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7: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艺毕业设计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在调研的11位毕业生中,目前从事行政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占27.2%,业务人员占9%,另外63.8%中从事主编,教师,自由艺术家等职业。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基本符合他们专业的工作,另外近一半是完全相关;在调研的单位中,公司招聘的员工多以广告专业为主,也有招聘相当一部分数码传媒方面的人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同时选择此两项的公司占66.7%。其次是技能,有50%的公司选择重视技能,16%的公司选择重视专业知识。对于专业对口问题,三分之一的单位需要完全对口,三分之二的单位要求专业基本对口。工作内容主要是担任技术支持,也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聘用毕业生担任项目管理。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性上多数比较满意,也有单位评价为一般。
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从以上就业状况调查可以看出,除了专业知识要精深以外,落实职业规划、增加实践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拓宽相关知识面等都是提升就业能力所必需的。
1.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综合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提高和逐步积累起来的。那么,如何指导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点,分别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专家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印发《学生生涯发展手册》、制作就业服务信息网、就业政策宣传和进行日常咨询等方式,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过程中。
落实学生的职业规划,不仅要学校就业部门教师和辅导员的力量,还要发挥学院及各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动员院系一大批有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毕业设计导师和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例如,可以根据学院的总体就业要求和目标,提出就业率目标,签定就业责任书,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注意发挥与实习单位联系密切的教职工的作用,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
2.增加实践教育,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教育家杜威曾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加强室外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设计项目的锻炼和实践,真正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如室内设计课可以到设计公司或施工现场去教学,检验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中小学,走进广告公司和设计院等,在实践期间积累经验,完善课堂所学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在实习过程中为寻找就业岗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具体举措,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拥有自己的虚拟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尽快接触真正的设计要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位虚拟客户,学生可以体会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如何完成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客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这种与整体设计流程结合起来的指导和教育,既有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设计,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3.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在某个专业拥有深厚造诣,还要求他们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并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于具体问题。综合能力主要包含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水平、事业心、责任心等,这是要从众多设计人员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的综合素质。市场希望的人才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希望多元化发展的交互型人才。
综合能力强非常有助于适应公司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很多单位要求的人员是能对公司业务有一定技术支持并且能对公司项目进行相应管理的人才,即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对事件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在社会交际中的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初入社会进行面试就必须通过的基本条件,然而每个人对事件的处理方法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在学校积累的是不同的,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些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手绘能力比较强,但不够严谨,随意性比较强,缺乏一定的责任心,这也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表现。由于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而转行的也不在少数。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学习,能有效的帮助毕业生应对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是为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它既区别于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又比普通本科更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创新是一种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一方面决定了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开拓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激励着学生要不断推陈出新,敢于打破常规,创造出全新的作品。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其目的性极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学之前往往就设定了教学目标和要求,规定了内在的标准模式,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却是灵活丰富、变化多样的。基于这种模式上的创新,可以高效率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如今,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学生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资讯、信息。每天都有新事物诞生,创新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然而,面对这些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如何过滤、整合,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不仅能使创新的目的性更强,而且能使创意更好地落到实处,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必须围绕学以致用来开展。一方面,如果教师缺乏实操能力,其教育就会变成纸上谈兵,缺乏立足之基;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设计创意只停留在设计图纸上,没有实施的可行性,那么所谓的创新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如何在高效、可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是团队合作的专业,没有团队精神就不会有好的创意,也不会有落实创意的执行力。以往,环艺设计教育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可以在学生队伍中遴选优秀人才,通过实验室和项目制模式,形成一个强调创新应用的优秀设计团队,在各设计专业中发挥标杆性的示范作用。同时,还要形成一个从创新草图到成果展览、产品制作的合理流程,使学生加强创新应用的能力。1.将设计项目引入课堂中,开展“真题实做”教学“真题实做”即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导入课程教学,并要求学生以真实项目的设计任务书作为要求来完成,课程的设计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直接获取实践能力与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教学不能仅围绕教材开展,而要以实实在在的设计项目为中心(图1、2),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穿插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共同进行创新,形成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作业不应该仅仅以书面形式完成,更要以模型、产品、3D图纸等多样化的实体形式呈现,然后分阶段进行成果汇报,总结在创新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2.学以致用,从创新到创造的教学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创新,每位学生的脑海里都有独到的创意想法。但是,将创新意识应用于实践,需要借助技术。一个没有被创造出来的设计,即使有再好的构想也无济于事。艺术设计教育者要将应用放在首位,一个具备可行性的创新设计才是好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想到,而且要做到,要千方百计地将创意展现出来。
二、课程体系的创新
目前,一些设计院校的课程存在一个缺陷,即创新设计与实践应用各自独立。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说:“只要你想得出来,就肯定有人能做到。”这样不负责任的观点是错误的,会导致学生在设计环节中轻视应用,不了解设计意图是如何转变为现实的。为了杜绝将创新与应用分离而造成的危害,必须改变以往的设计教学模式,以应用为基础、创新为先导,形成新的设计教学方法。1.引进企业,以协同育人的模式培养人才对于设计企业而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对于高校而言,企业的实战经验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催化剂。尤其对于艺术设计这样的应用型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引进企业,基于协同育人,以设计项目为依托,择优选取学生输送到企业里实习,吸收企业的优秀设计师进入高校授课,对于训练学生将创意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图3、4)。2.从试点课程中切入改革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包含了基础设计、专题设计和毕业设计等阶段性课程,初步选取部分课程作为项目实施的试点课程,如设计表达、办公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毕业设计。教师在这些试点课程中应尝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其要求以应用为基础,在确定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意,而且要完成一件真实的、可以投放市场的设计作品。课程教学不过于注重创新性的高低,而更注重创新应用性的优劣。课程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企业设计师协助授课,同时输送学生到企业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课程作业。3.分层次培养,吸收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设计实验室的本质就是让一部分优秀学生与教师共同协作创新,以企业管理的模式,以具体的设计项目为基础,互相激发创造力,形成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设计工作方法。实验室的工作模式不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而是分层次培养,选取有潜质的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真实的项目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同龄学生当中处于领先地位,进而带动其他学生。
三、课外活动
1.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给予教学指导社会上创新设计的竞赛很多,有的是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主办,有的是各大高校联合主办,这些竞赛大多基于实践和创新的结合。在竞赛中获奖可以激励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为其以后的就业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并对他们的设计作品进行指导。但是,能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毕竟占少数,有的学生在前期的设计工作中投入很大,后期评选时却往往一无所获,进而产生气馁情绪。这时就需要构建内部奖励机制,由院系出面给予优秀学生相应的奖励。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院系应给予丰厚的奖励,对于在竞赛中落选了但成果丰富的学生,院系也要考虑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积极参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2.支持学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会议、高峰论坛等活动往往会邀请国内外的名师、专家举办讲座,分享设计专业的学术成就、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参与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各个角度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同时也能认识自身的不足,向更高的水平奋斗。专家的观点往往能启发学生的思考,特别是创意设计方面,一个前沿时尚的视觉符号或许就能引发一场设计创新的浪潮。所以,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并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如交通补贴、会议指南等。3.鼓励学生开办设计展览,创建品牌意识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用创新的设计手法解决具体问题、美化生活,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设计展将这些多姿多彩的创意作品集中呈现出来,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设计成果的升华。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开办设计展览,展览不仅是专业成果的展示,也是个人品牌的宣传。学校要建立长期的学生办展的运行机制和配套服务,如提供展场、对外宣传、投入资金、拉赞助等,在学生的创意中植入品牌意识,将创意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4.促进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专业互动随着专业学习时间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各年级学生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都不尽相同。就技术而言,高年级学生明显比低年级学生娴熟;就创新思维而言,低年级学生往往比高年级学生更具活力。组织学生活动和开设学生论坛分享学习经验能够直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结语应用型本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应当注意以实践应用触发创意,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以往围绕书本开展的教学转变为以设计项目为中心,强调创新、实践。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抛弃书本,只学技术;恰恰相反,在加强应用和实践的同时,也要抓住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创新为先导,再进行应用。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积极配合的学习态度,也要求学校组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重点平台建设跃升计划及重大项目与成果培育计划项目“艺术设计学科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2014GXJK158,主持人:钟香炜);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2015ybzz14,主持人:刘承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编号:2015sfzy01,主持人:钟香炜);2015年度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立项项目“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设计学科工作室制改革”(主持人:林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编号:2015zdzz02,主持人:林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作室;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09-05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强调发散性形象思维,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要求高,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特征比较明显。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引,以“包豪斯”学院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我国艺术专业教育的实际,探索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不仅仅对应文化创意产业,而且渗透于所有的产业之中。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总体策划、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七个环节,其中加工制造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低端的部分,而产品设计居于产业链的中高端,艺术设计是产品设计的核心。依据产业行业进行分类,艺术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动漫设计、展示设计……
近几年,房地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建筑、环境规划、园林景观、绿化、室内装饰、家具、厨具、灯具、家纺等产业的迅速发展,艺术设计人才是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以汽车、电脑、电视、手机、数码相机等为代表工业产品中,外观设计成为产业的重要驱动力,以注重产业外观设计为重心而成功开发出iPhone和iPad两款产业的苹果公司,在近一两年引领世界电子产品的潮流,提升了艺术设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地位。
以动漫影视和游戏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则是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人才培养、媒体准入及播放时间控制等,对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平台,以中国进出口的商品交易会为品牌的系列会展活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引擎,会展业的核心之一即是产品展示。
随着区域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广州市近年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广州地区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的前沿,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作支撑,积极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工作室平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作为设计学起源和目前国际顶尖设计类大学的德国包豪斯学院,自世纪之初就创建了以设计制作工作室为核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包豪斯”模式教育理念体现在: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力求学生作业与企业项目有机结合。这一理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国近年在以工作室为平台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非常的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下是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模式: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孙以栋等构建了基于工作室制的“厚德健行,创新创业”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面向市场创业能力的培养;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宁绍强等从工作室的概念、功能与任务、设置、教师配置、教学组织、操作与管理等方面,探索了营造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的方法;广州番禺职业学院张来源提出了“技能+项目”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想,通过合理选择项目设计教学内容,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项目教学模块,借助“公司化”实训管理制度和运行方案,推进实训全真性、职业性、企业性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焦万鹏等提出了“系部+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以组为建制,以实践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公司工作过程为平台”的教学模式;长沙民政职业学院的杨可妮提出重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工作室为单位,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并以此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教学体系。
以上研究,为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它们都将焦点集中到了“工作室制”本身,忽略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成长过程。学生不可能一入校门就具备完成企业项目的能力,其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
三、基于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扎实的设计知识与技能,良好的设计创意,并能付诸实施的综合能力强的专业设计人才。国内外大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证明,基于工作室平台,将项目引入教学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模式。
1.构建“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基于工作室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创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国际顶尖设计类大学的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教学实践。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有以下三点思想:①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②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③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通俗来讲,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经验的积累,重视情景体验式和互动协作的教学模式。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①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②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③力求学生作业与企业项目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工作室建设・1基于工作室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2.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
学生刚入校门时并不具备完成企业项目的能力,企业的真实项目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设计标准要求高,产品制作要求一次成型,讲究成本核算。及时地按企业要求完成真实项目,对于专业技能较低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困难。
学生的设计知识与技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创意创业能力培养应建立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模拟或仿真项目的反复训练,学生取得较强的专业技能之后,才能充分利用工作室平台,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我们认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模拟项目教学,专业课程群的仿真项目教学,专业核心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群的真实项目实习教学。在第一个阶段主要完成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将模拟项目、比赛项目渗透到专业基础课,完成基础课为专业课搭桥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将仿真项目和部分难度较低的真实项目引入专业实践课,通过“单项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渐进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的全流程职业综合技能;在第三个阶段主要是着力提高创意创业能力,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完成综合训练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岗位的综合职业素养。
学生三个阶段的能力训练都可以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实现,但介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师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有限与大规模教育相矛盾的现实,第一、二阶段的技能训练最好主要集中在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境而建成的大规模的实训中心完成,前两阶段少部分技能训练和第三阶段的创意创业能力培养在工作室平台中完成,可以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3.“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基于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构建“技能+创意”的人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二个层面:第一层面,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和环境,建设一批大规模仿真实训中心,配置相应的工作室,将模拟项目和仿真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二个层面,与品牌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配置一批创意设计工作室,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教学,以工作室为平台组建由企业专家、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项目开发团队,完成企业项目的产品开发和教学任务,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意创业综合能力。
四、“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积累,探索出一条适应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道路,总结提炼出“技能+创意”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如下:
1.“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规律,基于工作室平台,“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培养专项调研,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立与培养,实训场所及工作室的建设,模拟、仿真和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递进式能力训练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等环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与企业专家、兄弟院校专家和毕业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产业经济发展变化及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深刻分析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按照专业和专业方向,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及发展趋势,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或者按照“模块化、递进式、重素养、强实践、双证书”原则重构课程体系,重点构建 “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创意创业综合能力为特色”的递进式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图案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设计基础;
【专业核心模块】:材料及应用、专题设计、后期制作、项目管理;
【专业拓展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展示、品牌策划、营销;
【综合实践模块】:认知实习、市场调查(专业考察)、写生、材料应用实训、专题设计实训、制作实训、专业采风、毕业综合实践(半年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论文)以上的课程体系是各类设计岗位具有的共同能力及对应的通用课程体系,不同的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对应的课程体系也有所不同,或存在不同的侧重点。
如现代服装业强调服装工艺、服装品牌策划、服装营销、服装展示等方面的能力;广告业强调创意和项目策划能力;环境规划强调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设计能力;室内装饰业强调灯光与照明、家具与厨具设计能力;影视动漫业强调原画创作、剧本创作、音乐运用、三维建模、后期合成与制作等能力,动漫游戏业强调程序设计、游戏关卡设计、多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设计、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各专业方向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将有所变化。
(3)通过从企业引进高水平的一线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有计划派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进修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等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学团队,通过纵横向项目研究和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教学团队的实战能力。
(4)依据课程体系,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和真实工作环境,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或仿真,同时满足集中讲授、分组讨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的专业实训室,根据课程需要配置相应的基础训练工作室;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设计方向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工作室,如图1。
图1专业配套创意设计工作室配置图 (5)将模拟、仿真和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教学,按照竞赛和职业资格能力要求,建立课程标准,组织开发校本教材,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项目―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并根据内容选择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分组讨论等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6)根据课程特点按类别分阶段组织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意创业综合能力训练。
第一阶段,以模拟项目和竞赛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专业实训室或工作室平台上,组建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小组,按照“市场调研(采风、考察)――示范教学――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完成设计――作品展示――教学评价”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实现以项目为主线的专业技能训练目的。
第二阶段,将仿真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市场调研――示范教学――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产品设计――产品制作――产品展示――教学评价”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达到以仿真项目培养学生从设计定位、构思、设计及表现的全流程职业综合技能的目的。
第三阶段,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借助创意创业工作室平台,组建企业、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产品研发小组,按照“市场调研――创意构思――分组讨论――项目设计――互动交流――产品设计――产品制作――产品营销”的教学流程组织课程教学活动,达到以真实项目开发培养学生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目的。
(7)建立注重过程考核和由企业、教师、学生、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一步教学活动很重要,团队合作、集体精神更加重要,在完成企业真实项目时,最终的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与肯定,将是教学效果的最好评价,因此,建立由市场检验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
2.“技能+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工作取得的成果
学院在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领域,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工作室的配置、项目的引进与切入、教学团队的构建、教学活动的开展、专业技能的训练、创意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到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服装设计专业建有工作室6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有工作室2个,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建有工作室2个,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有工作室4个。
以工作室为平台,教师学生团队获得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6项,其中,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与企业横向合作课题30多项。公开30多篇,公开出版教材20多部。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100多项,其中包括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作品荣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铜奖(国家级),2012年届中国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设计大赛3D游戏三等奖,2013年中国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策划一等奖,2011广东省第21届“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动漫作品类二等奖,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技能大赛10多个一等奖。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获得2009年广东省大学生时装设计银奖;艺术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学生获得2011年、2012年、2013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作品5个一等奖。广告设计工作室的教师与学生合作创作的陶艺、广告、插画、装帧、包装作品在全国多个专业赛事中获得20多个奖项。如教师陶艺作品第二届中国西部陶艺精品年度展二等奖,“传承与创新―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学生设计作品获“广东之星设计-印艺大奖赛” 装帧类一等奖,“中南星奖”(学生组)装帧类二等奖,“创意中国-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一等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学生组)设计类二等奖。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师和学生合作创作的设计素描作品《流淌》 获得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中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组委会等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金奖,并荣获“金紫荆艺术奖”;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第六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奖”荣获居住空间工程方案“优秀奖”。
各工作室承接了企业项目30多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服装设计专业为承牌设计制作香云纱100多款,为标奇牛仔开发产品200多款,为婴适康童装开发产品300多款;广告设计专业为广州手表厂的第十六届亚运会纪念手表外观设计项目,设计的多款手表畅销于欧美市场,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环境设计工作室:与广州尚逸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创作了保利房中环广场、沈阳保利十二橡树庄园、北京宋庄美术馆、保利广场金沙洲等10多个项目的环境与室内装饰设计方案,获得用户的采用,并投入实施。
3.展望
“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广州市政府、教育局、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不仅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获得立项,并在市教育局主持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获得立项,2012年市财政已经批准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10个工作室的建设,为进一步探索“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规范工作室建设,有效利用工作室这一平台,加强校深度合作,学院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新思路,要求每个工作室每年必须完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专题调研并撰写详细的专题调研报告,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学研发团队,承担企业项目或纵向研究课题,将项目内容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丰富办学成果。
五、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与其它学科专业不同的特点,特别重视学生的实战能力训练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主张集体创作是设计的核心,要求学生对市场具有很强敏感性,只有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将模拟项目、仿真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达到一定基础上,充分利用创意工作室平台,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力求让学生作业与企业真实项目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意创业能力,不断完善“技能+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孙以栋.厚德健行,创新创业――基于工作室制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装饰,2009(1).
[2]宁绍强,穆荣兵.从包豪斯的“作坊”到今天的“工作室”――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营造探讨[J].艺术教育,2010(3).
[3]张来源.“技能+项目”教学模式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思考[J].艺术评论,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