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8: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二年级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二年级教案

第1篇

本课主要针对动物的形体特征来进行剪纸活动, 在锻炼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还 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剪纸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五、教学准备:软纸,简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1 示范作品,激发兴趣

(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 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 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 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

2 学习实践剪纸方法 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 手剪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 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走样)。

3 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 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 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第二课时

1 介绍交流作品 展示作品: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 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 纸方法)。 比较各自的作品: 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 的见解。

2 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 学生实践: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 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 这时, 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 由于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他们的创作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 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的目的。

3 交流评价作品 展示学生的新颖作品,教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全心全意互相学习,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第2篇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共计54人,从前三学期的学习来看,学生对按规律填数,画图是一个难点,有20%的学生能自己找出规律,有50%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找出规律,有20%的学生需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找到规律,还有10%的学生则是只知道答案,搞不清楚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本堂课的探索规律和以往有所不同,以前学习的基本都是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规律,今天学习的是组与组之间的重复,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以组的形式重复出现的规律题的基本模型,让学生对这类题都能找出相应规律。

教学内容:p49例1、例2,p50课堂活动第2题,p51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推理、动手操作等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能给图形、数字、字母中找到规律并进行分组。

难点:

建立以组的重复为规律的此类题的数学思维模型

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创设教材情境,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范俊杰家搬新家了,你们想去参观他的新家吗?老师带来了他们家客厅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课堂探索

(一)      学习例1(课件出示)

1、学生观察,寻找规律

2、汇报交流,找到规律

3、 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述一下这些规律吗?(可用数字、字母、图形、声音等等)

(二)      学习例2(课件出示)

1、引导:选择你喜欢的一组题目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对数字,字母,图片进行分组。思考:我们每次都需要把所有的分组找出来吗?(板书:分组、找到第一组就找到了规律)

4、按照规律,把缺少的部分填写出来。并进行展示。

5、刚才我们运用了给数字、字母、图片分组的方法,找到了他们的规律,孩子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三、在实践中寻找规律

课堂活动P50第2题

两人一组按一定的规律摆一摆,说说你们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孩子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引导学生发现掌声的规律。

四、课堂游戏(小律动)`。

1、拍手拍拍肩

拍手拍拍肩

拍手拍拍肩

2、双手左上举、双手右上举

双手左上举、双手右上举

双手左上举、双手右上举

五、练一练

自主完成P51练习十第1题

六、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就一定能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第3篇

课题

Unit 5 In the park. Lesson 3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英语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一、语言技能

1. 能够在恰当的情境中,初步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功能句。

2. 能够使用本单元所学习的重点句型,完成课本P40 活动A. Look and say的任务:“There is / There are...”。

3. 能够在语境中学习五个新单词,并能初步理解感知单词意义:queen, ruler, skirt, teacher, under。

4. 能够借助已学过的单词及对应的图片,感知当字母q, r, s, t, u在单词词首时,所常见的发音,并借助图片和首字节提示整体识别单词。

 

二、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

2.在各项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

 

三、思想文化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语言文化的异同。

 

重点

 

1.尝试使用句型“There is / There are...”自行描述活动A. Look an say中的图片意义。

2.学习五个单词:queen, ruler, skirt, teacher, under,并且能够感知字母q, r, s, t, u在词首时的常见发音。

 

难点

 

1.重点句型“There is/ There are…”的理解和运用。

2. 单词的发音:queen, skir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Let’s listen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歌谣视频,要求学生看视频,听歌谣。

学生看视频,听歌谣。

1.回忆已经学过的词汇以及有关句型。

2.在动感的歌谣中,愉快地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Look and say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本单元已经学习过的单词图片,要求学生看图片,说单词。

学生看图片,说单词。

进一步复习上一节课的核心词汇:boat, lake, flower, grass, tree, hill。

 

 

 

What’s missing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苹果树,并在苹果树上呈现已经学过的单词,要求学生看课件,哪个单词不见了,就说出哪个单词。

学生看课件,哪个单词不见了,就说出哪个单词。

以游戏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单词,见词能读,锻炼反应能力并且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Look and say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图片和基本句型,要求学生看图片,介绍图片内容,完成句型填空。

学生看图片,介绍图片内容。

1.进一步复习已学过单词,并尝试在基本情境中的运用。

2.巩固句型: “There is / are …”。

 

 

Look and learn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和课本P40 Look and say的图片,要求学生看图片,初步学习课文内容,并完成句型填空。

学生看图片,初步学习课文内容,完成句型填空。

1.进一步巩固句型:“ There is / are …”。 

2.在情境中练习理解句子意义。

 

 

 

Let’s read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和课本P40 Look and say的图片,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40,全班同学共同朗读课文内容。

学生打开课本P40,全班同学共同朗读课文内容。

认读课文内容,锻炼认读能力。

 

 

Look and say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图片和句型,要求学生看课件,看图片,说句子。

学生看课件,看图片,说句子。

操练句型,为下一个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Look and practice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图片和句型,要求学生看课本图片,指图片,使用句型,介绍图片内容。

学生看课本图片,指图片,使用句型,介绍图片内容。

能够使用句型,完成课本P40 Look and say的任务:

There is / are …

 

 

 

 

Let’s learn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图片和句式,引导学生看课件,通过“自然拼读、拆分单词、看图学词、词不离句”等方式学习词汇:queen, ruler, skirt, teacher, under。

学生看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然拼读、拆分单词、看图学词、词不离句”等方式学习词汇:queen, ruler, skirt, teacher, under。

1.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词汇,能够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

2.能够在语境中学习五个单词:queen, ruler, skirt, teacher, under。

 

 

Let’s read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图片、单词和中文意思,要求学生看课件,读单词,两遍英文,两遍中文。

 

学生看课件,读单词,两遍英文,两遍中文。

巩固单词,锻炼认读能力。

 

 

Summary

教师播放课件,提出问题“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要求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举手回答。

小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系统巩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Homework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

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看这里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谁来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师评价:你观察得很仔细,发现得真多)

2、揭示课题

师:为什么叫它叫三角形呢?

预设生说有3个角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在哪

师:你们觉得他找对了吗?

生:对

师:看来你们对于角有着一定的认识,谁来说一说,你觉得角是长什么样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角长这样的,有的认为角长那样,那么到底什么是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原有对图形的认识,由五角星的5个角导入,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内心对角的感觉,激起学生认识角的求知欲】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画心目中的角

刚才同学们用语言表达了你们心目中的角,现在请你们画一个你心目中的角,将它展示在白纸上

【让学生大胆将心目中的角展示在纸上,为了解角的基本特征,角的基本要素作铺垫】

2.展示学生画的角

师: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画的角,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些角画得好?

师:为什么你觉得它们画得好

生:它们的角尖尖的,边直直的

师:你觉得呢?

生:我也觉得这两个画最好

师:理由呢?和他一样

师:那其他的几个哪里画得没它们好

生:边不够直,没有尖尖的

师:那最后一个呢

生:它不是角。它是三角形

师:虽然它不是角,但这个图形里有没有角

生:有

师:那它的角在哪里

师:根据你们现在对角的感觉再画一个角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不一一展示了

【通过展示不同的角,学生通过对比辨析,探究出角的基本特征。】

3.自学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角画完了,现在你们想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4页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并把它标在自己画的角上。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标好了,谁愿意当个小老师上来给大家介绍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生:这里是它的顶点,这两条是它的边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谢谢小老师,请回

【通过学生自学,小老师介绍,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构成角的基本要素】

4、实物找角,深化表象

(出示多媒体画面)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

“角”客人,它们藏在了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师:她找对了吗

生:对

师:你找得真仔细,现在请你帮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它们就变成了这样。谢谢你的帮忙,让大家看清了角脱去外衣的样子。即使脱去了外衣,它们仍然还是角。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判断中进一步丰富对角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和体验,学会辨别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的方法。再回到生活中,通过摸一摸,找一找的活动,体会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深化表象。】

5.判断角

谈话:这时候又来了一些朋友,它们都争着说自己是角,你能判断出(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它们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判断完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投入,谁愿意把你判断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第一个,第三个和第五个是角。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是角

生1: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否把它的顶点和边指出来。

师:第二个为什么不是角

生:因为它没有顶点

师:那要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角

师:第四个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没有顶点

师:那现在给它确定一个点,现在是角了吗?

生:不是,它的边是弯的

师:那我把一条边变直,现在是角了吗

生:不是,另一条边也要变直

师:你们判断得真准确,给你们个赞

师:所以这几个是角

角无处不在,它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谁能从我们这间教室里把它找出来。

【回到生活中,通过摸一摸,找一找的活动,体会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深化表象。】

5、感悟角有大小

1.创造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这么多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创造出一个角?

生:想

师:现在请你们从信封中拿出你们的学具自己摆出一个角,完成的就请你举起手中的角示意老师。

师:现在请你们想办法让它变大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预设生1:把它拉长

师:和他一样的请举手,老师给你们分个队,叫1队

师:老师黑板上现在有3个一样大小的角,请你代表你们队帮老师把其中一个角变大

师:有不一样的办法吗?

预设生2:把两边张开

师:和他一样的请举手,老师给你们分个队,叫2队

师:也请你代表你们队让这个角变大

师:两队都有办法,老师现在很困惑,不知道你们的办法是不是真的让角变大了,我该怎么去验证?

生:把它们和第一个角比较

师:为什么和它比较

生:它们三个角原来是一样大的

师:怎么比较

师:你当小老师上来演示下

师:把你比较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角没变大,只是边变长了。你们同意吗?

师:继续比较2队的

师:比较出来的结果是?

生:角变大了。你们同意吗?

师:通过刚才操作,真正让角变大的是哪队?

生:2队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帮我们解决了困惑,掌声送给他。

师:2队的方法能让角真正变大,我们可以发现什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和同桌讨论下

生:角的大小与它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这个结论把手中的角变小,完成后将学具放在左上角

师:现在这里有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生:第二个最小,第三个最大

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如果用你的两只手表示这三个角,每个大概张开多大

【通过拔动活动角,直观比较角的大小,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应用,

巩固深化

师:角朋友看到你们这么棒,还想再考考你们,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想想做做”第2题)

【设计意图:要求数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使学生在巩固对角的认识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对一些平面图形特征的感知。】

师:都找对了吗

生:对了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第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角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个部分名称,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从实际物体的面上抽象出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没有关系,而是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用具:每人一张彩纸、一把剪刀、一把直尺、一个活动角、一副三角尺;教师用具:角两个、小磁铁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带同学们玩个小游戏:我来猜猜猜,猜猜老师的袋子里有哪些图形?

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猜猜老师的袋子里有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到的呢?

生: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角,圆形没有角。

师:那老师想让你给它们分分类,可以这么分?

生:有角的分一类,没有角的分一类。

师:没错,你有一双从数学角度出发的眼睛。咦?那角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角)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从生活中发现角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角吗?(见过)

说一说你见过哪些角?

2.出示图片,找出角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物品,你能指一指角角哪吗?请同学上黑板上指一指找到的角。

3.摸角,感受角的特点

刚刚咱们找了角,也能指出角,你想摸一摸角吗?

拿出课本,请同学摸一摸数学课本上的角。并且说说角摸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角摸起来尖尖的。

生2:角摸起来扎手。

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角那个尖尖的,扎手的地方。

预设生3:尖尖的那个地方的两边摸起来平平的。

师引导学生用手去感受角的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的看到角,咱们把这些图形的角都描下来怎么样?

(PPT展示描角的过程,师讲授:这些描下来的图形都是角。)

观察:这些角有都有什么?

师:先自己独立观察角都有什么?再和同桌讨论一下你们的发现是否一样。

汇报交流:

生1:角都有尖尖的地方。

师:请上来指一指那个尖尖地方。

交流发现:这些描下来的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师:角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生齐读顶点)。每个角几个顶点?(1个)师板书(角都有一个顶点)。

生2:角还有两条线。

交流发现:这些描下来的角都有两条线。

师;角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每个角几条边?(2条)角都有两条什么样的边呢?回想一下刚刚咱们摸角时候的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角有两条直直的边(相机板书)

4.说一说角的组成

师:请同学看,这一个一个的角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并说明理由。

5.学习画角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角,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大家的表现非常棒!老师想把难度升级,你们有信心完成新的挑战么?(有)老师想让大家画一个角。不着急,咱们先想一想画角需要些什么?(直尺,因为角有两条直直的边,不用直尺画的不直)

(1)教师先放手让同学们自己画,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2)强调画角的好方法: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

(3)介绍角的标记,弧线的使用。

6.认识角的大小

(1)比一比哪个角大?说说为什么?

(2)掌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师:同学们看,这是老师动手制作的两个角,这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啊?(在对比中发现两个角一样大,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2)学生观察角有大有小

师: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制作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说说你的方法。再制作一个比我的角小的角,说说方法。

引导总结:把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

角的大小说的是它开口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找一找,填一填,找的时候可以在找到的角里面标上弧线再去数,组织交流时,让学生指一指所找出的角的顶点和边。

2.

动手做一做

先用角的符号标记长方形上的4个角,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任意减掉一个角,鼓励用多种不同的剪法,找出所有结果。将减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汇报,带领孩子数出剩下几个角。

最后用课件再次展示结果,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第6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对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教材通过一幅体育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引导学生从掌握数的概念开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把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通过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熟练这部分内容,将数和形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二年级学生对枯燥的数不感兴趣,因而要用游戏和情境以及生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顺应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又能使新旧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口、进行观察、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激发数数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100以内的数,你们会数吗?

出示数数要求:

1、从8一个一个地数到15。

2、从85一个一个数到100。

出示超市里物品的价格引出新课。(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体验千。

⑴逐个  出示10个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从1数到10.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我们是怎样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像这样的10个小正方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十。

⑵ 数100个小正方体。

继续出示10个小正方体,接着往下数。(课件演示同学们跟着数,10、20、30、…100。)我们是怎样数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⑶数1000个小正方体。

现在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了?还能接着往下数吗?

课件演示同学们跟着数100、200、300…900,900后面是多少?我们是怎样数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⑶交流数数的方法。

2、初步认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⑴为数位找家,在计数器上表示一千。

⑵练习数数突出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法,渗透十进制关系,在计数器上演示数数。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1、闯关游戏。

第一关:青蛙看海

小青蛙为了看海,努力地边跳边数,现在已经跳到了198级阶梯,你们能帮它数数198的后面数是多少吗?

第二关:森林运动会

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小猴、小羊、小狗它们正拿着队员号码牌召集队员呢?你们知道它们的队员号码各是多少吗?小猴队:296-311,小羊队:607-612,小狗队:508-513

第三关:找规律填数

385,386,(

),388,(

),(

),(

),890,880,870,860

500,(

),700,800,900,(

讨论多种填法:(

),(

),500,(

),(

2、说一说

你能找出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吗?

四、课堂学习回顾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分享给大家。

2、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第7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1、例2及第4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个位或十位上不够减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00-700=

50-20=

900+30=

600-100=

70-30=

80+400=

900-600=

100-20=

100+50

=

2、填空

⑴9个百减4个百是(

)个百,也就是(

)。

⑵6个十减2个十是(

)个十,也就是(

)。

⑶3个十加7个百是(

)。

3、用竖式计算(说说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94-

52=

48-19=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揭示课题:三位数的减法

出示例1

小丽有340元,买一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丽有340元。

生:一台计算器120元。

师:你们会算吗?

2、教学例1

⑴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⑵展示交流:

生1:口算300-100=200,40-20=20,200+20=220。

师:你的方法非常好,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用竖式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

生3:也可以估算一下,大约剩多少元?再笔算。

师:你们说得都好。

⑶把书P43例1填完整。

3、教学例2光明小学共有学生876人,其中女生有448人,男生有多少人?

⑴读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⑵独立计算。

⑶反馈:

生:我是这样估算的:把876看作900,把448看作400,900-400=500,男生大约有500人。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上台板演)并进行了验算。

……

⑷把书P43例2填完整。

4、试一试(P43):

433

547

613

218

439

409

5、议一议(P43):在减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师:三位数减法与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计算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564-328=

491-257=

851-236=

753-518=

第8篇

课题

第10课

树上树下(二)

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优秀的表现树上树下故事的作品的表现方法,学习如何展示自己美术作品创意过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手工形式表现树木的方法,学习自编树上树下发生的故事。

2、使用各种材料、不同方法独立或合作表现树并添加树上树下发生的有趣故事,语言展示介绍自己美术作品从创意到实现的过程。

3、体会创编故事的乐趣,培养想象力,感受自由创作的快乐,激发创造力以及自我表达展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并运用剪、贴、卷、揉、捏等表现方法表现树。

难点:手工制作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材质去表现树木结构特征,特别是立体造型树如何兼顾美观与站立稳固。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废旧工具材料、手工立体树。《树上树下》的作品布置教室环境、创编故事。、学生绘画、手工作业集中布置在展台。

学生准备:

手工工具、各种废旧材料。《树上树下(一)》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彩纸、剪刀、胶棒、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废旧材料等。

板书设计:

第10课

树上树下(二)

作业布置:

在自己或合作画的或做的“树”上,继续添加绘画或制作,表现一幅“树上树下”有趣故事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编树故事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问下大家有没有听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呢?谁来讲给老师听下这个故事?

(和同学一起回顾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并引出乌鸦在树上,狐狸在树下。这是一幅关于树上树下的有趣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真有趣!生活中真的有这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吗?

二、视频看树故事

1.

一起看一段微视频,有没有奇妙的故事发生呢?

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在树上、树下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预设生回答:如科学家在攀爬大树,交喙鸟吃针叶树的种子,松鼠吃松果,猫头鹰妈妈给小猫头鹰喂田鼠,小猫头鹰学飞行,试飞失败,不气馁再飞一次,最后飞行成功。

师总结:是啊,大树是动物们舒适的家,是动物和人类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大树上和大树下,树上和树下发生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三、畅想画树故事

1.

我们同学们在树上树下(一)的学习中画了树,用了各种工具材料。

还做了树,有的是做的半立体的,有的是立体的。有的是用海绵纸,有的用豆子,有的用手套、一次性纸杯等废旧材料。

在上次作业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让这课树变得更有意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树上树下(二)》,让我们把树上树下发生的故事加进去。

板书

树上树下(二)

2.

树上树下,有许多故事,正在热闹地或悄悄地发生……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一起回忆或者想象一下,可以讨论交流一下。(板书

故事)

(1)自由讨论,团队或独立。

(2)交流(2位学生),请同学们大胆想,我的树上树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带上自己上堂课树的作业来交流。(板书

大胆想)

(畅所欲言,简单出效果,巧用生活中的物件加进作品中。)

你们的故事真有趣,怎样把故事表现出来呢?

四、学习画树故事

我们还是来学学书中的同学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细细得想,小作者们讲得是什么故事,用得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好,说说哪个画面表现出来的故事最吸引你?

1.(1)(图一)提问:这幅画你觉得讲得是什么故事?

预设学生回答:在阳光下,枝繁叶茂的大树结了很多的果子,松树、小猫、猴子等可爱的动物在枝头玩耍。

师小结:树上树下有这么多可爱的人和动物呢!大胆想可以让你树的作品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2)师追问:请你再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表现树上树下的人物和动物的呢?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预设生回答:小朋友用棉花做了大朵大朵的白云;用真实的植物枝叶果子贴出画面的树叶和果实;用彩纸剪出了蜻蜓、瓢虫、蜘蛛、知了;用水彩笔在空隙处画了许多可爱的动物。整个画面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表现了树上树下热闹的故事。(板书

画)

师小结:用各种工具材料贴、剪、画,可以让你原来的树更漂亮。

(3)老师这里有个剪好的小红帽,你们觉得贴在什么树上合适呢?为什么做这样大小呢,能不能做得和树一样大,那样好不好呢?

怎么固定呢,我们可以用蓝丁胶,撕一点,用拇指食指揉一揉,变成小球按上去压扁,就可以粘上去呢!

老师这里的小蝴蝶用蓝丁胶一粘,直接可以用来装饰。

(教师要强调美感,提问互动。)

不仅可以画,用纸剪贴,还可以直接拿生活中现成的东西做,所以同学们要大胆做。(板书

大胆做)

2.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书中看这几幅作品,你还喜欢哪一幅呢?

(图二)提问:这幅树是讲的什么故事?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预设生回答:这件作品是用水粉颜料画的,最吸引人的是树枝上的猫头鹰,这棵大树成了树屋,很多小朋友在大树网吧的一个个房间里学习或玩游戏,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拉小提琴,有许多提着黄色小灯笼的萤火虫飞舞,静谧的夜晚增添了温馨的感觉。

师总评:我们可以做热闹的故事,也可以做悄悄发生的故事,只要我们大胆想,大胆做,作品就能做得很精彩。

3.(图三)这件作品做了一棵彩色立体树,树上有想象出来的蓝色叶子,树下有带花纹的狗和绿色羽毛的鸟,这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在打招呼吗?他们成为朋友了吗?作品简洁生动。

五、欣赏美树故事

现在让我们访问艺术家,看看艺术家笔下树上树下的世界吧!

1.(1)(图一)师引导观察:这幅画里,树上树下发生了什么故事?

预设生回答:秋天,林子里的树叶变黄,飘落下来。树洞里,有只可爱的小松鼠和小猫。树下甲壳虫替老鼠拉了一车准备过冬的食物,大家在打招呼。后一幅是小老鼠在树下的地洞里睡觉呢!

(2)师追问:你知道画家是用什么工具材料来画的吗?

师总结:画家运用铅笔淡彩。用了拟人的手法,画面的小动物们好可爱,树上树下有一个温馨有爱的故事。

2.(1)(图二)师提问:同样是表现树上树下的故事,与刚才欣赏的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回答:与前面的作品不同在这件作品有立体感了,这种半立体我们称为浮雕。这是一件非洲雕刻作品,表现了一个果农在秋天爬在树枝上采摘成熟的果实。

师小结:画面表现得很简洁、质朴、充满童趣。

(2)师追问:这里你知道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预设生回答:陶泥贴塑!

(3)艺术家是用陶泥贴塑的,今天我们课堂上可以用彩泥来捏来贴塑,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刺猬,你们觉得可以放在哪棵树下最合适?

预设生回答:枫树。

师追问:为什么?

预设生回答:因为刺猬背上背着果子,是秋天在储藏过冬的粮食呢!

师:嗯,你真善于观察,留意生活。

六、自由“画”树故事

看了这么多优秀学生作品和艺术家作品,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趣好玩的故事?

1.

作业内容:在自己或合作画的或做的“树”上,继续添加绘画或制作,表现一幅“树上树下”有趣故事的作品。

2.

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树,怎么变成一幅树上树下有趣的故事的作品呢?

小组讨论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故事中的景物和形象呢?怎样进行分工合作呢?

(1)这里提示画面空得很多可以直接画。(略作提示)

(2)画满了怎么办?问学生,可以用其他纸画了剪贴上去。(略作提示)

3.

作业要求:

(1)大胆想,树上树下的故事要有趣。

(2)大胆做,巧妙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方法。

(3)单独做要细心,齐心做要配合,做得要美丽。

七、评评“好”树故事

1.

评价学生作业:

(1)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你觉得哪件作品最巧妙?

(2)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表现的《树上树下》,围绕评价标准“有趣的故事”“合适的工具材料和方法”“美丽的画面效果”。

师总结:同学们大胆想,大胆做,做出的树上树下的故事丰富多彩,真有意思!哪一组的作品想象力最棒,故事最新奇!哪一组的同学最会选择工具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最有趣,材料用的最巧妙。哪一组的同学动手能力最强,做的作品最美丽!同学们好厉害,其实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树上树下不止可以是一幅画哦?还可以是什么呢?

九、妙用树的设计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设计,看看树上树下变成了什么?艺术家用树上树下做了哪些好玩的设计呢?

师总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我们敢于想象,大胆实践,好像一切皆有可能,老师期待你们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智慧的大脑,让我们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你们有信心吗?(有)好,下课,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

自我呈现

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树上树下很精彩,大家的作品里,树上树下发生了许多热闹的故事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悄悄发生。现在你能不能试着把你的树上树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树上树下做的作品评价要点:

1.

故事最新奇。

想法是不是够大胆,树上树下的故事有趣吗?

如:树上有……

树下有……它们在……很有趣。)

2.

材料最巧妙。

用了什么工具材料,用得巧妙吗?

3.

制作最精美。

做得美不美?(如:色彩搭配好看,制作精细)

二、过程交流

深入了解

师:首先,很期待能介绍你们自己作品的特别之处,与一起大家分享学习。

请小组代表在每个作品前站着,一一介绍本组的想法,展示思考创作的过程,其他组员补充。

夸夸自己的作品,有怎样有趣的树上树下的故事?用了哪些工具材料?是不是巧妙运用材料的肌理、质感、形状、色彩?在哪些地方做工特别留心,制作精致的?最初是怎样想的,这样的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得来的?

在学生介绍作品时,老师补充,PPT进行过程介绍。

三、学习评价

取长补短

小作者们介绍的时候,同学们能谦虚好学,听得很仔细、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夸夸别人的作品,什么地方做的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四、教师点评

激励肯定

根据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评出“最佳故事奖”“最巧材料运用奖”“最美画面奖”“最有趣味奖”“与众不同奖”。

师总结:想法到制作,就是这么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改进的过程,一件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集体智慧的力量。只要大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勤动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成为巧手艺术家!

五、情境表演

体验成功

让我们围着小树一起唱支歌吧!

播放音乐《太阳照着一棵树》。

全体学生围着圈,围着展台布置的小树外围唱歌。在歌声中,绕着小树拍手唱歌。

六、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