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有色金属论文

有色金属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09: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有色金属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有色金属论文

第1篇

英文名称:Hunan Nonferrous Metals

主管单位:湖南有色金属管理局

主办单位: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5540

国内刊号:43-1045/T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2篇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炼 废水处理 研究现状 展望

当前,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所排出的废水是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已被列入高污染的领域中。其中,废水中重金属的污染是最为常见的,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1]。国家也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特殊性,制定并颁布了法规来治理废水的污染。所以,针对有色金属及其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水质特点,研究切实可行、成本低、便捷的废水处理方式,彻底解决当前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废水对环境和人们的影响,确保有色金属行业能良好的发展下去以及解决重金属废水的污染是非常关键的[2]。本文从有色金属在其冶炼过程中排放废水及废水的特点出发,对当前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污水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统计,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发展和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冶炼过程中的废水

1.废水来源和性质

有色金属在其冶炼的过程中,冲洗液、冲渣水、烟气的净化水以及车间用水等都是废水的主要来源[3]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会用到多种冲洗液。包括各程序中多种酸的洗液、产生的废酸,颗粒清除的洗涤用水,硫酸环节的废液,点解过程的废液等都对车间排除水的污染有非常大的相关性。该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水在其理化性质上具有pH值低,重金属含量大的等特点火法冶炼过程中的冲渣水。在有色金属的火法冶炼过程中,需要对熔融态的残渣进行淬冷处理,这个过程通常是用水进行,相应的产生的废水也具有残渣颗粒多、重金属含量高以及水温度高的特点

冲洗过程带来的废水中也将烟气中的各种杂质都带到了废水中冶炼过程中车间冲洗产生的废水。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需要用水对各种设备、车间地板、物料等进行冲洗处理。这个过程中设备表面所残留的各种原料和产物以及点解车间电解液的滴漏等情况都使得清洗用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酸性物质有色冶炼过程中设备冷却过程中的用水。这里主要是指冶炼过程中对炉窑等进行冷却的环节中所产生的废水。该废水由于仅作为循环用的冷却水,不会接触到设备的表面和原料,因此其除了温度较高外,基本上没有重金属、酸性等的污染。

2.废水的危害性[4]

首先,在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所排出的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可以说是重金属。其在废水中具有含量高的特点,而且其对周围的环境、动植物等有非常大的危害。例如当前报道的湖南的镉超标的毒大米等,从物种的角度会最终影响到整个环境及人类。

其次,有色金属在其冶炼过程中所产生和排除的废水,不经处理其中的重金属和强酸性都会对物种造成危害,包括植物的死亡以及动物的灭绝等,最终对人类造成危害。

再次,有色金属在其冶炼中所排除的废水中,还有着各用酸环节中带出的强酸性的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否则最终会导致饮用水的pH的降低,对动植物的生存也造成极大的危害。此外,污水中的强酸性物质及其挥发造成的酸雨等会对各中建筑中的金属及墙体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有色金属行业排放废水有效处理的研究状况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技术的提升,当前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从企业到学校再到可以机构都会废水的处理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等电子资源,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有关有色冶炼过程排放废水的文章进行了查阅。共发现有300多篇相关的研究。从的时间上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05年之前,研究相对较少,每年仅几篇相关的研究。但进入2010年后,研究论文呈几何倍数递增。这主要是人们对环境治理要求的增加以及当前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的。

在当前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就“中和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5]。“中和法”的技术在其原理上主要是用石灰对废水进行中和处理,相关研究也从初期的一级、多级处理改进为当前的HDS改良方法。并以HDS技术为基础研究发开出了大量的综合性处理方法。从2005 年开始,在有色金属废水的处理中,人们引入了膜法以及吸附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这两种方法也被大量的研究,并有着代替传统中和法的趋势。但是其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其缺点主要是其使用过程中,吸附剂使用后需要进行再生,而再生环节非常频繁,这对吸附法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废水的处理的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和相关技术的提升,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所排除的废水在其处理过程的相关研究在当前有了新的趋势[6]。

1.高技术含量的处理方法及联合处理方法代替传统的处理方法

当前,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对于排放废水的处理通常以传统的一级或者多级的“中和法”进行。该废水处理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成本小等的优点,但在处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沉淀难处理、工艺处理结果变化大等问题。基于上述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和法”进行改进,并研究开发出了很多效果好的处理方法。

案例:某锌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高浓度泥浆法(HDS)对排放污水中的酸性污染物进行处理。

该公司对于冶炼过程中制酸环节所排出的废水中的酸性污染物进行环保处理。当前,该冶炼工段的废水中强酸性物的生产为80 m3/h,其中硫酸的含量为2%,浓度约为20 g/L;而且重金属含量也严重超标,Zn离子的含量高达1600 mg/L,Cd离子的含量高达400 mg/L,Pb离子的含量高达500 mg/L,As离子的含量高达1500 mg/L。从这个检查结果看,该冶炼过程排出的废水属于严重的重金属超标和强酸性污染水。利用改进型的处理工艺:高浓度的泥浆法(HDS)+铁盐,对废水进行处理。该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总的投资成本为1200万元人民币,每天可处理污水2000 吨,此过程中每立方污染废水的处理成本仅3.96 元。该强酸高重金属的废水经改工艺处理后,水质完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标准。

2.从过去传统的污染废水的处理向当前重金属的回收和水的重复利用转化

在当前的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中,对于强酸及重金属超标的污染废水,企业在处理过程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一级或者多级的石灰中和法进行处理,进而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后进行排放处理。在企业的废水的处理过程中,每吨的成本也较高,重金属离子经处理后会以沉淀的形式随着废水排除,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废水中的重金属无法得到回收利用,相当一部分的重金属都这样被浪费掉,进而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重金属回收的价值,开始对废水中的重金属回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成为了为了研究的方向之一。

当前的新技术-膜分离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将重金属离子回收,对废水处理后能完全达到国家对于污水排放的要求。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能有效的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截留,当前的研究的截留效果高于百分之八十五,相比与传统的常规处理方式,截留效果能提升五个百分点。同时,膜分离技术的处理工艺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这样就使得对于处理工艺的维护等非常的便捷。此外,膜分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占用的场地是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杨晓松等在其研究过程中对于韶关冶炼厂的膜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该厂当前使用的废水处理方式为具有超滤和纳滤功能的膜分离技术的结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着非常好的废水处理效果。采用该复合膜分离技术后,这个水处理的过程的脱盐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水经过处理后满足了工业上循环用水的标准。该标准为Ca2+离子浓度小于100 mg/L,F-离子浓度小于10 mg/L,SO42-离子浓度小于100 mg/L,溶液的电导率小于250 μs/cm,Pb2+离子浓度小于0.05 mg/L,Zn2+离子浓度小于0.05 mg/L,Cd2+离子浓度小于0.005 mg/L。 废水经过双层膜分离技术处理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也完全满足了国家污水排放的要求。其中超滤膜分离过程水的产出率高于百分之九十,纳滤膜分离过程水的产出率大于百分之七十五,污水处理过程的总水的产出回收率大于百分之六十五。该水处理工艺的成本价格为4元每吨。

常皓等人在其研究研究中采用复合吸附法进行近身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在金属离子的富集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生物制剂A 配位+二段水解+深度脱钙”的工艺。该工艺能实现重金属离子例如Zn2+离子浓度、Cu2+离子浓度等到达国家用水标准。Pb2+离子浓度可控制在0.05 mg/L,Cd2+离子浓度控制在0.05 mg/L ,也非常接近国家水质的标准。王勇等在其研究中对于铜冶炼中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向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可以让废水中的砷离子转化为亚砷酸铜,进一步的就可以利用二氧化硫对其进行还原,最终可以得到三氧化二砷。该工艺技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含有砷的废水进行处理的目的。此外,对回收的残渣进行氧化反应就可以将硫酸铜进行回收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硫酸铜可以在改技术工艺过程中进行循环使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的有效处理的研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从研究的重点来看,除了传统的“中和法”工艺技术的改进,也出现了新的膜法和其他技术。这些研究开发的综合性技术在当前的废水处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相关研究的重点上也能够看出,未来有色冶炼废水研究的趋势是将传统的“中和法”进行改进以及开发综合型处理工艺。此外,当前很多研究也集中在从过去废水的处理向重金属的回收以及水的重复利用的方向转化的趋势。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有色金属冶炼领域所产生的废水,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进一步的提升行业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勇. 含砷废水制备三氧化二砷及处理[C]//2009 年全国硫酸工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

[2] 王绍文,邹元龙,杨晓莉. 冶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常皓. 生物制剂深度净化高浓度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 杨晓松, 刘峰彪. 高密度泥浆法处理铅锌冶炼综合废水[J]. 有色金属,2009,61(4):166-169.

第3篇

关键词:区域协作 有色金属产业 关联产业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有色金属,是指除由铁、锰、铬等元素构成的黑色金属之外的所有金属),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内蒙古具有发展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比较优势。在2001-2011年间,内蒙古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较为迅速,从2001年的9.7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46.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2.34%上升至8.87%。就产业规模而言,2001年内蒙古居全国第11位,2006年上升至第5位。到2011年,内蒙古位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河南、山东与湖南。同时,云南从2006年的第4位滑落至2011年的第10位,而江西则从第7位上升至第5位。

冶炼与压延加工是提升有色金属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因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有色金属产业的核心部分。各省市该产业的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数据表明,除外,其余各省市均在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一情况说明:第一,该产业的发展并不需要本身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第二,该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2001年,内蒙古该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7.48亿元,到2011年增加至1620亿元,占全国质量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1.6%提升到2011年的4.5%。忽略价格变动的影响,年均增加45.7%,同样是增长最快的省市。就工业总产值的国内排名而言,2001年内蒙古仅位居全国第23位,落后于大部分省市。此后,内蒙古该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06年上升到第15位,而2011年成为全国排名第8 位的省市,仅次于山东、河南、江西、江苏、湖南、广东、浙江。

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与山东、河南等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内蒙古与江西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第一,在各自所属的经济区域(京津冀晋蒙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两者有相似的地理位置与地位;第二,内蒙古与江西的经济规模基本相当;第三,内蒙古的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以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工业总产值均大于江西,但是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总产值上却低于江西。因此,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将内蒙古与江西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行对比(有色金属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且内蒙古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发展状况相对较好,因此笔者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发,分析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情况),以探寻内蒙古该产业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一)产业绩效比较分析

根据《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的数据,可以采用六个指标(见表2)对比分析内蒙古与江西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绩效。

通过表2可知,2011年内蒙古与江西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绩效方面互有优势:一是内蒙古该产业亏损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重大于江西,这说明内蒙古的企业更需要整合。二是在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上,内蒙古低于江西,即内蒙古在产品销售上相对较优。三是内蒙古该产业的负债权益比率大于江西,说明内蒙古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融资能力相对低于江西的相关企业。四是2011年内蒙古该产业实收资本为197.37亿元,低于江西的203.57亿元。五是在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的比例上,内蒙古高于江西,这可能是因为内蒙古在有色金属矿产、土地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六是内蒙古该产业管理费用占总利润的比重约为0.199,较高于江西的0.198,即与江西相比,内蒙古相应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关联产业比较分析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任一产业既为其他产业提供中间投入(后向关联),也要使用其他产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前向关联)。因此,为了进一步分析内蒙古与江西在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存在的差距,可以对两者该产业的关联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根据2007年内蒙古与江西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产业关联度(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并未区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因此,本文使用其中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行计算),获得除该产业本身之外关联度排名10的前向关联产业与后向关联产业(为节省篇幅,产业关联度的具体数据不再列出。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其次,在排名前10位的关联产业中,去除资源开采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最后,选择两者相同或者两者均能发展的关联产业,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整合,得到14个关联产业。2011年,内蒙古与江西这14个关联产业的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8个后向关联产业中,内蒙古仅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上有相对较大的产业规模,两者工业总产值的差距为27.49亿元;而在建筑业等7个产业上,2011年内蒙古的产值均低于江西。就绝对差距而言,内蒙古落后最少的是建筑业,两者相差42.6亿元;其次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差距为74.03亿元;差距最大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江西高出内蒙古985.75亿元。就相对差距而言,建筑业仍然是差距最小的产业,江西的总产值约为内蒙古的1.05倍;其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江西是内蒙古的1.7倍;差距最大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江西的总产值分别为内蒙古的64.27倍、10.89倍。

与此相反,在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的5个前向关联产业上,内蒙古相对优于江西。其中,内蒙古优势最大的产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产值是江西的2.53倍;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其增加值为江西的2.05倍;优势最小的是金融业,其增加值高出江西25.18%。

由于缺乏江西的数据的原因,我们无法直接比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产业规模。但是,从《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2》中,可以得到两省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内部支出数据。其中,内蒙古的支出为85.1685亿元,而江西为96.7529亿元。这一数据表明,内蒙古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上并不占优。

区域协作与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通过与江西在产业绩效与关联产业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产业绩效上仍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亏损企业较多、承担风险能力与融资能力较差、管理成本较高等。第二,在有色金属产业关联度最高的后向关联产业上,内蒙古的发展较为缓慢,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两个产业尤为落后。第三,尽管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等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上占据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明显。特别地,内蒙古在R&D上的投入有待提高。

总之,内蒙古的有色金属产业仍然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然而,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宏观形势下,单靠内蒙古自身努力来推动其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是很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在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背景下,探讨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前后向关联产业及旁侧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为区域协作下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一)区域内相关产业比较分析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及对其服务的使用,将有助于降低管理费用。因此,本文将这一生产业纳入分析范畴。现在,计算京津冀晋蒙相关产业2011年的区位商,以比较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产业。

由表4可知,在有色金属产业的两个子产业上,内蒙古的区位商分别为4.66、2.63,远高于其余四省市。这说明,在京津冀晋蒙地区,有色金属产业是内蒙古的绝对优势产业。

在其余15个相关产业中,京津冀晋蒙五省市均有各自的专业化优势产业,其中以北京和天津居多。具体地,北京的专业化优势产业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天津的专业化优势产业有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说明,北京与天津的主要优势产业分别在于生产业与制造业,而这也与京津两市的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相契合。

河北的优势产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这是因为河北包围着北京与天津,是京津两市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以及内蒙古、山西的产品进入京津两地与销往国外的必经之地。山西的优势产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原因在于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此外,建筑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内蒙古进入经济快速增长与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产生了对建筑业的巨大需求。

(二)区域协作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要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协同发展其关联产业。其中,后向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产生对有色金属产业产品的大量需求;而前向关联产业的升级发展,能给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中间投入品。

在有色金属产业大部分关联产业的发展上,内蒙古落后于区域内其他省市。同时,因为地理位置、环境、资源、宏观经济形势等的限制,内蒙古并不具有后发优势。因此,依靠自身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关联产业,并非内蒙古的最优选择。因此,开展与京津冀晋四省市在相关产业上的区域协作,推动其有色金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内蒙古的必然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促进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模式,如图1所示。

1.京蒙间生产业的区域协作。北京的生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可以为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优质中间投入。具体而言,北京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为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提供所需资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可以提供有色金属资源勘查、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服务;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则有助于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相应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津蒙间制造业的区域协作。在天津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起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毫无疑问,天津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这将产生对内蒙古有色金属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3.冀蒙间交通运输业的区域协作。河北的优势在于环绕京津,是京津两市与国内其他区域之间经济交流的必经之地。因此,在发展交通运输业(或物流业),河北具有绝对优势。河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是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撑:一方面,沟通内蒙古与北京之间生产业的区域协作;另一方面,将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产品输送至天津,以供应天津制造业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

4.晋蒙间能源生产与供应的区域协作。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等能源大省,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能源支撑。内蒙古虽然拥有仅次于山西的煤炭储量,但是,内蒙古在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时,仍然应当加强与山西在能源生产与供应产业方面的协作。

5.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整合与区位选择。除加强与京津冀晋之间基于关联产业的区域协作外,内蒙古也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促进其有色金属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一,推动产业整合,打造一批拥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亏损企业占该产业企业总数的比重相对较大,应通过并购扭亏为盈,适当提高该产业的集中度。第二,优化生产基地的区位选择。为有利于与河北、山西之间的产业协作,内蒙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建生产基地的选址应优先考虑三省区交界地。

参考文献

1.钢花.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物流科技,2012(10)

2.国家统计局.江西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国家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6.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孙麟.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整合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第4篇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经济竞争尤其是产业竞争不断的加剧。而国内目前还缺乏一个较为科学的对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合理的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要考虑产业的所处地位、发展状态等因素,并据此来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进行区域调控。为此,本文以广西为例,建立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

一、产业竞争力内涵

产业竞争力定义为,某一产业可以生产出其他产业更多的财富竞争力,而这一结果得益于对生产要素及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竞争力是由产业的生产特征所决定的,其既可以是对现实生产力的体现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潜力。比较生产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实质。究其原因,其可以提供更容易让人接受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更强的经济效益能力。

由于不同的区域其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文化背景等等各不相同,适合其发展的特色产业也不尽相同,在某一地区适合其地区特色优势的产业将更具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研究方法;客观分析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优势与劣势),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做综合的分析与评估,实现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和自我完善。

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参考《广西统计年鉴2010》中工业的38个产业,基于对应的《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收集,为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剔除了其他矿采选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这两项产业,对煤炭的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医药制造业等其他36个工业产业,用上文列出的13项指标进行产业竞争力评价。

三、因子分析计算结果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广西36个产业的11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KMO值为0.516>0.5,可进行因子分析,从中选取6个公共因子,贡献率达到87.6%。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

factor1:X1=0.097;X2=-0.170;X3=0.068;X4=-0.061;X5=-0.080;X6=0.145;X7=-0.295;X8=0.977;X9=0.979;X10=0.250;X11=0.777。

factor2:X1=0.882;X2=0.876;X3=-0.084;X4=-0.197;X5=0.313;X6=0.099;X7=0.156;X8=-0.108;X9=-0.105;X10=-0.010;X11=0.239。

factor3:X1=-0.195;X2=0.287;X3=0.103;X4=0.772;X5=0.803;X6=0.081;X7=0.121;X8=0.027;X9=0.022;X10=0.057;X11=-0.366。

factor4:X1=0.004;X2=0.076;X3=0.023;X4=0.007;X5=0.172;X6=0.027;X7=0.615;X8=0.057;X9=0.060;X10=0.887;X11=0.021。

factor5:X1=0.273;X2=-0.160;X3=0.065;X4=0.438;X5=-0.157;X6=0.920;X7=-0.006;X8=0.045;X9=0.046;X10=0.033;X11=0.168。

factor6:X1=-0.006;X2=-0.067;X3=0.925;X4=-0.030;X5=0.268;X6=0.067;X7=0.457;X8=0.017;X9=0.005;X10=-0.067;X11=-0.006。

得到其综合得分,其排名排序如下:

第1名:农副食品加工业,85.78分;第2名: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59.43分;第3名:烟草制品业,58.61分;第4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6.86分;第5名: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39.19分;第6名:家具制造业,28.36分;第7名: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8.08分;第8名:饮料制造业,21.98分;第9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67分;第10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0.16分;第11名: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04分;第12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41分;第13名: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6.39分;第14名:金属制品业,15.83分;第15名:非金属矿采选业,14.47分;第16名: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2.42分;第17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25分;第18名: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4分;第19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50分;第20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88分;第21名:专用设备制造业,-4.03分;第22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6.79分;第23名:塑料制品业,-9.12分;第24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50分;第25名:通用设备制造业,-16.49分;第26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0.51分;第27名:医药制造业,-26.08分;第28名:食品制造业,-26.39分;第29名:造纸及纸制品业,-26.85分;第30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92分;第31名:燃气生产和供应业,-39.84分;第32名:纺织业,-40.47分;第33名: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4.89分;第34名:橡胶制品业,-59.16分;第35名:煤炭的开采和洗选业,-82.02分;第36名:化学纤维制造业,-84.32分。

四、结论

在对广西36各产业的排名中,前十名为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重点产业及优势产业都具有竞争优势。广西的四大重点产业及优势产业有:制糖为主的食品产业、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以中型轿车为重点的汽车产业以及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这四大优势产业都分别属于处在竞争优势前十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制造业以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中。

第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具有竞争优势。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等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农业在农村各业产值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2010年广西的农业产值占全国的4.1%,超过平均水平,因此这些产业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广西可依托其第一产业的资本积累,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具有产业竞争力的轻工业。

参考文献:

[1]方丽.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01).

第5篇

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需求量的增大,稀有金属研究和应用迅速发展,冶金新工艺不断出现,在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及火箭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稀有金属作为战略储备资源在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全备的工业体系。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矿物资源与冶金材料研究所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稀有金属冶金技术开发的单位,在所长车小奎的带领下,在选矿技术、冶金工艺流程研究和冶金材料制备技术及产品开发中积极创新进取,在技术中领前沿,在产业上谋发展,为我国重有色金属工业体系的技术进步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物华天宝为我用

利用现有的矿物加工技术和选冶工程经验进行金属的分离提取及优化工艺技术,以实现清洁生产并开发与环境友好的选冶技术,是车小奎所在的矿冶所主要研究工作,此外他们还将成熟的选冶技术用于环保领域,如回收固体废弃物的有用元素和废水处理。在矿物加工及矿物材料制备等领域,矿冶所凭借自身优势多年来为企业解决了大量复杂难题。近几年主要开展了传统资源、二次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治理(如废纸脱墨)研究,完成了加拿大稀土矿、巴新红土镍矿和国内钨矿、铁矿、金矿等多种类型的工艺开发研究。

车小奎所长主持及参加完成了多项选矿工艺研究试验工作及现场工业试验,研究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委研究项目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主持的闪速浮选机技术引进及工业试验在我国黄金矿山工业试验首次取得成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鸡笼山金矿提高金回收率生产与实践”、“黄金洞金矿浮选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极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均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选一冶联合稀盐酸加压浸出攀枝花钛精矿制取人造金红石半工业试验”、“新型光学镀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高品质海锦钛制备新工艺应用研究”分获部级二等奖;“月山铜矿提高铜钼回收率工业试验”、“鸡笼山金矿闪速浮选工业试验”、“山东荣成银矿选矿工艺研究”,“连续卷式泡沫镍的研制开发”分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杰地灵产业新

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更需发展产业、服务社会,科研成果与产业完美融合才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车小奎所长带领矿冶所始终探寻着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这二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矿冶所在产业化领域上也取得赫赫成就。

矿冶所现有光学镀膜材料、陶瓷靶材、钛锰电极、金属粉未、贵金属化合物、贵金属加工贸易等生产线,生产产品涉及的行业比较多,销售的产品以光学镀膜材料(包括靶材)、钛锰电极金属粉末和贵金属类产品为主,高纯金属材料作为矿冶所的另一个产业重点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其中,靶材在传统应用光学、微电子、磁记录、光盘、半导体、表面修饰、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硬盘等方面应用分布非常广泛,未来随着国内在溅射薄膜领域的快速发展,将迎来对于靶材的需求稳步快速增长。矿冶所立足这样的实际需求,不断地探索着最新的科研成果,以为相关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其次,钛锰电极主要用于电解二氧化锰(EMD)用钛阳极,近年来矿冶所所产出的钛锰合金涂层阳极已成功大型化,与纯钛阳极相比可节约电耗20%,或在电耗相当的情况下提高产能20%,并且成本与纯钛阳极相当。在金属粉领域,矿冶所主要生产钛、锆、镍、钴粉;贵金属化合物主要生产氯铱酸、氯铂酸及钌系化合物,用于电极防腐。另外,在“镍钴湿法高效分离”的技术领域,矿冶所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专利技术,在国内多个企业进行了技术转让,该技术目前仍可以提供服务。

创新技术及成果的不断涌现,使得矿冶所成为了我国在该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在车小奎的带领下,矿冶所整个科研团队始终着眼于产业应用,将他们的科研智慧充分释放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平台上,也体现了团队上下一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钟灵毓秀团队优

依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矿冶所于1998年由原稀冶所、选冶所、能源中心合并成立,后冶金物理化学中心也并入矿冶所。以矿产资源开发、冶金过程及冶金材料研究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原有研究领域包括矿物加工、冶金工艺过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稀有金属提取技术、稀有金属材料制备等,有钛锰电极、光学镀膜材料、锂带、钽材加工、钛粉、镍钴粉、贵金属化合物、贵金属加工等生产线。2006年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矿冶所选矿组大部分人员进入国家工程实验室,同年锂离子电池研究组也从矿冶所分离进入新成立的能源材料研究所。

时代责任感使车小奎所长立志在领域内建立起一个创新团队,为此他广纳人才,吸收了大量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的团队成员。矿冶所有从业人员108人,其中正式职工44人(其中教授16人,高工10人),返聘8人,下设矿物加工技术、有色金属冶金、新型冶金材料、高纯金属制备四个研究室。目前主要以稀有金属冶金工艺研究为主要方向之一,同时开展重有色金属、贵金属冶金工艺研究。

第6篇

关键词:铟;沉淀剂;分离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229

1 前言

铟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力学和工艺等性能,在军事、航天、工业及医药卫生方面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1-3]。铟资源短缺,面临枯竭,加之铟价格逐年上涨,因此,研究和开发从工业料中回收铟、改进现有生产工艺提高铟的回收率迫在眉睫。

针对不同来源的铟资源,分离回收方法也不同[4-6]。浸出料液中铟回收主要分为溶剂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分离、液膜萃取分离和中和沉淀法等[7]。

本论文围绕NaOH、 Na2CO3、Na2C2O4、Na5P3O10等4种沉淀剂进行探索性实验,从渣型、沉淀速度、分离效果、反应控制这四个方面进行观察。目的是选取一种适用于本公司含铟废液中沉淀分离铟效果较好的沉淀剂。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1)含Cd浓度为2.5g/L的Cd(NO3)2溶液;(2)含In浓度为7.5 g/L的In(NO3)3溶液;(3)浓度为30g/L的NaOH、 Na2CO3、Na2C2O4、Na5P3O10溶液;(4)氨水(25%-28%)。

2.2 实验方法

将上述4种沉淀剂分别加入到Cd(NO3)2溶液和In(NO3)3溶液中,分别从沉降速率,沉淀高度,渣型和终点PH值4个方面来观察实验现象。

(1)沉Cd实验。实验方法:取4份含Cd(NO3)2溶液各80ml放入烧杯中,分别加入4种沉淀剂,边加入边观察,直到沉淀不再产生时停止加入。分别倒入4个250ml的量筒中静置陈化一晚,观察沉淀高度,并测量上清液的PH值。实验现象及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在沉Cd实验中,NaOH沉降速率慢,形成的沉淀为絮状,不利于固液分离;Na2CO3作为沉淀剂,生成的沉淀不稳定,有反溶现象;Na2C2O4沉Cd效果较理想,沉淀呈颗粒状,有利于固液分离;Na5P3O10不能将Cd沉出来。

(2)沉In实验。实验方法:取4份In(NO3)3溶液各20ml放入烧杯中,分别加入4种沉淀剂,边加入边观察,直到沉淀不再产生时停止加入。分别倒入4个250ml的量筒中静置陈化一晚,观察沉淀高度,并测量上清液的PH值(表2)。

可以看出,在沉In实验中,NaOH同样表现出沉降速率慢,沉淀为絮状的缺点;Na2CO3沉In实验同沉Cd实验类似,生成的沉淀均不稳定,有反溶现象;Na2C2O4沉In效果也较理想,沉淀呈颗粒状,有利于后续的固液分离;Na5P3O10沉In实验中沉淀物呈絮状,体积很大,不利于后续固液分离。

(3)Na2C2O4分离In、Cd实验。根据上述沉Cd实验和沉In实验结果来看,Na2C2O4表现出较好的沉淀效果,但是Na2C2O4沉Cd和沉In的条件十分相近,不利于In和Cd的分离,因为,氨水可以和Cd2+形成[Cd(NH3)4]2+,故考虑先用Na2C2O4将In、Cd废液中的In和Cd都沉出,再加入氨水将Cd沉淀溶解。

实验方法:配制含Cd浓度为2.5g/L的、含In浓度为7.5g/L的In、Cd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浓度为Na2C2O4溶液,直到沉淀不再产生,停止加入,静置2h,边搅拌边加入氨水至Ph=9,停止加入,静置一晚,取上清和沉淀送检,分析上清液中含In含量以及沉淀中Cd的含量。

分析结果显示:上清液中含In浓度为3.4mg/L;沉淀中含Cd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5.6%w。

从Na2C2O4分离In、Cd实验中可以看出,Na2C2O4和氨水共同作用下,将In沉淀较完全,也可以将大部分Cd沉淀溶解,从而实现了In、Cd的分离。沉淀物形貌介于絮状和颗粒状,但是,扩大试验中发现氨水的加入改变了Na2C2O4作为沉淀剂的渣型形貌,过滤效率低,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实验结论

(1)对比NaOH、Na2CO3、Na2C2O4、Na5P3O10这四种沉淀剂,Na2C2O4表现出较好的沉淀效果,但是Na2C2O4沉Cd和沉In的条件十分相近,不利于In和Cd的分离;(2)进一步进行Na2C2O4分离In、Cd实验,发现氨水的加入改变了Na2C2O4作为沉淀剂的渣型形貌,过滤效率低,未达到预期的效果;(3)本次实验4种沉淀剂都不十分理想,实验有待进一步进行,旨在寻找一种更理想的沉淀剂,既能够将In,Cd有效分离,也能够满足固液分离要求。

参考文献:

[1]翟秀静,周亚光.稀散金属[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2]袁铁锤,宁顺明,陈志飞.从高铟锌精矿中综合回收锌和铟[J].湖南有色金属,2008,24(01):27-28.

[3]邓孟俐,谢冰.锌冶炼工艺过程中铟、锗的综合回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7,35(02):21-24.

[4]段学臣,杨学萍.新材料ITO薄膜的应用和发展[J].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9(03):58-60.

[5]邹家炎.铟的提取、应用和新产品开发[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2(12):16-20.

第7篇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Blasting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爆破协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6-7051

国内刊号:11-3675/T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工程爆破》(季刊)创刊于1995年,是中国工程爆破协会会刊,由中国工程爆破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工程爆破实践及其应用研究,工程爆破界在科研、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安全防护、产品开发及与其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新成果、新动向,交流不同定爆破、深孔爆破、地下采掘爆破、拆除爆破、水下爆破、特种爆破、爆破安全、爆破测试、爆破器材、爆炸加工技术及设备,凿、岩机用等方面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科技论文、专题评述与管理经验。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特色;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

[作者简介]谭琦耀,广西河池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高级技师,广西 河池5470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61-03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培养人才,为地方特色产业培养人才更是地方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地方特色产业有其地方的区域性和资源性,所以在为其提供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要适应地方的特点,培养模式上要符合地方的特色,要围绕“地方特色”做文章,河池机电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就做了一定的探索,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围绕地方特色,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的培养模式

河池市是世界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其整个产业链就是采、选、炼和深加工,河池机电职业学院就围绕这个产业链来做文章,一是走出去,学院领导组织各教学部门的领导和骨干老师深入到企业当中去,了解有色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请进来,就是请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来,把我们学校的情况向他们介绍,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当中去,共同来完成整个培养人才的计划。

(一)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河池机电职业学院与企业的工程师们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学校、企业、学生)利益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计划,以便为企业“量身”培训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甚至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具体包括:一是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即确定企业所需人才的规格、质量、能力等。二是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可根据合作企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与合作企业经常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与强化训练方案,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不断改革课程设置。

(二)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保证企业用人的质量,我们就要求企业尽量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不仅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而且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整个过程。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配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使河池机电职业学院开展的教学能够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链来做文章。

1.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由于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的性、针对性很强,特别是企业对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因此,我们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一般都是紧紧围绕特色企业的产业链的实际岗位需求而设置。为了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校企双方往往针对企业目前和将来岗位需求及具体岗位工作的技能要求,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坚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相协调、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原则,最后确定出专业开设方向。例如,有色金属在整个生产的产业链当中需要的人才是采矿、化学分析、选矿、冶炼、产品深加工等,我们在专业的设置上就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和相应的一些配套专业,如机电、机械等。

2.适应岗位变化,动态开发课程。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培养的具体内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能力结构。因此,课程开发,往往受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关注。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到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和样板人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道德、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各种职业素质;再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根据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由此确定课程方案。由于企业岗位工作经常会有新的变化和要求,因此,我们在课程开发上也总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程计划的内容会不断地被修订和完善。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根据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重新加以改造。对有些全新的课程还组织教师深入到生产劳动第一线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去编写校本教材。

3.结合岗位实际,校企共派教师。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处处体现了院企双方的参与性和优势互补性。河池机电职业学院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社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政治思想道德等的教育与培养;企业则选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具有现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场地和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与训练。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兼职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有益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实践知识,又可以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储备大量的企业兼职的“双师型”教师。

4.采用弹性学制,创新培养方式。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变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实现由传授型向参与型转变,由刚性向柔性转变。改变固定的学制限制,采用弹性学制,教学方式上采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管理上,根据企业用人的波动性特点及其与学校教学管理难以吻合的实际,实行柔性化管理。例如可采取工学交替、“2+1”等多种培养方式。

5.根据企业标准,增强实践环节。要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走上工作岗位,填补人才空缺,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和认识实习,让学生了解生产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要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将学生分配到生产班组,按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让他们参加现场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改造,使他们能够很快融于一线生产之中,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的学生一毕业就能独立承担现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学生们认为是学校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就业环境,在学校学到了真本事,工作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三)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

教学组织提倡多元化的考核方法,重视实践考核。考核方法有闭卷、开卷、现场实际操作、辩论、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制作作品等,也可将几种考核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此外,还可以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考核方式来看,通常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来进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分为技能学习考核和企业实习考核两部分。前者主要由学院负责,企业协助,考核结果作为企业最终是否录用学生就业的参考条件之一,后者主要由企业负责,学院协助,主要包括学生实习期间的成绩等。实习期间的成绩由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评定。实习时,由企业和学院相关人员,包括企业指导老师、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等,在企业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毕业实习报告和学生实习中的表现。

(四)企业安排学生就业

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所接受,学以致用,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在学生完成学业后,企业应该安排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就业。

二、学院与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订单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学校和企业按照协议(甚至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冠名班”)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签定“订单培养”协议书

河池机电职业学院与河池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关于定向培养和合作办学的协议书”,双方共同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的具体事宜,实行校企合作定向招生,由河池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费用,在河池机电职业学院定向培养有色金属冶炼的高技能人才,并冠名“南方班”。

(二)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1.联合招生。2006年3月,河池机电职业学院与河池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招生,共同招收了50名学生,专门组建了“南方班”,由河池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承担这50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为河池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定向培养冶炼方面的高技能型人才。

2.专业共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需求、行业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等进行调整。

3.校企共管。双方共同对“南方班”进行管理,河池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委派了一名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工作,直接负责日常班级管理。并定期选派公司主要技术骨干对“南方班”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4.教学改革。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在“南方班”进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以能力和科技服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不仅要为企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还要以其本身的科研能力,帮助企业进行应用型研究,给企业带去科技创新或是紧缺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创新型教师培养出创新型学生,也为企业培养了技术人员,这样才能让企业离不开高职院校,也才会改变“企业冷,学校热”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发展,就必须让学生以能力服务于企业,教师以科技服务于企业,使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主动联系学校进行校企联合与工学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校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也为企业培养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例如:河池机电职业学院在一名教学副院长的带领下,深入到河池金河有色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选矿工艺上还沿用以前比较落后的技术,浪费比较大,能耗达不到要求。回校后,在这名副院长的带领下,经过几个骨干老师的日夜攻关,深入企业的实际,现场进行技术研究和改造,终于为该公司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工艺,节约了能源,每年为该企业节约1000多万元,该技改项目也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这一项目的技术改造过程中,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始终参与其中,得到了锻炼,掌握了技术,在企业实习的学生也熟悉了整个项目的工艺和技术,这样既为企业培养了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使我们的学生大开了眼界,熟悉了工艺,提高了能力。

四、围绕特色产业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员工终身学习创造条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员工无论年龄背景如何,都要鼓励他们多次、不间断地学习,突破传统的一次性学习的局限,建立“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式终身教育模式。我国高职教育一般情况下是以一次性的学校学习定终身。没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习惯和有效措施,所以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继续教育方面的力度。对那些从本学校毕业已工作的学生,或是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反馈,经常联系,及时解决他们再学习的问题。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长期举办一定的培训班,或以职业资格为导向,或以岗位技能的新要求为目标进行教学,以此导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使校企联合更为紧密,从而使得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的特色产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河池机电职业学院就是根据本地的有色企业的实际需要,长期开展化验、选矿、电工等工种的培训班,为河池的有色金属企业的员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提供服务。这样既可以为地方企业培养人才,也可以为学校进行创收,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尚晋.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改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

[2]舒卫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