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09: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抄表员专业技术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费集中核算,电费管理,电力营销
一、概述
电费核算,又称电费“审核”,是电费管理工作的中枢。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报表数字是否准确,关键在于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电费核算管理是一个跨部门的综合性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支持、理解与配合,需要电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电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费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解决传统电费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进一步加强电费工作的集约化管理,增强对电费管理的穿透力及过程监督的控制力,各地供电部门按照上级的要求相继成立了电费核算中心,开始实行集中核算方法,通过建立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电费进行集中收取和复核,及时、准确地收取电费,从而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
二、电费集中核算的优越性
电费集中核算作为一种新的电费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电费核收模式相比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电费管理上
有利于实现电费集约化管理,加快资金归集利用;有利于优化电费管理流程,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加快电费回收的进度;有利于加强电费发票的管理。 传统的电费核算模式是属于分散式管理模式,各地供电局的抄、核、收工作是分别进行的,电费资金周转环节多,归集速度慢,各地的抄表时间都是由供电所自己安排,各供电所都有自己的一套抄核收管理办法。而且由于电费账户分散管理,对实收电费缺乏的有效监督,不利于电费管理。电费的收费方式也很繁多,主要有银行代收、托收(特约委邮)、支票转账、坐收(现金)等几种,收电费数据要隔天才能返回扣费信息,有时甚至要几天才能返回,对电费的回收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电费发票则是由各供电所自行管理、自行打印,每个月财务部门根据各供电所报上来的发票数量进行入册登记,对电费发票的实际使用情况缺乏了解和监督管理,遗失电费发票的情况比较严重。
在电费核算中心成立以后,通过电费集中核算,所有的电费账户由电费核算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电费资金的周转环节,加快了电费资金的归集。同时由核算中心每月通过下发抄表计划,统一安排各供电所抄表时间、复核时间、发行时间、收费时间、对帐时间、报表上报时间点,使各供电所抄核收工作步骤一致,改变了以往各地抄表收费的地域性差异,有效地提高了抄核收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电费的划扣也由电费核算中心负责,通过银电联网扣费系统接口,每日定时发送电费数据到开户银行进行电费批量划扣,可以实时掌握电费的回收情况,同时还可以进行多次或者单笔扣划电费,有效地提高了电费回收率。电费发票也由核算中心协助财务部进行管理,每月已开和作废的发票及相应金额通过报表上报,便于对电费发票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二)在电力营销上
电力市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开始逐渐重视电力营销,电力营销可以促使电力行业扩大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行业的垄断地位使得其营销手法在长期的营养不良环境影响下难以发挥作用。目前电力市场采用的电费集中核算方法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效果有重要作用,值得重视。
1、电费集中核算带动电价的合理化。商品的价格影响着消费者是否选择某企业的商品,虽然电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居民选择的余地小,但是价格依然影响着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需求量。电费集中核算能够减少各项中间成本使得电费市场的价格更加科学合理,收取电费过程中也确保能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导致的乱收、错收、漏收等现象。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提升用户对本企业的信任。
2、有利于监督电力营销过程。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中,各县(区)局乃至供电所的用电营销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操作权限在各供电所,上级部门较难掌控各供电所真实的工作情况,导致基层营业工作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屡屡发生。对电费进行集中核算,可以促进用电营销系统的改进和优化,使供电所与供电总部的数据形成网络,保证各级操作部门和管理部门都掌握电费的回收情况,掌握实收、应收、拖欠等信息,使各级供电所的上级部门监督电费抄录情况、收费进度、欠费情况,确保电费回收记录的真实,避免因为 抄表错误、量表故障等因素导致收费工作出现问题,通过信息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电价政策的规范化。
3、有利于财务与营销的核对。由于客户、供电单位等不同方面提供的数据的差异,使得营销数据与财务对账数据经常出现不相符现象,对电费进行集中核算和对账,有利于充分发挥营销的积极所用,同时也提高对账的准确性。集中对账后,供电局的核算可以与总管财务的部门对营销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核对过程直接进行,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减少营销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不对称现象。
三、电费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欠缺经验积累。电费集中核算的运行模式目前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算集中,一切经验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慢慢积累,在这期间会出现许多问题。核算中心不仅仅是数据意义上的集中,还有电费管理上的集中,如何找到一个更高效、省时、省力的运行方式,将是电费核算中心以后面对的重要问题。
2、技术人员严重欠缺。电费核算中心是新出现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财务专业人员,电力专业技术人员等各岗位紧密联系的一个职能部门。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庞大。同时,核算中心还承担着用户数量极为巨大的电量电价电费监管工作,各种电费报表的上报工作,遇到电费复核高峰期,报表人员经常不能参与电费核算工作,工作负荷量很大。因此,需要培养和储备大量的各工种人员。
关键词: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技术
前言
电缆线载波通信技术是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基本通信方式,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稳定的发展下去。现阶段,我国电缆线载波通信在运行期间主要通过信息互传播的方式运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企业对其的投资金额,提升其运行质量与效率效率,满足现代人们的用电需求,实现现代化电网建设。因此,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技术常常被应用于水电站、农电、边远山区等地区。
一、配电网电力通信信道特点
(一)优势。电力线是整个电力传输媒介通信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际运行期间有着以下几种优点:电力线在整个电力部门的通信通道,其在运行期间可以有效的实现电网自动化控制,从而保证其的运行质量;电缆线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线作为通信信道可以有效的节省电力线的通信投资渠道,降低电力企业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电力线作为基本的通信信道,其在实际运行期间很少进行全方面维护、管理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保证其在运行时的质量与效率[1]。
(二)不足。电网在运行期间所产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电源开关、电动机、利用电力线设置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期间所产生的噪音频率在15kHz到1MHz以上,震动幅度较大。另外,电力线在运行如果出现感应加热现象,并带有连续性的特点就会直接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用电安全。
二、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原理
(一)直接序列扩频。电力线在运行期间扩频载波通信原理主要指电力线在运行期间通过信号频谱扩展基传输到对应的频带中,只有再进行电力线传输[2]。而电力线扩频载波在出传输过程中还可以在军事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满足军事领域的使用需求,并进行噪音的调整工作,并噪音通过窄带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线性调频。电力线在运行期间与DS系统之间的扩频载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其在运行期间可以有效的电力线载波的随机劣码体现出来,并形成对应的线性载波,保证线性载波在运行期间可以与电力线结构为基础进行线性脉冲周期转换,从而保证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可以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技术应用领域
(一)家居智能化。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家居智能化给予出了高度的重视。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技术在现代家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家居智能化,满足现代人们的使用需求。其在实际应用期间会通过PC机连接的形式形成一个对应的家庭网络,并通过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形式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进行合理控制,提升其的运行质量与效率。另外,电力线在扩频载波通信技术中的应用还可以保证是室内环境的美观度,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自动抄表系统。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居民用电独立性规模逐渐扩大,各种类型的自动抄表系统慢慢出现在人们眼前,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进行抄表信息收集,保证信息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并通过计算机的形式将所得的抄表数据通过报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及时了解居民的用表现状。
总结
本文对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其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需求,满足现代人们的用电需求,保证电力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H参考文献
[1]孙春义,刘爱军.电力线扩频载波通信技术在矿井通信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03:175-176.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难点;对策
引言
随着乡镇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供电企业生产业务管理的前沿阵地,为当地乡镇一级管辖区域的供电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成为了促动农电基础管理前进和发展的必然途径。但在推行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农村供电所管理还受农村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经济发展、供电所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找准供电所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矛盾,就是解决农村供电所管理的普遍性问题,为夯实提升农电基础工作提供保障。
1.供电所职责和工作特点
1.1供电所职责
主要负责辖区内10kV及以下配电设备运维、抢修,抄、核、收、计量、用电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受理辖区用电客户新装、增容、变更、报修、投诉、咨询、查询等业务,是直接为辖区农业、农民、农村供用电服务的“窗口”。
1.2供电所工作的特点
1.2.1工作综合性
目前,供电所一般为营配合一模式,其工作综合了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运行维护、电力营销、优质服务、农网工程管理、线损管理、器材库房、内部员工管理、车辆管理、后勤保障服务,以及地方政府、单位等关系协调。
1.2.2相对独立自主性
供电所设立于各乡镇所在地,代表供电企业在当地独挡一面,需独立承担管辖范围日常的配网运行、维护、抢修及从事各类电力营销服务活动,对当地的配网故障、供电矛盾也要求供电所根据情况迅速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工作自主性。
1.2.3社会公益性
供电企业是社会公益性企业,供电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
2.农村供电所管理的难点
2.1安全管理的难度大、责任重
2.1.1配网结构不合理,35kV系统网络接线方式主要有单辐射接线、单回链式接线、单回T接线模式,单电源供电线路多,转供能力低,严重影响供电可靠率。加上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小,老化严重,线路末端电压质量低、线损大。
2.1.2由于配网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长期以来“重输变、轻营配”,投入的大修、技改资金严重不足,加之早期城农网线路延伸不足、布点不合理且路径复杂,难于承担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卡脖子”供电瓶颈日益凸显。
2.1.3线路设备老化严重,尤其是10kV线路,大部分线路和设备已经运行了十多年,运行年限在20年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早期建设投运的JP柜、避雷器、户表等受投入资金限制,设计标准低,已不能满足现行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配变、低压线路、表计运行时间长,损坏、老化严重,低压线路设备故障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形成了“轻维护、重抢修”的管理局面。
2.1.4“两改一同价”后,供电单位对农村低压电网的管理逐步从原来的乡镇或变压器台区趸售方式延伸到千家万户,实行抄表到户,管理的低压配网设备资产范围大幅扩大,担负的责任也随之扩大。
2.1.5农村电网改造速度跟不上安全隐患发展速度。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新建、改建房,农业排灌、临时用电等增多,线路与相邻建筑物、道路安全距离不足,以及客户私拉乱接现象突出,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2.2地理环境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2.2.1农村电网通道大多经过林地、灌木,树木生长速度快,容易造成树木和线路安全距离严重不足,易引起导线风偏,导致线路故障。
2.2.2山区地理条件复杂,位置偏远,公路建设较为落后,大多为土路,雨季路滑,容易给抢修、运维车辆出行造成不便,同时加大了交通安全风险。
2.2.3地广人稀,表计分散,部分边远村寨单程距离需驾车2个小时才能到达,住户少至10户,加之地方经济落后,只能通过走收的方式保证电费回收,抄表、收费工作量大且效率低。
2.3资源不足
2.3.1硬件条件差。大多数农村供电所没有自有产权的办公住宅地,多为租赁房屋,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办公设备老旧不足,“带宽低,网速慢”,固定生产车辆唯一,无法同时满足多重抢修业务或巡视工作的开展。
2.3.2人员素质偏低。就西南部某地区供电所人员情况调查显示,从所长至各岗位员工1500人中,专科以上学历仅占11%,高中、中专、技校占48%,初中及以下占41%。另有同等数量的非全日制抄表工1500多人,80%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2.3.3留不住人才。全日制农电工是供电所员工队伍的主力军,占比高达70%之多。由于用工机制的不同,缺乏对农电工岗位职级晋升、工资薪酬晋升的机制引导,多年来工资待遇水平提升幅度小,更多年轻、优秀的农电工选择了另谋它职,造成长期以来供电所人才培养难以填补人才流失的漏洞。
3.夯实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的几点建议
合理规划电网结构,通过逐年电网改造投入逐步解决农村电网架结构薄弱、设备老化问题,提升中低压线路绝缘化率、联络率、计量自动化覆盖率,这些是解决和改进农村供电所管理基础的最根本途径,但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之资金限制,与主网相比,农村配电网改造难以保证按需投入。但供电所不能以硬件条件差、人员素质低为理由为规范化管理找借口,需立足于现有基础条件去开展管理改进,提升“软实力”,为配电网安全运行、客户安全可靠用电以及公司降本增效作出积极贡献。以下是夯实提升供电所基础管理的几点建议:
3.1突出管理重点,保障安全底线
3.1.1抓好源头,掌握设备现状。结合地理特征及季节特点,合理制定辖区线路运维计划、台区周期巡视计划,首先保障线路定期巡视,对特殊地理环境和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的区段适时增加巡视频度,对于台区通过固定的周期的隐患排查,及时掌握线路设备的运行状况、周边环境变化、异常及潜在隐患,并认真做好记录,为设备检修、消缺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3.1.2争取事前控制,减少事后抢修。通过配电线路巡视、台区隐患排查,按照严重程度对缺陷进行分类上报,分级列入公司层面维修计划以及供电所层面维修计划消缺,对于可能存在的缺陷隐患要列入正常的年度、季度检修计划进行处理,抓好设备缺陷闭环管理,化被动为主动,争取在故障发生前消除潜在隐患,保障线路设备运行可控在控。
3.1.3把握好改造的轻急缓重和前后衔接,提高效用。供电所管辖配电设备大修技改应充分考虑三点:一是充分与农网工程规划建设接口,避免生产大修技改项目与农网工程规划建设重复,减少同一供电设备的重复投资改造;二是设备大修技改应建立在充分评估设备状况与电网重要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立项,避免出现修理改造“过度或不足”现象,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大修技改资金;三是供电设备修理改造应充分结合户表改造配套统筹完成,降低因反复改造带来的投资浪费及重复停电。
3.1.4把好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关,为设备管理开好头。供电所作为辖区设备运维的主体,把好工程质量关对于后期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其中派遣工地代表随工验收可做好隐蔽工程及关键节点的质量质量监督。供电所应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强的人员为“工地代表”,随工期间,除及时发现线路设备缺陷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外,涉及户表工程的还应对所有表箱接线柱进行紧固,做好一户一表的对应性核查,为后期设备管理、营销服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培养选拔班组“领头羊”,以点带面
3.2.1具备过硬的技术技能水平。供电所在配网设备运维管理、故障抢修过程中面临大量的作业任务,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是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班组长在此过程起着作业规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熟练的业务技能方能服人,培养树立班组员工良好的作业习惯。
3.2.2具备业务知识学习和融会运用的能力。随着电网技术水平和电网企业的发展,各种业务知识、管理要求更新较快,需要班组长具有很综合的业务知识储备,并且能跟上技术标准更新的脚步,通过学习领会融会贯通,转换为班组员工所能接受的工作方法或模式加以运用,实现常态推进。
3.2.3具备总结、计划和组织的能力。所长是供电所生产工作的指挥者也班组管理的组织者,需要具备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围绕日常业务要求和处理问题的目标,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合理的作出分工和工作计划安排,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业务统筹和计划管理,最大程度的满足业务需求,缓解资源限制的矛盾。
3.2.4具备带队伍的能力。“人管人”与“制度管人”相结合,“人管人”体现在纪律约束和行为影响上,从自我表率、严于律己做起,通过自身行为影响以及不断的强调、制止、纠正,把工作“能”与“不能”植入班组成员的行为习惯,同时加以人文关怀和积极引导,以个人魅力影响和凝集班组队伍;“制度管人”应结合班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岗位工作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班组业务工作的开展制定可量化的工作质量评比指标,以结果的好坏评价工作质量是否到位,进行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的奖励与惩处,带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2.5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所长是班组队伍内外关系的协调者,处理好内部人员关系是队伍凝聚的前提保障,处理协调好与地方政府机构、单位以及用电客户之间关系也是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需与当地机构、基层组织建立融洽的关系,通过争取外界支持,更好的协调解决电网建设、供电服务当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3提高工作效率,农电工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
3.3.1选择责任心强的本地青年充实到供电所员工队伍中。供电所人才流失的原因无外乎工资待遇达不到个人期望值,乡镇生活工作环境差。在薪酬待遇以及工作环境均不能改善的情况,可以适当降低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把机会留给更多有意愿留在本地就业的年轻人,一则减少人员频繁流动的可能,可稳固业务工作正常有序无间断的开展,二则可以发挥本地人沟通协调的优势,减少沟通问题带来的工作屏障。
3.3.2挑选培养得力的台区护线员和抄表员充当供电所的帮手。从当地村名中物色选拔责任心强的村名,负责每月的抄表以及台区配电网设备、电能表异常、线路通道异常等情况报告,同时根据需要增加走收、客户信息资料核实等内容,减少巡视、抄表、客户信息核实等过程的精力投入,从而弥补供电所资源不足以及交通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集中资源应对线路设备隐患处理。
3.3.3实行片区责任制度,保障工作质量。为便于台区管理,同时提高抄表护线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可根据台区交通情况、与周边台区毗邻情况、低压客户数量等情况,按照“相对集中、方便管理、减员增效”的原则,对所辖区域进行片区划分,1个片区指定1名抄表、护线责任人,明确其职责和禁忌行为要求进行培训普及,并将抄表数量、抄表差错率、电费回收率、台区巡视不到位的情况与片区负责人报酬进行挂钩,体现多劳多得、按质分配,以此提高台区抄表、护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保障工作质量。
3.4争取地方政府机构和农村基层组织支持
供电所日常工作离不开当地乡镇政府机构以及乡镇下属村委会、村小组等组织机构的支持,尤其是在电力设施保护和电费收缴方面。争取地方支持首先从培养供电所团队服务理念做起,做一支快速响应、技能精湛的队伍,发生故障时,快速为民众排除停电困扰,在地方民众眼中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赢得民众的尊重与信赖;其次从村委干部、老师、学生的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用电意识宣传抓起,通过少数人影响更多人,控制和减少人为破坏电力设施、违章施工、通道保护区内违章种树等事件的发生;与村委干部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需要时可帮助协调与民众的纠纷,为控制事件的发展、和平解决提供有效帮助。
4.结语
供电所规范化建设是一条持续而长久的道路,在特定的硬件条件、资源、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等条件制约下,农村供电所需要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差距,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变通的利好用有限资源,抓好核心工作重点,不断夯实基础,通过提升软实力,弥补短板应对威胁,为供电企业以及电网建设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1]《供电所规范化管理读本》,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
[2]《供电所工作务实手册》,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农电分会
关键词:电力营销线损;管理技术;探讨
前言
线损管理是电力营销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线损管理作为电力企业营销基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费时、费力的特点。在线损管理工作中,将管理工作划分的越细致、越到位,线损的合格率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作者从引起电网系统电能损耗的因素来分析,对电力营销线损管理技术进行探讨。
1引起电网系统电能损耗的因素分析
1.1设备及技术对线损的影响
从实践方面来说,设备以及技术对线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一是线路的消耗。在布置线路的初期,如果线路设计人员没能结合实际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就会造成线路过长,导致在线路上损耗的电能过多。从实际情况来看,线路的长短对线路损耗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此,凸显出了线路科学布局的重要性。二是线路的工作时间。随着使用时间的累积,线路材料受到环境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也就越大。因而线路的工作时间越长,线路损耗也就越大,由于一些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采用一些廉价、劣质的原材料来生产线路,导致电线本身就不合格,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不合格导线将会产生更大的电力损耗。三是变电设备的损耗。近年来,由于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用户用电量也在持续增加,一旦设备更新落后于实际需求,变电设备所造成的损耗将会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四是配网损耗。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变压器的容量同真实的用电负荷不统一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加大了线路的损耗。五是用电计量工具的影响,由于用电计量器具更新不及时造成人们对用电量产生误判,进而导致人们对线损的估计存在一定的偏差。
1.2管理对线损的影响
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线损大小有着显著的影响。总的来说,可以将管理工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跟不上时展的潮流,当前使用的制度对出现线损的情况规划不明确,导致工作人员在面对线损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管理人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不能及时的学习并掌握先进技能。对下级员工缺乏鼓励和工作指导,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由于基层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足,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新技术有排斥心理。专业技术知识不达标、后续培训工作跟不上等原因造成了线损发生概率的升高。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以往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早已被打破。在新时期,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面临着对城市和农村电网更新换代的压力,但是由于电力管理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线损的概率在不断的增大。
2电力营销线损管理现状及异常分析
对用电信息进行采集这项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促进了电力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发展。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理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并被应用到农村低压电网中。但是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使用也为分线分台区的线损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出现线损的原因有:一是抄表时间不同。由于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动化程度较低,受抄表人员自身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不能做到馈线和台区总分表的同时抄录,引起统计和供受的电量不一致,导致所计算的线损率数据异常。二是电路营配中基础数据存在的差异。为了保证用户的供电稳定性,工作人员不得不进行现场的调荷,而现场调荷工作多依靠施工队伍完成,由于施工队的整体素质高低不一,所以各个地区施工队的调荷合格率无法保证,造成线损数据的异常。三是抄表环节、终端在线率的高低等对线损造成的影响。
3提高电力营销线损管理质量的措施
3.1统筹安排,细化目标
为了提高电力营销线损管理的质量,电企领导应当对线损的检测、检查巡视工作做出科学有效的安排,对企业中的资源进行整合,设立电力营销线损管理办公室,指定出科学的规章制度,将电损管理以文件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电企还应当加强监督,敦促工作人员将线损控制工作做到位。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电企领导可以将各个工作目标分解成独立的小目标,并分配到个人,这样就为每一位员工设立了最低的工作完成限度。为员工设定了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目标的压力,线损的大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电企的综合管理能力的高低。这是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引起电力损耗的因素非常的繁杂,线损的管理同电企内部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息息相关。
3.2细化核心影响因素
由于能够影响电力营销线损的因素非常多,所以从解决影响电力损耗的实际因素出发,将各种各样的可能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化,并将这些因素进一步进行分类,分解成比较合理的线损控制指标并让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可操作性的管控。针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线损工作人员应当同专业管理人员共同细致研究分析。对全面实施营销线损管理的各项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由专业管理人员提供进行管控的策略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3.3完善线损评价管理体系
完善线损评价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线损指标制定和下达的合理性。在制定线损指标之前,应当对线损值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在进行估算时应当结合导线性能指标和实际的检测结果作为综合参照。为了保证线损值的准确度,应当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导线进行跟踪检测,根据测得值对原先估计的线损值进行合理的调整。二是对线损管控评价和考核制度进行完善。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营销线损工作考核管理制度,之后就是对现有的系统统计功能进行完善和改进,使之更加贴合电企的实际情况。在电企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格的遵循“三评一报”日常维护制度,及时的将营销线损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记录在案,并及时的向专业技术人员汇报,待异常问题整改解决之后将这些情况输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并利用计算机对异常情况进行汇总、分类,根据异常问题的出现频率对管理体系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4结束语
当前,电力营销线损管理是电企研究的热点,电企应当从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着手降低电损,提高输电效率。此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对电损也有很大的影响,企业应当树立起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电力事业能够更好、更快、更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江波.现阶段供电所线损管理方法总结与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215-216.
[2]邓索兰.深化营销线损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实践[J].电力需求与管理,2014(5):20.
[3]李超英.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王啸.台区线损管理审计调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大学,2013,(11):15.
[5]施启活,黄廷谢.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12.
[关键词]基层;供电服务;风险管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80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32-02
1 供电服务风险管控的实施背景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两个转变”(实现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创建“两个一流”(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为实现这些目标,提出“四个服务”宗旨和“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基层供电所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作为有力支撑。
95598系统全国集中以后,对各供电企业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层一线的服务流程、服务意识目前还远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这导致客户针对供电服务质量不满的投诉不断,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形象,也给基层供电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浙江省电力公司2014年4月份启动了供电服务“无投诉”劳动竞赛,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建立供电服务“无投诉”劳动竞赛考核指标,层层传递供电服务压力。基层供电所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来提升自身的优质服务意识和能力。
2 供电服务风险管控的操作实践
供电服务“危险点”是指在供电服务中有可能造成客户不满而引发投诉的诸要素,包括员工服务行为、服务态度、服务时限、供电质量等。鄞州供电公司以提高优质服务能力与质量为主线,以优化供电服务为核心内容,以创新管控为主要抓手,通过开展第三方供电服务质量调研和投诉资料整理分析找出影响优质供电服务的“危险点”,借助海因里西理论分析供电服务薄弱环节,对影响供电服务质量的关键“危险点”进行一对一的整改和预控,在制度建设、服务流程、人员素质等方面找出根本原因,一一进行解决。实现找出“危险点”、分析“危险点”、控制“危险点”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基层供电服务质量的稳步提升。
2.1 开展独立第三方供电服务质量调研,掌握供电服务薄弱环节
2.1.1 梳理用户分类,优化调研方向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信息,把供电用户分为高压用户组、低压一般工商业用户组、低压居民用户组,作为开展供电服务质量调研的分类标准。
2.1.2 采用科学抽样方法,合理选择样本
为在供电用户中随机抽选出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用户,采用了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考虑可操作性、时间安排、访问成本、被访者基本特征、投诉案例整理分析等基础上,访问样本量设置为4 908份,既做到了广覆盖、又保证了重点突出。
2.1.3 科学设计问卷,精心组织培训
为了使问卷调查更易操作、更能反映用户对供电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问卷设计紧扣供电服务主题,题目涵盖了基层供电服务中绝大多数环节,尤其是客户投诉比较集中的服务环节,为有效收集客户反馈提供了基础。
根据回收统计,4 908份问卷中有效回收问卷为4 850份,满足定量研究问卷量的数量要求。
2.2 运用海因里西理论分析供电服务薄弱环节,寻找影响优质服务的“危险点”
组织梳理自2013年1月以来95598整理的客户服务投诉信息,运用海因里西理论,分析供电服务质量薄弱环节。
海因里西理论认为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这就是著名的300:29:1法则。
就供电服务而言,海因里西理论也完全适用:300个违规行为,会产生29个敏感工单,进而出现1个服务投诉。因此,在发生一次服务投诉的背后其实还存在大量让客户不舒服、不满意的敏感工单。当这些敏感工单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必然会导致客户投诉的出现。对客户投诉内容和投诉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大量类似的不规范服务行为,这些环节中存在的不规范服务行为就是供电服务的“危险点”。
2.3 深入分析产生“危险点”内外部原因,归纳汇总投诉主要原因
2.3.1 组织专家组归纳分析投诉原因
组织供电服务营销专家,结合客户投诉案例数据库以及前期服务质量调研数据,对每个投诉主要原因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梳理出一个或若干影响优质服务质量、极易导致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
以“抄表催费”工作为例(见表1)。
表1 投诉原因归纳展示
抄表收费投诉(部分)
投诉内容 投诉原因 原因要点
收 费 客户投诉“电话催费人员态度蛮横” 服务意
识不强
沟通能
力较差
情绪上岗
客户投诉“工作人员在违规停电之后,还打客户电话威胁客户,说晚上不缴费下次就剪断客户电线,言语间态度恶劣”
客户投诉“供电公司催费人员上门催费时,存在对客户态度差,很凶的情况,客户表示非常不满,要求相关部门尽快核实处理并尽快给客户合理解释”
2.3.2 主要投诉原因分类归纳
在大量分析客户投诉案例和客户访谈基础上,专家组总结出七个容易引发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分别是:(1)情绪上岗;(2)有效沟通能力不强;(3)服务流程冗长;(4)主动服务意识不够;(5)工作规范执行不力;(6)专业技术能力不足;(7)工作失误。
2.4 综合评估客户投诉可能性和危害性,划分相应风险等级
行业专家组成投诉研判小组,对客户服务投诉进行分类研判,从客户投诉可能性和服务事故危害性这两个维度出发,综合评估后对“危险点”进行风险等级划定。
客户投诉可能性是一种定量划分(发生概率),具体做法是通过对近两年95598投诉事件的定量分析,得出主要服务环节客户投诉的发生概率。比如通过整理年度的总催费户数以及年度因催费而引发投诉事件总数量,就可以得出因催费而引发投诉的概率。
投诉事件危害性主要是从该事件是否引发社会媒体介入以及,分别根据它们的影响程度和危害性进行划分,具体操作如下。
危害性综合得分=媒体介入等级×权重(0.6)+群体行动规模×权重(0.4)。
综合评估后,将服务“危险点”分为红(Ⅰ)、橙(Ⅱ)、黄(Ⅲ)、绿(Ⅳ)四级,颜色越深,表示投诉风险越大,危害性也越大。
2.5 供电服务“危险点”预控
在投诉原因分析中,发现工作人员情绪上岗、工作规范执行乏力、不善沟通、部分服务流程衔接不够紧凑、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等7个引起客户投诉的重要原因。
基于此,对易于产生客户投诉的服务“危险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服务“危险点”的预控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供电服务风险管控指导手册。
2.5.1 重视对员工情绪管理
一是积极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逐步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充分利用活动室等娱乐休闲设施、活动引导员工合理的消除情绪;二是重视员工的意见,让员工更多地参与工作设计和供电所管理,让员工对本岗位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三是管理人员更多地关心员工生活,及时把握员工的情绪状态,第一时间进行沟通疏导。四是一线员工上岗前,管理人员对其一一进行情绪观察,及时了解情况,合理安排工作。
2.5.2 强化工作规范执行
一是加强工作规范教育和贯彻力度,供电所通过举行“工作规范大家谈”等活动,促进员工对工作规范的了解以及重要性的认知;二是重视工作规范执行监督,通过应用供电服务监控平台,强化员工精准计分考核,保证对发现的服务规范、服务态度不符合标准等问题要求责任人进行整改并予以绩效考核。
2.5.3 加强员工沟通能力培养
一是通过针对性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沟通技巧,培养员工主动沟通的意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二是鼓励员工提供服务时考虑顾客感受,及时沟通解决客户疑惑。
2.5.4 梳理、整改关键服务流程,增加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信息在流程中中断、无法及时回应客户需求,若干服务流程衔接不够紧凑,层级过多,流程时间过长,对客户关切反应迟缓等现象,组织骨干员工和行业专家对和客户紧密相关的服务模块进行系统的流程梳理,提出相关的整改建议,将整改措施运用于工作中。
2.5.5 注重员工服务意识培养
一是供电所管理层带头示范、从我做起,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基层员工;二是培养员工的市场经济意识,明白口袋利益与服务质量息息相关,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从而提高员工重视服务的竞争意识;三是强调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的培养,通过培训、视频教育、座谈会等形式让员工自己明确主动服务的重要性。
2.5.6 强化专业学习
一是针对部分员工专业知识不扎实、作业流程、作业标准不清楚的情况,供电所通过班组活动、班务会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实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二是对一线员工的专业表现进行追踪,不达标的组织学习考核,考核通过者重新上岗。
2.5.7 完善工作总结机制
在已有工作总结要求基础上,东钱湖供电所要求员工尤其是一线服务员工每天对本岗位工作进行工作总结,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列出整改要点,作为自己学习进步的要点,减少工作失误。
3 实施效果
3.1 全面提升供电所服务管理水平
一是通过建立投诉响应机制,规范投诉处理流程,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投诉处理中处理滞后、处理不规范等难题;二是通过危险点的分析、评估,找出供电服务薄弱点,明确了今后供电服务工作重点,指明了服务改进的方向。
3.2 有效提升了基层员工服务水平
通过对供电所供电服务中有可能引发客户投诉的关键服务节点和关键服务环节进行全面梳理,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危险点”产生的若干主要原因、应对措施以及该服务环节应注意事项,为基层员工开展工作提供了指南。基层员工通过对该手册的学习,可以有效地管控自己的服务工作,大量减少不规范乃至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影响供电服务质量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自从预控手册实施以来,客户服务投诉率逐月降低,2014年上半年综合投诉率同比下降了52%,取得了明显效果。
3.3 极大提升了客户服务满意度
通过进一步优化客户服务流程,缩短服务时限,加强内部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员工服务规范执行力度、严格监管员工服务态度、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基层供电服务工作规范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客户对供电服务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力提升了国网公司的品牌形象。
【关键词】窃电;用电检查;原因分析;问题;对策
引言
电力系统结构庞大,每一环节都要保持正常运行的状态,整体才能正常运作,因此,必须加强用电检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进而提高效益。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致使许多问题经常发生,如窃电活动日益猖獗,窃电者利用现代高端技术,采取多种新的窃电方法,加大了反窃电难度,如今,如何降低窃电事故率是电力企业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1 用电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 效率较低
用电检查工作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十分关键,直接关系着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然而部分电力企业对此重视度不够,缺乏专业的用电检查人员,由于投资较少,相关设施器材不足,而且没有一套健全的检查制度,加上检查人员技能不熟,方法缺少合理性和实用性,以至于检查工作的效率较低。
1.2 窃电手段多样,技术高端
近些年来,窃电现象十分明显,以前的窃电方式多是破坏电表、私拉乱接其他线路、私自开启电表接线盒封印用电等,与这些简单的窃电途径相比,盗窃者在当前窃电时,通常会充分利用高科技,实现智能窃电,因为当前使用的多是电能表,盗窃者便分析其中原理,对电压、电流等参数加以改变,使得电能表出现断压或断流的情况,从而延缓转速,实现窃电。除了技术不断翻新,窃电手段也越来越多。
1.3 窃电主体复杂
以往也有窃电现象,以居民用户为多,包括一些耗能较大的工厂或企业,大都是单独盗窃。但近些年来,窃电范围逐渐扩大,城市、农村的许多用户都有过窃电行为,在利益的驱使下,窃电主体更为复杂,从个体企业到集体企业甚至国有企业,而窃电行业更是多样化,娱乐、餐饮、美容等都有涉及,窃电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使人震惊。由于主体较多,行为更加隐蔽,而且点多面广,使得反窃电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不利。
1.4 威胁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大多数窃电者都是受利益驱使,比较执拗,现实中,有时背后还会有各种势力支持,使得窃电者更加强硬蛮横,在检查人员工作时容易起矛盾,稍有不和,就有可能动手,威胁到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窃电的原因分析
首先,许多窃电者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有些不清楚窃电会触犯法律,但有些明知违法,却依旧我行我素,面对电力公司的损失也满不在乎。他们敢如此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窃电管理不足,相关机构的监督力度和惩罚力度不够,正是因为用电检查工作不到位,才使得窃电现象泛滥,而窃电后惩罚力度较弱,使得窃电者更加肆意;其次,窃电者大都是为经济利益所驱使,一般的用户用电量较少,而企业和工厂耗电较多,很容易造成大量浪费,增加成本,为了缩减开销,团体窃电行为逐渐增多。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时期,窃电现象骤增,因为窃电有利可图,许多不法分子甘愿铤而走险。此外,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管理不到位,缺乏健全的检查制度,加上某些职工的责任心较弱,巡视、抄表工作疏忽,使得窃电者能够趁虚而入。
3 如何做好反窃电工作
3.1 防范查处并行
电能表的质量要有良好的保证,不能在每次发生事故后才去补救,而应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将电能表不断完善,增强其防窃电性能。对于电能表等计量装置,基本的材料务必要符合标准,其余如计表箱、互感器、专用铅封以及电缆线等组成部分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以提升防窃电性能,保证计量装置处于全封闭状态,实现硬件设备和负荷终端技术的有机结合,如条件允许,可对计量装置进行改进,增加窃电难度。此外,应适当购进一些大型的新设备,如新型防撬铅封、负荷控制端设备等。
制定合理可行的检查策略,实现防抓结合,以往的战略是“抓多防少”,缺少合理性,必须将抓和防放到同等位置,尽量做好防范准备,使得窃电行为无法开展,而不是在窃电之后另行补救。利用负荷控制端可对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全天候的监控,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检查。
3.2 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用电检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加强用电检查,将工作做到位,对一些不当行为应及时加以制止。窃电行为不仅仅是违约、破坏公平的问题,更牵涉到法律,尤其是一些窃电较为严重的案件,法律有权予以制裁,国家制定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各用户都必须牢记于心,并严格遵守。针对窃电行为,相关监督部门决不能心慈手软,应根据规定施以一定的惩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3.3 交换经验,积极宣传
各地情况不同,窃电行为有多有少,采取的对策也有差异,所以,不同的地区应派遣检查人员积极进行交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并交换经验,互相学习,将好的反窃电经验加以推广。此外,反窃电工作人员的力量有限,要想彻底打击窃电行为,单靠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民树立起反窃电意识,积极鼓励群众参与监督检举,从而起到震慑的效果,同时,也可使人们认识到窃电的危害。
3.4 提高检查人员的素质
如今,窃电技术不断提高,虽然大都使用了智能电表,安全性能有所提升,但还是存在有不足之处,给窃电者以可趁之机,因此必须重视检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开展相应的培训,保证每一个检查人员都具备专业水平,在实践中要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此外,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需保持较好的耐性,不能随意停电,更不要轻言放弃,同时还应熟悉掌握专业知识,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面对复杂多变的窃电技术,才能游刃有余。
4 结束语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窃电现象,必须加以重视,加强全民的反窃电意识,检查人员做好本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而维护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敏,王为超.浅谈如何加强用电检查反窃电工作的建议[J].电子制作,2013(12).
[2]龚文.如何加强用电检查中的反窃电工作[J].城市建设,2013(9).
关键词:内审质量控制 3E 量化考核 时效与前瞻
一、在中小型企业或单体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面临的质量控制难题
1、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配置2-4人,内审机构负责人如何在适当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下,合理分配审计资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审计目标,完成审计质量控制,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手段?
2、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是审计人员能够提供的较为直观的书面审计成果,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如何提供高品质的审计成果,如何在企业治理结构中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直观的管理价值?
我们认为将内部审计活动进行量化,继而进行持续的考核、分析、评价,是完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在制度设计和过程控制时,从经济、效率、效果的角度,统筹考虑人力、财力、时间等审计资源,在内部审计目标的设定、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分配,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独立,审计结论公允,审计建议可执行。
二、以3E的角度找准内审质量控制量化的切入点
在制作量化考核指标时,我们借鉴了经营指标评价时常考虑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理念,经济性是指投入的节约,审计投入行为应更加关注性价比的概念;效率性简单的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是关键;效果性主要考察的是产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量化考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是基础。
我们选择了内部审计具体标准第19号第十三条有关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主要内容的第(二)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第(六)进行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第(七)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作为量化考核的重点。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量化指标主要考虑审计人员的职业资格、后续教育、职称和职业专业认证等考核目标
内部审计部门的投入主要是对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投入主要审计业务培训。如何量化投入的经济性,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制定合适的年度审计业务培训计划,包括专业技术学习、实践经验交流等,按季度进行报备、点评,年度对照完成进度,并进行自我和部门评估。
专业技术学习以个人专业技术证书学习和职业后续教育为主,如审计师、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师等;
实践经验交流以参与企业行业协会、审计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的经验交流、案例研讨为主,从中学习各单位在审计实践中的得失,引发提升本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新方法、新措施的思路。
(二)自我评估和部门授权控制相结合进行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与评价
具体准则19号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在制定机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及授权状况;2、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专业结构;3、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与特点;4、成本与效益原则的要求;”
企业内审机构一般都存在人员少、审计业务类型多的现状,根据企业工作重点,安排审计项目,进行主审与组员的合理调配,做到既发挥审计人员的特长,又能进行业务质量上的控制。
在进行绩效考核审计时,指派由会计从业经历的审计人员作为主审,由擅长内部控制管理审计人员作为组员。在实施业务流程管理审计调查专案时,则相反。
在执行审计建议跟踪项目时,我们实行进行岗位轮换,即A主审的项目,由B进行审计建议跟踪落实,一是提高审计员对各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二是进行审计结果的二次复核,三是检查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四是检查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遵守状况。
(三)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
在衡量财务审计报告质量方面,我们建立了审计建议跟踪台账,明确审计建议跟踪的日期、内容,要求填列落实的具体会计凭证和经营措施。审计建议的落实率与审计建议质量息息相关,也是最能反映审计工作质量的量化指标,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内部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水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沟通能力和执行力。
在考核基建造价结算审计质量方面,有明确的接单、完成时间节点、分步完成期限、核减率(初审、外审)、清单差错率、过程交接记录等。因为流程的明确,审计关口的前移,不仅项目审计完成时间同比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基建现场变更因为图纸审核、清单审核的把关而大量减少。
在管理审计质量控制方面,把工作成果转化为制度,以及审计建议产生管理绩效,均进行数量化模拟,不仅进行了质量的管控,还提升了审计人员的职业成就感。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前瞻性和时效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要持续进行,不断改进,在实践中还需要在审计项目设计和审计建议内容上注重前瞻性和时效性。
(一)审计项目设计要具有前瞻性
根据企业核心工作,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设计审计项目。
近年来,企业的基建项目日益增加,投资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于是,内部审计机构将项目投资审计作为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将审计关口前移至立项审批阶段,对立项的可行性和投资概算进行审计,提高投资决策质量、控制投资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增加组织价值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
在某4S店展厅改造过程中,使用单位提出将现有维修车间进行局部的改扩建。我们对项目进行概算审计过程中,认为这一要求的合理性不高,原因有三:一、厂家本次改造要求的目标是前展厅,并不包括维修车间,二、目前的改造方案是局部的,对现有产能的提高不显著,且现有设备,只要在效率上、考核办法进行改进,应该能满足现有客服的需要。三、根据既往4S店改造的惯例,厂家往往会在前展厅改造后,提出维修车间的改造的要求,如果现有改造与以后厂家对维修车间的改造要求不符,目前的约10万投入就会成为损失。
董事会接受了我们的审计建议,事实上在展厅改造结束后2个月,厂家的维修车间改造通知就到了,改造范围和要求不是局部改造就可以达标的。所以我集团总结各厂家对维修车间建设的要求和我们客户维修需求增长的实际,进行了片区维修服务的总体建设项目规划,进行综合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审计建议要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并及时跟踪落实,是体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不仅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递进的审计分析和跟踪调查,找出原因后提请集团领导和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同时对防范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提出制度建设的建议,推动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提高管理效益。
如在年度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发现3个子公司的电费普遍比同规模的其他公司高,于是及时进行了延伸审计,从各店的电表设置、设备配置、用电管理以及片区的配电设施和管理展开审计调查,提出审计建议:1、集团基建部对现有电路及设备进行检修,检查是否有漏电、盗电行为,2、各子公司对店内电器使用及管理状况进一步规范;3、一个月后再次进行电费对比分析,查清问题原因,进行下一步的跟进。
一个月后,基建部线路检查的结果是配电房总表计量器具老化,导致无法厘清总表与分表、总表与供电局远程抄表之间的误差原因,需要更新配电房电表。子公司部分员工也有一些不良的用电习惯,如下班后不随手关闭电器设备等。查清了原因就分清了职责,审计部门据此进行进一步的审计建议落实跟进,并将跟踪重点落实在配电房电表及相关设备的更新上。
配电房电气调试、改造工程于3个月后完成,同时提出了集团内部对房屋建筑物、水电设备等强化定期检修制度,控制能耗,控制使用成本。
一年后,我们对改造前后的电费列支情况进行了跟踪对比,电费支出得到有效地控制,3家公司的电费在整车销售增加28%、后场产值增加10%的情况下,当年电费同比节约超过10%,即7万元以上,远远超过了配电设施检修改造成本2.64万元。
在实践中执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2005,p217
关键词:班组建设;管理;创新;持续;巩固完善
Abstract: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team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nnual work targets, how to improve the overall service quality of the individual to enhance the corporate imag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grass-roots management team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learning, skills, efficient, innovative, and type, standard" type six a tea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bjectives and tasks, in specific work team goals and the work of the staff, to implement and execution, the execution and implement in the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into the examination, in th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uninterrupt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ne of six types of class groups of results, and constantly consolidate and perfect.
Keywords: team build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sustainable; consolidation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一.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一)是提升管理能力和树立企业新形象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普及,共享数据库的应用系统与资源不断完善,信息传递、数据观测、监督评价具有随机性和易观性,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提供了真实性的参考性数据;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基层的动态,对指标的管理能够做到更有效地实施控制。班组作为企业的基层组织,在虚拟化、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改进过程中,班组管理体现集约化的新模式,提高劳动效率,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是加强和创新班组建设与管理的新内涵、新任务。
(二)是提升执行力的需要
企业的执行力是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上来体现的。如何把年度工作目标、临时性工作任务这个“千条线”,按照领导的要求做到上情下达,把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到每个班组的这“一根针”上来,要有不同工作方法和艺术性;特别是在迎峰度夏和度冬保电的时期,根据不同负荷采取不同的监督方法,来对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进行巡视与维护,尤其是大负荷后、恶劣天气时,其巡视与维护的及时性,是实现对用户持续、可靠供电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白天或是晚上、人员忙于施工或是检修,做好人员的调配来对设备、线路的运行工况实行不间断的管控,来保证设备、线路连续、安全、可靠运行;因此,班组管理水平和班组长的素质与能力,则决定着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质量的保障性。
(三)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企业正确的战略决策是通过班组的正确执行来实现的。针对变电运行、变电检修、计量外试、调度管理、线路运行与检修到抄表(核、收)中心等不同技术专业的班组,一是靠应用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二是靠工作计划通过班组实施和执行;三则是稳定班组队伍,提高员工综合业务素质和技能。班组长以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和能力来带领班组的员工?班组员工怎么样能为企业效力?这是企业对班组管理中,能否把班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在生产和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有效控制、降低成本。所以说,面对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工艺,同样的用电市场,针对不同的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达到同样的管理与效益,是当今乃至今后的一个时期,是研究班组管理与提升的重要课题。
(四)是保障安全生产,实现连续、可靠供电的需要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企业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建设。长周期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管理细心、耐心管理的体现;生产性的事故一旦发生,给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对和谐性的企业、社会造成的损失比经济损失要大的多。安全的定义是“无危则安、无损则全”,那么安全生产就是对人和设备来讲的,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如何按照操作导则、安全规程进行规范、有序地进行,而在规范和有序的前提下,如何运用技术标准来正确把握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是保障人和设备安全性的基准线。企业要实现长周期的安全生产,必须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正确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班组创新建设中,把操作导则、技术标准、技能标准融入到每项工作程序执行的必要条件中,在生产工作的诸多个环节中,有实施、有监督、有纠错、有检查,就能在具体的生产工作中来保障安全。
(五)是员工全面发展与提升的需要
员工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是用劳动这个形式来体现结果的,班组是员工的组织的集体形式;员工通过什么样的劳动形式,来体现劳动的结果,关键是方法应用的问题,而方法的要件是对技术标准的掌握与劳动过程中的工艺与技巧应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技术标准的学习、认识、理解后,才能得以正确的应用;所以,对待员工的培训与学习工作,当作首要工作,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来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技术能力,保证员工队伍的技术能力能够不断地适应企业的发展。一个学习氛围浓厚、技术能力超前的班组,会成企业技术领军的团队,而这样的团队不仅能够“打硬打仗”,还能够运用扎实技术,带来技术创新的成果。
二.班组建设与创新的举措
班组建设首先要对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对责任要细化,采用量化考核、星级评比、员工小家、技术比武、员工培训、自主创新、人文关怀等不同的形式,对班组加强管理从基础建设上,能够体现“领军式”团队,把班组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在积累中,认真总结与提炼;在吸收班组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班组把提高管理水平的实际工作进行构想、酝酿、成型的创新式开展建设,在提升中进行巩固与完善。
在企业内部,各个班组的专业技术与工作目标不一样,其管理的状态也不一致。但各个班组工作目标是互为关联的,单个班组把工作做的突出了,而其他班组的工作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制约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要有牵头部门聚集资源,化解焦点。把各个班组的工作目标与各个职能部门工作重点结合起来,由职能部门把承担的重点工作与班组工作的成绩挂勾,班组工作的目标有支撑,其职能部门就会去监督、督促班组的工作进度与效果,当责任与要求发生冲突时,由牵头部门把责任的焦点问题给予化解与疏导,其重心仍然放在完成工作的重点上,这样,即把部门与班组的资源整合到了一起,其责任与要求也进行了统一,从而有助于工作目标的更好实现。
三.结束语
班组建设与创新式管理,不是建设成功了,就万事大吉了;重要的是持续与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不断地进行有效监督、促进,班组工作的进度、质量以始终如一,才是班组立于领军的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周福生“浅谈加强供电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供电企业管理》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