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11: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策划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公厕生态设计理论阐释
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城市环境是市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公厕生态设计强调综合处理人、建筑、资源之间的关系,构建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系统,它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公厕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位置.
城市公厕生态设计就是以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设计原则,综合处理人、建筑、资源之间的关系,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适性整合,建立以人、环境、社会等要素的共生关系,为市民创造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合乎人性,健康、轻松的如厕空间.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在注重公厕外观与功能的同时,高效利用公厕各种资源,打造与资源、能源、城市景观相协调,健康、舒适的“绿色公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城市绿色公厕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设计原则.该原则视人居环境为一个复杂的生态巨系统,将公厕置于城市整个生态系统中,强调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协调共生原则.该原则要求设计应从建立人与自然关系出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少地影响环境;
3)适切技术原则.适切技术原则也称为中等技术或适用技术原则,即正确地利用技术,使用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最少地影响环境;
4)因地制宜原则.它也称为“寻根原则”或“地方性原则”,它注重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结合当地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实际条件,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施工方案;
5)减轻负荷原则.也称“节约与保护自然成本”或“高效性原则”,即要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减少资源与环境的制约;
6)人性关爱原则.也叫“健康合适性原则”,强调城市公厕生态设计在协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必须虑及健康要素,确保人们健康、舒适的生活.城市公厕是城市的特殊建筑类型,它既是为市民、游客配套服务的单体公益建筑物,又是保障城市生活系统有效运转的城市公共卫生工程建筑.
公厕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为追求生活便利与效率而牺牲自然环境(如用淡水冲厕),势必以破坏公厕系统外部环境为代价,因此,我们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公厕的可持续发展,从所耗资源、能源的城市系统生态流的角度去研究城市公厕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城市公厕的整体生态设计观要求考虑城市公厕系统布局,同城市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努力建成更为理想的生态系统.城市公厕是可持续生态建筑,也是全寿命建筑产品,这是城市公厕生态设计必须关注和贯彻的设计原则.为此,我们认为城市公厕生态设计的系统构成由三部分组成:
1)以城市政府为主的城市公厕规划生态设计;
2)以设计师和工程师为主的城市公厕建筑生态设计;
1.1统筹规划、建立体系
1)多视点思考①测绘视点:常规大型测绘工程分别由地形图图式、内外业测绘规范等现行标准解答测什么、怎么测、如何表达的问题,创新型大型测绘工程为丰富测绘成果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解决测什么、如何表达问题,以及为规模化应用新技术须解决怎么测问题。②工作流程试点:大型测绘工程涉及多个专业,一般工作流程按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外业、内业、数据建库、地图制图等顺序安排,应根据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标准文件研制和工作进度。③应用视点:标准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规定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行业标准规定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大型测绘工程需根据工程的参加单位、作业工序、涉及的专业制定适用于不同单位及作业环境下共同实施的技术规范。2)忌划分粒度太小标准化对象是标准化的主题,最佳的标准化效果应该是一个标准化对象被一次标准化,如此可能产生的不协调性最小,标准化效果最好[6]。对标准进行科学划分是标准化工作不重复、不遗漏的保障。标准粒度大小是划分的关键问题,标准如被分解得过细将会导致标准数量过多,相互之间产生不一致性。
1.2急用先行、分步研制
标准化工作的理想状态是有较充足时间进行标准化研制工作,按部就班完成各项标准以及小试、中试、新技术新产品定型、宣贯、推广、生产工作。但大型测绘工程的标准化通常比较急迫,部分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在工程建设中提出或日趋成熟的,因此,研制的标准化文件是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提出、研制和完善的。合理规划、急用先行、分步研制、成熟一个、一个、实施一个,这是大型测绘工程、特别是创新型大型测绘工程标准化工作方法之一。标准体系按测什么、怎么测、如何表达视点分类时,测什么标准为最为急需标准,涉及其整个工程成果及进度。按测绘专业工序分类排序一般为大地、数据库、航外、航内、地图制图。
1.3试验验证、及时培训
大型测绘工程的标准化可实行产、研相结合,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单位提出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技术要求,研究并初试后在生产单位中试验共同完成标准的研制工作。设计和生产单位针对生产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共同研究、试验,得出较好的工艺流程。技术规范和规程等标准化技术文件在报批过程中或批准后应及时培训,由设计和试验单位共同培训各生产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和实施人员,之后根据需要各实施单位组织单位内的进一步培训,将标准化文件宣贯到每一位技术人员。
1.4重视反馈、适时完善
标准化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的一个活动过程,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可由制定、实施、反馈三个同等重要的环节构成[2]。测绘行业以严谨著称,测绘标准化工作也是如此,标准化工作程序中的反馈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大型测绘工程的标准化文件一字、一值之差将有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工程实施中,标准化文件的制定者应积极到生产单位收集用户意见,用户应在实施应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意见,制定者根据反馈意见进行的技术修改应以文件形式快速下发执行。
1.5根据条件升华水平
大型测绘工程后期或验收后,工程中研制的标准化文件经过工程的洗礼已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可推广到全行业,部分可以推广到全国,先进测绘技术和测绘新产品相关的工程标准化文件,已初步具备了上升为行业或国家标准的基本条件。大型测绘工程的设计、实施各方均应积极促进工程标准化文件的升华,及时提出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立项建议。
2实践
2.1概述
2006~2011年间,国家测绘局组织完成西部测图工程,其中包括大地、航测、制图、数据库和系统建设测绘的全过程,涉及测绘专业广、参加工程单位多、工程周期长、作业区域大。西部测图工程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大型创新型测绘工程:①采用现有技术方法,同时提出新技术方法,如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等测绘人员难以到达、航空摄影困难区域测图,需广泛应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测图技术;横断山等常年云雾缭绕区域可见光影像获取困难区域测图,局部应用雷达测图技术等。②测制常规测绘产品,同时研制新型测绘产品,如不仅生产1:50000地形图DRG,DEM,DOM,DLG现行的测绘产品,还生产覆盖全测区的地表覆盖数据集和影像地形图、局部晕渲地形图产品。为促使新技术、新产品在工程的各参加单位中全面实施,在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同时,制定了十一项适用于全工程的内部标准见表1。
2.2西部测图工程标准体系
西部测图工程须制定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分明的工程标准体系,以规划各标准规范的应用和制订,保持标准化工作的延续性,保证各测区、各参与单位采用协商一致的共同技术文件。西部测图工程标准体系由现行相关标准与工程研制的十一项标准化技术文件共同构成,可从如下视点分解:1)从测绘专业划分视点出发,工程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涉及各专业方面,如《地形图补充要素内容技术规定》涉及航外要调绘、航内要采集、制图要表达;涉及某专业标准,如《1:50000晕渲地形图技术规定》仅涉及制图表达;涉及工程实施具体软硬件环境和具体步骤,该类细则由生产单位自行研制实施,如《卫星影像立体测图作业指导书》等。2)从工序流程视点出发,外业调绘方面研制了《景观图片采集技术规定》,内业数据采集方面研制了《1:50000地形图水系地貌要素采编细则》,地形图产品方面研制了《1:50000影像地形图技术规定》等。3)西部测图工程在已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基础上,根据我国西部地物、地貌特色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从测什么、怎么测、如何表达为视点归纳为:①进一步规范测什么:对地形图图式内容进行了补充,对地表覆盖分类进行了细化,在外业增加了景观图片采集工作,进一步规定了测什么。②进一步规范如何表达:针对工程测图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高分辨率影像和雷达影像测图技术规定、等高线水系采集细则、地名译写规则补充、地表覆盖解译规程等进一步规定了怎么测。③进一步规范如何表达:综合运用测图工程成果研制新产品,通过影像地形图、晕渲地形图技术规定等进一步规定了如何表达。
2.3产研结合、及时培训、适时修订
工程研制的技术规定由工程技术负责单位主持、生产单位试验共同研制,如《1:50000影像地形图技术规定》《1:50000晕渲地形图技术规定》《1:50000地形图水系地貌要素采编细则》分别与四川测绘局制图院与遥感院合作完成。工程的标准化技术文件按《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经过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提出送审稿、秘书处形式审查、专家审查、报批稿、秘书处复核、国家测绘局审批、实施全过程。为保证工程进度,一般在报批阶段由工程项目部组织规模培训,之后各实施单位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将培训范围扩大到作业人员。工程中的部分标准化技术文件根据实施中遇到的相应技术问题及时弥补,适时修订五项技术规定。
2.4急用先定、分步实施
工程的十一项标准化文件分三步实施,与“测什么”相关的四项技术文件《地表覆盖分类系统》《地形图补充要素内容技术规定》《景观图片采集技术规定》《1:50000地形要素数据技术规定》首批研制、获批、实施;与“怎么测、如何表达”相关的四项技术文件《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藏语(拉萨话、安多话、德格话)地名译写规则补充要求》《1:50000地形图水系地貌要素采编细则》《1:50000影像地形图技术规定》《1:50000晕渲地形图技术规定》于第二批研制、获批、实施;涉及的“如何测”应用技术相对复杂。试验过程较长的三项技术规定《地表覆盖判译调绘规程》《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测图技术规定》《雷达影像测图技术规定》为最后一批。
2.5成果与展望
国家西部测图工程已验收,对其中的标准化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十一项文件完成了其在工程中的使命,建议将这些标准化技术文件分为三类,部分可进一步完善提升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推广,部分进一步完善提升为行业标准在行业推广,部分在相应标准修订时适量纳入到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中。《1:50000晕渲地形图技术规定》已通过行业标准申请立项,纳入到2011年测绘地理信息标准项目计划。
3结束语
关键词:化工厂;汽轮机;轴承;高温度
在某化工厂,其中一台汽轮机为凝汽式汽轮机,其中机轴系主要包括1个推力轴承和4个径向支撑轴承,根据轴承支撑点位置和负荷,1号为混合式的轴承,2号为圆筒式轴承,3号和4号为可倾式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维修人员按照化工厂的标准和要求,针对2号轴承不上油的情况,对上瓦油杯采用进油孔为基准,沿着转子的方向,加开油槽,从而有效提升轴承上部油杯进油效果。但是在完成修理重新启动机器以后,在冲转速度不断加快的条件西,其中2号轴承回油温度出现升高的情况,达到75℃,而汽轮机的报警温度为65℃,从而导致汽轮机出现跳机问题;维修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2号瓦块的接触面有磨损和过热灼伤情况。因此,下面就以某化工厂汽轮机轴承高温情况展开论述,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化工厂能够正常有效的生产。
1 影响汽轮机轴承温度的因素
在通常情况下,汽轮机轴承温度出现异常,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系统和轴承本身结构。下面就分别展开论述。
1.1 系统
系统在整个汽轮机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外界环境中灰尘、水分进入系统,提升汽轮机的性能,也影响着汽轮机的温度。第一,轴承油,为汽轮机提供和冷却作用。在化工厂汽轮机运行过程中,长期处在循环状态,并且与外界的物质接触。对这组汽轮机,主要采油工32#汽轮机再生油作为油,其中1号和2号油油品粘度都在相应的标准范围内,由此可以得出2号机组轴承温度异常与油品质没有关系。第二,检测仪表安装问题,如果检测仪器安装角度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回油不畅通,导致轴承温度过高。但是在实际排查过程中,某化工厂汽轮机的检测仪表完全正常。第三,油回路问题。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油的回路会直接影响到轴承的冷却性。在进行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没有发现汽轮机油路存在异物或者阻塞情况,因此,检查人员初步判断轴承的进油量少是导致轴承温度存在异常的原因。
1.2 轴承结构问题
第一,轴承间隙。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轴承的油压会受到顶隙、侧隙、油池深度和油楔深度的影响。受到离心力的影响,侧隙不均衡会到最后油腔内压力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减低油膜的稳定性,从产生液体内的摩擦。根据2号机组轴承温度过高问题,检测人员发现了机组轴承存在顶隙过大和侧隙过小的问题。第二,节流孔径影响。轴承是节流孔是油流入油腔内的重要通道,并且油的流量与粘度没有很大关系。但是对轴承油膜向外留出的流量就会粘度有着很大关系,因此,为了保证轴承机组正常运行,要求所有孔径要保持相同,控制好油进出流量,避免出现一定的范围。因为油分配不合理,就会使得轴承温度升高。第三,轴系结构。在进行轴系结构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检查轴径的椭圆度,因为这对轴承的间隙稳定性会产生周期性的印象,甚至会导致轴系出现剧烈的振动,影响汽轮机的正常运转。其次,大轴与轴承同心问题,如果出现不同心,就会导致轴径与轴瓦相互磨损,从而提升轴瓦的温度。再次,如果对轮连测轴承的相反扬度会导致轴径与轴瓦的损伤。最后,轴承的扬度和轴瓦如果不在统一平面,或者出现偏离,就会增加轴承运行的阻力,通过摩擦产生热量,导致轴承温度升高。
2 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了保证化工厂各项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下面针对导致2号轴承机组出现高温的影响因素,采取以下措施。
2.1 下轴瓦的修刮
在进行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发现下瓦后侧的钨金有明显的磨损,然后维修人员进行了补焊,接着测量了轴径的桥规值和扬度以及左右两侧的下侧衬瓦,从而获得下瓦的研刮量。并对瓦的间隙进行测量,保证满足实际运行要求,避免出现磨损情况,实现轴瓦与轴间距形成稳定的油膜,保证受力均匀,有效的消除磨瓦或者烧瓦情况,保证汽轮机温度正常。
2.2 控制好油孔孔径
对投入的汽轮机机组来说,由于轴承的进油口、出油口和油槽已经定型,并且进行扩孔难度比较大,在2号机组中,确实存在孔径不足的问题。因此,检修人员分析节流孔扩孔后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把2号瓦进油节流孔径进行扩大,从根本上改善了轴承的油量进出情况,降低了轴承的温度。
2.3 控制轴承间隙
为了有效的降低轴承问题,检修人员结合专家给出的意见,扩大了2号瓦的间隙,采用浇筑钨金的措施,减小轴承的顶隙,大大提升了转子的稳定性,避免产生过大的振动。
2.4 清洁轴承油腔
在实际检查和维修过程中,要保证全程的清洁,避免轴承内部进入任何杂物,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白布或者空气吹扫的方法,保证轴承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 化工厂汽轮机轴承养护
为了提升汽轮机的使用效率,需要建立完善轴承养护措施,定期对轴承进行检查好维护,避免出现高温情况,影响到汽轮机的正产运转。下面就如何做好化工厂汽轮机轴承养护展开论述。
3.1 做好定期检查
化工厂检修人员要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重点做好汽轮机偏心、振动、转子位置以及金属温度记录仪等检查,对汽轮机进行清洁,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工作,防止温度过高,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2 轴承管理
为了防止轴承温度过高,就要做好轴颈及轴瓦的冷却工作。在轴承在运转时,如果轴身的温度过高,就不能保证顶轴油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汽轮机停机时间,要加强对顶轴油系统的维护工作,防止低速盘车对轴瓦造成的磨损,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3 做好汽轮机的防腐工作
对化工厂汽轮机而言,气缸内部会残存一定的水蒸气,为了有效的防止气缸出现腐蚀的情况,要采取快速冷却的方法,有效排出气缸内的空气,做好基本的除湿工作。如果汽轮机阀门和轴封处出现腐蚀情况,就会缩短汽轮机的寿命,降低金属强度,影响到汽轮机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已草拟,为了化工厂的生产顺利进行,就要做好防腐工作。
3.4 汽轮机的通风冷却保养
在汽轮机停止运行短时间内,依然处在高温阶段,为了有效延长汽轮机寿命,需要在短时间内,降低气缸的温度,做好冷却工作。在通常情况下,维护人员可以采用压缩空气通风强制冷却。维护人员首先要加热空气,通过顺流的方式,把空气输入汽轮机内部,从而实现汽轮机的快速冷却。在冷却过程中,要排出内部水蒸气,加强对各项指标的监视,加快冷却的速度,做好汽轮机的维护工作,有效的延长汽轮机的寿命。
综上所述,在进行化工厂汽轮机轴承温度高问题处理过程中,检修人员要对汽轮机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每一项影响汽轮机轴承温度的因素,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作为维护管理人员,要制定完善的养护管理计划,加强对汽轮机整体的维护,保证汽轮机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阮圣奇,胡中强,刘庆刚,等.汽轮机轴承金属温度偏高原因分析[J].发电设备,2013,1:24-26.
[2]何军林.汽轮机轴承回油温度超高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3:85.
[3]张广新,冯亮.汽轮机推力轴承温度高原因分析与处理[J].冶金动力,2004,2:36-38.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优化策略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形式,高层建筑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为城市给排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低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相对简单,其虽然在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上与高层建筑基本一致,但是也高层建筑层数的增多而有所不同。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复杂,层数较高,高度较大,因此,在设计建筑给排水时就要有针对性,符合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相关要求。
1.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问题
1.1雨水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的雨水排除是给排水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阳台雨水和屋面排水的设计尤其重要。一般在设计屋面雨水排除时,会按照重现期一年进行设计,因此如果遭遇了大于设计强度的暴雨灾害时,屋面雨水在管道内就会形成压力流系统;而阳台雨水不会造成管道内的满流情况,其会形成为重力流系统。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对阳台雨水和屋面雨水进行混合,而同时排出,那么如果遭遇大于设计标准的暴雨时,雨水管道内就会形成满流,从而导致阳台通过地漏的反水情况。可见,进行阳台与屋面的同时混合排水,其最大缺点就是在遭遇大于设计强度的暴雨时,阳台雨水无法及时排除。但在实际设计中,雨水斗能够承担的汇水面积达不到重现期一年时的允许汇水面积,因此,压力流在雨水管内形成的几率很低,但是其也不能够阻止阳台反水现象,因此,设计时可以将拐弯后的雨水管道的型号做出调整,即放大一号。
1.2给水方式的选用问题分析
在选择高层建筑给水方式时,首先要确定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之后才能够进行给水方式的选择。给水方式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要以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供水安全等为前提。高层建筑给水可以根据市政管网压力的大小和建筑物的所处位置予以确定。在建筑物的下层建筑中,如地下室、裙房以及附属用房等建筑的供水中,就可以选择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的方式,其可以起到节约能源、节省基建部分的投资以及运行管理方面的费用等作用。另外,在使用市政管网进行建筑给水时,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对需要供水的房间的性质和功能以及管网的供水压力进行考虑,务必符合相关要求。如,建筑物的高度低于100m时,通常可以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而对于建筑的中区和高区则可以采用调速渠进行供水,这也就是高层建筑垂直分区并联供水系统。在各分区内,为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以及稳定水压,可以设置减压阀进行局部的压力调整,此方法不需要设置高位水箱,也是目前众多选择中,效果较好的供水方式之一。
1.3污水系统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中给排水设计中的污水设计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就是高层建筑塔楼污水的排除问题。如果二室或二座以上塔楼污水通过雨水立管集中后,汇合人一根总管,然后再由裙房同时排出,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不利之处。因排水系统的可靠度无法保证,如果将雨水过于集中,一旦总管损坏需要检修时,其影响面会很大;其次是不设技术夹层的问题。在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均大于标准层,而转换层梁会影响到卫生洁具的布置以及污水管的布置,如果洁具的布置与标准层相同,那么洁具的排水管就有可能跟转换梁产生冲突,因此,这一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2.基于高层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策略
节能降耗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因而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除了做好给排水设计外,还应对其做好节能设计。以下笔者分别从中水系统的设计、节水龙头的设计以及变频水平设计三方面做出分析。
2.1节水龙头的设计
高层建筑给排水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如今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做好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节能设计正当其时。节水与阀门的质量和型号等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给排水节能设计时,要关注于节水阀门的选择。在水压相同的情况下,节水龙头相对于普通龙头更能够减少水的流失,减少浪费。高层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要从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特点、给水方式、水设计、节能设计等方面认真研究和实践,为人们设计出更新、更好的建筑,从而从根本上确保节水设计取得成效。
2.2中水系统的设计
所谓中水系统,就是将污水、雨水等经过一定的处理,使水质达到一定的指标后,为人们利用的一种水循环过程,例如利用设计的中水系统将污水和雨水处理后,用于浇树、洗车等。由于成本低且环保效果好,因而我们必须做好中水系统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对其用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结合以往经验确定中水处理工艺和供水方式,并充分考虑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确保设的科学性。
2.3变频水泵的设计
变频设计也是实现高层建筑给排水节能的有力方式,变频器上一般都具备闭环控制功能,其可以根据压力信号进行自动控制运行,使其达到供水水压的恒压。利用变频器可以改变水泵的转速,有效调节水泵的流量和压力,实现节水设计。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
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
一、毕业设计的涵义和作用
本文中毕业设计的涵义是: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适应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参照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教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专业特点,与某一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方案,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显然,开展毕业设计对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富有现实意义。首先,毕业设计是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编写提纲,执笔写作定稿等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实际上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智能活动,写作能力不是通过纯理论学习可以获得的,而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行。学生在没有研究经验和论文写作的经历之前,要进行毕业论文只能以理论为主,并由此产生了普遍抄袭、缺乏自己观点的问题。而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在设计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时必须深入到社会和企业内部,进行市场调查,针对企业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这等于在毕业前进行了一次实践性教学活动。其次,毕业设计加快了学生专业知识的转化。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沟通了科学与艺术,追求艺术与人的完美结合,提升了人类生活的品质。设计是用物质来荷载美,将精神层面的美物化到现实产品之中,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境界。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实现学生的素质由单一型向高素质综合型转变。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成为趋势的条件下,新技术革命带给人们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学生掌握专业之外的知识技能。要达到“厚基础、宽专业”的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参与市场分析和实践活动,及时获取来自市场的最新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教学理念,更新、充实原有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学生和教师通过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综合信息沟通,建立一种不断更新的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块良好的教育信息网络,才能保证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毕业之后,沉着面对市场的选择,立足于社会,适应时代,成为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中国文化特色、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设计师。再次,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与一般的课堂实践不同,毕业设计主要是则教师引导学生去应用专业基础课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去独立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的设计能力、绘图能力、试验能力、资料利用能力、科技合作能力等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使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目前通用的成教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分析
1.目前通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教学部门总体组织安排毕业论文,在毕业前一学期将学生分配给指定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指导――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课题开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送审――答辩。
2.目前通用模式的不足。这一模式对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显得严密而合理,然而实践效果不好。2004年上学期湖南学院组织的成人教育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中,有40%以上的学生没能通过答辩,加上因雷同没让送终审的部分,毕业论文的不合格率达到了50%。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哪个环节薄弱都会影响到培养效果。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前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情况。为此我们对湖南学院2004届成教工商管理本科26名论文不合格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得知,造成大量学生无法严格按毕业论文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约占40%的比例)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达不到要求。这反映了现有模式的不足之处:一是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成教学习期间始终自觉进行知识积累,因此毕业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3-4个月时间)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督促学生弥补知识积累的不足,以致造成毕业论文中大面积出现请人代做和抄袭现象发生。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思路与实践
1.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思路
湖南学院成教管理本科的毕业设计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启动,11月份我们就与衡阳钢管厂联系,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积极配合,在衡阳钢管厂建立了实践基地,开始了衡阳钢管厂营销策划方案。50多名师生经过四个月的运作和和实践,对毕业设计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模式和操作规范。毕业设计一般可分为前期准备、市场调查分析、方案设计和完善、成果论证和验收四个阶段。在市场调查阶段:需要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和社会了解实际情况、发放大量的调查问卷,收集消费者需求信息和相关的环境资料;在设计和完善阶段: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文案的设计及修改工作,使之符合针对性、可行性的要求;在成果论证和验收阶段:主要是与企业进行沟通,对策划方案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创意提出建设性意见,使策划方案既有战略高度,又符合企业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产品市场营销方案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企业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组合策略、CI设计、内部营销管理。这五部分内容基本包括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营销运作的主体内容。
在毕业设计中教师的作用是:一是指导学生修课和读书。二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和提高动手能力。三是正面评价激励学生,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四是强化课程设计环节。五是集体指导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毕业设计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高,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根本保障。
(2)提高了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根据完成毕业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积累要求,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真正开放性地学习――不仅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知识,也学习完成毕业设计必不可少的课外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知识。
(3)真正实现个性化指导。开展“毕业设计”研究性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和教师交互增加,教师更了解学生知识积累情况和动手能力强弱,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个性化指导,确保毕业设计完成质量。
(4)学生的选题目标更加明确,更贴近实际。毕业设计活动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考虑选题。学以致用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学生会尽可能地选择一个自己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解决。他们会更深入地去分析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也促使他们更深刻地自我剖析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足而加以弥补,从而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西南交通大学是我国发展环境学科和建设环境专业较早的重点大学之一。多年来,通过学科建设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和实践的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99年招收第一批西南交通大学非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2010年招收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明确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推荐材料,2009年全面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对环境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和实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技术改造、开发、设计与工程管理的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
非全本文由收集整理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其中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原则。(1)课程内容: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2)课程量: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原则是三个学期全部完成,并注意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的饱满度;(3)课程结构: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采用课程类别设计思路,切实增强工程意识、增强工程素质培养、增强工程能力。
2.学分设置。全部课程按课内16学时计1学分。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业期间获得学分总数的基本要求为32学分。
3.课程学习。环境工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应用课程有机结合,学校聘请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专题讲座,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案例分析、现场研究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生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课程设置方案。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必修环节。课程设置方案中公共课程特增加知识产权和信息检索两门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基础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专业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素质;选修课程重点考虑各类学生的研究目标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进而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必修环节主要为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开设环境工程领域研究前沿知识讲座和实际案例分析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拓展学生的视野等。
(四)学位论文
学院应严把学位论文过程关,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编写、预答辩、答辩等工作入手,扎实做好每一步工作。设计过程分,即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论文过程的中的态度、进度等各方面进行打分,不合格者取消其答辩资格。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中工程型教学人才资源建设是建设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背景、根据环境工程行业特点、根据依托单位的自身特点,拟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建设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反映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国内外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立体化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型教学团队。
(二)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企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行考核聘任制,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数量多,层次高的特点,在今后企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将在总量上适度增加的同时,重点在师资队伍的层次上进行提高,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提升企业教学的质量。
(三)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行业应用需求,在教学主管院长领导下加强原有工程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三、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一)建立教学全过程动态保障机制
参照西南交通大学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实践教育相关质量保障措施,建立环境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安全动态保障机制。
(二)建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考评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医学期刊;选题策划;组稿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139-02
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带来了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的信息环境,新的媒体形式、媒介终端及信息传播平台被民众普遍接受并使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医学学术期刊应紧跟时展的需求,其中选题策划与组稿作为期刊出版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技术与平台,突破传统出版思维的禁锢,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
一、选题策划与组稿的内涵
选题策划是出版编辑过程的最初阶段,是编辑人员根据一定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挖掘和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组稿是根据选题发现、选择、组织作者完成作品创作的活动[1]。在出版过程中,选题策划与组稿是不可或缺且不能分割的两个工作环节,出版物质量的提高取决于选题的优化,而优化的前提是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对于医学学术期刊而言,要创精品必须有高质量的论文作支撑,而高质量的稿件又依赖编辑人员深入调研、主动策划好的选题并积极组织优质稿源来实现。总的来说,选题组稿有利于彰显医学学术期刊价值和提高学术影响力,有利于发挥编辑的主体意识,实现学术期刊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密切读者-编者-作者关系,实现刊物的可持续发展[2]。
二、新媒体时代给医学期刊选题策划与组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且宽泛的概念,当前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电脑、电视、手机或其他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打破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界限的互动性极强的新型媒介。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计划,而在“互联网+出版”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势必加速融合的步伐,给传统期刊出版带来挑战和机遇。医学期刊的主要职能是刊登医药卫生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传播媒介,策划应根据临床需要、学科特色、学术发展动态、读者对象等进行,选题要切入医学学科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前瞻性、科学性地进行选题[3]。而新媒体环境为医学期刊编辑人员提供了海量的信息选择、便捷的获取渠道、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和智能专业化的编校网络管理系统,也搭建了即时传播、互动性强、人人参与的传播与社交平台,给医学期刊出版的选题策划与组稿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并可有效延展策划选题的深度及宽度,提高效率。但目前,大多数医学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固守传统模式,机构体制僵化,人员结构不合理,编辑人员的信息素养相对薄弱,加之有限的办刊经费也限制了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引进和人才培养,因此,医学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受益新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4]。
三、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选题策划与组稿方式的转变
传统医学期刊如何主动积极地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转换工作思路和方法是作为医学期刊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选题策划与组稿工作方式的转变应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1.充分利用办刊资源,扬长避短
内容仍然是期刊最核心的竞争力,传统医学期刊长期积累的专业资源、科学价值以及学术影响力对于“短平快”的新媒体而言是不可比拟的优势。笔者所在的杂志由当地医学高等院校主办,凭借主办单位的学科优势及强大的专家学者资源,编委会集中了优秀的当地中医药、民族医药等各学科带头人,另外也不乏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老中医等知名专家,编委会在医学期刊的学术导向中起着重要作用,编辑主动与主编、学科带头人等专家接触讨论,发掘医学科学的研究热点选题,可以有效落实组稿任务。譬如唐农教授为“广西名中医”等,是中医扶阳学派直接传人,在中医内科疑难杂症诊治方面颇有造诣,通过编辑的主动约稿,唐农教授多年来多次为刊物撰写文章 [5],单篇文章的最高下载量为407,最高引用34次,从而扩大了期刊影响力。杂志还依托编委会的学科优势及期刊地域优势,开辟《手法医学》《民族医药》等特色专栏,及时组织优质稿源,提高了期刊的知名度。另外,医学高等院校本身就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经常举办学术活动,医学期刊编辑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习班能结识国内知名学者,扩宽眼界,给选题策划和组稿提供了便利;此外参会的很多青年医生骨干和教师,又或者是研究生,他们是医学临床和科研的中坚、后备力量,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也是期刊潜在的作者群体,而且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缩短人与人心灵的距离,带给人亲切感,是网络社交平台所不能达到的。在组稿过程中,笔者所在编辑部仍要求临床研究论文及科学实验论文的作者开具单位盖公章的介绍信,如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还需提供课题合同证明,以保证稿源所涉及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上策划组稿方式成效稳定,在笔者所在编辑部一直沿用,只是在以前组稿过程中文章以纸质稿件为媒介则应邮寄,既费时不利于缩短出版周期,且不环保,目前已很少使用。
2.加强期刊内部建设,提高编辑素质
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发出的挑战不仅仅是工作模式上的,更是传统观念和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少期刊的管理者受限于年龄和知识结构,对新媒体从观念到技术、模式和平台都存在不可逾越的隔膜,要突破这种束缚就需要更新办刊观念、加大资金投入、选拔合适的人才[6],还要为编辑人员创造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这又是一个期刊内部建设的系统工程。相对传统期刊而言,新媒体时代对医学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得出版专业知识,又要精通医学理论,还要熟悉新媒体技术,具有熟练的信息收集与综合分析利用的能力,这样的复合型医学编辑人才是新媒体时代的急切需求,这就要求现有的医学期刊编辑从业人员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培养新媒体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笔者所在编辑部中有5名专职编辑人员,专业学科结构均衡,所属学科为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和公共医学等,覆盖了刊物的选题范围,但尚无出版或传媒专业的编辑人员,编辑部在将来招聘人员时应对其知识结构有所要求,而在提高现有编辑综合素质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选题策划和组稿能力方面,编辑部作了积极的举措,如要求编辑严格按照《出版R导际跞嗽奔绦教育暂行规定》接受继续教育,且主要选择培训内容与当今新媒体要求相契合的课程;外聘相关专家对编辑人员进行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技能的培训,编辑也可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积极听取关于信息专业的各种新技术、新进展、新动态报告和专题讲座,扩宽了学科视野。通过理论学习以及编辑工作实践,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媒介素养不断提高。
3.转变观念,促进刊媒融合,选题策划与组稿方式灵活化
随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与获取速度加快,读者对信息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更方便、快捷且图文并茂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具市场竞争力。所以,传统医学期刊应该转变观念,加快传统业务的转型步伐,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有机融合并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学者认为,现代编辑要树立大出版或全媒体出版思路,从“一种内容,多N载体,复合出版” 的角度进行策划与开发[7]。目前笔者所在编辑部注重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环境下赋予出版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更多的灵活性,积极尝试运用新媒体技术:(1)编辑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和互联网(如丁香园网站、杏林医学网等医学网站)获取有关医学各学科学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学术新观点、重大卫生公共事件等,为选题策划及组稿提供更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组稿周期;(2)建设医学期刊独立网站,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更新,作为期刊宣传和编读互动的平台,对部分论文实现开放存取,通过网站,读者能了解期刊基本情况及动态,作者可以了解期刊的策划选题及公开征稿信息,并通过网上投稿系统进行投稿,此部分稿源主要为自由来稿;(3)引入独立的采编系统,使编辑、出版流程数字化,也对编委会专家、作者信息数据进行了数字化管理,为根据学科或者受众进行的策划选题和组稿工作提供了各类统计数据及便利,提高了策划组稿效率;(4)组建医学期刊群,加入各大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期刊数据库等,实现了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并根据组稿情况尽早进行单篇或整本期刊的优先出版,以缩短出版周期并吸引更多稿源;(5)积极运用QQ、微信、邮件等社交网络平台与作者、读者进行稿件修改、信息交流等互动,定期向作者、读者推送各期重点文章及信息,向审稿专家推送刊物取得的进展等,以此扩大了期刊影响力,得到了受众的好评。
综上所述,医学期刊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选题策划与组稿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办刊资源,扬长避短,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及模式的优势,转变工作思维,注重工作方式灵活化,促进刊媒融合发展,提高医学期刊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
[2] 辛明红,张淑敏,王燕萍.选题组稿与创办精品科技期刊[J].编辑学报,2005,17(2):97-98.
[3] 潘伟,石朝云,游苏宁.关于医学期刊整体策划与组稿的再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2):106-108.
[4] 董冰媛,王军红.新媒体形式下传统学术期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2016,33(1):83-84.
[5] 唐农.论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及由此对桂枝汤与四逆汤的基本解[J].广西中医药,2014,3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