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09: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素养提升体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作为首次实践的兰州金科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我校的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而该公司的法人汪国科先生,也是“王莉珍会计名师工作室”的特聘顾问。会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技能和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技术和工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教师通过实践在教学中及时把握社会实践的热点、难点,在授课时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最后,我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可以收集企业员工素质状况、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状况、本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学案例等大量信息,给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依据,使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同时还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首次选派的张文存、崔丽、罗军德及赵敏四位老师先在兰州金科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践学习,他们将全程参与该公司的所有业务,努力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新形势下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相互结合,努力做到:
第一: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准确把握社会对财务人员需求的风向标,通过亲身体验,洞察最前沿的社会信息。
第二:通过实践不同的会计岗位,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里,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感受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以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利用电教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电教设备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展示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局限于只听教师的赏析解读,而是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在教学《纪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写作风格,为学生们展示当时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想象出刘和珍被害时的场景,深深体会到“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郁闷愤怒之情。比如教师在讲《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名家朗诵的音频,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豪迈胸襟,然后再让学生们感受中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奇场景。最后,教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畅谈如果自己看到这样的场景会是怎样的感受。这样利用电教设备充分还原文本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情景交融的美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目标。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事物比较多,课堂中,教师只有多采用新的教W方式,或者灌输新的思想内容、解题技巧,并且讲解透彻,学生才会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利用电教设备为学生展示更多、更精彩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不断接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电教设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生想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累素材,积累好词佳句,然后才能不断地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在利用电教设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同时在课上可要为学生们安排适量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丰富的阅读技巧,比如略读、精读等,并且在安排阅读任务时,为学生展示一些合适的阅读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最终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且教师在平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和同学们分享一些优美的故事或者好句子等,让学生们赏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种族歧视的问题,让学生们深切体会黑人在美国被歧视的悲惨遭遇,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向学生们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在当代,要怎样实现这个梦想?这样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学生就可以有很深的感受,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新闻或者评论等,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电教设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语文素养 修养品质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 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
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目标,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听说读写能力强,还要具有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态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个人思想素养,更新知识结构,发展职业能力,才能获得自身长足的发展,才能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更多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感悟结合对生活的体验表述,教师在表述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美,教师的教态、语言要富有激情,它是教师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身教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普遍存在专业水平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要完成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教师自己必须要大力提升自身语文修养。一是,多读、多写、多思考、多练习,做学者型教师;二是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做智者型教师;三是,走出校园,体验生活,参加实践,做实践型教师。
2 优化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乐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感到“想学”,学习没有压力,学习是一种快乐、轻松的求知过程,学生才会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肯定,让学生敢于直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竞争,争鸣和创新,要欣赏学生的观点,让学生真正自主。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压力,环境轻松,思维才能放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会猜测教师所需要的答案,不会看教师的脸色进行回答,而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无意地采用一些说笑、表演等手段,调和课堂气氛,增加教师的亲和力。
(2)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允许有不同声音。教学过程教师放低姿态,和学生共同探讨。
(3)建立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和良好的评价系统,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实际,共同制定学生个人学习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对学生的成功及时肯定表扬,同时要结合学生自评,学生相互评,教师评等评价系统,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精研教材把握精髓,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要导出个性主张。要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精研教材,领会内容精髓,体会其情感,这样才能导出个人意见,个性主张。
(5)让学生去思考、去品味、去体验。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强调教学进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品味、去体验。这样才能激感,学生思维品质,道德修养才能提高。
(6)课堂教学注重情感渗透。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教学不仅仅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 教学方式多元化,课堂教学向课外、社会延伸,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领会知识,理解知识,同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生活与教材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思考,寻找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目前农村学校80%的学生没有课外阅读习惯,更多的时间是看电视。阅读时更多是对故事情节感兴趣,没有在阅读中去积累、感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一是,阅读内容要加以选择,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阅读目录;二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过程注重知识的积累、思考、揣摩、感悟、体验;三是,引导交流,让学生体会表述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 美术课堂 艺术素养
美术是视觉的语言,是以形态、色彩、构图和机理来表达人们内心独特的客观世界或主观思想的交流方式,较普通的语言文字更具有心灵碰撞的震撼。艺术素养较高的学生会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细腻的情感和更独特的创造力,能够更灵活地解决问题。
艺术素养是指人们在涉猎众多领域后,所具有的对这些文化现象的认知与理解,最终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品质[1],它是美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整体构思,以及所表达的作者审美能力、绘画及观察能力和生活态度的综合体现。美术课堂对于未步入社会的初中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尤为重要,是学生接触艺术世界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积极意义。美术课堂中所运用的方法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美术课堂运用方法的分析,探讨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美术课堂与美术作品欣赏结合
在美术教育中,单纯的知识灌输作用不强,不能给学生带来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应更多注重应用美术作品的艺术熏陶作用,带领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感受艺术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形成对艺术的求知态度。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需将美术作品带入课堂,并运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对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解析
美术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原因在于各个文化阶段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特点、现实意义、作家的主流思想,即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内涵,体现了时代的烙印。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致力于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了解各艺术流派的起源及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艺术作品背后所隐藏的主流价值观,以及作者所展现的态度与思想。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美感,更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特征和精神特征[2]。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反对禁欲主义和宗教观的个性解放,提倡科学文化,肯定人权,并且在大量艺术作品中歌颂了人体美。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应多注重分析该类作品崇尚自由的思想,对神权的反对,对人体美的歌颂,深刻体会其人文主义思想内涵。又如,在中国古代作画时,常将地位较高的人安排在显眼的位置,且身材较高大,通过其身材的伟岸来反映对他的尊敬,表现了当时对权势高的人的崇拜或畏惧等。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了解来领略艺术作品内涵,学生可全面体会艺术作品价值,提升艺术素养。
(二)对美术代表作的经典处分析
人类历史长河中,优秀的美术作品不胜枚举,且各有特色。但在引导性教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应精心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加以分析,并结合画家的品质与经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等因素,让学生了解经典,感悟经典,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接受历史和思想品德教育。即先产生视觉上的,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3]。所谓经典,必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学习经典可让学生了解大众审美,学习此类艺术文明的精华所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通过高层次的艺术来提升自身修养。如性格自闭的画家凡・高在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后,发现他唯一深爱的是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因此在他的笔下,明亮而艳丽的颜色成为他个性系列的代表性特点,同时透视和比例也变形了,表达了他内心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强烈情感。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通过一个时期或一位作家的经典,让学生理解艺术的范畴以及艺术所表达的深刻涵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美术课堂与学生实践结合
(一)学生亲自参与艺术作品创作
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体现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否则创造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消退[4]。而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是培养创造意识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发现或验证其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而且通过学生手脑结合做出来的艺术作品是学生艺术素养的独特体现。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引领学生进行绘画或其他艺术手工艺品的创作时,应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感受艺术,创造艺术,使学生在其中发掘自我艺术潜力,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操,为学生今后的艺术修养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采用方便易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剪纸、泥塑等,同时也要让学生以表达自身情感为主要目的来创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中表达自己,亦可使学生对名家名作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得以提高。
(二)带领学生到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在代表作品云集的展馆内,学生可经过教师的讲解,从视觉、听觉、触觉中感知艺术内涵,接触更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领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不能展现的艺术魅力,学习艺术大师的精髓,从而提高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对艺术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因此,学生可以在博览的基础上,学会辨别艺术作品的优劣,培养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此外,在具有当地特色的博物馆中,学生可以更多地学习到本地的古老艺术特点,了解当地的艺术氛围。
三、结语
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初中时期,教师通过美术课堂对初中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尤为重要。艺术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带领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方式,能够唤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苗青,王利.文化艺术素养对艺术设计的支撑作用[J].魅力中国,2010(8).
[2]燕军.通过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8):118-119.
[3]吴莉莉.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现代阅读,2011(8).
[4]孟晓凤,谢笑添.论美术教育中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6):149-150.
作者简介: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实习 素养
0 引言
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中突显了诸多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不能说明这种合作真正的走进了课堂,影响了我们的学生。作为每天都是和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来说,如何让自已切身的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企业的运作、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文化是真正的在校企对接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最直接影响的关键。教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关键是先把教师锻炼成为一个企业的“优秀员工”,做到了这些,学生的培养才有了方向,我们在课程建设与学生管理方面才有了更好的把握,才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如何解决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全方面提升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探索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素养提升的途径,通过对企业的了解,找到教师自身的差距,并在研究过程中,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缩小这种差距的存在。找到适合教师素养提升的途径。对于IT方向职业院校的教师探寻提升自身素养的途径,在校企合作中,解决教师在教这个问题上理念的问题,从教师本身树立以企业为导向的教师的规范,建立相应的课题体系与管理规范。总的来说,是通过研究,找到方法,树立新的符合企业需求与职业发展的理念。
我们如实的进行了以下研究方案的实施:
方案1:对参加我院企业实习的教师进行跟踪与访
问,对外派教师所到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并对外派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所体会的工业文化方面的提升进行沟通与交流,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目的在于探索教师在企业文化中的差距与提升途径。
方案2:对于部分在职教师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
所感受到的工业文化素养的提升进行访谈与交流,将工业文化素养提升的点滴方面融入到各类社会活动的参与中。
方案3:对现在一些企业的工业文化进行实际调研,
找到在企业中工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教师要求的差距,并从差距中,与企业人员探讨提升教师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1 企业参观的体验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联系了计算机行业的多家企业,包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艺龙网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针对电子商务企业日常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和现有的企业文化的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听取了企业的介绍。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首先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从被调查的企业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应渗透到教育中,包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严格统一的管理制度,团队的合作精神,对工作的质量与责任意识,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开拓思想的创新文化精神,这些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2 通过企业实习对教师的提升
企业实习是我院从07年开始以激励青年教师走进企业而制定的一项政策,目前我院每学期都会有近20名教师在企业接受锻炼。在对一个学期的企业实习教师的追访过程中,每周上报周记录是我们对教师追踪的有效方式,并且在企业实践中,我们还到企业进行调研,引导教师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在教师回校时我们不定期的对企业实习教师的访谈。
我们得出,企业实习是教师真正走进企业,全面提升自已职业素质与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的管理中,渗透在工作与合作中。深入的体验与融合,才能达到领悟,进而转变教师的思想与认识。
3 教师通过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所提升
我作为一名教师,参加了由行业企业组织的培训,组织形式为全封闭式的培训,为期3天。在这3天的培训中,激情工作,开拓创新是我最深的感受,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把行业文化,企业标准直接引入到培训中,并且培训中的学员也都是来自行业中各企业,通过与每个不同学员的交流,形成了一个大的氛围,更加突出了行业文化的特点。通过培训,改变了我对现有课程教学的认识,虽然知识体系相同,但是我们的课程中存在的课程形式过于单一,课程过于死板等问题,在团队管理中,没有引入一个良好的考核与竞争机制,学生团队中存在形式单一,缺少对团队形象树立的概念。这些都体现在文化的理念上,也正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4 结论
研究发现,真理源于实践,我们所研究的三种途径的方式中企业实习是能够让教师速度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这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感受企业的真实环境,亲身体会企业在项目运作与企业经营中对于团队的沟通与管理中规范,提升教师对企业行为的规范与认识,并且这种感悟会随着教师企业实习的时间越长而对教师个人形为的影响越深。其次通过参加行业组织的培训和企业参观,也可以达到对教师素养提升的目的,并能够与企业建立相互了解的基础。
通过对教师企业实习情况的汇总和对教师培训情况的分析,IT行业教师素养提升比较明显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合作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并且能够从理念上改变传统观点,推进企业文化在课堂中的融合。无论是教师的技能提升,还是文化素养的提升,更多的在于教师要有一颗不断探求的心,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向车轮一样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文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注重“三提高”[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1(02).
[2]王建明,王淑梅.浅谈提高高校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0(S1).
[3]朱炜.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及其障碍[J].交通高教研究,2004(01).
[4]梁红.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及提高[J].现代大学教育,2003(02).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注重情感熏陶、注重语文建设以及注重语文实践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阐述,以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突出小学语文的特色教育意义。
(一)注重情感熏陶,融入人文教育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光是从文章表面,我们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所以这就对我们学生提出了一定要求,只有通过一定的方法学习文章,我们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挖掘名篇中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的同时还要对文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进行挖掘,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审美情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再者,情感教育对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情感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情感教育,启发学生的情感迁移,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受到感染,从而真正培养提升小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讲授《我为你骄傲》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也就是文中的“我”,去体验“我”在不小心砸碎老奶奶家玻璃后内心的愧疚以及当“我”把钱和一张便条纸放入奶奶信箱后轻松的心情,然后再转换角色,让学生从老奶奶的角度去感受,当她看到信箱时,心里的喜悦和欣慰之情。通过设身处地的角色感情体会,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又如《妈妈的账单》、《妈妈的爱》等课文都歌颂母爱的课文,如《小珊迪》、《穷人》等课文是反映诚信守信,助人为乐的课文,这些课文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对于这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文字,作为教师,我们要要善于“披文入情”,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中,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融入课文中,体会到课文中的真实情感。简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语文文化建设,融入人文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通过教材去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也要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1.注重学校内墙壁文化的展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在学校的走廊、楼梯,教室的墙壁上面都可以挂上文化作品。通过这些文化墙壁,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放到其中,例如学生的优美诗文、手抄报、绘画等等,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不仅更加自信,而且还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在文化墙壁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艺术美、人文美、人性美,激发学生对人文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激励他们不断的自主学习,提高人文素养。
2.注重利用课堂对人文精神加以传播。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内容的同时,不能忽视教材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做好人文教育工作,把人文精神传输给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感情观,让课堂教学与人文教学相互结合,构建完美的语文学习课堂。例如,我们在执教《给予是快乐的》的这一课时,我们要在解读课文的同时,要把文章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引领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给予,不要一味地索取,给予他人帮助就是给予自己帮助,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热心助人的人,这样你就会感到快乐,你的人文情怀会在无形中得到升华。
3.注重利用广播进行空间传播。校园文化的传播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校园广播。走在校园里,听着校园广播里的各种新闻、欣赏着经典的歌曲,播音员对名人轶事的解读,对学校好人好事的表彰,这些都包含了丰富的校园人文精神。校园广播的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通过广播传播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深入人心。例如,我们在课间广播可以播放《海伦•凯乐》的故事,再配以抒情的音乐,播音员可以对故事进行解读,还可以和观众进行互动,同时以故事的主题为引子,引出学校里类似的人和事,以此来传播这种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以此来鼓舞学生,号召学生都向他们学习,不断努力前行,不断地提升自我。
(三)注重语文实践,融入人文教育
1.开展早间诗文朗读活动。每天早上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朗读古诗文。请一些朗读能力好的学生领读,每周汇报一次。通过朗读活动来扩大阅读范围,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和欣赏水平。例如学生早晨可以诵读《游子吟》,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私的母爱,让学生学会感恩,在日常生活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2.开展语文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学生探索的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绘画、故事演讲等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融入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例如,我们可以进场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比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人文气息的诗歌,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比赛者和观众都受到了一定的人文精神熏陶,心灵都受到了一定的震撼,精神都得到了一次洗礼。
二、结语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特点,旨在提高受教育学者诸方面素质为出发点。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加之教师授课方式不得当,一说起语文往往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还未走进课堂学生就打起了退堂鼓,早已经失去了学习的欲望。针对这样的情况,重视人文精神的陶冶,利用好现有教材,就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一条出路。通过课上的学习促进课下学生的健康向上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重拾信心,做到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
一、利用好现有教材,联系实际,重点培养人文精神
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变化最大的就是有着丰富人文精神的材料走进语文教材,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暗含其中。例如,《离骚》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蜀道难》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如此多的文章,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着学生。为此,我们应该将语文教材看作是随身“锦囊”而不再是一本单纯写满知识点的书本。通过分析挖掘出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将生涩难懂的课文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认真品读,体验蕴含在课本中的人文情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文章的品读是发掘作者所要表达情怀的不二方法。文章中的精彩段落、重点段落,更要细细品、慢慢读,读出韵味,读出意境,更要读出感情。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讲解《陈情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品读以及对作者的内心感受,由人到己,让学生合作交流、汇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感染。2.出声朗读,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文学作品必定包含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所以教师的泛读是至关重要的,感情不到位,对每个字的拿捏若有偏差可能导致感情体会上的差异,比如在《短歌行》的教学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表明自己决心像周公那样招贤纳士的心理,在朗读的时候学生如果能声情并茂,那必然也就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二、用心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师要想在语文中培养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丰收,就需要带学生走进作品的世界,去感知、去发现,令学生陶醉其中。首先,合理的导入激发学生阅读乐趣。比如,讲解《再别康桥》一文时,用一段影像材料作为切入点引入本节课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颖独特的。其次,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前预习,通过学生收集到的写作背景、作家生平等材料来细致分析作者创作时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体味文章中的人文情感。
三、多媒体介入教学,加深人文教育
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经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它能够将枯燥、乏味、抽象的书面语言变成一幅幅精美的动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选用多媒体会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比如讲解《望海潮》时,通过多媒体视频展出江南的景物、音频泛读,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体悟能力必然得到提升。
四、提高个人素质,奠定人文课堂基础
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生活经验不多,知识掌握量不够,单单依靠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不能体会出课文中深层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帮助。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并自我提升,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掌握大量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扩充自身知识容量,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在情感达到顶峰时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体会,做到真正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因此,要想通过平日的教学工作健全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高中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金兰.科学使用电教改进语文教学[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能力
科学素养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深化对于学生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问题研究能力,才能够对于很多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这是学生科学素养能够形成的基础所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要将知识的讲授更多地转换为学生自主实现的知识探究与获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研究的乐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与深化.例如,在讲“参考系”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路边的大树、奔驰的骏马、飞流而下的瀑布、川流不息的车辆.汽车里面有一个乘客问:“我动了吗?”司机说:“你没动.”而路边的行人说:“你跑得真快.”我提出思考问题:乘客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呢?然后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为知识教学形成了铺垫,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激发.又如,在讲“加速度”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飞机起飞、火车出站、运动员起跑、老虎突然去追鹿、汽车刹车等.让学生观察速度是否变化,变化快慢的程度是否相同,列表把初末速度对应时间填在表中.让学生回答,然后对比速度,进而引入加速度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更加生动直观,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活跃起来,而且能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提升教学效率.
二、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深化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时应当掌握基本的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透过良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牛顿管实验,并且自己设计相关实验过程.有的学生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不抽空气,观察现象;抽一部分空气,观察现象;抽成真空,观察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先猜测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发现规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问题的有效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与展开模式,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来龙去脉,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