们增长团队意识、创造团队环境、培养团队合作习惯做基础,其所有的教学内容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体育文化和技能,培养团队和集体主义精神。
3.效果评价中积极突显团队精神价值意义
体育团队经典范例证实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个人,《淮南子・兵略训》有“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表明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个人能力要得到突显和提高,必须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在体育教学总结中,通过对团队团结协作过程和效果的理性评判,对表现优秀的团队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同时向本班全体成员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相互配合,善于合作,并倡导同学们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也要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培养团队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价值的体现,达到人生的成功和辉煌。
此外,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为老师也要积极融入班级当中,共同参与同学们的技能学习、指导和组织等,并不断地学习关于团队精神培养的文化知识,不断丰富课程理论、完善教学策略,为班级团队精神培养提供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团队精神作为高职学生未来成人、成才的一项重要素质,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给予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对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更好发挥,而且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团队精神文化内涵的课堂注入,对班级分组竞争和以快带慢指导的技能学习,对榜样团队设立、团队沟通、联合和资源共享等方法的设计,以便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只有积极合理的开发团队精神培养模式才将有助于同学们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在现代社会中,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高职学生共同努力全面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能增进师生感情,培养集体主义荣誉,还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只有技能、道德等素质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全面素养的具备。积极的团队精神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并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傅如良,伍贤锋.当前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几点思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 王磊.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J].职业技术,2006,(12).
[3] 吕二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5).
[4] 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5] 黄天民,陶大伟.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训练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摘 要】团队活动能使学生变得勇敢、独立,懂得同伴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体育课是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最有效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气氛中体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团队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职业学校;体育课;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112-02
现在的职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都很胆小、自私、依赖性较强,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变得勇敢、独立、懂得同伴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体育课是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最有效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气氛中,体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团队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
一、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团队的意义是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在此过程中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团队精神,即合作精神,是指一个团体中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进而达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标。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协同合作是核心,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是最高境界。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从小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在家中娇生惯养,自我中心意识膨胀,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和氛围,争强好胜,对同伴和他人的意见很难采纳,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的习惯,不易与同伴和睦相处,缺乏集体荣誉感,不懂得互帮互助,特别是一些家庭环境比较优越或单亲家庭或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更是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比较淡薄,这一问题相当严重,已影响了中职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精神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来自城市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这部分学生尤为有意义,新课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新课标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发生了明显变化,要求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目的的职业学校更要把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首要教育目标,制定切实的教育计划和方案,有效提高学生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作风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竞争水平。“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分工更细,人们相互之间的合作依存关系就变得更为密切,人们之间也只有通过相互的友好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快更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这就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只有通过人们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和完善。
三、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天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这是目前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需不断探讨和实践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要讲究方式方法,具体如下:
一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结成小组。在上体育课时,笔者根据本课学习内容,交全班学生按性别差异、语言差异、性格差异、动手能力差异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互补合作团队,便于发挥小组成员的修改特征。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根据小组特色为小组取名,形成小组特色。
二是小组培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小组组建好后要进行培训,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意识到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成功要素,培训时可选球类运动或竞赛运动。比如举行篮球赛,每队学生形成一个团队,在团队中各有分工,接球、传球、投球,同时又必须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只有团结一致,配合默契,才能取得胜利。队员们在比赛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一不怕苦,二不怕累,顽强拼搏,充分展示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此时,教师的引领也是非常重要的,恰当的评价更能唤起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团队精神是逐渐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耐心,付出总有回报,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三是教师适时指导,促进小组成长。小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在一段时间内,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并逐渐形成自己小组的特色。此时,教师应适时指导,为学生排优解难,做学生的朋友、帖心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使团队更具有凝聚力。
四是强化团队组织,体验团队合作的喜悦。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者和召集人,这样有利于小组的组织部署和监督约束,能够有效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形成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和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合作联系,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凝聚团队力量,完成共同目标,共同成长发展。
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要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注重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存在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多选用团体合作的练习和集体性的游戏,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让学生克服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到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走进每个团队,和学生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团队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学生自主解决,提升学生自信和团队活动组织能力。
五是建立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活动范围广,内容形式变化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和条件干扰,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和纪律约束,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等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就无法有序进行。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纪律约束机制,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团队是展示学校校风、班风的窗口,良好过硬的团队作风和形象是既建立在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积极地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等大的领域方面基础上,也建立在爱护运动场地和器材等细节上,教师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要依照整体性、可控性和有效性原则,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明确学生要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团队合作学习是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最有效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气氛中,体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团队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团队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一、正确对待和认识大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团队精神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是指个体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身与其他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其主要要求为,一是个人要自觉地把组织利益和目标放在第一位,有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二是要善于合作,能够主动地与组织中的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实现有机统一。它还是所有成员的理想、价值观、工作态度和道德标准的整体结合及其在组织纪律和作风方面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内涵实际上就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做事”。[1]
其次,就目前社会来看,对大学生的要求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等等,但是极为重要的还需要大学生具有团队意识。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实际上就是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的目的,以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对“是否具备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要求。如今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且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处于家庭的中心,备受呵护,都是家里被父母捧在手心上的“宝”。这使得这些大学生在就业后,他们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虽然获得了社会一定的认可度,但在是不是善于团结协作方面,则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在这个科技发展飞速的时代,知识和经济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大学生在处理每一件事情时如果单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他需要各种关系和多种力量的交汇,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标准上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团队和一般的小群体不同,团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存在,团队的成员需要协作,既要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而又同时要具备和其他成员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这种团队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业务水平,增加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心灵,还可以更好推动学校的长远发展。就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笔者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一)营造氛围,强化意识
要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包括名师讲坛、开展社团活动、举办主题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辩论等。通过活动来让学生自主的组成小团队,在实践中去更好的体验团队精神。各高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不仅仅是以娱乐性质为主的活动,其中还包括对学术的研究、专业知识等一系列知识社团活动。在社团的活动中,不断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和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更有利于将大学生凝聚在一起,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二)加强班级建设,凝聚团队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的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团组织会议,其目的就是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也是将教学活动从具体的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载体。各高校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班会,一般由学生自主的开展和组织互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在这项活动中应注意,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举办班会的意义,只是注重活动是否具有娱乐性,而忽略了深层次的对于班级班风建设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将主题深入班会中去,让大学生们更加了解主题的真正含义,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完善机制,树立大学生自信心
在教育活动中,对受教育者更多地采用赞扬或激励的方式,其效果往往要优于采取批评和苛责的方式。所以,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应该多采取鼓励和赞扬的办法。这样能够保证自身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学生还继续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具有较强的集体凝聚力。而对于那些团队精神尚浅且不足的大学生们,可以采用鼓励和赞扬的机制来刺激他们在思想上提高对大学生团队精神重要性的认识。这样以来,就可以使大学生逐渐提高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意识,使大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团队精神的不可或缺性,还有利于增强和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要想开展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还需要加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机制。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不断的加以教育和引导;同时,还有赖于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国家培养坚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作者简介: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础,同时承受一定负荷。体育教学的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包含着集体合作的因素,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为理论依据,以“广思集益,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合作小组之间尽量淡化竞争,而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目标转化为群体目标,并深知缺一不可。合作小组之间的水平基本相当,这样运动水平较高的同学优越感就有所下降,而使运动水平低的同学危机感更强,为了使自己的小组取得好成绩,这就能使每一名学生主动地学习。
其次,合作小组组成时,教师不指明谁是合作小组的具体负责人,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从都想成为小组的核心,都希望被别人认为是能干的、优越的、有价值的人。因此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发地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最后,学生对周围人们对自己的分析评价十分敏感,特别关注同学、教师、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个人与其他合作群体成员在一起学习、锻炼时,总想着别人有评价自己的可能性,因而不停地暗示自己要积极努力,以便得到他人的积极肯定评价。以此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
首先在教师的合理搭配、正确引导、科学管理下,学生能学会合作,善于合作,这样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提高并保证了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小组自己学习的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更多时间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全面观察、监督、指导、纠正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在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在教师的指导下、辅导下,能多渠道、高效率地获得反馈信息,使学得慢的得到弥补,学得快的得到强化。
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好动、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大脑思维敏捷丰富,接受新事物快,兴趣广泛。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例如,踏步时加上不同手臂动作就可以引发各种动作。学生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理解动作与动作各环节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自己进行创编,并通过准备活动自己来带操。在教学中所完成的有效练习次数、练习时间及运动、练习密度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合作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大家都消除了单调、沉闷的心理状态,相互鼓励,相互配合,相互切磋,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因而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4.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首先使每个合作小组之间尽量保持实力均衡,给每个合作小组都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学习环境。小组成员之间淡化竞争,采取小组集体加减分制度,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力争比过别的小组。这样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之自编自带准备活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技术,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积极作用。学生在学习时互相激励,互相影响,共同进步,达到“共同者行为效果”。
二、合作教学的实施步骤
合作教学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合作成员之间交流的规律性,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一般合作教学的教学程序可以归纳为:
1.引导阶段提出课题、激发兴趣、探究目标。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要求与学生交流,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小组自行讨论,找出基本符合本组的要求,然后由小组长向教师汇总,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整合,找出认为合理的方案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实施。同时提出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教学质量。
2.尝试阶段尝试学习、交流讨论、示范观察。在小组学习课题选定之后,让学生尝试着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与自己原来想象有差别的地方,能力无法达到的技术目标应重新修正,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3.合作阶段小组学练、合作探究、改进提高。针对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修正后的学习目标,进行小组的目标学练。在这一过程中,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和请教师示范,结合自己的亲自体验共同讨论,改进练习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评价阶段表演验证、对照评比、体验成功。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所要掌握的动作基本上都能完成。比照教学目标,各小组进行动作示范或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公平展示的平台来对照评价,这样使学生不管优劣都能心悦诚服,激发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同时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5.归纳阶段交流体会、全面总结、放松身心。在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后,应该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交流,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以及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与其他组员同步提高等问题,互相交流,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应该回避,中肯提出即时改正。教师在总结阶段应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圆满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身心的愉悦。
三、合作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崭新的教育理念,有教育创新的意识,才能自如地进行教学设计。要培养学生“三自三有”的三有三自的能力。“三自”:自己提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有所发现;有所争论;有所创新。
其次,教师要策略、灵活地运用教学法。教学是一种完全动态的认知过程,不可控制的因素随时可能出现。这是任何教育理念、教学思路不可能具体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设计实施合作教学时要灵活多变。
最后,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社交技能,从合作中汇总获取知识的技能,把握合作与竞争并存,将合作、竞争、团结有机地结合起来。合作学习的组合要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组成若干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使学生之间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组合,以合作的形式,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充分开发课堂的人际交往资源,构建全面完整的教学互动结构,引得学生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学生由于主题得到了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会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直至乐学的境界。这样,就符合了青少年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与心理倾向。小群体合作既有独立性,又有协作性,这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表现、合作创新的良好条件,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体现在相互“信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