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09: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摄影课程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偏重技法传授的教学内容
此外,不少高校的公共艺术素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偏重于技法传授。以摄影为例,教学重点往往集中在摄影的手段(器材)与技巧上,偏重于技术、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大学公共艺术素养课程,摄影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掌握,不在于摄影技能技巧必须达到某种高度,而在于通过摄影艺术这一独特手段,潜移默化,感化心灵,完善人格,让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飞跃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显然,对于作为大学公共艺术素养课程的摄影来说,审美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远比技法传授更为重要。
2.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就教学方法而言,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素养实践类课程通常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的方式,在客观上形成了公共艺术素养教学上的教师机械教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以致大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被大大减弱。以摄影课程为例,教师往往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与技法要点,然后布置相应作业,随后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拍摄实践。这种传授式教学基本上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教师教一学生做一,教师教二学生做二,就作业而作业,为拍照而拍照,而缺乏启发式的对话研讨与审美上的探索思考。4.缺少课外活动环节公共艺术素养教育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光说不练很难收效。但是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时量少的情况下,光靠小小的课堂和短短的几十课时的课内教学,难以达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最终目标。对于公共艺术素养教学而言,课外艺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型、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摄影为例,目前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缺少课外活动环节。虽然很多院校有各自的摄影社团,也不定期会有一些摄影活动,但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和摄影课程无关,往往是热一阵冷一阵,有一阵无一阵,有任务时才突击。
二、“2+4”立体教学法应用性研究
在公共艺术素养课程当中,摄影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置摄影课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及人格,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2+4”立体教学法。“2”指的是摄影教学的开展形式,即“摄影选修课”“摄影社团与校园摄影活动”,课内课外两个平台并重。“4”指的是摄影教学具体的实施内容与措施,即围绕课题理论学习实践技巧和佳作鉴赏相结合、适时引导拍摄实践、作品评议总结分析、策划展览汇报成果等四个步骤,从而有效提高公共艺术素养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与质量。
1.两个平台
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公共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在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社团在公共艺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并重视相应的校园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定期的摄影大赛、摄影作品展等,让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空间从课堂扩大到校园,力图将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涯。其实在当前,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摄影选修课,在课外也成立了大学生摄影社团并举办相关摄影艺术活动,但这两种形式是互相独立的,没有统一起来,这不利于摄影教学的开展。笔者将摄影社团、摄影艺术活动作为摄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摄影课和摄影社团、摄影活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摄影教学的开展形式。其中,作为第一课堂,摄影选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通过教学激发普通大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艺术判断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此外,将摄影社团和摄影活动纳入摄影教学,作为第二课堂,通过形式灵活的各种艺术活动协同开展摄影教学活动,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扩大艺术教育的空间和实践的舞台,增强艺术教育效果。
2.四步教学法
在具体的摄影教学中,笔者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改“课程”教学为“课题”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围绕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题进行探讨与实践,在教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应的摄影实践活动。为了更行之有效地开展教学,笔者就摄影课题教学的具体实施内容与措施归纳为如下的“四步骤”。
(1)围绕课题,理论学习、实践技巧和佳作鉴赏相结合
首先,依据课程大纲把摄影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设计实际的、有典型意义的摄影课题。围绕课题,教师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拍摄技巧和经验进行理论讲授,通过作品欣赏、技术讲解、创作理念介绍,让学生获得感知,以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2)适时引导、拍摄实践
其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分析作品,并根据课题任务要求进行创意构思和遐想,编写拍摄脚本、策划拍摄方案。随后,依照已确立的拍摄方案与执行程序工作,完成方案的具体实施与制作。通过摄影创作实践,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实践成果,激发学生发现美、捕捉美、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教师对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观察和督导,注意有的放矢地启发与引导学生,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大胆创新,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并适时地提供必要的技术上的帮助与指导。
(3)作品评议、总结分析
任务实施完成后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议是摄影课程的重要内容。“作品评议、总结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讲评。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评价能力,同时通过互相交流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
(4)策划展览、汇报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摄影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83-01
近几年,中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摄影课程。摄影属于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摄影教学的特点。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及特点,对高职院校摄影基础教学做出了一些反思,对摄影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措施。
一 高职院校中摄影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摄影属于视觉艺术,具有视觉艺术所具有的直观性及具体性,现代社会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拍摄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摄影教学的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改革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动手能力及对图片的赏析能力。
第一,设定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主题,确定的这个主题要紧密结合摄影课程内容,使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构思并对学生的拍摄内容进行优化指导,使之接受的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整体掌握。
第二,现场讲评、图片赏析同步教学。在完成课程教授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摄影作业,然后对学生上交的摄影作品,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讲评,并展示一些较出色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作品,找出学生作品中的不足之处。
第三,互动、竞赛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举办一些竞赛活动,给予一定的名誉及实质性的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竞争意识,使之在准备摄影作品过程中能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创新性及摄影技术。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注重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
二 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现代多媒体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与机遇。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摄影课程教学中去。
第一,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其教学信息量大大扩大,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更强。教学手段的日趋多样化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第二,计算机后期处理技术。现今的摄影艺术处于一个数字摄影时代,拍摄的照片与影片大部分都需要经过后期加工处理。俗话说,摄影中三分靠拍摄,七分靠制作,这就突出了计算机的后期处理技术在数字摄影中占有的重要作用。
第三,移动投影机的教学应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移动投影机结合实时教学的模式。为了方便开展现场教学,可以在影棚中设立移动的影机与幕布,提高整体教学的能动性。
三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摄影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体提高了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质量。正是如此,该教育手段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整体素养。
第一,备课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进行课程教学前,教师要将即将应用到课堂中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制作好,可以将一些名人或得奖的优秀作品嵌插到所要讲解的摄影理论知识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便于与学生一起将作品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共同配合下,直观、形象地吸收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第二,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使用网络手段教授学生时,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开通学生沟通平台,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向教师发问,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及学生学习的氛围。
第三,加强建设实训室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实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摄影课程中更是如此。因此,学校要加强实训室的建设工作,也可以选择与社会上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进入社会企业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摄影技术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摄影课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促进课程教学的全面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摄影技术人才的需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改进及更新教育观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并掌握使用技巧,处理好传统教学模与引进的技术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向东.西南民族地区高校非专业摄像教学路径探新[J].贵州民族研究,2010(12):74~75
高校新闻摄影教育师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闻教育是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但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瓶颈,其中尤以新闻摄影师资问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摄影教育教师数量偏少。近十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师生比例失调在很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以实践性特别强的新闻专业中的摄影课程,师生比的不合理现象就更为突出。以西部省市高校的新闻专业摄影课程的师生比来说,各校每年需学习新闻摄影课程的学生与摄影教师之比为85~120∶1,摄影教师既要从事理论教学又要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1个教师指导80多个学生的实践教学,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往往只能蜻蜓点水。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在我国很多高校新闻专业是新办专业,摄影师资没有储备;二是新闻专业发展的观念严重滞后,认为新闻专业就是培养一些文字记者,不重视摄影课程、不重视摄影教师的观念依然存在;三是整个社会的新闻摄影师资稀缺。摄影是一门艺术,学习艺术需要天赋,但更需要时间的磨炼和多年的积累,相当多的艺术摄影者对新闻摄影了解不多,领悟不深;四是有能力培养新闻摄影专业师资的高校或培训机构也不多,开设高层次的新闻摄影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依然存在着困难;五是扩招后的高校新闻专业发展快速,新闻摄影师资满足不了需求;六是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媒体的视觉传播更受读者青睐,致使各高校对新闻专业的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增加了摄影课程的学时和比重。
新闻摄影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一些高校新闻摄影教师很难说是学高(当然,这里的“学”不是指文凭、学历,而是指真才实学)和身正了。笔者曾对西部某省的12所本科院校的14名新闻摄影教师作了调查,结果见表1:
从专业上看,学摄影专业的教师1人,非摄影专业的教师13人。他们很多都是中途转型而来,开始是爱好摄影,把摄影当成一种乐趣,但并没有打算深入钻研摄影,多半是因为新闻专业开设了摄影课程而又没有专业的摄影教师,才转为从事摄影教学的。他们理论知识欠丰富,缺乏新闻摄影实践的阅历,所以无法对新闻摄影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转型的新闻摄影教师大多爱好艺术摄影,他们在给学生传授新闻摄影知识时,始终无法从艺术摄影的樊篱中跳出来,没有把艺术摄影的优势巧妙地转化到摄影教学当中。
从学历来看,在14名摄影教师中,有硕士学历的5人(非摄影专业),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2人。可见专职新闻摄影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多为本科学历,还有专科学历,且只有1名教师是摄影专业本科。这是因为摄影的发展过程非常漫长,它是几何、光学、物理、化学、感光材料、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综合发展的产物。从1839年银版摄影术的发明应用至今,摄影术在初、中期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到近年的电子、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摄影术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行业经历和职称看,新闻摄影教师普遍缺乏行业经历和经验,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3人从事过新闻摄影,都是中级职称,其中有2人是专科,均来自媒体。而有硕士学历或副教授职称的新闻摄影教师均非摄影专业和非摄影专业职称。
另外,高校选拔教师的学历门槛较高,把对新闻摄影教师的选拔等同其他学科要求,而有丰富新闻摄影经历和经验的摄影记者学历和职称往往偏低,无法达到高校的人事要求。因此,很难选到摄影专业高学历教师。同时,高校的招聘对象往往面向传播学、影视等专业的研究生,不是说他们的水平不高,而是他们毕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更没有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再加上很多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师过去是从事艺术摄影的,艺术摄影对他们多年的“熏陶”已经根深蒂固,而平常又很少有机会参加新闻摄影活动,难免在教学中纸上谈兵。
这里的“身正”,主要指新闻摄影教师要有为新闻事业发展做贡献的正气。既然是新闻摄影,就不能像艺术摄影那样可以靠自己的想象加工。它应当是准确应用摄影技巧表现典型的新闻事件,达到生动的情感传递和独特的视觉效果,通过画面中的构成元素传递信息,让照片代替人的语言传播信息。可见,新闻摄影非同艺术、商业、广告类摄影,它必须遵循新闻摄影的内在规律。
由此可见,缺乏行业经验和非新闻摄影专业的新闻摄影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将新闻摄影从摄影艺术中分离出来,难免会犯加工新闻图片、现场摆拍等错误,这就是“身不正”的体现,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新闻摄影教师观念不够创新。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个缺乏观念创新的教师也就无法培养和塑造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新闻摄影教师培养的人才应该是以摄影为手段,服务于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因此,新闻摄影教师首要的前提是要有创新观念,才能拍摄出新颖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在遵循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地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让新闻图片满足媒体发展的需求、满足读者的需求。
可是,很多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师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学生拍摄的新闻图片,要么只追求画面形式而忽视了内容,要么有了画面内容而形式又呆板、单调,难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和谐统一。当然,这一方面与新闻摄影教师本身有关,另一方面还与高校没有给新闻摄影教师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其能够及时“充电”有关。
解决高校新闻摄影师资问题的几点建议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院系尤其是高校新闻摄影教师必须为其培养高素质、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新闻摄影人才,才不辜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才能完成社会赋予的重托。因此,解决新闻摄影师资问题,特别是提高新闻摄影教师的素质问题,就成为有关高校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改变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思维认为,搞新闻工作只需要“笔杆子”好就可以了。诚然,媒体需要好“笔杆子”。但在生活进入快节奏的今天,媒体发展迅猛,视觉传播加速提升,人们追求的是快速、准确、高效,追求的是“三步五秒”的阅读方式。各大纸质媒体竞争的焦点和阵地之一就是图片新闻。所以,各新闻人才培养单位要积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应让文字新闻人才和图片新闻人才两翼齐飞。
为了培养的新闻摄影人才能够适应未来媒体发展的需求,相关院系在培养过程中应有一些特别举措。如在新闻摄影课程时间的安排上,首先要有倾斜。我们知道,摄影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必须经常去拍摄实践,否则,摄影理论知识即使再丰富也是枉然。所以,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足够的实践练习时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自然就会提高新闻摄影教师的积极性,他们就有时间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用手中的相机关注社会、记录社会、展示社会。从某种意义来说,唯有如此,摄影教师才会真正领会摄影的价值真谛,领会新闻摄影的社会意义和丰富内涵。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多渠道引进新闻摄影教师。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之一,离开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是不可能的。高校新闻摄影教师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想方设法引进教师应是学校的本职工作。要引进新闻摄影教师,单靠高校毕业的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满足不了需要,再说这种引进也不一定适合教学的需要。因此,可以考虑从其他渠道引进。首先,可以从媒体聘请摄影记者当专兼职教师。摄影记者当教师,因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肯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在美国,新闻传播学教授,只有17%的人没有当过记者。大部分教授认为,新闻从业经验才是聘任一位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博士学位。新闻教育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实践性特别强的新闻摄影教育就更应如此了。摄影记者当教师,也有不足,就是教育教学法有待学习和提高。所以,高校要对引进的这类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等相关课程的培训。其次,从摄影协会引进新闻摄影教师。摄影协会是摄影人才的聚集地,有艺术摄影人才,也有新闻摄影人才。即使是新闻摄影人才较少,但这些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悟性较高,经过一定的培训会很快达到教学要求,并且这些人有一个相互学习讨论的平台,提高起来较快。
提高现有新闻摄影师资的素质。目前,新闻摄影教师确实算稀缺资源。所以,高校要想办法留住已有的新闻摄影教师,具体举措要因校和因人而异。有的高校新闻摄影教师可能职称偏低,那么就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提高职称;有的可能学历偏低,就给机会让他们提高学历,多参加相关培训;有的可能实践经费少和实验设备差,就从经费增加、设备完善上着手,增加投入,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让他们到媒体锻炼,到重点大学进行短期培训;多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重大的新闻实践活动;高校与媒体联姻,让媒体的资源与学校的资源互补,特别是摄影教师要有与媒体紧密合作,抓住媒体这个学习的平台。必要时可以请媒体摄影编辑、资深摄影记者培训高校的新闻摄影教师。若有条件的话,高校可以定期安排摄影教师到媒体锻炼,努力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相长。此外,院系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也要重视,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融入积极健康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合格的新闻摄影人才。
有条件的高校应大力培训新闻摄影师资。高校新闻摄影教师要使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像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应把培养新闻摄影教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早见成效,可以用较好的条件吸引有新闻实践经验的从业者来学习新闻摄影,同时与媒体合作,达到高校与媒体双赢的局面。用这种方式培养的新闻摄影师资才能较快地成为新闻摄影教育的主力军。
而今的媒体追随时展的脉搏,追求效率和效益,视觉新闻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跟上了时展的步伐。高校新闻摄影教育应为媒体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新闻摄影教师在这项事业中要扮演好角色,各方面群策群力,共同关注新闻摄影师资的建设,也是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摄影;审美;素质;教学
摄影是一门艺术,可以反映人们真实的情感意识、思想理念和生活状态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及摄影器材也是日新月异。相机的品种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人们对摄影技术也越来越重视,不断地学习新的拍摄方法和使用新的器材。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垃圾图片出现,缺少创新、缺少美感、缺少个性和甚至让人感觉是互相抄袭。摄影的意义在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方式,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摄影审美素质的培养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国许多院校都开设摄影课程,传统的摄影教学,常过于重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摄影理论而忽略对艺术创作的培养,让学生不能够把情感融入到拍摄活动当中,使得摄影作品平淡无奇。
一、摄影教学中审美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摄影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一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在摄影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通过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认识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树立高尚且科学的审美理想,有利于其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另一方面,在摄影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丑陋和美好。我们知道摄影作品能够记录历史、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抓拍出生活中闪光的地方,并能够体现人性的关怀。通过教师对摄影作品的讲解,使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和人性,进而提高感悟丑陋与美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追求真善美。
在摄影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正确的、直观的感受美的存在。丰富的美感体验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基础,如今摄影几乎成为大众用审美的眼光观看世界的眼镜,摄影教学能够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感体验,通过摄影的学习有助于使学生感受大干世界的美,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灵感应和审美能力。
二、摄影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途径
首先,善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摄影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导向,可以借助一些中外优秀的摄影作品,通过重点介绍其拍摄者的一些观点、做法、原则及作品的诞生过程,增加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理解;通过优秀作品欣赏,陶冶其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认识美和理解美的能力,形成合理的审美观念。在摄影教学中,不能单一讲解解拍摄技巧,而要注重把理论学习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教会学生灵活使用摄影器材,运用所学摄影技术把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方寸之间,慢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比如在课程中可以组织一些拍摄活动或有关摄影的观摩展示,让学生去体验和观察,进而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事物。
其次,耐心捕捉生活中的美。摄影可以说是一门瞬间美的艺术。事实上,“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如果学生们平时善于观察和善于归纳总结,给自然界中的事物甚至很微小的事物赋予其崭新的意义。当我们开始学会获取或体验不同形态的美感时,也就慢慢学会去认知哲学意义上的美的规律了。一些美学家可以由一片枫叶的长宽中发现黄金比率;一些摄影师也能以地上的野花甚至是苔藓为主题,拍摄出像梦幻仙境般美妙的作品。当学生处于自然界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会慢慢变得对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更加敏感,不由自主地使自己融人大自然,进行拍摄实践。学会融人不同的环境,逐渐会激发其的审美之情,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仔细品味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影像是一个人心灵的映照,摄影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美感,在摄影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品味美和感悟美的心灵。除了讲授教材中对作品的点评,还要注重培养多角度看问题,分析摄影者对作品的感情投入,学习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运用各种技巧,领会摄影作品中艺术性及思想性的完美融合,以及作品中其他值得借鉴之处。在课余时间营造学习氛围和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摄影作品的影展,有助于丰富其艺术修养以及感悟美的能力的提高,进而学会把真善美结合起来,达到审美与教育寓于一体的效果。
关键词:摄像教学模式 开放式 数字化
一、引言
影像艺术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工作、娱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科技的鼎盛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传媒艺术的交融,拥有视听双重表现因素的电视、电影媒体成为了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形态。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与影视相关的专业,其中摄像方面的专业课程也成为影视专业的主导课程。
摄像是一种以剧作作为依据,依托摄像技术,通过艺术创新,塑造可视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而摄像作品是作者通过摄像手段来表现主观与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摄像作品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取决于作者对主观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对客观工具的应用能力。因此,高校在培养影视摄像专业人才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也要重视其对摄像技术的掌控,只有做到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培养出一批具备艺术素质与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艺术作品。
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摄像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摄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摄像教学的传统模式
1.摄像教学硬件设备条件的不足,导致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传授
目前,国内一些院校所开设的摄像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着设备不足和没有实践场地的问题,故而他们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实践课的过程中,由于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去演播厅、新闻现场拍摄摄像的机会少之又少,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只能被动地按照书本和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学习,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更是阻碍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的创作能力普遍不足。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旦走入工作岗位,将会面临很多难题,如:不能对影视节目制作整个流程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许多创造灵感会因为无法通过技术实现或实现得不理想而难以表现作者的创意初衷。
2.摄像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较差
目前,由于一些高校师资、设备、场地等问题的制约,造成一些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得许多理论课程枯燥无味。比如,有的教师把《摄影史》完全当成“历史回顾”课来讲授,而没有真正把摄影的艺术演变与技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史”不仅仅代表过去或也不意味着过时,而应该分析摄影摄像发展历程从而洞察其发展规律,并充分吸取历史沉淀和精髓,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摄影史》的讲授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将历史元素再创造的一个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验历史演绎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正确支点,再融入当前的摄影技术和对艺术的认知,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摄影摄像艺术作品。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授之以渔而非仅授之以鱼,因此摄像教学课程结构设置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的安排先后要达到学以致用。
三、摄像教学模式的改进思路
1.构建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弊端,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设计了开放式的摄像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安排一半以上的学时数作为学生的实践课,并开放学校的音乐剧场、校电视台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参与到各类大型演出的录制和制作中去,将学生从以往较为封闭的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就可以随时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到摄像相关知识。首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基本的操作方式学习,了解影视节目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流程。其次,在实践课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如何制作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分组进行不同类型的节目创作,这样既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摄像前后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与摄像有关的知识理论,如构图、补光、机位等等。当课程结业时,安排学生分组制作不同选题的影视作品,随时组织学生介绍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最后再由指导教师观摩、评论和总结。这样使学生既培养了的创新意识又提升了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摄相摄像作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创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证明,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而且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放弃照本宣科而更重视方法的传授。
2.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数字化摄像教学平台
摄影摄像艺术属于视觉造型艺术。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摄影摄像课程的积极性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摄影摄像创作理论及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摄影摄像创作能力。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字技术与摄像课程结合,使摄像课程教学模式更为新颖、互动性更强,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摄像课程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比如,利用因特网收集摄影摄像优秀作品,建立优秀作品文件库,以丰富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对比介绍、图像、声音、文本协同表达的方式,开发多媒体课件为摄影摄像课堂教学准备数字化教材,以满足学生视听觉多种感官的需要;基于Web服务器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融洽的学习交流环境,同时提供一个学生自我展示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论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真分析目前大学摄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摄像教学必须把艺术教育与技术提升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改革思路,并通过构建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摄像教学平台,显著提高了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正达著.《摄像基础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广告摄影;专业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现阶段,一改原有精品课程,开放资源,创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这样可以将原有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成果充分利用以达到共享,解决原有精品课程中出现的实用性不够、交互性缺乏、平台不统一、利用率低下以及后续维护弱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能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群创建中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数字媒体等现代信息手段共建共享,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作为即将转型的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广告摄影”必然紧跟课程建设步伐,提供教学资源的管理、共享和创新功能,并且为大量远程学习者提供方便,为课堂教学以外知识的拓展开辟捷径。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广告摄影”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懂得摄影的基本技能,并能把握当今摄影的潮流,学会鉴赏、拍摄、制作专业的摄影图像,并使摄影成为设计的有力工具。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两部分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整体性其任务旨在通过对摄影器材、技法以及创意思维的理论学习来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部分,是视觉传达专业具有社会岗位定位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本专业诸领域内的核心课程。
“广告摄影”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广告摄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广告摄影的器材及相关设备、材料,掌握广告摄影的创意要求,并能充分运用广告摄影语言表达并设计主题,同时提高其鉴赏力,具备从照片的拍摄、制作到广告作品中的创意、对照片的选用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达到广告摄影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广告摄影”课程从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以及商业层面向学生展现摄影的基本生态,专业面铺展得尽量周全,在理清摄影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务求从实训的角度将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方方面面描述到位,为相应专业的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实用的蓝本,使他们能迅捷地了解和从事相关行业。
课程侧重广告摄影理论与广告摄影表现的有机结合。除了做到与广告设计、美术基础、美学理论、影视广告等广告艺术表现类专业的纵向联系外还考虑到广告策划、市场调研、广告方案等相关广告学专业的横向联系。
课程对广告摄影的表现方法进行分析以便与广告的各相关学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广告摄影的艺术构思、表现、制作能力。本课程力求做到内容翔实,结构合理,内容的普及性和表述深度的统一。
课程主要按照实践题材分四个项目、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案完成教学任务,期间每个部分中又穿插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由理论来指导实践。
第一项目是理论概述部分。让学生首先对广告摄影的发展史、相机的功能以及曝光原理等有所了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项目是室内影棚广告摄影。这是课程的主体部分,从介绍相机的拍摄、室内用光、布光技法以及广告摄影各类题材的拍摄特点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这样一个由浅入深,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过程。
第三项目是广告摄影的外拍。这部分主要针对部分需要外景实拍的题材,并结合广告公司或企业的实战方案完成广告的主题拍摄。
最后一项目主要是利用PS等图片处理软件实际操作处理一些摄影作品,电脑的后期制作来完善广告摄影的最终效果,以达到命题广告设计的方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主要由理论和实践、课上与课余相结合的总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穿插利用多种教学创新方法和手段综合教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运用现代技术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率达100%。编制的课件有“摄影基础”“广告摄影创意”“摄影的构图”“商业摄影特效”“广告摄影后期处理”等。以及数百张中外优秀广告摄影的幻灯片和数十盘广告摄影的光盘资料。教学课件可实现网络教学,将视频、图片等资料通过网络达到开放共享,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第二,课题训练采取以短期作业为主(一般1~2课时),长期作用为辅(一般4~8课时)。课堂作业为主,课外作业为辅相结合的方式,提倡快速的摄影表现能力的练习。特别是创意形态以大作业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创意形态的构思能力,变通能力。课余时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师生互动,答疑解问,以促进自主学习。
第三,课堂辅导主要运用示范、集体点评、研讨、答疑,个别指点的教学方法,既解决学生共性的问题,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具有不同才能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是通过留言板等方式给教师交作业、问问题,互动学习。
第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题的设计与选择、拍摄由教师宏观控制、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主动选择表现物象,共同研讨广告摄影的视觉表现语言,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教与学的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
四、师资团队与教材课程的师资队伍是由老、中、青组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年轻教师占80%,我们有蓬勃的朝气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教师团队中,研究生比例达50%,专业方向搭配与学历结构基本合理。总的来看,这支队伍年轻有为,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特点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一些教学与科研成果。
由潘岷老师主编的《广告摄影》教材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该教材是由学校的相关教师和社会企业的专家共同完成,教材语言表述精练生动,深入浅出,配以清晰精美的范画和图例,提高了教材的阅读性和启发性,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五、教学创新与特色1教学场所的创新性
实训室是教学过程必要条件和保证。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广告摄影课程是门以实践为授课主体的课程,所以实训室在该课程中十分重要。利用实训室资源,引导学生熟悉现场拍摄,尤其是了解大型摄影棚的灯光布局,具体产品的拍摄流程,能满足教学科研、学生实训的基本要求,把该实训室建成具有我系特色的教学实训科研开发场所。通过课程项目化设计实训室,更加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统筹规划,改进理论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2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表现、创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课题的选择与训练,教师只提出明确的目的,指点路径,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或能引发强烈表现欲望物象完成广告摄影的拍摄,从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与创造潜能。形成教师宏观控制教学进程的教与学互动机制,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
3突出表现形式与视觉语言的探索性意识
根据不同的课题要求,打破以往传统表现方式的局限,尝试创造性地运用广告摄影的各种手段,探索各种摄影视觉表现语言表现的可能性。实施与学分制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教学评价、评分、考试等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学生评教的信息反馈。能够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本课程教师的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
4课程的资源共享
构建课程教学资源与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相结合,集优秀的教学课程文档素材、数字化媒体素材、示范性教学案例素材与可扩充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相结合,引进企业行业技术标准、开发管理规范与专业群课程体系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充实资源内容,达到专业群课程建设的动态共享。
(1)课程教学方案的修整。通过组织我系教师市场调研、听课议课和开会研讨等形式,完善和修订“广告摄影”课程标准、项目式课程设计方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考核评价体系等,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课程的内涵建设。
(2)优质教学视频制作。课程视频的录制应该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总结课程的结构和框架,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力争每节课都录制章节视频。
(3)教材的编写与再版。课程实施改革后,必然需要新的教材与其相适应,所以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也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课程负责人和实施者,预备将原有精品教材重新修订,才能将教学经验与成果展现给共享资源的学生或学习者。
为了总结所学课程,巩固和提高摄影水平,本期将摄影课堂所讲要点总结提出,以便大家在摄影创作时加以参考。
要点总结如下:
参考目录
01.2006年第08期 《摄影越来越简单了①》P86
02.2006年第09期 《摄影越来越简单了②》P40
03.2006年第10期 《摄影越来越简单了③》P40
04.2006年第11期 《充满自信拍照去①之构图原则》P38
05.2006年第12期 《充满自信拍照去②之构图方法》P42
06.2007年第01期 《充满自信拍照去③之背景的处理不可忽视》P46
07.2007年第02期 《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①之光线特征语言》P68
08.2007年第03期 《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②之续光线特征语言》P70
09.2007年第04期 《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③之主体造型语言》P68
10.2007年第05期 《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④之对比艺术语言》P72
11.2007年第06期 《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⑤之线条语言》P70
12.2007年第07期 《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⑥之色彩感情语言》P82
13.2007年第08期 《了解照相机镜头的特性①之镜头的种类及特点》P56
14.2007年第09期 《了解照相机镜头的特性②之利用好镜头特性语言》P72
15.2007年第10期 《旅游风光摄影的特点》P68
16.2007年第11期 《冰雪摄影①之拍摄雾凇的要点》P68
17.2007年第12期 《冰雪摄影②之雪景拍摄的要点》P8
18.2008年第01期 《冰雪摄影③之冰花的拍摄要点》P24
19.2008年第02期 《特殊天气摄影①之雾天摄影的要点》P20
20.2008年第03期 《特殊天气摄影②之风天摄影》P22
21.2008年第04期 《云天摄影要点》P32
22.2008年第05期 《春花摄影要点与技法》P28
23.2008年第06期 《旅途进行中的摄影①之客机上航拍要点》P22
24.2008年第07期 《旅途行进中的摄影②之轮船上的拍摄要点》P26
25.2008年第08期 《旅途行进中的摄影③之客车上的拍摄要点》P30
26.2008年第09期 《夜间摄影①之夜色景物拍摄技法》P22
27.2008年第10期 《夜间摄影②之意境的表现方法》P26
28.2008年第11期 《夜间摄影③之拍摄灯光的艺术表现方法》P28
29.2008年第12期 《夜间摄影④之烟花摄影技法》P26
30.2009年第01期 《摄影作品的命题方法①》P42
31.2009年第02期 《摄影作品的命题方法②》
32.2009年第03期 《摄影作品的命题方法③》P46
33.2009年第04期 《数码摄影常识①之数码摄影的基本原理》P38
34.2009年第05期 《数码摄影常识②之感光元件》P38
35.2009年第06期 《数码摄影常识③之位深与文件格式》P34
36.2009年第07期 《数码摄影常识④之色温与白平衡》P34
37.2009年第08期 《数码摄影常识⑤之感光度与曝光量》P56
38.2009年第09期 《数码摄影常识⑥之测光与订光》P30
39.2009年第10期 《数码摄影常识⑦之曝光模式》P28
40.2009年第11期 《数码摄影常识⑧之了解信息直方图的用途》P18
2006年第8~10期,《摄影越来越简单了①~③》
要点:1.学习摄影分为三个阶段:
①摄影基本技术要领。
②摄影艺术表现形式。
③命题摄影创作方法。
2.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是:
①“读”懂相机使用说明书。
②“看”有经验者如何拍照片。
③“仿”名家摄影作品进行摹摄。
2006年第11~12期,《充满自信拍照去之构图原则及方法》
要点:1.画面的构成要素是主体、陪体和环境。
2.构图的原则是主体要突出、陪体要有用、环境要典型。
3.摄影画面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4.取得不同景别的方法有两种:①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物距)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不同焦距的镜头取得不同景别。②在固定镜头焦距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拍摄距离(物距)取得不同的景别。
2007年第01期,《充满自信拍照去之背景的处理不可忽视》要点: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方法。
1.调动拍摄方位。寻找干净的背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2.调整拍摄角度。变平视拍摄为仰拍或俯拍。用天空、水面或地面来衬托主体。
3.通过虚化背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虚化背景有三种方法 ①开大光圈,从而缩短景深。②使用长焦距镜头。③在镜头前加中空镜或特殊效果镜,虚化主体周围的环境。
2007年第02~03期,《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①②・光线特征语言》
要点:1.光线的种类有自然光,人工光和混合光。
2.光的性质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和反射光。
3.直射光照度强,反差高,称硬光;散射光照度弱,反差低,称软光,反射光照度弱,反差低,带有方向性,称弱光。
4.光的照射方向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影调特性语言,顺光、侧光、逆光、前侧光、后侧光。
2007年第04期,《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③・主体造型语言》
要点:主体在画面中的形态不同,位置不同、影调不同、色彩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画面语言。
2007年第05期,《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④・对比艺术语言》
要点:对比语言分为内容上的对比和形式上的对比。学会在纷乱的客观景物中寻找、提炼,制造,对比画面语言并拍摄出来。
2007年第06期,《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⑤・线条语言》要点:线条是摄影艺术造型基本要素之一、是任何造型的骨架。线条规定了画面形象的特征,明确了边缘界限。没有线条的结构形式就构不成造型艺术。我们应该在客观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理解、归纳和提炼。线条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它赋予人们一定的感受特征。如直线刚毅,曲线柔美,粗线强劲,细线文弱,实线沉静,虚线浮动,浓线厚重,淡线轻柔。
2007年第07期,《学一点艺术表现手法拍出来的照片会更精彩⑥・色彩感情语言》
色彩给人的感觉取决于色彩的性质和观看人的主观因素。赤、橙、黄,绿、 青、蓝、紫、白、黑……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感情语言。如红色火热,橙色高贵,黄色神圣,绿色安逸,青色空灵,蓝色浩瀚,紫色稳重,黑色肃穆,白色圣洁,灰色和谐,这些色彩语言只是简要的归纳,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这些色彩感情语言对摄影画面设色。
2007年第08期,《了解照相机镜头的特性①・镜头的种类及特点》
要点:1.标准镜头的概念是镜头焦距值约等于有效成影面对角线长度。
2.标准镜头的特点是:①咸像质量高,畸变小。②通光量大。③景深可控范围大。
3.中长焦距镜头的特点是:①物像大视角小。②景深短反差低。③有枕形畸变。
4.广角镜头的特点是:①视角大物像小。②景深长反差高。③有筒形畸变。
2007年第09期,《了解照相机镜头的特性②・利用好镜头特性语言》要点:镜头语言主要有:景别、景深、空间感和夸张变形。对每一个焦段的镜头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力。
2007年第10期,《旅游风光摄影的特点》
要点:选景(摄影对象)要特、新、奇;取景(摄影构图)要精、简、美;拍景(拍摄过程)要稳、准、快。
2007年第11期,《冰雪摄影①・拍摄雾凇的要点》
要点:1.抓住时机,最好在日出前半小时到日出后两小时内完成拍摄。
2.准确曝光,遵照“白加黑减”的补偿曝光原则达到理想曝光。
3.提高反差,其办法是 ①充分利用明暗对比。②利用陪体色彩增加画面反差。③使用滤色镜增加画面反差。
2007年第12期,《冰雪摄影②・雪景拍摄的要点》
要点:1.下雪时拍摄。在取景构图时,景别不宜太大,主体不宜太小,应在能看清细节层次的距离内选择主体。构图时尽量利用前景提高画面反差。尽可能选择深色背景将雪花衬托出来。控制好快门速度拍飘舞的雪花1/30秒到1/15秒为宜。
2.阳光下的雪景拍摄。取景构图时,景深景别都不受限制。利用最佳光圈保证画面质量。做到曝光准确,拍出雪的质感。
2008年第01期,《冰雪摄影③・冰花的拍摄要点》
要点:1.使用微距镜头或中长焦距镜头。
2.采用侧光或逆光拍摄为佳。
3.掌握最佳拍摄时机。
2008年第02期,《特殊天气摄影①・雾天摄影的要点》
要点:1.构图时要突出主体,表现雾感。主体离相机不宜过远。
2.准确测光,曝光宜多不宜少。
3.雾态变化快,抓住时机,快拍多拍。
2008年第03期,《特殊天气摄影②・风天摄影》
要点:1.避免逆风拍摄。
2.宜用慢速快门,捕捉动感画面。
2008年第04期,《云天摄影要点》
要点:1.以云朵作为主体拍摄时,要观察云的形态,当其形似某种物象时应抓紧拍摄。
2.以云朵作为陪体拍摄时,应寻找合适的主体或前景来构图。
2008年第05期,《春花摄影要点与技法》
要点:1.野外拍摄花朵宜早不宜晚。
2.不要走马观花,要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精心构图。
3.不要“唯器材论”,不用微距镜头一样可以拍出佳作。
2008年第06期,《旅途进行中的摄影①・客机上航拍要点》
要点:1.穿深色服装,避免舷窗反光、影响画面反差。
2.使用中短镜头为宜。
3.拍摄时要有前瞻性,以F8.0光圈为宜,快门速度低于1/125秒时可提高ISO感光速度。
2008年第07期,《旅途行进中的摄影②・轮船上的拍摄要点》
要点:1.以中长镜头为宜。
2.不宜使用三脚架。
3.以新闻纪实的眼力和拍摄方法,捕捉有意义的画面。
2008年第0B期,《旅途行进中的摄影③・客车上的拍摄要点》
要点:1.避免车窗玻璃反光。
2.使用中短镜头为宜。
3.使用高速快门优先模式,捕捉具象画面的纪实影像。
4.使用慢速快门优先模式,捕捉抽象画面的艺术影像。
2008年第09期,《夜间摄影①・夜色景物拍摄技法》
要点:1.做好拍摄夜景的准备工作,保持相机的稳定性,调整相机的照明光距,各种辅助拍摄附件均应提前备好。
2.选择最佳拍摄时间,风光夜景一般在天没有全黑之前完成拍摄。
2008年第10期,《夜间摄影②・意境的表现方法》
要点:1.寻找合适的拍摄角度获取意境。
2.利用画面陪体和环境,加强意境。
3.利用现场光真实记录客观存在的意境。
4.尝试慢速快门,摄动和动摄营造意境。
2008年第11期,《夜间摄影③・拍摄灯光的艺术表现方法》
要点:1.宜用数码相机,不宜使用胶片相机。
2.镜头焦距宜短不宜长。
3.光圈宜小不宜大。
4.快门宜慢不宜快。
5.ISO感度宜低不宜高。
6.物距宜近不宜远。
2008年第12期,《夜间摄影④・烟花摄影技法》
要点:1.事先了解烟花燃放地点、时间和当日风向,以便提前到场选择合适的陪体、前景和背景。
2.使用中短镜头为宜。
3.光圈优先设定,以F8.0为宜。
4.快门速度宜快不宜慢。
2009年第01期,《摄影作品的命题方法①》
要点:1.直接表达式。特点是开宗明义,看字识图,一目了然。
2.双关语义式。特点是利用语义关系或同音关系之类的词来命题。
2009年第02期,《摄影作品的命题方法②》
要点:1.对立反义式。在摄影画面构成要素中出现对比关系的艺术语言时可大胆使用,其特点是意义深远,妙趣横生。
2.成语典故式。特点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
2009年第03期,《摄影作品的命题方法③》
要点:1.比拟隐喻式。把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物,以此来揭示出一种现象或愿望。
2.诗词描写式。要求彼此诠释准确,其特点是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2009年第04期,《数码摄影常识①・数码摄影的基本原理》
要点:了解数码摄影的基本原理和传统摄影比较之差异。
2009年第05期,《数码摄影常识②・感光元件》
要点:1.感光元件不只有CCD一种。
2.感光元件在总像素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感光元件的尺寸越大越好。
3.科学有效地设定拍摄尺寸。
2009年第06期,《数码摄影常识③・位深与文件格式》
要点:1.认识什么是位深,位深与文件格式的关系。
2.合理使用文件格式。RAW格式是风光摄影优选格式。
2009年第07期,《数码摄影常识④・色温与白平衡》
要点:认识理解色温,掌握运用白平衡。
2009年第08期,《数码摄影常识⑤・感光度与曝光量》
要点:1.ISO感光速度是影响曝光量四大元素的先决元素。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曝光量的变化。
2.明确选用ISO值需要注意的问题。
2009年第09期,《数码摄影常识⑥・测光与订光》
要点:1.了解测光原理,是按照18%平均灰给出的曝光值。
2.测光方法有 ①高光部位测光法。
②黑场部位测光法。
③灰板代测法。
④摄影者手背代灰板测光法。
3.学会如何订光。订光时不能全信测光表,应根据画面黑白所占比重大小,遵循白加黑减的补偿曝光原则进行订光。
2009年第10期,《数码摄影常识⑦・曝光模式》
要点:1.了解各种曝光模式。
2.重点掌握程序式(P)曝光模式的优势。
3.光圈优先模式不等于小光圈优先,可以把它看作是景深优先模式。
4.快门优先模式不等于高速快门优先,可以把它看作是模糊量优先模式。
2009年第11期,《数码摄影常识⑧・了解信息直方图的用途》
要点:1.了解摄影信息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连贯性;影视艺术;高职教学
影视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从技术到艺术领域的知识跨越相当宽广,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包含多门学科的课程。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影视多媒体、新闻等专业。如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学会、学好在电影学院四年专修的影视艺术课程,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好研究。个人根据平时教学经验以及与影视从业中的佼佼者多方交流学习,认为高职高专的影视艺术系列课程的学习应以一个大的实践项目贯穿起来,使各课程之间建立良好的连贯性,并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潜能。影视艺术系列课程学习规划如下。
1课程开设之初,就给学生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新生一入学,就敦促他们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尽早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从业目标,一旦确定专攻影视艺术专业,就要让其全面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规范和标准,以及从业的必备技能。然后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毕业时完成一部个人微电影或广告影视作品(也可几个同学合作),从剧本—分镜—拍摄—剪辑合成(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并分别剪辑作品)。学生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学习任务,就会更有计划地去自主学习。
2加强视听语言的学习
我们应首先安排影视视听语言课程。通过经典影片观摩分析,让学生对不同景别的作用,画面构图、景深、镜速等构成要素形成印象。了解推、拉、摇、移、升、降、俯仰等镜头的艺术表现力。学习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运动轴线、视角、分镜头技巧;场面调度、音画关系、电影剪辑、电影蒙太奇等专业知识。
3编写自己的剧本、分镜头稿本(第一次创作)
课堂上练习将电影成片改写成剧本,锻炼学生将镜头语言与剧本有机融合,课下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剧本,进行第一次故事创作,创作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微电影的剧本创作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巧用故事线的交错。剧本与散文、小说不同,散文、小说没有时空限制,而剧本要求时间、地点、人物、故事高度集中在某一场景内。小小的场景内,几个镜头组合就可能表现两军厮杀,飞机火车开走就可以代表跨越五湖四海,场景和人物的切换,就可说明事隔多年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所以,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包括故事发生、展开、冲突、收尾四部分,故事的矛盾冲突达到最激烈时称为,此时的剧情扣人心弦、引起共鸣,最吸引观众。因此,剧本写作的“重头戏”是部分,最需要下工夫。这些都需要平时积累,要多看多分析研究好的影视剧作品。剧本完成之后,一定要画出或写分镜头稿本,明确表达出镜头效果,以便于后面摄影师拍摄以及后期作为剪辑的依据。
4摄影摄像实拍课程,视听语言的应用
摄影课程,明确摄影是用光作画,作品中能体现出光影的时间概念、装饰作用,能利用光影丰富画面的质感和层次、增添画面的趣味性。理解静态构图中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四大景别,体会“近取其神,远取其势”。明了运用景深深浅的目的。能使用摄影器材巧妙运用快门、光圈、色温、感光度的不同组合创作出理想的作品。摄像课程,重在实践经验与悟性。首先了解摄影机、监视器、三脚架、轨道、摇臂、升降车、挑杆话筒、数字录音机、高色温镝灯(阿莱灯)、黑白旗、米博罗等设备器材。实践拍摄中注意角度的选择、焦点跟随、拍摄方法、光线造型等。更多关注画面中的彩头,故事情节可以没有,但在拍摄中要有,比如俯仰镜头的情绪,特写镜头、中景、远景的画面对接节奏感。还要多方面兼顾故事情节的展示,比如纵深画面可以体现背景、中景、前景等。摄影、摄像课程在用光、构图、景深等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不同处在于一个是捕捉画面的静态瞬间,一个是记录连续的动态画面,更需要连贯性的学习。
5剧本实际拍摄阶段(第二次创作)
根据创作剧本制作出分镜,再根据分镜头稿本进行实际拍摄。运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情绪。平摄角度给人亲切平和之感;拍摄高处的景物,最好是仰摄角度,它能使景物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如果以仰视角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由于透视关系,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情绪,可以表示人们歌颂敬仰之情。俯视拍摄给人站在高处,纵览全局之感,场面浩大,视野开阔。在影片中会经常见到用俯视镜头展示人物的滑稽行为或表现反面人物的卑劣,以示藐视情绪。拍摄方法上,明确推、拉、摇、移、固定镜头运用。推镜头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使故事情节越来越紧张,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拉镜头,是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给人慢慢放松之感。摇镜头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移镜头,从广义讲,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称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无论哪种拍摄方法,在拍摄中都要注意焦点部分,这是画面最清晰的部位,通常要在主体上。想要有效充分的对光影加以利用,应掌握光影自身的属性、特征、变化规律,捕捉光影在影视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要素。光影不仅起到还原事物原貌的作用,而且是完善影视作品造型的一种重要技巧,它能有效地创造环境气氛、艺术格调、韵律节奏,还经常被用来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等,有时甚至可以传达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6剪辑合成(第三次创作)
剪辑,是在电影电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电影电视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剪辑艺术又有力的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剪辑属于影视后期流程,由电影剪辑师巧妙地将拍摄的视听觉素材与导演的创意结合,对素材重新分解、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学生要系统学习剪辑软件技术,学习影视剪辑的理论、强化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学会巧用省略关系,影片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性连续和空间连贯。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形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要求剪辑师首先要对剧本、拍摄的视频素材反复进行阅读观摩,充分理解导演的意图,再进行剪辑创作。剪辑时还要特别注重剪辑的元素,情感占51%,故事占23%,节奏占10%,视线引导占7%,二维特性占5%,三维特性占4%。优秀的、感染力强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充满创意、又合理高明的剪辑。
7总结学习经验,为下次创作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