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7: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礼仪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安顺学院 新任教师 教学能力
安顺学院是一所地方高校,位于黄果树瀑布以东40公里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安顺市。我校办学历史悠久,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自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地方高校得到跨越式发展[1]。安顺学院于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国家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综合性大学。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2006年以来大量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目前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占教师总数的49.7%,接近一半。在我国,部分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已经超过在职教师总数的50%[2]。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专业等使得学校师资力量欠缺,因此大批新任教师成为教学的主要力量,尽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文凭很高,但是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欠缺、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如何培养并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拟从安顺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出发,论述提升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为其他地方高校师提供参考。
一、提高我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1.重视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新任教师任教以来进行的首次培训。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及要求,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打基础。
2.建立听课制度,加强新任教师入职后培养。虽然岗前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教学技能的灵活掌握和运用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现在我校有这样一批宝贵的中老年教师,他们教龄较长、资历较深、教学理论水平较高、教学实践经验较丰富,教学技能较熟练。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学校及相关部门领导建立了听课制度,规定新任教师每学期甚至是每月必须听课多少节。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提升教学能力,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让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很好地承担教学任务。
对于新任教师的入职后培训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除了参加更多更好的各种外出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外,学校内部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非常丰富,有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教师文明礼仪、怎样用好学校现用资源如多媒体及怎样使用好多媒体制作课件等。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可谓胜过读十年书。
3.建立完善的教学检查制度,丰富教师业余生活。近几年来,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学校教学管理的严格化、规范化,每承担一门课程都经常被检查教学资料、催促着交各种资料,如教学计划书、教学进度表等,对于新任教师来说,很多课程都是第一次接触,加上缺乏教学经验,要上好一门课程很吃力,会感到很迷茫,但当我们对整个课程有计划之后,便会豁然开朗,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
这里的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指的是开展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的比赛。我校定期举办如“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活动,青年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提高教学能力,以赛促教,在丰富教师业余时间的同时引导青年教师把精力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其他新任教师借鉴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多反思自身不足,多学习别人的长处。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而且可以让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我校新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论知识薄弱,教学资料准备不完善。近年来,尤其是从2006年以来,我校主要引进的都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这些教师无论在他们的本科阶段还是硕士期间多数毕业于非师范院校,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在教师职业基础和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相对薄弱,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和锻炼。虽然都参加过教师岗前培训,但是能力提升不明显。一是因为培训时间较短,效果不理想。二是培训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监督。另外,教学资料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讲稿、课后小结等。新任教师教学准备不完善主要是对大纲理解不透,没有把握好课程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教案和讲稿区分不清。
2.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某些新任教师信念淡薄,敬业奉献精神不够,对教师的责任感认识不到位。一是极个别老师对课堂上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随意发挥,想到什么讲什么,甚至发泄各种不满,不仅在课堂上如此,而且借助网络随意发泄,对学生形成一些负面影响。讲课“敷衍”,考前“点题”。二是因为学校的特殊性,新任教师大多数兼有行政工作,过多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三是职称评审指标侧重于科研成绩,导致新任教师甚至一些教龄稍长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精力投入较少。四是工作时间短,收入低,住房难,生活压力大,一定程度上挫伤工作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单一。一是很多新任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二是未能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复制粘贴,忽略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一般是教师讲自己的,学生做自己的,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就此,学校提出相关要求,不管是哪种授课方式均不得坐着授课。对于多媒体教学必要时还得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因此学校要求站着上课是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化学生。
总之,对于像我校这样的地方高校来说,地方政府支持不够,办学条件艰辛,要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首先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满足地方高校的办学需求,以服务地方为己任,走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之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好的教学型大学,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波.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92.
[2]陈克忠.高校初任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策略[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14(4):97-101.
一、做好准备,明晰预习内容
笔者认为,上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自己充分预习学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否跟上教师教学思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充分预习学习内容,熟悉学习内容,才能很快进入角色。所以,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学习内容,并要求他们带着老师的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的预习才具有方向性、针对性,才不会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在《分数的意义》预习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以前我们吃东西,都是一个一个的,如果两三个人共同吃一个东西怎么办呀?
2.分数从古到今是怎样变化得来的?
3.谈谈你预习《分数的意义》后的感受。
二、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课本中的例子固然可行,可如果一成不变地使用课本中的例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内容索然无味,没有了新鲜感。因此,在课堂导入中,我较为注重自己编写故事,用唱儿歌、做游戏、讲笑话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儿歌、游戏、笑话中得到快乐,并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新概念,进入新的学习之旅。《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猪八戒吃桃子》――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经,有一天,天气很炎热,又很长时间没碰到农户,也没有水源,大家都感到又饥又渴,特别是猪八戒,早就已经开始喊要喝水了。唐僧师傅就吩咐孙悟空找些吃的东西。孙悟空一个筋斗云过去,不一会儿,就摘回了5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师傅吩咐孙悟空每人发1个桃子,把剩下的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分吃1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桃子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表示。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帮猪八戒吗?他手中的桃子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该是多少个呢?(学生回答:用分数表示,是1/4个)我顺势在黑板上板书“分数的意义”,从而成功导入新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在此时此刻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利用课本例子,讲述分数的产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后,我又利用教材中的两个例子(绳子量石块长度,两个同学分一个水果、分一包饼干、分一个蛋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所有事物都能用整数表示,需要运用另外一个特殊的数来表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适时地提出另外一个新的特殊的数――分数。在教学中学生逐渐明白:在进行测物、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分数、理解分数,从而让学生明白分数的重要作用。
四、细心讲解,明确分数的意义
在学生明白分数的产生后,我随即向学生讲述,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使用分数的情况,进而列出课本中的例子,向学生讲述分数的意义。把一个圆、一条线段、一个正方形、一盘香蕉、一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可以表示成分数,从而推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通过课本中的举例,顺理成章地给学生灌输了单位“1”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各自找找生活中的单位“1”,并把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几分之几表示出来,通过课堂内自主练习,学生认知进一步巩固提高。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他认为课本中一盘香蕉有4根,其中一根是这把香蕉的1/4不正确,因为香蕉并不一样大,所以不是平均分。这个问题刚一提出来,我当时也有点懵了,不过后来结合书本概念,觉得学生的理解并不错,当即给学生以表扬,赞扬他观察细致,认真思考,在表扬学生善于思考的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五、课堂精心练习,推出分数单位
通过完成课堂练习,学习新的概念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5份,4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通过认真而细致的讲解,给学生讲述“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在讲述分数单位的概念时,重点强调的是要“平均分”,如果没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六、强化练习,加强知识概念巩固
在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地理案例教学己成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尤以《高中地理》(必修下)较为突出。高中地理下册内容主要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线索,旨在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课本中介绍的知识少,图上内容较为丰富,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容量小,其综合分析能力较欠缺,这需要教师有较扎实的基本功。
传统地理教学一味讲求系统传授知识,面面俱到地讲授各种领域的完整知识,事无巨细都要求学生学习、记忆等做法,其实学生并不能记住多少,而是往往记少丢多,出现了“考前死记,考后忘记”的怪现象。地理案例教学与此相反,提倡敢于大胆进行“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有可能一辈子都能记得住的地理知识。在今天科技迅速发展,信息量和知识量急剧增长的时代,想什么都教,无异于从事一项毫无取胜希望的竞赛运动,因此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在于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已学会学习地理,传授其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有关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点是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
第二点是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从地理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应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在课堂上组织对地理案例进行研讨和评析,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三点是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从地理教学目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意识,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实际运作能力。
地理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地理原理,使之在学到一系列地理概念后反省思索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在实施地理案例教学时要精选地理案例组织教学,使学生在逐步了解地理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地理思想,学会发现地理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认识的能力,最终为学生掌握地理系统知识服务。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内容
第一,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理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
第二,让学生了解实践中有关地理的典型事例。
第三,教学要反映地理学的思维特征,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
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以及立体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地理学思维的重要特征,案例选择要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地理的思维方法。如讲农业区位时,可选择中国商品粮、棉基地的案例(如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帮助学生从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府决策等经济、自然、社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方面去考虑。再如在讲工业区位时,可举四川攀枝花钢铁企业案例,说明地形、原料、动力、技术和长江便利的运输条件对其有什么影响;同时还可通过对上海宝钢和辽宁鞍钢的区位进行比较,说明原料和燃料对工业企业的区位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和技术对工业的区位影响则是逐渐增强的。
三、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地理案例学习中的角色,要求学生养成通读地理案例,并对地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习惯,提出自己的的观点,不断改进自己的地理思维水平和分析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注意其指导方法是否有效恰当,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地理案例时提供有关的地理信息,启迪学生思路,为学生学习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前置,教材后移”的物理教学模式,就是让探究实验前置,教材后移,使教材居于探究的其次地位,重心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探究能力.下面以笔者设计的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研讨课为例,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1.预习
(1)猜想一下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露、雾、冰、雪、霜各是怎样形成的?
(2)在表演文艺节目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白雾”,猜想它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预习成果,并用视频展示台展示
3奇事激趣引入
4活动
学生动手探究,观察碘的物态变化.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1)猜想:碘微微受热,会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
(2)实验过程中给碘微微加热,然后使其冷却,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
(3)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4)本实验说明固态和液态能否直接转化?
学生仿照前面所学的汽化、液化、熔化、凝固给升华、凝华概念下定义.
5活动
列举生活中冰发生升华凝华现象的例子
6生活•物理•社会
(1)应用实例:冷藏食物、舞台烟雾、人工降雨
(2)阅读课本:(p43)人工降雨
7讨论
8课堂巩固
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先动手实验探究,后使用教材”,弱化教材的知识体系的引领和依托,抛弃形式主义的“伪探究”,运用“实验前置,教材后移”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真探究.
[关键词]未教学员;一般心理问题;个案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95-02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苏某,男,16岁,河南xx县人,初中文化水平,身高1.63米,体重53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父母健在,兄弟两人,排行第2。因盗窃罪于2010年8月被XX省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收容。
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衣着整齐,接触主动,对人物、时间和地点均定位准确。情绪略显低落,面带倦怠,语音语调低沉,较有思想,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与咨询师有眼神交流,行为不退缩。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通过包教干警的介绍,苏某主动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主述:这一段时间以来情绪低落,内心痛苦,晚上睡眠差,活动时无法集中精力。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苏某童年时期顺利度过,父母感情融洽,对其兄弟两人的教育比较宽松,物质生活上的要求基本能够给予满足。但三年前,苏某的母亲有了外遇,频繁地离家出走,并带走家中的钱,家庭的和睦遭到了破坏。在苏某质问母亲时,她总是找出各种理由哄骗苏某。这让苏某感到了幸福生活的终结,内心经常惶恐不安。于是尾随母亲,查看母亲的行踪,并希望能通过打破母亲的谎言来挽回母亲。但经历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苏某内心的困惑和矛盾冲突愈演愈烈,以致开始放纵自己,和结识的同伴一起参与盗窃,希望以此博得母亲的关注,并使其留下。在接受劳动教养之后,母亲并没有来看他,因此更加苦恼,每天都会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想知道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解决母亲的问题,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样的努力。在所内的半年多以来,情绪一直比较低落,不想与干警和其他学员交谈内心的想法。内心感到痛苦,但是还要故作快乐,晚上睡眠质量不好,每天活动时也总感到无法集中精力,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
苏某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家中还有爷爷和长兄。小的时候家庭关系比较融洽。但是三年前,母亲开始出现奇怪的行为,经常外出,有时候甚至夜不归宿,出走的同时还从家中带走很多钱,而且并不说明钱是做什么用途的。当时苏某才十三岁,但自述已经为和母亲的交涉付出很多努力。例如尾随母亲,查看跟踪母亲的行踪,曾向母亲跪下请求她不要再这样做。在其父亲、哥哥和苏某本人多次的努力下,苏某母亲仍然不说明情况及原因,家庭的和睦关系也因此遭到了破坏。自此,苏某心中感到受到很大的伤害,不明白母亲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认为自己是很爱母亲,不想她做什么傻事,更不想她离开自己,不再爱自己。
苏某从小聪明活泼,喜欢唱歌。童年时家庭经济状况较富裕,自己有很多零花钱。因为父母忙于生意,对其结交朋友、学习玩乐等活动并不干涉。八九岁时学会了上网,常跟已经辍学的伙伴出入网吧、迪厅等娱乐场所。
五、咨询问题的归类与诊断
(一)心理问题的排除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访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且对自己的问题具有自知能力;其精神活动的内部成分也具有协调性,对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有着痛苦的体验;其人格无特异性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由此可以排除精神疾病。
(二)心理问题的归类
社会学层面:重大生活事件应激(母亲有外遇,背叛了家庭)
心理学层面:情感问题(痛苦,矛盾冲突);认知问题
医学层面:无特异归类
(三)对症状的归纳
鉴别诊断:根据CCMD-3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可知该来访者虽有一定的抑郁表现,但是其症状不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根据许又新对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该来访者情绪问题未得到内容上的泛化,且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并能够找到现实的原因。其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故咨询师将其界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心理测查的结果
EPQ测试结果:E:45分,P:50分,N:56分
SDS抑郁量表得分:粗分43分,标准分54分
从心理测验的结果来看,该来访者的人格特质属于中间型;抑郁得分为54分,刚刚超过中国常模水平,说明该学员具有轻度的抑郁。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学原因
来访者无躯体方面的遗传病史,经检查也无其他器质性病变和感染;母亲事件发生时正处于青春期。
(二)社会学原因
1.母亲感情的出轨和对家庭的背叛给苏某的情感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幼时父母对来访者的社会化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关注较少,致使其在面对不良生活事件时,未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3.同伴对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来访者更沉迷于网络和其他的娱乐活动中,最后产生违法行为。
(三)心理学原因
来访者对母亲行为错误的认知是其内心痛苦情绪的根源。来访者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母亲强烈的依恋,使其不想母亲离开。内心感情的失衡使其以“成人”化的思维来考虑问题的解决,以为仅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改变现实。
七、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治疗目标:第一阶段:通过情绪宣泄的方法及手段使其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第二阶段: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在和母亲关系处理时的不恰当观念。第三阶段:通过叙事疗法使其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从而训练其建立正确完整的自我认知,最终学会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二)所依据的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核心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对事件的认知而改变行为和情绪。不良情绪是因为人们错误或歪曲的认知方式导致。咨询师可以通过改变来访者的错误的认知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不恰当的行为方式。
叙事疗法。叙事研究法是质性研究中的方法之一,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心理治疗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即人类如何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感兴趣。其核心是来访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而重新获得正确的体验和认知。
(三)所应用的主要技术
合理情绪疗法,叙事疗法
(四)拟实施的步骤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
原则: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做出初步的问题分析;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内容:通过情绪宣泄的一些方法手段使其抑郁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摄入性谈话,心理测验。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
原则:这一阶段是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一方面要取得求助者的足够的信任,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另一方面,要运用适当的咨询技巧与方法,逐一实现咨询目标。
内容: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在和母亲关系处理时的不恰当观念,然后通过叙事疗法使其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从而训练其建立正确完整的自我认知,最终学会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叙事研究法的访谈方案见附录1,咨询过程记录见附录2)
方法:会谈,情绪宣泄训练,合理情绪疗法,家庭作业,叙事疗法
第三阶段:咨询效果巩固阶段。
原则:咨询基本目标基本达到后,可进入结束巩固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巩固前面咨询的效果,并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内容:评估来访者现在的心理状况,鼓励其能够积极阳光的面对现在及以后的生活,同时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
(五)知情同意,说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告知采用疗法的原理及意义,说明咨询效果取决于其配合程度,共同商定咨询约需要6次以上,初步确定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左右(因其场所的特殊性,不涉及费用问题)。以上内容得到来访者的认可。
八、咨询效果评价
(一)来访者主观感受
低落的情绪状态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感觉心情较之以前放松了许多。开始尝试着理解母亲及其他家人。睡眠状况好转。
(二)包教干警评价
苏某的精神面貌较之前积极了很多,开始主动和干警交谈心中想法。
(三)咨询师评价
来访者表情自然,能够比较自如地与咨询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到过去的经历时承认“自己有太固执的地方”,现在“可以开始尝试着理解母亲”,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了“初步打算”,相信自己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以积极态度面对”。
(四)心理测验结果的对比
SDS分数 咨询前:粗分43分,标准分54分
咨询后:粗分26分,标准分33 分
九、总结
此案例是在XX省未成年劳动教养管理所较为一般性的问题。青少年在此发展阶段具备了他们特有的特点:自我意识萌发但同时又不成熟,冲动性强,内心矛盾冲突较多。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正确的推理和逻辑水平,控制力差,且易受暗示和诱惑。渴望爱的关怀和自我肯定,却不能够运用正确的手段和合理的方式使其得以实现。案例中,苏某在经历家庭关系的变故之后,内心无法承受这个打击,同时因为其他家庭成员没有能够及时给予他支持、引导和爱的关怀,从而导致其有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行为,不成熟的认知导致无效的行为,从而内心产生更多的冲突和痛苦,并陷入自我情感的“包围圈”。
在这个案例咨询的过程中,成功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空椅子疗法的运用,实现了该学员积聚多日的抑郁情感,使其内心的情感得到有效的释放;二是叙事研究法的运用。它之所以在这次案例中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是因为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资料既丰富全面而且具有较强的分析性。同时,结合未教学员本身的特点,这种方法在访谈时的效果较为突出。Ruth E. Masters 在陈述对青少年罪犯进行心理咨询存在困难的影响因素时提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为此时此地而活着,只关心即时的快乐与欲望,而不关心未来。”这个论述揭示了青少年犯罪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冲动性和无知性。针对这种特点,叙事研究法是比较合适的一种咨询方法。因为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不成熟的认知,导致其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而叙事研究法规范而全面、深刻的使学员反省自身、剖析自我,这种规范式的自我探索的训练对青少年的成长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该咨询案例需要改进之处是需要加强与学员的其他社会关系的联系,即在学员的资料的收集方面应该更全面。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场所的特殊性,与学员其他的社会联系存在了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宗宪.国外犯罪心理矫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英)Clive R.Holin.罪犯评估和治疗必备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案例教学;优势;实施过程;问题与对策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ase teaching in cadre training is a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the party school. Case teaching can help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will help to develop students potential, but also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link theory with practice, enhanc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 main class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school advantages, ways and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other issues, in order to have the certain help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party school.
Keywords: case teaching; advantage;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案例教学是学员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员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观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来,作为全国的唯一水族自治县,我们党校开始在主体班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探索尝试,我们认为这是党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结合笔者在少数民政地区基层党校开展行政执法案例教学的实践,对党校案例教学的意义、实施途径及困难与对策作一简单论述。
一、党校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能使得学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学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的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关注的是向学员灌输知识,而忽视对学员学习潜能的开发,而案例教学重视学员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员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和运用来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学员思维的不断深化。
2、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员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不充分信息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案情独立或协作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员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员学会学习。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员的是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员能自己查资料,通过群体合作办法作出分析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4、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员学会沟通和合作。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合作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之间会更加相互融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善于说服他人以及聆听他人。
而与一般学校的案例教学相比,党校主体班教学中案例教学更有其优势所在,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员的参与热情更高。党校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各级各部门的干部,有不少是领导干部。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基本上都在从事各种管理活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其对工作的启发性是他们来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一个好的案例教学课,会让学员感觉到案例所提示的问题,正是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因此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更强,参与的热情会更高。
另一方面是案例的分析讨论效果更好。 与在校学生相比较,党校的学员无论在实践经验和生活阅历方面都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党校学员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等都优于在校学生,也优于其他成人高校的学生,他们接触社会更广,从事的管理工作更多,对案情的感性认识更深,因此,党校干部培训班中开展案例教学,案例讨论会更深入、更充分,可以挖掘案例涉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背景,甚至会形成对这一方面问题的新的认识。
二、党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党校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实施途径可以概括为“案例——小组讨论——案例讲评”这样三个流程或实施阶段。
1、案例。党校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选择好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案例教学最困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案例是教学的主线,一个好的案例应该符合教学目的,涵盖教学中局大部分的知识点,案例要有事物发展过程的描述,又要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又要与教学目的相吻合。克利夫和怀特认为一个优秀的案例应当符合四个显著特征:①明确的、范围广泛的学习目标;②信息含量大,引人入胜的案例说明;③中肯的,有教育意义的问题;④回答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很容易就能获得。根据党校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在挑选、改编案例时,除了要努力体现上述特征外,最重要是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实践性。即教学案例应符合教育对象工作的实际,它应该来自于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而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臆造出来的案例不仅没有生命力,也没有吸引力。
二是启发性。教学用的案例经过素材的筛选之后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这些问题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而更多的则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让学员自己去挖掘。问题的答案不是从书本上直接能得到的,而是需要学员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中才能对这些问题不断明确起来。案例的启发性还有一个方面是,选取的案例应该与所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相关联,通过案例的教学能使他们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工作思路或是工作方法,从而对实际工作具有帮助。比如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选取的最好是行政执法类的案例,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选取的最好是领导科学的案例。
三是典型性。即教学用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学员们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讨论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即案例所揭示的是一般现象和规律,而不是个别现象,个别情况。
四是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要求,能反映教学专题的主要或是实质性内容,既让学员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是篇幅适中。课堂教学由于授课时间所限,不可能让学员花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案例,因此,所选取的案例篇幅应当不能太长,但篇幅太短,不能涵盖案例分析的足够信息,因此案例以15分钟的阅读量为宜。
案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案例所附思考题的提出和相关资料的提供。案例后所附的思考问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或是难点问题,它必须是容易引起学员有争议、有悬念、有共鸣的问题,让学员在思考讨论中有深入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为了让学员能更好地思考,通常在案例的同时向学员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或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员在讨论中克服一些知识性的记忆障碍,比如我们在组织学员进行行政执法案例讨论中通常会向学员提供《行政处罚法》及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文,以帮助学员能正确分析案情。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员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小组讨论较之个人独立分析案例具有集体的优势;而较之全班讨论,又具有人数少及联系密切,灵活机动的特点,因此,小组讨论在培养学员合作精神,在发挥组织“1+1>2”的功能上有独到之处。为了使小组讨论能够更深入而且有效率,必须对小组内部进行细密的分工,通常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由小组在讨论开始前先选取出小组长、记录人和发言人,小组长的任务是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说出自己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为了能使讨论充满活力,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应当允许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但最后必须达成小组的一致意见,以体现小组目标的一致性。记录人员工作职责是将小组讨论的不同意见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帮助小组形成案案例分析的焦点、疑问、重点和争议点,帮助小组的各个成员理清思路。发言人的任务是根据小组的讨论意见,代表本小组在讨论结束后的班级交流中发表小组意见,发言人必须言简意赅,思路清晰,概括出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发表对案例思考题的看法。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学员思维能力最能得到拓展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员会努力寻求自己过去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所提出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更轻闲,而是更繁忙,必须时刻关注每一小组讨论的进展,控制好讨论的时间节奏,对思维活跃,有创新思想的学员积极参与及发言(包括代表小组总结发言),要及时肯定;对学员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模糊知识点要及时给予提示,引导学员将讨论思路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3、案例讲评。案例讲评是案例教学中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及其拓展提升,是案例教学中将案例知识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的阶段。因此,案例讲评在案例教学中不可少。一方面它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员实现教学专题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学员有了案例讨论的感性材料,学员会带着问题来学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讲评环节我们一般是这样操作的,在介绍相关理论,对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再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评,尽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力争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富有针对性。例如,我们在进行行政执法案例教学时,案例分析中,首先告诉学员要分析一个行政执法案例需要从四方面着手,即主体资格认问题,法律适用问题,事实认定问题,程序问题。其次,进行每一个方面的分析,主体资格如何认定?法律适用的原则应该是什么?认定事实的证据如何运用?正当程序包括哪些内容等等。再次,结合本案例进行分析,本案中在认定主体资格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在法律适用上有什么错误?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有什么不对?有哪些违反行政程序之处。最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概括提升,帮助学员梳理行政执法中所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这样通过案例讲班次,学员有了一个明显感觉,就是学习不是抽象的理论空对空,理论确确实实是在解决现实问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对工作的启发性。
三、党校案例教学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党校学员的特点决定了党校开展案例教学意义及优势。但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明显感觉到党校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困难阻力,有待于以后改进。
1、案例挑选困难,案例质量欠佳。尽管现在基层党校普遍开始重视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却相当滞后。案例的挑选,裁剪及整理几乎都由从事该专题课教学的教师一人完成。而教师个体一方面受活动能力差与接触面狭的限制,报刊资料缺乏的限制,及其个人思维能力的限制,所选取的案例并不能完全保证是最优案例或是较好的案例。实践中,教学案例的来源不外乎这样二种,一种是自己所参与或自己所了解的一手事例,这种案例真实性、客观性很强,案例无论是从其本身内容还是所反映的问题都比较新鲜吸引人,但这种案例来源很少,难得能碰巧选到,另一种是从报刊杂志与书本中摘录,这类案例或是其反映的问题不全面,有时仅仅是个新闻报到、消息,或是其与实际间隔较久,案例陈旧,时效性、代表性不够。同时对基层党校教师来说由于本身知识能力所限,对案例缺乏专业化的审视和改编,往往只是对原始材料的选择,这样导致案例的典型性也不足。
因此,推广案例教学,除了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外,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基层党校教师寻找并选取成功的教学案例。笔者建议是否可以考虑这样两种措施:一是在党校系统建立相关教师联络制度,让相关专业的各县市党校教师有一个案例教学沟通的平台,在案例教学中能实现案例资源的共享,这有待“大党校”的协调与构建;二是党校系统要加快案例库的建设,保持案例库的不断更新,让更多的党校一线教师能从案例库中搜寻到自己教学所需要的案例。
2、案例教学的监控尚存不足。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还必须有赖于对案例教学进行实时监控,以调动学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在目前案例教学中,除了课堂监控外,其余监控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事前监控不足。由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往往需要依靠一定的理论知识背景,而党校主体班教学又缺乏书本教材,这样学员在案例讨论中对某些理论知识的运用就只能依据自己的记忆,或是在课堂中临时打电话向相关人员救助,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虽然教师一再事先交待为了更充分讨论案例,希望大家能就专题课的对相关问题进行准备,但由于缺乏制约措施,学员大多难以主动去做,再加之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存在部分学生不理解,参与不积极的问题,这样,案例教学效果也打一定折扣。因此,在今后案例教学中有必要强化事前监控,教师事先列出读书篇章目录,必须有某种“强制”手段去要求学员事先寻找查阅,写出相关的读书笔记,这种“强制”手段就是将学员查阅资料的多少、读书笔记写作的情况量化打分,记录到学员学习成绩中去。
二是事后监控不足。案例教学课之后,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对案例讲评后,要求学员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对学员深化课堂教学,锻炼学员写作能力,拓展思维空间,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党校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事后监控的强制性手段,教师布置的案例分析报告学员能主动完成上交的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因此也有必要对培训学员建立一套考核办法,将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以加分、扣分的办法计入学员培训的成绩,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图像处理是多媒体素材采集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想成功地完成对图像素材的采集和加工,必须了解决定图像质量的一些重要因素。教材通过对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图像的分辨率、颜色等方面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同时,引出Photoshop这个应用软件,让学生自己探索。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认识位图的常用处理软件、图像分辨率的定义及颜色模式。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了解图片数字化表示的两种方式位图、矢量图,并掌握图像分辨率和颜色值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联系与思考四个步骤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位图、矢量图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与实践,认识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教学辅助网站的“信息技术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实践操作完成对概念的理解;二是要求学生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自己的已学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师:进入“我的课堂”板块,欣赏两组图片,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感受两组图片的区别。
生:第一组图片是直接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第二组图片是进行了图像处理的。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经过图像处理,我们可以制作出更具吸引力的电脑美术作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以一张图片为例,围绕“此图属哪类图片、用什么软件处理、图片质量由什么决定”三个问题认识这张图片,以此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
2.认识位图和矢量图
师:要知道这张图片属于哪一类型图片,我们先对不同类型的图片进行一番比较。
师:请同学们把位图和矢量图先后进行放大,大家仔细观察,在放大的过程中,图片会发生什么改变?两幅图片的改变是否相同?请你在系统平台上提交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提交的信息,引出位图和矢量图的定义。
师:我们重新认识刚才那张图片,观察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图片。
生:位图。因为放大后会产生模糊现象。
3.位图处理软件
教师展示三款位图处理软件:
①“画图”是系统自带的,功能较弱。
②Photoshop是功能丰富的位图图像处理软件。
③ACDSee软件。
师:矢量图有专用的图形处理软件,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在下学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选修教材中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当学生掌握了位图概念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位图的处理软件,为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搭好知识建构平台,让学生能在熟悉的软件中实践,从而能轻松得出相关结论。同时,对必修与选修教材做了恰到好处的处理。
4.决定图像质量的两个因素
(1)认识图像分辨率
阶段一:引出图像分辨率的定义。
师:利用ACDSee看图软件打开原图,我们可以观察到位图的相关信息。查看原图水平、垂直像素数分别为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像的水平、垂直像素数,从而引出图像分辨率的定义。
阶段二:分析图像质量和图像分辨率的关系及实际应用。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探究三幅不同分辨率图像与图像清晰度之间的关系。
生1:将三幅图像设置桌面背景去发现图像分辨率和质量的关系。
生2:将图片应用到软件中,将图片放大至同一尺寸去发现图像分辨率和质量的关系。
……
师生总结:对于同一幅图像,在允许的尺寸范围内,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质量越好,当然容量越大。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轻松得出图像质量和图像分辨率的关系。
师:了解图像分辨率概念后,我们以数码相机为例来看一个生活实例。
教师展示问题:中秋节那天,小王借了一台10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想拍摄一幅用于挂在墙上的全家福大照片。拍照之前,你会帮他选择哪个分辨率?理由是什么?
A、5184×3456像素 B、3648×2736像素
C、2592×1944像素 D、1920×1080像素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最后得出应根据所需图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图像分辨率的结论。
(2)彩色图像的颜色模式
阶段一:观察分析图像质量和颜色值的关系。
师:掌握图像分辨率与图像质量有密切关系后,我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图像的分辨率一样,它们的质量是否一样呢?”
教师提示任务:教师出示一组图像,请同学观察图像质量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思考图像质量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操作实践,并回答问题。
师:由于位图中每个像素颜色由不同的二进制位表示,当位数不同时,颜色值也就不同。
师生总结:图像质量还和颜色值有关系,颜色值越多,图像色彩越丰富;质量越好,当然容量越大。
阶段二:认识彩色图像RGB模式及实际应用。
师:黑白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用一个二进制位存储,即表明图像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所以,相比之下质量较差。
师:而原图为彩色图像,彩色图像往往采用计算机的三原色模式,它是以红(R)、绿(G)、蓝(B)为基本色,三种基本色叠加形成其他的色彩,简称为RGB模式。
师:启动Photoshop软件,执行“文件”下的“打开”命令打开“原图”。我们就会发现,标题栏上显示“RGB模式”。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每个像素可表示多少种颜色?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Photoshop软件,在“颜色”面板中寻求答案,选择一种基本色,通过更改颜色分量值,或拖动“滑块”,先思考大屏幕上的学习任务单。
学生思考学习任务单,并实践操作。
生:通过拖动“滑块”,得出每个颜色分值为0~255。即每个颜色分值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师生总结:每一个像素由24个数据位存储,将这三种颜色分量排列组合就可以形成256×256×256,即16.7兆种不同颜色。可见采用RGB模式,足以展现绚丽的世界。实际应用:对于彩色图像采用RGB模式,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电子屏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总结
师:请同学从类型、图像分辨率、色彩模式以及所用软件对这张图片作一小结。
升华主题:一般来说,图像分辨率越高,颜色值越多,图像质量越好,文件容量也相对偏大。如果系统对文件容量有限制,就要对图像分辨率和颜色值有所取舍,不能追求过高的分辨率及颜色。
四、教学反思
1.教材处理恰当,教学思路有始有终。根据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课堂设计合理,对教材处理恰当,对知识点有所取舍。从开始向学生抛出问题到最后迎刃而解,教学思路有始有终。
2.教学评价网站有利于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收集资源。网站分为“课前回顾、我的课堂、课堂帮助、课堂小结”四大板块,“我的课堂”又分为“此图属哪类图片、用什么软件处理、图片质量由什么决定”三个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辅助网站,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序展开本课内容。另外,课件色彩搭配得当,交互性强。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