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0: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美术德育渗透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第1篇

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关键要找准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教师所讲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说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学科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德育渗透的重点也不相同。如在造型表现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德育品质;在设计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在欣赏评述教学中,用优美的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利用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下面我就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在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人生幸福和谐的金钥匙,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它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六个方面,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教我们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国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学习践行《弟子规》,是奠定学生完美人生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我把《弟子规》作为每节美术课的课前引入内容。通过课前诵读《弟子规》,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他们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造型表现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德育品质

“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造型表现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认真的品质。首先,教师要有德育意识,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找准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例如:教学生认识方形的造型特点“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引申出做人也要站得直,行得正,堂堂正正,稳稳当当;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细致的辅导,学生画出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如《献爱心》《让我过来帮帮你》《我给妈妈捶背》等很多有德育题材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设计应用中,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设计・应用”领域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在设计应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例如:《布艺温馨》在教会他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时,教育他们要爱物惜物;《中国结》是设计课中比较典型的一课,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中国结,对祖国的民间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一节好题材的美术课同时也是一节好的德育教育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在欣赏评述教学中,用优美的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

“欣赏・评述”领域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多种欣赏方式,引导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去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在综合探索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篇

一、美育的含义

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形象性、直观性、形式的新颖性、色彩的鲜明性。孩子们观察更多的是凭直觉、心灵感悟和不受世俗干扰的感受来认识世界,他们表现的不是准确的比例和结构,而是表现观察对象的神情和自己拟人化的想象。正是由于美术的突出优点,美术教育才能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二、道德建设在美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德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效果,二者相辅相成。

三、在美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身临其境,在情感体验中渗透德育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

案例:在人美版《艳丽的大公鸡》一课中,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进行选美比赛,大公鸡和孔雀都参加了这此选美比赛,结果身着暗灰色的公鸡落选了,而色彩鲜艳的孔雀获胜了。接着教师让孩子们谈谈公鸡的体会,当孩子们说出,如果我是公鸡绝不放弃时,就提出让孩子们做设计师开动脑筋给这只大公鸡进行改造设计,让公鸡胜过孔雀。于是孩子们就总结出了好多改造公鸡的方法,最后帮公鸡达成了愿望。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2、张开童眸,在欣赏中渗透德育

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

案例:如在《艺术家的故事》这一教学环节中,重点让学生欣赏世界名画。当出示凡高的《向日葵》时,学生们都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也能画出来。而实则凡高采用简化的手法描绘向日葵,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学生们才会感觉这并不是出自大师的画。接着我就让学生对比凡高的向日葵和人们临摹的向日葵,让他们从花的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有一位小朋友看出来他画的花像太阳,更进一步讲,他画的向日葵具有生命力,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颂歌,学生的讨论越来越激烈。从那节课后,学生的作业明显有了自己的思想,懂得了怎样欣赏美,怎样使自己的画面更美丽。

在欣赏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应用美术的特殊形式,生动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

3、发挥想象,在创作中渗透德育

美术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美术教学环境,时刻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感到“学美术”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

案例:一次学生在画《会变的线条》一课时,有个一年级孩子在作业本上用好几种笔来表现线条:水彩笔的曲线,油画棒的螺旋线,彩铅的直线,有长有短,甚至有的都卷在一起。我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不同的笔来表现,他说,因为不同的笔表现出来的线条也是不同的:水彩笔画出的线条颜色鲜艳,适合画衣服的花纹;油画棒画出的线条很有立体感,可以用来画背景;而彩铅画出的线条则表现得很轻淡,可以用来画人物。

每一幅画都是孩子的劳动成果,都是他们情感的表达虽然老师无法钻到孩子们的心里,但从他们的画中,老师能看出他们的想法。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让孩子自由发挥,只要是“用心”画出来的作品,那一定是最棒的作品。

4、金玉良言,在评价中渗透德育

一个好的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生动的教学语言,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美术作业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导向作用。

案例:在人美版《橙色的画》一课中,当一位女生把完成的画放在投影仪上时,几乎全班的同学都大笑起来:“怎么她画的小兔子是橙色的”……一系列批评的言语传到我的耳朵里。这才转身看了下她的画,顿时眼前一片“光明”:她的构图、色彩、内容都表现得很好,整体效果非常优秀。于是让孩子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大家认为小橙兔很奇怪对吗?可同学们来看一看,她最主要画的是小兔子,而我们今天的要求是《橙色的画》,如果她把小兔子涂成白色,那不是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吗?孩子们听了,若有所思地修改起了自己的作业。后来发现,很多孩子都把“紫葡萄”改成了“橙葡萄”,把“绿草地”改成了“橙草地”……我想孩子们又学会了绘画的一种方法。

美术教师在保持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同时,有时,只要一句赞赏的话,一个幽默的动作,就能宣泄出学生在情感上的不良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3篇

关键词:聋人; 美术教学; 创造力

作为一名聋人美术老师,我本人对聋哑学生有更深的感情,站在聋人的角度,更能理解学生们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有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这些年来在美术教学中,尤其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一、首先要全面把握聋生的特点

聋哑人由于身体上的残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内心封闭,不愿意与人交流,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康的发展。往往缺乏自信,自卑心理比较严重。而正是这种心理状况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会有抵触情绪,或者对学习的兴趣不浓等。而这点又进一步导致家人或者老师对他们的不满意,批评的较多,造成自卑心理愈演愈烈。聋哑学生在听说方面的缺陷,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理解能力方面也相应的受到一定的阻碍,造成对知识点不能充分理解,这是对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很大的制约。

但是聋哑学生也具备很多优点,如由于没有了声音的干扰,他们用眼睛观察事物的能力就比常人更强,往往能够发现很多难以发现的细节。如果课程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会在上课时更加专注,一丝不苟。由于自身的残疾,他们更具有同情心,善良,正是他们的专注,善良,所以他们善于发现美,善于欣赏美,从而更容易去体验美。

二、尊重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同学所做的点点滴滴,只要有进步,就应该被表扬,即便有不足之处也应该先肯定或表扬之后再批评。可以被表扬的地方很多,比如听课比以前认真了,绘画进步了,与人交流时候更有礼貌了等等,都是值得及时表扬的。“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只有得到赞赏,才能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自信心才会增强,心理才能健康。自信心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这样才能消除自卑心理,人生才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在人生遇到困难时才能有足够的自信战胜困难。学习中才能不断进步。

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艺术修养方面,聋生由于对声音的缺陷,可选择性较正常人要少的多。而美术是他们具有独特优势的选择。所以首先要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学好,才能提高创造力。爱因斯坦这样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那如何激发同学的兴趣呢?首先作为老师应该充满激情,热爱自己的工作。老师言传身教,点点滴滴都可以感染到学生;其次,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系统构思,努力增强趣味性,趣味性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将授课形式由灌注性教学改为互动性教学,给同学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让同学充分思考,并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将课程的主人变成同学们,让他们设计教学,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把课上好,如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聋哑学生对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其求知欲望更加强烈,与健全人一样具有要求上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因此学习兴趣产生了,创造力也不远了。

四、因势利导激发同学的创新能力

每个同学都因家庭、阅历、性格、修养等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美术作品正是对这些独特的思维方式的表现。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独特之处,给予肯定与表扬,并且应该整体讲评,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以激发各自的创造力。比如,对于低年底的小学生,他们喜欢“涂鸦”,涂鸦是儿童画的原始状态,是一种自由的思维活动和轻松的表达方式,尽管显得幼稚和笨拙,往往却是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萌芽。从抖动的线条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稚气;从歪斜的形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童真;从随意的涂鸦色彩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纯真浪漫[1];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基本知识,也已经培养了绘画的基本功,在他们的作业中流露出更多的自己的情感与想象力,而情感的流露正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是对美的欣赏的升华。因此要对不同年级的同学用不同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力。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利用独特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相融合所表现出的视觉盛宴。引导启发学生特有的丰富想象力,才能激发出创造力。

五、美育中渗透德育

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没有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无论是在绘画、色彩还是国画的教学中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色彩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整洁,相互关心,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国画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素描课上可以培养学生朴实,但又不失勇往直前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德育在美育中完美渗透,二者相符相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情操和道德行为,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聋人学生具有与正常学生不同的特点,回想我自己在做学生时的经历以及美术学习的过程,和目前教学的感悟,总结了以上几点教学心得,以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美术作品的灵魂。只有在具备了基本的美术素养、正确的审美观、一定的思想情操和自信心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因此,创造力是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柳青.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2:288

[2] 石雨菲,束霞平. 浅析美术创新教育实践对聋儿能力发展的影响. 美育美学研究,2011, 8: 122-124

第4篇

【关键词】生活实际典型事例

新课程标准指导告诉我们: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德育教育。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除了必要的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外,还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 挖掘数学渊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里有许多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教师深度挖掘,变成学生既能理解又能接受的东西,不仅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更重要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辉煌,很多发明都比外国早。如果仅讲这一点,就显得肤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师应深入地发掘其深层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一课时,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数学史的累累硕果: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到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早于西方的代数学在公元前2000年就产生了。

二、 重视数学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数学中的美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如符号美、公式美、曲线美、证明美、方法美、理论美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帮助学生挖掘这些美育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些美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认识比》就是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比0.618就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不仅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给人视觉上的美;更有养生家认为人的动与静的比应该保持0.618的关系,大致四分动、六分静,这是最佳的养生之道。而美术、音乐和数学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却也能让人找到其中的联系:著名美术大师的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0.618的位置,因为这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乃至心灵上的震撼;数学音乐家巴赫的乐曲中快慢节奏的对比惊人的显示出0.618。正是美术、音乐与数学的完美结合,使得美术作品更加高雅,音乐作品更加完美,完美地演绎了数学的和谐美。因此数学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这样更能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 结合教师的规范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有严谨、负责任的态度,这将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教师的衣着大方得体、上课语言的准确清晰、板书的整齐规范、辅导学生的耐心细致,均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对于上课时学生的精彩发言、作业正确整洁的同学教师适时的表扬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四、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生活找那个找寻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们感觉数学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意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由此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把学习目的性放在首位。当然德育的渗透不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应当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例如在学完小数乘除法、数据整理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对环境的影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长期反复关注同一问题的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五、 改变教学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

第5篇

近年来,我校在认真坚持素质教育,坚持课改实践的同时,校领导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装修配备了专用的美术室和书法室,为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校领导和美术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美术组的教师,勤奋团结,努力搞好美术教学,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我们的做法体会如下:

一、积极开展教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们美术教师深深体会到,要想教好学生,自己就首先要有过硬的本领,为此,我们在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的同时,花大力气,钻研业务。每周五下午,我们都要在一起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期我们美术老师之间至少要互相听课评课两节。同时,坚持到区里参加教研活动,到美术教学搞得好的学校去听课学习,与外校老师共同交流,把先进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快地把握美术教学新动态,了解美术信息,我们美术组订阅了《美术报》、《中小学美术》、《国画家》、《连环画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刊物。我们从中丰富理论知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教育论文。为开展艺术交流,我们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到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参观学习,到外地采风、写生,吸取名人艺术精华和创作素材。我校四名教师都达到了本科学历。经过外出学习交流,内部互帮互助,我校美术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在参加全国、市、区级比赛和画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整理教学资料。现我们在努力争取申报课题、立项,为教改教研多做贡献。

二、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有特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针对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美术教学方法。首先,我们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时,我们备教材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实际,对整堂课进行全面铺排、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爱动、注意力难集中,结合这一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游戏,融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美术知识。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稍稳定些,但自制力较差,理想处于萌发时期,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把一些美术家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促使他们树立科学与艺术的理想,把学生兴趣激发到美术学习上来。同时利用音乐、投影、录像、电脑英特网等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思维,丰富想象力,开拓了艺术视野。第三、注意安排合理的教学结构。在教学中,我们边教、边学、边讲、边练。上课时,教师一般用10-15分钟讲基础理论,大部分时间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我们边发现问题,边给学生纠正。使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提高绘画技能。通过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注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第四、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融汇健康教育。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捕捉健康教育的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我们常在教学中,给高年级学生讲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绘画,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工艺,创作一些手工制品,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陶冶情操的功能,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培养良好的性格、智能、品德,促进学生完美健康心理结构的形成。

三、突出重点,抓好尖子学生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注意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想尽办法,采用多种措施,抓好尖子生的培养教育工作:

1.成立美术课外活动小组,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1个小时,组织尖子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指导学生订阅美术刊物,加强理论学习修养。培训美术技能,进行美术创作。一学年下来,我们组织了50个学生,坚持天天放学后,不计报酬地进行培尖工作,累计时间有四个月。

2.组织美术小组的学生外出写生画画。近年来,我们带学生到儿童公园等地写生达五、六次。通过写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实能力、观察力,为命题创作收集了生活素材。

3.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开拓艺术视野,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定期在学校举办学生画展,在走廊,楼梯悬挂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此外,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保护儿童的创作热情,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去画画,发挥其想象丰富,立意鲜明,表现大胆、天真稚拙的特点,画出有个性的作品,防止用成人创作的要求和模式限制儿童的创作,充分发挥了艺术民主和教育民主。

通过师生的艰苦努力,使美术小组的学生在现场写生、命题创作、手工制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努力完成学校宣传等各项工作

美术组教师认真努力出好学校的宣传栏,搞好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多次协助学校的音乐组、体育组搞好学校的大型文艺演出、体育节活动,经常帮助大队部、德育处工作,配合完成教导处的工作,辅助学校人事、校医的工作。对于学校的工作,不论是分内还是分外的,我们都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

五、春花秋实,硕果累累

第6篇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有一种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们的心理被轮番袭击。这个时期,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健康的教育显的尤为重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两条主线。下面是近年来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几点做法小结: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只有不断地锤炼和陶冶自己情操的人,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体现出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一个充满困惑的青春期。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灵魂。抓好德育,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一代新人。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德育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努力把德育寓于历史教学之中,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一、教师要在潜默移化中影响学生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老师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那么首先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自身的言行,同时也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影响学生。如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关爱学生、对学生有耐性和信心,这些都是一种精神的榜样,以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来鼓舞学生,影响他们。而且这也是德育渗透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样一来,也是给学生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影响。其次,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精神,还需要历史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这些需要以具体的文化知识为导向,进而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对于德育的教学来说,言传身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课堂的教学和管理中,也是展现其风采和人格魅力的时候。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牢牢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从自己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育,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

二、教师要利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成就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我国在历史发展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案例或者作品,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说辞和教育。如:在讲到我国的灿烂文化,科技成就、文学成就时就行情感的渲染,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如在讲到我们历史上的美术成就徐悲鸿的《奔马图》时,这样解释,它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这些讲解,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师要在活动课程中体现德育教学

进行德育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就要在活动教学中予以体现。活动教学可以体现出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帮助,考察学生的团队交流与合作精神,这是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关于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我们可以设定一些探究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可以轻松愉快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体现什么精神,体现出了怎样的情怀。”在交流分析中实现优势互补,帮助程度相对差的学生分析,这样一来也就有利于在团队合作中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以历史知识为依托开展德育教学

第8篇

自“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多媒体技术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习美术理论的质量。 

2 多媒体技术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鲜明的形象,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在“鱼儿游游”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欣赏课件:美丽的杯状珊瑚、穿着透明外衣的灯泡海鞘、巨大凶狠的鲨鱼、身上插满扇子的石排狮……给学生展现出一个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他们被生动有趣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自发地进入一种有品质的自主学习状态。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创设另外的主题和背景,以大胆的想象去表现主题。学生在接到这个任务后,设计出各种图案和色彩的鱼、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特别与丰富!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在教授“叶子上的小‘血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课前采集到的树叶,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叶脉的纹理,让大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情形。之后,教师接着给学生出示各种形状(心形、圆形、条形、不规则形等)的叶子,放映一些有关叶脉唯美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树叶的整体认识。这个过程中可以设置一定的音乐背景,以更好地启迪、诱导学生去想象和联想。学生的表现十分热情,纷纷举手表述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心灵感悟。有的说树叶的叶脉尽管交错纵横,但很有规律,像渔网、高速公路;有的说树叶是个大戏台,小蜜蜂们可以在上面唱大戏;还有的说树叶是个游乐场,小蜻蜓可以在上面学跳舞,七星瓢虫可以在上面玩滑滑梯……接下来学生便进入自由想象的王国,进行忘我的创作。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到乐趣,提高了想象、联想和情感体验能力。 

3 多媒体技术应用中渗透德育教育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在美术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便捷。教师可以将美术欣赏过程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融为一体。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调节画面的整体效果,放大精妙的细节,还可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诠释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有更深的见地,引起心灵的共鸣。如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反映那个时代艰苦生活的录像,再配上沉重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父亲,而且是所有同龄人的父亲。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罗立中父亲那种乐观和坚韧的奋斗精神,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父亲、对劳动群众的敬仰之情,自然产生学习他们那种乐观、坚韧的奋斗精神的愿望。 

在教学“珍爱国宝”时,教材展现的是我国古代雕塑“铜车马”“跪射武士俑”“将军俑”等画面。教师可将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的资料和图片用多媒体技术整理成美术课件,配上古典音乐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雕塑以意成像、像而寓意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去欣赏,印象更加深刻,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 

另外,在欣赏优秀作品之余,教师可引导学生体悟艺术家的高尚品德。如清代的文人画家郑板桥,他不攀权贵、勤政廉政的个性,深得百姓拥戴。教师可让学生鉴赏诸如《荆棘丛兰图》等作品,体会“民重君轻”思想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借助多媒体,教师结合画面的分析、引导,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多媒体技术可促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感悟 

理论源于实践。美术理论是美术实践(创作和欣赏)的科学总结,是艺术家漫长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减少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在教授“主体与背景”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主体物维尼熊、游乐场背景图片事先扫描好,分别将维尼熊、游乐场的背景图片进行分离处理。上课时给学生显示在屏幕上,从不同角度展示维尼熊的不同图像,辅以拖动、放大、缩小的手段,使维尼熊随意进行大小变化。在多媒体的辅助“讲解”下,学生对构图的原理和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成功的构图能突出主体、平衡画面、加强视觉冲击力。如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山水画是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山水画是古典文化的底气、民族文化的底蕴。在教学“中国古代山水画”时,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动画,让学生欣赏展子虔(隋)的《游春图》、董源(五代)的水墨代表作《潇湘图》,让画面随着鼠标的点击,陆续出现画家展子虔、董源的生平介绍,《游春图》《潇湘图》的全貌。教师适时对其中的精妙细节、表现形式进行提示和解说,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任何限制,尽情地沉浸在中国画的意境、气韵和色调中,在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了解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5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作业针对性展评 

有效的作业展评是针对性的,是可以让学生的独特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如在教授“千姿百态的帽子”时,利用多媒体的灯光和音频设计一个动感T台,要求学生戴上自己用各种材料做成的款式新颖的“帽子”,然后在T台(讲台)上表演并进行展示。由小组代表组成的“专家团”评选出最佳上镜帽子、最富创意帽子。“专家团”成员点评的时候,紧紧围绕灯光、音效、T台(讲台)形象,评得头头是道。借助多媒体,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展现了自己,提升了审美创造力和形体表现力。 

有效的作品展示也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如在评价“会动的小纸人”一课的创意作业时,学生把用纸做的作品造型摆到设计好的多媒体背景展台前,组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这些立体作品不仅占据大量空间,时间一长极易变形、褪色,难以保存。于是将作品收集整理后,举办作业展览会,邀请家长、其他任课教师前来参观,并对展品进行拍照,利用多媒体保存并展示出来。在作业交流点评的时候,学生不光谈出了各自独到的体会,还衍生出许多造型方面的奇思妙想。 

在教学“电脑美术”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电脑绘画的神奇,体验一把电脑绘画特有的处理方法,就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通过班级QQ群把学生作品发送到群里,让学生进行集体点评。每个学生在演示自己的制作过程、点评别人的作品时投入十分专注,长时间沉浸在创作成功的喜悦中,几乎忘记下课时间。 

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师不仅可以把优秀的作品扫描制成课件,供学生永久欣赏、借鉴,还可把师生精彩的点评以屏幕批注的形式原版保存下来,形成“教”与“学”的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