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10: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钳工实训;尝试教学法;成功;工艺品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在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很难适应这些转变和要求。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我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给人谋生的手段,还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我从事钳工教学多年,钳工教学实训是中职院校金工实训中的一门重要工种。因为钳工技能应用广泛,很多行业都要涉及到该工种技能,无论是机电、汽车维修、还是机械加工等,它都是不可缺的工种。但是由于钳工实训主要是手工操作 ,同学们干一天下来,感到非常疲惫,这对于生活环境优越,缺乏体能锻炼的95后来讲,是难于接受。怎么样才能改进钳工教学实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改进措施:
1.“尝试教学法”的运用
1.1“尝试教学法”的概念
尝试教学法,用准备题搭桥,用尝试题引路,它以疑引思,学生一看到尝试题,会马上打开思路,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注意积疑、设疑、制造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如进行圆弧面锉削练习时,首先给学生提出疑问:掌握了平面锉削的技能,那么怎样才能锉削出圆弧面呢?然后再把尝试题展示给学生。
1.2尝试题的设定
尝试教学中的尝试题,其形式要多样、新颖、趣味性浓、思维性较强,要有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的意图。如在进行如图1所示半燕尾槽零件加工中要遇到的一个新问题是:锯缝与起锯面不垂直。此时应如何起锯并顺利锯削?运用尝试教学法,我是这样来处理这一问题的,首先让学生尝试锯缝与起锯面之夹角介于75°-90°之间的锯缝锯削,显然学生用原有技能也能顺利完成。但随着锯缝与起锯面之夹角越来越小之后,同学们就会发现在利用原有起锯方法时,锯条很难顺利起锯,甚至是无法起锯,因为锯条很容易在起锯面上打滑。这时我们就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在锯缝与起锯面不垂直时顺利起锯呢?(首先应使锯条沿着蓝色线条既与起锯面相垂直的方向起锯切入约1-2mm后,再将锯条转至与红色锯缝一致继续锯削即可)。完成半燕尾槽零件的加工之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如何才能既快又好地加工制作出这一零件的方法,达到钳工实训教学目的。
1.3“尝试教学法”的目的
同其他学科一样,钳工实训课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恰恰是“尝试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因为在从事机械维修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受损零件需要加工,学生仅仅掌握钳工实训课上所学的几个零件的加工是不够的,对如图2所示的半燕尾槽工件进行划线时,设计的尝试题如下:
1.3.1如何将毛坯加工成为一个符合技术要求的零件,在对毛坯进行加工之前要不要先将零件轮廓刻划在毛坯表面之上,其作用是什么?
1.3.2在将零件轮廓刻划在毛坯表面上之前,为什么要先在毛坯上锉削出基准面,而且还必须锉削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基准面?
1.3.3影响零件轮廓划线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这些平淡无奇中设疑出新奇的尝试题,深入浅出,使抽象的问题浅显化,即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打破学模式
在职业院校中,来进行钳工实训的班级会很多,有机电专业的、数控专业的、建筑专业的、环保专业的、汽修专业的等等。学制也各不相同,有两年的、三年的、大专的、技师班的等等。以往我们在组织教学时,都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加工一样的零件,要求会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等。现在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专业、学制、男女生情况设定不一样的教学,达到不同的层次。
3.现代化设备的充分利用
我们把钳工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要加工完成的零件、以及一些前期学生制作的精美钳工作品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配有大量的三维立体彩色图形,学生在钳工车间的多媒体室就可以自由浏览相关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合理评分,充分肯定成绩
对学生钳工实训所加工的每一个零件要及时客观地进行评分,在不影响打分公平性的前提下,给他们适当多打分加以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以上一些尝试,我们的钳工教学实训情况大为改观,一部分学生还在近几年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之,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一线实习指导教师,我还应该不断地学习、完善、改进教学方法,跟上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多为国家、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钳工知识与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一版,2007年4月
【关键词】工作过程;实训教学;过程;考核
随着我国我国劳动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实训实践教学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如何通过实训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实用的岗位技能,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需求,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2006年以来,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更加重视过程,重视细节,重视动手能力,重视技能水平的掌握和提高。实训教学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强调学生参与,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先观察老师示范,模范每个动作,多次训练和练习,最后形成熟练的连贯的动作。工作环境、案例是手段,目的是培养操作技能,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已经被广泛接受并采纳。课程考核是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评价学生在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后对知识掌握情况,还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金工实习》是工科多数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包括车工实训、铣工实训、钳工实训等,该课程从工程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车工、铣工等机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考核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从而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对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职实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示范性院校已基本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之相比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却较为单一,有的以实训报告为主,以出勤、现场操作结果为辅的成绩评定,有的以任务完成的结果(产品的质量)为成绩依据。考核模式看似全面,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实训的最终成绩主要依据实训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评定,即以产品的质量好坏来定。简单化把学生当工人来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对学生是否形成操作技能的考核往往模糊。教学应给学生犯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一个样子不好看,但是该生做错了想办法补救过来的产品,可能对学生影响更深刻,教学效果更理想。
图1 考核流程图
2.存在“替做”的可能
结果不一定全是真实的,存在“一个同学替另一个同学做” 的可能,考核结果不能体现每个学生实训运作的全过程。针对同学间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合作学习,要区别对待。
3.任务完成质量的量化指标不明确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其实训考核方式一般采用“态度+项目成绩+报告”的实训考核模式。实际操作中多以任务是否完成或完成情况好坏等模糊的标准为成绩依据,没有对实训项目形成相对完善的质量量化标准和评价依据,无法按照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
4.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培养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要求作业者自主检查既“自检”、同事之间相互检查既“互检”。目前学校的考核过程大多数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依然以教师所打的分数为准,却忽略了小组评价、学生自主评价等方式的发展,学生未形成自主评价的意识,不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
目前,许多学者开展了基于过程的考核研究,现把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1.设计思想
实训教学目的是学生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例如车工,通过实训,学生能达到初级车工、中级车工或高级车工的水平,以后工作中,拿着图纸,能打开车床、安装工件、车出合格的产品。实训教学活动主要过程是学生训练,要想考核整个实训过程,那么就得将训练与考核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一门实训课程是由若干实训项目组成,实训项目的教学顺序要按内在的关系进行安排。基于实训过程考核的教学对每个实训项目是边教学边考核,上一个项目训练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实训项目的学习,只有每个实训项目考核合格,这门实训课程成绩才算合格。这里的“过程”考核就是体现在对每一个项目都要考核,这样就实现了将训练与考核融为一体。同时,在每次实训项目考核中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劳动态度等。考核流程如图1所示。
2.子项目考核设计
每个子项目要完全掌握也不是容易的事。训练是提高技能的关键,对每个项目的考核是形成成绩的基础。所以,对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既要加强训练,又要加强考核。为了将训练和考核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个子项目的训练和考核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演示,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需要将子项目进行动作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细节,讲清楚每个细节的动作要领、原理解析和错误分析,学生犯错往往是某个细节忽略了。第二步,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分组,要求学生边操作边回忆,同组讨论,强化记忆和规范,不明白处主动问老师。第三步,对学生动作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可以由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考核,也可以由教师进行考核,考核者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填写考核卡。教师在巡回走动中,观察学生操作,有错误操作、遗漏动作及时指出纠正。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考核卡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考核卡获知自己的训练效果,一般指导进一步的有效练习。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再次训练和考核,直到合格为止。子项目分解如表1。
表1 子项目分解图
实训
项目n 必须掌握内容: 教师示范否 学生掌握否 学生能熟练的完整的做好整个动作,掌握该项目,形成能力。
必会内容:细节1 ? ?
必会内容:细节2 ? ?
…… ? ?
必会内容:细节n ? ?
3.子项目考核卡设计
子项目考核卡反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客观、公平、真实考核学生的依据,设计好子项目考核卡是过程考核的基础。子项目考核卡包括考核内容、考核内容、配分、扣分标准、得分。
三、《金工实习》课程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方案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实训项目和各实训项目考核权重设计根据过程考核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可将课程设计成几个实训项目。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实训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易于考核。〈金工实习〉包括车工实训、铣工实训、钳工实训、热加工实训四大模块,每个模块是相对独立的。每个模块的实训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每个细节都决定了实训的好坏,要尽量将实训内容细化,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实训过程中所有的技能。为此,将《金工实习》分4大模块,其中车工分7个实训项目,铣工分10个实训项目,钳工分5个实训项目,热加工分4个实训项目。表2为〈铣工实训〉项目考核记分表。
表4 实训过程的考核与传统考核的成效比较
班级类型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合格人数 合格率
试点班 48 92 62 78.36 48 100%
非试点班 48 96 0 64.83 45 93.75%
2.项目考核卡设计和使用
对于每个项目都应设计考核卡(表3为考核卡六:“斜面的铣削”项目考核卡),考核卡将每个项目的考核内容、要求和计分标准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考核卡设计要科学合理,学生见到了考核卡,也就明白实训要求和目标,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素养,应将安全文明操作等内容设计在内。每个项目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考核卡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考核卡得分情况及时获知自己的训练效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再次训练和考核,直到合格为止。过程考核体现在l2项目都有考核卡,按课程的进度,每个项目都要利用对应的考核卡进行考核,只有当上个项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责任感,可以将小组评价引入项目考核中来。学生能够评价成绩,说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质的提升。同时这也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至于评分结果可以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中的某一方为主,也可各占一定的比例,只要达到了考核的效果,老师可以灵活掌握。
四、总结
实训过程考核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管理上存在的弊端,通过考核全程化和“准入制”等措施给学生增加了竞争压力,激发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反映学生对操作训练的态度更加严谨,考评的操作性和执行效果有了较大改善。表4为实训过程的考核与传统考核的成效比较。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具有较强的驱动力,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实践训练的效果更加突出。过程考核中学生成绩与学生对学习的付出成正比,减少了考核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应当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金根中,吴雄,彪成军.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2]谢阳玉.改革《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J].科学咨询,2010(7).
[3]谭波.谈电机修理实训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6(5).
[4]夏继军.基于过程考核的《电机维修实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关键词:工程训练 学分制改革 安全实训 热加工 创新能力
学分制改革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工程实训是一门实践教学为主的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基础,必不可少的必修课,高质量完成基本工程训练,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工程实训》课程结合大工程背景下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与高等教育的改革精神,以国家教育部本科课程改革指南为指导。改革实训教学模式,优化实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前提下如何提高热加工实训教学质量,是一个急需研究课题。
我校学分制教学改革,学分制运行一年来,经过工程训练中心热加工实训部一段时间的思考探索研究总结。现将有关做法和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充分利用学校和中心网站做好热加工实训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各工种实训宣传工作,工程实训的目的
学生在实训前对常见零件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之甚少,如何更合理、更有效的选课,不仅可以帮助实训学生初步了解机械基础、加工工艺、同一个零件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机械制造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实训学生学习兴趣,与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训教师互动,提高实训学生兴趣,对各种零件加工适用性经济性和创新、创造性思维等。
1.做出常见零件工艺流程图和选课参考图。让学生在实训前初步了解常见零件工艺流程加工工艺,供热加工实训和各实训工种学生实训选课参考,有目的的学习。
例如:车床的主轴、齿轮
(1) 传统加工:设计、原料选择、下料——锻造——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机械粗加工(车、铣)——最终热处理(调质)——机械精加工(精车、磨)——零件——零件组装(钳工)——机器
传统加工:设计,实训学生明确怎样学好《工程制图》的意义。原料选择、下料、锻造材料成型《工程材料》是基础,要学生考虑到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应力。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退、正火方法,其目的是降低金属材料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消除锻造加工使金属材料变形所带来的内应力,细化加热和热加工变形所带来的金属材料晶粒;为下一步热处理做好组织上的准备;机械粗加工完后进行最终热处理(调质)可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在粗加工前和精加工后进行最终热处理;机械精加工完后才能获得真正合格的零件。
现代加工:设计、原料选择、下料——锻造——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机械粗加工(数车、数铣)——最终热处理(调质)——机械精加工(精车、磨)——零件——零件组装(钳工)——机器
现代加工与传统加工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让实训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一个机器是有许多零件组合在一起的。一台机床有七至八千多个零件组成,一辆汽车有二至三万多个零件组成,除了有金属材料外还有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结合大工程背景,除了让实训学生考虑材料性能、工艺方法、加工工艺,还要实训学生考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设计出的机械的创新性、经济性、适用性、成本等。最终达到国家所提出的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的。
2.让热加工实训学生先购教材提前通知做好预习、实训后复习的工作。
热加工实训学生在实训各工种前预习各工种教材。使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和要求,全面了解金工实训教学的基本内容,了解实训各工种及其相互联系,使学生有全局概念,防止所学知识支离破碎,并能将实践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掌握安全基本知识,消除安全隐患。让实训教师少一点时间讲理论课,多一点时间给实训学生操作,下一次实训少复习一点已经操作的内容,留多一点时间给实训学生新内容操作。充分利用在下一次实训前的间隙把上一次内容充分消化吸收。进行实践与理论知识交叉互动学习有利于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这也是学分制好处之一。
二、尽快提高热加工实训指导教师的理论和专业水平。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人才队伍
工程训练中心热加工指导教师既要有较高机械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和指导能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已迫在眉睫。鉴于工程训练中心热加工指导教师有较少学分制指导经验,因而他们的授课内容、进度、采用新旧国标等情况均不统一。为此,需由中心领导和骨干实训教师重新修定学分制教学大纲,教学执行大纲组织实训指导人员讨论大纲内容及实施方法,编写讲稿,规范各时间段实训内容。组织指导教师公开讲课,工程训练中心领导骨干实训教师和其他实习指导教师等到场听课,对授课内容和方法等进行规范化,以提高实训教师的授课水平,相互学习交流。同时举行了工程训练讲课大赛、实训操作演示大赛,对讲课、操作演示水平进行评奖,以增强指导教师的竞争意识,取长补短。经反复多次讲课、操作演示和听课后,再由中心领导和骨干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讨论制定实训细则,进而规范每个实训单元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尤其是热加工各工种大纲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单元指导教师不同而出现的实训内容的脱节和不同步现象。不断提高热加工实训教学质量。
请进来、送出去、多交流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中心加大热加工实训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储备实训教师,培养一专多能实训教师。让更多一线实训教师在现代企业和兄弟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多学习、参观、交流、研讨;让更多专家、名师、学者给一线实训教师授课。看看企业发展的方向、兄弟院校工程训练的经验,听听国内外工程实训发展方向。以便使一线实训教师开拓视野、思路,避免闭门造车和师傅带徒弟那种近亲繁殖。稳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三、加强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
热加工实训实行学分制改革后热加工固有的特殊的高温、高电压、高粉尘、高辐射、有毒气体、飞溅物等危害,再加上实训学生一周或几周实训一次,学生安全实训是现在乃至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整洁的实训环境,完备规范的安全实训制度,实训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实训部部长不断督查,查找事故苗头,不断整改,防范于未然、做到警钟长鸣、消除安全隐患。在实训学生中不仅要强调安全实训的重要性,更要加强热加工实训教师实训的安全意识。安全的实训是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学生本人负责,而且在实训教师中强调安全实训的重要性是对实训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责任心业绩重要考核依据。在实训全体学生中签安全承诺书,各班长、学委、学生党员自动成为安全协管员;在实训教师中要求挂牌上岗、建立各工种意见箱、党员示范岗等措施有效的消除安全隐患。安安全全的实训对学校、中心来说也是一种最大的节约成本,作为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安全的实训更是学校、中心辐射全国重要声誉之一。
四、抓基础实训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离不开综合培训。创新能力培养关键不是发明创造,而是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学分制改革后积极贯彻工程实训基础,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工程基本素质,启迪引导创新意识。抓基础实训质量,抠实训每一个细节 。在有限的实训时间里,让实训学生知识技能弄懂吃透。了解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艺流程;各种机械创新大赛、自滑车、无动力小车等为载体。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培养出更多的卓越工程师来。
五、校企联合,敞开大门办学。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
中心一方面要争取学校给中心实训教学经费增加投入,增加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寻找企业合作。学校的投入经费购置的设备永远赶不上企业更新换代的设备。资金和设备是企业优势;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本质。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争取企业支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与企业合作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更多复合创新型人才,也是给社会、企业的反哺。
六、结束语
学分制是一种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它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层次、多样性、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它强调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个性达到和谐发展;它对热加工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学分制的实行,工程实训应从转变热加工指导教师的思想、进一步提高热加工实训教师的教学质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改善实训设施等方面深化工程实训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工程实训教学质量。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海.机械制造工程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9.
[2]段海峰.关于如何提高新时代金工实习效果的探讨[N].科技创新导报,2013-06.
[3]黄新明.应用型机械类本科生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N].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04.
实训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但是随着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增高,实训工位的开出比例和学时的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因为有些实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电工实训,车工钳工实训等等,那么摆在学校顺利开展实训课程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在增加实训工位的同时如何保证学生的安全。
1 实训教学中的安全控制指导思想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实践教学将成为高职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保障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控制实践教学事故,降低实践教学风险,确保参加实践教学师生的人身安全,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实践教学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突出重点、严格监管、不断整改、注重教育的工作思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实训教学中的安全控制问题根据其发生可以从三个部分去考虑:(图1所示)
2 当前高职学院实践教学中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虽然重视了高职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大力修建实训室和引进具有技师级别的实验指导员,但是很多实践教学的配套规章制度就没有得到重视,譬如对实践教学中的安全控制制度在很多学校都是空白,领导没有重视实践教学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在学生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当安全问题出现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显得手足无措。除此外,实践指导教师对实践安全事故处理没有任何的经验,素质有待提高等等。
3 提高实践教学安全控制的策略
3.1 做好实践教学的学生教育工作
在学生入校前的教育中安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安全教育不仅包括常见的人身财产安全,更要把实训安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单独列出来,因为实训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次学校要有完备的实训的安全制度,包括实训室制度,设备操作制度,违背相关的制度后的处罚制度等等,并且可以做成宣传板放在显眼的位置,时刻警醒学生。由于学生年纪比较小,对安全的概念不是那么的强烈,所以安全教育不能专门以开大会的形式展开,会出现上面老师讲解,下面学生叽叽喳喳完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给学生更加有体会的印象,比如观看火灾的视频,通过惨烈的视觉冲击,学生会有深刻的体会;也可以通过学校举办大型的安全教育活动等等。
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实训的项目在开始前,教师都应该反复的告之学生正确的操作程序,尤其是在操作中的错误动作和会引起安全事故的,并且教师要通过亲自的示范后,再叫个别的学生来在全体同学中进行演示,教师对整个演示进行点评,点评哪些步骤是合乎规范哪些存在安全问题,最后才让全体同学亲自来体会。在学生实操的工程中,教师也不能放松警惕,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步骤,发现危险问题及时的纠正。如果参加实训课程的学生过多的话,授课教师的安全责任成倍增加,如果有些实训项目确实存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增加教师和实训教师的人手,确实保证整个实训课程的安全性。
3.2 实践教学安全的应急体系建设
由于安全事故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很多教师就放松了对万一出现安全事故时采取的及时应对措施,这个称为叫实训事故的应急机制的建设,譬如有些实训课程可能会出现划破手之类的小外伤,在实训室就应该准备创可贴和碘酒药水等等。根据实训项目的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把可能出现的任何的安全事故给枚举出来,并且每个事故都有其对应的采取的对策,即使万一出现了安全事故,做到心中不慌乱,把整个事故的危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且在应急体系建设中还要严格实施检查制度,并且检查制度不要流于形式,譬如要及时更新实训室的消防设备等等。
3.3 实践教学中师资安全控制素质提高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接受安全管理培训,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应变技能,才能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了把实践教学中的危险降低,实训教师要对危险有足够的认识,尤其在危险出现的时候有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如在金工实习的时候,如果学生有了外伤,教师应该有基本的伤口包扎的技能,在相关身体技能实训时候,学生发生了突发疾病,教师有相应的急救的技术等等。
3.4 实践安全控制的制度建设
学校实践教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校实践教学的安全工作,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办法、分解落实部门职责、协调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积极配合有关单位或部门开展应急救助工作,配合有关单位或部门确定事件的性质,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追究,负责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实施责任个人制度和上报程序,实践教学突发事故发生后及时开展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保卫处、教务处和学生处报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实践教学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取证工作。各院系的主要领导是本院系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每次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对本次实践教学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
3.5 实践教学的安全总结反馈工作
每次安全事故发生以后,除了妥善解决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对事故的详细解读和相关的总结反馈工作。学院要把每次事故作为典型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教育,制作图片、视频广泛在学校相关的媒体播放。学校要总结该事故产生的内因和外因,以及在解决过程中的过失或者是值得表扬的地方。任何安全事故的解决步骤为:查清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明确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建议、总结反馈工作。
【关键词】 钳工教学;工作过程;趣味性
钳工是技工学校曾经作为一门单独专业进行培养,也是大学工科院系金工实习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和机器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钳工给人们的印象是停滞不前,甚至要被淘汰的地步。实际上钳工不仅仅是作为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的基础,而且也是生活中一个适应和改变生活质量的基本技能,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手工制作的最好学科。我院是培养具有中、高级技能的技工院校,作为专业课的钳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变革创新。
一、改革前期情况分析
(一)生源情况
(1)入学前的文化程度和性别结构
从2010年开始,我院招收的学生90%是初中毕业,年龄一般是在15岁基本上是从初中学校一毕业直接到我院就读相关专业。我院机械系近三年招收的生源中95%是男生,电气系机电专业学生80%左右也是男生。85%是本地农村户籍的学生。
(2)学生心理状态
学生他们在家里是独生子占大多数。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多少生活压力,吃苦少、个性强,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替他人考虑的习惯。在学习上绝大多数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备受歧视,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硬着头皮选择了学技术,对技术的概念是一个笼统认识,真正了解所学的专业范畴几乎是空白的,对企业的要求和管理认识的少之又少,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有一种放弃学习的倾向,认为自己初中都学不好,技术更学不好。
(二)钳工教学情况
(1)教材使用。2013年之前钳工实训使用的教材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如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量具的使用等等,以及对部件、机器进行装配、调试、维修及修理等知识。这些基本技能主要是单独地讲解再配一些技能练习,还是侧重于单项技能,如榔头的制作,角度样板的制作。理论知识多,较全面,这本教材是适合钳工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完整地学习,课题练习侧重于操作技能的反复练习,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无味。对于电气控制等非机械专业学习就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式。我院的钳工教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的学习时间。现在我院没有完全单纯的钳工专业,侧重于钳工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机械类),根据学制有三年制和四年制,相对应就要求参加中级和高级技能鉴定考试,他们每学习期安排6-8周,每周4天左右时间,每天6节课系统地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安排5-6周的时间进行技能实习。不管是那种专业学习过程中主要以锯削、锉削技能练习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总体来说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体力消耗较大,比较枯燥,对耐心程度要求较高,对学生意志品质考验是一个考验,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坚持不住,偷懒、逃避,有的甚至直接放弃---不学了。
(三)钳工就业市场情况
通过企业调研和走访,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这种以锯削、锉削技能为主的制造零件方式在企业里并不受到重视,学生主要从事的是装配岗位,以及一些维修岗位,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证书,而是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技能等级证只是说明你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不代表你实际的工作能力。
二、钳工课程改革
(一)教材设计理念与思路
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以机械产品手工制作、装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产品制造的氛围与情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以钳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工作过程情景化、情景内容任务化、能力培养本位化、项目考核成果化。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零件的基本专业技能;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2)以典型机械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3)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4)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 (5)以专兼教师密切合作构建教师团队 (6)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7)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强化技能训练 (8)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内容设计
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脱离国家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但在编排上就需要跳出学科体系的篱笆,以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用到的基本操作做成典型的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同时借助自编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变枯燥的知识堆积为生动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和运用。让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紧密相连。教材选用的典型项目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练习技能的积极性。
(1)“万能工匠”职业素养养成
这个任务打破了专业课程与素养课程、企业管理课程脱离开来的惯例。任务中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生动地表述了职业素养对企业利益带来直接影响,关系企业的生命。现场的“6S”管理知识学习更是进一步缩小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让课堂变成企业现场。
(2)孔明锁的制作
孔明锁相传是三国时期孔明根据我国木制品卯榫结构发明的益智玩具。这个任务即传承了历史文化,感受古代技术,又启迪创造发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孔明锁也被中央台第十套“我爱发明”节目制作成片头画面。孔明锁由一根长四方体和另五根在同样大小的长四方体中间开了不同的槽组成。制作时可以六人一组,这六根长四方体加工时即体现了锯、锉等基本技能,又由于都是可以从易到难的加工制作,可以根据实际加工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加工快的同学可以加工难度大复杂的四方体,加工慢的同学可以加工难度小简单的四方体。对学生组装时这六根四方体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和方向,否则组装不起来,可以让学生养成必须按工艺要求执行的良好习惯。组装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工件加工质量对整个组装质量的影响,甚至出现由于工件尺寸和形位公差不合格而不能正确组装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七巧板拼图的制作
七巧板拼图是很多学生都玩过的玩具,对自己制作出来更有吸引力。这个任务除了锯、锉外,又增加了钻孔、排孔、攻丝、铰孔等操作技能,还有角度测量等知识。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项任务,通过组装后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技能的不足,感受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可以认识到工件细节的处理对整个产品质量的影响。加工制作过程中排料时卸下的废料可以制作小的工件,培养学生节约成本的意识,这也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4)自卸车模型的制作
自卸车模型是使用薄板制作,主要针对汽车专业和电气控制专业,他们的接触和应用的薄板较多,如汽车外形和控制柜箱体。这一任务体现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
(5)综合镶配件
这一任务主要针对需要参加技能鉴定的专业适用。目前钳工的技能鉴定还是沿用制作镶配件的考核方式,这一任务主要包含了这些技能要求,满足学生的练习要求。
(三)教学设计思路
每一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以钳工实际加工流程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一个完整的零件制作过程来进行组织;学生领取任务书后,进行工艺分析、工艺路线制定、钳工工具的选取,检测方案的设计、量具的选用,到最终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每一过程都涵盖了零件的工艺制定、工量具的选用、工艺实施、质量检测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遵循人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制作的零件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基本操作开始,到制作包含多种操作的较复杂零件、配合件,最后进入简单机构的制作,使学生随着学习情境,技术复杂程度和学习难度逐渐增加,自主完成工作的程度也逐渐增加。
(1)突出任务驱动的教学功能
本课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先感知后认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训练学生有序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融入知识理论讲解,学生一边学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学,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既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与交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适应教学模式的需要,缩短与企业的差距,扎实有效地锻炼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积极推行“三通三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 2、课程结构与工作过程相通
[关键词]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闽政[2015]46号)精神,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推动建立以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发文颁布了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福建省的招生改革,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的岗位需求,招收了第一期福建闽北版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班。以下是我对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技术专业对“二元制”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初探。
一、试点目标任务
为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探索构建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实施以“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B模式改革试点,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提升通道,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养,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打造福建版“二元制”职业教育品牌。
学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求,立足闽北,立足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以满足福建南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以劳动者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因地制宜培养具有现代机械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运行、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的改造与升级等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福建闽北版“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的构建
1.改变传统招生考试方法
招生对象主要以与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由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和学院共同提出招生对象、专业、规模等要求;由省教育厅、人社厅授权学院单独组织考试,包括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专业基础考试和岗位技能测试,并根据招生对象的考试综合成绩进行单独录取,开展专科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高级工学制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
2.制定个性化岗位知识技术技能要求
(1)纺织机械设备维护与维修岗
知识要求:掌握产品公差及测量技术、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基本构成、纺织机械的电气自动控制原理、典型工装夹具的结构和选用、纺织机械设备操作规程、气液动控制技术;具备机床机械系统与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分析能力,纺织机械系统以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知识、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技术技能要求:能够胜任纺织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熟练应用电脑软件绘图、具有制图员中级以上水平,熟悉纺织机械设备国家标准,并获得钳工和维修电工证。
(2)纺织机械设备组装与调试岗
知识要求: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知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PLC应用的基本知识,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专业英语知识,机电设备(含工业机器人)或产品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知识;具有读图和制图的能力;具备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技术技能要求:具有纺织机械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机电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术与技能;掌握阅读专业资料方法;能够正确应用不同测量器具;具有装配钳工、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3)纺纱坯布非织造布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岗
知识要求:拥有产品公差及测量技术;掌握纺织工艺基础知识、染整工艺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具备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技术技能要求:熟练应用不同检测仪器设备;能够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制定产品质量管理流程图。
(4)纺织机械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岗
知识要求: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纺织机械加工工艺原则,金属切削机床基本原理、结构与选用;具备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技术技能要求:掌握零件图分析方法;能够设计较合理的工艺流程、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检测工具、完成正确的工艺工序卡片制作;具有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
(5)纺织机械产品售后服务岗
知识要求:熟悉较典型的纺织机械设备结构与性能;掌握纺织机械设备安装及调试知识方法,纺织机械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纺织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了解营销知识。
技术技能要求:具有与服务对象进行语言沟通能力;获得中级以上装配钳工与维修电工证;掌握纺织机械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有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与职业素养。
3.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闽南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技术技能岗位需求,联合制定并实施“二元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与学院双师带徒、工学交替、集中与分散教学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学院结合福建南纺生产管理和学徒工作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管理。允许学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教学过程突出行业企业导师责任,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要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员和管理骨干担任学徒的导师,负责学徒在企业的岗位技能操作训练,技能实践的专业课程主要在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4.重构课程体系
适应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计划,共同研究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共同开发融合专业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生产规范、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教材、课件等,形成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学院与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强化实践教学过程。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制定岗位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积极探索以解决生产过程的实际项目为导向,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团队式、项目式实践教学,福建南纺有限任公司提供符合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与技能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以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真实任务、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实现学习工作无缝对接。实习实训教学强调加强福建南纺员工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课程安排了金工实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中级考证实训、纺织工艺操作实训、非织造设备维护保养实训、织造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纺纱设备维护保养实训、染整设备维护保养实训、质量检验(纺纱、坯布、非织造布)与管理实训、毕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或专业技术总结等。
5.创新学业考核机制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校企二元考核与评价办法。考核内容体现能力本位原则、实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可持续性原则。建立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导师评价、福建南纺评价为核心的“二元制” 企业员工学业成绩考核机制。逐步探索并建立和完善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探索现代“二元制”职业教育新模式,构建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以文化素质加职业技术技能的现代职业教育分类考试与评价新模式,打通在职工作人员的“学习―就业―再学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为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 [S].2016.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学校 实训 成绩评价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21-03
一、传统实训成绩评价存在的主要弊端
众所周知,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实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果,检验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调节、诊断、管理和发展的功能,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能否对学生做出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管理的老师,我发现传统的实训成绩评价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评价内容片面,方法单一,重视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主客体不平等,基本上以老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尚未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三)突出评价的诊断功能,忽视评价的反馈、激励、调节和发展等功能。
(四)评价过分关注的是学生的共性发展,忽视了个性发展,不能兼顾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过程和实训过程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五)对于学生的实训成绩评价研究的重点主要局限在评价形式的改变和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上,尚未建立起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量化评价方法。
二、实训成绩评价体系的组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各种以才干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育学生行为才干为目的,在教师的行动引导下,经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味,使学生自动运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六个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评价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校实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机械专业实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除了提高实操能力以外,还全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大专院校的扩招,中职学生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价方法效果显然不好。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以学生实训成绩为核心的单一的静态评价方式,构建一种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动态评价方式,通过效果评价、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和创新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老师不仅注重学生实训结果的评价,更主要的是注重整个实训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具体评价方式如下所述:
(一)效果评价
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实训效果测评表(见表1),然后小组讨论并填写测评表,主要用于测评学校和老师的实训工作情况。学生对实训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校的实训管理制度、实训内容的安排、老师的工作态度、实训的收获程
度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虽然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但从中可以反映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学校和老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实训组织过程是否科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今后的实训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老师根据小组的测评表给予客观的评分,满分为10分,原则上从5分起评。
表1 实训效果学生测评表
(二)能力评价
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个性发展、职业能力等多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十个方面(见表2),由学生自评、小组测评和老师测评三项组成,其中学生自评和小组测评各占40%,老师测评占20%,体现了在评价环节中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训中的表现与收获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小组互评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针对每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遵章守纪、团结协作、实训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老师测评是指由实训老师对每位学生在实训全程中的遵章守纪、学习态度、操作规范、安全文明生产、团结协作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全程的客观评价。
表2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表
(三)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零件(作品)加工质量等方面的掌握、控制、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自测和老师检测两大项,其中学生自测占40%,老师检测占60%,以老师检测为主体。例如在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中,我们把质量评价细化为CAD、CAM、数控仿真、数控加工和工件质量等五个方面(见表3、4)。实训成绩的高低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肯定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表3 CAM绘图考试评分表
表4 数控铣床实操考试评分表
(四)创新设计
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布置实训任务时,我们便安排了创新设计内容。要求每位学生结合实训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由想象、自己设计、独立制作一个零件(作品),在经验交流环节时展示。老师根据学生的方案和作品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并以附加分的形式计入总成绩中。
(五)总体评价
在完成上述评价后老师根据一定的权重比例,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见表5)。其中效果评价占10%,能力评价占40%,质量评价占50%,最后的总评成绩即为学生的实训成绩。
表5 学生实训成绩总体评价表
注:上述五个表格均为简化版本,与实际表格有一定的区别,仅供参考。
三、实训成绩评价应用实例
下面我就以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为例,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来阐述学生实训成绩评价的具体应用:
模具数控加工的实训是在第四学期进行的,下面是此次的实训任务书。
(一)信息收集阶段:应该学习或准备的新知识
学生通过前三个学期的车工、钳工、铣工等工种的实训,能熟练操作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而且通过学习Autocad、Mastercam等软件,基本可以熟练完成旋钮开关曲面模型的绘制和刀具路径编制等工作。
要完成旋钮开关凸模的加工,大致需四个步骤:曲面造型、刀具路径编制、程序后处理、实体加工等。其中前三步是在计算机中利用Mastercam软件完成,最后一步是在数控铣床中完成。为保证加工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工件质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可通过检测零件质量来合理修改工艺参数。
(二)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该如何做?
根据加工零件图,各小组分组讨论,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确定零件加工工艺、工量刃具和设备等。老师应深入到各小组中,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可实施的计划。但老师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想法,只要不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即可。
(三)决定阶段:确定加工加工工具和程序
各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出可实施的计划后,先按实训任务书的要求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详细确定每个加工步骤,并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例如某小组确定的加工方案为:
实体造型曲面造型曲面粗加工曲面精加工程序后处理程序传输分中对刀数控加工
(四)实施阶段:加工零件
零件的加工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遇到新的技能问题应由老师另外提供帮助,但不一定采用授课的形式。当老师发现学生操作机床存在一定问题以至可能引发意外事故时,必须及时制止。
(五)检查阶段:零件合格否?
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和加工结束后,应参照评分表独立地评价自己的零件质量。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检查,以便能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零件质量。一般情况下,首先由学生自己检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复查,最后才由老师进行检查。
(六)评价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怎样?
学生检查完毕上交零件,按实训成绩评价体系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完成各方面的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一年来在我校模具、数控等专业的实践证明,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实训,并在学生实训成绩评价中采用效果评价、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和创新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实训效果,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然而,学生实训成绩评价是一个关乎学校、老师、学生、家庭、社会的多主体的动态系统,如何将企业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纳入到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如何保证评价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发挥其独特优势,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德国职业教育与教学法 珠海市工业学校 霍晓光、张中洲主编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方式的探索 湖北省自动化工程学校 明兴
[3]中职机械类实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机械人liuchengzh@126 博主论文
[4]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姚芳等
[5]谈中职学校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 九江市科技中专 万发炎
[6]如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职教学资源网 郜社江
关键词:技工学校 模具制造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71-02
1 模具制造专业设置新背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模具业的高速发展给予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撑。模具可带动其相关产业的比例大约是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模具是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发展和升级的关键支撑;同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了模具工业的发展。“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
1.1 义乌行业发展现状
义乌是浙江经济非常活跃的一个快速发展中城市,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又名中国小商品城),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商位50000余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连续15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模具产业是生产企业的“金工车间”,更是小商品制造的“工业之母”。众多的小商品离不开模具,由此可见,义乌是模具产业最具规模和市场潜力的区域之一,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
1.2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
为使我校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我们对行业企业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发放企业56份问卷,回收47份,有效问卷47份,并对16家企业进行深度访谈。
1.2.1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1)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调研表明,模具制造企业现有设备主要有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床、外圆磨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机床都达到了半自动化,并且测量设备基本上光谱化。模具制造企业设备的发展趋势是电加工设备和数控机床进一步增多,数控机床向多轴、柔性加工自动生产线发展。通过统计发现,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中,中职占35%、高职22%、其他占43%,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义乌模具从业人员中占有很高比例,我校实施的“3+2”培养计划是依据人才市场用人需求制定的科学的计划。
1.2.2 从业人员岗位分析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主要有模具制造车工中级、模具制造铣中级、模具制造高级工、钳工中级等。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主管负责人,认为更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获得证书,这一点在企业的问卷统计得到了证明。
(1)模具的制造普通设备和数控设备并用。企业中既有大量的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柔性加工。
(2)在模具的制造中,除需要大量的数控技能人才外,还有大量的制造岗位需要模具专业技能人才来完成,即铣床工、车床工、磨床工,先进的电火花操作工、线切割操作工。
(3)普通机床虽然听起来好像传统,但是模具制造设备发展之快,普通机床现在已经均较为先进,基本上全数显化,因此,中职模具专业应注意先进设备的学习和训练。
(4)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制造中发展很快,在模具生产线中电火花、线切割设备多,应用广,需要的技能人才多,因此,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应注意该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
调研中还发现,模具制造的设计开发中,需要较多的设计制图技能人才,他们除掌握模具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外,主要是要掌握CAD、Pro/E、UG的制图技能。经过调研和分析,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在模具制造企业的岗位群有:中、低端机械设计职位,包括机械零件图纸绘制、小型模具设计、普通车铣刨磨等机床操作、机械工艺与管理等。中、低端数控加工技术职位,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等工种的编程与加工操作。中、低职位模具制造职位,包括各种塑料模、压铸模、冲压模等多种模具的开发与制造等。
2 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2.1 专业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为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紧跟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探索应现代模具制造所需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调试、安装、管理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2 专业建设的思路
(1)建设具有技师学院特色的教学体系。
(2)建设与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相配套的实训中心。
(3)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构建本专业“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构建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以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模具检测为四大模块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5)建设一支的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队伍。
3 模具制造专业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3.1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随着义乌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模具制造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这一愿景下,学校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和就业岗位的客观需求相一致,不断的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经验与企业经验相结合,构架较宽的理论知识面,实践教学以企业的岗位任务的具体案例为主,再进行知识的扩展,难易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2)先进的CAD/CAM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模具设计及加工中,学生应当具备此类软件的应用能力。
(3)针对企业对人才一专多能的需要,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模具结构分析、模具拆装、加工及调试等实训环节,提高学生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等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4)具备管理与经营的基础知识,结合模具制造要追求最佳寿命及最低费用,模具材料应最有效地利用,模具价格估算,开展各种项目与活动训练,为今后从事技术管理岗位和创业奠定基础。
(5)建立产教结合“双赢”机制,与企业更紧密地合作,研究双方合作事宜如校方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分配、师资培养等;厂方的市场分析、发展规划、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技术难题等。
(6)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实行多证制: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
(7)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养成,除了技能要求外,企业对这几项的软实力也很看重。
3.2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核心指标,以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及毕业生自我评价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通过与义乌模具行业协会、义乌易开盖实业公司等模具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本专业“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义乌加工制造业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1)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模具专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设置,针对调研结果和企业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2)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
模具专业岗位能力主要分:模具设计能力、模具制造能力、模具安装及调试能力、模具维修维护能力,对于当前企业模具紧缺人才及岗位需求,把主要四个能力做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3)工学结合。
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依托学校产业处和学校实训中心为载体,构筑“校厂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和“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推行项目工作任务为导向、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实训“作品”与“产品”对接,使教学实习在校内生产基地进行,让学生在车间学习相关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减轻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
(4)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方法。
强调以社会监控为手段,采取社会参与评价的方式监控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教育主体多元化、培养目标和模式多样化、人才质量评价社会化等原则。建立由工学结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及行业团体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监控评价体系。
4 模具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4.1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明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及模具安装调试等工作岗位。确定以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模具检测四大模块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项目为载体的核心课程,构建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
4.2 教学资源库建设
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课件库主要包括核心项目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资料库:主要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案等各种教学资料。
试题库:包括模具制造中级工、高级工技能鉴定试题,以及各类与专业相关比赛试题。
典型模具制造实例库:包括各种典型结构,涵盖模具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加工各种典型模具零件及其图纸,达到 10 个典型模具实例。力争用两年时间开发《模具数字化学习工厂》教学资源库,开创“自主探索、虚实结合”的新型教学实训模式。
5 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建设
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引进或在学校现有青年教师中培养5名高水平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其中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业等级证书的教师达到8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聘请8名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6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义乌小商品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义乌模具产业的特点,与义乌模具行业协会充分合作,建设高水平、高质量、贴近生产实际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创造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为原则,按照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更新模具加工制造设备,提高模具制造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重点建设模具应用技术实训车间,模具设计工作室。
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成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学校成立校企合作运行工作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工作。工作小组由主管部门、学校、企业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确保校企合作正常运行。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步伐,形成“专业、产业、教学”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环境。实现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条件和物质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培训企业上岗员工,同时为企业新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在现有5个基地基础上,重点新建3个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人才技术紧密合作型的基地稳定在8个左右,每年可接纳顶岗实习毕业生240人左右。
(3)建立校企合作的约束、激励和情感沟通机制。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学校对于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制定校企走访联谊制度,组织开展人员走访、互访,加强校企信息交流和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座谈会、研讨会,通过不同形式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确保校企合作有效、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