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角的教案

角的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09: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角的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角的教案

第1篇

知识目标:能理解分三种情况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过程,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猜想、类比、归纳可以解决问题,渗透分类转化思想。

情感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勇于自主探索,乐于与人合作交流,体验探索的快乐和数学思维的美感,提高思维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看谁连的快

屏显三个与圆有关的几何图形:

(1)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

(2)顶点在圆心的角。

(3)圆上两点间的部分。要求学生将他们和相对应的概念进行连线。

二、动手游戏,看谁找得多

屏显游戏规则:

1、拿出准备好的纸板,在圆上固定四个点A、B、C、D。

2、用橡皮筋两两连接A、B、C、D四个点。

3、在连结的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圆周角?

4、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连得快,连得多,请各小组作好记录。

5、完成后进行展示,持不同意见的小组可随时补充。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参与小组活动,给予指导,学生展示找出的圆周角。)

三、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问题1:这四大类12个圆周角中,弧所对的圆周角有多少个?

问题2:弧ADC所对的圆周角又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问题3:为什么弧所对的圆周角有两个?而弧ADC所对的圆周角却只有一个?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巡视、点拨、评价、板书

[板书]:性质1: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而每个圆周角所对的弧是唯一确定的。

四、动手实验,看谁猜得对

1、问题启示:圆周角和圆心角是不同的角,并且有不同的性质,但只要它们对着同一条弧,彼此之间就有着一定的关系。究竟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下面请看图形(电脑展示)

学生活动:小组实验,在白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呼出同弧所对的一个圆心角和一个圆周角。利用量角器量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度数,并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活动:巡视、点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师生互动,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实验结果,教师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测量出∠AOB和∠ACB的度数,进一步验证学生的猜想。

五、细心观察,初步探索:

师利用几何画板的拖动功能和折纸的方法,直观形象地演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让系饿感受圆心角和圆周角有且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

电脑演示:固定圆周角的一边,使另一边绕着圆周角的顶点运动,同时将学生画的不同情况的图形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类比、归纳,逐步渗透分类转化的思想,为后面分三种情况证明打好基础。

(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理解知识,通过观察,在探索图形变换活动中,发展几何直觉,为分情况说理奠定基础。)

六、合作探索,突破难点

这是本节课大段时间的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差异。

4、教师不断加入学生中间,成为他们学习的合作者,让学生感到师生共同探索的快乐。

七、证明猜想,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证明猜想,逐步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充分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

[师板书]:性质2: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八、进一步探索,完善结论

性质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九、巩固定理,初步应用

[电脑展示]:例如:OA、OB、OC都是O的半径,∠AOB=∠BOC,求证:∠ACB≌2∠BCA(图形略)

证明:∠ACB=1∕2∠AOB,∠BAC=1/2∠BOC

∠AOB=1/2∠BOC∠ACB=2∠BAC

(使学生在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的训练中,培养空间识图能力。)

十、引导小结,进行反思

引导学生谈一谈本节课自己的学习体会。

十一、设计作业

第2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的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角的概念,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扇子、剪刀、钟面、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面上的角。

(1)出示大三角板,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大三角板上面的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注意:老师在示范时要规范,不能只指着角的顶点。)

(2)出示一个五角星,学生说出五角星上的角,再说出有几个角。

(3)出示钟面,指名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示范时用手指着从顶点起沿两条边指,说明这就是角。

(4)再转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指出哪里是角,然后老师演示出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时针和分针张开得大,角就大;张开得小,角就小,(只是引导观察,不做进一步说明。)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将剪刀、三角尺、钟面上形成的角抽象出来说明是角。

(2)提问:这里的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在每个角上指一指。)

都有几条边?(在每个角上的两条边上描一描。)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相应板书各部分名称。)请学生上黑板分别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3.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1)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角?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什么东西的上面有角。

(3)学生们独立判断。

(4)集体订正时,请学生们说判断的理由,特别是对反例判断的理由。

二、制作角,感悟角的大小

1.我们认识了角,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1)提问:角必须具备些什么条件?(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要尖,边要直。)

(2)学生动手操作。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初步感悟。

(1)将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拉动开合两根硬纸条。提问:看一看这样能不能形成角?角的大小一样吗?

(2)说明: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这样的原理出示钟面模型,从

12点开始转动分针。提问:现在时针和分针叉开的角度怎样?(越来越大。),它们所形成的角又有什么变化,(角也越来越大。)

(3)提问: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因为它们时针与分针叉开的角度最大(或最小)。)问:通过观察,你觉得角有没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谁有关?

3.进一步感知。

(1)请学生们用手边的扇子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一边动手,一边观察角的大小、扇子两边开合的大小。

(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请学生们用剪刀再操作一下,观察一下。

(4)提问:你现在明白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角大,说明什么?角小,又说明什么?

三、比较角的大小

1.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角是大小之分的,那么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呢?

2.两幅钟面图:

(1)请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

(2)组织分组讨论: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3)组织全班交流,只要方法合理均可。

3.重点说明重叠比较法。

先把用硬纸条做成的角拉成与左边钟面上的角一样大,再把它放到右边钟面上,就可以看出右边钟面上的角比较大。

4.动手比一比。

请学生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可以四人一组进行活动、交流,教师注意巡视,做适当的指导。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案教学; 认识; 实例; 反思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仍摆脱不了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课程改革主张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要求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理念。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理念指出:传统的“指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一切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而“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对此作了反拨和颠覆,这个教育理念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坚守对话态度和人文情怀。这一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形式不再是为了建立教师的权威,不再把学生当成听话的工具。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而且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转变刻不容缓,只有改革,才能让语文教学重焕生机与活力,才能让学生真实地成长。

一、对学案教学模式的认识

所谓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老师既定的学习方案指导下,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地说,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提供给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性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总之,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学案式教学”与传统语文课模式相比区别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与学案式教学有着质的区别:前者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前者主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截然不同。

三、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案教学模式示例

“学案式”教学,其核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案”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其特点应该是“多边互动、师生有效指导、自主创新学习。”

下面我以《边城》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试一试,看谁字音读得准。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碧溪 傩送 涎皮 甬道 莞尔 蒿艾 角隅 胡诌 茨滩 碾坊 茶峒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节奏划得明,课文读得好。

朗读第四部分与尾声段落——翠翠与傩送的见面;引导学生模拟朗读,读出语气。意在涵咏文章,揣摩细微

活动三:寻一寻,看谁美点找得多。

1、分析风景美:学生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内容;学生诵读,描述找出的内容。

2、勾画关系。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提示,回答在本文中“青年男子”“妙龄女子”分别指谁?围绕在他们身边还有那些人?划出人物关系图。

活动四:体会人情美,人性美。(小组讨论)

1、写了什么

(1)指出小说“写了什么”?

明确:以“爱”为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展开一件件故事。

(2)课文中体现了哪些“爱”?

明确: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

(3)这些“爱”中所突出的是:翠翠与天保兄弟的爱情。

2、怎样写的

(1)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划分情节脉络。

明确: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2)“薄薄的凄凉”——隐约的内心波动,无法勃发。

“胡思乱想”——摆脱不掉的情思,莫名其妙。

“忽然哭了”——无处言说,人情质朴。

心里沉重——入情渐深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071―01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它不仅是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它搭起了“教”与“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展示和总结,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导学案的建立

教师在课前要把下堂课的导学案准备好,临近下课时把下堂课要用的导学案及时发给学生,给学生当作预习材料,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且给学生留作业。在学生预习的时候,给教师的导学案“找茬”,把认为教师“遗漏”的知识点填在上面,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下一堂课上,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导学案评优,看谁做得最好,并进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此,一份导学案才真正完成。这样的导学案不是由教师单独完成的,学生也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所用。

例如 ,“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导学案:

1. 什么是秤?秤是用来做什么的?

2. 1千克有多重?我们身边有什么东西是1千克?

3. 课堂习题。

4. 拓展延伸。

这是一份简单的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应避免把导学案做得过分详细。导学案不是习题集,它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在导学案上继续提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买东西,通常用的单位是“斤”。那么,千克与斤如何换算就是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能提出或者添加的问题。在课前,由学生自己去找质量为一千克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对一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导学案的运用

1. 课前的情境导入。例如,教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图形呢?让我们一起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大家都能找出哪些几何图形或者几何体?看谁找到得最多?”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入过程,从身边实物出发,学生容易接受,易于理解,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开始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 巩固推新。例如,出示两道题:若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做完题,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画多边形,列出相关条件,求多边形面积,交给其他小组成员完成,看哪个小组会被难倒。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自由出题,不仅是对几何图形知识的复习,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次检验,学生由被动做题到主动出题,提高了学习热情,实现了主动探索,更是对本堂课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既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又保证了对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真正寓教于乐。

三、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弊

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探索取代了教师单向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也顺应了课改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案的引入让学习变得有趣,也能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但是导学案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变成学生的习题集,本是创新的教学模式却陷入僵化。导学案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制作的,圈定的学生学习范围,无形中也会限制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所以在导学案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让导学案真正实现教师的“导”,学生的“学”。

第5篇

一、学案导学教学的必要性

1.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每天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教育工作者不能通过开设更多的课时,布置更多的作业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基于此更加高效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被提了出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参与到学案的制定当中来,让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知识的架构有一定的把握,可以为今后的学习进行一些准备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用相对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2.对自主性人才的需求这几年,国家提出了中国创造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经过过去的经验总结,可以非常明显的发现,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利于自主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同时,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这种情况对于国家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非常的不利.教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到教学活动当中,这种模式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是一项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在下文中作者将会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对于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的重要,只有老师充分的准备了,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如果老师毫无准备,在上课的时候只是片面的照本宣科,学生必然会觉得乏味,没有兴趣,教学的内容也会显得生涩难懂.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老师不仅仅要制定教学的计划以及教学的目标,更应该对学生在理解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解惑的方法,并且准备的解答方法应该通俗易懂,最好列举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在三角形的全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首先要确定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学会并能熟练使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方法:用三角尺等教学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

2.课堂教学在刚刚上课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应该先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自学,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新知识,锻炼其自学的能力,这段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自学时间过长会影响老师的教学工作,影响教学的效果.在自学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刚才自学的知识.虽然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理解深度的印象,自己难以表达清楚自己刚刚所自学的知识,但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新知识进行描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印象,帮助他们之后的学习.之后教育工作者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并且结合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在课堂的后期,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学案中的问题,比如:两个三角形相中,一组角对应相等,两组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并且把教案中,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进行标注,以备后期解惑工作的开展.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

2.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

(原因)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

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现象)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

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第7篇

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学会5个生字。

3.能正确书写生字。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义、词义。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二)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和小船的关系;小孩和小船的关系。对句子中叠词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导入新课。

1.课题中说小小的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有什么不同?(表示这个船很小很小的意思)

2.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是怎样讲这个很小很小的船的。

(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了解小诗共有几句话。

1.出示卡片、读准字音。

t$u

ji1n

l!

zu^

ji4n

看见

小小的星星月儿

2.认识多音节。

zh9zh!

一只小鸟只看见

3.这首小诗一共有几句话,分为几行?(一共有三句话,分为4行)

(三)读课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出示蓝天月儿图。

(1)这一句说的是谁?(月儿)月儿什么形状?(弯弯的)

①“小小的船”是指谁说的?(指月儿)

②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呢?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呢?(启发学生把月儿和小船的形状联系起来理解,月儿是弯弯的,像一只弯弯的小船,写出月儿很可爱)

(2)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3)理解词语。

①指名读第1句。问:你们比一比,“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和“弯的月儿小的船”有什么不同?(“弯弯”比“弯”还弯,“小小”比“小”还小)

②这里“小小的船”是指月儿说的,为什么要说“小小的”呢?(让学生知道月亮离我们太远了)

(4)朗读第1句,读出对月儿的爱。

2.读第2句,理解词义、句义。

(1)指名读第2句,思考问题,这句里“小小的船”和第1句里“小小的船”意思有没有不同?(这句里指的是月儿,第1句指的是真的小船)

(2)月儿的形状除了是弯的,还有什么特点?(两头尖)教师让学生看图,问:月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3.读第1、2句,让同学思考,这两句话讲的是什么?

(这两句话讲了月儿的形状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一只小船)

指导朗读,“/”要停顿,加粗字读重音。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点尖。

4.学习第3句话,理解词义、句义。

(1)读第3句(三、四行)话。读通顺。

(2)理解句义、词义。

①“我”指的谁?(坐在月儿上的小朋友)

②“我”真的坐在月儿上了吗?(这是“我”的想象)

③“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什么了?(星星和天)什么样的星星?(闪闪的星星)“闪闪”什么意思?(星光不停地一闪一闪的)你看见过“闪闪的星星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蓝蓝”是什么意思?(很蓝很蓝的意思)在什么时间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晴天的夜里)“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因为在晴天的夜晚,观看天空除了看得见蓝蓝的天和星星外,别的什么也看不见,所以说“只看见”,“只”是唯独的意思)

5.练习朗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想象着自己也跟图上的小女孩一样,坐在弯弯的月儿上,看到蓝蓝的天空中一闪一闪的群星,有什么感觉?(星空美,月儿可爱)

2.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5个生字:头、尖、里、坐、见。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

(二)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头尖里坐见

2.朗读课文。

(二)学会5个生字。

1.头,t$u,拼读音节,读词语:两头。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指名说)

头,t$u,用数笔画方法记,一笔点(丶),二笔点(),三笔横(),四笔竖撇(),五笔长点(头)。一共5笔。

(2)学生书空练习,口述识记方法。

(3)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口头组词。

两头东头西头人头一头牛

(4)指导书写。

找准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整置:下紧下松。

②笔画位置。第一笔点,写在坚中线上半格二分之一的地方。第二笔点,点在左上格的右下角。第三笔横,从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一点儿起笔,写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收笔。第四笔竖撇,从离边线三分之一,竖中线右边起笔,写斜竖到中心点撇向左下格中心点。第五笔长点,从中心点右下方起笔,点向右下格中心点,收笔要圆,点要上尖下圆。

③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尖,ji1n,拼读音节,读词语:两头尖。

(1)识记字形,自学,指名说识记方法。(尖ji1n,上下结构,上面小字头,下面“大”字,两头尖的尖,一共6笔)“尖”字上面的小字头,和“小”字有什么不同?(尖字上面的小字头,第一笔是竖,“小”字第一笔是竖钩)

(2)练习书空,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两头尖铅笔尖刀尖心眼尖尖锐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置(上小下大);笔画位置(一笔竖压竖中线。二、三笔左点、侧点,两边对称,四笔横,斜压横中线,五笔斜撇,从中心点上对齐一笔竖起笔,撇向左下格中心点,第六笔捺从横与撇交叉点起笔捺向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②教师示范,学生仿写字头。

3.里,l!,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按数笔画方法记字形,一笔竖“丨”,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横“曰”五笔横“”,六笔竖“”,七笔大横“里”。共7笔)

(2)练习书空,口述识记方法。

(3)口头组词语。

里头里面手里门里地里水里

(4)指导书写。

①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上半部斜压横中线,最后大横在下半格一少半的地方。五个横与横中间距离相等。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小横不靠两边。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4.坐,z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

①用顺口溜记字形:左、右两个小人,坐在土台上。

②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两个“人”字,下面“土”字。(人字做部件,捺改为点)

(2)练习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

坐下坐在坐车坐船

(4)指导书写。

①找准部件位置,左边的“人”写在左上格的右下角,右边的“人”略比左边“人”高一点儿。下面上第一横起在横中线下,收在横中线上。竖压竖中线,第七笔大横占下半格一少半的地方。

②教师示范带写,学生写字头。

5.见,ji4n,拼读音节,读词语:看见。

(1)识记字形。

用数笔画方法记字形,一笔竖(丨),二笔横折(),三笔竖撇(),四笔竖弯钩(见)。一共4笔。

(2)书空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

看见见到再见会见见面

(4)指导书写。

①找准笔画位置,第一笔在离边线三分之二靠近竖中线写竖,到横中线收笔。第二笔横折,斜横折到与第一笔对称的位置。(有的学生把上面“”写得太宽)第三笔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向左撇到左下格中心点靠右一点儿的地方。第四笔竖弯钩,从中心点起笔,压竖中线,在下半格一半的地方写弯,横向右下格,过中心点写钩。

②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三)指导背诵。

1.用问答方式练习背诵。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月儿还有什么地方像小船?

(3)“我”到了什么地方?

(4)“我”看见些什么?

2.用填空方式练习背诵。弯弯的月儿____________。小小的船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写生字。

3.写出下面各字的笔顺。两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坐____________。

4.填空。

弯弯的()()

闪闪的()()

第8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对象

高职高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本科类院校学生存在较大区别,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我国从1999年实行普通高校扩招以来,生源素质逐年呈下降趋势,加上他们从高中的文化课学习模式突然转变为大学的专业课模式,改以前老师的“填鸭式”教学为现在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主动学习,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感觉不适应。课程改革后,解剖学的教学学时大幅缩短,减少了三分之一。很多时候老师在一次课中要讲几页纸甚至十几页纸的内容,学生反映像在“开飞机”,这对刚刚接触模式医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人体解剖学》是所有医学课程的基础,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是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与各科医学课程有着广泛的联系,该课程学习不好,直接会影响到后面各科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1.组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是重点,广义的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在学校内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想把解剖学教好,那么老师既要广义地也要狭义地教授好学生,根据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目标来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法, 适应教学环境,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结果。学生是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组织的落脚点,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又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学习任务及其学习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任务,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四备”(备内容、备方法、备对象、备教具),认真写好教案。教案在编写过程中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对上次课的复习、本次课的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或实验的组织方法、教具、电教教材、本次课小结、课外作业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面对基层、着重偏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备、教、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多想办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2.具体实施:在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比较难的,该门课的教具很多,图也很多,要记忆的知识点也很多,学习比较枯燥。老师应该在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自制多媒体课件等,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上课时只需带一个U盘即可,授课过程中,除了介绍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要将临床案例有效地融合进课堂内容,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目的,培养动手型技能专科人才,通过横向纵向的讲解比较,让同学感受该门学科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例一:案例教学法在骨学各论中的应用。

躯干骨部分各部椎骨的特点:首先以胸椎为代表讲授椎骨特点,然后细化各部椎骨的特点,最后利用歌诀强化记忆。如“体在前弓在后,中间围成一个椎孔,七个突起附弓上,上下横棘关节突”,“颈椎上有横突孔,胸椎特征是肋凹,腰椎体大棘水平,骶尾形似三角形”,这两首歌诀就形象地说出了椎骨的主要特点及各部椎骨的细化特点,方便记忆。全部内容讲授完毕后,用一个案例进一步加强吸收,如:李大爷,现年62岁,近年来时常感到脖颈酸痛,头晕头昏,视物不清,甚至有时出现上肢麻木的情况,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请分析原因。下课前揭晓答案,原来是因为李大爷患有颈椎骨质增生症,颈椎的横突孔小,内有椎动脉穿行,颈椎骨质增生后使横突孔内穿行的椎动脉受压导致颅内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而椎间孔内穿行的脊神经也相应受压,颈部穿出的脊神经是形成臂丛神经的,臂丛神经管上肢,所以会出现上肢酸麻现象。这样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容易理解、接收,大大提高了课堂吸收率,也为后面的神经系统的学习埋好了伏笔。

例二:案例教学法在肌学部分的应用。

讲授肌学部分时,因授课总学时受限,整个大节只有两个学时,授课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只能根据专业特点针对性地精讲点拨部分内容,如:护理专业和中医专业重点介绍四肢肌,临床专业重点介绍腹肌。以临床专业为例,在讲授腹肌时,以临床最常见的阑尾炎为例,将病例引入到讲授内容中。患者王某,女,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马上手术治疗,请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说出阑尾手术时需要经过的腹部层次。围绕题目展开内容介绍,依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腹腔――找到阑尾,结扎并切除,即回答了问题,也完成了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了腹外侧肌群的组成,由外向内,依次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这就会使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学生们马上对医学有了较大的兴趣。

例三:案例教学法在消化系统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因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较大,消化系统的疾病是比较常见的。胃和十二肠的疾病比较多见,尤其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两种疾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就可以根据所学的位置知识来有效地进行鉴别诊断。如,李某出现剑突下疼痛,王某出现剑突下偏右的疼痛,剑突下疼痛的多部分是胃溃疡,剑突下偏右点疼痛的多部分是十二肠溃疡。这就既方便了学生掌握胃和十二指肠的位置,也可以帮助临床内科进行鉴别诊断。

例四:案例教学法在脉管系统的应用。

骨学、内脏篇讲授完毕后,进入到脉管系的学习,整本教材基本上学完了三分之二了,老师可以利用一个案例使多系统串联在一起进行强化学习。患者男性25岁,慢性阑尾炎需输液治疗,从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药物到达阑尾的途径?达到治疗效果以后,药物代谢物经尿排出体外的途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主动脉降部――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到达阑尾发挥治疗效果――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升部)――主动脉弓――主动脉降部――肾动脉――滤过屏障滤过――肾小管重吸收――集合管再次重吸收――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这个案例可以使动、静脉的走形明朗起来,疏通人体的动、静脉系统,明确血液循环的过程、途径,也可以把脉管系和泌尿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五: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