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值周个人总结

大学生值周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1: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值周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值周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因素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改革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衡量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的指标[1-2]。从资料的检索来看,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习的研究多集中于现状及大学生适应度等其他方面的研究。与此不同,本研究则集中于探讨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学生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会对该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甚至学生的这种内在因素会对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些环境并不是太好以及师资力量并未足够强大的学校依旧会有学习兴趣很高的学生,而在具有良好学习环境以及优秀师资力量的学校中也不排除存在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基于这些认识,我们编制了《关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并实施了大样本调查,以探究大学生学习兴趣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1实证调查过程

1.1问卷设计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总结学者们提出的量表[3-6],本课题组最终确定了“关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测量指标,主要借助上课认真度、自习时间、逃课情况及学习态1度等维度对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测量,并从自身、学校及社会等角度设置了分类变量,以便对不同群体的学习兴趣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1.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分成调查小组对图书馆、自习室、选修课堂等场所对西南某大学的不同学院的同学进行调查,其中问卷发放200份,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2份,有效问卷返回率为96%。

1.3数据分析与结果

采用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分析具体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对问卷以及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值为0.671,高于临界值0.6,因此,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1.3.1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所选择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分为两部 分,一是学习兴趣度与课程设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课程设置分为课程的时间安排和课程的难度两项特征;二是学习兴趣度与学习环境的相关关系,其中学习环境分为自身信心和周边同学的积极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安排、自身学习自信心以及周围同学的积极带到作用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

1.3.2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分析

我们基于回归分析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由以上回归函数关系可以看出,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周围存在的积极影响,然后是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再次之才是课程的相关特征。这表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受外界因素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学校需要注意学校整体学习氛围的培育,以便于从无形中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论与建议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改革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衡量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的指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总结学者们提出的量表,本课题组最终确定了“关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测量指标,并实施了大样本调查。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①大多数的同学上课时较不认真或较认真,极认真和极不认真较少,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比较有信心,大多数的同学有上自习的习惯,甚至有很多同学每星期上较多的自习,学习态度较乐观。整体而言,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况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大多数同学对学习比较感兴趣,对学习极不感兴趣的只是少数。②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客观因素中的周围人积极影响成正比,与自身因素中的自信心成正比,与课程的时间安排合理性、相关课程的合理难度也成正比,但是周围存在的积极影响所发挥的决定作用最大。基于以上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学校整体学习氛围的培育,努力形成全校性的浓厚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从无形中提升每一个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需要注意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包括课程内容、课程难度以及课程的时间安排等因素。学校应当从学生自身的基础出发,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多数学生刚进高校,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以及对相关的专业课程无基础。如果学校直接设计难度较大的课程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专业由于学期学分的限制,对相关课程设置的时间安排并不合理,例如有些相对基础的课程应当放在专业课程的前面却安排在与专业课相同的学期。在设计课程难度方面,可以将学生的目标、学生希望从课程中的收获以及课程的学时等因素考虑进去。若是课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仅限于了解,课程的学时比较短,教师可以在讲授该课时降低难度,讲得浅显一点,更多的注重挖掘学生的兴趣而非注重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课程所有知识。第三,需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赛事或者活动;教师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起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辅导员方面,可以多进行心理引导。多方共同协作和努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作者:李薇 袁雅琴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育质量[J].教育探索,2010(3):94-96.

[2]谢庆良.论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关联性[J].江苏高教,2006(6):91-92.

[3]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示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7-112.

[4]谢浩,刘晓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高等教育研究,2013(12):46-49.

第2篇

【关 键 词】大学生 时间管理 现状 问卷调查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由此可见时间是一种珍贵和稀缺的资源。那么何谓时间管理?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是指在时间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对时间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分配,以保证重要工作的顺利完成,并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或紧急变化。时间管理理论的发展有一个逐步演变的历史,早期的时间管理主要体现在利用一些便利贴、备忘录和记事本将一天或一定阶段所要做的重要事记录下来,此后的时间管理方法则逐步注重计划性,人们往往利用商务通等电子手段来计划和安排事情,通过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目标来分配自己的工作重点,这一时期的时间管理方式注重完成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应用在学生学习上则注重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和数量。现今的时间管理则更注重生命因素的均衡发展,要求将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时间的帕金森定理表明,工作往往会自动膨胀地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因此,应该把最佳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可见,做好时间管理不仅要注重个人的管理,注重产能,更要善于将时间投入与自己目标相关的事情上,从而达到效果、效率、效能的“三效”统一。大学四年生活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学习阶段,直接关系着我们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是摆在很多大学生面前的困惑。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普遍存在浪费时间现象,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为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基础,本次课题就是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所做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就以浙师大为例进行抽样调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达96%。问卷的内容是有针对性地问大学生时间管理的一些问题,一般采取三至四个问题供学生选择。通过问卷调查,基本能反映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得到的数据笔者进行了仔细和细心的统计,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75%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浪费时间现象

很多大学生都承认自己存在严重的浪费时间现象,轻易地让时间溜走。一般初到大学他们都壮志雄心觉得自己一定得好好学习,充分利用大学时光。但是往往不懂得怎样进行时间管理,于是迷茫地度过了大学生活。明显的时间浪费现象主要有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或者逛街等,隐性的时间浪费现象主要是有些大学生似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可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做了什么和得到了什么,尤其很多忙于学生会各种工作和活动而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同学做事缺乏条理和明确的目标从而导致迷惘,在迷茫中荒废掉了宝贵的时间。于此相对应的则是7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充实,只有少数的5%的人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充实。

2.51%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方面知识有一点了解

关于大学生对于时间管理方面知识的调查了解中可以看出大约一半的人有一点了解,25%的大学生表示从未了解过,24%表示了解一些。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甚至还有一小部分表示从未接触过。由这个问题进而问到学生是否自己有过时间规划过,调查显示77%表示偶尔有,只有21%的学生表示一直有,2%的学生从来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管理自己时间上缺乏一种坚持,或者自己没有正确分配时间导致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了。但是在问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上90%的大学生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在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广大学生知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只是缺乏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指导。

3.关于大学生自己认为无法合理管理时间的调查分析

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可以看出4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没有这种规划的习惯,48%的大学生觉得个性不喜欢被时间限制,7%的大学生认为是学生工作等其他活动导致的。仅仅通过这个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无法合理管理时间的真正原因,需结合以上问题调查加以综合分析。

从整个问卷调查来看对于大学生浪费时间、无法合理管理时间的原因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

第一,缺乏自觉性。目前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具有盲目和随意的特点,在纷繁复杂的课堂之外,在选择休闲活动时缺乏主见,往往是周围流行什么,他们就追随什么流行风过后又感空虚无聊和失落郁闷等。大部分学生的活动基本处于盲目状态,对自己的时间缺乏规划和管理,更谈不上开发。很多学生都存在懒惰思想,对于制定好的行动计划,往往因为自己的懒惰而使计划付之东流。可见,引导并帮助学生勤于思考、学会总结,善于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时间结构不合理。据调查,时间用于专业学习之外,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睡懒觉”、“室内闲谈”、“上网聊天”、“娱乐玩耍”等方面,有意义的活动时间过少;社会活动中小圈子交际活动过多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第三,对时间管理了解不够。很多大学生也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但对时间管理概念很模糊,不懂得一个具体的时间管理规划。并非所有大学生都不愿规划使用自己的时间,大约77%承认自己偶尔有时间的规划,但是调查发现,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的问题在于对时间规划不尽合理,缺乏时间管理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实践表明,尽管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充裕,但他们当中不少人用于娱乐休闲时间远超过用于课余学习的时间。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一些大学生合理规划好自己大学时光,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既丰富多彩,又能保证他们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对策

(一)明确自己的目标

时间观与人生相关联,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他的时间观。一个人将一生的时间当做一个整体时,首先必须考虑它的起点。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选好目标,明确在什么地方使用自己的时间。当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时,我们才能正确对待时间,把握时间,利用时间,成为运筹时间的人。确定目标有如下原则:目标表述必须具体;目标必须有量化标准,目标的标准必须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度;目标的结果必须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二)制定合理的计划

制定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计划至关重要。首先可以为自己列一个清单,把自己要做的事情一一写下来,自己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手头上的任务,同时,我们应该分清楚必须做的事情和不必须做的事,知道什么是紧急事,什么是重要事,从而合理调整时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将事物分段,做一个长期规划,一步步向目标迈进。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洗衣服等时间都是浪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律,呈周期性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生物钟”。受这种变化的影响,我们的体力、脑力就会出现高峰和低谷交替出现的起伏现象。有的属“早起型”,有的则是“晚睡型”。所以,我们就要找出对自己来说价值最高的时间段,也就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把重点的、难度大的事情尽量安排在这一时间内去完成。这样做所花费的时间不长,但往往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当然,在低谷的时间则应安排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制订计划还必须强调的是,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那样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且往往还会适得其反。

(三)合作执行计划,跳出紧急误区

在事物区分的基础上,一个好的计划会让生活变得更充实,但必须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并加以落实。大学生应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适当取舍,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有意义的事情。在执行计划时,则应该努力克服困难,避开环境影响。当然,我们在区分紧急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进入所谓的紧急中。“重”和“急”是不一样的概念,人们往往去做急的事情。但是,大部分急的事情其实是不重要的。因此,不要把全部的时间拿去做那些紧急的事情,而要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以便保持平衡。很多同学会苦于自己制定的计划无法长期执行,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在执行计划中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可以选择一至两个平时在一起较多时间的同学,各自熟悉彼此的时间管理计划,然后一整天结束之后相互监督各自的执行情况,如完成的很好可以相互约定一起去放松自己的心情之类的事情,这样提高完成计划的积极性。

(四)进行计划执行后的思考及修正

计划执行后我们需定期检验自己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及时地总结经验,如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应及时加以修正,以利于下一步计划的制定。

虽然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但你只要细心观察,节约点滴时间,你是可以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的。比如说,如果我们把看电视、上网这些浪费掉的时间省一些出来,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大学是容易迷失的时候,所以时间管理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时间管理的原则要求我们节约时间,爱惜时间。节约时间很重要,但是提高个人时间利用效率则更重要。只有提高个人时间运用效率,我们才真正地合理利用了时间。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就要守时惜时,发挥每一分钟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报,2001,33(4):338-343

[2]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

第3篇

一、更新观念

(一)大学生职业适应力相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任占忠会长指出:“智者规划”,“适者生存”的新的就业指导理念是在总结经验和吸纳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精华基础上,以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四个转变:从重视学习成绩,到知识能力并重;从重视专业教育,到强化职业探索;从重视传授知识,到互动体验培训;从重视职业规划,到强化职业适应。

大学生职业适应力教育是以企业为主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以职业生涯目标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设计方法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发展定位和激发学业动力具有积极作用,其特点是以个人为主体,失去了职业适应的客体。职业规划侧重于自我设计,但就业环境常常不如意。

(二)形成中国大学生应树立职业适应力的战略思想

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都面临着“自我统合”的困惑。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适应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目标,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做准备。其次,要正确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即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适应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比如,一年级为基础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二年级为提高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能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强化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找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成熟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应该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作一个总结。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职业兴趣

要将爱好培养成特长,将兴趣转变为职业。在职业兴趣的培养中,要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之后形成稳定的兴趣,从而培养现实的职业兴趣;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根据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培养和发展兴趣,为事业的成功创造条件。

(二)塑造自身的职业性格

在职业教育中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还要尽力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为塑造健康的人格而学习。学校教育如果尽最大的可能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的性格,会使学生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建立相应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而且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保证教育的有效性。要强化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如通过专题讲座、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优秀校友采访录等形式,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个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环境。

(四)培养职业能力

1.调试良好职业适应的心态

(1)谦虚而随和地处理职场关系。在职场中,需要尽快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不宜太张扬,以免引起大家反感。选择自己的态度:虽然无法选择工作本身,但可以选择采用适当的方式工作,带着阳光、带着幽默、带着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快乐工作上,就会产生一连串积极的情感交流。

(2)乐观地面对职场困难。大学生应该对自己前途乐观,相信能改变命运,进而改变中国。一个人如果要谋求长久地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而从中更应该培养与陶冶自己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观。职场危机感,危机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源自自身,自身内因决定了职场认知,忠于职守,提升自己工作作风。

(3)始终保持对工作中的激情。把工作当事业,就是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工作成为自己割舍不下的一份牵挂,让事业成为人生风景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

(4)平和的面对周而复始日常工作。青年人除积累必要的工作经验外,还应注重学习他人行之有效的做法,来充实自己欠缺的经验,在未形成自己的习惯作法以前,多用开放的思路对各种问题加以思考和反思,努力克服易偏激,容易自卑、浮躁的不平衡心态。特别是要学会自我调解。

2.构建良好的职业适应氛围

(1)建立长效机制。从新生入学就告知每个人必须适应社会,从大一开始就努力营造一个职业氛围,培养各种职业适应力。将职业适应力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2)就业讲座。为使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掌握就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升就业能力,我们通过各种名人讲座,用他们的成功的经验引导同学们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讲座学习到如何确定就业目标、选择职业的发展路径、在面试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等,这些对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具有实际意义。

(3)模拟招聘。为了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通过举办现场模拟招聘会,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学习如何更好地推销自己,增强综合素质。

第4篇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创业不仅是锻炼自我的一个机会,也可以作为就业的一条出路,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公,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进行创业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以及各学校创业现状,对已创业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利用量表问卷探寻影响创业盈利能力的因素;最后通过因子分析生成主成分因子,算得因子综合得分,与创业盈利能力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因子分析在个人特质、帮助、困难三方面共提取出8个因子,利用加权平均算得综合得分,并与盈利做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因子综合得分与盈利能力与正相关。最后根据得到的结论对高校、社会和政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业教育;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回归分析

0 引言

(1)调查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也将随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综观目前高校,虽然都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大多只是蜻蜓点水,局限于纸上谈兵,没能深入实践。很多大学生虽有创业的意愿,但缺乏政策支持、理论指导、实践帮助,也只能不了了之。由此观之,建立一个系统、科学、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型对大学生教育和国家就业有很大的意义。

(2)研究思路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设计两份问卷,分别针对普通大学生和创业大学生。第一份问卷针对普通大学生,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选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样本采取地。第二份问卷,在第一份问卷的基础上,针对创业大学生,走访下沙商业区和各高校创业园区。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普通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观状态分析

调查发现,有84.1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有必要的,并且有70%的大学生对创业有兴趣,可看出大学生对创业热情较高。但是,在对创业的了解程度上,大学生却知之甚少,大多数只是偶尔关注相关创业信息,也并不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正是这种信息的缺失,使得很多有点创业苗头的大学生放弃这方面的想法。

在具体的教育实施方面,有40.5%的大学生希望从大二开始进行创业教育,另外,有37%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课余实践的方式开展教育,有33%的大学生希望进行选修课,可看出大学生对灵活教育因材施教比较赞同,同时希望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有45%的大学生希望每周3-4课时,有38%的大学生希望每周1-2课时,证明大学生很希望得到合理的创业教育。

经调查,大部分高校对于创业教育较为重视,达到调查大学生主观认为的“一般”水平,处于重视和非常重视的却只有37%。另外还有13%认为自身所在高校是不重视创业教育的。可见,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当然也不排除是高校的创业信息并未有效的传递到学生中去,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这种印象。

1.2 创业大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调查发现,84%的创业大学生在大三及之前就开始创业,而大四开始创业的人仅有6%,应考虑大部分大四的学生都忙于考研或找工作。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团队合资及家庭资助,银行贷款、学校补贴和社会扶持的比例都不高,表明大学生想要从外界筹集创业资金比较困难。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都在1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下超过了50%,可见当前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规模较小。多数被调查者月平均盈利在3000元以上,月平均盈利在1万元以上的占21.6%,月平均盈利在1000元以下的所占比重为10.2%。在资金周转情况方面,49%运转情况一般,资金运转好的占到27%。

关于创业教育,已创业大学生中有超过50%认为创业教育应该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开展,并且以课余实践和选修课是比较合适的,课余实践往往更能锻炼人而选修课更能体现教育的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另外,调查中82.3%的人认为课时应该在每周4课时以下,认为应安排每周3-4课时的占到将近一半的数量。

1.3 综合对比分析

基于以上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挖掘普通大学生和创业大学生不同视角的不同看法。结果显示,普通大学生和已创业大学生对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均认为大学生应从大二开始接受创业方面的教育比较合适。大二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让有兴趣创业的大学生尽早开始培养能力和素质,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起到帮助作用。在教育方式方面,两者均认为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接受实践式的创业教育比较合适。在选不选择创业教育的问题上,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概念还不足,很有可能因此而错失了挖掘自身创业潜力的机会。

在创业个人特质的对比分析中,对比两组对创业特质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普通大学生认为,理财能力、创造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对创业有很大影响,这些却被已创业人士列为他们最不具备的特质。相反,已创业人士都比较具备的特质,如自信、责任心、抗压能力等,正是普通大学生认为不那么重要的。不过,进取心、吃苦精神、吃苦精神等方面,双方都一致认同。

1.4 分析小结

调查分析,双方对“创业”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普通大学生觉得一些先天的能力和意识对创业的影响比较大,而忽视了性格对创业的影响。事实来看,只具备一些能力而缺乏意识,很可能还未成功就已放弃。而认为自己不具备那些能力的大学生可能理所当然地放弃创业,浪费了他们在创业上的一些潜能。

对于已创业大学生,对创业的激情已然被消磨殆尽,导致他们只能看到自己身上朴实的性格优势,而对进一步创业起推进作用的创造力等特质没有发展兴趣。因此,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创业者只能自己在学校附近开店,却没有进一步发展拓宽的趋势。而其中一些发展迅速的创业人士正是具备了双方认为重要的特质,才有大好的前景。综上,我们认为,创业教育的特质必须将两方的观点加以结合,方能塑造一个有能力储备又有精神支持的优秀创业者。

2 模型的建立

2.1 因子分析

2.1.1 数据处理

对个人特质、所受帮助、所遇困难三个部分分别做因子分析,可看出三个部分提取出的因子累计方差率都不高,分别为64.169%、61.883%和70.754%,因此将一些分数较低的因素删去。根据描述统计结果,将个人特质中的政策及法规意识、理财能力等9个因子删去,将受到的帮助方面的选修课程、参与讲座等5个因子删去,将遇到的困难方面的无场地、与学业无法兼顾等4个因子删去。

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先对以上三方面分别进行降维处理,并利用KMO和Bartlett检验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经检验,KMO值均大于0.5,且Bartlett检验值均小于0.05,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1.2 因子分析结果

(1)个人特质方面

当提取3个公因子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1.815%。由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得出,factor1_1为能力因子;factor2_1为心态因子;factor3_1性格因子。

factor1_1=0.894X1+0.863X2+0.845X4+…+0.456X22

factor2_1=0.27X1+0.257X2+0.239X4+…+0.376X22

factor3_1=0.13X1-0.108X2-0.176X4+…+0.486X22

则根据累计方差率可以得到个人特质方面的综合得分:

f1综合=0.30575factor1_1+0.2896factor 2_1+0.20344factor3_1/0.71815(1)

(2)所受帮助方面

当提取3个公因子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813%。factor1_2为前期条件准备因子;factor2_2为中期实践培养因子;factor3_2为后期资源利用因子。

factor1_2=0.911Y1+0.909Y2+0.851Y4+…-0.022Y7

factor2_2=0.136Y1+0.274Y2+0.322Y4+…+0.162Y7

factor3_2=0.004Y1+0.021Y2+0.085Y4+…+0.789Y7

则根据累计方差率可以得到帮助方面的综合得分:

f2综合=0.3638factor1_2+0.27749factor 2_2+0.18683factor3_2/0.82813(2)

(3)遇到的困难方面

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667%,大于70%。factor1_3为知识指导因子;factor2_3为资金管理因子。

factor1_3=0.939Z1+0.926Z2+0.909Z4+0.05Z7+0.372Z5

factor2_3=0.15Z1+0.191Z2+0.215Z4+0.921Z7+0.79Z5

则根据累计方差率可以得到困难方面的综合得分:

f3综合=0.54111factor1_3+0.31556factor 2_3/0.85667(3)

(4)因子综合得分

首先要确定三个部分的权重,利用问卷二的数据,用平均数算得三个部分各个因子的平均累计分数,分别为:个人特质851.72分,帮助方面743分,困难方面779.8分,又根据困难的实际意义,应赋予负系数。则可得到三个部分的权重分别为0.35869、0.31291、-0.3284。则可得到以下结果:

F综合=0.35869f1综合+0.31291f2综合-0.3284f3综合=0.15271factor1_1+0.14464factor2_1+0.10161factor3_1+0.13746factor1_2+0.10485factor2_2+0.07056factor3_2-0.20743factor1_3-0.12097factor2_3(4)

2.2 综合得分与盈利的关系

为探究每个样本的综合得分与盈利的关系,我们先以盈利为y,F为x画散点图,结果如图2:

我们的盈利能力是用问卷上的问题来衡量的,分为5段,其中“1”代表月盈利1000元以下,“2”代表月盈利1000-3000元,“3”代表月盈利3000-5000元,“4”代表月盈利5000-10000元,“5”代表月盈利10000元以上。基于此得到图3。

剔除散点图中的异常值,对综合得分F和盈利能力进行了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度较高,R方达到了0.903。得到的线性模型如下,两个系数的sig值均小于0.05,表明系数显著。

y=-3.763+0.619F(5)

因子综合得分与盈利能力是成正相关的。

2.3 模型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影响因素,让被测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通过F综合的公式(公式4),算得F综合。再根据公式5算得其盈利能力的分数。如F综合=10时,算得y = 2.427,则意味着该被测人员的创业盈利能力应在4000元左右。该模型可以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在模型应用以后定期收集已创业大学生对模型因子的反馈,不断地对模型进行修复、完善,使模型保持与社会变化接轨。

3 总结

3.1 对高校的总结建议

3.1.1 创业教育萌芽阶段

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是注重创业教育氛围的建立,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1)高校应设立创业基础级课程,主要以必修课为主,设置时间为一年,面向全校学生;(2)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企业家论坛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3)高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增强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信心;(4)高校应积极宣传当前政府在创业方面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3.1.2 创业教育孵化阶段

在大二、大三阶段,高校主要应针对大学生个人特质及创业所需的帮助进行指导:(1)高校应该开设中级创业理论课程,这一阶段主要以选修课为主,课时可设置为3-4课时;(2)高校应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业心理素质培训,通过创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培训,帮助其应对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3)高校应提供专门的创业咨询,帮助大学生解答一些创业方面的疑惑和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1.3 创业教育成长阶段

在大三、大四阶段,高校主要应致力于解决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应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人脉基础和创业平台:(1)高校对之前培育出的优秀的创业团队提供适合创业的场所和资金;(2)高校应对已处于创业阶段的团队进行跟踪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进行全方位评估,确定企业成长方向,帮助更好的管理和运营企业;(3)高校应该建立起创业者联盟平台,帮助创业团队之间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建立广泛的社会人脉基础。

3.2 对社会和政府的结论建议

3.2.1 前期条件准备

在前期准备条件方面,主要的帮助来自创业者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从根本上看,大学生创业前期准备条件的帮助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影响力。在这个结论下,要增加大学生创业率及创业成功率,政府应当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推进力度,主要包括:出台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创业教育机构,健全创业教育机制;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扩大大学生创业的宣传范围,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成功创业大学生的奖励,促进社会形成创业的风气。

3.2.2 中期实践培养

在中期实践培养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的帮助主要来自于学校和社会:促进创业研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系统、完善的教育方式和体系;培养优秀的创业师资力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开展大学生创业基地,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获得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将其联系在一起,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

3.2.3 后期资源利用

在后期资源利用方面,由大学生自身能力的运用和政策普及执行对创业带来的帮助。而这些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社会对创业政策的实际运用。在这方面,建议主要有:对大学生在创业能力、态度、意识的重点培养;完善大学生创业信息机制,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信息的有效宣传和普及;完善健全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流动和运作机制,保证大学生受到创业政策的优惠;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论坛和平台,集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大学生创业的摸索提供经验和技术分享。

参考文献

[1]郝黎仁,樊元,郝哲欧.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7).

[2]杭州统计信息网[OL].hzstats.gov.cn/web/.

[3]叶静.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03.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形式;实践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依据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生活的一种实践教育形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核心内涵在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将书本知识学习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四有”新人,价值目标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它旨在通过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观察、分析与服务,进而了解世情、国情,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的再要求、再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大学生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体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探索、掌握、实践、验证、发展真理和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科技相结合、认识与改造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体、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的重要渠道。此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仍处于被动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始终没有完全摆脱单向的教师传递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尽管我们认为大学生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是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在教育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相对应地,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群体也一直习惯于以教育者“权威”自居,对大学生实施甚至灌输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分别处于主动、被动的位置,这体现了双方地位上的不平等。如果不能将这种传统、单一的主客体关系打破,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起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新局面,不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实践形式有待创新

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无论是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学科专业实践活动还是校外实践活动,都逐渐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形式。每年各种活动在开展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流程乃至学生参与的群体、活动合作方往往都沿袭多年来的经验做法。当然,依靠经验办事是有利于提高活动组织、实施的效率的,也可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一些精品活动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不断进步、精益求精。但是,这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怠于思考、盲从组织安排,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有继承性的传统实践活动中,新一批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往往会先研究前辈留下来的活动资料,往往也因为这样而容易陷入到旧的思维模式之中,难以实现突破创新。

(三)考核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首先,实践报告作为当前考核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最主要依据,实践报告所获得的成绩分别与个人、团队受表彰情况有关,笔者发现实践报告得“优秀”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表彰。实践团队中,获得优秀实践报告的成员越多,该实践团队也更容易获得“优秀实践团队”的表彰。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察比较片面,主要是依据实践报告来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实践成果。在成绩评定和表彰上,对学校立项的实践活动参与者存在明显的偏向性。这样的评价体系,对少数精英群体具有“保护性”,不利于提高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全面评估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

三、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建议

(一)校企联合的“双元”实践模式

高校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了解更为全面,在活动策划和组织管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能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能为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实践场地、资金支持和最实用的案例学习。校与基层一线相互合作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也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带来的价值,那么只有全方位地深入了解社会的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而,大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推行校企联合的“双元”实践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的校企联合实践模式以企业为高校创办实践基地的形式为主,这样可以长期为大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场所和岗位。这样既能保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促进实践教学成果的转化,也能为企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高校在选择合作单位时,应倾向于对培养大学生的主观愿望强、社会信誉高的单位,并且从一开始就签订全面而详细的共建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细化共建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等内容。对于实力雄厚的学校,在拓展实践基地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师生自主创业、与企业合作发项目等,这种合作形式下更能保持高校的自主能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

(二)社会服务型实践模式

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落脚点,即是培养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因而,实行社会服务型实践模式是高校实践教育社会功能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前我国的社会服务型实践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要内容。近些年,由团中央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累计有七千多万人参与进来,分别深入到贫困、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支农、医疗卫生及科技服务等志愿工作。其中,扶贫接力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等是当前几大重要的志愿服务活动类型。

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大学生真正有机会深入到山区、农村、基层,了解最真实的国情、民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而且通过运用自己所学到知识、才能为人民群众服务,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感,是对大学生最生动、最具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服务型社会实践通常都是以义务服务、公益活动为主,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来说,是没有直接的物质利益可言的。因而,政府和高校最主要是解决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在政策和物资上大力支持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国家对志愿服务西部的大学毕业生给予一定的物质补贴,对于服务期满、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在报考公务员时可以优先录取等政策,很显然对大学生投身于西部建设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其次,时常关心和慰问正在服务期内的大学生,对家庭困难的志愿者直系亲属给予一定的帮助和照顾。这样才能使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安心于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对志愿者的工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当地政府应与之保持经常的沟通和联络,了解服务地区的困难和需求,及时帮助志愿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都是比较多的,要使其规范、有序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对社会实践运行的各个环节、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估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把握高校实践教育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表彰先进来激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等,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精益求精、做得更好。

当前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估考核,按照考评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对参与实践的大学生的考评与对组织方的考评。从考评的内容来看,对大学生的考评,主要以其参加实践的时间、实践单位的评价及实践报告为依据;对组织方的考评则主要依据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和总结材料以及参与人数、媒体报道情况等量化的实践效果,从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的贴合度、参与面与受众面、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等方面来进行考察。现有的这种考评形式在考察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考评者对考评对象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实际表现知之甚少,仅仅依靠文字材料和汇报演讲作出判断,主观性较强。

针对这种现状,应建立起综合全面的评估考核机制,按照比例分摊的形式分别考察学生、组织方、学校、合作企业及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其中以大学生和组织方为考评重点,同时要总结学校整体的部署、指导情况,并定期对合作企业及实践基地进行评估和考核工作。

对组织方的考评亦同,以目前的考评指标为主,并参考过程监控中所得到的详细信息、学生对组织方的评价等内容,对其在社会实践计划、组织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过程交流和成果分享,并适当对优秀个人和组织者进行表彰奖励。对于某些长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或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效果的实践活动,还要进行后期的效果追踪,并根据实践效果决定该类实践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周期。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地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减少行政干预和教师权威,放权给高校自主设计教学计划,放权给大学生自主组织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地以人才培养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导向,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认真做好社会实践的规划、组织管理、评估考核及保障支持工作,将实践教育与专业学习和日常教育相结合。通过把每一环节做到实处,来实现社会实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国栋,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索[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学习指导;问题;对策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领航者,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面度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上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辅导员要积极辅助大学生开展学习指导,更好的适应大学环境,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开展学习生涯,为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培养优秀人才服务。下面简单探讨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与内容分析

(一)工作职责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助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在帮助、支持学生学习与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其本身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重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工作中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做好成才辅导与职业生涯指导等,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按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辅导员具体工作中,要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研究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掌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好学生的学业指导与管理工作。

(二)工作内容

高校辅导员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积极深入到学生工作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经常深入班级,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宣传推广,掌握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大学生学习生涯中会出现诸多问题,辅导员要立足于这些问题,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指导,帮助他们积极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为个人未来成才与就业提供支持。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之后,在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生活方面、情感方面、环境适应方面都会出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质量,对个人健康成长造成阻碍,不利于大学生迅速以良好心态适应新环境,享受大学生活、完成学习任务。高校辅导员开展学习指导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问题,还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应对大学生活,在学习上迅速走出高中教学模式的影响,适应大学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并创新探索,为培养并发展个人综合能力提供支持。辅导员有效学习指导的实施,能让学生迅速同新老师与同学们之间建立稳定且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大学教学新模式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学习挑战,对个人性格成长、心态养成产生积极影响,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充实个人学习与生活。

(二)促进个人成长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能为大学新生提供学习榜样,提高个人自学能力,适应新环境,在积极的帮助与指导下适应新的学习氛围,掌握学习经验,提供心灵、生活与学习上的帮助与启示,从而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有效的学习指导能帮助学生迅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一旦学习遇到问题可迅速同辅导员建立沟通桥梁,积极尝试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对抗情绪,拓宽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从而合理安排个人学习与生活,做到大学学习生活中有的放矢,提升个人学习质量与生活质量。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问题

(一)学习指导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肩负着诸多职责,工作中各项事务繁重,面对庞杂的日常事务在开展学生学习指导方面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比起其他繁杂且迫切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只能退居二线。由于辅导员诸多工作涉及教学、行政、学生奖惩及资助、问题活动管理、党建等,学习指导开展的重要性降低,同时由于不同科系学生数量不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辅导员在开展学习指导方面的效率与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规划个人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等方面出现问题时无法得到有效指导与解决。

(二)规划意识不强

辅导员在辅助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管理工作中,多数存在规划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理论指导、实践目标不清晰等问题,学习指导辅导流于形式,未深入挖掘学习指导的作用与价值,或者规划工作投入精力少、重视程度不够等,从而影响学习指导工作的质量。不少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局限于填写相关内容,缺乏相应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支撑,使得学生本人也并未充分意识到学习指导对个人大学生涯的积极影响,不利于后续成才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开展。

(三)辅助工作不到位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习生涯规划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辅导员更多的是发挥领航者与引导者角色,辅导方法单一、辅导举措缺乏创新、辅导措施落实不力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指导的完成。辅助工作不到位使得学习生涯规划的质量偏低,学生学习与成才积极性无法得到激发,无论是后续开展学业规划还是职业规划都会出现问题,也使得辅导工作含金量低下,学生收获少,这对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好的利用个人时间培养综合能力、高效利用周边资源服务个人成长有不利影响,一旦遇到学习问题、感情问题等时无法做出准确应对。

四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对策

(一)积极转变角色

高校辅导员要深入认知职业角色,结合自身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围绕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迅速转变角色,适应岗位与角色需求,积极协调好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的界限,积极积累工作经验,从学生身心需求出发,就开展学习指导积极进行探索。要联合院系领导、有经验的辅导员、班级干部、优秀学生等总结有益经验,围绕大学生学习指导、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要求,针对进入大学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与疑惑就学习指导积极探索,做到多请教、多学习、多汇报、多交流、多总结、多反思,为开展学习指导提供支持。辅导员要深入认知开展学习指导的重要性与价值,转变角色积极发挥领导者与辅助者价值,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创新的工作手段为广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指导指导。在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中,要注意融入经营理念,为规划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明确告知学生们用心经营个人学习生涯的重要性,在指导过程中强调对学生个人成长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将学习生涯规划内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在设置目标中兼顾当前与长远,以服务自身发展为目标,循序渐进的走向成功。

(二)重视规划理念的融入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中,要注意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与理论,以先进的工作意识提升自身水准,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就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目标、要求及执行等进行深入研究,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需要,为广大学生提供切实的学习指导辅导。工作中要以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将政治意识与责任意识、思想与行动、学习传承和创新创造统一起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大学生活中较常出现的迷茫与遗憾等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在院系管理、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规划理念,真正让辅导员的学习生涯规划指导深入学生内心,以规划理念、创新习惯来经营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涯。

(三)重视创新探索

要重点加强规划意识与理念的融入,从辅导员角色出发,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规划意识内化为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识,从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角度出发,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导个人生涯的关键,通过分析影响学生长短期目标与行为的因素,对学习指导的进程进行推演、设计和安排。在学习指导中,辅导员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指导职责,教授给学生科学的测量工具,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全面到位的场外指导。要将创新打造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对个人成长经历进行总结与反思,围绕个人真实意愿对学习生涯进行规划,了解学生大学生活中的困惑与迷茫,在指导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重视创新素质的培养与锻炼,以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做出改变,最终为实现大学学习生涯规划目标提供支持。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还要重视高校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重点就辅导员工作中的基础知识测试、主题班会、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主题演讲等加强培训教育,全面提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经常在校内举办辅导员培训与考核活动,选拔出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积极传授工作经验,集中对辅导员老师开展培训和指导,通过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在辅导员队伍中营造加强学习、增强素质、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与效率,为大学生学习与成长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辅导员要适应工作需求,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在工作中融入规划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指导,为更好的渡过个人学习生涯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余家鹏,杨莎,王劲松.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成才规划辅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66-67.

[2]陈勇,祝信刚,顾姗姗.专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利弊与完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4(16):80-81.

第7篇

理工类学生学体特点为对专业学习十分重视,欠缺人文思考与人文情怀,尤其对于个人“成才观”的养成还处于原始的模糊感知阶段。我项目组成员设计了一组有关学生成才观的调查问卷。选取理工科专业两个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其中问卷第6题“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学生?”的分析中,有72人选择了B选项“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努力”。这充分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及个人价值,没有真实的、可触的认识。对于理工科高校学生除了院系辅导员及相关负责老师在日常工作交流中的有益灌输和启发外,学生很少能够有参与到关于“成才观”问题的思考中来。

二、大学英语教学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才观养成中的作用

问卷第5题“您认为自己价值观的确立,受到什么影响最大?”的答案中,有60人次选择了“家庭教育”,29人次选择了“学校教育”,这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家庭和学校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渠道。理工科高校学生如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进入大学学习后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时时看管”,家庭因素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加之理工科院校学生接触人文思考,尤其是对于“成才观”这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机会是少之又少。而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其实是一个未被重视的成才观“培养皿”。高校新生入学两年内都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学期总学时最低也在48学时,某些学周较长的学期可达90学时,《大学英语》课程学时总数在理工科学生每学期的总学时数中绝对是“重头戏”。目前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材均使用每单元选取一两篇课文的编辑形式,课文内容一般会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如果课文选得好,内容贴切,积极向上,发人思考,大学英语课堂就会变成大学生正确成才观有效的培养阵地。

三、《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中成才观相关课文的分析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第三版共分四册,每册8个单元,每单元配有PassageA和PassageB共两篇课文。笔者对该套教材课文作了梳理,其总数为64篇,其中课文主题与大学生成才观直接相关的就有20篇,占总四册教材总篇数的31.25%,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这些课文材料的内容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促使学生思考课文内容,总结作者观点,内化蕴含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接收到其中“隐性”的大学生成才观教育,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个人成才观。

四、一些疑问

在讨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才观养成中的作用问题时,很多人都会持怀疑态度,在理论高度及具体操作层面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大学英语不是主要教语言技巧吗?

怎么开始承载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了?这正体现了很多人对英语教育的误读。不可否认,英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它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知识的讲授。但对于成功的语言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双语语言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思想观点有深刻认识。上述图表显示了课文与大学生成才观的有机契合。英语教师在分析篇章内容结构时,通常会反复地操练学生的阅读、总结等技巧,当学生完全掌握课文内容时,就会做到一种无意识的成才观培养。

2.一线英语教师们会有这样的学生成才观培养意识吗?

目前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确实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方面欠缺自发性和主动性,这与社会对大学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责定性不无关系。随着高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高校各部门职责愈发精细化。公众对于任课教师的工作,一般定义在“传道、授业、解惑”,而“育人”这个职能则似乎责无旁贷地被仅限于高校辅导员老师的本职工作中。其实,在当今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潮流中,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甚至“人生的方向标”。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利用理工科学生较为新奇的人文气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社会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成才观。

3.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成才观的养成能有多大影响?

这个领域前人鲜有思考。究竟理工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对学生成才观有多大的影响,我们确实难以界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固然不能替代原有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但其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长观养成这一问题上的作用可以用之前的“锦上添花”来形容。大学生的成才观养成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个人家庭教育以及学生交际圈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尤其对于理工科高校学生而言,是他们能够接触到个人成才观思考领域的一个重要辅助途径,是高校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有益补充。

五、对理工科高校英语课堂的展望

第8篇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group. With the growth of their consumption level, as well as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tend to regard traveling as their way of relaxation. Meanwhile, patterns of consumption and experience model have changed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 tradition of package tours which usually gathering lots of strangers as a group couldn't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umers any more.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start looking for a more stylish, more personalized, and a participatory, in-depth travel mode. As it comes to college students, considering their economic strength, self-help travel issues such as difficulties in finding the platform which provides the details and information for self-help tour,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establishing a college students reciprocal travel platform which has been very specified based on 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of Xi'an Universities.

关键词: 大学生;旅游现状;互助旅游平台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ontemporary situation of travelling;reciprocal travel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01-03

0 引言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旅游热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赞同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期间到全国各地走一走,希望他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眼,健康的成长。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1]。

在国外,互助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尤其被大学生们所钟爱,具体的形式是借助互联网认识异地或同城的朋友,商量好后进行异地互访,被访者在自己家中接待一位远方朋友,可能的话可以提供车、导游等,然而在自己旅行时将获得远方朋友相应周到的接待,从而做到低消费或无消费住宿、旅行[2]。这种旅游方式皆被国外的青年大学生所喜爱,同样,也不断的渗透到我国的旅游事业中。

1 大学生旅游现状

当今全国高校数量逐年上升,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庞大的队伍[3]。就西安而言,在校大学生就有120多万。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参考法以及访谈法,对西安市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500份,其中有效问卷2345份。其中有接近93%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只有2%的大学生没感觉。我们从性别、专业、出行方式、景区的选择、结伴的对象、出游时间、出游目的等19项,对西安在校大学生的旅游现状进行了总结。具体的调查内容和调研的数据显示:93%的学生非常喜欢旅游,5%的学生一般喜欢旅游,2%的学生对于旅游没感觉。

1.1 出游地点的选择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风光等都是大学生选择的范围,尤其是一些知名度高的景区更受到大学生的向往,如图1所示。其中,钟情于自然风景区的占了总人数的46%;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25%左右;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12%和8%;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占9%。当然,其中很多的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而选择旅行的地点。例如,旅游专业的同学往往会因为专业而选择旅游的地方,历史系的同学总会去一些红色旅游革命区,同时也能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这也符合其内心世界丰富、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征[4]。(图1)

1.2 出游时间的安排 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都很零散,所以在出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是不固定的,自由选择,这样的大学生占了总人数的42%左右;大约43%的学生会安排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在“十一”黄金周和五一小长假进行一次中长途的旅行,趁此时间休息调整精神状态,而在双休日则选择学校周边的地方去放松;而选择寒暑假期出游的人约占总人数的15%,大部分的原因是一直在外地求学,想利用寒暑假在家多陪陪父母,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以及周末去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

1.3 出游的消费情况 根据调查,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所以,对旅游有感觉但是没去旅行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因为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一般大学生在出游的消费上选择如下:

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大部分的学生选择自行车、长途汽车、火车等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很少一部分同学会乘坐飞机、动车;旅游住宿方面,一般不选择星级宾馆,而选择住亲戚、朋友、同学家、大学宿舍或廉价的旅馆;在旅游过程中饮食大都很不讲究,主要以吃方便面、快餐乃至家常便饭为主;仅次于车费的花销是购买纪念品或者当地特产、品尝旅游地的风味小吃;娱乐方面的东西考虑的比较少。因此整个旅游过程较为节约。

1.4 出游的目的 说到出游目的,其实很多人的旅行时目的很单纯,比如说去避暑避寒、随便去散散心、了解各地风情等。根据调查得到图2所示,65%的大学生出游主要是为了欣赏景观、参观古代建筑、从而增长见识,而15%的人是为了休闲散心,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的人不多。

2 互助旅游平台的研发

2.1 自助旅游与互助旅游的比较 自助旅游和团队旅游,它本身有许多弊端,如随团旅游,不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导游的推销和逼迫式消费让人无法拒绝,再加上走马观灯式的看景点,就会导致整个旅途不愉快;再如自助旅游,虽然没有随团的那么多局限和繁琐,自由的可以取舍,但是,不够安全,线路的选择也较为耗时,所以很多人选择到BBS或社区里找一些驴友团结伴而行。而互助旅游在旅游花费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可以通过最优的行程设计,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满意的旅游经历。

2.2 互助旅游平台的设计理念 我们从大学生旅游动机、旅游经费、最优路径的选择、期待的旅游方式等几个方面考虑,建立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旅游平台。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解决那些无法建模的复杂问题,它能够模仿人的思维方式,考虑到费用、时间、地点等因素来分析不确定、不精确的情况,进行最优决策的推荐。当然,我们也采用了google的搜索和地图服务,有效的利用API进行开发,实现一些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功能,比如,谷歌的地图的最优路线服务。

2.3 互助旅游平台的功能 互助旅游平台的主要功能有:

①首页:主要包括网站的最新信息,其设计力求抓住用户内心。抛弃传统旅游资讯网的大量繁杂信息。简约但不简单,整体布局有以下几个板块:校园互助导航(主要提供旅游信息集散地导航);路线查询;今日推荐;学校周边(主要关注学校周边的旅游和食宿等信息);这个周末怎么办(主要给注册用户一个喊话的模块,一起商量“这个周末怎么办?”这个“首要大事”);在线问答(有专门志愿者提供在线提问解答);热评(去过一个地儿,如果好的话,在此版块发起热评,吸引大家都去哦)。

②个人主页:属于个人博客,用户注册后才能使用。这是属于用户的个人天地,你可以在上面写写日志,分享心得,和访问者交流,你可以在此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装扮以此来展示你自己的个性,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个人主页”上,让大家都可以来欣赏、认识你,是一个充分展示你自己的网上平台。

③信息中心:在这里各种旅游信息,每个注册用户都有权限发部信息。这个板块是这个平台的核心,它是联系线上和线下的纽带。

④食宿驿站:该板块主要是向大学生介绍供食宿的大学地点及可提供的一些帮助,并推荐实惠的餐厅及安全的旅店,通过链接可以直接浏览各家餐厅及旅店的信息。

⑤登录注册:提供登录注册,通过注册成为会员可以享受更多的优惠,例如:注册会员可上传旅行日志相册,景点推荐,以及其他比较好的信息供他人分享。

⑥Talk-Box:此功能很像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右下角的及时交流窗口。通过此工具你可以在线及时的和各地的大学生进行交流。

⑦路线查询:借助google地图API进行开发,提供优质的路线选择服务。

综上所述,在互助旅游平台中,允许旅行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出邀请帖,并在帖中标出出游的地点、出游方式、消费估算、想要结伴的条件等,并将帖于旅游平台的交流板块中,等待有意向的驴友来回应。对于安全问题,整个平台采用的是教育平台,实名制交流,等到一个兴趣爱好一致的团队组建好之后,通过平台中的最优路径的选取模块,从而自动获得我们整个旅游的线路、餐饮、住宿等详细的旅行清单。

大学生可以通过互助的方式进行校际和地区间的旅游,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看世界的愿望,也加深了各高校之间的交流,这不但帮助他们缓解了生活、学习上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也锻炼了她们的自我学习和社交能力。通过每次旅游策划,旅游过程,他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每次的探索与冒险,也极大的锻炼了他们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助旅游平台的推广

3.1 新型的网络平台想要推出,必然起步较难,用户数量势必少,但是互助旅游平台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所以我们要将平台的特点和功能大力的扩散到各所高校,从而扩大宣传力度。同时,我们需要邀请旅游业的业内人士,对我们的平台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估,确保其实用性、价值性。

3.2 互助旅游平台要有专人去更新内容,并去各大知名论坛、名人的博客、微博等处发帖,帖子签名处或文章内容内加上自己网站的链接,同时注重网站友情链接,多做一些高质量的友情链接,建立品牌意识,扩大网站认知程度。

3.3 互助旅游平台要充分注重用户体验,邀请自己的朋友、广大大学生朋友们,以及一些喜欢旅游的人加入平台的管理和宣传的工作,征询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同时借鉴一些做得好的旅游网站,不断更新和改进旅游平台的功能。

3.4 通过录制一些与旅游相关的视频,加上自己网址或者网站的介绍,然后发到各大视频网站上面,选择视频的时候尽量找一些质量好有新意的,这样才能有较好的宣传效果。

4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热爱生活、富有激情、敢于挑战的群体。他们喜欢接受新生事物,不仅期待学习先进的理论,同样喜欢大自然的清新、现代化的刺激、人类文明的遗迹。经济的有限性,决定了大学生各种出游选择。旅行社的带队出游纵然舒适安全,但是昂贵的旅费将大学生拒之门外;个人旅行固然轻松自由,但是缺乏安全和新点子以及对目的地陌生,总会产生几许孤寂。所以基于大学生出游的问题,我们搭建了大学生互助旅游平台,期待能够带给他们省钱、便捷、舒适的旅行路线,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个人文化素养,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让旅行成为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曹喜蛙.曹喜蛙作品选集——2009中国大学生旅游节典藏图书[M].北京: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8.

[2]任曼丽.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现状及开发策略分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