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3 11:18: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项目驱动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5-01
一、引言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控制电路等知识搭建一个满足特定要求的测控系统[1]。原来的课程设计方式受限于实验硬件设备资源和电子元件的不足,仅进行电路设计,在大图纸上画出原理图即达到设计要求。原来的课程设计选题往往只侧重于测控系统一个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点,如有的侧重上位机程序设计;有的侧重采集系统设计;有的侧重控制系统设计;有的侧重单片机与键盘、显示等硬件电路接口设计。学生难以了解该课程的整个体系,难以实现巩固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2]。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考核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改革是采用项目驱动法,选择几个可以将多个基础课程联系起来,有特定要求的测控系统作为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工程项目实践的情境中进行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思维,获得实践创新、综合应用的能力[3]。
1.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根据设计题目及要求,查阅有关资料,理解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了解所需设计的系统及特点等;根据深入分析,进行方案设计,选择所需元器件类型,进行电路原理设计;根据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划分,进行程序编写,完成系统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课程设计考核
成品任务书、电路原理图、软件流程图、系统仿真结果、设计说明书齐全后参加答辩;答辩表现、系统现场演示、成品的完善作为主要的成绩考核依据。
三、项目驱动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选用多通道测控系统设计这一实例,介绍项目驱动法在该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本例采用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搭配合理的电路,设计一款多通道测控系统,主要包括通道选择、数据采集、模数转换、数据处理及控制、数模转换、显示和上位机通信等电路的设计。
通道选择是通过八个按键构建的独立式键盘进行。八路模拟信号是由滑动变阻器分压模拟产生,再经过ADC0809进行A/D转换。转换成的数字量进入单片机AT89C51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将数据送入数码管或LCD中进行显示,显示位数由数据范围和精度确定。数据还通过MAX232芯片进行电平转换后,经串行端口送入上位机进行显示。数据再通过DAC0832进行数模转换,转换得到的模拟量送入执行器进行控制。
软件设计时首先进行模块划分,画各模块流程图,设计模块程序;再进行各模块整合完成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程序。
在Keil软件平台中编写程序,调试后编译生成HEX文件,在Proteus仿真平台下将该文件加载至单片机,点击运行,根据仿真结果进行系统软硬件调试,验证系统功能和课程设计成果。
四、结语
通过几年的项目驱动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不但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针对具体的任务进行设计,同时又能够根据设计结果,巩固理论基础。通过锻炼,学生的项目分析、设计和创新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5年来,在省市和国家各部门组织的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机器人竞赛等各种赛事中,本学院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0项,省级竞赛奖项20余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传友, 李涛.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第3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4.
关键词: 项目驱动法 创新能力培养 平台建设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环境条件下,学生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3]。
我国部分高校一直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积极推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些特有的创新教育及人才培养方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和问题,集中体现在系统性不够,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师资队伍匮乏等方面[4]。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迫切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生培养方案和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大力开展工程实践教育,加强实践软硬件条件建设,提供更多动手和工程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和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技能与应用能力,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测控专业知识庞杂,既涉及机械,又涉及光、电及计算机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测控学生实际应用中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一、测控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当前高校僵化的实践课程培养体制下,再加上目前学校师资和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测控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理论知识传授偏重,与工程实际应用脱节,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工程应用相联系,不利于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二)由于测控专业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及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难以找到合适的实践创新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生产实习、毕业实多具有参观性质,走马观花,难以深入,实习效果差,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三)高校大量扩招导致实验室设备硬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多采用验证性实验,开放性不够,自主性缺乏,创新条件不具备,这种被动模式造成实验效果不佳,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提高,课程设计、毕业实践课程脱离实际,理论设计偏重,评价机制单一,学生缺乏能动性。
综上,现实困境导致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对测控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势在必行。项目驱动法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已经逐渐引起各学校、学生的重视。
二、项目驱动法在测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测控专业知识庞杂,只有通过项目,才能把各学科的知识学习紧密结合,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培养勤奋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精神。项目驱动与工程训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高于工程训练,其更强调集成性、实践性、主动性、创新性。它用项目开发作为主线,把相关理论知识融入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的平台和时间,按照工程实践的要求,层层推进,由上至下,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对各模块进行剖析、分解、集成等,直至项目得到完整解决,并按照工程实践的要求进行项目验收。该方法已经在测控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很好地应用。
项目驱动法的实施过程:在实施项目驱动法的过程中,学生要完成项目,首先,进行项目分析,资料搜集,综合调研。其次,进行方案论证,确定方案,设计出满足项目要求的机械结构及电气软硬件系统。再次,对机械及系统样机进行加工制作,之后进行软硬件集成调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系统。最后,进行项目验收,包括设计说明书、项目答辩、项目图纸、样机产品、样机功能演示等内容的验收。
项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树立工程意识,提高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一个项目的完成,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多名学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有益于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说明书的编写与答辩幻灯片的制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现场答辩可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提高测控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项目验收机制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增加压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三、项目创新平台建设
(一)针对测控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创新项目。实践教学分布在大学各个学期,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应进行不同的项目选择,只有精心设计各阶段的项目,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核心知识教学阶段,应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项目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或应用性,因地制宜、难易适中,同时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既保证学生在现阶段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满足大学生挑战自我、挑战困难的内在要求。
项目本身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调整,项目驱动法实施成效取决于项目考核与验收的力度和实施方式。每个实践教学阶段项目来源及项目的作用和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阶段及来源
(二)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参与有机结合。在大一、大二阶段,测控专业主要学习机械、电子类、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激发对机械结构、机电结合等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数学、力学、电工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有利于对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各种学科竞赛作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作品的制作容易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与兴趣,形成优良学风,并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大三、大四阶段,测控专业主要学习包括检测、控制理论、测控系统、PLC、虚拟仪器及单片机应用等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程设计模式理论偏重,动手能力得不到训练,流于形式。采用项目驱动法后,学生每人一个项目,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方式实施,学生真正学和做,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三年的课程设计改革,笔者所在学校测控专业基于项目驱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运行效果良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也可鼓励测控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学科竞赛,如“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智能车涉及外形机械结构设计、电路系统设计、传感器信号采集、自动控制等知识。首先,根据传感器的类型(如光电传感器、摄像头、磁电式传感器),确定单片机数据读取方式,将赛道信号采集后送入单片机进行分析与处理,然后按照一定算法驱动电机与舵机进行加速、减速、转向等操作,软硬件高度结合,同时智能车的性能还与整车机械结构的好坏有关,包括悬挂系统与舵机系统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的安装位置等。在制作、调试智能汽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利用机械、电子、光学、单片机等专业知识,不仅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了深入探索的求知欲。
(三)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提高参与者主动性。要有效发挥项目驱动法在测控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实施项目驱动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导师项目。要给学生的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如对获得学科竞赛较好成绩的学生和老师进行物质奖励,把学科竞赛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联系在一块。学生可以以竞赛作品作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设计内容,获得相应的学分;把参加学术竞赛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优先条件等,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导师课获得相应的课时补贴,竞赛结果作为职称评审和平时考核的优先条件。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参赛热情和钻研精神,改善学校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语
将项目驱动与测控专业理论教学环节合理结合,将项目开发引入到测控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可以有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符合我国目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的实践体系与环境。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不仅可以提高测控专业学生学习机械、电子、计算机、光学等方面理论课程的积极性、趣味性、挑战性和深入性,而且可以全面培养测控专业学生在科学技术、实践动手、个人与专业素质、团结协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实实在在培养测控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测控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林,吴智泉.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44-47.
[2]苗素莲.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大学学科体制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03):97-99.
[3]马陆亭.以创新思维重构高教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05):25-27.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它是师生通过一起完成实施一个整体的项目,实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而达到双重提高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基础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利用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结合而详细设计的任务作为平台来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来说,任务驱动法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对教师来说,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索,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条件
任务驱动法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模式,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学生为主体,任务务为主线,教师为辅导。它是以任务制定目标,所有相关教师都全程参与。
(一)任务驱动法适用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型的比较先进的课程模式,但不等于说它适合于所有的课程。任务驱动法的适用范围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以技能培养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如果不顾它的适用范围,盲目使用,只会适得其反。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往往要根据园林企业的实际绿化项目案例对学生进行指导,具有操作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特征,所以是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的。一个完整的绿化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发要包含分析、设计、施工等环节,需要很长的时间,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仅仅利用自身的时间和技术是很难完成的,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完成,因为项目开发前景、项目市场调研、项目资金运行以及项目进度掌握等方面是企业的所擅长的。这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效率。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
由于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非常需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积极地、活跃地、大胆地进行思维,可以自主制定园林工程项目实施的计划、方案和进度,自主选择可行的实施项目、自主建立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可以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把处理项目的能力展现给学生,把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为了这种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教育资源和设施应向学生开放。
(三)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专门的师资队伍。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注重实际的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能力力和创新能力为任务的,对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实践经验的要求比较高。要顺利实施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必须要有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门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操作技能、项目经验和职业素质都对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效果有很大影响。只有学校拥有专门的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实施好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十分必要。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原则
要想利用好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必须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需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全程参与的原则和过程可逆的原则。
(一)全员参与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下,所有的相关人员都要参与,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课程设计不再仅仅是任课老师的事,而是全系老师的共同工作。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自己一个人,不再是自己一个人苦苦摸索,而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是任务驱动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全程参与的原则。
使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教师就不能仅仅指导某个课程设计或者某个教学环节,而是参与到教学的各个过程和所有环节。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不再被动等老师讲授。学生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有参与一些课程设计。
(三)过程可逆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课程设计可以向后看,也可以向前看。但有需要时,可以修改上学期的课程设计,以使整个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如果不坚持过程可逆的原则,就不能完善项目的流程,影响项目的进度和可行性。
三、任务驱动法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施
把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把握任务驱动法实施的条件和原则,还需要把握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的原则。
(一)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的原则。
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包括可行性原则、职业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三个原则。一是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应该贴近园林工程实际,并且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也就是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必须坚持可行性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项目就无法实施。二是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应该符合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性质,体现出岗位技能和职业特色,坚持职业性原则。三是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应该坚持发展性原则,因为园林工程在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和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不坚持发展性原则,就会使项目脱离时代的步伐。
(二)基于驱动法的园林工程课程项目的确定。
园林工程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基本工程地形塑造、园林给排水工程、园林土方工程、水景工程、挡土与景墙、假山与置石工程、园路、园桥与广场工程、园林供电工程、园林建筑工程、绿化工程、仿塑与雕塑。应用驱动法来确定园林工程课程项目可以设计包含教学大纲全部内容的六个项目,然后再给每个项目下安排科学合理的操作环节。设计好实训环节之后,就需要进行考核方法的设计。在考核方法的设计上,可以采用项目化任务的方式,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动态化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工程课程的实践性的特征。比如,综合成绩的考核可以由项目技能操作任务考核、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的项目技能操作任务的成绩应该由工程项目各个任务的成绩组合而成,各个任务的权重和分数要依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期末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一个学期总体学习成果,期末考试成绩占三分之一以下的比重较为合适。平时成绩由课堂问答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两部分组成。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适用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的实施需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需要专门的师资队伍。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全程参与的原则和过程可逆的原则。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施任务驱动法,应该要在掌握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基本原则的情况下进行,确定园林工程课程项目及其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张志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高职学生反思学习[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3
[3]张志俊.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联合运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兴趣培养;电路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36-02
作为电气工程方向的学生,《电路》是一门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满堂灌”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点不足:(1)重在教而学的方法,教师在上面不停地讲,学生被动的学,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激发;(2)重在理论讲解,而忽视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3)实验课程的重复性,严重者直接填写实验报告,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没有达到通过实验理解理论的初衷[1]。为了提高《电路》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唐卓贞等人将概念图应用到电路教学当中,其作为一种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工具,激励学习者主动建构概念,培养学生主动认知能力[2]。宋菲等人则将计算机仿真软件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研究了Matlab/simulink软件在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摆脱了传统教学仪器陈旧的影响,对学生理解电路原理有一定的帮助[3]。然而,目前《电路》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方法单一、内容过于单调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项目驱动法简介
“项目驱动”是一种实践主动学习式教学,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用到本科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学当中,使大学生在接触本专业的初始阶段建立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思维。具体方法是将实际的工程引入到实践教学课程中,在基本的知识讲解后,用项目来贯通和理解书本的知识点。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就是项目的实施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相互转换,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体系,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根据项目的任务主动去寻求知识,进一步掌握好课本的知识要点,再加上教师适时引导和适当帮助,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通信渠道,学生的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知识的掌握效果和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二、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三峡大学电路学习采用邱关源的《电路》教材,作为学生接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的知识,在这个阶段选择合适教学的工程项目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让学生对自己本专业有个宏观的认识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的设计和编排将影响到教学效果,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应该将课程相关知识点串接起来,其中的内容要包含电路全部基本的教学知识点。(2)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对象为题材,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生活趣味性、科技时尚性的项目,让学生愿意学、情不自禁的学,让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件快乐的事。(3)考虑项目在本科阶段教学的可行性,学院要有相应的条件和资金的供应。(4)不会造成学生感觉专业知识过难而厌学的负面影响。结合以上原则和电路的教学特点,本课程组安排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的搭配如表1。
2.教学过程实践。(1)教学任务分解阶段:根据本校的电路教学课时和任务,合理分配表1的18个项目,在90个课时中完成教学。每个项目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讲解搭配起来,使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均衡一致。(2)学生分组阶段:一般每组5人,并确定好每个讨论组的组长,组织小组的团体工作。分组要本着互补的原则:“优差生”、“男女生”、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尽量分到一组,使大家能够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在每个小组里面按建模、资料、编程、写作四个方面给每一个小组成员分配一个主要任务,剩下的一个人作为组长统筹整个项目的实施。(3)分析任务阶段:在教师分配的项目确定以后,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集中讨论,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查阅相关资料,请教导师,编制项目实施大纲和实施细则、人员分配表,将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都分解开来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比如万用表的量程校验,应该首先掌握万用表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拆装万用表实现宏观的感性认识,其后结合其覆盖的电压源、电流源、KVL、KCL、欧姆定律等知识点,进一步根据校验程序和要求,验证书本中的相关知识点,建立实践出真知的宏观印象,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4)任务分工实施阶段:制订出有小组特色的项目实施计划,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对自己的分工和任务相当的清楚。针对制订的项目计划,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选择其中的某个子项目来实施。同组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沟通与协调,互相讨论交流心得或者向教师咨询。虽然每个成员各自负责不同的子项目,但是最后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将所有构建好的电路汇总,也要掌握和理解项目中所有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作用,真正将要做的项目融会贯通。(5)提交材料、验收阶段: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实施过程文字记录材料,还要连同整个项目小组得出的详细数据参数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制作答辩PPT,进行项目完成答辩和验收,指导教师要在答辩过程中给予指导,根据自己实际做项目的过程给予真实演练,以达到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时锻炼的效果。
三、教学效果分析
项目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和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项目的完成质量。项目驱动法的重点是对过程的考察而不是结果的考察,考核方式也必须与此适应。课程组将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试卷考试成绩占30%;二是项目实训环节占50%;三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主要是对电路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作重点考察,项目驱动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学生掌握和理解书本的知识体系,单纯的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不知理论体系不是本科的培养要求;项目实训环节主要采用实际动手操作、答辩和提交设计报告的方式来考察,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学生出勤和作业情况等来考察,平时学习时间的控制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此种考核方式综合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和平时成绩表现的考察,由于实训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较大,使得学生对项目设计都能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学生大多数是发自内心的想学、主动的学,这时即使没有学分,学生也愿意抽出休息的时间来学习。学生通过参与各个项目的完成,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电路调试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大的优点是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学习、主动地学、发自内心地学。同时,教师对每个小组、每个组员的完成情况都很清楚,确保成绩给定的公平和公正。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教学法新的考核方式具有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既强调过程、鼓励创新,又重视实践,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也有大幅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武,肖建修,李咸善.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项目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60-262.
关键词:会计业务 模拟实验 项目驱动
《基础会计》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基础会计》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会计循环过程,掌握会计业务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实验课程,不需要什么基础知识,且他们今后不打算从事会计工作,而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如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等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相当多的学生在《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中学习动力不足,有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基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对传统《基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
传统的《基础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是:按照《基础会计》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教学,把理论知识按章节分述,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知识技能,然后再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内部体系结构,逻辑性较强,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特别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实验教学则有力不从心之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作模拟实验的资料不够完善。《基础会计》虽然是基础课程,但涵盖面广,内容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收、金融等方面知识,业务流程包括凭证制作、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多个环节,需要用到的模拟实验材料不仅有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资料,还要用到支票、发票、银行进账单、差旅费报销单、工资核算单、发料单等原始票证,而这些能涵盖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资料很多学校还不具备。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角色主体不明确。《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一般是在教师辅导下进行,往往是学生每人一套实验资料,要求学生完成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试算平衡和编制报表等全部内容。这些内容一般相当于一个小型制造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这时候学生一个人充当企业各种人员的角色,有时是采购员,有时又是销售员,有时是会计,有时又是出纳等,这让学生感觉混乱,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十分繁琐。学生除了对凭证、账簿、报表有一些感性认识外,对于企业财务运作流程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实验资料主要由教师提供,实验内容基本上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忽略了与之紧密相关的审核、监督环节。
(三)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业务水平不高。许多会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对具体的会计环境和业务流程没有亲身经历,在实验教学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想象,纸上谈兵。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环节人为分开,授课时偏重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很少顾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驱动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一个预先设计好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由学生自己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等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完成以后一般会有一件可以看得到的作品。
项目驱动教学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不仅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直指实际的工作任务,让学生为完成项目而去学习知识技能,还可以让学生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去探究知识技能,学习的态度、过程、效果都将为之彻底改变。具体而言,项目教学法有以下特点:
(一)现实性。项目主题与真实业务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习过程不仅依赖于课堂和书本知识,更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探索的方式和方法。
(二)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由、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过程性。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通过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结合运用,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四)综合性。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展示通常需要专业知识和文学、艺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不仅有利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更是项目组成员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
三、项目驱动在《基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在《基础会计》实验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有利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做实践,即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可以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以下教学环节:
(一)提炼知识,确定项目。项目驱动教学法中教师选择的项目,就是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完成的一项综合性任务。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为确定并设计好项目。一个好的项目方案,本身就是一份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基础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结构,把一些相对独立的会计业务提炼出来,设计成几个综合性的项目,如差旅费报销、提取现金发放工资、材料验收入库和对账结账等。
(二)分配角色,准备材料。设置好项目以后,就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组建项目小组,教师可以通过任命项目组长,再由组长根据项目内容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如在提取现金发放工资这一项目中需要涉及的角色有总经理、财务主管、会计、出纳、部门主管(生产组长)、职员(生产操作员)等。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有考勤表、工资表、工资袋、现金支票、签字笔、财务章、法人章、现金付讫章、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三栏式明细账、总账等。
(三)情景引导,规划任务。在布置每一个项目时,教师需要进行简单的情景引导,按涵盖知识技能要点的要求规划设计好多个具体任务。如提取现金发放工资,可以根据以下常见业务流程,向学生进行现实情景引导:(1)各部门送来工资相关数据,如考勤、计件产量、违纪罚款、水电费扣款等。(2)会计制作工资表。(3)财务主管审核。(4)总经理审批。(5)工资表交出纳,出纳统计出所需各种面值的张数,并与总金额核对。(6)出纳跟银行电话预约提现金额并告知所需各种面值的张数。(7)第二天,开现金支票到银行提取现金(如数额较大则安排人员陪同)。(8)出纳登记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9)打印工资袋。(10)分装现金到各工资袋,分装完毕看总工资是否有剩余,如有剩余,则分装有误。(11)财务主管安排人员发放工资。通常指派一名或两名会计协助出纳,各生产小组(各部门)由组长(主管)带领,组长(主管)与会计共同维持现场秩序。各领款人签字,出纳检查签名并核对领款人身份,发给工资袋,员工领取后当场点清钱数。(12)工资发放完毕,出纳在工资表上加盖现金付讫印章,登记现金日记账,将工资表和现金支票存根移交会计。(13)会计填制凭证,财务主管审核,登记账簿。
(四)成果展示,评价激励。项目教学成果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完成项目产生的作品,内在表现则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对能较好完成项目的学生应予以褒奖,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去探究性地完成新的项目,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作品的成果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能打印出来的可打印展示,不便打印可用实物、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形式演示。《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的项目成果可以是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实物资料,也可以由学生录制的反映项目实施过程的视频资料。在展示过程中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既要看学生的作品完成的好坏,又要看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规范。
四、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的课程特点,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多少与对错,而应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教学效果评价的重点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通过项目实施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成绩评定方法,不再以一张试卷定高低,而是在教学中引入课堂学习评价机制。具体做法是,每次上课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记录本组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不管是准备材料还是扮演角色,只要对完成项目有贡献的,都可以由组长为该同学酌情加分。课程结束时每个项目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完整的学习报告和一份反映项目实施过程的视频资料,同时各组长必须向教师提交一份记录该组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排名。学习最后成绩由报告成绩与平时学习成绩计算得出。引入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同学间相互协作,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项目把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在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因此,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赵正平.项目驱动教学法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7).
关键词:任务驱动 UG 教学
一、引言:
UG NX是EDS公司推出的集CAD/CAE/CAM为一体的三维机械设计平台,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和制造软件之一,在航空、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各工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因此许多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开设了UG课程,旨在让学生基本熟悉并掌握UG软件的基本应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的竞争能力。通常的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重点讲解UG的各项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然后再由学生根据给定的例子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老师所布置的练习,但当其真正独自面对比较复杂机械造型建模时,很多学生难以完成,甚至无从下手。这说明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UG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的各专业课程教学中还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结合高职高专等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以及本课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所处的地位,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注意:
1.以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根本制定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任务情境为载体确定教学内容
将每一个教学任务划分成多个任务情境,突出以“任务为主线”组织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再是枯燥的知识储备,而是学生根据实际任务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任务,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4.以多元化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不再单纯以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应占主要地位,为了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应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平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任务教学法在UG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设置课程能力目标
在职业教育中,UG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UGNX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利用UG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应始终贯彻以实训为主的原则,让学生真正能熟练使用软件完成任务。
2.教学内容处理
打破原有的章节,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划分成几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又划分为几个大的工作任务,授课任务,将知识点穿插在各个子任务中,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在此任务中,可以设置知识点草图的创建、草图几何约束、尺寸约束、草图拉伸、草图旋转、基准平面的创建以及如何创建键槽等内容。
3.教学方案实施
将学生按班级人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采用组长负责制。课堂上,教师先告知本堂课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并就本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快速地传授给学生。再由各学习小组长到教师处领取任务单,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分析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各小组成员可以先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总结,找出最佳实施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
4.教学成果展示
各小组在任务完成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本组所认为的最佳方案及成果以及具体的建模过程和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展示给大家,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最后再由教师组织全体同学对整体设计做出合理评价,选出最优实施方案。
5.教学评价
对评价学生实施方案的标准不能局限于“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合理”或“更合理”以及建模过程的快速有效性上。评价不仅是对建模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建模过程进行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不是仅以哪组的方案最优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是以哪组在学习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以此选出优胜小组,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UG这门课程中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焦丽丽.UG软件用于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08(12)
关键词: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 核心技能
项目驱动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近几年在各地高职院校逐渐引进和实践。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老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清单报价书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熟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GB50500-2008)和当地计价定额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和程序。该课程涉及内容多,实践性很强,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我院目前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通过一年来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的教学实践,我对项目驱动教学法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前提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真正做到零距离就业,这也是目前许多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差,毕业生到岗不能顶岗,给用人单位和学生带来了很多麻烦和苦恼。项目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切实为学生着想,为家长着想,以真实工程项目招投标任务引领教学过程,完成任务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组织引导为辅,培养实用性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总结实践经验,整合课程理论知识点,并有效地隐含在工程项目中,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
二、选择合适项目是关键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工程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工程项目太小,教学轻松容易,但是覆盖面不够,学生主动性发挥不强,容易让学生产生浮躁自大情绪;工程项目太大,理论知识覆盖范围广,但是教学工作量太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和思想压力,影响工程项目清单计价任务完成的质量,甚至会半途而废。因此,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成为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一般要尽量选择贯穿性的工程项目,并保证项目的真实性,要熟悉整个项目内容,并亲自参与过或者模拟过该工程项目清单价格的确定,才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当实际工程项目不够完善适用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教学可行化的改造,或者选择多个互补性项目,努力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捷径,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课程整体设计是核心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整体设计就是教师要根据课程拟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效利用教材,打破原有知识体系,整合课程理论知识点,把理论知识巧妙地隐含在工程项目清单计价的任务中,工程项目的清单计价作为主任务,主任务下再根据施工顺序和计价顺序确定不同的知识模块,作为子任务,如××工程土石方工程清单报价书编制就可以作为一个子任务。教师要做到子任务安排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不能形成简单的任务堆砌,同时子任务又要相对独立,有利于学生完成子任务后的评价,以培养学生阶段性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子任务的安排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总课时要求,结合授课对象的能力水平合理安排,以利于科学合理安排课内外的学习任务,确保教学效果。一般小型工程项目,教师可以根据主要知识点安排子任务,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完成计划和独立评价计划的能力;大、中型工程项目需要教师根据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程序采取分组与分阶段的迭代实施的方式,每一个小组由一名综合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担任组长,如果能力太差不可能胜任组长的职责,能力太强有可能包办代替,其他同学得不到锻炼。分组分阶段的方法需要教师创设工作情境,合理安排工作总进度计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增强集体荣誉感,是值得大家借鉴的方法之一。优秀的课程整体设计是上好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师不但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更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切实为学生着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四、评价体系改革是保证
关键词:职业学校 项目驱动教学法 flash教学
近几年来,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学生面对的是就业,面对的岗位基本是一线的技术人员。所以技能的熟练掌握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满足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实际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基于这一目标,我们提出教学改革,尝试项目驱动实例教学。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概述
1、项目驱动法的概念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展开,将每个知识点
融入到项目的各个任务中,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2、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项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三个中心,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当然项目驱动实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是对立的,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可以大大促进教学。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flash课程教学中应用
1、教学任务设置
结合教材及其他参考资料,重新拆分,整合教材,将Flash教学划分为五个模块,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模块一:基础训练,分解成4个任务来完成,共计14学时。
任务一:花朵绽放,2学时。知识点:椭圆工具、任意变形工具、橡皮擦工具、颜
料桶工具、文本工具、翻转帧命令、变形与翻转命令、图层概念、逐帧动画。拓展任务:制作文字按笔画出现的逐帧动画。
任务二:宁静的夜晚,6学时。知识点: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多角星形工具、线
条工具、任意变形工具、组合命令、元件概念、库概念、形状补间动画。拓展任务:画出你心中的海滩。要求画面中的事物不少于四件。
任务三:霓虹灯文字,2学时。知识点:文本工具、墨水瓶工具、填充变形工具、滴管工具、分离命令、舞台属性、动画补间动画。
任务四:可爱的生日帽,2学时。知识点:钢笔工具、部分选取工具、填充渐变工具、刷子工具、动画补间动画。
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植树快乐”为主题,运用学过的知识点,制作植树节宣传明信片。要求包含逐帧动画或补间动画个人作品。
模块二:对象编辑,分解成3个任务来完成,共计10学时。
任务一:倒影文字,2学时。知识点:对象的编辑——变形、排列与对齐命令;滤镜。
任务二:飘动的花朵,3学时。知识点:不闭合线路引导层动画。拓展任务:制作多个飘落的树叶,并且不同的树叶要有大小,明暗的变化。
任务三:地球公转,3学时。知识点:闭合线路引导层动画。拓展任务:以场景中显示的自己姓名的外轮廓为引导路径制作引导层动画。
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以“热爱劳动”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宣传五·一劳动节引导层小动画。
模块三:遮罩动画,分解成3个任务来完成,共计12学时。
任务一:按照灯,2学时。知识点:基础遮罩动画。拓展任务:通过一个汉字的出现,舞台上最后出现自己最喜欢的话。
任务二:上下分开出现的图片,2学时。知识点:复杂遮罩动画、时间轴特效动画。拓展任务:制作按不同方向及形状出现的图片。
任务三:水平百叶窗,4学时。知识点:复杂遮罩动画。拓展任务:制作水平、竖直百叶窗出现效果。
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制作卷轴画小动画作品。
模块四:按钮训练,分解成2个任务完成,共计16学时。
任务一:按钮图片,4学时。知识点:按钮的四种状态。拓展任务:制作形状、颜色变换的按钮(四种状态下)。
任务二:跳转按钮,4学时。知识点:停止播放语句Stop 和Play。拓展任务随着鼠标的移动,逐渐显示出图片。
任务三:新年贺卡(产品宣传片、网页片头动画),6~8学时。知识点:声音的添加,场景的跳转,整体风格的设计。分组完成。
模块五:期末作品制作与展示。要求提交小组作品进度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小组完成作品并展示。
2、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
在每节课开始,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和学习的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
2)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后,首先让学生观看任务的最终效果,使得学生对任务有一个整体的感观认识。
3)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方式因学生学习的阶段而不同。在基础学习阶段,由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在提高能力阶段,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综合练习阶段,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4)作品展示、考核
展示的作品以拓展任务为主。通过作品的展示,展现学生自身特色,学习他人的优点,是一个感受成功,相互进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