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09: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全面素质,起到骨干带头和示范辅射作用,整体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创新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培训要求
1、提高教师修养,铸造师德师魂。不断提高青年骨干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养成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师德师表风范。
2、研修现代教育理论,提高专业教育理论水平。帮助青年骨干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分析现状,反思教学实践,明确教育改革方向,掌握本学科教改动态,不断探索总结掌握教学规律。
3、拓宽学科文化视野,建构适应新课程教育要求的知识结构。在现代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论指导下,帮助参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在学科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和幅射作用。
4、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参观考察与交流学习,以及自主研修,提高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能主持或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三、培训内容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学科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实践与考察。
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评议交流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通过参观考察,取长补短,发展自我,为逐步形成教学特色打好基础。
4、课题研究。
开展教科研专题讲座,参与本校现行课题的研究等活动,使青年教师牢固树立“科研兴教”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能主持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教学更趋合理、规范、科学。
四、培训、管理模式
培训中运用“集中授课——听课评议——实践提高”的培训模式,贯彻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技能提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模式设计思路
1、广泛调查研究参培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坚持“开放、互动、实践与反思”的运作模式。
2、培训形式:以课题研究、自学、专题研究等形式为主,充分体现自主性、研究性和创造性。
⑴、坚持自学为主原则,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集合,以个人钻研为主;阶段性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分散研修为主。
⑵、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为主。
⑶、重视个性差异,加强个别指导与培养。
⑷、培训和考核相结合。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继续实施教师“自主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月两次自学,关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师生和谐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学校培训,学习《生命化教育》。记读书笔记,写体会和反思,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对理念研究、行为研究、运用研究、发展研究,加强了教师对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我进取意识,使之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加快知识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分层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采取“师徒结对子”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师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缩短“磨合期”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培养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的指导,打好基础,过好教育、教学基本功关。对青年教师专人指导,对他们承担的各级研究课实行全程指导,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傅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
(2)合格教师的“升格”培训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合格”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追求教育教学“升格”,成为有一定特色的骨干教师。
(3)骨干教师的“超越”培训
对有一定特色的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任务是追求教育教学创造,不断超越自己,成为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色的专家型教师。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提升。主要方式包括:精研理论完善自身,科研攻关不断创新,总结经验形成体系,立说带徒帮助他人。
三、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领导的练兵
领导参与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观课、议课,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研方式。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关注教研细节,注重教研实效,切实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把教学理念转变成教学行为。
2、教师的练兵
(1)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工作制定教研组活动内容,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每次活动有教研内容和主题,有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组内教师互相观课议课,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2)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我们启动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帮一结对子工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每周互听一节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通过“一帮一”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本学期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互相欣赏、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提高我校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改革进程。
4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上课教师:*
6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上课教师:*
(3)赛课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
本学期我们搞两次赛课活动,一是课题组的课题研究课,二是骨干教师的引领课和青年教师的示范课,通过教师备课、观课、议课,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全面地练了老师的基本功。
(4)上好课题研究课
树立“科研引领教学,科研服务教学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课题研究课,增强学校在科研氛围,提高教师在教育科研能力。撰写论文、实验报告。
5月份:上课教师:徐玮佳、林清芝、沈娜娜
(5)加强朗读、板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
(6)教师要制定“个人成长规划”,确定发展目标,通过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开展反思性教学,将岗位练兵活动贯穿与课前系统,课中系统,课后系统,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
四、开展学生的竞赛,提高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骨干教师 培训需求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04-02
一 研究的目的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增强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探索骨干教师培训的科学模式,切实提高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质量,使参训的骨干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地区教学上的领军人物,真正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特做此调查研究。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普洱市10个县区教育局推荐参加培训的市级骨干教师。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共培训820人,其中,2011年小学教师、初中文科教师各100人;2012年小学教师、初中理科教师各100人;2013年小学教师100人,初中教师120人(语、数、英各40人);2014年小学教师110人,初中教师90人(理、化、生各30人)。
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办法,我们自编问卷――普洱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教师对知识培训的需求、专业能力的需求、培训师资的需求和培训教学形式的需求。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6份,回收率93.6%。问卷回收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本次调查结果,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
被调查对象206人,均为一线中小学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其详细情况见表1)
此外,为全面了解教师培训的需求情况提供必要的补充和支持,我们还采取访谈、询问、召开座谈会等方法,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综合获取的信息,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如下:
第一,知识培训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知识培训的需求,我们主要从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十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依次排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知识培训需求的前三位,说明中小学骨干教师渴望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能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同时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寻找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因为教学方法的突破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至于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则排在中间位次,与一部分骨干教师基本掌握了这三方面的知识,而另一部分骨干教师还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三方面的知识有关。另外,师德修养、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人文修养和艺术鉴赏,依次排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知识培训需求的后四位,与这些骨干教师目前所具有的这些知识水平,已能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有关。
第二,专业能力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需求,主要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排在前两位的依次是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这说明骨干教师想通过培训学习,使这两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至于教学设计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依次排在中间的位置,这说明大多数骨干教师已基本具备这四方面的能力。而班级管理能力排在最后的位次,这足以说明,这些骨干教师目前已基本能够承担班级管理任务。
第三,培训师资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师资培训的需求,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中小学骨干教师师资培训需求情况
选项
总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排序
教学研究人员
201
784
3.90
1
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
202
749
3.71
2
优秀中小学教师
201
704
3.50
3
教材编写者
198
465
2.35
4
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197
455
2.31
5
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教学研究人员,比较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受欢迎的程度比较一般,而教材编写者和教育行政领导则不太受欢迎。教学研究人员之所以最受欢迎,这与中小学骨干教师对教育科研知识与教育科研能力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比较受欢迎,可能既与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对进行骨干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有关,也与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的科研素养较高有关;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培训师资,只得到骨干教师们的一般性肯定,这与大部分骨干教师认为,优秀中小学教师在一线工作所获得的经验,他们在同样的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已经具备有关;教材编写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排在师资需求的后两位,说明骨干教师们已能够把握教材,而且不希望骨干教师培训,再聆听太多的教育行政领导的政策性说教。
第四,培训教学形式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需求,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表5。
表5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需求情况
选项
总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排序
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型
202
966
4.78
1
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型
198
944
4.77
2
专家讲座和报告型
201
907
4.51
3
观摩名师课题教学型
198
883
4.46
4
同行经验交流分享和教学展示型
197
871
4.42
5
实地参观考察型
200
870
4.35
6
自主学习型
198
853
4.31
7
可看出,以上7种培训方法都得到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高度认可。相对而言,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型、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型得到认可的程度较高,专家讲座和报告型、观摩名师课题教学型、同行经验交流分享和教学展示型得到认可的程度一般,自主学习型得到认可的程度则相对较低。
四 结论及启示
通过本次对普洱市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的如下结论:(1)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水平。(2)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3)在培训师资方面,骨干教师们需要教学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4)在培训的教学形式方面,骨干教师们希望采取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因此,培训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上几方面问题,并把与此相关的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同时,还应考虑到由于各县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参培骨干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培训遵循分类分层、因材施培的原则。
启示:可采用集中学习―在岗研修―集中交流分享的三个阶段培训模式(简称“三阶段模式”)进行培训,这是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模式,是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有效培训模式之一。
1.集中学习
利用二至三周的时间,加强学员所急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接着再用一周的时间,组织教师们到就近的中小学名校跟岗学习。
为加强骨干教师所急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培训机构在聘请授课教师时,要注重聘请教学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重点对骨干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培训。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小组研讨交流。
跟岗学习阶段,主要聘请一些中小学名校中的名师做骨干教师的“带教导师”,安排一周的时间让骨干教师去跟岗学习,在名校中聆听讲座、参与交流讨论、观摩示范课、研制教学方案,并执教于课堂教学。其中,重点让骨干教师观摩“带教导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研工作,深刻感受和领悟“带教导师”的教学和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
2.在岗研修
在岗研修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阶段,是检验集中学习阶段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的阶段。在此阶段用大约10个月(两个学期)的时间,提高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研修方式:(1)建立培训导师负责制,加强跟踪指导。分配每位培训导师包干指导5~8名学员。采用远程网络指导和临场指导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指导,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在岗研修中所遇到的问题。(2)组建小组QQ群,设公共邮箱,成立课题专项研究小组。通过小组QQ流经验,分享案例,解决实践中的疑惑;以公共邮箱的方式向学员课堂教学案例;成立课题专项研究小组,以课题申报的方式、论文征集的方式积极整合资源,让学员共享。(3)建立骨干教师培训网站。网站的主要作用,一是让学员提交在岗研修作业和交流学习心得。二是在网站上开设分主题的各种论坛,采用学员发帖、跟帖及导师在线答疑等方式,深化研修成果。三是创立开放平台,由学员和导师共同建构“骨干教师培训小百科”。(4)参加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学员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把集中学习阶段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中,不断解决在课堂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5)深化反思教研活动。反思教研活动的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等。
3.集中交流分享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校本研修的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09年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省级培训工作的通知》,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全省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任务
实施2009-2012年培训规划,用四年的时间为全省每所小学培训1名语文、1名数学骨干教师,促进全省小学教师队伍的高位均衡发展。今年培训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各1500人。
二、培训对象
具有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能承担本学科校本研修工作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或县(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近两年已参加过省级及以上培训的骨干教师不再选派。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
总结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反思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掌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养成不断反思教学行为的习惯;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实施校本研修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集中培训5天,共40学时,记入继续教育学时。一般安排在暑期进行。
四、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由我厅全额承担,各培训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我厅于年底前根据各培训单位的实际培训人数,按每人750元的标准拨付培训经费,学员的往返交通费由所在单位报销。教材由省教师培训中心编写、配发,我厅按50元/人的标准另行支付。
五、工作要求
请省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培训的总体要求,分模块细化培训内容和学时,制定教学大纲。在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培训,向强调综合素养的培训的转变;体现从单纯的按教材施教,向掌握完整的课程评价的能力的转变;体现从掌握应知应会内容,向培养自主研修能力的转变;体现从个人能力的培养,向校本研修、团队建设的领导力的培养的转变。采取指定单位、指定内容的形式,又好又省的做好培训过程的摄录和其他培训资源的积累工作。
校外教育 骨干教师 培养途径 培养方法
当前,知识经济向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校外教育如何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出一支校外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应该在选准培养对象的前提下,立足教师主体,坚持内涵发展、因需施教的原则,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以培养素质专长为重点,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放式的培养途径和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法以及激励机制的建设,达到培养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目的。
一、选准培养目标
我们培养的骨干教师应该是校外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优秀成员,应该对校外教育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教师只有建立起了执著的职业信念,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了校外教育的特殊价值,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为自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担负起社会赋予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神圣使命。但是,只有动力和方向,没有过硬的本领,也依然无法完成教师光荣的职责。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天职就是传递人类的知识文明,培养社会的接班人。过硬的业务水平是其完成社会使命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的工作中,首先一定要选准培养目标,把德、才两个方面都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筛选出来。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选拔埋头苦干,听话、老实,但却能力平平,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也不能选拔业务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素质特长与优势,但专业思想却不巩固,或师德有严重缺陷的教师。在进行培养时,既要注意加强业务指导,又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职业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只有贯彻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和原则,才能把我们的骨干教师培养成校外教育教师队伍中真正的中坚骨干力量和时代的佼佼者。
二、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积极性是培养教师的第一要素。培养骨干教师必须要坚持激励内因、内涵发展的原则。
1.激发和培养骨干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
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是指教师作为认识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之与动物的区别首先在于人有意识和自我意识。教师自我主体意识的强弱,对其个性发展和自我教育水平有重要影响。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就越大,参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就越高,从而也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说,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主体对自身发展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进而决定着其个性发展水平和自我教育水平。唤醒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就意味着教师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从而为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独立、创造、进取、自由、平等、民主的品质,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水平,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提供重要的前提。
因此,当前校外教育骨干教师培养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唤醒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抱负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要使教师充分意识到,教育活动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教育的过程既是教养学生成人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师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师一方面在育人,另一方面也是在育己。教师不仅是学生的领路人,更是自己生命之舟的掌舵人,教师必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教育自己。教师育人和教师育己是同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共同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生命的活动当中。每一个热爱学生和热爱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组成部分的教育活动,而应该积极地投入到这一神圣事业的追求中去,体验它的特殊意义与价值,理解它的内涵与真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教师将注意的焦点引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当中去,即正确地对待自我、客观地分析自我、成功地发现自我;才能把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朴素认识与情感上升到一种对教师事业的信念与追求,并在这种信念与追求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断迈向新的目标。
为了激发骨干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提高其抱负水平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水平,可以鼓励并帮助教师经常性地总结经验,,岗位创新,加强他们的成就意识;可以鼓励他们访名师、拜名师、学名师,提高自身发展的参照系数和目标水平;可以鼓励他们经常性地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参与各种教师专业学术团体活动,高层次定位研究课题,广泛接触学术精英,增强他们的社会荣誉感和自我效能感;还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竞赛评比活动,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除此以外,还要让骨干教师学会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对自我(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所做的某种判断。它对一个人的行为起着动力和导向作用。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往往都是以自我评价为起点的,自我评价是建立自我发展。因此,引导教师学习“归因理论”,帮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就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作用,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其自我教育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2.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自我培养的过程中
骨干教师往往都是教师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积累了必要的教学经验,并且在职前职后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一些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自我培养的过程之中去。
(1)让他们自主选择目标
可以引导教师从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入手,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例如,就自己目前从事的业务工作而言,是善于教学研究,还是善于做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是善于热情洋溢讲授,还是长于系统地分析。通过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就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不断地发展优势,克服不足,逐步形成多方位的素质特长,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打下良好基础。
(2)让骨干教师自主选择参加培养的方式和模式
可以说,每一种培训的方式和模式都有各自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例如,理论型培训有利于打好骨干教师的理论功底,研究型培训有助于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践型培训对于骨干教师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形成,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应当允许教师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方法参与培训,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尽快成长。
(3)在培养的方法上,把重点放在如何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会学习的本领上
在培养的方法上,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会学习的本领上,使培养的过程成为教师主动进取、积极思考、深入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和改革者,他们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他们自身就是一块宝贵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因此,培养者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要重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和潜力,并将他们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主体作用。要把教师培养被动地灌输、接受过程,变成教师积极主动地认识探索过程。只有这样的思想和观念指导下,教师有个人志趣、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等品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才能有助于教师的学术提高和创造个性的形成。
三、坚持因需施教的原则,构建灵活、多样、弹性的培养体系
正是由于教师个性的多样性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培训应尽量避免单一化、模式化。
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特征的多样化的骨干教师,想靠工厂式的批量生产是不可行的。必须通过适当的、灵活的,甚至个别的方法和途径去培养。由于每个骨干教师个人成长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其成长的快慢和素质结构中的各个要素发展也不平衡。要求骨干教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不等于让他们所有的素质都要平均发展。为此,我们在骨干教师的培训中,要贯彻分类指导,因需施教的原则。
1.在培训目标上,应进一步了解教师成长的需要,制定多样化的目标体系
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切实了解骨干教师的成长需要,并且将社会的需要和教师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因需施教”的“需”,既包括社会的需求也包括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在实践中,要对教师的“需”做出正确判断。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师的成长规律以及教师自身的师德、业务水平。
为了真正做到“因需施教”,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通常应注意做到以下一些工作:了解国家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改革的最新指示精神,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愿望及他们对培训所持的态度,了解培训对象对正在实施的培养计划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青少年校外教育改革实践的最新发展状况,了解校外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对这五个方面的工作,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了解上,要形成长期的科学的信息渠道,要借助系统的资料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科学手段,使工作走向正规化、科学化。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了解教师的个体需求,并且要将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其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有效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在培训的内容上,要进一步拓展培训的视野,注重培训的综合性、时代性以及终身教育的学力需求
由于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种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得我们的教育必然向综合性和终身性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随着科学门类的重新划分与组合,当前青少年校外教育的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各类青少年校外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增加了选修和活动类课程。面对这种变化,单一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教师显然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校外教育骨干教师,引导他们从传统的学科知识的视野中走出来,以一种更加开放和综合的眼光对待知识的发展、增长和应用,并且具备与之相关的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拓展教师的知识层面,不能再简单地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培训模式,而应注重知识的多层复合性,加宽、加厚教师的文化背景与功底,提高其科学与人文两大素养;注重哲学与方法论的学习,学会辩证和系统的思考方式以及高层建瓴的分析能力;加强中外教育史和比较教育理论的学习,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与胸怀。
除了应重视知识的“充电”以外,还应注重在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多项能力上,提高教师的教学适应性;应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使教师既能胜任学科类课程,又能胜任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计与指导;应加强条件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使骨干教师学会反思,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应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培训,使骨干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的运用,学会收集信息,使用信息,提高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在培训的内容上,培训的着眼点要由课程、教材、课堂进一步深化为教师的认知方式、认知规律和认识效果,要突破以往的学科、专业界限,突出综合化,拓宽、更新课程内容,丰富信息含量,为教师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和组合自己的知识,形成开阔而独特的学术理论视野,进而形成学术优势和创造个性提供更为广阔的课程背景。
3.在课程结构、培训方式、方法上,要坚持多样化、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在课程结构上,要在不违背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拓宽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和跨学科的课程要有灵活的结构方式,允许教师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新的组合与排列,为教师的自主选择创造条件。
在过去的教师培训中,基本上采用的是学科课程方式。在培训中,由于培训对象所具有的差异性、层次性和复杂性以及培训要求的多样性,固定的学科课程培训已很难满足培训对象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如果培训还以固定的学科课程的方式来适应新的需要的话,那势必会增加教学内容的总量,造成培训课程超载并导致教师的学习负担过重。因此,应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课程培训模式。
对于培训方式和方法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原则。对于成熟的骨干教师,要鼓励或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归纳概括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并进一步上升至理论认识,进行理论思考,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规律性认识。我国当代的魏书生、李吉林等名师都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成为了一代有影响的教育家。
对于有一定发展潜质的骨干教师,要引导他们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自己教育实践的能力和理论水平。有的课程可以采用讲授为主,有的则可安排个别辅导;试验性强的课程可以采用活动或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创设新的培训形式,还可以带领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借鉴。总之,应该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的优势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四、坚持开放培养,多种渠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不可能由某一个部门独立承担,它需要多种渠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培养效果。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长期过程,既有自己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既需要发挥教师自身的自我教育作用,又要发挥校本培训以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功能。从社会大的环境来说,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以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投身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来;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紧紧抓住师德建设不放,为教师成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应致力于“名师工程”的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建设,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动力源泉和发挥机制;从教师培养院校和师资培训系统来说,要加强对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教育研究部门的角度,要密切关注青少年校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向,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切实的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从校外教育机构来说,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师资培养中的地位和充当的角色,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校与校之间培训的横向交流,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锤炼和培养校外教育教师队伍,使校外教育机构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沃土。总之,各个部门和渠道都应将教师培养,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对待,既要发挥各自的培养优势,又要相互配合,统一协调,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校外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进程才能大大加快。
综上所述,培养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方向正确,坚持笃行,并采取“选准目标,内涵发展,因需施教,灵活多样,开放培养,形成合力”的策略方针,以及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开放式的培养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支百花齐放、高水平的符合时展需要的青少年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王北生.教学艺术.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1、在培训范围内的全体教师进行教学业务能力培训,特别是进行五步六动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研究,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适应实施课堂改革的需要。
2、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品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
4、以蔷薇工作室为载体,以青蓝结对活动为纽带,做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为我校的发展积蓄力量。
二、主要工作
(一)逐步实现培训规范化管理
本学期,我校的培训要加强层级管理,就是各个管理层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培训管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校级决策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提供人、财、物、时、信等方面的条件;二是培训执行层,教导处的主要职责是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组织和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并通过管理扩大参与面,提高培训水平。具体做好五项工作:①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②师资队伍建设;③组织培训;④负责培训效果测评;⑤档案建设;三是教研组备课组基础层,组长主要职责是:①动员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培训;②主持以组为单位的教科研和集体备课活动。
(二)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
1、以教育博客为平台,加强教师自我反思。结合自我的工作经历与经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借助集体力量和个人一起备课、评课,全过程地研究、反思、改进。通过教育博客这一平台,强调内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学习式反思、研究式反思的方法运用,引导教师以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成长自传、观摩交流、理论对照等形式加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自我反思。
2、教师集体同伴互助。本学期突出引导教师展开互助的三类形式:对话、协作、帮助。针对我校新教师较多的实际情况,学校以蔷薇工作室为载体,为青年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新任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教学岗位,不断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加强“师带徒”活动和“名师临摹”活动,以学科骨干教师资源共享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
3、加强专业引领,切实做到请进走,走出去。聘请教育专家、教研员、校内外有一定经验和知名度的教师,以“外请内招”的形式积极开展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活动,学校指定各科教师阅读《新课程标准》,同时加强教师自学理论、独立思考,规定每位教师撰写读书笔记,以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4、加强教师读书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我校积极鼓励老师读书。首先,鼓励老师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资源,加强专业学习。其次,鼓励老师学习新课标,通过记业务学习笔记、基本功大赛、赛课等形式,促进新标课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三)突出两类教师的针对性培训
1、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使用和培训。培训重点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对骨干教师提出要求,对他们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完善骨干教师考核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本校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展示其示范辐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以青蓝师徒结对活动为抓手,提高青年教师的组课能力。学校为青年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不断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加强“师带徒”活动和“名师临摹”活动,以学科骨干教师资源共享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
三、培训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提高认识。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把培训工作摆到日程上来,提高学校教师的认识,自觉参加培训。
2、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及奖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提高培训质量。
一、课题研究管理工作
1.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继续完善、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教育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课题管理做到了有要求、有考核、有总结
2.完成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个人研究档案建立工作。试验教师定期完成案例反思和阶段小结。
3.为加强参与课题研究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本学期召开了课题研究案例反思交流会。
4.针对课题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本学期做好课题变更的准备工作。
二、培训工作及队伍建设
1.本学期重点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主要建立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学科为主的学习团队,定期组织活动。
2.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围绕课题进行了“有效教学”专题培训和测试。以及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多元智能理论有关知识的学习。
3.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骨干教师培养和评选的相关制度。以校级骨干为基础,初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本学期内选送了两名教师参加区骨干培训。
三、课题研究实践
1.继续坚持科研小组内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本学期加强了课堂教学工作的研究,开学初布置了本学期的研究课任务,每个教研组40岁以下的老师每学期上三节有研究价值的课,要有教案、有评课。有一个反思。本学期共上研究课 78 节,这更促进了研究课的实效性,一课多讲、多人共备一节课成为研究课主要形式,甚至打破了学年组,备课组的界限,好多教师都觉得收益很大,从而更加喜欢上研究课了。也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如:宋志艳、宋晓玲、刘阳、靳卓、付丹丹、张蕊等,英语组更是在孙岩主任的带领下开电工小学教研课的先河,
2.总结课改经验,科研教改一体化,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靳卓老师讲了《丰碑》一课,课后组织听课教师研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针对这节课提问题和改进意见,教者本人积极反思,有的教师觉得上的不过瘾,主动请缨在自己班上,到别人班再上这节课。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家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之在学校形成课堂教学研究之风。
3.有6名教师参加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赛课选拔赛第一轮赛事—英语说课:王晓杰、连君、孙佳、杜文静、孙薇、石红霞,并取得了团体好成绩,王晓杰取得了全区第二的优异成绩。王晓杰参加了此次赛课的第二轮比赛——微型课赛课,在原动力赛区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选。我校作为香坊区第三轮选拔赛的赛场,王晓杰又获得了市红杉杯市级优质课的好成绩。
四、其他工作
1.认真完成了做为整改委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
2.及时做好科普信息交流工作。
3.完成了各项科研成果征集工作。
1.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继续完善、健全教育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严格教育科研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课题管理做到了有要求、有考核、有总结
2.完成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个人研究档案建立工作。试验教师定期完成案例反思和阶段小结。
3.为加强参与课题研究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动,本学期召开了课题研究案例反思交流会。
4.针对课题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本学期做好课题变更的准备工作。
二、培训工作及队伍建设
1.本学期重点加强学习团队建设,继续以学习小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主要建立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学科为主的学习团队,定期组织活动。
2.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学期围绕课题进行了“有效教学”专题培训和测试。以及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认识和能力的培训以及有关多元智能理论有关知识的学习。
3.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形成骨干教师培养和评选的相关制度。以校级骨干为基础,初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本学期内选送了两名教师参加区骨干培训。
三、课题研究实践
1.继续坚持科研小组内研究课制度,注重发挥团队优势,组织跨学年的研讨活动,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做到以问题为牵动,注重课后的评析与反思。本学期加强了课堂教学工作的研究,开学初布置了本学期的研究课任务,每个教研组40岁以下的老师每学期上三节有研究价值的课,要有教案、有评课。有一个反思。本学期共上研究课78节,这更促进了研究课的实效性,一课多讲、多人共备一节课成为研究课主要形式,甚至打破了学年组,备课组的界限,好多教师都觉得收益很大,从而更加喜欢上研究课了。也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如:xxx等,英语组更是在xx主任的带领下开电工小学教研课的先河,
2.总结课改经验,科研教改一体化,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靳卓老师讲了《丰碑》一课,课后组织听课教师研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针对这节课提问题和改进意见,教者本人积极反思,有的教师觉得上的不过瘾,主动请缨在自己班上,到别人班再上这节课。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家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之在学校形成课堂教学研究之风。
3.有6名教师参加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赛课选拔赛第一轮赛事—英语说课:xxx,并取得了团体好成绩,王晓杰取得了全区第二的优异成绩。xx参加了此次赛课的第二轮比赛——微型课赛课,在原动力赛区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选。我校作为香坊区第三轮选拔赛的赛场,xx又获得了市红杉杯市级优质课的好成绩。
四、其他工作
1.认真完成了做为整改委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
2.及时做好科普信息交流工作。
3.完成了各项科研成果征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