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生学习礼仪

小学生学习礼仪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生学习礼仪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生学习礼仪

第1篇

一、 实施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要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就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但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对教师、对书本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突发奇想、“节外生枝”,打破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突破原有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虚心地担当“听众”,尽管学生的有些想法非常离奇,里面却可能蕴含着创造性,要多看到学生求异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甚至将其“发扬光大”这将会大大激发全体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心理,提高创新意识。

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时,我出示书上的2.1×2/3、4.2×3/8、3.2×5/6这三道题,当学生得出:‘可以化小数为分数相乘,也可以把分数化为小数相乘,也可以效仿约分法计算”后,有学生不满足于书本上的几种方法,要求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我没有料到的。我微笑着鼓励这个学生:“好!请讲!”他认为:还可以把小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不变。尽管这个想法不尽完善。我还是抓住其中的合理成分,循序善诱: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得出:当小数与分数的分子乘积是整数时,用这位同学的方法计算十分简便。我还将这种方法加其姓氏命名为“×氏解法”。接着又出示一组练习题如0.5×4/7、1.5×2/5、8/9×1.25让学生用此法计算。这使提出此解法的学生深受鼓舞,而且启发了班上其他同学,唤起了学生敢于批判、敢于标新立异的意识。

二、 训练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标新立异

学生有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和起点。要让学生学会新方法,善于标新立异,就必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创设标新立异的契机。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学生指导“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是什么”,也就是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探索“多”,为学生标新立异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

(一)、指导侧向思维。为了能够标新立异,必须善于从多侧面、多渠道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扩大解决问题的思路,善于利用外部信息进行联想、类比,做到“左右逢源”。要引导学生能够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两个维度来找到标新立异的切入点。如“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教材是通过一道应用题来推导的。我启发学生联系小数除法中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思想来推导。学生很快根据“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的知识推导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即18÷2/5=(18×5/2)÷(2/5×5/2)=18×5/2。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比书上的相比较,既简单又容易理解,尝到了立新求异的甜头。

(二)、指导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标新立异常用的思维方式。有些问题,从正面往往很难突破,而“反过来想一想”先行解决对立面的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求1-20中,不能被2和3整除的数之和。有些同学将这些数找出来后再求和,显然比较麻烦。于是,教师在“能被2和3整除的数”下面划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思考。不一会儿,许多学生提出新的解法:先求出能被2和3整除的数,只有6、12、18三个,只要从1-20的和中减去三个数的和,即能求出结果。经常性的这种训练,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逆向思维在标新立异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为学生指引了一条求异创新的道路。

(三)、指导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新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许多的标新立异正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重新审视,提出各种可能的情形和解决方案,最终获得成功。教师要善于改变学习材料的呈现形式,创设一定的疑惑情境,引导学生破除常规,标新立异,对问题进行富有创意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相遇问题后,我改变例题中的条件设计了这样的开放题: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题目一展示,许多学生迅速写出:(60+50)×4=440(千米),教师笑而不答,引导学生再次审题,学生马上发现:“此题辆车行使的结果不明确,无法解答。”“老师,这题的答案有三种可能。”老师让学生想象会出现哪些结果,要求学生加上合理的运动结果后,在进行解答。于是,出现了三种情况:相遇;未相遇,还相距一段路;相遇后交叉而过,有相距一段路。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学生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创造性地思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

三、改革作业形式与评价制度,激励学生标新立异

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与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激发学生标新立异的重要手段。要努力改革统一的指令性作业,设计适应个体创新能力和求异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作业,为每个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营造展现创异才能天地。作业可采用:(一)自选性作业。(如留8道题,自选5道。)(二)推荐作业(由教师推荐的多解题)(三)求异性作业(提供一般解法,征求奇思妙解)(四)交流性作业。(学生将自选的课外题或自编题写在本上。)(五)逆向性作业。(学生向老师求教的题。)其中后三种作业为自由作业,可以不做。另外,还可以将面批面改扩展到师生面对面做作业,只要求写出接替思路,无须算出结果,促进学生重视解题中思维求异创新。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态度及创新意向具有导向作用。教学中采用等级分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手段为好。等级分只能表明学习的水平,而评语可表明教师对学习态度及求异思维的针对性评价,有鲜明的激励作用。对能一题多解的学生给予“你真会动脑筋!”等鼓励性评价,凡解题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成分的都盖上带有“创新”字样的梅花印章,激发和挖掘学生乐于标新立异的积极性和潜力。

此外,还可以实施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在相互批改作业中不只是判断正误,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别人作业中的优点与创见。在批改作业中,允许对别人的解法提出质疑,或对别人的解法加以评论、改进,允许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评头论足、取长补短、兼容并包中发展穿衣能力。

四、拓展实践活动,开拓标新立异的时空

(一)、拓展和发展数学学科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另辟蹊径,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敢于质疑,推陈出新。“小博士讲坛”让学生陈述自己的奇思妙解,为学生标新立异提供战线的舞台。在教室的“数学园地”中开辟“教你思考”、“趣题征解”、“请你攻擂”等栏目,推荐独特方法,征集不同解法,寻找最佳解法,并开展一周一评活动,评出“解题大王”、“最佳攻擂手”若干名,让学生品尝成功的乐趣,激发其继续求异创新的动力。

第2篇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呢?

一、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生“功”这一章,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把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案,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终于明白了道理。这比我在课堂自己演示,枯燥讲学要好得多。这样,在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如“摩擦”一节,教材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导出,教室里没有,但有电视柜,因此,让学生推电视柜来说明,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记忆势必深刻,又如“杠杆”一节,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让其感受用力大小变化,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提倡多观察、多分析,对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很有必要,这也能时时记起,不会遗忘,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雨后的彩虹,太阳光的色散,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汽车的发动,发光的电,照相机照相,工人利用杠杆把很重的东西滚上去,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叫学生多观察,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又能让他们开阔眼界,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正确的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回答

第3篇

关键词:突破口 比较和分类 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体会新课程的思想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在全面认识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能力、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主动解决问题。有位心理学家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所以,我们生物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课堂时间的安排,对教学素材的取舍,对教学活动的布置都要反复思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最终目的。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尝试:

一、找准突破口

我们可以巧妙利用图片、视频、阅读材料、问题探讨等等可以让学生思考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收集相关的知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让学生自己领悟出结论性的知识。如在酶的应用上,鼓励学生研究并实验将有油渍、汗渍、血渍、奶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找出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最好。并适当延伸,不同质料的衣物在处理上是否有禁忌,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讲到《光合作用》一节课,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本地的大棚甜瓜、蔬菜的生产,让学生在预习时考虑在大棚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种设施的用途。这样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高。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章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教师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相应条件,让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对于学生能操作、学习、领悟的,都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开展同伴辅导

自主学习与自学有本质的区别,它不但具有独立性的特点,还有着浓烈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帮助,取长补短。分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讨论时六人为一个小组,各抒己见。先组内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其他组有不同意见的可进行质问或反驳。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而且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自豪感,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学生也在讨论中发觉问题并不一定要老师解决,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也可能解决,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三、利用各种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实验室及相应的仪器设备、植物园、动物园等校内课程资源以及社区、家庭等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机。例如,学生利用生物探究实验室,学习有关微生物发酵的知识,设计并进行自酿米酒、制作酸奶等实验,进行交流、讨论等。学生还可以利用科技博物馆、教育基地以及当地农业部门等,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进行比较和分类

有些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让学生列表进行比较,如列表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的异同;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能量转换上的区别;列表比较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在血管的粗细,管壁的厚度,血流速度上的区别;列表比较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区别与联系;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方式;列表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等。这样我们把容易出错、混淆的知识点归为一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生物学的能力。

五、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教学民主。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评错误、评正确。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要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如:在“人的性状和遗传”这节课上,就基因的组合,性状的表现,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做点评前,让学生先进行评价,学生们一般都能做到客观公正地给同学以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4篇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主题活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学经典热逐渐兴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国学经典对于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它不但可以促使学生从经典中读懂人生、读懂社会,更重要的是还能促使学生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我个人认为小学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途径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对于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是学生聆听教师讲解、接受专业知识的最主要根据地,更是学校系统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性场所。为此,要想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国学经典融于各自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在接受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能透过国学经典与具体学科知识点的结合之处深刻感悟到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必须牢牢抓住教学课堂这一主阵地,组织各科教师列出各自学科中能渗透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关键点,有力推动习惯培养教育真正落实、渗透到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具体学科之中,这一模式有利于学生明确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理解文明行为的具体概念,从而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自身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二、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融入主题活动之中

集体主题活动同样是将国学经典的道德模范、熏陶作用发挥到极致,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又一重要实施途径。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将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寓于其中,以此作为突破口,推进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自身道德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如: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此为平台向学生朗读国学经典中的相关内容,扎实推进学生道德教育的更好开展。

三、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国学经典中所提倡、鼓励或者反对、明令禁止的行为其实在学生的日常社会、学习生活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因此,学校要想更好地利用国学经典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可尝试将国学经典内容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领悟到国学经典的内涵与意义,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进步,真正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总之,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国学经典予以高度重视,用我国国学的经典传统文化思想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促使小学生在规范自己言行、提高自身道德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对于传统经典文化的更好传承与发展。这方是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根本之所在。

第5篇

当前,“支架式”教学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的一般流程为: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其实,无论“支架式”教学的环节如何,其核心思想都是通过学习辅助(亦即搭建“支架”),让学生逐步实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思品学科来说,从1999年开始,考试形式及题型一直都在不断变化,知识容量也在不断增加。教材的不断改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开卷考试试题的灵活性又使考试有了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每年如何应对新题型、新时事、新内容都会让教师们绞尽脑汁。新形势下,如果还是采用“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术”的老方法无疑是自掘坟墓。多变的形势下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地“变”,要临危不乱,“变”得主动、“变”得及时、“变”得有效。

2000年以前,由于是闭卷考试,思品教学主要采用勾画重点、死记硬背的方式,效果较好。2000年开始实行开卷考试,老方法不能再用,于是我便采用有针对性的题型讲解、解题方法固定模式的指导等方法,并辅以“拉网式”的精编试题练习战术,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但从2004年以来,全国的教育教学形势日新月异,加上考试形式和题型的调整,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已没有优势可言。于是从2004年开始,我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解决问题能力、审题及解题能力、理解分析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规范答题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考试能力入手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以消除他们对教师过于依赖的心理。

从2004年开始,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较容易的问题我从不面对全体学生讲解(因为学生自己一定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我重点收集学生解题过程中突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其仔细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对于历次模拟试卷,我一直以“点击”的方式讲解,而且将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给学生自主纠错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比如:思品学科中的辨析题是教学难点,是学生取得高分的关键,让学生掌握本类题的解法很困难。对于七年级新生,一开始就采用天天讲、大量练的方式是不行的,因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辨、什么是析。所以我们不妨先选取部分典型例题,如观点类辨析题、材料类辨析题、漫画类辨析题等,要求学生反复通读,以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然后再教给学生解答辨析题的方法与思路;同时,实行“每周一题”的办法,即每周有针对性地训练一道辨析题。每学期我还会利用课堂和测试的机会进行三到四次集中讲解训练,即选取例题对本类题解题思路与方法同学生进行交流,做到讲练结合,再抽取若干代表性试题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了此类试题的解法。

对于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两大题型,学生一开始更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如果对其强行灌输只会事倍功半。教师可先出些代表性的例题,教给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找感觉、去领悟,最后再进行分块复习、突击练习以达到水到渠成。

对于平时练习中或考试后学生的发问,我们不妨做个“懒”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而要点到为止,让他们自己找突破口。这样长时间坚持下去,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中考时会使学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同时也给学生发出这样一个信号:靠老师不如靠自己、靠团体,如此更能激发学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斗志。

第6篇

1.管理服务意识缺乏。传统学生管理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主要手段是模块式、教条化管理,缺乏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医德医风的塑造,另外学校将国家和学校自身的需求放在首位,地位强势,认为学生应该适应学校,而不是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配合学生。

2.教学管理投入不足。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以下几种情况出现。①大班上课,师资短缺,目前,医学院校理论课普遍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人数多时可达200多人,学生上课全凭个人自觉,教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于是迟到、旷课、玩手机等情况屡见不鲜。师生缺乏有效的交流,课后也难以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②设备缺乏,平均资源不足,由于实验课堂学生数量大,且设备增长赶不上学生增长,导致学生得到的动手操作机会较以往有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往往是视频教学,而操作技能是医学生所需掌握的重要技能。

3.学生缺乏权益保护。由于学校涉及学生管理部门众多,一旦出现问题,常常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低下,医学生课程繁重,课余时间少,很多时候不得不通过请假等方式办理各项业务。且学校缺乏专属学生权益保护部门,目前已有的学生权益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均隶属学校管理部门,其工作内容仅限于举办相关活动和协助学校日常管理,未能很好实现对学生权益的保护。

4.管理系统缺乏共享。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部门以学生事务为主要工作内容,教学工作部门以教学管理为主要工作重心,但各部门之间常常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在学校层面,也很难做出纵观全局的有效的良好决策。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途径

1.管理本质: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高等院校首先应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培养优质医学生为其办学的根本宗旨,而非高校产业化,医学生的教育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探索建立一种合作共治的模式,增加学生自主管理这一环节实现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管理,例如社团学生权益部、学生管理委员会、班级心理委员等职位的设立,均是实现学生自治。

2.管理基础:构建合理模式。

通过构建合理的帮助学生成长的服务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定位,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尽可能地完善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比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学生宿舍和教室配备空调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并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效率、节省学生的办事时间,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构建反馈机制,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3.管理任务:提升服务质量。

第7篇

一、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应俯下身子走近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扉;从他们的世界出发,去打开学生知识的大门。使学生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参与并享受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探索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情景包括在学习过程活动时采用的景物、人物、场景、环境。如果离开了情景,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所以教师应创设情景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其丰富想象力与自主学习热情。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三、把握时机,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教师应尽量放手让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第8篇

一、学生理财意识现状透析

(一)学生的理财意识缺乏

理财,很多人把它与存银行、按计划花钱等概念等同起来,其实,理财还是累积存储和投资再生的元素。“理财”这个专用的术语名词对广大学生来说虽是陌生的词汇,但理财的意识应当从小就树立。很多孩子认为钱是万能的,也是容易赚取的,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节约;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养成了悖“财”傲物,唯我独尊的心理;也有的孩子谨遵教诲,勒紧口袋,不愿也不敢花钱;却没有一个孩子想到怎么去投资,让自己的钱越积越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没有接受现财的教育,缺乏理财意识。

(二)学生的理财能力低下

大部分的学生从来没有做花销计划和花钱记录,能够节制地花钱的学生也只是懂得要勤俭节约的道理。分析其原因就是因缺少对孩子的管理钱财、计划钱财、投资钱财的教育,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更没有学得一些花钱的艺术。许多家庭,孩子得到客人馈赠的钱物后,家长会马上把钱塞进自己腰包,却失去了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机会。孩子一旦有机会接触到钱,便大肆挥霍浪费,毫无管理自己财力的能力。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零用钱就是让孩子花销的,孩子的消费由父母包办,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导致在花钱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有的不让孩子经手,孩子就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

(三)学生的理财教育苍白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财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少之又少。而且,教师在课堂中的渗透也是少得可怜。对学生中存在的花钱不合理等不正常消费现象,也仅仅是教育一下而已,造成不应有的教育空白,分析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理财概念的了解甚少,理解偏差,甚至认为教师没有干预学生用钱的义务。因此,理财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中严重失衡。

二、学校开展理财教育的重要性

理财教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钱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对钱的教育是回避的,学校的理财教育几乎是零。理财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需,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财教育是适应时代、接轨国际的需要,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每个公民都面临着如何尽快成为具有国际化素养的现代人的课题。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在市场经济中的理财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能为科学的人生观奠定基础。理财教育也适应了中学生主体意识的需要,理财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理财知识、技能,领悟理财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目前,各地的学校未将理财教育纳入教学范围,就是在大学也难以有机会接触到系统的个人理财教育。在美国,有28个州把理财教育列为必修课,在英国,5至7岁的学生,要学习钱的不同来源和用途,7至11岁要学习如何管钱,11至14岁重在学习影响花钱和攒钱的诸多因素,从2010年9月起,英国的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个部分。没有理财知识的学生是适应不了时展的要求的。没有正确的理财意识,就没有聪慧的经济头脑,就不能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未来世界站稳脚跟,更好地生存。国外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小孩早早学会跌爬滚打,会奠定他一生的运动机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投资理财是人生宝贵的一课,每个孩子都应当学会怎样攒钱,如何投资,但这些本领却非垂手可得,需要从小培养。国内外儿童专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学会了理财,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关键是如何教会孩子花钱、理财。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新型人,必须掌握经济知识,成为现代人,才能适应经济环境。21世纪的孩子,更将不可忽视生存的必备基本素质――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精湛的理财能力。

三、积极开展理财教育

(一)开设理财讲座及理财知识的校本教材

为丰富学生理财知识,学校请银行、保险公司的一些理财专家来学校作专题报告。比如银行人员首先为部分学生办理“阳光爱心卡”,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存钱、取钱、修改密码、挂失、利率计算及ATM机的使用、POS机上的消费。这些活动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了解了很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理财知识,从而对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学生参观证券交易市场,加深了对证券交易的感性认识。同时,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开发理财知识读本,作为校本课程。在不同的年段开设理财教育课程,列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读本从识财、用财、惜财、蓄财和创财5个方面讲述理财的基本知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理财品质。读本的内容主要由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撰写和提供。为保障理财教育的顺利实施,每个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理财课。授课形式有理财实践活动,理财知识讲座,理财技能辅导,编理财手抄报,参观金融、证券公司和工商部门等。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开展了读本读后感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我理财的兴趣,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理财教育氛围。

(二)班级管理中的理财教育

成立班级理财小组,开展一系列以理财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在主题班会中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浪费、爱护课桌椅等理财意识的培养,以及学会花钱、学会消费等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每学期的班费支,要求班干部要先进行预算,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然后每周公布开支情况。运动会、国庆节等重大的开支要先讨论,并列出清单。每学期的水费及旧报纸等的费用管理,都是对学生理财能力的极好锻炼,以及在购买班级日常用品时学会尝试货比三家、怎样购物、如何退货、小心街头购物上当和支票、信用卡、个人所得税等理财能力的培养。此外,班级活动的理财活动还有:开展理财知识竞赛、编理财手抄报、理财演讲比赛、理财主题班队会、捐资助困、评选理财小能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