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美术论文

现代美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0: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美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美术论文

第1篇

一、民间美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间美术是指百姓在日常生活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美术形式,经由口传身授将当时的审美意识传承延续的艺术,其具有生活适用性、民俗文化性以及艺术审美性的特点,并将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这也是民间艺术最主要的特色。此外,民间美术在基层人民中诞生,其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民间美术形态。即使它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以物质的形态出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精神象征。

二、现代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逐渐摆脱物质实体的限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文化体现,反映出不同地域的审美风格。现代艺术作为当代文化与美学的综合性表达手段,在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逐步渗透,所以,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认识应该是全方位与多角度的。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说,其主要以体现社会意识而存在,能够将当代社会的审美意识反映出来。现代艺术和民间美术的主要差异在于现代艺术在设计中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并以科技的发展为基础。因此,科技的发展不仅对现代艺术设计的设计对象、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影响,还拓展了现代艺术的设计思维。

三、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探讨

1.现代艺术设计源泉来自民间美术

优质的艺术素材常常源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生活经过艺术家的提炼、筛选及润色后就具有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其在现代艺术中以源头的形式存在,并主要表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载体,是民间美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则反映出当代人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追求,是民间美术的思想结晶。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现代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设计灵感来源就是丰富的民间美术。因此,设计者要不断采纳与吸收民间美术的精髓,从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作品,进而在推动现代艺术发展的同时将中国辉煌灿烂的民间文化传承下去。

2.民间美术深化现代艺术设计创造力

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其创作视角所具有的独特性以及设计方式所具有的开放性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民间美术主要通过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合,充分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民间美术,不但可以培养设计者的想象力,还能探索与发现素材所具有的规律性,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事物,促进思维的发散性。

3.现代艺术设计借鉴与应用民间美术

随着各种现代艺术活动的开展,更多的中国艺术品逐渐走上了国际化道路。可以发现,走上国际化道路的艺术品其成功之处就在于立足本土文化,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作品的内涵与意义。这在现代艺术对民间美术的借鉴应用中得以体现,这对于创作出更好的现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示。

4.两者之间的文化内涵共通

在创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艺术理想与人生理想的价值观念,将这些因素融入创作主题,将人民生活的情感接通,融入自身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心愿。伴随民间美术的广泛应用与现代艺术的设计实践,不论是时间上或是空间上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民间美术中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也是现代艺术在设计中需要汲取的重要精华。此外,民间美术的设计主题还能充分激发现代艺术在设计选材中的灵感,让民间美术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灵感来源,从而促进两者之间文化内涵的共通。

结语

第2篇

1.将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很多中职学校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所以其教学方式与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效果,所以教师应将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教学指导,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突破口是改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并积极探索并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平台。例如,在3Dsmax实践教学中,教师最好不要单纯的进行理论讲授,应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在了解和掌握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自行进行设计和实践,并结合3Dsmax的设计实例,重复操作,加深视觉美的体现,并结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就设计实例的具体情况展开自主合作的深入探讨。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与深入的探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气氛热烈。这时教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积极做好现场调控,并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总结和点评,这种方式能有效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快速改变,向着有利于就业竞争力提高的方向发展,其发展性学习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2.顺应市场需求

人才培养规范的主体是知识结构设计,而知识结构设计的集中体现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了确保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能够以服务为宗旨,将就业作为教学导向,相关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顺应市场需求,收集大量教改资料,并与企业主管和多个专家进行探讨,交流经验,并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按照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现状,对课程和权重比例进行调整,认真修改和研究校企的课程内容衔接,相继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争取做到传统与现代内容、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综合实力与实践能力的协调统一,并在新的教学改革中,积极融入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及管理方法。

第3篇

1.推动经济市场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经济发展的车轮也在不断的前行,人们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观、精神品味等需要也都有所提高,这也推动了艺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市场也逐渐成形,经济市场的存在是一种形式,而现代艺术才是推动经济市场发展的核心,因此说,现代艺术与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只有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推动社会实践的前行现代艺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结合消费者的兴趣来提升现代艺术水平。在前十年人们的需求与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在当时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艺术也跟随着人们的兴趣进行发展。在当今人们的需求又与十年前的需求有着天壤之别,十年前人们所需求的产品,到当今可能已经下线,也可能已经更新换代。总之,会以另一种新颖的形式出现的世人面前,这就是现代艺术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是推动社会实践前行的动力。

3.推动社会科技的创新在现代艺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科技也在不断的创新,这是现代艺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只有人们对现代艺术的认识不断提高,才能在想象的基础上对社会科技进行不断的创新,尤其是电力行业的进步,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近些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可谓是迅速,例如,从十年前的非智能手机到JAVA系统的手机,再几年前安卓系统的手机也逐渐流行,以前大家都用电脑上网,现在电脑能办到的手机也都能办到,这就是社会科技的创新,因此说,现代艺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科技创新的根本。

二、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策略

1.重视内在的审美性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不应将眼光局限在美术领域中,更应与现代艺术结合,重视高校美术教学的内在审美性。另外,高校美术教学在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不应完全依赖于现代艺术,要体现出美术的本质,尤其是现代艺术的造型和环境,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可以借鉴现代艺术的外在造型和环境,但是不能完全的效仿这些,可以将其融入到高校美术教学中,再结合美术的理论性知识,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个性化以及创作风格,要利用现代艺术对学生起到美术的引领作用,而并不是按部就班的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追求新的发展趋势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高校美术教学过度重视“美术教学”,而忽略了美术的内涵以及美术的特征,更缺乏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大多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严重影响高校美术教学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应形成多学科的融合、交叉、渗透的教育方式,这是现今乃至未来高校美术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美术教学在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不应完全跟随着现代艺术的脚步发展,应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从美学研究的方向作为主要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不失现代艺术的发展,不失美术的本质,形成美术理论与现代艺术创新的结合,对培养高校学生美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多元化、多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3.提高美术教学的创新意识任何一部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他人无法想到的,更是将艺术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作品中还带有丰富的内涵,任何一名成功的美术家都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在美术行业中脱颖而出。高校美术教学通过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以美学发展作为核心、以现代艺术作为一种衬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当今高校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4篇

现代平面设计的空间是各种元素组合的力场,是人们看到平面设计作品感受的心理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审美观念的转变,对平面设计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二维的表现形式到现在从三维的角度设计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著名现代设计大师福田繁雄,他的作品是用图与背景的关系描述多维的世界,把各种各样的元素有次序的组合在一起,传递某种视觉信息,这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要求的.虽然现代平面设计风格多彩多样,制作和表现手段也由电脑取代手工,但是平面设计不只是单独地从形式的角度进行创作,它更需要在空间和多维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传达新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共识,就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内涵应具有传统性和民族感,因此传统民间美术往往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切入点与灵感之源.中国古代阴阳、正负的观念与民间美术的空间概念密切相连,民间美术中的民间绘画、版画、雕刻和剪纸都有打破时空局限的形象转换、突破常规透视变化的主观意象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现代平面设计所需要的,可以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给更为灵活多变的视觉元素.虽然平面设计与民间美术属于不同的视觉语言体系,但在更深入的层面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沟通,如何在更广阔的意义上研究民间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与互补,对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民间美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中许多经过长期积淀、约定俗成的图案纹饰,如:龙凤、祥云、钱纹、盘长等吉祥符号,把这些纹饰根据需要经过提取、改造,巧妙的组合起来,使之成为即富有原有意愿和创新意味的视觉形象.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有许多都采用了民间美术的元素,例如:1998年世界杯的宣传海报中就有蓝印花布这种民间艺术元素.这是民间美术元素直接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当然也有民间美术符号以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现代平面设计某些作品中的图案是用锯齿形的方式表现的,而锯齿形是民间剪纸的特有造型,民间剪纸的造型大多夸张、活泼和简练,这种民间剪纸的特征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给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民间美术元素无论是直接、间接还是经过改造、创新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一般采用的都是人们熟知的民间美术符号,这些符号通过创意的设计,就构成新的具有设计意味和全新的视觉形象,既有民族的意韵也富有时代精神.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造型语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其质朴而富有创造性的造型和配色技巧,是现代平面设计必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把民间美术的制作技巧、设计思路创造性的应用在平面设计中,对传统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3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相似性

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之间在内涵、变现手法、色彩运用等方面,存在许多相识之处.

3.1大众性

民间美术是由普通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是描述生活、生产的,也是一种包含某种情感的精神产品,为普通劳动者接受、喜爱的一种大众文化.而现代艺术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室内设计都是为大众服务的,普通百姓所使用的各种用品也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

3.2实践性

民间美术的许多作品实际是一个制造的实践过程,如:剪纸、木雕、陶艺等,这些作品内容往往形成在劳动者的大脑中,很少有图纸和设计稿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在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最初的工艺美术,还是后来的包豪斯教育体系,实践是每个阶段重要的特征,只有实践艺术设计才能发展,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3实用性

实用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的用途,既产品的作用,而不是产品的外观.在民间美术中,实用性表现在民间美术的造型中,如:在陶器上的半坡鱼纹装饰,不仅外观漂亮,在实际生活中还起到方便使用的作用,另外:蜡染布、双头老虎枕等,这些外观精美又很实用的造型,在民间美术的许多作品中比比皆是.此外,在民间美术,也有许多是以简单的线条,华丽深沉的色彩搭配构成抽象的形象作品,如:陶艺上的鱼纹,蜡染布上的深蓝等,与现代艺术设计中常用的点线面的表现手法有极其相似.民间美术造型含义也是丰富多样,不同的民间美术造型代表着不同的喻意,如:绿色表示长寿,在艺术设计中则代表着生命、环保等意义.而民间美术中的石榴、蝴蝶等动植物形象也有丰富的喻意,这些作品形象是人们在趋利、求福、避害的观念下形成了一件件完整的艺术作品.

4民间美术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

民间美术是由广大普通人民群众创作出来的,这些普通老百姓大多数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几乎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学习和培训,因此他们的作品从专业角度来看,有些粗糙,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有些欠缺,但是正是他们没有受到专业的束缚,才可以自由的创作,把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用朴实的、单纯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这种风格就像清水出芙蓉,充满了清新、活泼,这种质朴之美,富有创造力,令人陶醉,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美术是生活和艺术的结合,在我国从多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无论形式如何,都有着质朴、单纯的艺术风格,例如:金山农民画、户县农民画、邳州农民画等,这些作品内容都是作者身边的物和事,颜色欢快、明丽,整体给人以亲切、质朴、淳厚的感觉.这博大、深厚的民族艺术意识正是我们现代平面设计所欠缺的.现代平面设计过于商业化,是一种商品,不是民间美术那种单纯、质朴的艺术之美,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质朴的艺术元素,能让人保持一种平常心和质朴的心态.

5结语

第5篇

[关键词] 太极形 符号 现代设计

在中外艺术史上,产生过很多经典的图形符号,有些符号甚至自原始时代开始,便在不断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融汇了宗教、艺术、政治、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成为一个语义丰富的文化象征体。

每一个图形符号都是所有其他符号的镜子,当你注视你眼前的符号图形时,你不仅把在你当前的角度可以理解的性质,而且也把在其他情况下,其他的角度,譬如宗教的、哲学的、美学的等能观察到的性质给予了当前的符号,这样,每一个符号便构成了一个系统或世界。而太极图形就是在人类文化史中被无数的目光穿过而形成的经典。

在中国古典哲学观念中,人、社会、自然、宇宙无一不是处在点、线、面的交织运动之中。太极就是这样一种对于宇宙、人生、社会的最简约的概括,它反映了古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一明一暗……是在一个统一体中存在着互相矛盾对立的、运动着的、一分为二而又生生不息、永远在发展的生命力的表现。”(雷圭元,1997)阳被阴吸收,阴同时被阳融会,双方相互吸纳,周而复始产生永无止境的流动涡旋。既无极又有极,是所谓“物”生两仪,并阴阳而成大千世界,古人以太极而象之,实为天才创造,太极图是使表示“阳”的白和表示“阴”的黑交织成形的,十分出色的设计象征图形。如果对之作为符号学的考察,它是由抽象的点、线、面整合的,是一种高度抽象化、完美的图形符号,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图形观念中,可以说“太极”是最重要的母题。wwW.133229.COm其构成形式是:外圆“s”曲线分割为阴阳交互的两部分,这两半对立的阴阳面,若以黑白两色来区别,通常称白色阳面的黑色小圆体为“阳中阴”。称黑色阴面的白色小圆体为“阴中阳”。可旋可转,变化无穷,生生不息。

太极图形是完美的符号形式,“太极”符号的基本特征是圆的造型。圆的美感特征是举世公认的,它表达了一种表面静止、安详,实际却永远运动的状态,正是在这样一种互为补充的、永恒的运动状态中,它划出了最美的轨迹。古希腊哲人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李砚祖,2002)太极图继承了这样一种最美的构形方式,又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宇宙观、人本观相通,形成了突破和创造,“回互”线在面的分割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穿插出阴的一边有阳,阳的一边有阴的格式。“在这一协调的符号中,不对称的两半在一个宁静的圆中组成了一幅完美无缺的图案”(贡布里希,1999)。

太极图表达了丰富的符号内涵,一方面它是中国古人对于混沌宇宙的观念把握,“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古人把变幻莫测的宇宙规律融入到这样一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图形中;另一方面,太极图形符号也是古人对于自身存在把握的一种表达。在古人看来,不仅人的身体中存在这样一种阴阳相交、互融互补的生命场,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物的“观照”关系也处在这样一种此消彼长、缠绵反复的氛围之中,运转这种力场的则是无形式的“道”、“气”。的哲学观念,而由此发展出各种应用图形样式比比皆是。

古人对太极图图形格式的运用常表现为把自然中成双成对、互相顾盼呼应的两条鱼、两个小孩、一对鸳鸯、一对蝴蝶、两枝牡丹、两束荷花等巧妙置于一个圆形中,形成舒展自如、相辅相成,既互相照顾又相互逗趣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对于圆满、美好、团聚等的向往和憧憬。这种以太极图为结构模式的图形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民间又被发展成“喜相逢”的格式,成为中国传统图像构成的重要法则。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太极图式又被设计师注入了许多新的观念和内涵,演绎创新了大量杰出的设计作品,例如韩国国旗的太极图形设计。设计师是聪明的,把这样一种既具有最美的符号形式感,又有着丰富深刻的符号观念的古代图形运用于一个东方国家的标志设计中,既表征出东方民族的特色,又象征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刚柔相济的民族精神。由太极图形发展而出的各种图形设计,一方面取“s”形的符号形式,广义的中国传统平面设计——装饰纹样设计中由此发展了生动多变的“喜相逢”格式,民间艺人称之为“双关”或“一整、二破”等样式,以对立来表现完整,通过相对完整来表现绝对完整。汉代漆画、隋唐宋元的瓷器装饰等随处可见太极图形符号的构形。在民间剪纸中,太极图形构成运用的方式也非常明显。在各种器物上进一步发展的“s”形构图则是对太极图形符号这一形式母题的突破和创造。

现代平面设计对于太极图形构成的创造性运用十分多见,何洁设计的中国民间艺术节标志就是采用了这样一种太极符号形式的构形设计,除取得形式上符号化的美感外,作者还利用这一符号形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象征艺术节婀娜多姿的美感和文化厚度,符号形式所积淀的深厚内容在一定的合适的形式表达中被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另一方面取符号形式的深刻符号意谓,太极图形及观念的发展象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就像京剧人物的符号化一样,太极图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观念符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这种符号形式及其观念的挖掘,并将它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是许多优秀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马泉设计的“艺术与科学”系列招贴画之一“水”,作者直接采用太极图形的样式,形成水的相对环流,水滴却是代表科学的“﹫”符号。

最优秀的设计往往是根植于传统之中的设计,并通过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结合形成现代平面设计百花齐放的局面。太极图形有其独特的视觉优势,又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借用其丰富的内涵,来传达设计的主题,传达人的意念,使太极图的意义在设计中得到升华。其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为现代平面设计带来无穷的创意灵感。

参考文献:

第6篇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姿态美的认识

为了能够更好的展开姿态美的培养练习,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姿态美。告知学生姿态美的练习并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除了需要长期的练习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欣赏美、领悟美。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姿态美的直观认识,同时一起找出美的所在,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差距,领悟姿态美的培养关键。同时,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与学生交流,加强学生对姿态美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动作上的教学时,学生在进行单脚转体360°的练习时,部分学生总是转不够度数,其转的也不够优美,此时教师告知学生之所以会转的不够是因为教育地面的接触面积太大,太大的接触面积其摩擦力也越大,所以就导致了转的不够,这样一来学生在练习转体的过程中就知道应该缩小接触面积,其旋转的姿态也会更美。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然后再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2、加强身体素质进行姿态美的准备

练习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保证现代艺术体操的动作姿态美。特别是现代艺术体裁,不仅要求学生需要一定的身体力量,还需要一定的素质。否则就难以较好的控制身体完成动作,就更别提培养姿态美了。特别是身体的柔韧度方面,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例如,某教师为了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日常的练习中都会加入部分瑜伽的动作,在课程练习中都会花费一定时间要求学生全部进行体前屈、体后屈的练习。同时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肌肉力量与腰腹肌力量,教师通常要求学生进行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的联系,于此同时教师再一旁纠正学生的正确性与优美度。最后,在完成整个练习之后利用瑜伽的体式放松肌肉、调整肌肉线条。通过这种方面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加强其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姿态美。

3、培养审美意识加强姿态美的培养

在现代艺术体操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具体的动作将内在的精神和正确的姿态美表现出来,因此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同时教师应该通过示范性动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姿态美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意识。另外教师再讲解给学生加强对动作含义的理解,将培养姿态美的意识与动作的表现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同时也从基础性动作开始加强学生对姿态美的练习,首先从基本的站立开始,通过不同的站立姿势让学生了解那种站立的姿势是具有姿态美的,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没,同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素质高低选择音乐,告知学生在进行动作表现时需要充分的与音乐的节奏结合,此时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性动作,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另外,教师在进行示范性动作时,同时结合讲解告诉学生这个动作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形体要求与该动作的具体含义,通过这种边讲解边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培养姿态美的意识的同时加强其动作表现力。教师要求某学生进行动作的展示,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在表现动作时的运动路线、方向、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练习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基础上使得动作具有姿态美。

二、结语

第7篇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充分融合了中西方各种不同的艺术,更是一种在不断完善中确定存在方式和创造力的意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句话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洋文化,不仅蕴含民族特色,更具有当今时代特征。所谓古为今用就是民族声乐在审美、创造、演唱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同传统当代不一样的特色,当代的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中发展起来的,当代声乐中很多理论和特征也都是从传统声乐中汲取来的。所谓洋为中用就是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演唱形式和方法,要有选择的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中,把中西结合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声音的音色上还是听觉特征上,不仅要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还要体现出国外声乐的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体现在了和声、节奏、配乐等各个方便。现如今,我国声乐艺术已经成为戏曲艺术和西洋美声艺术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各种声乐艺术在声乐舞台上都充分的体现到处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美学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音乐的审美思想,展现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能力。

二、现代性美学特征

现代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中,社会上的任何事物其实都具有自己的现代性特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因此现代性的概念自然也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声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社会学的某些性质,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逐渐变更的过程中,对声乐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自然就是人为意志。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音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与社会存在着某种联系,利用社会关系可以对音乐的本质进行解读,从而揭开时代的本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国外音乐对国内音乐的冲击和影响,使多元化的音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的音乐也必然要走向世界。当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开始出现电子音乐等抽象音乐时,声乐艺术就被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在中国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时尚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中国音乐中包含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气息,这些因素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的本质所在。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因素中,主要包括了传统的演唱、审美和表演等,时尚气息总体上保持紧密联系。

三、总结

第8篇

【关键词】美术史;评论;薛永年卷

批评家在艺术史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美术的现代进程中,活跃在当今艺坛的批评家,关注着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发表批评意见,同时力求借鉴美术史的经验和艺术的普遍原理,从学术层面提出问题,引起美术界同行的关注与讨论,对美术创作的走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集结的10位批评家都是在美术史和理论领域某个方面有研究的专家,他们的学术出身、理论体系、研究方向、关注的侧重点、采用的方法论均不相同,但是他们共同关注着中国美术的发展。这本文丛集中展示批评家们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不同的观照与思考,是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从不同角度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的清晰脉络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争论、探索与开拓。

人民美术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陆续出版《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其中《薛永年卷》于2010年1月出版。邵大箴先生在丛书总序中指出:“美术批评和美术创作一样,需要有探索精神。”《薛永年卷》的面世,不仅让我们窥见到其中宝贵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明晰薛先生美术理论批评的独特风格。这本文集经作者精心筛选排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20世纪和新时期美术问题的综论、专论与短评,二是对老中青三代书画家的研究与评论,三是美术史论学术与学术史的批评,较全面地体现了薛先生的理论批评特点和进展。

薛先生从美术史学者的角度切入评论,极其生动而有效地发挥了史论专业的优势,从历史文化的深度、美术史发展的纵向和横向、艺术文化的更高处审视被批评的对象与事物,避免了一般美术批评的套话与空泛。他青年时先学习中国画和书法篆刻,然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美术史和美术理论,毕业后从事博物馆中国书画文物典藏研究多年,再考取母校美术史硕士研究生,步入中国美术史教学、研究的最高殿堂。系统执教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中国书法理论、中国书画鉴定基础、中国文人画史、中国美术史学史等多门研究性的课程。正是他具备了非常坚实的美术史学者的学力和深厚的艺术文化研究基础,由此形成他与众不同――由史入评的理论批评风格。

薛先生理论批评第二个特点――立论的小中见大与批评形态的小中见大。《薛永年卷》共分四章:综论、专题、短评;前辈风范探寻;中青年名家研究;与史论学术论评。从54篇时空跨度很大的评论中,体现出他做研究认真、翔实,不图虚名,真评实论的学者风范。薛先生认为:“只有以新的视角或新的方法做本专业的个案,才能揭示出超越前人的确有一得之见而非泛泛的理论认识。”这里的“个案”、“一得之见”都闪烁着他立论与评论风格的“小中见大”。例如:他在论述齐白石艺术的当代意义时,提出“齐白石创作道路的借古开今,题材上关爱自然、讴歌和平,守望精神家园的高度自觉”等等,切入点切得小、准、深、精,从而避免了别人那种空中楼阁式的评论。

薛先生的理论批评特点之三,是在一些争论较大、带有整体意味的大理论问题上能阐发他独到的见解。如《薛永年卷》第一章综论专题之《传统资源与文化身份》一文,提出“传统美术”与“美术传统”两者的区别。他认为“传统美术”是过去美术创造的遗存,应该从不同历史与不同时代的创造过程中通过分析批判,分辨不同的传统;而“‘美术传统’是存在于一切传统美术中的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于现实美术中”。对这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长期困扰理论界的问题,用简明而深刻的语言揭示出核心。又比如《谈写意》和《境象与笔墨》,前者着重于“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涉及中国画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后者,对吴冠中和张仃两位先生的“笔墨之争”,薛先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吴、张的笔墨之争,基本上离开了笔墨于境象的关系”,从学理的更深层面切入艺术创造的艺术语言与艺术精神关系的研究,体现了一位著名美术理论学者宽广的研究视域。这些较大理论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薛先生评论风格的形成,而且也使他“小中见大”的评论向大小结合和更深厚的文化意义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