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10: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品牌发展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提示我们:中小化妆品企业要想有效解决自身生存问题,除了有效节流之外,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在快速“开源”上大下功夫,及时制定出真正适应市场需求和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主动出击,因为即使你不发展,但是你的对手在发展,而市场竞争规律永远是优胜劣汰。那么中小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机会点究竟在那里呢?笔者认为,相对中小化妆品企业不占优势的“品牌力”而言,实施“产品聚焦”策略,不断提升“产品力”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会,也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谓的“产品聚焦”就是指聚焦10倍的力量,研发、生产、推广和销售一个单品,达到以点带面,即通过一个单品销售的提升带动其他单品乃至于企业整体销售的提升,而这个单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明星单品”或“黄金单品”。实施“产品聚焦”策略尝到甜头的代表品牌就是家喻户晓的“大宝SOD蜜”,正是凭借着一瓶SOD蜜做大了整个企业,赢得了外资的垂青。除此之外,通过实施“产品聚焦”策略而迅速发展壮大的品牌还有很多,如商超渠道的“隆力奇”当初主推蛇油膏,“丁家宜”当初主推“一洗白”洗面奶,等等。实际上,笔者认为产品聚焦,除了可提升产品力,进而带动整体销售提升之外,还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品牌力,如大家熟悉的“丸美”和“珀莱雅”分别凭借着其“弹力眼精华”和“早晚水”,品牌影响力迅速飙升,并相继发展成为了国内一线品牌。
明星产品入选指南
作为中小化妆品企业如想实施“产品聚焦”策略或是打造明星单品,该聚焦在什么产品上?怎样的产品才值得我们去打造成明星产品呢?笔者认为,这款产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首先,必须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聚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产量,那么就不得不考虑这款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否广泛,市场容量有多大。如果是小众品类的产品,中小企业在没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去做教育营销的情况下,想在短期内产生很大的销量并非易事。
其次,必须确实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无论是在配方技术、原料、生产,还是在包装方面,至少与其他竞争品牌产品相比须具备自身的核心优势。
第三,必须是定价适中的产品。明星产品的定价可较其他产品高一些,但是仍要符合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人群所能承受的价格范围,不宜过高,否则再好的产品,目标消费者也只能望尘莫及了。上海某厂家出了款“新生**霜”,其包装和配方确有很多优势,品质也很好,而且还投放了电视广告,但是其价格却不菲,1瓶30g的霜要卖380元,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
最后,必须是竞争对手相对薄弱的产品。如果所选择聚焦的产品与竞争品牌的产品毫无任何区别,聚焦所产生的效应自然会大打折扣,因为将面临着众多品牌的竞争和挤压。因此,在明星产品的选择方面,还应考虑到最好选择竞争对手在包装或者配方方面,相对做不到或者不够重视的产品。如“珀莱雅”的早晚水创造性地将化妆水细分出了早用的和晚用的,并使用双管的瓶子来将两瓶产品组合在一起,这在当时市场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再如“丝美姿”近期推出的三片白的冠军面贴膜,在配方上很有其特色,消费者使用后能明显体验到1片立即白,2片持久白,3片白得更红润,这也使得这款面贴膜一上市即一路畅销,并形成了“美肌仅3片,肌肤3重白”的良好口碑。
总之,产品聚焦可从“目标消费人群的聚焦”、“产品功能的聚焦”、“产品成分的聚焦”、“产品品类的聚焦”方面入手,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点。此外,在值得聚焦的产品选择好之后,要想打造成明星产品,笔者认为还须掌握以下两条执行的原则。
不要改变和下降既定成果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现一些企业所聚焦的产品选得很准,并且也在一定时期内推广销售得很好,但是好景不长。其原因有几种:一种是所聚焦的产品虽然销售较好,但是成本较高,为了压缩成本,企业开始从配方和包装质量上降低成本,让消费者感觉到品质在下降,从而改用其他产品;另一种是所聚焦的产品因为促销力度太大,这款产品的毛利润率较低,企业在推广到一定阶段后认为已经达到了预期炒作的目的了,就不再愿意继续主推下去;还有一种是所聚焦的产品在推广到一定阶段后,主观认为已经对结果满足了,不愿意再锦上添花了。实际上,炒做明星产品就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一样,当烧到一半时噶然而止,釜底抽薪,结果功败垂成。
要坚持围绕产品持增加措施
在我们身边,还经常会碰到一些企业自认为手里的特色产品很多,不是在同一个时期内同时主推好几款单品,就是每个单品聚焦的时间不够长,所聚焦的单品在短期内业绩不理想,就怀疑自身选错了产品,中途随意更换聚焦产品,最终造成一款产品都未聚焦成功,却花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到最后消费者也不知道该企业的产品优势是什么,更不要谈聚焦后所产生的产品力了。其实,渠道商也好,终端消费者也好,要让他们真正接受任何一款产品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推广明星产品的常用步骤往往是,首先鼓励更多顾客体验,感受产品品质特色,其次是,通过长时间大力度地促销来刺激购买。常见的推广方法有:试用品的大量免费派送(如植美村开展的“百万面膜大派送”活动效果显著)和买一赠一活动(即买一款明星单品,可同时免费获得另外一款产品)。除此基本动作之外,我们还应不断调整促销的策略,在不断激发顾客的购买兴趣,鼓励老顾客重复购买,同时通过老顾客的良好口碑,不断扩充使用和购买人群。只要深入坚持下去,紧紧围绕这款聚焦的产品持续不断地增加措施,相信功到自然成,产品聚焦的效应最终一定能爆发出来。
关键词:地方高校 发展规划 目标定位 特色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发展规划指学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内外环境变化,对学校未来进行预测、谋划及设计方案,并加以有效实施的过程。“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是每所高校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更应该重视研究和制订自身发展规划。本文就地方高校如何制订发展规划作简要探讨。
一、明确高校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制订高校发展规划包括三个部分和四个方面内容。三个部分: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发展规划。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决定着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与校园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要服从于同时又影响着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校园发展规划要围绕和配合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但又影响和制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四个方面内容:学校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发展要素和保障系统。现状分析是对自身进行梳理,明确自己在全国高校中所处的位置;发展目标指学校要办成什么性质和类型以及什么层次和水平的高校;发展要素是规划主体部分,即学校选择要重点发展的若干项目及领域;保障系统是指为服务发展目标和发展要素而需要提供的人、财、物等资源及政策支持。
二、准确定位是地方高校发展规划的核心
学校发展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定位问题。地方高校究竟如何定位?办多科性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办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学校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在制订规划之时必须明确。
1.办学层次与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分工更加明确,“精英教育”任务落在研究型高校的肩上。地方高校则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任务。地方高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对其要求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高校要正确看待自己所处地位,承认学校低层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办学低层次不等于办学水平低,低层次学校如果能高质量地达到自己的培养目标,办学就是高水平。
2.社会服务面向的定位
社会服务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得到社会认可,因此制订发展规划要能够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适用人才,努力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地方高校应用知识为社会服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提升高校文化品位,全方位服务社会,促进区域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3.办学特色的定位
办学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其中心是学科与专业优势,关键是要据此形成强势品牌,通过优势学科创造出学校的品牌效应。办学特色的定位是高校通过对自己内外部可利用、可支配的各类资源要素及其优劣势的分析与判断,选择和提炼具有独特品牌意义的竞争优势。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办出特色。针对学校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评估,对学校优势与劣势进行判断,重视自身学科建设,不能丢掉原有特色,要把特色学科做大做强。
4.服务区域的定位
区域化是我国地方高校办学的优势所在。地方高校一般都位于中等及其以上城市,其中以地市级所在地为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为这些高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立足于服务区域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准办学定位。不断从社会获得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成为一定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力量。
三、制订发展规划要体现地方高校的个性
在激烈竞争中,地方高校取胜的关键是特色,制订规划过程中要突出特色发展。立足自身实际,博采众长,整合学科资源,形成别具一格的办学理念、注重质量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优势凸显的学科专业体系。
1.办学理念要鲜明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文化、价值、理想、目标的集中体现,有鲜明、先进、正确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并通过制订规划来体现办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来落实办学理念,才能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既来自于学校的传统文化,也来自于学校校长的教育思想。
2.强化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一方面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作为地方高校,有能力培养一部分精英人才,但应侧重于培养面向社会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表现在办学质量上,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办学质量更是地方高校生存的法宝,地方高校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通过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来提升学校的特色。
3.构建特色学科专业体系
地方高校想办出特色,就要构建特色学科体系。特色是对传统优势学科继承与发展,根据社会发展特点,考虑学校现有学科基础,按照有利于保持、发展现有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有利于增强办学活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原则,提升与创新传统学科,整合学科资源,打造学科品牌,形成新的优势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规划要体现特色发展的思想,突出“特色发展”这灵魂,走特色强校之路。丢掉了特色而趋同一般化,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与同行竞争的优势。在规划中必须保持特色,培育特色,在综合实力的对比中显现自己的优势。
总之,地方高校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及学校实际,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思考学校发展目标和战略,科学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当然,在制订发展规划的同时,也要确保发展规划执行的力度和监控,使规划真正落实,实现学校在短期内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孝彬.高等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周济.谋划发展规划未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3,(2):5-11.
[3]黄成林,等.新形势下高校制订发展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4]田建国.用科学发展观思考高校发展战略[N2].中国教育报,2006-2-13.
[5]张树广.关于制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 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 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45 万亿元,保持年均增长16%以上。
新兴产业
《山东省“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
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7%以上,销售收入达到3800亿元以上,其中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争取有50-6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培育8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生物技术药物企业集团,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的企业30个以上。到2015年,前4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
《山东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年均递增23%以上。其中化学药品达到2200亿元,中成药达到850亿元,基因工程药物达到450亿元,医疗器械达到4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出货值达到390亿元,年均递增20%;工业利税达到700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利润达到480亿元,年均递增25%。
到2015年,化学药品、中成药、基因工程药物和医疗器械分别占山东省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的49%、19%、10%和10%。
到2015年,前40家重点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培育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8个,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元的企业30个以上。医药商业过百亿元的大型集团2个。
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行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5%,重点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争取有10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医疗器械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
形成2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产品,形成100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
《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85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2吨标准煤降低17%,比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降低35%以上。
《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达到4500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5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16%,软件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形成5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大产业规模的知名园区。培育2个软件收入超100亿元、10个以上软件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50个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知名软件企业,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大的知名软件产品。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在新型RFID、传感器、网络通信设备、软件开发、高端集成服务、网络运营及应用服务等领域集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以济南、青岛等市为全省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促进实现其他地市产业园区与之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的良性发展态势。
社会民生
《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1、“十二五”时期,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6以内,确保实现2015年总人口控制在9880万人左右的目标。
2、按照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提出人口发展目标如下:
《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
1、适龄女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2、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达到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3、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4、妇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5、成人妇女识字率达到90%以上,其中青壮年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8%左右;6、城镇就业人员中妇女比例稳定在40%以上,失业人员中妇女比例降低到50%以下;7、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妇女比例不低于35%;8、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比例,市不少于15%,县(市、区)不少于20%;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1、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8‰以下。2、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7%。
工 业
《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纺织工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3%;销售收入达到13800亿元,年均增长13%;利税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额达到240亿美元,年均增长9%。
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3家,过100亿元的10家;国家级产业集群22个。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比2010年降低18%,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废水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20%。
《山东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6万亿元,年均增长12%,利税3547亿元,年均增长12%,出货值3145亿元,出口年均增长8.5%;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建立行业技术研发平台20个,自主研发国际知名品牌50个;完成技改投资2600亿元,年均增长15%。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10家。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2%以上;新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0家,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超过1000家,新培育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家,新培育行业技术中心30家、工业设计中心150家、工业设计示范基地100个,重点培育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5%以上;全省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大企业集团100户,其中500-1000亿元的15户,过千亿的6户,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00个;全省拥有山东省名牌产品达到2100个,中国驰名商标超过28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3000件以上;每百户企业拥有注册商标40件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0.8以上。
其 他
《山东省“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工业增加值5300亿元,利税1900亿元,利润12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0家,50亿元以上企业32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100家以上,国家级食品龙头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制造业的产值占全省食品工业的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5%以上;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占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20%。
《山东省“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
《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新兴产业
《山东省“十二五”生物医药发展规划》
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7%以上,销售收入达到3800亿元以上,其中生物技术药物销售额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争取有50-6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培育8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生物技术药物企业集团,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的企业30个以上。到2015年,前40家重点生物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
《山东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年均递增23%以上。其中化学药品达到2200亿元,中成药达到850亿元,基因工程药物达到450亿元,医疗器械达到4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出货值达到390亿元,年均递增20%;工业利税达到700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利润达到480亿元,年均递增25%。
到2015年,化学药品、中成药、基因工程药物和医疗器械分别占山东省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的49%、19%、10%和10%。
到2015年,前40家重点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培育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8个,过五十亿元的企业15个,过二十亿元的企业30个以上。医药商业过百亿元的大型集团2个。
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行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5%,重点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争取有100个新药物、50种高技术医疗器械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50个优势产品得到提升。
形成2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产品,形成100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产品。
《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85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2吨标准煤降低17%,比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降低35%以上。
《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达到4500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5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16%,软件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形成5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大产业规模的知名园区。培育2个软件收入超100亿元、10个以上软件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50个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知名软件企业,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大的知名软件产品。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在新型RFID、传感器、网络通信设备、软件开发、高端集成服务、网络运营及应用服务等领域集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以济南、青岛等市为全省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促进实现其他地市产业园区与之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的良性发展态势。
社会民生
《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
1、“十二五”时期,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6以内,确保实现2015年总人口控制在9880万人左右的目标。
2、按照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提出人口发展目标如下:
《山东省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
1、适龄女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2、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达到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3、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4、妇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5、成人妇女识字率达到90%以上,其中青壮年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8%左右;6、城镇就业人员中妇女比例稳定在40%以上,失业人员中妇女比例降低到50%以下;7、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妇女比例不低于35%;8、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比例,市不少于15%,县(市、区)不少于20%;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
1、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8‰以下。2、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到97%。
工 业
《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纺织工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3%;销售收入达到13800亿元,年均增长13%;利税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额达到240亿美元,年均增长9%。
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3家,过100亿元的10家;国家级产业集群22个。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比2010年降低18%,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废水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20%。
《山东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6万亿元,年均增长12%,利税3547亿元,年均增长12%,出货值3145亿元,出口年均增长8.5%;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建立行业技术研发平台20个,自主研发国际知名品牌50个;完成技改投资2600亿元,年均增长15%。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10家。
X的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企业和各方面意见,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设立了专业小组,积极参加相关指南的调研、讨论、起草和论证评估;其中,新材料、信息产业、制造业人才等3个指南还经过了国务院审定。11个X的关系是各有侧重,互为支撑,既有前瞻布局,也有基础突围,既有面向关键共性问题的统筹引导,也有针对重点行业领域的系统谋划。具体来说:
5个工程实施指南的制定是对《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的具体落实,明确了工程实施的目标、任务和手段。其中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以突破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方向,建立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工业强基工程主要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瓶颈问题,构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这两个工程主要解决基础能力问题。绿色制造工程通过推动制造业各行业、各环节的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智能制造工程以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为抓手,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以突破一批重大装备的产业化应用为重点,为各行业升级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
2个专项行动指南中,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重在夯实质量基础,打造以质量安全为基础、高质量产品为核心、国际化品牌为标志的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旨在通过加快制造业企业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
**镇地处**“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与外延区的结合部,是**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辖10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58.58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左右,城乡人口比例为1:1.45。该镇现有产业企业338个,农业龙头企业8个,预计今年可实现产业总产值3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进22.08亿元,农民人均收进3980元。曾先后被评为“**市百个经济强镇”、**市卫生镇、文明镇和科普示范镇。
二、该镇的主要做法及实效
(一)注重以规划指导发展
**镇党委政府根据该镇既是人口大镇,又是产业大镇这一特点,比较注重以规划指导发展,在全区镇一级发展中是做得较早的也是做得较好的。坚持以规划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二)产业布局比较明晰
**镇重点实施“一城、两线、三基地、四品牌”发展战略。“一城”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发展。“两线”就是在浦歇路沿线发展现代农业,在碚青路沿线发展新型产业和商贸流通业,形成二、三产业集中区。“三基地”就是发展曹家坝机械制造基地、小湾仪器仪表基地、永远纺织产业基地。“四品牌”就是建立“447”锦橙、南方早熟梨、兰蕙园香料和优质果苗。
(三)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镇始终把发展产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服务引导,实现了产品换代和产业升级,壮大了经济总量,进步了经济质量。近年来,共培育年营业收进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5家,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5个。今年1-10月,全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9.65亿元,同比增长38.37%;利润总额6585万元,同比增长33.11%;进库税金6695万元,同比增长32.94%。产业经济已经成为**镇的强势经济。
三、需要重视的题目
一是发展规划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在城区规划控制治理、城乡建设统筹考虑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与**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区整体发展规划对接和融合。
二是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农业效益潜力较大,但规模效益发挥不够。产业企业呈点状分布,对环境影响较大。园区经济有待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镇要充分发挥经济基础好,区位条件好和交通便利等上风条件,牢牢捉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力争在全区镇一级做到“率先”和“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地统筹城乡各项事业,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公道调整城市功能,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探索统筹发展经验,做大做强**特色。
(二)科学谋划,上下对接,制定高出发点发展规划
根据国务院刚批准的《**市城乡总体规划》对**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和**镇作为**组团拓展区的功能定位,及时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围绕推进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步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留意规划前瞻性,一、二、三产业发展公道布局,实现镇域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经营向集约型转变,农村生活向城镇靠拢。
(三)立足上风,优化结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发挥第一产业基础好、资源优、科技强等上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品牌做靓,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立足产业基础雄厚、区位条件优越,着力抓好机械加工、纺织、光机电和建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扩量提质,进一步做大产业园区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围绕城乡不断发展的消费趋势,统筹布局需求迫切、产业关联度高的服务行业,培育、发展和推动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功能支撑。
(四)更新观念,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建设档次
随着**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进程的推进,**已成为**组团产业发展和城区延伸的重要区域,因此要跳出小城镇发展的传统思维,注重城市风采控制和品质提升,促进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高度融合,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文化产业等消费业和公共服务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步城乡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打造***人居环境。
把握转型实质,明确转型标准,是确保转型不偏离目标的根本保证。
餐饮经营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经营系统内部各要素都要受整体的强制影响,服从于整体结构和功能。在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冲击下,以公款消费为主的高端餐饮业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高端餐饮企业转型实质是反应了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的角度来看,高端餐饮转型应从以下方面深入。
净雅曾经被誉为“京城美食头等舱”,是高端餐饮行业的标杆企业。2011年以前,净雅一直经营高端正餐的“净雅”品牌和自助餐“阳光海岸”品牌。在餐饮行业危机刚刚凸显之际,净雅即迅速做出决策,制定出转型“四多”战略:多业态组合:由高端正餐、自助餐业态调整为正餐、自助餐、火锅、团膳、地铁早餐等多种业态发展;多模式发展:企业直营、特许经营;多资本运作:不仅用自营现金流来维系企业发展,还借助银行、基金、上市融资、社会资本提供资本支持;多品牌经营:在正餐、自助餐品牌基础上,创建火锅、团膳、快餐等品牌。通过变革,净雅实现了体制转换,拓展了经营模式,创新了经营理念,提升了发展空间,基本实现了变革的期望值。
餐饮发展转型是由低到高依次实现的,逐步由器物层面(技术、设施、设备和用餐场所)发展到组织层面(多元化业态融合),最后再引发文化层面(思维方式)的转型。单纯的技术进步和组织层面调整不足以导致阵痛性的餐饮经营变革,餐饮经营的实质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受“厉行节约”、“八项规定”政策因素的影响 ,高端餐饮业严重受挫,其实质是形而上学的高端餐饮背离了传统中国餐饮文化的初衷――“民以食为天”,违背了勤俭节约、质朴淳厚的民族传统,忽视了简朴、简约、简练的形式和精致、精巧、精妙的技艺,才是餐饮文化的经络,是餐饮文化的最高境界。高端餐饮应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高附加值、高文化内涵的餐饮文化素材,用厚重文化背景来满足渴望了解传统餐饮文化的高端消费群体,高端餐饮界的同仁应顺应时势、顺应潮流,在行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中华餐饮文化之水载起高端餐饮之舟。
衡量经营转型成功与否,关键看企业的核心利润能力是否得到切实提升。当下的利润创收方式,不同于以公款消费为主的营销时代,所以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研究实施经营活动的新样式和新方法。根据新的政策标准和要求,建立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经营团队,着力提升能够适应政策环境要求的全新利润创收能力,包括拉长消费区间能力、扩大消费群体能力、成本费用缩减能力、目标群体准确定位能力、多业态经营能力、品牌经营维护能力、信息科技利用能力、管理团队的“解码能力”、团队的协同能力。提升上述核心素质能力,应是日后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规划,注重前瞻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是转型成功的重要前提。设计规划是对经营转型的重要目标、重点领域和途径方法等问题的科学统筹,是确保转型顺利有序推进的重要前提。科学的转型设计必须根据政策要求确定转型思路,把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滚动式向前发展。
始终保持设计规划前瞻性的关键,在于善于把握政策的导向,根据政策的标准、要求及发展趋势规划能力建设,确保成功的可靠性。净雅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的转型,就在于能够主动设计未来愿景,提出相应发展理念,明确经营手段运用的新方式,并据此制定未来发展的结构体系。在2011年,净雅即与欧洲知名战略公司罗兰贝格深度合作,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战略标准和落地规划。“厉行节约”、“八项规定”政策刚出台,净雅就邀请罗兰贝格公司迅速对其战略重新调整,制定出了转型阶段净雅发展的“四多”战略。
餐饮经营转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餐饮各环节、各要素的一体化,达到整体经营能力质的跃升,形成体系化生存、发展、制胜能力,体现的是从要素到体系的转型规律。餐饮企业要具备“一盘棋”思想,注重整体发展规划与各要素的多业态、多体制、多品牌发展规划相衔接,各要素的转型发展计划应在整体发展规划指导下,分别制定各自的“转型发展路线图”,形成自上而下的转型发展规划体系,使其餐饮企业建设发展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餐饮企业要深刻把握国情、世情、社情,适应政策改革的要求,切实认清政策部署的实践指向、思想发端,适应国家政策改革的要求,自觉在国家事业大局下思考和行动,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经营发展需求,及时调整经营项目与发展方向,果断终止不合乎政策的项目规划,掌握经营和生存的主动权。
树立创新意识,确立联合和人本观念,是推动餐饮转型满足致胜下需求的不竭动力。文化转型是所有转型的最高层次,是诸多领域思想观念的革命性进步。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预测未来, 而且要创新未来。但是不管怎样,转型都是以文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着眼未来的创新型文化,不仅是餐饮转型的先导和灵魂,更是推进餐饮转型不断深化的不竭动力。永和大王、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在各自经营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的转型文化虽各具特色,但均从致胜未来市场需求出发,把求创新、重联合、倡人本等作为核心要素。
肯德基之所以能始终保持优势地位,原因就在于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并建有完善的创新机制。肯德基经营理念是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或将以往销售产品重新包装,针对人们尝鲜的心态,从而获得利润。企业必须鼓励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勇敢的试验,加大创新力度,推进创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前沿转型发展理论探索和新技术研发上鼓励冒险、允许失败、肯定进步。
孟津县旅游发展势头全市领先
近年来,孟津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叫响了“来孟津耍吧”乡村旅游品牌,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一、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在整合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特色产业等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孟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孟津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区域要素系统化、集合化、动力化。出台了孟津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意见》,每年设立15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引导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强化“去门票”经营理念,2018年底除小浪底景区外,主要景区将实现节假日“零门票”。树立“政府做品牌、企业做产品、镇区做特色、委局做服务”发展理念,积极营造“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企业发展”多元发展模式。
二、精准营销,营造“热点”。加强对孟津历史文化、自然山水、休闲农业等整体宣传,推动形成城市品牌和旅游形象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叫响“来孟津耍吧”营销口号,策划实施草莓、漫步花海、瓜果飘香、春华秋实4个贯穿全年的嘉年华系列节会活动,持续“炒热”洛阳北线旅游新亮点。投入5000万元营销资金,精心打造休闲采摘游、古镇古村游、民俗风情游3条精品线路,持续营造旅游宣传“热点”。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投资5亿元提升3条旅游通道,更新完善200余块标识牌,新建改建90座3A级旅游公厕,实施4处大型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全力创建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全县获批国家五星级经营单位1家、省四星级经营单位4家、三星级11家。
三、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扶贫”模式。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特色小镇朝阳镇,初步选定小寨、平乐、卫坡、南石山、寺院坡5个村为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以此为突破口带动高端精品民宿游发展、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创新“文化+”模式。认真落实“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的思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朝阳三彩小镇、伏羲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荣获“河南省杂技之乡”“全市文化产业先进县”称号。创新“旅游+研学”模式。把文化旅游融入儿童教育过程,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形式,在宣传孟津文化旅游资源中增进文化自信。目前,全县中小学共开展研学游活动2万余人次。
化肥企业发展现状
我县辖区内共有化肥生产企业54家,主要分布在东候坊乡、北苏镇、七汲镇和无极镇四个乡镇,产品为冲施肥、复混肥、碳酸氢铵、磷肥、腐殖酸过磷酸钙和叶面肥等。目前,已按照“打击、规范、提高”的原则,将全县化肥生产企业分成A、B、C三类,其中:A类为具有较完备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稳定的化肥企业,共有11家;B类为证照齐全、具有一定规模,但在管理和设备方面处在缺陷的化肥企业,共有28家;C类为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生产能力或无证、无照、无标、超范围生产的化肥企业,共有15家。
化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知名品牌少。目前,我县大部分化肥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未取得消费者广泛认可,没有形成企业自身知名品牌。
(二)小化肥生产企业有待规范。我县小化肥生产企业生产条件简陋、生产不规范、企业负责人质量意识淡薄,需要进一步加大规范、整治和引导力度。
化肥生产企业的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化肥生产企业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建设高标准化肥生产园区为载体,实现化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化肥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争取利用3年时间,到2014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化肥企业实现合法生产。全县化肥企业实现规范、有序、合法生产。
2、化肥企业“做大做强”初见成效。从2012年开始谋划建设高标准小化肥生产工业园区,到2013年底,力争全县化肥规模生产企业达到20家,省名牌产品企业2家,省优质产品企业2家。促使企业创名牌、创品牌,实现我县化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化肥企业诚信体系健全。建立化肥企业监管对象诚信档案,积极推行生产、经营诚信企业评选制,鼓励诚信生产经营,到2014年,使我县化肥企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树立我县化肥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重点
1、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坚持扶优治劣与打非打假相结合,依法整顿和规范我县化肥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掺杂使假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积极进行资源整合。积极鼓励引导现有化肥生产企业入住小化肥生产园区,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金上大项目,整合现有化肥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化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切实将我县化肥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3、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质检、工商、农牧、金融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在加强相关监管的同时,切实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资金困难、申报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制约化肥企业做大做强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成立化肥产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配备精干力量,明确职责分工,保障化肥产业健康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化肥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监督作用,采取宣传车、明白纸、广播喇叭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化肥企业和广大经营户积极参与化肥行业的整顿活动。电视台开辟专栏,对典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对阻碍化肥产业发展的行为及时曝光,全力促进化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