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工作经验总结

档案工作经验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7: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工作经验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项目,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E4;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37-01

1 技术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石油工程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技术活动和技术工作基本要素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的总称。石油工程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标准和规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正常的生产技术秩序,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技术装备的作用,不断改进原有技术和采用先进技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1.1 技术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按科学技术的规律办事,尊重科学技术原理及其自身发展规律一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技术管理。

(2)讲究技术工作的经济效益。技术和经济是辩证的统一,先进的技术应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要依靠先进技术,所以,在技术管理中应该把技术工作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全面地分析、核算、比较各种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有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研制和推广初期,可能经济效果欠佳,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应该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择优决策。

1.2 石油工程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内容

石油工程企业技术管理可以分为基础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大部分内容。

(1)基础工作。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指为开展技术管理活动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包括技术责任制、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原始记录、技术档案、技术情报等工作

(2)业务工作。技术管理的业务工作,是指技术管理中日常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

1)施工准备中的技术工作。如: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

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如:技术复核、质量检验、技术处理、材料检验、安全技术管理等。

3)一技术开发工作。如: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扎味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培训等。

基础工作和业务工作是相互依赖并存的,缺一不可。基础工作为业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任何一项技术业务工作都必须依靠基础工作才能进行。但企业搞好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是最终目的,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必须要由各项具体的业务工作才能完成。

2 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2.1 贯彻技术标准

石油工程工程的技术标准是对石油工程工程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等所作的技术规定,可据此进行施工组织、施工质量验收。(1)石油工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与标准。它规定了石油工程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程序。(2)石油工程工程材料、半成品的技术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标准。它规定了各种常用的材料、半成品的规格、性能、标准及检验方法等。

2.2 技术规程

技术规程是施工及验收标准的具体化,对石油工程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施工安全技术要求等做出具体技术规定,用以指导石油工程安装工人进行技术操作。在贯彻施工及验收规范时,由于各地区的操作习惯不完全一致,有必要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定,技术规程就是各地区(各企业)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标准,根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所作的具体技术规定,技术规程属于地方性技术法规,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但它比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要窄一些。

2.3 建立和健全技术原始记录

技术原始记录包括材料、构配件、石油工程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设计变更记录和施工日记。技术原始记录是评定产品质量、技术活动质量及产品交付使用后制订维修、加固或改建方案的重要技术依据。

施工日记是在石油工程工程整个施工阶段有关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始记录。因此,从工程开始施工时,就应由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记录,直至工程竣工。施工日记应逐日记录,并保持其完整,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作为质量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工程竣工若干年后,其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发生问题,影响其使用功能,须进行维修、加固时,施工日记也是制订方案的依据之一。

2.4 技术档案管理

工程技术档案,是国家整个技术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记述和反映本单位施工、技术、科研等活动,具有保存价值,并且按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技术文件材料。石油工程企业的技术档案是指有计划、有系统地积累具有一定价值的石油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和科研活动,反过来又为生产和科研服务。

石油工程企业技术档案按内容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为工程交工验收而准备的技术资料,作为评定工程质量和使用、维护、改造、扩建的技术依据一。另一类是企业自身要求保留的技术资料,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经验总结、科学研究资料、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措施、有关技术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等,作为继续进行生产、科研以及对外技术交流的重要依据。

2.4.1 为工程交工验收准备的技术资料

这部分技术档案随同工程交工,提交建设单位保存。其内容有:(1)竣工图和竣工工程项目一览表(竣工工程名称、位置、结构、面积、开竣工日期,以及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等)。(2)图纸会审纪录、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单。(3)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明。(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2.4.2 施工单位建立的施工技术档案

这一部分技术档案是施工企业自己保存,供今后施工参考的技术文件,主要是施工生产中积累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其内容有:(1)施工组织设计及经验总结。2)技术革新建议的试验、采用、改进的记录。(3)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情况分析及补救措施和办法。(4)有关技术管理的经验总结及重要技术决定。(5)施工日记。

3 技术情报管理

石油工程企业的技术情报是指国内外石油工程生产、技术发展动态的资料和信息。它包括有关的科技图书、科技刊物、科技报告、专门文献、学术论文、实物样品等。技术情报是企业改进技术、发展技术的“耳目”。它可以使企业及时获得先进的技术,并直接用于实践。这样,企业可以赢得时间,不必自己再去闯路子从头做起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同时,通过情报工作,总结和交流本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成果,促进企业内部各单位及各兄弟企业得到共同提高。技术情报的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石油工程生产技术情报的收集、加工、存储、检索的管理。技术情报应当做到:及时可靠并走在科研和生产的前面:有目的地进行情报跟踪;及时交流普及技术情报;建立和完善技术情报工作机构等。

参考文献

[1]王孝坤,石勇民,杨红辉,张战波.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开发[J]东北公路,2003,(02)

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34

[中图分类号]F270;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的定义,知识经济赋予“知识”更加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按《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知识”是指“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向、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并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根据知识的显现程度,又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指编码化的知识,隐性知识指存在于头脑中尚未公开的知识。

知识内涵的变化促使我们不能停留在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从知识的角度重新审视档案和档案工作。

1 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重要载体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它本身具有知识的属性,档案与知识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1 档案是承载显性知识的重要媒介

知识,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存在状态总要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档案是信息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也承担着记录显性知识的任务。档案直接产生于行政管理、建筑工程、科研生产等各项社会和组织的实践活动,这些档案中包含了技术诀窍、设计方案、工作经验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同于文献知识,其特点在于所记录的知识针对特定的空间、时间和工作对象,既有具体的优点,又存在零散、不系统的缺点。

1.2 档案可通过人脑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知识

知识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结果,人脑是信息转化为知识的重要器官。档案承载的知识类型是显性知识,通过编纂工作,将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抽象化,汇编出的年鉴、工作经验总结等小册子,从而实现了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如历年地震档案材料被归纳分析提炼出经验型知识成果。同时,档案上记录的知识通过利用,转化为读者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

1.3 档案对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具有指示作用。

人事档案记录了个人履历和奖惩情况,反映了个人经验、个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档案中的文书类档案、科研档案等其他种类的档案真实记录了机构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无不留下了人参与活动的痕迹,因此,通过对档案所记录的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可以对参与活动的人的隐性知识的类型和数量等情况进行判断。

2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互动关系

知识管理的涵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知识管理的目的:通过管理使知识有序流动,使适当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人;②知识管理的层次性:个人知识管理、团体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③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创新,因此,简单的知识传递是无意义的,要通过知识共享提高能力。知识管理被提上日程根本上是基于对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以及知识稀缺性的认识。直接原因是全球化趋势对商业的深入影响,机构裁员、业务外包及高新技术引进对工人操作熟练程度要求降低等问题使组织面临人才的流失,知识被看作一种需要管理的财产。因为组织开始意识到当人才从组织离开的同时也带走了有价值的知识,而组织的全球化迫切需要工作在不同地区的个人与组织进行知识共享。

档案管理属于信息管理的一种。档案管理活动是为解决实践活动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与档案的无序存在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微观层面上的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统计和登记活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它与知识管理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档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积累途径

从时间的角度看,档案对知识管理起到“留知”的作用。档案信息管理是一种对真实可靠的历史性信息的管理,如科研档案、农业档案、设备档案、地质档案、基本建设档案等科技档案中记录了组织在某一项活动中从活动的筹备、实施到后期的总结的全过程,其实质是工作人员知识内化于生产活动的记录,包括了生产如何操作,有什么样的经验等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提炼便形成了企业的知识财产。“任何企业,在其内部都会隐藏着大量‘最佳实践’这些最佳实践如果能够加以整理和推广,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才的流动或流失,组织的知识以档案的形式留在了原单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台积电的知识管理方案。“台积信息科技处处长林锦富指出,台积电是用central team(中央档案)的概念来做smart copy(聪明复制)新厂。也有所谓的copy executive(复制主管)来确保其他厂的人是否做到正确的copy(复制)……台积公关经理曾晋皓指出,譬如股东大会该怎么办,每个人要负责什么事,都列入文件档案中。同时,每年办完股东会,公关部门会再开检讨会,并将每年讨论出应该改善的项目(譬如经营团队胸前所别的花不要选择有花粉的,一直到今年干脆不要别上花朵)打入旧档案中,让旧工作手册有更新的机会。‘哪天我不在公司了,这些东西还会在’……”。

从空间的角度看,知识在组织内流动和共享的过程中档案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主要体现在人事档案上。人事档案不仅是个人过去经历、各方面精神面貌的记录,而且人事档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即随着实践活动的进展它不断收集了个人在组织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如业绩考核材料等。这样,人事档案材料中就包含了个人知识状态的信息,为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源的查找提供了媒介。

2.2 知识管理对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知识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将适当的知识在适当的时间传递给适当的人,核心是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最终实现知识的创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就是力量”体现的尤为充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要靠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的人才,更依赖于组织内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提升档案管理的综合实力。

3 企业档案知识服务的涵义与实施路径

自古以来,档案在知识服务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到《史记》《汉书》的编写都是档案进行知识服务的写照。又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查用了大量档案材料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总结了治党治国的大量经验。此外,档案工作者还通过科技档案的编纂总结了大量生产经验。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我们也有必要对知识服务的涵义进行重新定义。

笔者认为,档案知识服务应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涵义。在微观上,档案管理部门实现档案知识的收集、加工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在宏观上,档案部门利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档案工作,建立学习型档案组织。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档案知识资源观,进一步提升档案部门的服务,积极开展档案的知识服务。

首先,从知识资源观的角度确定档案的收集范围。档案进馆范围决定了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并决定了后期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水平。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具有重要的“留知”作用。例如,某些工艺包含了技术工人的经验性知识,这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而这部分工艺档案一般没有进馆,限制了档案知识的挖掘。因此,在确定档案收集范围时更要站在知识资源观的角度上保存档案知识。

其次,档案信息编研不仅要从传统的历史角度进行编纂,更要侧重从多学科角度在档案中挖掘知识,不仅要进行汇编等层次的编研,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知识性编研。“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在人脑中是以一种‘经济的’或说是‘便捷的’形式存储的,这种存储方式决定了人们将怎样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表明他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时,这种知识结构也为每个人提供了建立新旧知识与新内容之间有意义的联系的方法和工具。”所以,对于相同的信息,认知结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要从编纂人员的知识结构入手,引进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就档案编纂现状看,档案信息编纂侧重史料性汇编,或从历史角度进行历史性知识的开发,这很大程度上与档案编纂人员多是历史学科背景有关,束缚了档案编纂过程中多角度开发档案的知识。

再次,档案提供利用要提高服务主动性,实现档案信息最大范围的共享。档案实现由信息到知识的转化要以档案信息的传播为前提。因此,要加强档案信息公开,促进档案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共享,为档案信息为具有不同认知结构的人所利用和开发创造条件。

第四,建立学习型档案组织。提升档案部门的服务,不仅要抓好微观方面,更要把握好宏观层面,才能实现档案部门服务的全面提升。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档案部门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组织内知识的传递、共享和创新,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钱磊.知识管理的实施路径[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3).

[2]高利明.重要的是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0(7).

[3]北京市档案局.以来档案工作重要文件选编第一集[Z].北京:北京市档案局,1985.

[4]北京市档案局.以来档案工作重要文件选编第二集[Z].北京:北京市档案局,1985.

第3篇

关键词:知识挖掘;档案鉴定;系统

Abstract: Despite the developed theories and specifications, the quality and objectiveness of the archival appraisal is weakened by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disparity of the operator’s ability. Based 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archival appraisal practice by knowledge mining, maybe w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objectiveness of archival appraisal practice by structuring and applying an primary archival appraisal system.

Keywords: Knowledge Mining; Archival Appraisal;System

知识挖掘,是知识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信息处理方面的新技术。知识挖掘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对目标对象进行分析处理,进而获得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在信息时代,知识挖掘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有助于从庞大的数据、信息中获取有用的知识。知识挖掘的知识抽取、分析与聚类整合过程对于目前的档案鉴定工作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当前的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着明显的主观性与手动性,其客观性与工作效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将知识挖掘应用到档案鉴定工作中,构建有效的档案初级鉴定系统,对于提高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与客观性大有裨益。

1 知识挖掘概述

1.1 概念。关于知识挖掘的定义较多,其中Usama M.Fayyyad给出的定义:“知识挖掘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被公认为较为中肯。知识挖掘可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分为图像知识挖掘、数据挖掘和文本挖掘。相比于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程序化技术方法的数据挖掘,知识挖掘领域目前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隐性知识的挖掘,尚未形成模式化的技术方法,更注重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一定主观性的挖掘活动。

1.2 技术方法。虽然上文述及知识挖掘与数据挖掘相比,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知识挖掘涉及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技术基础,这决定了它能够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出比传统的经验总结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方法体系。目前常用的知识挖掘的技术方法有聚类分析、神经网络方法、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规则推理等方法。统计学方法与人工智能在知识挖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应用有助于人们通过知识挖掘对抽取出的大量潜在知识进行高效的分析。

1.3 流程。目前对知识挖掘流程的研究尚未成熟,尚未产生公认的知识挖掘流程体系。一套完整的知识挖掘流程应当包含确定应用领域、建立目标数据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数据挖掘、数据评价这几个步骤。

2 当前档案鉴定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档案鉴定理论迄今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早期法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确立的来源原则和普鲁士的迈斯奈尔提出的“高龄档案应当受到保护”的观点为档案鉴定提供了初步的框架,这两条准则至今仍然适用。其后的档案鉴定方法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对档案鉴定工作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提出了“职能鉴定论”,认为档案的价值取决于其产生机关的职能与地位。这一理论对档案鉴定实践具有重要的、突出的意义。英国档案学家谢拉里・詹金逊根据古典档案理论,提出档案工作者只是档案的保管者、保护者,不宜对档案进行鉴定,档案鉴定应当是行政人员的职责。美国的谢伦伯格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重价值鉴定理论,将档案的价值区分为对其产生机关的第一价值(初始价值)和对其他利用者的第二价值(从属价值),第二价值又分为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谢伦伯格的理论对档案价值进行了全新解读,使得档案的价值系统地、有层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对现今的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有着显著的影响。

以上这些理论形成了档案鉴定方面的基础性理论,在此之后的档案鉴定理论在这些理论之上有了新的发展。社会分析和职能鉴定理论是对卡林斯基职能鉴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将档案鉴定的重心放在了对档案形成机关职能的系统化分析,区分不同的职能、活动与计划及其之间的联系,并依其不同的重要性来对档案进行鉴定。

总的说来,根据上述理论以及档案工作实践,档案人员在对档案进行鉴定时主要依据其形成机关的职能地位或档案本身的价值来进行鉴定。档案人员通过对鉴定理论的内化,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来对档案进行鉴定的活动,表明档案鉴定活动中存在着公认的隐性知识,只有获得了这种隐性知识的人员才能对档案进行有效的鉴定。对这种隐性知识进行挖掘有助于我们构建档案初级鉴定系统。

3 档案初级鉴定系统构想

笔者所定义的档案初级鉴定系统,是基于目前的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经验所构建的一个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将此前档案工作者鉴定档案时所依赖的知识素养与工作经验通过知识挖掘整合到其中,进而依据拟定的规则对档案进行初步的鉴定,输出鉴定结果,并将未能形成鉴定结论的档案交由档案工作者进行鉴定。所谓“初级”,一方面是指这套系统可能尚不成熟,还需不断完善,提高准确性;另一方面是指这套系统在档案鉴定工作实践中,可能只是辅助工具,无法彻底取代人工鉴定。

但是,这套系统也有其积极意义。现行档案鉴定体系下,档案形成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都有可能涉及鉴定工作,而档案鉴定人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却是参差不齐的,即使是有着长期档案鉴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也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遵循着不同的标准,这样可能有损档案鉴定的质量与客观性。而档案初级鉴定系统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也能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

3.1 档案鉴定知识挖掘。构建档案初级鉴定系统,首先应当结合鉴定理论,将鉴定实践经验显性化、系统化。档案鉴定相关的知识非常丰富,包括档案鉴定理论,档案鉴定工作标准、规范或细则,档案保管期限表等显性知识和档案鉴定人员的实践经验等隐性知识。这些信息的聚集,为知识挖掘提供了条件。档案鉴定人员经验相比于其他的信息集,较为零散,但也能够有效地记录、组织。在档案鉴定活动中,无论是从档案形成机关的职能地位,还是从档案本身的价值来进行鉴定,档案鉴定的流程应当是固定的、系统的,从固定流程中的最初环节逐级向下推导,将各个环节所有的可能组合都记录下来,则能基本总结出档案鉴定相关的经验。

在建立包含档案鉴定相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数据库之后,应当对其中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能存在冗余、错误,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间的数据也可能只是量的堆积,而缺乏明确的关系网络。比如档案鉴定工作细则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行政事务性规范,这些与知识发现的目标相关性较弱,应当降低其重要性,或者直接去除。而来自不同的档案鉴定人员的经验记录可能存在缺乏科学性,甚至相互冲突的内容,应将这些经验记录进行规范化的统一表述,然后对其应进行分析比对,谨慎筛选。

档案鉴定知识挖掘的核心在于将档案鉴定工作中的隐性知识系统地抽取出来,并以系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处理与表述。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档案形成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都有较为稳定的业务工作联系,档案真伪鉴定较为少见,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的档案鉴定工作中,档案鉴定人员通常利用档案保管期限表来确定档案价值与保管期限。档案保管期限表对不同部门、不同具体类型文件的价值与保管期限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不同的部门,其职能轻重有别。同一部门,在处理重要性不同的具体事务时产生的档案的价值也是有区别的。服务全局的部门产生的档案、核心部门产生的档案,其价值较高。辅部门、边缘性部门产生的档案的价值较低。同一部门内部不同文件,其价值也有不同,譬如机关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计划与一般性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文件的价值应当是有区别的,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其保管期限也很有可能是不同的。对于会计、设备等专门性档案,其档案保管期限表也对不同来源与类型文件的保管期限做出了规定。通过区分档案的不同来源与类型能够对档案价值进行初步的鉴定。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半独立部门等档案来源较为复杂的情况,以及在档案保管期限表下难以对文件类型进行归类的情况,则需要档案鉴定人员以其经验进行判定。对于某些具体的文件,譬如因应突发性事务而成立的临时性机构产生的文件,其鉴定则需要鉴定人员对具体文件的内容进行判别,包括为处理该项事务而涉及的领导层级、部门职能与地位、内容是否关乎全局工作或核心工作等几个方面,从而来对其价值进行鉴定。

不同机构有不同的工作实践情况,因而其档案鉴定标准可能是有区别的。但同一行业、同一业务系统,其鉴定标准应该是有共性的,是能够进行标准化规范的。同一机构内部,档案管理部门与不同的档案形成部门,其标准应当统一,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切实遵守。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进行前端控制,将工作延伸到档案形成部门的文件管理工作中,必然能提高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这很难实现,鲜有先例。设计一套能够替代或辅助档案鉴定人员开展鉴定工作的系统能够提高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在某一机构内部或某行业系统内档案鉴定的规范性与客观性。

3.2 档案初级鉴定系统构想。对于档案初级鉴定系统,本文只是提出一种构想,重点在于其工作模块与运作逻辑,并未试图建立完整的技术框架。本文的自动鉴定系统构想,只涉及档案的价值鉴定,而没有涉及真伪鉴定,主要适用于纸质档案。

3.2.1 档案初级鉴定系统功能分析。档案初级鉴定系统功能主要有来源与类型定位和内容分析。要实现这两项功能,需要首先建立两套数据库,能够区分价值层级的来源与类型库和关键词库。来源与类型定位,主要是扫描提取档案的来源与类型信息,并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确定其来源,以及在某一来源下的具体档案类型,从而对档案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其价值。档案内容分析,包括关键词与文摘的分析。当不能对档案进行准确定位,无法鉴定其价值时,系统开始进行档案内容分析。对档案的关键词与文摘等信息进行扫描提取,与系统关键词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其保管期限。

3.2.2 档案初级鉴定系统模块分析。档案初级鉴定系统主要包含著录模块、鉴定对象描述转换模块、档案来源与类型定位模块、档案内容分析模块、鉴定结果输出模块。著录模块主要是根据相应著录规则,将纸质档案的标题、时间、责任者、文种、档号、主题词、关键词,甚至文摘等信息输入系统中形成可供系统鉴定的基本单元。鉴定对象描述转换模块将用户著录的档案信息的语法规范进行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将其转换成系统能够识别的形式。档案来源与类型定位模块提取档案的来源与定位等基本信息,根据系统确立的档案保管期限规则进行定位,从而确定其价值与保管期限。对于不能进行定位的被鉴定对象,将其关键词组合与系统关键词库进行比对,根据系统关键词库中不同关键词组合所对应的价值层级,从而对被鉴定对象开展价值鉴定。若系统无法依据来源与类型库和关键词库对被鉴定对象进行鉴定,直接将未能鉴定的结果发送到结果输出模块。

结果输出模块,主要是对输出档案鉴定的结果,区分不同档案的保管期限,将无法鉴定的档案反馈给用户,同时输出鉴定结果统计。档案初级鉴定系统鉴定流程如图所示。

档案初级鉴定系统鉴定流程图

4 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档案中介; 服务水平 ;项目管理 ;提升

运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来提高档案中介的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档案中介服务公司,若因为管理能力不合格,使得与档案中介合作的干系人否定其管理的做法,那么档案中介公司的名声会被损害,如果被委托单位很久都无法完成,那么业内水平会被怀疑,若是用完成一个项目的态度来对待档案服务,那么将会不断地提升档案中介服务水平。

一、档案中介服务项目管理的要求

如今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档案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依照相关法则任职档案中介服务的工作人员要必须具备下面的条件:档案中介开展的有关的业务一定要符合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所含有的内容;能有拥有相关档案鉴定、咨询、评估、整理、寄存以及数字化能力与资格;拥有不少于两位有着丰富档案工作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其中至少要有一位获得了档案中级的职称。虽然在《广东省档案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里,清楚的规定有关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能力,不过档案管理人员仍要时时刻刻努力提升自己,完善专业素养,掌握如今最优秀的档案管理情况,努力实现不与时代脱节。

二、档案中介服务项目管理过程以及意义

1.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指的是在项目的过程中运用到工具、技能、知识、以及技术作用,用来实现项目的所需的条件。

2.通过项目管理提高档案中介公司管理水平。

2.1在项目开启阶段,提高档案中介公司的工作效率。某档案中介服务项目,能不能合作,要通过商业来证明,重点是对成本的效益以及业务的需求的讨论,讨论该项目是否具有合理性,预估该项目档案的中介是不是有实力完成,所具备的业务水准以及公司的业务水准有没有达到要求,是不是和公司的发展的目标相同,所预估的报价能不能让公司获得收益等等,都影响着档案公司的水准,因此必须思考周全,是提高档案中介服务水准最根本要求。项目签订了合同之后,接下来就是认识项目干系人。了解干系人即要寻找与项目行动、战略或成果相关的组织、群体或者是个人。这就必须立刻寻找到有关的干系人,迅速设立工作关系。由于早期阶段的工作尤为紧要,若是到了往后的阶段,没合有关的干系人意,或者是有关干系人拒绝走档案里的部分程序,这会让委托方不断反复地改正甚至重做,使得成本提高,同时让委托的一方感到不合心意。项目管理的概念里,最为主要的是干系人是否符合心意,项目的圆满完成,不但减少了很多成本,加大了工作的效率。若干系人感到不合心意,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2.2在项目规划阶段,提高完善干系人管理水平。计划不单单是管理进程里的内容,最主要是将管理进程综合成一个相应的规划,用作制订规划过程组。在新开启的档案项目中,第一思考和明确它的管理的范畴,在这个范畴内的有哪些,不在这个范畴内的又有哪些?明确了范畴,就可以估算出它会用到几个工作人员,需要什么的时间可以做好该项目,它的成本又是几多,所要求的技术水平等等目标。明确项目范畴后,就可以明确该项目需要花费的时间,按照委托单位进程方案,明确该档案中介项目方案,然后设定项目计划进程标准。制定进度计划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由于档案中介服务公司大多数不会单单接手某个项目,大多数都是几个项目档案管理一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容易因为资源而产生矛盾,无法做到项目所要求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指标。计划了档案中介所要求服务的质量管理目标,制定了质量需求,应该能完成怎样的程度,怎样的专业工作人员才是档案中介所具备的。完成沟通方案,应该和怎样的工作人员交流,创建工作联系关系。完成风险管理方案,分辨风险,进行风险判断,完成风险相应举措,防止当意外事件发生时不能解决的情况,在购买有关商品先要做好购买方案。完善干系人管理工作,其中含有委托方以及委托方的直系上司。将制定完成的子计划,整理合成一份综合的项目管理方案,规划过程组算是正式完工。

2.3在项目执行阶段,提高对中介公司员工的管理水平。完成方案以后,必须仔细根据方案来实施,这是档案中介服务中最主要的内容。执行过程组,不单单依照方案实施,还包含众多主要的工作,例如实行质量的保障,这需要在项目当中实行质量审计,实行阶段解析,明白实行阶段是不是遵守方案的要求。比如档案管理阶段有没有根据中介公司的需要实行分部、单位以及分项归档,有关的质量文件考核要求和权限有没有和规定的相同。执行过程组里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含有创立项目团队、完善项目团队以及管理项目团队,它是档案中介服务管理之中非常主要的内容,档案管理简单说来就是管理人,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是档案中介服务工作的最最重要的一点,依照人力资源方案创立项目团队,依照预计招聘、分配等对团队实行完善,记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段,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工。团队的创立不过是作为工作的前提,广泛意义的团队还含有所委托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当他们将工作完满完成,才可以说档案中介服务公司的工作圆满完成了。

2.4在项目监控阶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档案中介服务在监督的阶段里,若是发生进程、质量、范畴、成本、购买、风险等超出了临界值,则必须依据制定的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措施,例如委托单位的档案资料进程一直延后,则必须马上让业主单位对所托的单位计量实行监控,档案资料进程若是一直延后,计量就不允许批准。若是档案的质量非常糟糕,改善之后的结果依旧非常糟糕,则必须马上告知质量监督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这时会根据降低信用评价的手段来实施处理,使得所托的单位负责人开始注重档案工作。

2.5在项目收尾阶段,总结项目经验。目最终不单单是转移档案资料,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审核项目结果、收集过程、收集经验总结以及存档项目信息,让档案中介服务公司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很好的利用。项目过程中得到的总结,是档案中介服务公司的最重要的经验,让它在接下来的项目里,更好的做出风险判断,做好风险措施,提升项目的圆满完成的几率。

三、通过项目管理提高档案中介公司自身价值

通过项目管理,可提升档案中介公司规范化管理程度。档案中介公司在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项管理活动都将记录在文件、档案之中,利用对各项目所形成文件的考核、检查,可提升档案中介公司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将项目管理的思维运用到档案中介服务之中,经过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总结、收获管理经验,并且不断改进,从而提升了档案中介公司的自身价值。

四、结语

依据以上描述,项目管理的思维应该贯彻到档案中介服务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项目工作在范围内得到最好的效果,还能在管理过程和完结之后得到宝贵的财富,从而得到不断改善以及最好实践经验,得到最后的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贺吉元.关于档案中介机构的几点思考.[J].湖南档案,2000(03):18.

[2]郑金月.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及.[J].其对策,中国档案,2000(03):8.

第5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档案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本原因;做好档案信息宣传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档案信息宣传;问题;对策

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对信息宣传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信息宣传工作的开展。但在一些基层档案部门受客观条件和外部因素的制约,信息宣传工作始终滞后于档案业务工作,不同程度地导致了档案工作得不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档案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得不到各类媒体的关注和褒扬;同时,通过宣传达到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档案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提升等目标。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发挥好信息宣传工作引领引导、交流经验、促进工作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基层档案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当前基层档案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工作人员更换频繁。近年来,基层档案部门受人员编制、岗位待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档案人员很难稳定。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基层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每两三年甚至每年都要进行更换,难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信息宣传工作队伍,影响了基层档案信息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宣传力量比较薄弱。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基层档案人员一岗多责的现象比较普遍。繁杂的日常事务牵扯了他们大量的精力,没有时间走出去深入、全面地了解区域内的档案工作情况,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性的工作动态无法及时掌握,为进行及时、客观、深入的报道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遇到大型的节庆活动,宣传报道人手不足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三)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传统媒体受版面和发行范围的限制,信息容量和受众相当有限,而电视、电台、网站、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却拥有海量的信息容量、实时的传播速度、数以万计的固定用户,宣传效果优势明显。但是,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部门的宣传方式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宣传尚处于起步阶段,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尚未形成。

(四)宣传内容略显偏颇。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历来都是档案信息宣传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对外宣传上,倡导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既要真实报道档案业务工作的重大业绩,也要全面反映档案队伍建设的良好成果。但在一些基层档案部门,往往突出纯业务建设和其它中心工作的报道,对于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和新兴的档案登记备份和档案文化建设等工作则反映不够,宣传力度不大。

二、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影响和制约基层档案信息宣传工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部分基层档案工作者认为档案部门主要负责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为社会各界提供文档服务是其主要职能,信息宣传不过是一项辅工作,抓得再好也无多大意义。笔者分析,存在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部分人认为信息宣传是一项“软性”工作,不如从事业务工作见效快,信息工作抓与不抓无碍大局;另一部分人认为信息宣传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丢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只能算“二流角色”,工作再出色也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

(二)缺乏高素质的写作人才。当前,基层档案部门从事信息宣传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缺乏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基本素质,即使工作热情再高,但写出来的文章或信息没有理论深度,抓不住重点、接不到地气,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效果。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基层档案部门的信息宣传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撰写信息质量不高,真正进入领导决策层面的较少,工作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

(三)缺乏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一些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不太理想,通常是几个人共用一间办公室,人来人往,环境十分嘈杂,工作思路和写作灵感经常被打断。

三、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基本思路

面对当前基层档案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提高基层宣传工作水平的角度谈几点拙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到位,行动才有方向。笔者认为,做好档案信息宣传工作,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档案部门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信息宣传工作,加强对信息宣传工作的领导,及时帮助破解工作难题,切实发挥好领导作用;其次,要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者对信息宣传工作的认识,教育和引导他们改变重业务轻宣传的错误认识,鼓励那些工作经验丰富、文字功底扎实的工作人员到宣传一线去,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通、反应敏捷的信息宣传工作队伍;再次,要提高信息宣传工作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让他们在政治上看到前途、在物质上尝到甜头,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信息宣传工作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着力构建工作网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做好基层档案信息宣传工作,关键要建立一套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靠制度推动工作的工作机制。一是抓好配套制度建设。既要从宏观上制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又要从微观上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使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抓好工作网络建设。要利用制度把信息宣传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有机融合,把工作触角向基层单位延伸,建立起纵横结合、灵活机动、反应迅速的工作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内外配合、广泛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三是抓好督查机制建设。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把信息宣传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岗位目标管理,采取月检查、季分析、年评比等措施,进行严格考核。要把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职务晋升等挂钩,并根据工作实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充分调动广大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写稿,好稿见报,多写多得”的良好机制,积极营造“大宣传”的工作局面。

(三)提高能力,强化素质,抓好宣传队伍建设。任何工作队伍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人才匮乏的基层档案部门,提高信息宣传队伍素质更要着眼长远。笔者认为,抓好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继续加强对宣传骨干的知识培训,有条件的可派遣到上级业务部门或高等院校学习深造,提高政治素质,提升思想境界,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宣传方式,使信息宣传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要以提高写作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兼职信息员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基本方法;二是培养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在为信息宣传工作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的同时,积极倡导“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工作理念,增强工作人员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保持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在一段时间内,要相对固定一批宣传骨干,老同志要传、帮、带,新同志要比、学、超,形成良性循环,让信息宣传工作这根“接力棒”能够不间断地传递下去。

第6篇

认真学习贯彻中心校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认真贯彻学习《校园安全管理法规》。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在校学生安全,力争实现“零死亡”、“零事故”、“零犯罪”目标,争取教育局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合格,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的提高。

三、安全领导工作小组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四、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学生的自觉行动。计划于2月下旬进行一次遵纪守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主题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识,熟悉报警、求助电话的使用,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

(二)大力加强安全工作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把校园安全及综治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

1、加强工作责任制度。签订班主任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

2、落实定期检查制度。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把检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校每周和重大节假日前必查的基础上,点、重点查、查反复、反复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

3、结合上级精神,加强群防群治,共建平安校园。

4、健全资料档案制度。

5、强化安全预案制度。以自然灾害、暴力犯罪、重大伤亡、食物中毒、重大疫情为设想条件,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处置机制。

(三)大力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宁详和的校园环境。

1、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教育学生途经公路时要小心来往车辆。不组织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组织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活动,不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救灾等有危险的活动。

2、加强卫生防疫及校园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避免流行疾病发生和蔓延;严禁学生在校购买、食用小食品及各类饮品,杜绝食源性疾患发生;注意搞好饮水卫生,,建议学生自带凉开水饮用,以保证饮水卫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要明确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3、加强校园防盗安全管理。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管理,做到制度齐全,措施到位。严格落实教职工值班制度,学校领导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要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保证紧急情况下领导到位,措施到位。

4、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内消防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学校应组织师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保证紧急情况下能遏制和消除火情,有序组织师生撤离火灾现场。

5、加强校园用电安全管理。学校应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加强校园用电设备和线路规范化建设,电器设备工作性能正常,无超负荷或缺相工作现象出现。

6、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处理。

7、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体育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

(四)大力加强与镇及公安、村委安全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认真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把侦破盗窃、敲诈、抢劫、侵害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针对师生的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学生往返学校途中出现打架、被社会闲杂人员敲诈、抢劫、侮辱等事件发生。

第7篇

【关键词】档案收集;现状;难点;措施

档案收集工作作为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企业档案的收集现状与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距离。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强化企业档案收集工作,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企业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些粗浅的看法。

1 企业档案收集工作的现状

1.1 档案收集意识弱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许多领导只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少关心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似乎该部门的存在,只是一种摆设,没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二是档案管理人员由于不被重视,工作热情不高,长此以往也逐渐淡化了档案收集意识,只是被动坐收档案。三是基层部门更缺乏主动收集整理归档的意识致使部分资料原件及关键资料散落丢失。

1.2 归档文件不齐全

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严重制约着企业档案收集管理质量,一些企业只关心红头文件,不太关心其它文件的收集如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统计报表、公证书、合同协议等;注重了行政职能部门的相关材料,而对生产、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缺乏跟踪、指导。同时不少企业观念陈旧仅热忠于纸质文件的收集,对一些新型载体的档案,如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磁盘等的收集不够重视、不够熟悉,收集质量也得不到保证[1]。此外,一些重要的会议记录如党委会、办公会记录等以问题不能归档而留存在有关部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科技人员从各自利益出发拒绝移交档案,档案私存问题较为普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1.3 档案收集范围窄

企业档案收集部门除了对一定范围内的档案进行收集外,对于以下类型的档案还缺乏有效的收集:一是对突发事件的档案收集,如工伤事故、自然灾害损失、设备故障维修等;二是对会议档案收集,包括各种表彰、重要会议发言、经验总结等。三是对实物档案的收集,如奖牌、锦旗、字画等。四是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这些资料大部分仍留在各相关部门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丢失。五是新形势下归档范围也相应扩大,收集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中。

2 档案收集工作的主要难点

2.1 档案收集工作艰巨复杂

档案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依据,信息资料不仅繁多,而且档案内容要求真实、及时、完整,使得企业档案收集工作艰巨而复杂。《企业档案实体分类法》中将企业档案分为党群、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基础建设、职工档案、产品及科研类等,直接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企业档案资料中,一般科研项目及基建工程项目等专业性较强。因此,要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除了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之外,还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协同进行。

2.2 档案收集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企业内部建立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档案工作制度依然不够完善,还缺乏对档案工作监督和保障。部分领导存在着“重业绩、轻档案”的错误思想,这对企业档案部门进行立卷归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3 档案收集工作面临着新挑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企业档案在办公自动化的带动下出现了大量以光盘、磁盘为存储介质的文件,使传统的纸质档案逐渐被多载体并存的形式所替代。新形式下,现代化的电子文档及档案收集的网络管理方式对传统档案收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鉴定电子档案的真实性、电子档案多种多样的保存格式、软件的升级等问题都对企业档案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4 档案工作管理不力

由于档案不对企业产生直接效益,所以一些企业领导不太重视档案工作的建设,档案管理明显滞后。表现在收集阻力大、部门不配合、资料不齐全等。同时许多员工也缺乏档案知识,缺少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不能有效收集保存有用的资料,各种资料随意丢放无人保管,无法保证收集到完整、全面、真实的档案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极为被动。

3 加强企业档案收集的措施

3.1 加强“两法”学习,开展档案宣传工作

企业档案工作者应加强学习《档案法》和《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在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带领下,大力开展档案宣传教育工作,如举办《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的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经常开展档案立卷归档检查和评比工作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档案工作服务于各个部门、各项工作中,从而有效发挥档案存在的价值,让企业员工了解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自觉做到遵法守法,努力提高归档意识[2]。

3.2 建立档案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建立档案工作保障机制,应健全档案工作管理制度,遵循“依法治档”的管理办法,真正落实《企业档案管理办法》中提出的“把档案收集和立卷归档工作纳入企业的各个部门职责范围、把档案工作纳入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企业在检查、总结及验收各项工作中,对档案工作也要进行检查、总结和验收。”同时,为加强企业档案服务,应强化行政制约措施并将档案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范围。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加强企业档案的监督指导能有效的保证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档案工作人员只有通过熟悉国家和企业关于档案收集工作的办法、原则、政策以及任务,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监督指导企业档案工作。同时还应充分掌握和了解对各个部门、各个阶段档案工作所存中的问题及情况,熟悉各种档案资料的作用及价值并主动下基层耐心细致地帮助各部门档案兼职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只有这样,上下联动才能促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3.4 加强组织领导,改进薄弱环节

要改变企业普遍存在的档案工作管理不力的局面,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档案人员也应经常与部门领导沟通、汇报并将企业档案利用所产生的效益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取得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基础上应健全高效的档案管理网络组织并正常行使职能,同时一定要将档案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若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措施不能到位,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无法跟上,也就很难收集到掌握在员工个人手中的重要档案资料[3]。尤其在遇到岗位调动、人员分流等情况下,一些重要资料往往被带走或直接丢弃,企业将面临重大的损失。

3.5 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不断适应形势变化需求

企业档案收集工作是否顺利,关键在于档案部门提供档案利用的服务质量以及企业关于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保障。

优质的档案服务可促使企业内部员工对档案的认知和热爱,从而促进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的迅速发展,使档案收集工作在服务与创新过程中得到了技术保障。为此档案工作人员应加强档案信息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档案收集及提供服务的现代化模式,其中包括建设档案全文数字化和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从而为企业员工查阅档案提供更多的方便。此外,还应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探索电子文档的收集与归档集中一体化管理,以实现企业档案的创新管理与服务。

4 结语

总之,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它关系到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作为档案工作者理应承担起这副重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克服档案收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阻力及困难,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结合企业各自实际,努力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使企业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改.新时期企业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天地.2012,6(02).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为加强课程标准学习,深化课题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学过程,促进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学生不良习惯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1 研究的目标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学生这方面来分析,教师观察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探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有效地矫正和转变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其次,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能够在学校管理和课题实施中采取具体措施,制定相关制度,开展有效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转变校风,形成学校特色。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管理,促使教育科研向深层次发展。

2 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主要措施

我校好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不好好做作业,有时教师追问时就说上课时没有听懂等等,针对小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学校各科任教师在年级组的组织下进行调查,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和途径。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完善研究工作的档案管理。坚持做到“完成一件工作,留下一个足迹”的原则。通过各种有效媒体,积累研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2.1 教务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小学生培养良好预习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务处负责召开学校数学教师专题小组会议,布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题分工明确任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指导工作。本次全校共有35 周岁以下教师20人,其中,数学学科9人参加了比赛。每位参赛教师按指定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然后按竞赛要求以 1 课时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时要按照统一要求,教学设计中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又主包括导入新课、新课学习、突出重难点的具体做法、巩固新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要体现《小学生良好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等。针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交流与研讨。少先队各教研组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小课题,布置小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守则》,黑板报评比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规范,礼仪相关知识。

2.2 教科室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看书、去发现问题,让他们课前对上课时要讲授的新知识有所了解。通过课前有效的预习,能增加学生自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本节课的难易程度,能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数学教研组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情况交流。确定3位教师上主题班队会课,每年段1节,收集过程性材料。邀请专家来校对课题积极指导征集教育案例、论文,撰写阶段总结。及时做好立项课题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少先队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安排布置学生假期生活。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征集家长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经验总结。很多教师注重了学生课堂学习与成绩的取得,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召开了教师培训会,让教师明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重要意义,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选取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科教师做经验介绍。

2.3 各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