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1: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

第1篇

一、整治重点

(一)农村低保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将《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治理重点,结合全县民政领域脱贫攻坚行动,4-6月份开展一次社会救助全面排查。检查各地落实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低保情况,以及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和建档立卡边缘人口纳入低保情况。检查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中是否存在“脱保”“漏保”“多头重复保”“关系保”、突击提高贫困户低保收入脱贫等问题,是否严格落实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备案制度,低保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二)低保专项整治工作作风严实。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突出“四联四增”,聚焦社保兜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做表面文章类”“违规决策类”“弄虚作假类”和其他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严肃查处专项整治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问题,经办服务中不担当、不作为,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以及农村低保等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兜底保障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问题。

(三)加大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力度。认真落实《省民政厅财政厅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排查低保户和特困供养人员识别不精准、动态调整不及时,违规领取、重复领取、死亡后亲属继续领取社会救助金等问题。深入排查社会救助资金筹集、拨付、发放、使用等环节侵占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盘剥克扣社会救助资金等问题。

(四)加大低保公示长效机制力度。一是审核公示。乡镇对新增低保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情况进行审核,将审核情况在申请人所在村民委员会的公示栏公示,公示期为7天。二是拟审批公示。县民政局拟批准的对象,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在申请人所在村民委员会的公示栏以及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民政部门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受益人、保障人数、保障类别、拟保障金额。三是长期末端公示。各乡镇民政员负责每月在各村村务公开栏内对辖区内当月低保对象政策享受情况进行长期末端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低保家庭户主姓名、保障对象、保障人数、户月保障金额、县民政局和乡镇人民政府监督举报咨询电话,同时在县民政局和乡镇门户网站公布乡镇和县级社会救助热线电话,接受群众咨询。

(五)规范低保行政文书和档案管理。各乡镇根据《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规定,全面使用新的行政文书,规范填写低保审核审批表、诚信声明及低保申请及授权书、入户调查表、审核审批公示单、不予批准决定书等行政文书。低保档案要做到一县一室、一乡(镇)一柜,一村一盒,一户一档,材料齐全,形成县、乡(镇)、村委员会三级档案管理体系。审批类档案(个人档案):包括申请书、户口本、身份证、残疾证、房产证、相关困难证明材料等原件或复印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授权书,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入户调查表,民主评议记录,公示照片,低保审核审批表,动态管理审核审批表等。日常管理类档案(综合档案):包括低保政策文件,会议记录、工作请示、报告、总结、批文、信函、低保资金发放汇总表、低保对象花名册、调增(减)人员花名册、低保金调增(减)人员花名册等。

二、工作安排

2020年农村低保专项整治工作从4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4月底至5月9日)。各乡镇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有关工作。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政策,增强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意识和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政策知晓率,营造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和支持专项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积极稳妥、公平公正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二)专项整治排查阶段(2020年5月10日至6月31日)。专项整治工作以乡镇为主,集中力量对社会救助对象,尤其是农村低保对象、返贫人口和建档立卡边缘人口进行全面排查。各乡镇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切实整改。及时把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中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巩固兜底保障脱贫成果,在核算低保家庭收入时按规定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对于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的可给与1-3月的低保金,促进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积极就业,防止养懒人。

(三)扎实全面整改(2020年7月起持续推进)

一是制定整改措施。县民政局、乡镇会同纪检部门全面梳理自查中发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找准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风险点、薄弱环节和监管盲区,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切实完善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规范管理。

二是抓好问题整改。县民政局、乡镇对照问题整改措施,高标准抓好整改。纪检部门通过约谈、督办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推动县民政局和乡镇政府抓好专项治理问题的整改落实。坚决不让专项治理走过场,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县民政局、乡镇对排查出来的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及时予以清退;对符合条件的新申请低保对象要依据规范文书开展审核审批工作,及时予以审批纳入,做到“步步有痕迹、环环能倒查”。

三是公开整改情况。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督”,县民政局、乡镇在其网站全面推行网上低保对象长期公示,公开辖区范围内低保对象姓名(未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等个人信息需保密的对象除外)、居住村(居)委会、低保类别等相关信息,并根据动态管理情况及时更新,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开展督查检查(持续推进)

在各乡镇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2020年8月中下旬,县民政局将组织人员对乡镇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每个乡镇抽查1-2个村,对抽查村的低保户按照30%上门入户核查。

对、举报次数较多、群众反映问题强烈和媒体公开曝光问题的乡镇重点督查,督促乡镇针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

(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实施)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县民政局、乡镇要与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为高效推进专项治理工作提供坚强组织纪律保障。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二是规范定期报送和通报制度。各乡镇每月26日前将专项整治开展情况总结上报县民政局低保中心,务必做到工作开展有成效。要按月收集本乡镇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县民政局将视情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强化以案释纪,发挥震慑作用。

三是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各乡镇要举一反三、加强整改,补齐制度短板,堵塞管理漏洞。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研究制定制度措施,建立完善防止问题发生和反弹的长效机制,把务求阶段性成效和形成长效机制有机统一起来。

三、工作要求

(一)完善制度机制。各乡镇要完善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在乡镇、村两级要明确专人负责专项整治工作。要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困难群众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确保社会救助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实。

第2篇

一、明确重点,多措并举,切实把纠正教育系统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全力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人民群众幸福之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确定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师德师风建设三个方面为纠风专项治理工作重点,以民主评议学校为载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狠抓治理。

一是大力实施免费教育,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我市全年对67.47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行全面免除,免费金额达2.85亿元。到目前,已下拨1.3亿元,确保了学校正常运转。为全市55.28万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免费金额达2468.15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办普通高中免费教育。从秋季新学期开始,对全市10.6万名公办高中公助生免除了基本学费,投入资金1.1亿元。目前,各级财政在已按计划和用款进度拨付免费资金3636.35万元。

为使免费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重点加强对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5次,查处乱收费案件10件次,查出违规金额2.99万元,清退违规收费2.99万元,通报批评2人。

二是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我们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作为民主评议学校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继续坚持就近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原则。同时,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进行清理规范。经清理为公办学校的,已经全部统一执行了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收费政策;经清理规范为民办学校的,已经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了审批、登记,执行了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政策。对个别学校违反规定组织考试选拔新生,办校中校、校中班等违规办学行为进行了纠正。初一新生普遍采用了电脑派位、教育局统一编班的做法,有效缩小了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教育生源质量上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我们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结合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师德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教师言行,重点解决教师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推销保险、教辅用书和复习资料、歧视排挤后进生问题和自身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坚持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差、学生和家长意见较大的,一律不予聘任。通过师德教育的开展,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了思想认识,师德师风明显好转。

四是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教育理念,提升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满意度。群众对教育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关,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借鉴瑞典经验进行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突出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设置开放式课堂,增加开放式课程,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支撑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建构,引导学生走近自然、走近社会,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全新的评价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征求家长意见,学生家长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比较满意,这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又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

五是农民工子女入学无障碍得到确保。我市历来重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问题,把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当作自己的责任,当作“普九”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来抓。我们在20*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中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做出专项规定,印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工作实施办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要求其父母或监护人送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同时要求各国办中小学校,必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与我市居民待遇相同(农村学校全部免费,城市学校只收课本费)。截至目前,全市已接收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20368人。

六是以“爱心助学”活动为载体,全方位拓宽办学助学渠道。我市在治理乱收费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问题,通过落实减免帮扶政策,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开设绿色通道。自2001年起,从市、县、乡三级全方位开展“爱心助学”活动。7年来,通过政府财政划拨、民政救济、教育经费划拨、特殊党团费、机关企事业捐助、干部职工捐助、个人直接捐助、“结对子”帮扶以及希望工程助学金、春蕾计划救助女童等多种渠道,共筹集爱心助学资金2300万元,救助贫困家庭学生8万余名。今年以来,我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的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安排补助资金881万元,对1.03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进行了资助。4.7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到国家补助政策。各高校积极采取贷、减、助、补、免等政策,1.02万名大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1389万元。

二、当前教育系统纠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育系统点多面广,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县域间校与校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教育公平还不能完全实现,择校热还不能彻底解决,距离社会各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教育乱收费一定程度存在。虽然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实现了免费教育,但是一些学校仍然收取补课费、自习费等,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教师福利。由于学校经费中没有这笔开支,需要学校自筹资金,因而大多会转嫁到学生身上。

三是师德师风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是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搞有偿家教、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努力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育集中收付中心的作用,保证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

第3篇

王会新

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古今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民生保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见,民生问题已上升到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高度。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这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都源于社会建设的滞后,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而民政承担着以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群体为主体的贫困群众的最基本、最现实、最兜底的民生保障任务,是民生保障的“底线”,是民生建设的基础,高度关注民政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更是纪检监察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从民政的视角,结合琼海民政工作实际和个人工作实践,浅谈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如何在解决民政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中充分发挥作用问题。

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主动解决民生问题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反映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市民政部门受理的涉及民生问题的举报60件次。基层纪检监察要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认真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积极解决他们的诉求,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当党的卫士,做群众的贴心人”。

首先,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纪委监察举报中心、乡镇室、村(社区)信息员三级网络,专人负责,件逐人逐件建立台帐,做到“日清月结”,使领导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要逐步健全完善领导接访、基层巡回接访、对话、问题公开答复、吸收群众代表参与案件调查等制度,推行领导联系点、网上。政风行风热线等举措,并持之以恒,抓出实效。

其次,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行领导包片、包案责任制,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处理和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尽量把问题处理在初时、处理在荫芽状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不要坐在办公室“守株待兔”。要加强市纪检监察机关、市直属单位纪检委(组)和乡镇协调配合。对涉及各部门各行业的重大民生问题,做到全市一盘棋,劲往一处使,真正把问题解决处理到位。

三是要加强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和分析。民生问题具有时代特征,不断发展变化转型,是一个动态的问题。基层纪检监察要认真研究分析其变化发展规律,摸清其产生原因、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针对其症结,提出解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解决。

,在我市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我局设立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热线电话和举报箱,受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来访、来信、来电咨询380多人次,采取基层巡回接访、对话、吸收群众代表参与案件调查问题公开答复等形式,答复处理突出问题120多场次,组织村(居)干部开展“双述”活动204次,全市1300多名党员干部、5000多名群众代表参与测评,提出意见和建议400余条,共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510余件。由于群众诉求渠道畅通,解决问题方法、方式多样,答复处理问题及时,有效地维护了换届期间的社会稳定,保证了我市第六届村(居)换届选举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民政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监察

民政工作“情牵万家,事关民生,惠及百姓”,服务对象多,涉及面广,其服务范围涵盖了社会救助服务、社会福利和慈善服务、社会事务服务、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而民政民生问题的关键是“民政对象”的确定和民政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严把“两大关口”是解决民政民生“热点”问题的关键,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着力点。为此,局纪检组要认真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监督,严把民政对象“准入关”。

1、争取领导支持,全方位介入民政对象的确定工作。即争取镇党委、政府和民政业务部门领导的支持,纪检监察全面介入民政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救灾、优抚、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抚恤伤残人员等对象的确定工作,这些民政救助(补助)对象的确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标准,逐一监督核定民政服务对象的准入关。只有核准对象,才能切实解决“三个群体”(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最基本、最现实、最具体的民生保障问题,使真正需要救助的对象得到救助,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2、对各类补助对象进行动态管理监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服务对象不符合标准进入或个别对象身份已转换,其他社会人员因各种天灾人祸和意外情况需要进入救助的应及时补充吸纳。因此,对已进入的救助对象应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纪检监察介入监督,做到“应退尽退”,确保民政民生政策落到实处。

3、调查研究,了解实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加上多数民政对象由村(居)委会决定,部分对象不符合标准,导致群众反映不公正。为此,纪检监察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并进行调查核实。如属实,应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妥善处理,该享受的确保享受,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消,保证公平、公正。

(二)加强监督,严把工作人员操作规范。

严把对象进入关是治标,严把执行人员操作规范是治本,只有标本兼治,实行双向监督,才能确保对象准确,使民生工程真正体现民意。

1、监督是否按政策和程序操作。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特困户建房、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孤儿救助等所有民政对象的确是否按政策和程序操作,是否采用了评议制,通过三榜公示,操作过程是否正常是否公开、公平、公正,资金发放是否通过“一卡通”等,都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只有执行政策,程序规范,又公开、公平、公正,才能确保民政对象符合标准,否则,就会出现问题。为此,纪检监察机关要介入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确保操作人员执行规范,达到“应保尽保”的要求。

2、监督是否暗箱操作。实行民政对象三级审批,所有的民政对象首先由村(居)委会确定,而确定人主要是村支部

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据了解,民政对象的确多数是准确的,但也不排除在民政对象确定中有优亲厚友、讲人情、靠关系,或暗箱操作,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造成该享受的没享受,不该享受的而享受,引起民愤,群众呼声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此,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经调查核实,应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三)、开展民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纪检干部要认真学习了解《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民政资金、项目分配和审批是否科学、合理,理由和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分配方案和审批流程是否按要求运行,程序是否到位;资金和项目实施监管制度是否健全,落实是否到位;财经纪律、廉政规定是否落实,资金拨付发放手续是否规范、完备,帐款、帐表、帐册、帐卡、帐物是否相符;查资金拨付落实是否及时、足额发放。主要抓三个方面:

1、开展民政专项资金的执法监察。每年选择二至三类民政资金列入执法监察项目,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参加,对上年度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执法监察,对违规违纪问题和存在不足提出执法监察建议书,责令相关部门限期处理和纠正。

2、开展专项治理,有重点地纠正和解决问题。扎实开展民生领域民政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做到组织领导、工作责任、实施方案三落实,工作程序到位,解决和纠正问题到位,切实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促进民政资金操作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规范化,结果公开化。

3、开展民政内部审计。协调财政、审计部门每年对市局、镇政府开展一次民政财务审计。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

(四)加强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的监督。

近几年,我市民政民生工程重点项目主要有:农村敬老院建设项目、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儿童福利设施建设项目、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项目等,其中一部分属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加强民生工程廉政建设作为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着力点,深入推进“促廉从政工程”,把民生工程建成“民意工程”。一是要加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使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建廉洁工程,做廉洁干部。二是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设监督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政审批、指标投放、物资材料采购、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资金管理使用等工作制度,有效预防民生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把民生工程项目作为招投标监督的重点对象,将资格预审、评标和中标后合同履行作为监督执法重点环节,建立民生工程项目惩戒办法,健全工程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在民生工程实施后,及时向社会和群众通报,让群众监督,确保民生工程实施顺利开展。

三、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4篇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较好

1-6月份,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2697万元,占预算的50.3%,按时间进度超收19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收497万元,增幅下降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716万元,占预算的59.4%,按时间进度超收26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622万元,增长10.75%。

1-6月份,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7690万元,占预算的45.3%,比上年同期增长29.76%。保证了公教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费的正常发放,保证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保证了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

1-6月份,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5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66%;基金支出203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8.54%。

二、部门收入任务超额完成

在做好全市财政收入组织协调工作的同时,狠抓非税收入和耕契税管理,超额完成财政部门收入任务。1-6月份,财政系统完成收入6110万元,占预算的71.05%,按时间进度超收18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06万元,增长17.41%。

狠抓税收收入协调调度。坚持综合治税,加大税源监控分析力度。坚持财税联席会制度,协调国地税做好收入组织工作。

狠抓非税收入管理。实行综合治费,充分发挥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的作用,动态监控收费情况,即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对各项非税收入的分析调查,定期按单位形成报告。坚持实行专管员制度,分职能部门一包到底,搞好监督指导。1-6月份,非税收入完成5632万元,占计划的66.4%,比上年同期增收404.9万元,增长7.75%。

狠抓耕契税征管,征管人员包片定期摸底,建立在建工程台账;强化信息调查,掌握市场行情;实行房地产税收一体管理,强化部门协作,先税后证,严格源头控制。1-6月份,耕契税入库1460万元,同比增收660万元,增长82.5%。

三、促进经济发展职能有效发挥

一是按照全市清理规范收费行为工作统一部署,负责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工作,共清理53个部门,其中有收费内容的部门18个,涉及收费项目58项。清理收取基金部门6个,涉及政府性基金7项。二是起草制定《晋州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考核奖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三是起草制定《晋州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实施意见》,对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上项目实行贷款贴息扶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四是收集整理印发《晋州市银行信贷优惠政策选编》,为企业提供金融政策信息服务。印制《扶企业保增长—结构性减税手册》1000册,免费发放到企业手中,宣传中央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树立信心。五是对亏损比较严重的鑫海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实行缓缴职工养老保险半年、降低工伤保险费和阶段性减免医疗保险费等政策。

四、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发放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奶牛和能繁母猪补贴及保险保费补贴6545.8万元。二是全面启动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工作,1-6月份,补贴家电下乡产品772台,补助资金20万元。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48辆,补助资金15万元。三是2008年世行三期农业灌溉项目实施顺利,项目涉及东里庄镇7个村,建设规模1.84万亩。农业产业化项目周家庄奶牛场190头奶牛扩建项目和长城经贸公司6000吨果品保鲜气调库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四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平稳推进。

五、各项改善民生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一是教育经费得到较好保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和校舍改造得到保障。对营里中学等13所中小学进行改造,1-6月份拨付资金456万元。二是投入317万元,支持营里、总十庄、小樵和东卓宿等乡镇卫生院建设。三是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到位,累计筹集参合资金3865万元,全部纳入农合基金专户。1-6月份,参合农民获得住院补偿、分娩及特病补偿累计1672万元。延续投入100万元为参合农民参保大病保险。财政补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1万元。四是发放就业补贴92万元,补助下岗失业人员363人、招聘公益岗位15人、大学生330人。五是发放燃油补贴62.74万元,补贴城市公交100辆、农村道路客运95辆、出租车142辆、林业180亩。六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伤残军人抚恤金,城乡低保补助资金等全部按时足额拨付,保证了相关群体基本生活需要。

六、财政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预算执行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实施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重点项目资金和大宗专项资金实行逐笔全程跟踪监控,及时反馈,强化绩效管理。二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工资发放银行化以及政府采购资金、上级补助资金、本级专项资金国库直接支付,单位小额零星支出授权由结算中心办理。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动产核实工作全部完成,启用了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软件,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列入首批不动产过户的84家市直单位,已完成82宗土地和66户房产过户工作,其余的已基本完成,正等待“两证”签发。四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工程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上半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达2100万元,节约资金252万元,资金节约率12%。五是投资评审制度进一步完善,1-6月份,先后评审龙泉固和鲁家庄村荒地开发、中兴路和世纪街绿化、市医院搬迁等81项工程,送审金额1.72亿元,审减1941万元,审减率11.31%。:

七、财政管理不断强化

一是财政资金拨付严格按《晋州市人民政府财政资金审批制度》执行,实行预算指标软件管理。二是做好票据验旧换新工作,严格控制收费源头。1-6月份,核销各类财政票据3100本,发放财政票据5027本、医疗票据24万份。三是与监察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2007-2008年度农村沼气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检查按照专项资金流向,对立项、分配、使用、验收、支付等所有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共检查10个村200个沼气池的建设及资金使用情况。四是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要求,组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为重点,专项治理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专项治理工作从6月开始至2009年底基本结束,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前,按照工作方案要求,自查自纠阶段工作结束,189个单位完成自查工作;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已自报363个账户;国有资产收益清理工作已有38家单位自报。五是开展社会团体收费情况稽查,对使用财政票据收费的驾驶员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5个协会进行了检查。六是严格控制大额现金支付,应转帐业务一律不允许支付现金。

八、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

第5篇

为女孩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虎林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全市各级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国家三部委8号令、省政府218号令等法律法规。一是强化阵地宣传。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辟“关爱女孩行动”专栏,沿国道、省道、县道刷写、制作规范醒目的宣传标语18400条。二是强化活动宣传。元旦、春节期间继续在全市开展“党的关怀进农户”、“关爱女孩进万家”活动,党政领导带头关爱,全市共走访慰问女儿户12000多户,共发放慰问金80多万元,发放“关爱女孩”宣传资料1万多册。三是强化典型宣传。由宣传、人口计生、工会、妇联、共青团共同组织,每年开展一次独生女光荣户、双女户光荣户、男到女家光荣户、少生快富光荣户和文明新风光荣户评选表彰活动,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她们的事迹。

二、强化利益导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积极总结推广试点县的经验作法,并在全市推行独(双)女户及其家庭的“十大优惠政策”。赋予“关爱女孩行动”实实在在的内容,解决女孩家庭的实际困难。“十大优惠政策”包括:一是独(双)女户在入学、升学方面的优惠。对独(双)女户女孩在接受义务教育时,实行学杂费、书本费、住校寄宿费“双免一补”;在参加中考时加10分录取;优先救助其升入普通高中、大中专院校学习;二是扶贫帮困方面的优惠。民政部门,对独(双)女户困难家庭优先救助,优先纳入低保;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体组织,对困难职工、贫困母亲救助时优先独(双)女户家庭;农业、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在实施“阳光工程”时,参加培训的妇女不得低于40%;扶贫开发部门对独(双)女户优先安排扶贫项目、资金。三是卫生、计生部门给予就医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服务和优惠。对独(双)女户家庭成员看病就医和进行生殖健康检查时的费用给予减免;四是建立农村独(双)女养老基金。采取财政投入、社会各界捐赠的形式,筹集养老基金,给独(双)女户父母购买养老保险,或对独(双)女户困难家庭给予适当补助。

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方便惠民”的原则,建立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女孩家庭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女孩家庭生产、生活、生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女孩及其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经济上有实惠。版权所有

三、依法维护权益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关爱女孩行动”是一项关系社会平等和社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社会管理公共事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实是求事的科学态度,结合黄冈实际,努力为女孩及其家庭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1、争取部门配合。市民政局每年在扶贫济困经费中拿出900多万元,用于救助女孩及女孩家庭。市公安局结合户口登记和人口统计工作,为计划生育部门提供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关数据资料。坚决依法打击虐待、遗弃、溺杀、贩卖婴儿及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等违法犯罪行为。市监察局下发了《关于对违反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规定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通知》,落实相关责任人的的纪律责任。市药监局在打击“两非”行动专项治理工作中,制定了八个一的管理目标,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召开一次专题会、制定一项管理制度、签订一个责任书、制作一个警示牌、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处罚一批违法经营者,表彰一批守法经营先进典型。市卫生局在全系统广泛宣传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有关法律法规,对全系统从事b超操作、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务人员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第6篇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县委“保强争优、走在前列”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亩产论英雄”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统筹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年经济社会的主要目标为:

销售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3.1%;

完成工业增加值11.045亿元,同比增长33.1%;

完成财政总收入计划2.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国税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2%,地税收入5400万元,同比增长14%;

完成自营出口4030万美元,同比增长15.4%;

完成合同外资1200万美元,实到外资600万美元,内资5000万元;

完成工业性投入4.52亿元,增长12.7%;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COD和SO2排放量分别下降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以下。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不断深化“亩产论英雄”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要全面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着力化解影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抓紧有效投入。抓好废弃矿山整治。湖安石料场要抓紧平整进度,确保在八月底前完成场地平整和土地招商工作。努力引进投资强度大,土地利用高,税收贡献大,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亭山桥村、大鱼山村、宝善桥等村的存余废弃石料场要加快规划,开展招商工作。抓好盘活存量土地。对已供未动存量土地要签订好履约协议,促进项目开工建设和督促建设进度。要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大鱼山工业集聚区内4只新建项目的建设进程,确保在今年10月底前建成投产。要努力抓好现有企业的存量技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确保当年投入超过4.5亿元。

努力培育税源经济。鼓励规模龙头企业上规模、创品牌,继续做强做大,使规模企业的税收有稳定增长。继续抓好现代家庭工业的培育发展。通过加强服务、出台优惠政策、解决厂房地基等举措,力争当年新办家庭工业80户,不断做大家庭工业税源总量。做好“无中生有”文章,努力引进镇外、县外企业作为镇注册企业。紧紧抓住*现代工业新城建设机遇,着力引进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三产项目,增加三产税源。

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加强品牌创新。充分利用“中国化纤名镇”的品牌,以提高差别化率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级品牌为手段,进一步做强化纤业。努力提高印染水平,着力推进纸行业的快速发展。积极鼓励企业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制订。以省级新产品、科技项目、信息化工程为重点,新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按照储备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的要求,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企业上市工作。重点帮助天马、赐富上市前的规范和衔接工作,力争当年天马上市成功。加强营销创新。鼓励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努力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出口产品高端化和出口市场的全球化。

合力抓实节能减排降耗。抓好以印染、热电为重点的企业节能降耗,努力完成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目标。围绕*工业区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契机,在仁昌纸品、天明纸业等企业开展废纸综合回收利用,探索循环经济产业链。继续推广深化中水回用工程,使全镇日污水回用量达3万吨/日。落实企业联系责任人制度,强化24小时环保巡查制度,杜绝污水废气偷排乱排现象的发生。

致力强化要素保障。抓好土地保障。确保引进的项目有地可批。进一步优化服务工作,及时帮助企业在用工,融资等方面碰到的困难。

2、以“三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化。

加快*新城建设。着力做好征迁安置工作,确保*顺利开发建设。要完成新围、越城的拆迁扫尾,启动华阳、长虹闸、皋联、新二、新闸、童家塔、永久塘等村的拆迁,确保当年完成20万平方米,争取完成25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切实抓好B1、B2安置房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妥善做好已拆农户的安置工作。切实加强居民新社区的管理工作。有效整治镜海社区、碧海家苑社区的公共环境,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努力建设新型社区。

加快*新集镇建设。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切实可行的集镇分区规划。大力实施集镇改造工作。启动和实施好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农村生活用水管网改造、国庆村连接柯海线交通道口整治、安滨公路(圆驾桥路向东延伸公路)建设、集镇农民休闲公园、集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大惠民实事工程,努力营造集镇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就是小城市,农村新社区就是小集镇小城镇”目标,大力推进以“三集一化”(即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为重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切实抓紧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工作,加强规划领导,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和适度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要想方设法大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摸清家底,整合资源,切实提高现有村级资源的利用水平,相应提高物业租用标准,力争当年经常性物业收费比07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继续实施“碧水蓝天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确保完成全年15000米河道砌坎、4万立方米河道清淤任务。继续深化各类创建和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努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3、以全面实施“六个所有”民生计划为重点,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坚持以民为本、惠民优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全面推进民生事业建设。

抓好“学有所教”工作。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网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新建的*幼儿园在4月启动,年底前完工。扩建*镇中心小学,确保在8月动工,明年5月底完工,并撤并寺桥小学。努力创建“名师名校”工程。设立专项基金,对优秀教师、校长和学校实行奖励和扶持。继续实施人大、团妇、关工委三级联动“爱心助学”机制和未成年人教育培训体系。

抓好“病有所医”工作。整合农村卫生资源,加大卫生事业投入。抓紧*医院新建工作,确保2009年12月完工。通过落实扎实有效的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措施,努力争创市级卫生强镇。进一步改善镇、村医疗卫生条件,健全农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卫生监管和医疗救助体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巩固好、发展好、建设好现有7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和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确保参保率超过95%。

抓好“老有所养”工作。切实抓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保险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被征地农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努力提高养老保险水平。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敬。

抓好“难有所助”工作。实施好新一轮低保提标扩面,深化和完善分层分类救助机制,对低保边缘户对象进行认真调整,实施分类救助。继续开展“慈善冠名基金”和“慈善一日捐、一笔捐”活动,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救助。积极启动新一轮特困家庭医疗救助工作。重视抓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动工扩建镇敬老院工程,确保在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抓好“劳有所得”工作。努力扩大社会就业面。通过企业技改投资和发展家庭工业,提高就业面,让镇内拥有就业能力的人员有地方就业。大力实施被征地农民培训工程,努力提高被征地农民素质,真正让被征地农民有能力就业,全年培训被征地农民1200人次,培训后的就业上岗率达到85%以上。

抓好“住有所居”工作。结合新村改造,盘活存量土地,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农民公寓房建设,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努力改善全镇村(居)民的居住条件。

在抓好以上六个所有的同时,要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计划生育率、当年长效节育率、意外妊娠控制率和外来人口育龄人员计生管理服务率等指标分别达到县要求。要不断深化“种文化”活动成果,全面实施“新农村文化繁荣工程”。

4、以强化综合治理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环境。全面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推进“平安*”建设。

注重源头治理。加强调处调解工作。落实责任,及进调处各类案件,将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敏感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建立领导负责制,进行专门办理。坚持重心下移,引导群众文明和依法,全力遏制越级上访。

注重公共安全管理。健全管理网络,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全面推广以一张安全生产分类管理动态一览表、一张辖区企业公布平面图、一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套安全生产台帐、一个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安全管理新模式。加强隐患排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事故隐患。加强人员培训和公共安全教育。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矿山事故”和森林火灾等专项应急预案,使各种事故苗头和事故风险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

注重社会综合治理。加强目标管理,将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村居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队伍建设,对所属村(居)单位的治保、调解、信息员、外口协管员、义务消防队、护村护厂队、道路交通协管员、禁毒信息员等有关综治人员进行整合完善,提高管理和处置能力。健全完善外来人口专管员队伍,加强外来人口登记、发证、查验和出租私房管理工作,确保全镇社会稳定。

5、以提升镇、村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努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新年经济社会各项目标的完成,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思想教育。深入学习党的*精神,继续深化“五法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教育对象,进一步探索教育方法,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进一步改进教育形式,进一步注重教育效果,切实提高村级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水平。大力弘扬“三永”精神,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破除制约创业创新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积极倡导独立思考,敢闯敢冒,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努力完成已经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7篇

宣传引领利益导向

为女孩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虎林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全市各级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国家三部委8号令、省政府218号令等法律法规。一是强化阵地宣传。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辟“关爱女孩行动”专栏,沿国道、省道、县道刷写、制作规范醒目的宣传标语18400条。二是强化活动宣传。元旦、春节期间继续在全市开展“党的关怀进农户”、“关爱女孩进万家”活动,党政领导带头关爱,全市共走访慰问女儿户120__多户,共发放慰问金80多万元,发放“关爱女孩”宣传资料1万多册。三是强化典型宣传。由宣传、人口计生、工会、妇联、共青团共同组织,每年开展一次独生女光荣户、双女户光荣户、男到女家光荣户、少生快富光荣户和文明新风光荣户评选表彰活动,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她们的事迹。

二、强化利益导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积极总结推广试点县的经验作法,并在全市推行独(双)女户及其家庭的“十大优惠政策”。赋予“关爱女孩行动”实实在在的内容,解决女孩家庭的实际困难。“十大优惠政策”包括:一是独(双)女户在入学、升学方面的优惠。对独(双)女户女孩在接受义务教育时,实行学杂费、书本费、住校寄宿费“双免一补”;在参加中考时加10分录取;优先救助其升入普通高中、大中专院校学习;二是扶贫帮困方面的优惠。民政部门,对独(双)女户困难家庭优先救助,优先纳入低保;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体组织,对困难职工、贫困母亲救助时优先独(双)女户家庭;农业、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在实施“阳光工程”时,参加培训的妇女不得低于40;扶贫开发部门对独(双)女户优先安排扶贫项目、资金。三是卫生、计生部门给予就医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服务和优惠。对独(双)女户家庭成员看病就医和进行生殖健康检查时的费用给予减免;四是建立农村独(双)女养老基金。采取财政投入、社会各界捐赠的形式,筹集养老基金,给独(双)女户父母购买养老保险,或对独(双)女户困难家庭给予适当补助。

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方便惠民”的原则,建立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女孩家庭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女孩家庭生产、生活、生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女孩及其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经济上有实惠。文秘站版权所有

三、依法维护权益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关爱女孩行动”是一项关系社会平等和社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社会管理公共事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实是求事的科学态度,结合黄冈实际,努力为女孩及其家庭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1、争取部门配合。市民政局每年在扶贫济困经费中拿出900多万元,用于救助女孩及女孩家庭。市公安局结合户口登记和人口统计工作,为计划生育部门提供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关数据资料。坚决依法打击虐待、遗弃、溺杀、贩卖婴儿及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等违法犯罪行为。市监察局下发了《关 于对违反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规定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通知》,落实相关责任人的的纪律责任。市药监局在打击“两非”行动专项治理工作中,制定了八个一的管理目标,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召开一次专题会、制定一项管理制度、签订一个责任书、制作一个警示牌、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处罚一批违法经营者,表彰一批守法经营先进典型。市卫生局在全系统广泛宣传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有关法律法规,对全系统从事b超操作、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务人员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第8篇

——增速明显加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7.26亿元,增长16.1%,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8%、24.01%、14.8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5.6亿元,增长30.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亿元,增长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1亿元,增长5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8934万美元,外贸出口6099万美元,增长28.45%;山海协作引进市外资金18.03亿元,增长70.74%。

——质量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为21.8:37.8:40.4,二产比重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7.48%,同比提高28.63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工业企业上缴税金2.76亿元,增长26.6%。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达5.58亿元,增长30.97%;地方级财政收入3.15亿元,增长34.5%,税性收入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6%;积极筹措8000万元资金化解了3.78亿元历史债务,是近年来偿债力度最大的一年。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3亿元,贷款余额35.6亿元,较年初增长16.74%,不良资产下降。

——社会更加和谐。百姓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83元,增长22.74%;农民人均纯收入5704元,增长16.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定在104.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一年来,我们着力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围绕促农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

1、抓好新农村试点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完善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城乡共建等机制,持续抓好拿口、和平2个试点镇和21个试点村的建设,深化试点村1名市领导挂点、3个市直部门结对帮扶联动机制。继续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在每个试点村新建“一个农村服务中心、一张规划图、一盏路灯、一个宣传栏、一个垃圾池、一名保洁员”,各试点村已全部完成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建立村级“员”服务中心,建造垃圾池337个,配备垃圾桶3530,安装路灯340盏,建立宣传栏65个,聘任保洁员65名。

2、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认真落实各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竹木、烟叶、茶叶、畜牧水产、食用菌等一批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23.7亿元,比增6.5%;落实粮食播种面积56.2万亩,产量达21万吨;种植烟叶5.61万亩,收购烟叶17.2万担,烟农户均增收6600元,烟叶产业效益创历史新高;发展草腐类食用菌160万平方米,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基地10个;全年生猪累计存栏28万头,发展淡水鳗鱼养殖5285亩。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大闽台农业示范合作力度,依托嘉德农业科技园带动种植优质水果2000亩。依托王斌公司、杜氏木业等竹木加工企业带动林产业发展,全年完成人工更新造林5.9万亩。依托汇源茶叶有限公司、城南茶叶交易市场带动茶产业发展,建立无公害茶园基地8000亩。目前,全市共引进规模农业龙头企业87家,带动基地面积78万亩,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3500人,转移率94.3%,转移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涉农业行业协会28个,聘请农村“员”1572名。建立城乡卫生对口帮扶机制,开展城区医生下乡支医活动,选派40名医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对口帮扶医疗设备达90余万元,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1.3万本,面积197万亩。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发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548万元,扶持林农发展生产,林改工作顺利通过省上验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加大农业主导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87万元。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对农村道路、农田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农村路网工程建设,投资6690万元完成村级水泥公路硬化145公里,全面实现农村公路硬化“村村通”;新建乡镇客运站2个、建制村候车亭27个,新开通4条农村客运班线,建制村通车率达93%。实施“六千水利”工程,投入254.6万元,新建村级供水30处,解决了1.2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全市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投资653万元,修复水利水毁工程150处;投入3000万元,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农田改造4.11万亩;投入550万元,启动同青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12个乡镇都建立了垃圾焚烧炉,新建沼气池1000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二、着力突出突破,做大做强工业

1、扎实拓展平台建设。依托316国道和武邵高速公路,积极谋划沿线产业带,扎实推进“一区多园”建设,打造“效率、效益、环保、和谐”平台。推进平台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实施紫金工业平台开发建设工程,高起点谋划经济开发区三期工程和武邵高速公路沿线乡镇专业园建设,为企业扩张和项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提升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道路、生活区等整体配套设施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采取干部与企业“结对子”方式,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加快项目落地,注重项目之间相互配套,切实提高园区空间集中度、产业集中度、行业关联度。严格项目入园评审制度,规范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化水平。今年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已达62家,规模企业产值达15.1亿元,实现税收4316.7万元,分别比增54.9%和85%。新拓展用地2600亩,其中紫金工业平台2040亩,落地开工企业13家,总投资8.6亿元。持续推进金塘、下沙、晒口、拿口、水北、卫闽、和平等乡镇专业园建设,入园企业达103家,总投资33.8亿元,实现产值26亿元。

2、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通过延伸产业链,加快精细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集聚,促其不断做强做大。化工产业在发展氟系、草酸、煤系等基础化工的基础上,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林产加工业重点发展一批规模大、附加值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林产加工企业;纺织服装业重点整合以福莲公司为主的洗洁巾企业,大力引进服装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3.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64%。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企业和培育领军企业,将服务重心和各种要素资源配置重点向骨干企业、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品牌企业倾斜,全年新增工业规模企业38家,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161家,其中亿元企业11家,新增3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和项目对接,利用“6.18”平台对接科技项目成果90项,总投资7.4亿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对新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重奖,今年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1个。

3、深化项目带动战略。抓实重点项目建设,4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1%。其中,列入省、南平市重点项目13个,完成投资6.4亿元,占年计划145.7%。继续开展项目开发竞赛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考评单位招商任务标准。充分发挥项目策划、招商、服务“三个中心”的作用,围绕产业重点,策划一批大项目,继续开展责任招商、专业招商和社会化招商,同时将专业招商小组增加到11个。进一步创新招商机制,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不断完善项目落实机制,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定期对各单位申报新上的项目进行实地逐个督查,并在媒体上公开,确保项目实实在在。加大对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对已落地的项目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帮助协调困难和问题,确保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开工项目早日投产、投产项目早日达效。20*年,全市新上投资300万元以上生产型项目141个,总投资32.08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70个,总投资28.7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1.58亿元。

4、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大力实施“南接北联”战略,推进区域互动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技术、产业辐射,借助“5.13”旅洽会、“6.18”交易会、“9.8”投洽会、中国朱子文化节等平台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签约外资项目14个,引进外资1.5亿美元。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家退税政策调整,扶持我市氟化制品、木竹制品、针织制品等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出口产品新增高档竹工艺品、实木家具和氟系列产品等,并向加拿大、非州、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发展,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三、持续优化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1、加大瓶颈破解力度。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认真分析影响发展的环境因素,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交通方面,事关邵武发展的武邵高速公路邵武段全面动工建设,“三隧一桥”控制性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邵光高速公路预可报告通过审查,316国道、205省道路面改造基本完成,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资金方面,召开银企座谈会,加强银企合作,实现意向签约2.86亿元,新增工业贷款9067万元,有力解决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用工方面,举办3场大型用工招聘会,乡镇基层举办26场,帮助企业成功招聘用工2523人,企业用工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原料方面,完善木材交易市场,已建立工业原料林基地18.7万亩,为林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保障。用地方面,为37个项目所需的2043亩用地完成农转用报批,全力满足落户项目用地需要,等等。

2、营造高效服务环境。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客商企业评议机关作风机制,继续开展“百名客商评机关作风”活动,把市直部门效能建设集中评议的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和服务对象,深入开展“服务是我责任”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政企互动,企业家效能测评整体满意度达92%以上。加强效能督查,着力解决部门办事效率不高、运作不活、落实不力等问题,严厉查处“中梗阻”、“小吏大权”现象。用足用活上级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邵武市20*年金融贡献奖考评办法》、《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跃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产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最宽松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

3、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推进城南新天地、锦溪花园等小区建设,拉开城区框架;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华光路延伸段、紫云桥建设工程,完成对五一九路人行道、部分小街小巷的改造,富屯溪沿河景观改造、人民东路建设、八一路夜景工程、316国道路改街、福山公园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相继实施。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推进垃圾综合处理场前期工作,城市第二水源开始供水。加强城市管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推动规范化小区建设,完善小区物业管理,新完成11个规范化小区建设。加大城市规划和土地监察执法力度,有效遏制违法违章建设;开展城区主街道占道为市专项整治,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城市品位和形象得到提升,人居环境更加优化。

四、有效整合资源,做活商贸旅游

1、繁荣商贸物流业。推进城南大道商贸走廊建设,做大汽贸汽配、木材建材、果品水产、茶叶农资、烟叶物流等专业市场,汽贸城发展4S店达7家,带动汽车维修业、装饰业和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成为闽北最大的汽贸中心。铁路集装箱物流项目已投入运营,全市亿元专业批发市场达到8个,我市逐渐成为闽西北物资集散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继续推进“信福工程”、“双百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全市74家“农家店”、57家“农资店”、2个农村商品配送服务中心通过省上验收。

2、加快发展旅游业。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和宣传促销,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加快推进以旅游为突破的第三产业发展。依托天成奇峡、和平古镇,主动融入“大武夷”,对接“大金湖”,加快南武夷生态旅游区开发,实施天成奇峡景区观演广场、多功能楼、上下码头、停车场等项目建设。“中国兰花第一谷”和“南武夷古陶瓷馆”两个项目建成对外开放。加快和平古镇古建筑保护开发,被评为“福建最美的乡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引进仙沐园温泉开发、四星级酒店和汽车主题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实施紫云宾馆改造升级,全面改善和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04万人次,实现收入1.6亿元,分别增长11.1%和15.1%,旅游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

五、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和谐社会

1、注重全面协调。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扎实开展科技推广普及工作,拿口镇成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成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顺利通过省级对县教育督导评估,率先在南平市达到优秀等级。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文化、体育事业繁荣,被命名为福建省傩舞、三角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坊抢酒节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举办全省第五届“南武夷杯”龙舟大赛和全市职工运动会、篮球等级联赛等赛事,市少体校再次被授予“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市。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老年、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

2、强化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邵武”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充分发挥城市综合管理公司作用,投入200多万元建立全天候电子报警监控体系和多层面、立体式的治安防控网络,确保社会稳定,群众社会治安公众满意度达97.56%,列南平市第一。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排查并妥善处理涉林纠纷、土地承包、征地拆迁、企业改革等突出问题,件办结率达98%。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健全和完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的应急机制,进一步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广泛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基本实现13个100%的目标要求,逐步健全完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高。

3、建设生态文明。认真落实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对主要污染源的控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鼓励发展节能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时处置和盘活闲置土地。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注重对森林和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工业污染和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查处力度,人居环境更加优化。

六、更加关注民生,实践发展为民

1、加强劳动就业。统筹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健全和完善乡镇、街道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困难群体和城镇居民“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工作,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大中专技术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就业援助帮扶专项活动,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78人,城镇新增就业2831人,198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健全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3万人、2.5万人、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7%,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将全民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标准,农村3607户7206人、城镇1256户3186人纳入低保范围,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补助资金789.8万元,发放临时性补助资金35.28万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出台无依无靠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集中医疗救助规定,探索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3、办好为民实事。集中精力、财力,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忧难,把发展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把更多财力向农村倾斜,解决乡镇干部住房公积金问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实现由国库统发。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458.7万元,为2977名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262.7万元,投入80万元对601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实行用餐补贴。完成21个行政村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全市主要行政村实现光缆联网。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新建人民路工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山公园建设、城市规范化小区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进展顺利。

七、坚持民主法制,提高行政效能

1、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责任、行使权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28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68件,办复率均达100%。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坚持权责一致,强化政府问责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扩大公开范围。

2、坚持高效勤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成对全市30个单位241项保留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工作。创新项目办证审批方式,探索建立并联审批及部门联审会制,对新上重点工业项目办证事项由市项目服务中心牵头协调,确定审批时限,并全程跟踪督查,促进审批效率的提高。规范市行政服务中心及联动服务大厅的管理,将16个部门集中办事大厅统一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联动管理。加大政府绩效评估考评力度,下达《20*年度政府绩效考评责任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邵武市绩效考评奖与工作实绩挂钩考评办法》,促进责任落实,有效提高机关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