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智慧教育论文

智慧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1: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慧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智慧教育论文

第1篇

没有给予词汇学习相应的重视。人们对词汇在交际中的作用给予了认同,学生却没有对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予以重视,很多学生认为语法比词汇重要的多,英语能力差的原因在于没有掌握好语法。很多学生的语法学的不错,也很好地掌握了语法规则,但由于词汇量的缺乏或是对词汇的用法掌握的不够,依旧不能做好阅读理解,听懂英语材料,同样也就无法流利地进行外语交流,用英语写文章更是天方夜谭,这就与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交流背道而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英语词汇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英语老师讲得再多、再好,终究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掌握,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算是自己的,这个转化过程成为许多学生的弱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自己不动脑,这种依赖严重影响了他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复习的意识差,容易遗忘。目前学生课后自己主动复习的意识相对较弱,二次接触词汇的机会甚少,这在一定程度就容易造成遗忘。课堂上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做笔记,记完笔记外,很少后头再看,因此,词汇的学习就较为零散,系统性差,一边学一边忘。很多学生常常抱怨记不住单词,或者是短暂性记忆,甚至记住也不会灵活地运用它们。学生没有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有策略的,单词的记忆也同样需要策略,学生的问题要么是不懂策略、要么是策略运用的不合理,死记硬背是最通常的用法,认为这样就可以记住,事实上,这样记得单词很快就忘记,

2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对策

下文结合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年的积累和经验提出几点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对策,以达到词汇教学目的。

2.1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调动起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要加强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特别是指导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简单地注重词汇的积累。学生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授课老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课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样长期下来,就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要想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较为困难。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断地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使学生成为教学中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至关重要的,高职英语教师应该综合各种有效地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单词时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学法,通过这样较为形象的讲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了掌握单词的效率,节约了一定的时间,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感觉较为疲惫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新的媒介方式来放一些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样地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

2.2借助于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造成学生障碍和不良习惯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正确的词汇教学方法与学生词汇学习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事实证明,借助于构词法进行教学时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记忆的原理是构词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以往的消极作用,提高学生记忆词汇的作用。面对庞大的词汇库,只要我们理清思路,找到规律,借助于构词法,学生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汇中,要帮助学生寻找单词的规律。在真实的词汇教学中,指导学生去学会如何通过规律来记忆单词,比单纯的强迫学生记单词更为有效。最为简单基本的构词法有合成、前缀和后缀,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这些隐形的规律,一旦掌握就会触类旁通,通过前后缀构词法可以熟练地掌派生大量的词汇。例如前缀,它的作用一般是改变的词的意思,不改变他的词性,有些是表示否定的前缀,如dis,im,in,ab等,学生知道了like也就知道dislike是讨厌的意思,还有normal,abnormal;possibleimpossible;formal,infor⁃mal;polite,impolite;smoker,nonsmoker等等。后缀一般来讲是改变了词性,没有改变词义。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后缀less。在词汇教学中,高职教师可以词汇的规律进行讲解,抓住关键,借助于规律由已知推出未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长期坚持下来,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词汇体系,举一反三,不仅有助于记忆单词和迅速扩大词汇量,还有助于深刻理解,建立完整的词汇体系。

2.3教师应该营造运用词汇的环境词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法,只是单纯地为了教词汇而教词汇,将单词和课文、文化语境孤立起来了,学生在脱离这样的语境下,仅仅学到了一点这个词的知识,并没有掌握这个词的真正的用法。因此,教师词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努力营造各种环境,创造一种词汇语境,把词汇教学融合到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结合影音媒体,加大词汇输入,同时提醒他们经常地复习巩固,这样才会真正的掌握这些词汇。

3结束语

第2篇

(1)基本范畴中的词汇,其隐喻蕴含相当丰富,因此在教学中应借助隐喻认知理论讲解此类词汇的隐喻意义。例如,“spark”本义为“火花、火苗”,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发挥想象,也可以喻指激发人的兴趣(asparkofinterest)、激起愤怒(sparkwithfury)和迸发友谊(sparkoffafriendship)等。再如,“mouth”“tongue”意为“口、嘴”,当解释“themouthofariver/abottle/atune”根据相同的作用属性,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喻指河口、瓶口与隧道口;基于相似的形状“,thetongueofashoe/firetongue”也用来喻指鞋舌与火舌。(2)培养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一词多义的现象基于隐喻认知理论,多义现象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扩展延伸,是多个义项构成的交叉面。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一个词语的中心意思的基础上,推理衍生出其他的含义,基于原有的词汇量,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可以扩大词汇意义的范围,对一词多义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种词汇教学法,使课程有深度,词汇学习充满趣味性。在隐喻认知的作用下,多义词的词义发展方式呈树形发展结构,即以一个词语的中心意思为“主干”,逐渐滋生枝叶,一步步理解隐喻义。以“head”一词为例分析如下:(3)培养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增强理解和拓宽词汇量英语的基本范畴词汇经过发展,可以衍生许多复合词和派生词。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在旧词新义或新词语的创造过程中运用隐喻认知方式,多掌握一些普遍的隐喻概念,如Mindismachine、Happinessisup等,运用形象化的类比、联想、想象,对英语习语和隐喻性的语言表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在英语语言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有更深刻的意识。基于隐喻认知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词汇记忆的效率及其准确性。例如:我们可以运用argumentiswar这个隐喻概念指导argument的学习,将有形的具体的war的概念域隐射到无形的抽象的argument的概念域中,如图所示,以argument为核心而衍生了一系列的隐喻现象。在war隐喻概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复习defense、attack等已掌握词汇,更重要的是在隐喻概念的散播下,发挥认知意识,又习得retreat、counterattack等新的词语。

2隐喻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的跨文化差异

(1)对比中英隐喻词语,把握词汇隐喻的文化共性由于人类具有相近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结构,在文化认知方面英汉文化存在相同性。例如:Bloodisthickerthanwater在中文隐喻中也同样译文血浓于水;tobeatone’sbreast翻译成中文即指捶胸顿足,同样喻为悲痛异常。以上这些隐喻词汇不仅在文化内涵方面具有趋同性,而且含有相同的喻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及汉语文化的正迁移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汇意义。(2)对比中英隐喻词语,把握隐喻思维的跨文化差异英语与汉语间的跨文化差异,在隐喻的表达方式上有明显体现。其中,试以动物的隐喻表达方式为例,分析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不同民族间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动物词汇表达的隐喻意也因此不同。1)Do(g狗)中文:走狗,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英文:aluckydo(g幸运儿),Everydoghasitsda(y人有得意之时),Anolddogbarksnotinvai(n老年人做事有经验)2)局促不安中文:象热锅上的蚂蚁英语:Likeacatonhotbricks3)牛汉语:气壮如牛英语:asstrongasahorse由于文化特征,汉语中“贬义”含义的“狗”在英语中隐喻“很幸运、很重要的人”;在表达“局促不安”时分别用“猫”和“蚂蚁”两个喻体来形容焦躁不安的“人”这个本体;而在表达“气壮如牛”时英语却用“horse”,这取决于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方式,与汉民族历来用“牛”喻指任劳任怨的人不同,英国在农业文明时期使用马进行耕田劳作“,horse”则表达能干健壮的联想意义。因此,隐喻的跨文化差异对比可以避免使用中的文化歧义,指导学生准确记忆并使用词语,提高语言的交际和使用能力。综上所述,隐喻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文化教学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可以运用文化的趋同性及汉语文化的正迁移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英汉文化的相同性,另一方面,理解由于不同民族间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造成英汉的文化差异。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社会文化能力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着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人情的总和。而教学中,我们常把文化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常交际文化要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言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跨文化交际。对文化所包含的这两个层面的熟悉、掌握、运用程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社会文化能力。

一、社会文化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行各业对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要求也愈益迫切。另外,高职教育也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众多不足。例如:

1.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据调查,英语高考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只认识600个左右的基本词汇,阅读、听说能力也比较差。大约有1/4到1/3的学生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

2.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是原来中专学校或中学里过来的,就是刚毕业的应届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事倍功半。

3.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把文化渗透和学生的语用能力相结合。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

1.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2.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3.为适应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以及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职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用它来进行涉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应用能力既可泛指应用语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后者也可称为“社会文化能力”。“应用能力”是“社会文化能力”的基础,“社会文化能力”则是“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以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的。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实际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都可以进行的,它存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海姆斯(Hymes)曾说过外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从这意义上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既是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也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其文化;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授一门语言同时也应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也不能说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英语教学“只有考虑到文化因素,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行为,”(Crane,1981:194)才能更有效地交际。由此可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

其次是教学模式上的改革。

1.以大纲为依据。

转变了观念之后,要充分理解大纲。外语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予以取舍,而必须按大纲要求去做。要在仔细研究大纲,研究学习主体(入学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个性差异等)的基础上准确施教。立足本校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商定每一单元文化导入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日常教学中适时融入介绍、告别、聚会、访问等文化因素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领会“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使其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步提高。

2.程设置及教材选择。

课程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之外可以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语言文化系列知识讲座,也可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尝试开设一些辅修课,

如“文化与交际”、“涉外礼仪”、“外企文化”等。这样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力和接受程度。

另外,教材是否合适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多含英美本族人实际交际中的“真实语料”,方便教师教语言的同时结合文化内涵展开教学活动。

当然,教材内容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其中的乐趣。同时也要使学生觉得“易学”和“好用”。另外,高职外语教学中读、写、译的重点应是涉外应用文献,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在着眼于典型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职业文化的渗透。

3.课堂教学。

对于英语课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运用多种方式增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role-play,groupdiscussion,pair-work,热点话题辩论,实用文写作等。要克服班级规模偏大,人数偏多的困难,实施老师为场外指导,学生为场上队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另外针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比如口语训练中,要让学生学会句式表达的同时,了解该语言适合的语境,包涵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因为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语用方面的错误,一般是不可原谅的,听者会认为是粗鲁和恶意伤害的自然流露,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在阅读课时应加强风俗、文化、宗教等的介绍。因为现今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取自英美国家。只有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内容,增强语言功底。而词汇中同样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有些词汇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使其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blue一词,在英美人的眼里,除了颜色,还可代表心情忧郁;在中国称赞人家小孩的时候往往用“胖乎乎的很可爱”,但英美人受社会文化影响认为fat是个贬义词,而常用“Whatacutebaby!”。这样的词汇很多,教师可利用这些词汇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4.考试项目的调整。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该语言进行成功的涉外交际。如果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测试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考查上,那么最终还是回到与纸笔交流用规则硬套的哑巴英语。我们应提供多种测试途径(听、说、读、写),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和应对变化的灵活性,使语言学习真正为语言的最终交际服务。

5.英语教师培训。

正如前面提到的,高职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墨守成规和年轻化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许多英语教师自身就缺乏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的广泛了解。所以一方面教师本人应及时地补充给养,进行专业、学历等方面的进修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培训机会,让教师走出国门,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及文化环境。有一个实地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比较、输出,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时起到指导作用。

6.第二课堂。

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语言教学上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进行。例如,课余利用英语广播电台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英语歌曲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既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请一些外籍人士与学生定期开展直接交流,或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外的社会生活风貌等。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更易让学生们领会、掌握,促进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再者,要明确语言教学与文化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当然,高职英语教学中不能因文化教学的重视而忽视语言的教学。我们应权衡学生水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教材内容等方面因素,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第一,文化教学是为了加强而不是削弱语言教学,是补充语言教学之不足,而不是取代语言教学。

第二,要明确语言教学的范畴。就一个国家文化而言,有主次之分。全盘顾之?一难于做到;二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最终不利于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故应择主流,有所选择地讲授。

第三,语言和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比如以前说中国人的谦虚,听到赞扬总说“你过奖了”“不怎么样,让你见笑了”等等。但据调研表明,现在的年轻人听到赞扬有近一半说“谢谢”或其他类似肯定的话。故在文化教学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严格遵守文化规约,也意味着教师要与时俱进。

三、结语

21世纪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发展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目的。而语言技能的提高转化到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应在如何打稳、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从而促进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和谐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4篇

【关键词】解释学 语文教学 本体论智慧

语文教学解释学理论的研究,是一个开创性的新课题。它主要以哲学解释学理论为基点,打破过去的概念化阐释模式,建构全新的语文教学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新思维、新视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早已触摸到的一个牵动语文教学生命的课题,它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功效和成败,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观和方法论,就离不开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学方法是语文课程教学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第一方法,语文教学解释学是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领域中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

深层的醒悟与思维新秩序语文教学本体论的研究,也是一个前沿性的新课题。对于“本体”与“本体论”,有很多阐释和讨论,在这里我们无意于考察形而上的概念性思辨,只是着眼于具体探讨语文教学的本体问题。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本体,即语言本体或日语文本体。毋庸置疑,语文本体的构成与存在原理――包括语文与世界、语文与文化、语文与主体、语文与生命、语文与存在、语文与意义等,是语文教学本体论要探索的基本问题。语文本体论是关于语文自身的学问,它要阐释和描述语文的构成与存在形态,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本体论原理,建构语文教学本体论视点和思路,可以从根本上变革语文教学的思维与秩序,消除过去我们将语文与世界、语文与文化、语文与主体、语文与生命、语文与存在、语文与意义隔离的鸿沟,把语文作为主体生命的形式来把握,视一个语言形式为一个生命形式。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语文本体观的建构,也是一个从根本上颠覆和重建语文教学思维和秩序的重大变革。有不少专家指出,本体问题或存在问题是和语言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当代语言哲学家认为,利用现代语言分析手段,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本体问题,对古已有之的问题给出崭新的、确切的答案。语言哲学界的这种认识分歧与争论,引发了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和深层的醒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语言和本体原本就是“紧密交织”而同构于一体的,本体即语言,语言即存在,谈“本体”就不可能不谈“语言”。本体和语言的这种交织同构关系决定了语文教学本体的研究方面:

1.语言的人文视界与本体论阐释,包括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成、语文本体世界的哲学透视等。这个方面重在探讨语言作为人之表征,是人的生命的呈现,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语言还是民族精神的外化,一个民族从诞生之日起所经历的漫漫历程都深刻在语言中。在语文教学本体论研究中,对语言与世界、语言与主体、语言与生命、语言与存在等所作的具体的探讨和哲学透视,多维化地揭示了语文本体构成的特征及其存在原理。语文教学的主体是人,人与世界不可分离。世界是人的生存居所,而语言是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认识语言与人和世界的同构性。一个语言形式就是一个特定的生命形式,一个语言形式就是一个特定的存在世界。学习语言也就是拥抱生命、投身世界,而非单纯的、枯燥的知识灌输和技术操练。

第5篇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会计职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会计教学中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具有新的要求,会计英语课程成为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然而,在这一课程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问题常被忽视。会计英语的这一教学现状决定了教师应该实施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对现阶段会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会计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应用研究教材的编写不合理是导致会计英语教学效率相对较低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要以会计英语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因此教材的编写是驱动教学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会计英语教材主要分为原版引进和自行编著两种。前者教学内容中相关案例分析较多,大部分篇幅较长,难度较大,不适合基础差的学生。而我国自编教材则具有普遍性,无法与高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的实践课程无法得到满足,教材内容较空泛等。因此,我们应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自行编著的教材,在确保会计英语内容正确的基础上,适当引用原版教材中的案例,使两种方法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大部门自编的会计英语教材缺乏特色,重理论而轻实践,基于这一问题,还应对会计英语教材实施必要的改革,这样才能使驱动教学得以实施。

(二)会计英语教学中的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会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其教学效果较差,对实现驱动教学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为英语教学脱离实践,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无法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课堂教学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也未帮助学生配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另外,会计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不紧密也是目前会计教学中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一些会计核算能力强的学生基础较差,不适应国际交流较频繁的现状。高职院校英语师资力量薄弱使其降低了对会计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一些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往往是服从进入招生,对会计专业兴趣较低且基础较差,给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细化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建立驱动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基础。

二、会计英语项目驱动教学及其实施条件分析

项目驱动教学逐渐在高职教学中得以实施,这种新兴的理念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项目,通过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中的表现,评价教学结果。它将教学分为多个小的项目,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并且全程在英语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其实施条件包括以下方面。

(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驱动教学实施的基本前提,只有对学生的爱好、能力做最真实的了解,才能使任务的设置具有合理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往往基础薄弱,英语口语能力较差,教师在安排英语教学背景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甚至可以适当穿插汉语,使学生能够在任务学习中不断进步。只有对学生的特点能力有所了解,才能实施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驱动教学,任务设置的难度、合理性都将影响其进程,因此学情分析应得到高职会计英语教师的重视。

(二)师资力量培养两种专业的结合是会计专业英语的特点,对教师的英语能力和会计知识综合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会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还应精通英语语言知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语言和专业知识卓越的教师不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高校已经开始聘请本科专业或者国外专业教师,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会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在教师招聘上,重视教师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与其他基础院校的不同就在于其实践水平是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准。

(三)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目前,国际上有多种会计英语驱动教学模式盛行,其中以加涅的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信息处理方式教学最流行。这些教学方式是会计改革道路的重要表现,但我国会计英语教学却很难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基于高职教学的多元化特点,会计英语教学模式应做到因时、因地并且做到多元化发展。发挥高职教学的特点,致力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驱动教学实施的根本目的。要针对驱动教学实践性强、教学目标明确的特点创新传统教学方法,从而逐步实现高职院校的驱动英语教学。

(四)教材及实验室的建设高职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高职驱动教学应对教材内容做适当调整,将实践放在首位,并为高职会计教学设置更多的实验室以为其提供实践基地。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作岗位要求为依托,围绕项目驱动的任务和目标,认真分析会计职业素质、知识结构特点及能力水平等因素,以此确定高职会计英语驱动教学的内容。教材和实验室的建设,应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五)教学评价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方法的设计有利于检验驱动教学的时效性,包括其教学流程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基于此的会计英语的教学评价设计要体现过程性与形成性评估的综合应用。CIPP评价模式的提出,就是基于这一目标下的会计英语教学评价方法,它对背景、输入、过程及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CIPP模式以决策为中心,以信息的提供为主要方法,通过背景评价形成计划决策,并通过输入评价实现组织决策及过程评价。这是驱动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其建立具有必然性,是驱动教学模式效果的检测。

三、高职会计英语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首先,会计英语专业教师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基本特点和能力,实施分组教学。即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组内人员要实现互补,其中组内人员扮演不同角色,包括管理者和记录者等。教师要明确任务驱动的目标,并且要将任务传递给组内学生,要求每组学生进行工作项目的调查、分析和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应教会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认识英文文案,并锻炼会计英语表达能力,带着问题在项目实施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中,学生要扮演活跃的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学生都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其次,在小组中扮演主管角色的学生要向教师上交项目的最终成果,并且做适当的总结发言,分析驱动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对任务完成成果进行验收,给予相应的意见和问题解决方案。教师虽然作为局外人,但在教学中要做好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最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提高会计实践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实现会计英语教学的目标。最后,除了学生之间要进行协作外,教师之间也要相互探讨教学经验,探讨任务驱动目标的设置等问题,使这些问题更合理化。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任务设置,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小组主管角色的设定时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且做到合理化,给予所有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教师还要赋予主管学生更多的培养机会,要求其能够辅导教师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教师要对主管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以此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任务驱动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高职会计英语课程项目驱动教学的效果

(一)项目驱动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为核心,因此项目要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有能力完成的内容。高职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隐藏较深的问题,通过驱动教学就很会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即使学生存在分歧,也可通过现场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并且在小组协作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强,有利于其以后在集体生活中发挥作用。

(二)项目驱动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自信项目驱动教学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只要任务设置合理,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项目驱动的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学生日后工作有直接的关系。在反复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增长了实践经验,也产生了求知欲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日后工作能力提高。

五、总结

第6篇

《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有机会去体味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诗词歌赋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绝佳机会。诗词歌赋,采用古体语言,将现实与意境相融合,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十分适合熏陶学生人文的情怀和素养。在诗词歌赋的选择上,应注意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古文理解能力,择取通俗易懂的诗词歌赋导入课程教学。例如,在导入《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以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所著的《七子之歌》作为这一课的开始,“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再次认真体会歌曲的情感,体味旧中国那段厚重而沧桑的历史给当时人民带来的迫切情感,为之后的屈辱历史的教授奠定情感基调,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以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社会是在历史的基础发展而来,任何一个事物产生、发展、消亡,都有其必经的历史阶段,历史反映是以前社会的状况,与前人生活息息相关,而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是由前人历史发展而来,具有历史的必然联系,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堂为什么要加入历史元素的原因。所以以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从现今学生熟悉的事物讲起,再回溯到古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感悟历史的强大和社会进步的飞速,在赞叹历史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导入《从古到今话交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有效利用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其实,我们现今的生活中本身就有古今交通并存的现象,比如距今一千多年的赵州桥,历经百年的江南水乡木桥,到现代感十足的上海钢铁大桥———南浦大桥等,都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将古今大桥的对比作为本课的开端,再合适不过,不仅贴近学生生活,激情引趣,还有利于减少历史的距离感和抽象感,这样的教学导入有利于打造高效的《社会与品德》课堂。

三、以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激发探索历史热情

图文并茂是新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方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个改革潮流,利用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充分挖掘教材图画元素,使丰富的教材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况且图画是学生喜爱的教材形式,教学增加插画的应用,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减少课堂学习的枯燥性,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热情。例如,在导入《吃穿住话古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将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让学生依据教材中一幅描绘远古人类生活场景,进行古代人类生活的描述,包括远古人类吃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食物?远古人类的穿着具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穿?远古人类都住哪,插图中其实包含他们的住所,能找出来么?由一幅远古人类生活图景的插画,促使学生围绕本课主题“吃穿住”,想象并推导出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之后课程教学的开展大有助力。

四、以多媒体资料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直观展望历史

第7篇

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和谐”的思想。学者张耀灿认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应该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众所周知,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和谐主体,便可以大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二、当代大学生这一主体的“不和谐”现状展观

世界观教育方面:有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没有兴趣,在情感的接受上较为被动,在信仰的确立上不够坚定,在行为表现上较不成熟。政治观教育方面:在政治意识上,国家意识不高,政治上的表现也不成熟、不稳定。在民主法治观念上,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但却不理解真正的民主。人生观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想影响较大。法制观教育方面:“当前在很多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少得可怜,且大多混归于道德教育。”在校园里,屡见各种犯罪行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道德观教育上:在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下,有些学生在义利观方面、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婚恋观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行为令人堪忧。

三、大学生“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

1.全球化背景下多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侵入。弗朗西斯•福山在《新时代:难以命名》一文中指出的:“虽然金融全球化可能仅仅影响到为数有限的国家里的少数精英,但是思想和信息的全球化却触及了世界上最偏远的村庄和靠狩猎采集为生的部落。”这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在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不断出现的社会现象和思想问题有些无所适从,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选择相对以往也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2.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对高校育人理念的冲击。市场经济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希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即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仅就其负面影响而言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经济的缺陷容易诱发个人主义。二是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引发多种价值观的相互碰撞,人们的道德观念变得模糊。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上问题频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育主体方面,有的教师形式主义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内容方面,一是教育内容的滞后性与时代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二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不高。此外,在教育机制方面,保障措施、评估体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的不完善,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大学生这一和谐社会主体生成的路径

第8篇

(一)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活理念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家庭生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如何把复杂的家庭生活处理得简单,使家庭生活健康和谐,积极向上,考验家庭成员的智慧。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活理念和正确的生活观念,使其在现有家庭尤其是毕业之后组成新的家庭后,能够以鲜活的姿态把家庭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二)培训大学生必备的家庭生活知识和技能。家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千千万万,包罗万象,大体可分为家庭生活技术、家庭生活科学知识、家庭生活艺术。1)这些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多少和质量高低对家庭生活和谐影响重大。通过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培训大学生家庭饮食和烹饪、家庭服装和保管、家庭装饰和环境、家庭健康、家庭教育、家庭理财、家庭生活艺术、家庭沟通艺术等,能够使大学生在现有家庭尤其是毕业之后组成新的家庭后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三)培育和谐家庭建设的主导成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家庭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成员越来越多,并成为家庭建设的主导成员。开展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是对和谐家庭建设的主导成员的教育。可以说,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家庭建设的和谐程度。

二、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整体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家政素质教育的成熟和各具特色,我国家政素质教育还相当落后。比如,美国的家政素质教育已经形成了规模,3000多所高校中有1/3开设了家政专业,其余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家政教育课程,有的家政专业还可以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2相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速度,我国家政素质教育正在被越甩越远。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在很多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作为社会发展最小单位的家庭,其成员的家政素质远远无法满足和谐家庭建设的需要,亟需家政素质教育的培养。相对于家政职业教育的缓慢发展,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尚在萌芽阶段。家政教育分为家政职业教育和家政素质教育,前者是开设家政专业,为家政服务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后者是运用家政学研究的实证和理论成果,通过教育与培训,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掌握尽可能多的家庭生活知识与技能,健全家庭昔理,调节人际关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口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使婚姻家庭生活更加和谐幸猫,并以此促进社会的文明进程。3我国已有30多所高职和本科院校开设了家政专业教育,但是其他学校基本没有对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非常薄弱,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家庭建设中处于一种基本没有地位的状态。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我国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偏重应试教育,大学阶段偏重理工人文社科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前者是以高考为导向,后者是以就业为导向,缺乏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中小学多少还有家政素质教育的一点课程要求,而高校基本没有对家政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高等院校不重视。在当前招生和就业形势下,高校普遍不重视家政素质教育,除了开设家政专业的高校外,基本没有高校开设家政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三是家政行业不重视。当前中国家政行业入门门槛很低,家政企业多如牛毛,家政行业乱象丛生,处于行业洗牌前的混乱状态,整个行业以生存为目的,尚未到迫切需要高素质家政人才的阶段。四是大学生自身不重视。在就业压力和学校的引导下,大学生把全部精力放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英语过级考试、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上面,忽略了家庭生活素质培养的需求。

(三)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体系尚未建立。一是缺乏社会认同的适应我国高校教育和家庭生活需求的家政素质教育科目和教材。我国家政素质教育的科目没有明确确定,缺乏认同。目前我国家政职业教育教材数量很少,家政素质教育教材只有针对初中和小学生的单一教材,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教材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是缺乏从事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教师资源。整个家政教育的教师数量都远远不够,毋宁说家政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到数量微乎其微,专业背景更是少之又少。三是缺乏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条件。长期不重视家政素质教育的后果之一是,学校缺乏家政教育的实训场地、实训器材。

三、开展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社会力量推动。需求是最大的动力,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发展首先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可以说,我国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理念、家庭生活知识和技能、家庭生活艺术等方面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发展,难以满足和谐家庭建设的需求。对于建设和谐家庭来说,如何发展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需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把这种需求转变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专家学者加快构建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

(二)专家学者论证。教育的发展要有前瞻性,我国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已经落后了,亟待相关专家学者大力探索,积极研究,详细论证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策略。专家学者论证既要有理论分析,也必须要有实证研究,后者在当前尤显重要。要拿出事实和数据,向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社会证明,接受过良好的家政素质教育的社会成员更好地组建和构建和谐家庭的可能性更大。

(三)教育行政部门推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行政力量强大,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行是大学生家政素质教育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