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药学教学论文

中药学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8: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药学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中药学教材中名称相似的药物较多,如二活(独活、羌活),二地(生地、熟地),二苓(茯苓、猪苓),二术(白术、苍术),二冬(麦冬、天冬),二芍(白芍、赤芍),二贝(川贝母、浙贝母),二枳(枳实、枳壳),二皮(陈皮、青皮)等,可对其功效进行比较学习。如独活、羌活均能祛风湿解表,独活偏治下半身风湿,羌活偏治上半身风湿;生地、熟地均可滋阴生津,生地偏于滋阴清热凉血,熟地偏于滋阴补肾补血。该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2药源异同教学法

教材中具有同一植物来源、不同入药部位的药物很多。如姜、桑树、橘果、茯苓、瓜萎、莲、竹、紫苏、乌头等,其入药部位不同,功效也有区别,可列表比较。另外,蚕砂与僵蚕,何首乌与夜交藤,冬瓜皮与冬瓜仁,侧柏叶与柏子仁,槐花与槐角,仙鹤草与鹤草芽,车前草与车前子,芦根与苇茎,枸杞与地骨皮,金银花与忍冬藤,大青叶与板蓝根,马兜铃与天仙藤、青木香,槟榔与大腹皮,肉桂与桂枝等也属此类。教材中具同一药名、不同来源的药物也有很多,其功效各异。如,黄偏入肺疏风,白偏入肝明目;贝母,川贝母清肺润肺化痰,浙贝母清肺化痰散结;防己,木防己偏祛风,汉防己偏利水;五加,南五加偏祛风,北五加偏利水,刺五加偏补益;牛膝,怀牛膝偏补肝肾,川牛膝偏活血利尿;旱莲,墨旱莲偏补肝肾,红旱莲偏凉血止血;红花,红花偏温经活血,西红花偏凉血活血透疹。

3类药分组教学法

即先讲授每一类药的具体药物,然后按功效特点分组,再将功效相近的2~3味药物进行对比教学。以辛温解表药为例,此类药共有15味,可按功效特点分为四大组。第一组,功偏散寒,有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羌活、蒿本、葱白;第二组,功偏祛风,有防风、荆芥、白芷;第三组,功偏通鼻窍,有辛夷、苍耳子;第四组,功偏透疹,有胡荽、柽柳。教材第二章清热药中清热解毒药按所治病症不同将药物分为4类也属此法[4]。

4脏腑系统(归经)教学法

该教学法以中药归经理论为基础,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脏腑辨证用药、临床疗效观察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使学生理解药物对人体各部位的病变有选择性治疗作用,而体表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到内在脏腑,反之亦然。如用朱砂、远志治疗心悸失眠的心经病变,说明其归心经;用桔梗、苏子能治疗喘咳胸闷的肺经病变,说明其归肺经;而用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其归肝经;能治疗阳痿、遗精等肾系疾病的药物归入肾经,如仙茅、羊藿。另外,同归一经的药物其作用也各有不同。如人参黄芪、百合玉竹、黄芩石膏、干姜细辛、苏子杏仁、五味乌梅、麻黄葶苈、车前石韦、厚朴桔梗等都入肺,但人参黄芪甘温补肺气,百合玉竹甘寒滋肺阴,黄芩石膏寒凉清肺热,干姜细辛辛温散肺寒,苏子杏仁降肺气,五味乌梅敛肺气,麻黄葶苈宣肺利膀胱,车前石韦清肺利膀胱,厚朴桔梗降肺气以通腑气等。

5效近比较教学法

即将功效相近、主治相似的药物予以比较,找出其异同。中药学教材中功用类似的药物特别多,该方法适宜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功用比较学习。其优点是简便易行,掌握准确、牢固,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打下基础。如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龙骨与牡蛎,附子与干姜,黄芩、黄连与黄柏,玉竹与黄精,龟板与鳖甲,肉苁蓉与锁阳,桃仁与红花,荆芥与防风,麻黄与桂枝,金银花与连翘等。

6功效推理教学法

即根据性味、颜色、质地等推导出药物功效。从性味上,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而苦寒药多有清热燥湿之效;再如辛味药的麻黄、细辛一般都能治疗肺部病变;麝香芳香开窍入心经,佩兰芳香醒脾入脾经。从颜色上,色白入肺,色青入肝,可推出青黛、青箱子、茵陈、柴胡等能治疗肝经疾病。从质地上,桑叶、蝉蜕质地疏松而轻,故有生浮疏散之功;赭石、朱砂质地细密重浊,故有沉降之性。

7取类比象教学法

即利用中药的原植物和生药的形态特征来比喻其性能功效,该教学法形象直观,利于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如人参,其形似人,而人以元气为本,故人参大补元气;钩藤形似抽搐的四肢,善平肝息风;血竭色紫红,能生肌止血、化瘀定痛,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栀子、连翘形圆中空有瓣似心脏而归心清心;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幼虫的菌座,因夏天在越冬蛰土的虫体上生出子座形的草菌而得名,为平补肺肾、止血化痰,治诸痨虚损调补之要药;沙苑子似肾形,因而补肾固精;橘核、荔枝核形似,因而治疝气肿痛等。另外,中医注重以脏治脏,如以肝治肝,以心治心,以皮治皮,以藤治藤、以核治核,此等药例不胜枚举。

8顾名思义教学法

即根据中药药名来分析其性能的教学方法。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名称各异。部分中药系根据其突出功效而得名。如防风祛风熄风,防风邪侵袭;升麻升脾胃清阳,其力较柴胡为强;续断续筋接骨,治筋伤骨折;番泻叶通泄大便,清导实热;木通苦寒通经,利尿清火;肉苁蓉为肉质植物,药性从容和缓,补而不峻;决明子长于清肝明目,为明目之佳品;益母草功擅活血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千年健能祛风湿,强筋骨,治风寒湿痹兼肝肾亏虚。名中寓以主要功用,言其名则知其用。

9炮制功效教学法

第2篇

什么是体验:《淮南子记论训》里说:“故圣人以身体之”。“体验”的准确定义应该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初一语文第一册分八个单元,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近及远进行编排。单元内容顺序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自然景物、经济文化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文的教学与运用同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离开了生活,语文即变成了空洞的外壳,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必然是劳而寡效和枯燥无味了。因此,课外的体验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了。

一般说来,体验有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两类。第一册语文中的教材,有的可以直接体验,有的只能“曲径通幽”间接体验了。这是由于少年儿童的年龄与历史的距离,以及认识特征等等所决定的。

直接体验可分为实践性和观察性体验两类。实践性体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意识的主观对客观的活动。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第七单元的《回声》一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回声,是我们熟悉的现象,它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对于回声这一发生的原理,山里的孩子是有条件的,课外教师带着学生对着峡谷,对着山崖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回声发生的原理、条件,回声在科学中运用的知识,不就更加一清二楚了吗?

知觉的高级形态是观察。观察性体验是有目的、有计划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知觉过程。观察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一种技能。难怪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就说明人的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同时观察经验告诉我们:一要细致,二要抓住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课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倘若教师在课外有目的、有计划指导时,既注重观察中的细致和抓住特征,又把长期观察和短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那么,对于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不仅是不难理解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一学生年龄、认识特征等原因,有的教材内容不可能进行直接体验,只好借助间接体验了,间接体验一般分为迁移性和情景性两种。

迁移性体验是一种因此及彼,举一反三的体验。说得准确一些,实际上是一种类比性体验。教师指导得好,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训练重点的掌握,而且对于课文中的难点突破也是大有裨益的。

《羚羊木雕》是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思维矛盾的教材,教师指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反映的矛盾,迁移到学生自己家庭中有没有类似的矛盾,指导学生选取一件日常小事进行作文体验。这样既展示了少年与成年人精神世界由不和谐到和谐的过程,又由读到写进行了训练,这岂不是一举两得了?

《背影》里的细节描写是难点。所谓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是细微情节。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迁移到学生仔细观察提炼父母平日一、二个生活细节后,然后大家讨论评定,学生所选取的细节是不是真实,是不是典型?这样就能理解课文中细节描写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以少胜多、以一代十的作用,难点不就自然突破了吗?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比较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去外皮干燥根,性微寒,归肝脾经。白芍临床上常用的入药规格有生白芍、炒白芍、醋白芍或酒白芍等[1]。白芍含有芍药苷成分,具有镇痛、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有报道,炮制后的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均显著降低。本文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及生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仪器使用 岛津L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色谱工作站,频率25k Hz的KQ2200DA型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2材料选择 芍药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0736-200933) 。色谱纯甲醇(美国Tedia试剂公司);水为重蒸馏去离子水。生白芍 (天津饮片厂产品) ,白芍炮制品(按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自制产品) 。

2方法

2.1白芍炮制 酒白芍:按白芍100kg用黄酒10kg的比例,将白芍片喷淋黄酒拌匀,放锅内文火炒干。醋白芍:按白芍100 kg加米醋20 kg将白芍片用米醋拌匀,用文火炒干放凉。炒白芍:白芍片放锅内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

2.2芍药苷检测

2.2.1色谱条件 色谱柱:Aichrom Bond-AQ C18(4.6mm×150mm),流动相:乙腈-0.1% 磷酸溶液(14:86)论文的格式。柱温:30℃,进样量20u L,流速1.0mL/ min。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约为4000。

2.2.2供试品溶液 将以上白芍炮制品中粉0.1 g放入50mL量瓶内,加入乙醇35mL,置8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放冷,加稀乙醇至刻度药学论文,放置后取上清液微孔滤膜过滤后制成1.0g/L的溶液,为供试品溶液。

2.2.3对照品溶液 取芍药苷对照品2.1 mg用甲醇定容到5 mL量瓶内,即得对照品溶液。

2.2.4芍药苷测定 用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 5u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按色谱条件测定,样品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外标法计算芍药苷含量。

3 结果

芍药苷在白芍生药材中含量最高,白芍片和酒白芍含量相当,含量较少的是炒白芍和醋白芍。RSD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类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测定(%)

 

样品种类

芍药苷含量

RSD

原药材

白芍片

酒白芍

醋白芍

炒白芍

3.14

2.54

2.52

2.27

2.30

1.5

1.73

1.77

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以道育人

**区选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尤其是像**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大多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或者别墅,条件是好,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二、美德教育

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欢乐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敬业和乐业》则告诉学生如何对待生活,才能实现理想。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第5篇

药学微生物是一种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之一。侧重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基本微生物培养技术中,药物制剂的消毒,杀菌处理,药品和其他内容微生物检验的各个方面的生态。药学微生物重点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微生物理论,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为主,大多是“一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模式,微生物繁殖不生动,形态逼真的内容,体育展示给学生。此外,教学条件,不能好学生的技能。出于这个原因,许多教师以提高教学效率做了很多工作。如制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后用长挂图也变得模糊,并不能体现空间感。这样一来,学生们会觉得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难以理解,微生物类变得乏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的兴起。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合理教学手段的同时,逐步引入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枯燥生动,可视化,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一定程度的兴趣。微课教学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微生物制药,呈现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多维空间。用图,文,声,像,传播的模式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的集成,生动,直观,表达教学内容切合实际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内容课堂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枯燥和教条式的教学,提高主动学习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微课教学的优势

2.1微课教学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在做一些实验教学,你可以实验原理,实验演示中显示的视频动画的形式,连同解释,使一些问题无法厘清的传统教学已经成为简化,学生容易理解。可以由学生自己和实验操作等关键信息的原则进行控制,如果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这一部分,教师需要作出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减少对演示的复杂性操作时,在实验的成功率通常将改善。

2.2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主要由微缩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教学等手段来实验教学,可以使实验具体,生动,动态显示方式,便于学生观察,探究实验产生的直觉,感知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

2.3微课教学有助于反馈实验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的教堂,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反馈,所以老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验中,利用微课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成像技术,将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实验操作的分析是标准化的,实验结果是合理的,这与传统的测试,直观,生动的对比。通过这些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检测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运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3.1课件设计突出重难点,切忌繁琐、冗长、过于华丽

传统医药微生物学教学的教师由参考书,口语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手段来解释,这是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利用微型教学,解决一些传统教学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师要备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幻灯片,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使用的不同的字体颜色,大小不同的文字,但也乐音斑点,视频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弄清楚的重难点内容,容易掌握。微课的课件设计应清晰,美观,有层次感,短,但并不复杂。没有太多的文字,字体要清晰,厚重,要与背景色对比强烈,以及为避免视觉疲劳要注意色彩搭配协调。你可以使用一些小插曲,但不是太夸张了。总体来讲,涉及微课课件画面,然后选择你要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繁琐的新奇的电影,太华丽,以避免分散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以教学内容的干扰的注意。

3.2微课教学是辅助工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微课教学的应用和发展,在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集成,同步输出,同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带领学生到微观的现实世界,感受真正的实验环境。如果忽略微类是一个辅助工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点上,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CAI播放模式,这将导致在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盯着文字,图像屏幕上,听着语音音频,形成了典型的计算机为主导的模式,老师只是计算机操作员,像一个剧场观众的学生,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不仅模式降低了学习的学生的利益,也影响智力发育学生。因此,使用微课教学是不是教学的唯一模式,教学方法和微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组合,以确保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配套使用微课教学。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4结语

第6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阅读,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为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并且进行,才气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本事,才气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抱负境界。

第7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文主义教育 课程设置 自我意识社会环境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文学鉴赏、情感体验和作品内涵领悟等能力要求。

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求,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注重发展个体的自由,强调用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陶冶人和教育人。

在教学中,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内容注重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安排上富有弹性,注意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相互渗透,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学生为中心,考虑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适用的课程。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施以相应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笔者现从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中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当前社会环境三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引入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释。

在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中,诗歌、散文、小说及戏剧等不同文学样式的引入,需要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意义与情感内涵方面的体会能力、写实与虚构的分辨能力,以及自身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注重课堂训练与讲解,学生自身很难体会到文章作者在文字中蕴含的信息和情感,更不用说体会作者的文字技巧了。“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还要对其亲身体会。而中学生无论在社会经验还是人际交往的程度上,都远远低于成人,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增加必要的背景知识介绍及简单地现实联系对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有益处的。譬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节选,表面上看整篇文章刻画了一个极度吝啬而又心胸狭窄、报复心极强的犹太人夏洛克和诚实信用、珍重友情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作品的内容在许多学生看来是可笑而不真实的,认为这个故事只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但是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当时的欧洲社会背景和宗教背景,了解当时欧洲政府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排斥,学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夏洛克会有如此之变态的报复心理。此外,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让其针对社会借贷现象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对比调查结果和课文中夏洛克提到的借款条款,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作者极力刻画的夏洛克的贪婪的理解,又可以体会到作品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结局凸显法律文件文字严谨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注重自身表达的准确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内涵领悟,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行程和发展过程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和成熟期八个阶段。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被积极地解决。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面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性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在集体社会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在这个时期,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学习,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对于学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定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和信息载体,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语文教学被赋予了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责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学生能够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将其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表述出来,教师除了进行积极的引导之外,没有必要再进行强制统一。对于异议的提出,欢迎学生进行基于客观现实的自我阐述,帮助其建立自身独特的角色定位。

另外,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国际交流愈加深化,新兴媒体传播方式涌现,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应用产生巨大影响。许多网络流行语或是方言,或是不符合传统语言结构,或是错别字,比如,网络上风行的“有木有”,是由地方方言演化而来的(普通话夹杂方言),就是“有没有”的意思,是咆哮体中的一种。同时,外语教育给传统语言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轻视,比如,经常听到学生说的“吐槽”,来源于日本漫才(类似于中国的相声)里的“ツッコミ”,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者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普通话里相当于相声的“捧哏”。

中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的一部分,对于奠定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于新奇事物很容易接受,在当今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反而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随着语言的发展,不少原来的网络流行语被收录到字典中,如“给力”、“宅男”、“宅女”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若学生出现此类偏好,应当恰当地予以引导,在遵循传统语言的规范的同时,保持其语言的清新性和独特性,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使中学生在现今快速发展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奠定坚实的传统语言文化知识基础,开阔视野,建立健全人格,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提高文字的鉴赏能力和内在领悟能力,达到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曹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百度百科:人文主义教育http:///subview/229803/6133546.htm?fr=aladdin(引用日期,2014-4-19).

第8篇

一、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是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原因是他想说,有说的欲望。也有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胆小害羞,不愿或是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没有了说话的欲望和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见解的信心,让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做好说话的准备,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首先要用逻辑严谨、富有激情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感染、打动学生,并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自主说话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的调节思维,组织语言,做好说话的精神准备,鼓起说的勇气。针对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先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自由的讨论发言,通过优等生的说,让这些不敢说话的学生听一听、想一想自己说的对不对,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学生汇报时注重让这些学生先说,给他们说的机会,锻炼说的能力,增强说的欲望,鼓励其说话的勇气。

教师还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发表见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回答难度低一点的问题,胆小的学生可以排在中间回答,智力好的学生则可以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独立发言,各显其才,让学生体验成功者的喜悦。长期坚持训练,能使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有了发表见解回答问题的欲望,信心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就会随之提高。

二、 要训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语言艺术,下功夫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不断规范、准确、逻辑严谨、简捷明快、流畅、妙趣横生,同时注意调整语速的变化。天长日久,学生必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应有根据,讲述算理的语言要事先精心设计,尽量做到简单明确,便于表达。教师要经常通过让学生说解题根据、讲算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

为了使学生正确清晰地讲述解题过程以及思考依据,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会组织语言,做到有条有理地说话。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会列式、会计算,要不厌其烦地通过学生讲算理、讲思路,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说话,能完整、连贯地把话说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其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如:学生看到15+6=( )时,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15加上6等于23,不只是脱口而出的“23”,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语言不完整。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全面提高素质的角度考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从严要求,从小抓起,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如:和、差、积、商等),这样才能训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如:在读算式24×(15+6)时,尽量要求学生这样读“24乘15加6的和”,而不要在读的过程中出现“括号”的字样。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文字题很有帮助。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强调对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数学学科中应用题的文字,需要学生在阅读、复述中抓住关键字、重点词、中心句展开思维,以达到对语言文字和题意的领悟与把握。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思考的过程,清楚地表达解题思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学校过‘六一’做纸花,3名同学2小时做了120朵。照这样计算,10名同学8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叙述:(1)要求10名同学8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必须知道每位同学每小时做多少朵纸花,已知条件告诉了3名同学2小时做了120朵,所以每人每小时做纸花的个数是可求的。(2)已知3名同学2小时做了120朵纸花,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做多少朵纸花,从而就可以求出10名同学8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这两种叙述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话的条理性,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学生在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思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语言是数学文化的载体。只有在语言表达中思维才能得到最完美、最充分的表现,数学语言的生成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总之,数学语言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在学生的语言表述和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上述例题还可以这样来分析叙述:通过观察,“8小时”是“2小时”的4倍,可以先求出1名同学2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再求10名同学8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

四、要训练学生说话的灵活性

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这就是说话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训练学生说话的灵活性,教学中教师要举一反三,同一类问题,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看谁的问题提得多,提得好。在集体交流时,要求一位同学提一个问题,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同学提过的问题。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更能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思维质量。

实践证明,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语言的发展,必将促使他们思维发展。小学生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必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

五、结合动手操作、生活实际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组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再用语言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述出来,即把操作和说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把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学中确实行之有效的策略。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运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边摆边说,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总结。这样,不但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而且加深对“凑十”的方法和加法含义的理解。从小培养他们的说话意识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