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师德师风计划

教师师德师风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08: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师德师风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师德师风计划

第1篇

1、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

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

3、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4、德及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体现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各种学困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

5、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第2篇

【关键词】教学风格 教学个性化 会计专业课教师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85-02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每个学生培养个性、发展个性。因此,教学个性化也正是迎着素质教育的千呼万唤而“始出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所大力倡导的分层次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展示,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把教师的个性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产生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就应该在扎实掌握教学规律、夯实教学基本功,丰富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深挖自身个性潜力,努力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追求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与时俱进适应个性化时代的要求。

会计专业课程大多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基本概念抽象、专业术语多,特别是对刚入中职学校的新生来说,学习内容进入一个新领域――社会经济领域,受知识面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陌生感及狭隘性,初次接触专业知识如同天书,会出现畏难情绪,对班集体的形成和稳定以及良好班风、学风建设都形成了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刻苦钻研教学艺术、努力提升自我,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彰显个性,逐渐沉淀、积累、提升,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以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稳定留守课堂,“亲其师、信其道”渡过初始学习专业知识的困惑疑难期。

会计专业课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受到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内在因素包括了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人格特征与个性特征等,外在因素包括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环境、课程结构和体系、教学对象、教材等。下面就谈谈如何从教师自身角度来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

一 善于学习和积累

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夯实教学基本功,这是会计专业课教师追求教学个性化的基本前提。教师某方面的知识能力特长,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艺术,强化教学个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于学习别人先进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将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消化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学以致用。同时,会计专业课教师还应该勤于反思、反省、探索、创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只有对会计专业课教学作本质的思考、探索和创新,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才会对会计专业课教学的理解更加的深刻深入,才会创新出更多新颖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

二 善于提升个人魅力

个人魅力就是个人由语言、动作、气质所表现出来的,得到别人的感性认可,甚至模仿自身所能散发出的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满足他人需求的情感活动。在“上海教师学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上,关于“如何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与会的专家们向所有教师发出了倡议:以自身的学识魅力传播文明,以人格魅力造就高尚。所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也被喻为今后选拔教师的两大标准,这就要求为人师表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学科背景、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魅力,这是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因此,会计专业课教师就要从自身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多方面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以乐观、平和、豁达、善于与人相处等良好的情绪特征感染和教育学生;以友善、宽容、尊重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高超、谈吐优雅的充满着个性魅力的专家学者型教师。

三 善于表达情感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简单的互动交流,更是师生感情交汇碰撞的“浓情时刻”。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学情境的创设,积极的教学情感会营造和谐、合作的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因此,作为会计专业课教师就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挥个人优势,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态、庄重大方的举止来融洽师生的情感;挖掘教材潜存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渲染课堂气氛;用适度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注视等都能架起老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个体之间差异纷呈,教师情感上的个性差异也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所以会计专业课教师应该立足自身,认识并发挥自己的情感特点和优点,形成既能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风格,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 学习风格 个人差异 个性化教学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明确要求:“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所教对象,以及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学习风格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属于所教对象(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研究学习风格,并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成果来组织教学对于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风格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习风格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较早系统地提出学习风格概念并对学习风格类型开展研究的主要有Dunn夫妇,Price,George,Keefe和Reid等人。Keefe (1979)将学习风格描述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和认知方式,以及对学习环境作出的反应和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Reid (1987)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Dunn夫妇和Price (1979) 则认为学生的学习风格包括他们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情绪、对集体的需要,以及生理的需要。综上所述,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持久的、并具有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Reid(2002)认为,学习风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中性的东西,不存在“好”与“坏”的区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也有自己学习风格上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学习风格是一种自然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上的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国内学者在学习风格方面也作过大量的研究,如王初明(1992)调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490名本科生的学习风格倾向及其与学习成绩的优劣之间的联系。余心乐(1997)对北京三所高校(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学院)149名英语本科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还对被试在学习风格上表现出来的总体倾向和差异作了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研究学生学习风格的专家们普遍认为,认识并研究学生在学习风格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当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并采用适合这些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有所改善,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对自己学习风格的特点有所了解之后,就能够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特点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基于学习风格差异性的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人特点,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来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发挥学生的长处,有针对性地增强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教学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而证明此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方面有优势。

1.受试对象和学习风格调查

为保证教学实践的可行性,教学实践的对象是邢台学院外语专业2008级的两个平行班,每个班学生人数为35人,随机指定1班为试验组,2班为对照组。两个班在教学实践开始前的学期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无显著性差异。教学实践是在《综合英语技能》课里展开的。在试验组任课教师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手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在对照组任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性。

教学实践开始之前,用Reid (1987)设计的感知学习风格倾向调查表统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倾向,统计结果表明受试对象在感知学习风格上最倾向于体验型的学习风格,其次是个人型的学习风格,其他的依次为动手操作型、听觉型、视觉型和小组型。体验型的学习风格是受试对象的主要学习风格,这说明他们在学习时如果能亲身参与课堂活动、实习活动、角色扮演等,就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教学实践

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后,试验组的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这一客观事实,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采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亲自体验学习过程,当然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鼓励学生兼容并蓄,调整和改进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并且培养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学实践为期6个月。

3.评价手段与结果分析

教学实践的效果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期末考试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经过统计期末考试成绩,汇总调查问卷的反馈,我们发现,在成绩上试验组比控制组的《综合英语技能》平均分高出2.04分。调查问卷的结果说明了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度高,觉得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认为能较好地提高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风格的长处和局限性,能够根据学习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3)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该门课程,学习兴

趣高。

三、建议和启示

虽然本研究历时时间短,但是教学效果却是明显的,考虑学生学习风格差异性的个性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较好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与效率。它对教学有如下启示:

1.“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支配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并不是简单地重新分配课堂时间,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做到: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方式应该具有个性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居支配地位,几十个学生一个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人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来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发挥学生的长处,有针对性地增强他们的薄弱环节。

2.“自主学习”是目前外语教学界提倡的个性化教学理念之一,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潜能。“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解脱教学和教师的职责,要使“自主学习”行之有效,必须更新教学指导思想和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应是在严格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个人特点,使“目标”和“任务”个性化。

3.学习风格的测量和教学中处处体现基于学习风格差异性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风格的了解,知道了自己学习风格的长处和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调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同时学习和掌握不同的学习风格,以对付学习中遇到的各类挑战。

参考文献:

[1]Dunn,R.&Dunn,K.Teaching Students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A Practical Approach[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8.

[2]Keefe,J.W.Students Learning Style: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grams[M].Reston,V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1979.

[3]Reid,J.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of ESL Students[J].TESOL Quarterly,1987,21,(1):87-111.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第4篇

一、领导重视,狠抓思想教育不放松。

长期以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先后多次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师德师风工作的各项任务。建立了由校长衡小强同志任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师德师风工作,制定了学校师德师风实施意见。利用行政会、班主任会、教师会组织学习关于师德师风工作整改的文件,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管理及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提高了我校教职工的思想觉悟。 

二、联防联控,建立师德监督机制。

师德师风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典范,加强师德师风监督是提高教师自身形象和为人师表的重要保障,我校聘请镇干部、社区书记、派出所民警、退休教师、学生家长为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曹碑、兴隆、太宗、广生、永平的路队信息员和联系人,设立师德师风意见箱并公示举报电话,每月收集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三、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针对师德师风管理薄弱环节,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自查自纠。

1、召开学校行政会和班主任会,对女生宿舍查寝制度进行修改,明确要求男教职工不得进入女生宿舍,晚就寝人数先由女班主任清点,再由学生会清点,最后由寝管人员核实,做好交接台账,确保学生安全。

2、召开教师会,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讨论等方式深入学习法规政策,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教师严守师德红线,不带女生到寝室,不在办公室单独辅导女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开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学专业邹春菊老师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制订本学期女生专题工作会计划。

第5篇

【关键词】民族风格;多元化演唱题材;民族声乐教学;《敦煌之恋》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01-01

《敦煌之恋》作为中国大歌剧《丝绸之路》四部曲之一,是“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于2016年11月13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著名剧作家王景彬担任该剧编剧,著名作曲家刘长远担任作曲,著名指挥家彭家鹏担任总策划、指挥。《敦煌之恋》讲述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莫高窟画工李工和石窟供养人粟特人女儿翟蜜儿之间的爱情悲剧,绘制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西域丝绸之路生活画卷。

一、“敦煌之恋”简介

《敦煌之恋》突出的特点是其具有美妙而动听的旋律,刘长远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了音乐的歌唱性,使得整个歌剧中的音乐元素非常优美动听。在这部歌剧中,包含了大量的重唱和合唱音乐,而素材的来源,更多取自中华民族传统民族元素,但在音乐形态方面很好地应用了西方歌剧音乐写作手段,使得中西方音乐完美结合。该剧注重中国民族和戏剧音乐元素的渗入,将中国戏曲的“紧拉慢唱”应用为歌剧的宣叙性重唱部分,让民族风格的多元化演唱题材变得更加丰富,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意义重大。

二、基于民族风格的多元化演唱题材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种类众多,包含戏曲、曲艺和民歌等。而民歌唱法的行腔独具特色,演唱时要对民族语言有很好把握,字、腔、情、韵都要把握到位。例如,蒙古族民歌与马头琴相配合,其旋律更加悠扬广阔;江南民歌则体现细腻的情感。因此在民歌演唱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不同民歌的语言特点,从而更好地表现出民族特色。

在进行民歌的演唱时,要注意,不同的题材,其演唱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在《敦煌之恋》中,通过人物声部属性,对人物布局形成多声部构架体系。在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以及女高音、女中音等声部的作用和组合下,形成了完善的人声声部框架。另外,通过多声部重唱曲目的配合,运用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以及六重唱等重唱形式,让故事更具有震撼效果。

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歌曲有一个非常精准的把握,形成自己的演唱L格,增加自身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塑造更加饱满的角色,从而为表达作品中的人物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想保证一部歌剧表演成功,不仅要有好的制作团队和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还需要演唱者在不同的场景中能够有效切换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演风格,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强烈震撼和冲击。有很强的带入感,才能保证歌剧的经久不衰。

在进行基于民族风格的多元化演唱题材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中,要非常重视民族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在演唱过程中,不要仅停留在歌曲表达的层面,还需要挖掘其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我国的许多民歌,虽然具有相同的名字,但是表现风格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表现。例如云南民歌《绣荷包》的表现形式比较活泼,情感较为浓烈;四川民歌《绣荷包》主要是通过四川方言和歌曲的张力表现出来;山西民歌《绣荷包》内容含蓄,曲调也非常的优美动人;山东民歌《绣荷包》却有极强的叙事性,通过对姑娘连夜绣荷包送情郎的情景描述,将故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从民歌中体会到山东的风土人情。由于我国民歌的内涵非常丰富,因此需要根据内容来调整演唱方式和表现的方式。

在对不同民歌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评价其灵活性,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风格民歌的演唱,否则会导致作品表现形式单一,演唱形式和唱法没有灵活性,使得歌曲背后的情感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中,要注重民族风格多元化演唱题材的多样化表达形式。

三、结语

笔者以《敦煌之恋》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基于民族风格的多元化演唱题材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意义,在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中,要注重民族风格多元化演唱题材的多样化表达形式,希望本文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魏占河.山东民歌演唱漫议[J].中国音乐学,2000(04).

[2]李强.湖南怀化罗子山高腔号子浅析[J].中国音乐,2002(02).

第6篇

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校领导班子及时召开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师德师风、教师经商情况自查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及时部署整改​。

我校及时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再次学习了上级师德师风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师德师风自查工作。为确保自查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部分班主任为成员的自查小组。

二、动员学习。

在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学校及时召开全校教师大会,结合我校实际工作进行了全面要求和布置,增强了全体教职工法纪意识,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宣传。

为了营造全校师德师风建设舆论氛围,计划3月份在校园基础设施改造结束后,

开辟师德师风建设专栏、展板等,及时宣传和报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情况。

四、创建交流平台。

为了促进交流,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时把其他学校,媒体上报道的先进师德师风事迹、学习资料、活动方案、信息、优秀的做法在校内QQ群,微信圈推介,交流,以便教师相互借鉴。

五、对照剖析、查摆问题。

此外,要求各村小学认真组织会议,要求教师对照自身的实际和工作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思,查摆师德师风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扬之所长,避之所短,为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做好充分准备。​

一直以来,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立足点就在于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自觉性。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树立正面典型,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广大教职工创先争优,并且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不良风气进行坚决的整治。

六、存在于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以往师德师风建设查摆分析,我们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是个永恒的主题,应该持续发展。九甲镇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很好的,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安心讲台、忠诚教育,确实可歌可赞。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回首思过,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对师德建设认识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业务优秀就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2.个别年轻教师缺乏职业荣誉感,没有树立终身从教的思想,少数年轻教师不安心讲台。

3.个别教师不能主动钻研业务,不求上进,不喜欢动脑;不喜欢动手,常规工作没有很好完成。

4.个别教师形象偏离,着装不整、教态不正,偏离了为人师表的高大形象。

5.个别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粗暴,语言不文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耐心地教育。

6.个别教师工作作风松散,办事不讲原则,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质量不高。

7.个别教师缺乏团结合作意识,个别教师对对上级、学校政策缺乏理解与配合。

8.个别教师在坐班之余,有参与亲属开的百货店售货行为。

9.个别教师不能把握场合,控制好工作时期间娱乐交际活动,影响休息,影响第二天的教学效果。

10.个别教师有喝酒后上课行为,在学生心理、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社会上的形象,又对教育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具备了高尚的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七、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如下

1.健全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7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3-0079-02

1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以德为先,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为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这一德育目标,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提了出来,指出加强师德建设,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青年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高校对广大青年教师进行理想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实施统一的师德规范,全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这样才能使每一位青年教师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任务,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和各项工作,确保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中个别青年教师经不起诱惑,耐不住寂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扭曲,工作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1.3 是推动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的迫切需要

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近年来,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师德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快,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当然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文第二部分阐述)。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虽在少数教师身上有反映,但也说明了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教师师德主流的同时,也应看到,高校青年教师中还存在着有悖于师德的行为和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缺乏敬业精神,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高校部分青年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做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有的青年教师不思进取,缺乏敬业精神,精神状态不佳,得过且过;有的青年教师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长期不安心教学工作,热衷于第二职业;有的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学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教学投入精力少,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不足,上课照本宣科等。

2.2 重视专业教学,育人意识淡薄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目前高校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和党务政工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

2.3 表率作用欠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自我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有的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有的着装不严肃,上课吸烟;甚至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流露不满情绪。

2.4 学术精神缺失,学术道德失范

高校教师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职责,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然而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师治学精神淡化、学术精神欠缺、治学动力不足。有的青年教师学术作风浮躁,科研缺少创新,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3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成因

3.1 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的转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也出现偏差,教师的理想目标日趋实际化,价值理念日趋实惠化。再加上目前各高校扩招,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的增加,教学科研经费的不足,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学术论著发表困难,教师待遇改善缓慢等实际困难,也使得一部分教师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大打折扣。

3.2 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师德修养如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高校教师而言,只要学历符合要求,教学过得硬,论文发得多,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甚至在教师职称评审中,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重要的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同时,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弱化,不少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上,而相对淡化和弱化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校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3.3 师德建设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从多年的师德相关调研中了解到,师生普遍认为高校也在抓师德建设,但缺少系统的建设理念和管理体系,师德管理体系有待逐步完善,教师考核体系不尽公正合理、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有待建立,使得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成效不显著,没有形成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4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对青年教师德与业的双重教育,注重对其进行思想引导

加强对青年教师德与业的双重教育,坚持用正确的政治理论武装青年教师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的理想信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都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并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广大学生。高校的党政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师德培训,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师德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

4.2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近年来,我多次参与教育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工作,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所面临的“主要生活困扰”和“主要工作困扰”问题印象深刻。这些困扰高校青年教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的环境与条件、收入、住房、子女升学等方面。党的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既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提要求,又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关心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一是创造条件扶持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在申请科研课题方面给青年教师创造机会与条件。二是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住房、医疗、子女升学等方面关心照顾,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青年教师,加大社会优抚力度,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4.3 健全师德建设的体制与机制

一要建立多层次的领导机制,加强对师德工作的领导和部署,保证师德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政策的落实。二要健全培训机制,通过对青年教师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培训、提高修养,并运用规范约束教育教学活动。三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自我监督、学生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保证师德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四要确立保障机制,要强化思想保障,落实物质保障,注重环境保障,保证师德建设各环节顺利进行。五要深化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教师考核制度中,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重,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廉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N].学习时报,2011-10-24.

第8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

资助项目: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JG2012020792)

1 引言

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职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2 国内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构建的模式

要解决高校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就要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即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换句话说,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

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最好最有效的途径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更好的实现教、学、做合一。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有多种,现结合我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构建的实际情况介绍几种模式如下:

3.1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3.2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3.3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3.4工学交替模式

是依据企业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教室上理论课,在实训车间或企业车间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再回到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如此交替进行。

3.5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6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4 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应用实例

我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将以上几种模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校内建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产性实训室4个、实训车间3个,并开发建设完成了实训室功能一体化软件管理系统。实训室包括供热工程实训室、给排水工程实训室、通风与空调工程实训室和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实训车间包括管钳工实训车间、焊工实训车间和通风工实训车间。同时将校供暖锅炉房、游泳馆、教学楼车库等场所定为校内实训基地。在具备这些硬件的基础上,定期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实践教学和指导。与中建集团、中铁集团、省安装公司、省热力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实行了对学生的订单培养。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定期派专家到学校来授课,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并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学生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学习的一体化。例如,当学生学习到室内供暖工程时,先到学校教学楼车库和教室内参观学习室内供暖系统的形式,然后回到课堂梳理知识点,再到实训室进行散热器组装的实际操作。通过这样一个循环,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哪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补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更明确学习的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