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08: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五年级册科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填空题(1、2、3、6、7、8、10原创,其余改编)
1、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35℃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___________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_______方式传播热量的。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___________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___________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_________型水钟。
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__________。
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___________现象。
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___________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___________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____小时。
9、根据单摆的__________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___________℃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1、2、4、5、6、9、11、12原创,其余改编)
(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 ( )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
(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 )
(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 ( )
(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 ( )
(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 )
(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 )
(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 ( )
(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
(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 ( )
(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 ( )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
(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 )
(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 ( )
三、选择题(1、2、4、5、7、8、9、13、原创,其余改编)
(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
)
A、沉
B、浮
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
)
A、冷水重
B、热水重
C、无法判断
(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
)
A、铁杯
B、塑料杯
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无法判断
(5)比较下图中的两个摆的摆动速度(
)
A、1号摆摆的快
B、2号摆摆的快
C、两个摆摆的一样快
(6)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
)
A、后10毫升滴的快
B、前10毫升滴的快
C、滴的速度一样
(7)(
)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A、傅科摆
B、极昼极夜现象
C、四季更替
(8)在北部的星空中,有7颗星组成勺子的模样。这7颗星被称为(
)
A、北极星
B、北斗星
C、牛郎星
(9)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10)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11)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4个大小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1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3)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
A.图1
B.图2
C.图3
四、连线题(原创)
棉被 热的良导体 木制筷子
铁锅锅身 热的不良导体 铝棒
陶瓷勺子 空气
五、图形题(1改编,2原创)
1.预测图中铁块、木块在水中将会如何运动?并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2
六、简答题(原创)
1、 有一个乒乓球不小心被踩瘪了,但没有破损,请你想办法让瘪了的乒乓球再鼓起来,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2、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北极星是“不动”的?在北极看北极星在什么地方?南极看北极星又会怎样?
3、要使制作的保温瓶保温效果好一些,应考虑哪些因素?
2011年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科学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填空题
1、水银热胀冷缩 大 小 微粒运动
2、辐射 对流
3、长度 方向 日晷
4、泄水 受水
5、不一样
6、四季更替
7、浮力
8、24 1小时
9、等时性
10、4℃
判断题
1—6 × × × √ × ×
7--12 √ √ √ × × ×
选择题
1---5 B A A B B
6—10 B A B B C
10---13 B A A
连线题 棉被 热的良导体 木制筷子
铁锅锅身 热的不良导体 铝棒
陶瓷勺子 空气
图形题
1、铁块沉下去 ,木块浮起来。
2、实验说明了钢条会热胀
简答题:
1、把乒乓球放在热水中球就会鼓起来。这是因为球里的气体热胀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过近三年科学课,他们愿意合作交流,能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引导。本课就是在学生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结构与稳固性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也会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认识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最稳定、用材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会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演示教具(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2、分组材料:塑料吸管、大头针、剪刀、报纸条、木筷、胶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认识这个建筑物吗?(课件展示埃菲尔铁塔)
教师介绍:它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设计,全塔高307米,相当于百层楼房那么高,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可它仍然巍然屹立。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
3、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铁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4、提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了三角形稳定牢固的特性,平时你们发现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的支架?
5、刚才同学们说的高压线塔,电视塔、桥梁等为什么那么牢固又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它们中有许许多多的三角形,而三角形是稳定牢固的。
6、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埃菲尔铁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设计并搭建立体支架
1、谈话:同学们,将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五边形支架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一个立体支架)
你们能用尽量少的材料搭一个又高又稳固的立体支架吗?
在搭建前,我们要先干什么呢?
2、学生讨论回答并分组设计草图。
3、学生动手搭建立体支架,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并及时进行指导。
4、谈话:我看同学们动手搭建高塔的热情非常高,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到这里。下面请那个小组上来汇报并展示你们的作品?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作出评价。
5、教师小结:一个不稳定的高塔,可以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四、拓展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课内容)
2、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搭建立体支架没有完成的小组课后继续完成你们的作品。
3、同学们要用一双探索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会有很大的发现!
板书设计
:
搭
支
架
不易变形
三角形结构
最稳固
用料少
架梁
增加稳固性
《搭支架》导学单
实验一:搭支架
将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支架,用一定的力往两边拉拽,记录实验情况:(用的多少表示承受力的大小)
支架形状
预测稳固性
实际稳固性
三角形
正方形
多边形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
)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学情分析:
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只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液体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证据
教学难点: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证据;使学生生成安全环保的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总结归纳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你还记得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与什么有关吗?
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除了与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2、出示马铃薯和两杯标签为①、②号的液体
师:同学们猜一猜: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验证学生的猜想,老师操作,学生观察发现:马铃薯在①号
杯中沉,在②号杯中浮。
师:为什么会这样?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来探究这个奥秘。
观察比较两种一体
1、猜一猜: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经过讨论猜测,结果认为:可能是两只杯子中的液体不同。
2、师: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呢?你想到什么方法来比较区别两种液体吗?(学生可能会想到看、尝、闻、加热等)
3、师:大家想到了这么多方法,但有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看来现在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加热了。那么做加热实验需要什么工具呢?
4、教师展示加热工具,出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领取实验工具,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随堂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①号杯中的液体在加热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②号杯中的液体加热后留下了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6、实验结论:①号杯中是清水,②号杯中溶解了其它物质,使马铃薯浮了起来。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体
1、师:是不是只有水中溶解了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呢?我们来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液体,好吗?
2、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通过刚才的实验得出结论:当加入的物质溶解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马铃薯才能浮起来。
5、师:这样的液体也能让人浮起来吗?你们知道死海吗?同时课件出示死海资料,强调说明死海与普通大海的区别,提醒学生游泳注意安全。
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疑惑吗?
教师总结归纳。
2、教师总结归纳。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加盐、糖
清水————————浮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利用开学多半个月,将八年级下册剩余内容进行教学。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教学目标:
1 、会做利用氢氧化钙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
2 、会做利用火柴燃烧的情况检测氧气含量的实验。
3 、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4 、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
科学知识:
1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 、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 、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研究呼吸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 课时
教学准备:氢氧化钙、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
学生汇报:鼻子、肺……
2 、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强调:嘴不是呼吸器官。 )
看视频资料。
3 、通过观看,相信你现在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在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 、你觉得在观看过程中,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5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自由研究:
1 、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 1 )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
( 2 )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证。
( 3 )演示实验 1 ,并讲解: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再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把袋子摇晃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颜色没变。
( 4 )演示实验 2 ,并讲解:收集呼出的气体,也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变浑浊了。
( 5 )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 6 )讲述:一个实验成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结果如何。
( 7 )演示实验 3 ,并讲解:我们先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师收集气体),把收集到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收集一瓶新鲜空气,也用玻璃片盖上。现在老师点燃火柴,你们仔细观察火柴在两个瓶子的燃烧现象。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在呼出的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
( 8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汇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9 )提问:我们做以上对比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分组讨论并汇报。
( 10 )小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 11 )提问:在呼吸时起交换气体作用的重要器官是什么?(肺)
( 12 )讲解: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 、测肺活量。
( 1 )讲述: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每个人的肺活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参照 P50 吹气球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注意:先要深吸一口气,再把所有的气都吐出吹气球,然后把气球扎紧了;要测量气球的最宽处周长。比一比谁吹的气球最大。
分组实验,并记录结果。全班汇报结果。
( 2 )提问:找出本组肺活量最大的同学和肺活量最小的同学,比较上节课你们所测量的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
( 3 )提问: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
( 4 )提问:怎么样才能增大肺活量呢?
学生汇报。
( 5 )小结:肺活量大对健康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增进健康。
3 、保护呼吸器官。
( 1 )提问: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 2 )小结:我们要为保护呼吸器官做些积极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扫卫生先洒水,经常通风换气,积极锻炼身体等等。
第二课时
三、拓展练习:
1 、提问:你对吸烟有什么样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设计策略;探究;情境;互动;开放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作出的战略性规划。融入新课标理念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物理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探索出的几种设计策略。
1.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程序是:依据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问题哪里来?问题应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深刻的思考,才能提出问题。因此,设计探究式教学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设计苏科版的“压强”这一节时,可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能否用物理语言描述?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否提出一个与此有关的物理问题?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能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时可让学生先体验如下过程:(1)把 铅笔的一端削尖,用两手的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可以发现: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手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这种感觉越明显。(2)用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小,而手指顶住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有了以上两个小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然后请学生利用海绵、用钉子做腿的小桌、砝码、木板、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子的容器等,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猜想,最后交流、总结研究成果。
1.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引导。第一,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第三,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概括起来讲,即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有提问的技巧。
1.3 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
(1)“捕捉新奇'出'问题”。物理学领域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纳米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学生首次接触到这些名词时可能会问“什么是纳米?”“信息高速公路有多快?”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
(2)“发现矛盾'出'问题”。物理学中有许多新知识初看起来与原有知识互相矛盾,学生就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借助问题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
(3)“追根溯源'出'问题”。物理学中好多知识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追根溯源,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纵横比较'出'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规律的比较,可以产生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可以加深对某些知识点异同点的理解。当然实际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实施探究式教学,学生建构了新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2. 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超声、次声内容时,将手在空中来回摆几下,同学们能看见它的振动,但却听不见该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原因何在?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较好地起到了导入教学内容的作用。创设情境可以从两个角度上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2.1 所谓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境,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常见的有:
(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物理学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
(2)引感。用强烈的情感语言创设情境,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习心灵,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引发思维,创设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 所谓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见的有:
(1)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物理模型来创设情境。
(2)画图再现法。即利用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
(3)语言描绘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等。丰富生动的语言是一种优良的情境创设手段。
(4)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境。
3. 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物理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3.1 物理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的物理学学习的促进者,由物理学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3.2 物理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常见的策略有:
(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
(2)问题激“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问题应该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有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互动”。
(3)实验带“动”。实施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无论是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的设计,还是实验结果得出,都应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4. 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
4.1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物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等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了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2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物理学开放题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
(1)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2)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比如要研究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实验器材来优化组合设计。
【教材分析】
《等可能性与公平性》属于“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熟知的“游戏活动”这一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情境创设、探究发现、拓展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丰富学生对等可能性的体验,渗透概率的统计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同时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实验记录单、风景照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欣赏风景(多媒体播放岚皋风景图片)2、谈话:以“神奇南宫山,魅力岚皋游”为主题旅游文化节要开幕了,这节课老师就是到咱们班来搜寻幸运之星参加本次旅游节的系列活动。同学们想拿到这次活动的入场券吗?3、抽取欣赏南宫山美景的幸运之星。师:大家手中都有一个幸运号码,根据尾数分单号队和双号队,咱班只能去一半的同学。究竟让那个队去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决定?(抛硬币、石头剪刀布、手心手背、转转盘、掷骰子、抽签、抓阄等)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办法,为什么要用这些办法?(简单、公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与游戏公平有关的可能性。揭题:可能性【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又体会到游戏规则的公平以及公平是我们做人处事的态度都很重要,把德育寓于数学学科教学之中。】
二、探究新知,提升数学思考
1、探究“抛硬币”是否公平。师:刚才有同学提到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你在哪里见到过?你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公平吗?(1)学生独立思考(2)全班交流2、操作验证。(1)谈话。师:实际操作的时候是不是和我们想的一样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请留心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要求)(2)小组合作验证:由小组长负责,还要有小小记录员,每组共抛20次硬币,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结果。(3)分析数据,初步体验。展示分析各组结果:初步体验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在50%左右。课件出示统计表(4)汇总各组的试验情况即全班的结果,再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当数据增大时,这个结果更加接近50%。【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边抛硬币,边作记录,并理解归纳出正、反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5)阅读材料,加深体会。介绍历史上著名数学家对概率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大时,结果会越来越接近50%。【设计意图:适时合理地引出科学家的实验数据,让学生谈谈见解,为进一步探索打下基础,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对待未知领域和实验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坚忍不拔的精神。】3、制定游戏规则。抛硬币决定去南宫山游览观光的幸运之星。
三、应用拓展,趣味提升
1、幸运转盘(1)创设情境:我把全班同学分成3组,参加“岚河漂流”的幸运之星会是哪组的同学呢?(2)出示三色转盘: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这样公平吗?(体会三种颜色的范围不一样大,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不公平)(3)出现红色的可能性有多大?蓝色呢?黄色呢?(4)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呢?(5)课件演示新设计的平均分的转盘。如果转动指针60次,估计指针大约会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呢?(6)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某商场迎新年筹划一场购物有奖活动,每个顾客凭小票可以进行一次抽奖,奖品如下:一等奖:29寸彩电一台;二等奖:微波炉一台;三等奖:电吹风一个;四等奖:可乐一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你会怎样设计转盘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转盘怎样设计呢?如果按照公平性原则,你设计的这个转盘又是怎样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案,小组讨论问题。小组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提升,让学生从多角度设计转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活”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7)制定转盘游戏规则,决定去感受“西北第一漂”美誉的岚河漂流的幸运之星。2、幸运抽奖(1)创设情境:本次旅游节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特设了一个抽奖活动,想不想先抽为快呢?(2)抽奖要求:先回答问题,答对就有机会抽奖。学生活动:抽奖(3)思考:通过刚才的抽奖活动,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练习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情境贯穿”和“层层递进”的特点,由“玩游戏”的故事贯穿始终。”鼓励学生能利用“可能性”做出恰当的估测,发展估计能力.这样设计,学生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四、智慧城堡,强化数学概念
谈话:我们一起去智慧城堡。填一填,并说理由(1)小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着1、2、3、4、5、6,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都是(),单数朝上的可能性是(),双数朝上的可能性是(),如果掷30次,“3”朝上的次数大约是()次。(2)一粒有1--6共6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3)地球绕着月亮公转的可能性为()。(4)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数字,使得正方体掷出后,“5”朝上的可能性为1/2。正方体有( )面要写上“5”。
1、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2、简易方程。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边形。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4、统计与概率。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