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1: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对生活的影响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第1篇

[关键词] 网络游戏;大学生生活;影响;对策

现代社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占有无可争辩的位置和影响力,而且也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更是互联网的“忠实粉丝”,他们不仅对网络技术有很高的认同感,而且对网络游戏有极大的热情。毋庸置疑,网络游戏已然成为很多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网络游戏究竟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实质影响,而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又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使用哪些积极的应对策略呢,本篇文章即尝试围绕着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开展抛砖引玉式的阐发和论述。

一、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大学生在接触网络游戏的同时,对很多的网络设置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因而在掌握一些计算机技术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和便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术无疑对其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帮助。(2)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毫无疑问,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玩网络游戏就是因为这种娱乐方式带给他们很多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很多生活上的、学习上的、人际交往上的烦恼和压力都可以暂时搁置一边。在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可以得到一定的满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网络游戏确实有助于大学生放松心情,减轻或者释放实际生活中来自各方面的的压力。

2、消极影响

正如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网络游戏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尤其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游戏对他们真实生活的消极影响要远远超过其积极作用,而且消极影响涉及到学生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大学生身心的消极影响。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对学生的身心有消极的影响。在一份权威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有目前高校中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都在视力和颈椎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这与学生长期坐在电脑前玩网络游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此外,有些大学生酷爱暴力类型的网络游戏,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心灵侵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都与过度沉迷网络暴力游戏有关。(2)对学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在校园中求学的时间是一定的、有限的,学生用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越多,他们专注学习、专注学业的时间就越少,因此,长期痴迷于网络游戏不利于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掌握扎实的专业本领有相当负面的影响。(3)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待的时间越久,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愈发薄弱,有的大学生甚至还因为过度沉迷虚拟世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

二、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相应对策

尽管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在年龄上成年了,但是他们在抵制不良诱惑、正确认识网络游戏方面还是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为了保证学生们真正实现和谐发展,高校有必要针对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情况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学习和生活都不像高中时期那样紧张了,学生的生活节奏明显放慢,有了更多的自主掌控的时间和精力。面对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的学生就开始逐渐转向玩网络游戏了。随着游戏上瘾,有的学生就开始逃课、旷课。因此,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无疑是非常必要的。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保证学生们的基本学习任务的完成。

2、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

很多大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的自由时间太多,不知道如何安排,玩游戏可以暂时缓解他们空虚的感觉。因此,高校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伴随着学生大学校园生活的日渐丰富和多姿多彩,学生们的注意力自然就逐渐从网络游戏中转移开了。

3、尝试在课堂中积极应用网络游戏

既然网络游戏是很多学生们的兴趣所在,那么教师就应该尝试与时俱进地将一些可以使用的、积极向上的网络游戏引入到大学课堂之中,尝试满足学生们兴趣的同时,真正发挥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震著.网络时代伦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和民,吴瑞君主编.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赵彤.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刘佳.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及其德育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梁艳丽.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前沿,2013,14:182-183.

[6]杨健.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3,01:77-80.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成瘾;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ResearchontheEffectofIifeEventsandCopingStyleonMentalHealthofColle geStudentswith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YangXizhou,WangZhiping.H unanagricultureuniversity,Changsha410128,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lifeeventsandc opingstyleonmentalhealthofcollegestudentswithinternetaddictiondisorde r.Methods127collegestudentswereassessedwithSCL-90、AS LECandTCSQ.ResultsColleg estudentswhohad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①theirsomatization、interperso nalsensitivity、obsessive-compulsive、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scoreswe 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norm(P

【keywords】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Lifeevents;Copingstyle;Me ntalhealth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高发人群多是20~30岁、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尤为网络成 瘾易感人群(DavisRA,2001)[1]。钱铭怡(2001)对北京12所高校近500名大学生的 抽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网络成瘾者占6.4%。林绚晖等人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 成瘾者占9.6%[2]。网络成瘾往往会导致个体社会支持、心理功能等伤害,对青少 年认知方式、角色认同等方面具有负面影响。个体若长时间处在网络成瘾障碍中,会出现心 理上的变化,如认知狭窄和歪曲、情绪波动、行为不可控性以及人格特质变化等。为了探究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我们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 4月对湖南几所高校127例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问卷 调查,以了解其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以期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一些可供参 考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高校周围网吧自愿参与研究的大学生和在某省级三甲医院临床心理科进行 网络成瘾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高校大学生共169人,经网络行为问卷[3]调查及访谈确 认属于网络成瘾障碍。资料汇总时剔除一些无效的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27份,问卷有效 回收率为75.1%,其中男106人,女21人;大一23人,大二36人,大三40人,大四28人,平均 年龄20.27±1.75岁。

1.2方法

1.2.1访谈法采用网络行为问卷及访谈,以及门诊咨询以甄别是否为网络成瘾障碍大学 生。网络行为问卷采纳美国心理学家Young提出的网络成瘾诊断指标,问卷共有10个条目, 采用是、否记分,若有5项以上肯定回答则可判定为网络成瘾障碍。

1.2.2问卷调查法采用了3种量表调查: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4],该症状自 评量表共有90个条目,进行5级评分(从1分:没有到5分:严重),主要评定心理健康状况 及症状特点;②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5],刘贤臣等1987年编制,该量表为 自评问卷,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事件构成,分为6个因子:人际关系因 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采用5级评定。该量表 适用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的评定 ;③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6],由姜乾金等编制,共20个条目,包含积极应 对与消极应对两个维度,进行5级评分。

1.2.3资料收集与统计方法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做完后即予以收回,采用SPSS13.0进 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2结果

2.1网络成瘾大学生组与全国青年常模得分的比较采用SCL-90进行调查后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 对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而在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

2.2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分析将SCL一9O各因子分作为因变量,以生活事件量表各主成分因子分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显示除受惩罚和丧失事件相关因子较低或不相关外,紧张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学习 压力和健康适应事件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见表2。

2.3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应对方式得分的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 但与消极应对方式的相关高于积极应对方式,结果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 焦虑、敌对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作为大学生,他们的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都相对较弱 。从本研究中发现,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都是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生 活事件中,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有关的事件对这些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都 产生了显著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大众化,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加剧 以及家庭的教养方式等因素都导致了他们的学习、人际关系、就业、情感等压力的加大。王 建中、等人的研究也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7,8]。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有 关效度报告表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二者相关系数为-0.0 9。而且,应对方式具有跨情景的一致性。在本调查中,二者的相关也较低。应对方式对个 体的心理健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10]。有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在现实中具 有孤独、抑郁、焦虑的人格特征,在网上表现得更积极开放[11],我们的研究中人 际关系方面的症状也呈现出与资料比较一致的结果。从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上看出,在人际 关系、焦虑抑郁情绪等因子分上,网络成瘾大学生都有一定损害,相关研究[1,12] 也证实长时间上网在不同程度上 损害其身心健康,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诸如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睡眠饮食等 生物节律紊乱,思维迟缓,侵占很多学习时间,兴趣减弱,成绩下降,逃课现象增多, 甚至产生自杀行为与意念。

Caplan研究认为,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强应对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还有就是社会支持网 络有助于个体在紧张事件发生前获得和发展自己的预见及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功能的整 体水平,本项研究中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而消 极应对方式与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个体在面临应激事件的时候,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 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效利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使网络成瘾的 大学生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消除因网络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紊乱,是 心理干预中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因此,培养和提高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和心理调 适能力,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是高等院校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对高校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但受样本、地 域较小的局限,本结果的深入研究还需要更多相关研究的支持。

4参考文献

[1]DavisRA.ACognitive-behavioralmodelofpathologicalinternetuse .ComputersandHumanBehavior,2001,17(2):187-195

[2]林绚辉,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15(4):281-283

[3]YoungK.S.InternetaddictionsymptomsevaluationandtreatmentIn ClinicalPractice:ASourceBook,1997,17:19-31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5]刘贤臣,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

[6]姜乾金,等.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0-122

[7]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 ,16(5):331-333

[8]朱祥路,,谢平霞,等.医学生症状自评量表与全国诸常模的对比分析.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235

[9]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心理 科学,2004,27(4):980-984

[10]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1993,7(4):145-147

[11]江楠楠,顾海根.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与人格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 ,28(1):49-51

第3篇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网络素养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配额抽样的方法在大连市9所高校获取有效问卷962份。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网络素养的高低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这也拓展了网络素养对生活满意度的理解,并就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来增加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素养 生活满意度

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也达到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81%;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的比例为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例最大①。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中国网民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高校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大学生本身的特性其对于网络新技术的驾驭与适应能力较其他网民群体要强很多,在网络检索、社交类综合平台应用、手机网游和网购团购领域也走在了最前列,而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并没有把高校排除在外,大学生对健康关注程度日益增高。大学生如何对待网络信息以及参与网络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互联网环境和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文献综述

1、网络素养

本文结合国内外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国外学者Shapiro和Hughes划分网络素养的七个维度(工具素养、资源素养、社会结构素养、研究素养、素养、应急技术素养和批判素养)②和国内学者蒋宏大网络素养划分的六个维度(网络媒介认知素养、网络媒介甄别素养、网络道德法律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和网络发展创新素养)③,将本次研究的网络素养划分为六个维度,分别为(1)安全道德素养(在网上保护自身安全、处理不良信息和文明上网的能力);(2)技术素养(了解和使用计算机工具以及软件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3)素养(利用网络媒体发表个人的观点、看法、以及作品的能力);(4)创新素养(善于利用网络媒介发展自己、拓宽视野,进行有益创作的能力);(5)批判素养(对网络信息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能力);(6)自律素养(对网络的使用有自制管理的能力)。本文就是要探索六个不同的网络素养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2、生活满意度

目前,国内外测量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量表有很多,其中Diener等人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应用广泛,Diener认为两种类型能够解释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范畴:主观感受型生活满意度和客观条件性生活满意度④。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假设理解的生活质量是受到个人因素或者倾向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乐观、悲观、孤独等等);另一方面,客观条件型生活满意度指出生活质量是受到环境因素或者情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家庭、工作、社会等等),依据生活质量的客观因素,人们的生活质量趋向于他们重要生活领域评估的一个直接功能。Diener还认为一个人对其当下生活的标准越满意,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越高,反之亦然。Huebner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和多维度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可以作为我国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调查的有效工具。

基于以上理论框架,本研究强调网络素养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重要性,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分别为:

问题:大学生网络素养对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影响是什么?

假设: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越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越高。

二、研究方法

1、抽样及其步骤

本次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上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网络素养和生活满意度的资料,采用自编问卷形式。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网络素养问卷,第二部分是生活满意度问卷,第三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问卷。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采用配额抽样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回收问卷962份,占问卷总数的96.2%,在样本性别构成上,男生有456人,女生有506人,分别占样本总体的47.4%和52.6%。此次调查时间从2014年6月10日-2014年6月24日,为期2周,参与调查的人员是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老师及研究生。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一处理。

2、测量

(1)网络素养。在外国学者Shapiro和Hughes划分网络素养的七个维度和我国学者蒋宏大网络素养划分的六个维度的基础上,本次研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22个测量项目重新划分为网络素养的六个维度,分别是安全道德素养、技术素养、素养、批判素养和自律素养。22个项目均采用4分制量表的形式(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表2可见六个维度的信度系数最低为.412,最高为.743。方差累计贡献率达53.241%,能够解释总变量的53.241%。

(2)生活满意度。本研究主要根据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测量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情况,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被调查者对5个项目作出回答(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清楚,4=同意,5=非常同意),这5个项目分别是大学生活接近我的理想、生活条件不错、对生活很满意、在生活中已经得到想要的和如果能够重新开始我几乎没什么变化。5个项目的信度系数达到.750

三、研究发现

表2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素养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其中安全道德素养显著正相关(r=.068,p≤.05),技术素养显著正相关(r=.124,p≤.01),素养显著正相关(r=.172,p≤.01),创新素养显著正相关(r=.077,p≤.05),批判素养显著正相关(r=.198,p≤.01),这说明安全道德素养、技术素养、素养、创新素养和批判素养高的大学生往往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而自律素养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r=-.069,p≤.05),也就是说自律素养高的学生往往有较低的生活满意度。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素养越高,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假设成立。

四、结论与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结合大连市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增添了自律素养这一网络素养维度,在国外学者对网络素养和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连市高校大学生探讨国内大学生的生活素养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网络素养高的学生其对生活满意度也高。我们处于网络的包围之中,网络在对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在重视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培养其较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对生活满意与否理应受到高校教育的重视,因此,高校要开设网络素养素养课程,多方面、多维度提高大学生对生活满意度的认同感。

本研究是在大连市9所高校网络素养和生活满意度所做的一个探索性研究,由于本身所掌握资源的有限性,只能查到高校人数与男女比例,对于各高校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因此并没有采用纵向的概率抽样的方法,而是采取的非概率抽样中的配额抽样和任意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的发放,同时并没有把专科生和研究生纳入测量范围,这也是研究的一个缺陷;虽然研究能够发现网络素养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是并不能证明是一个因果关系;基于此,未来的研究可以测量国内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网络连通性、网络依赖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也可以测量个人特质、网络连通性与网络依赖之间的关系。

研究中并没有完全采用当前国际上在网络素养方面研究较权威的Shapiro和Hughes的七个维度,而是结合问卷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因子分析的时候,进行了创新,提出自律素养这一维度,但是研究结果显示自律素养的信度效果并不理想,因子分析后得到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也不是非常好。未来的研究应该抓好前测这一关,为增强问卷总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做好铺垫,同时也要加强国内与国外或地区网络素养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①《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126015636.htm

②Louis Leung ,Paul S. N. Lee. Impact of Internet Literacy, Internet Addiction,and Internet Activitieson Academic Performance[J].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12,

30:403-418

③蒋宏大,《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52-53

④Louis Leung.Effects of Inter-

net Connectednes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on Quality of Life[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98:273-290

⑤胡杰,《沈阳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1

⑥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17-22

第4篇

命题特点、趋势和审题三要素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2012年6月六级作文真题。

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entitled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Your essay should start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200 words.

命题特点

本次六级写作题目的命题形式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题目延续了2011年12月六级写作全英文的命题形式,即全部使用英文来表达写作要求;②题目中出现了图画,要求考生对图画进行简要描述。这种命题形式一方面体现了六级与四级写作在难度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命题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它改变了“英文指令(Directions)+汉语提纲”的传统命题方式。

本次六级写作的命题形式与考研英语(一)的大作文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考研大作文往往不会给出文章标题,也不要求考生自拟标题;六级写作则给出文章标题,这显然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因为考生在标题的指引下更容易把握图画的含义;②考研大作文图画的文字一般为汉语,而本次六级写作图画中的对话则为英文。因此,虽然本次六级写作题目与2009年考研英语大作文话题接近,但考生不能完全照搬2009年考研大作文的写法,毕竟其评分要点不同。

命题趋势预测

近两次六级写作的命题明显有“反押题”的趋势。2011年12月的六级写作题目以全英文形式考查了引语评论式作文,2012年6月的六级写作题目又以全英文形式考查了图画评论式作文。这两次写作题目的要求都让部分考生感觉“不适应”“吃不消”或“茫然”。但这些命题形式都是考试大纲中所允许的,因此建议考生做到全面复习。笔者认为,全英文的命题方式将会在今后的六级写作中延续下来。在话题方面,再考与“成功或人生哲理”有关的话题(如2011年12月六级写作)的可能性不大,以后的六级写作可能更倾向于考查贴近实际生活的话题(如2012年6月六级写作的“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希望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审题三要素

针对具有上文所述特点的六级写作题目,考生审题时应该关注三个要素:①体裁(essay)和英文标题(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②写作要求(start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③字数限制(150~200 words)。审题时,忽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失分。在本次作文评卷中笔者发现,考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对第二个要素的把握不当,在下文中我们将一一分析。

得分要点详解和审题失误枚举

根据官方提供的写作评分原则及标准,六级写作采用总体评分法(Global Scoring),即阅卷人就总的印象给出奖励分(Reward Scores),而不是按语言点错误数目给分。作文满分为15分,分为五个分数档次(2、5、8、11、14分),之后转化为710分制标准分。其中14分作文的评分标准为“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基本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根据以上要求,六级写作的得分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①内容切题;②表达思想清楚;③语言质量。此外,从阅卷者的角度看,赏心悦目的工整书写有助于提升作文在考官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针对本次六级写作,官方给出的评分细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考生写作时应紧扣写作要求提到的“start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如果考生没有对图画内容进行简要描述,作文扣2分。很多考生审题时不够仔细,首段没有对图画内容进行描述,造成失分。

第二,考生应正确理解题目给出的作文标题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文章标题的意思是“网络对人际交流的影响”。如果考生写的是“网络的影响”而没有涉及“人际交流”,得分至少降低一个分数档次(即扣3分)。考生在这方面的审题失误主要表现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具体如下:①只写“网络对生活的影响”,没有涉及“人际交流”;②写作以图画内容为主,忽略题目,甚至有不少考生将作文写为“博客对生活的影响”“博客对人际交流的影响”等;③有一些考生可能受作文预测的误导,在文章中分三个段落阐述了“博客的盛行、利弊和看法”,既没有描述图画内容,也忽视了题目要求写作的内容,这类作文归为5分以下档次。

第5篇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教育 获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39-02

经研究,幸福感同个人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却又相互背离。相对于财富,良好的认知、健康以及稳定的家庭、社会关系能够带来更加稳定的主观幸福感。而教育作为人们精神上幸福生活的基础,会直接影响到个人认知、健康、发展、家庭与社会关系,从而间接影响幸福感的获取。

1 教育对幸福的影响

教育同幸福之间既是正相关关系,也是负相关关系。幸福感的获取离不开物质的支持,通^教育,可以提高个人水平,继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以此获取更高的收入。而对于希望接受教育的人们,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正面的教育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幸福观。研究人员也发现,心态良好的人更容易获取幸福感,而这种心态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教育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人生阅历也可以看作广义的教育。但是必须认识到,不愿意接受教育的人认为教育是一种苦差,并且受到的教育水平越高,对于现状要求也会发生改变,若预算不足,教育投资对于个人来说反而会形成压力,继而影响个人幸福感的获取。

2 教育如何影响幸福感的获取

2.1 通过教育学会认知生活

对于一个人,一生短暂而又漫长,在这样矛盾的人生中必须明确自己的方向,知晓应当做什么、该做什么。从古至今,名人志士的经历可以告诉我们,善待生活必然会受到生活的善待。历代圣贤教导人们应该怎样度过一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这是一种引导、一种信仰,同样也在告诉人们,学会认知生活,才是符合生活的法则。这种引导往往是一种经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对于生活的理解也不一样。人们对生活法则的理解不同,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如何,越是明确、理解生活真正含义的,他们的生活就会越好,越是含糊、混乱生活法则的,生活必然会一塌糊涂。

另外教育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非直接性的经济收益,令人们可以多元化的发挥自身能力。例如有文化的人可以对个人纳税进行计算,通过教育获得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维护自己应得的权利,另外还以通过从事一些额外的职业获得经济效益。例如兼职教师、通讯员、手工业者等,研究显示,受过更多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取额外的收益技巧,以此增加个人收入。

2.2 教育影响个人工作

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层次,受到高水平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福利待遇更好、环境更优越的工作。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找到同自己兴趣相当的工作,从而工作效率、质量更高,并且这类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发挥空间较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更大,这些表现无疑可以体现这些人的幸福感更强。

但是现实生活中,受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对工作产生不满,但是由于其更容易就业和获得创造性工作,因而从整体上分析此类人的幸福水平相对较高。例如对社会经济变量予以限制,及控制劳动状况、收入,教育会对幸福感的获取产生直接促进,这不仅是知识所带来的自尊和自信,也是由于教育带给人们一种来自自我价值体现的幸福感。

2.3 教育影响个人身心健康

苦难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只有苦难才能凸显生活的真谛。人们在经历痛苦和愤怒的时候,生活还在继续。人们总是将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视作生活,其实生活不仅仅存在于肉体,生活其实已经深入灵魂,任何物质上的剥夺也无法带走一个人真正的幸福。每个人都背负着生活的压力,这种苦难并不意味着负担,这是一种人生使命。仅仅是换一种角度,却会令人豁然开朗、轻松自如。因此当一个人内心温顺谦恭、平和温润时,所有的苦难就会得到释怀。将不幸和苦难视作考验的人,就学会了满怀爱心的接受苦难,挫折会让他更加美好。

正确面对苦难可以让人在挫折中进步,只有记得谦恭温和,才可以仰赖苦难而得到美好,面对苦难是一个人生活的任务,正是苦难造就了幸福。

人并非是生来幸福,因为他不知何为幸福。有一位贤者曾经说过:我为了寻求幸福,走遍了整个大地。我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寻找这幸福。有一次,当我已完全丧失了找到它的希望时,我内心的一个声音对我说:这种幸福就在你自身。我听从了这个声音,于是找到了真正的、矢志不渝的幸福。很多人弄坏了自己的身体,却埋怨外部的环境,然后对生活诸多不满。如果一个人无法将自己拥有的幸福视为幸福,那么这个人将永远是不幸的。幸福是存在于一个人身边事物的概念,任何人无法给予幸福,也无法掠夺他人的幸福。

2.4 教育会对婚姻家庭产生影响

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这是当前人们对于幸福感研究的普遍认知。而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在婚姻中找到更合适自身的配偶,从而获得稳定长久的婚姻生活。据统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婚姻生活中更加和谐,离婚率相对较低,由于结婚时间相对较晚,因而经济条件也相对优越。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更容易维系稳定的婚姻,而不会选择离婚和再婚。从总体分析,此类人的心理幸福感和生理幸福感的获取更加容易。

孩子对于婚姻的影响主要在于经济、责任、照料孩子和工作时间的冲突上,通常婚姻生活的幸福感会由于孩子的到来而降低。但是受更多教育的人相对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更容易承受这方面的压力,由于选择了同自身相似教育背景的配偶,因而在生育、养育等矛盾的协调上更容易。因而教育对于婚姻生活的影响是正向的。

2.5 教育对社会网络的影响

所谓的社会网络便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系以及责任,这种社会网络令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人们能够从社会网络中感受到被关爱和尊重。个体可以从社会网络中得到社会支持,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获取。而教育可以让人们获取更加灵活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建立起有效、稳定、健康的社会网络,帮助人们减少负面人际关系带来的负面问题。并且受过更多教育的人们所受到社会支持也会更大。反之,受教育少的群体,包括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不容易受到情感支持,所受到的心理压力和环境压力更大,幸福感的获取更困难。接受更多教育的人有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因此,教育通过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和更广泛的与世界联系的可能性,增加主观幸福感。

3 结语

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评估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但是教育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网络和个人发展的影响难以通过这种方式予以计量。对此,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是确保“公共教育政策应追求幸福”这一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教育政策的制定是关键。当然无论一个人的生活是多么的糟糕或者多么的顺利,这个人都会得到幸福,只要一个人善于用微笑面对,创造愉悦的气氛,而不是整日冷言冷语冷面对人。如果说生活就是一种苦难,那只是因为同更好的生活比较,其实无论我们所处的境地如何,我们都应当清楚的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幸福感获取的影响不局限在经济方面,很多非物质方面因素会间接性受到教育的影响。此外,教育也是推进公平、民主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来源,因此也可以说教育是获取社会幸福感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斌,李磊,莫骄.幸福感是否会传染[J].世界经济,2012(6):224.

第6篇

一、广府方言区高中生的写作现状

1.语言在学校环境和生活领域各自为政

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贯彻实施普通话的推广政策,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文字素养,在学校这个带有限制性的环境中可以比较自如地使用普通话。但是在日常生活这个语言自由表达的领域里,广府方言的强势地位仍然比较牢固,占主体地位的仍然都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语言――方言,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普通话,从而在语言的使用上形成了一种普通话和粤语方言各自为政的角力现象。众所周知,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写作是对生活的提炼。如果生活中不注重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来锻炼自己的表达,又如何提炼出最好的生活素材、最深的生活感悟来表达在作文中?

2.思维意识和自我行为相互脱节

从以上表格对比则不难发现一个矛盾的情况:从意识上来讲,学生能够明白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对于提升写作的必要性,但是在自我行为上却难以做到主动、自觉地去提升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水平,除非有一定的外在干预手段。

广府方言区的学生在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之后,之所以难以再次突破,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也许就和学生在生活领域不注重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的习惯密切相关,以至于没有内化成一种基本的、自然的、主动的语言意识和素养,甚至反过来会影响到学校语言教育有效性的发挥。所以,结合问卷调查所显示的结果,现阶段作文的教学任务就是以广府方言区学生这种语言实际为基础,来积极寻找一种方式来沟通教学和生活这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实现一种对普通话规范使用的主体自觉,从而提升学生使用规范语言表达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获得一个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新的突破点。

二、创新作文互改,提升规范表达自觉性

作为教师,我们无法督促、监控到学生生活语言的选择,依旧只能坚守教学这个阵地,尽力地将规范用语的练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领域。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也建立一种语言的自觉呢?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当他们对生活有感悟、想表达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自由交流的场所,或是当他们不知该如何规范表达的时候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从而让他们能体会到表达生活的快乐、规范表达的优美。作文教学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生活和交流生活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其中,对生活提炼进行表达的写作主体自然是学生,但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却往往都是由教师来全批全改。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改与作文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也就是说批改作文一样可以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沟通教学和生活的另一阵地。并且,相对于写作对生活提炼的单一性、个体性,批改作文尤其是互批互改能让学生看到他人对生活的不同思考、不同表达,更具综合性、交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虽然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亦不能忽视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应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会话等来实现意义的建构。于是,我们试图借鉴这样一种更能拉近生活和教学距离的方式,并予以一定的创新改革,来建构广府方言区学生的语言自觉性。

1.扩大互改范围,让语言更加顺畅

一般来说,现阶段我们重点实施互改的主要文本是作文,但仍然仅仅只是在教学环境中完成的,难以完全沟通起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语言转换和表达。所以,我们要突破教学领域、扩大互改范围,增添更多的生活气息,将生活引入到互改的范围,比如互改学生所写的随笔、日志、博客、微博等等。相比较那些应题而为的作文,这些文本更能够真实体现学生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也才是学生对生活的最佳提炼。在作文教学中添加对这些真正源于生活、体现生活的写作内容的互改,除了能让学生彼此之间交流对生活的感悟,丰富思想、开阔视野,更能够规范表达,解决“有口难言、有言难美”的语言问题,提升他们对于生活感悟的表达能力。

2.丰富互改形式,让语言更多交流

教学作文互改一般采取的形式多是师生互改、同桌互改、小组互改等等,其实除了这些很好的形式之外,还可采用网络跟帖这种更自由、更畅快、更接近于学生现代生活内容的表达方式:可以匿名、可以署名,可以及时点评,也可后续跟踪;还可以将文章上传到班级的QQ空间、班级主页、班级博客等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学生甚至可以让有兴趣的网友一起来参与互改,从而借助这种网络媒体的平台,将互改的触角伸及学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切磋交流的写作习惯,进而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

3.开放互改内容,让语言更富情感

作文的互改多数侧重在文章主旨表达是否恰当、素材选用是否切题、文字是否通顺等各个技巧性方面,这些对于写作者来说只是些常规的没有温度的“冷评语”,不能激起写作者再次创作的欲望。所以可以不必禁锢学生互改的内容,而允许他们只要是秉持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就可以对文章的任何方面,如其中某些思想观点、某些生活感悟、某一句话的表达等进行修改和点评。如:

“当我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会想起你所写的这温暖的文字,因为是它让我有了再次抬头迎接阳光的力量。”

“从你学琴的事件里,我明白了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没有摔倒过的人生走不出精彩的风景。我向你致敬,更向你学习。”

“你说生活像被编了程一样枯燥无味,那出现的乱码能否激起你重新启动的想法呢?”

读着这些出自真心实情、带有温度的评语,一定能激发起写作者的交流需求、创作欲望,亦能让点评的学生尽可能地自由畅谈,甚至主动自觉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各种真实感悟,真正达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说我心”的效果。

4.彰显互改成果,让语言更有反馈

每一个人都期望自己的作品能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赏识,需要这样的一种成就感来激发他再次创作表达的欲望,点评者亦有着这样的心理需求。以往作文在互改之后,不管是写作者的作文还是点评者的评语,可能少数有教师的反馈,大多数都是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涟漪,这对写作者和点评者都是一种兴趣的消磨。所以我们应该让所有的内容都能得到最多的关注、最大的彰显。如选取优美的文章编成“集露撷芳优秀作品集”、将精彩的互改语言汇成“岁月留声精彩点评集”,并在学习园地张贴,或在班级图书角展览,还评选那些经常写出优美文句的学生为“生活美者”、经常有精彩点评的学生为“生活智者”等等,让学生从互改中得到表达的满足、享受参与的快乐,甚至在欣赏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种更积极的心理体验会比要求、强迫学生去阅读、去背诵优美的文句更能产生促进作用。

这些对于作文互改的创新和改革,主要是想在尽量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让写作教学更生活化,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和同学的互动中,积极关注生活,体验真情实感,慢慢地对生活有自由表达的热情、主动表达的意识、规范表达的能力,真正连通生活体验和写作表达,让广府方言区的学生逐渐建构一种生活的语言自觉。

第7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 尝试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02-01

以电脑为中心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延伸了教学的时空,不但给小学作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也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如何利用当前这一宏大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作文教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能力。而小学作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互联网用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以及活动影像等多种媒介来传送信息,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使他们思维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高。可见,多媒体网络,犹如一缕春风,给课堂作文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分析

网络系统,以其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信息储存的大容量等优势,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强。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

(一)走进网络,素材在搜索中丰富。

学生作文时,有时不知从何处下笔,感到“没什么东西可写”,真是“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其关键在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很明显,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网络系统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它可以迅速、快捷地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

(二)借助网络,个性在敲击时绽现。

小学作文,就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友情、亲情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需要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作文具备“育人”的功能,网络作文则更能培养人的个性。

(三)运用网络,能力在评改后提高。

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网络的一大功能就是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活动,“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形式方便快捷,交流广泛,作文反馈效率高,让学生作文在全班评、自评、师生评中得以不断修改,提高。

三、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思考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交流与应用将为作文教学带来崭新的一页。网络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信息交流所带来的学习契机,然而,网络作文教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思考。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进程和效果的有效监控。

网络是一个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学生一旦进入网络环境,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控制。而课堂教学切忌让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实施监控,如屏蔽互联网,只允许学生在学校作文专题网上活动。这就要求,加强作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建设。网络作文教学实施的前提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网站的设计制作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页面的设置必须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二)实施网络作文教学呼唤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网络作文教学过程中,建设作文专题学习网站,需要教师搜集、处理、整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并要和信息技术教师一道设计、制作专题网站;学生在线选材、在线构思、在线表达和在线评改时,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浏览网页,用计算机录入,要通过网络交流意见等,都必须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技术。因此,师生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师生才能在教学网站中游刃有余。

(三)实施网络作文教学要求教学评价体系的更新。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网络作文教学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写作目标和应用网络的水平,从写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自我、学生之间、家长和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现将网络作文教学评价表设计:在评价过程中,师生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激励性的评价,辅之优、良、中、差或A、B、C、D等级评价。教师除了对学生写作采取形成性评价之外,还要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实施网络作文教学要关注网络道德的教育。

第8篇

热点素材,包括最新的人物事件、新闻热点、时事焦点等,整合、加工热点素材。并使之有效成文,称为热点素材入文。热点素材入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也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内国外新闻极强的敏感性。因而常常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但是,由于有的热点过于新闻化,有的热点事件繁杂,头绪众多,因此直接入文。必不适当。怎样运用热点素材才能得高分呢?

1 方法介绍

第一招:小处入手,把握一点。热点素材,有的是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它影响很大,涉及面广,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面对这类素材,我们必须从小处入手,寻找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点”,切忌面面俱到。如世界金融危机这一热点素材,因为它涉及面广,影响巨大,且专业性强,那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呢?我们可以从危机的一个角度入手。通过危机来谈自身日常生活的变化。

第二招:概括热点,提炼主题。每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许多感人的事迹,它们常常被各类报刊报道,而且围绕这一事件的材料更是多如牛毛,以至于大家都耳熟能详。如果再在作文中对这些事件进行详细叙述,难道不乏味?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热点材料呢?我们可以对事件本身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出与写作话题相关联的主题或结论。

第三招:迁移热点,巧引观点。写作时,我们可以选用某一个热点素材,并从这一素材中得出某一启示,以此引出文章的观点,突显文章的主旨。如有考生迁移汶川地震这一热点事件:

作家张悦然在汶川地震后曾作为志愿者入川。事后她说:“这里像是一段自我洗涤、洁净灵魂的路途。当我们怀着奉献的虔心,在这条路途上忙碌的时候,我们的灵魂正在抖落厚厚的尘埃,渐渐露出剔透晶莹的本质。”张悦然的这段话不正是奉献即幸福的最好证明吗?

热点事件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引子。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奉献就是一种幸福。

第四招:再现情景,真情抒发。热点素材有的过于概括,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新闻体的报道也较为正式、客观,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运用此类素材时,我们可以精选热点素材中的某些细节,再现情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件,153人被困井下。灾难无情而人有情。矿工们被困井下10天,最终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一奇迹是怎样创造的?矿工们在井下做了些什么?我们可以再现情景,抒发感情。请看:

当大水涌来,工人们并未惊慌失措,而是用腰带、衣物等将自己挂在了矿壁上的支撑物上,呼吸难得的空气。在水里浸泡3天3夜后,爬上漂来的两辆矿车,漂到高处。自发将矿灯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开一次灯。大多数矿灯在8天后依然有电。正是这灯光使救援队发现了他们并报告给指挥部,使他们成为第一批获救的人。这危急时刻的生存智慧,令人感动。

2 运用示例

空想主义几时休――我看“凤姐”热的本质:瞧这网络世界,一朵“芙蓉”还未凋谢,突然蹿出一位“凤姐”。“凤姐”的出现,为空想主义的高楼又筑起了第二遭防火墙。

空想,绝对的空想。一个普普通通其貌不扬的人,不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反而跑到网络上招亲。招亲也就罢了。她还把征婚当成了选美大赛,把在人类身上所发现的一切优点集于一张薄薄的征婚稿上――不,是现代版的《道德经》!

或许,她把古代神话当做了现实,把自己当成了误闯人间的仙女,因不能再回天庭,而失去了所有的法力……于是决定要在人间“凑合”着找到一位能匹配的王子。

或许,她把明星的海报错误地当成了自己的镜子;或者有臆想症,认为“自己这般无瑕的女子应该找到一个无瑕的男子”……

她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她把装有缺点的口袋放在背后,把放有优点的口袋挂在胸前。

简・爱曾大声地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相貌平平、贫穷、卑微,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了么?你想错了!”也许凤姐正好读到了这句话。便认为自己也应和简・爱一样,却没有思考过自己与简・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本质的区别?是的,简・爱是不美,而且贫穷卑微,但她高尚的人格却征服了所有人,她勇于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她对生活的激情,让人们为她而疯狂,可以说,是精神的光芒为她铺成了一条直通理想的阳光大道。而凤姐,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到达了自己的天堂。却并不是靠她的高尚精神,而只是通过网络炒作。

在我看来,她的出名,其实就是属于一种无聊的怪诞现象,是一种失去自知之明的空想主义,却忘了自我精神的提升。这样的空想主义,几时才能休呢?

3 点评

看来本文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人,不然怎能对刚刚“火热”的凤姐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文章从热点素材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人性的虚伪与丑陋――空想主义的泛滥,选材新颖,思考独到,语含讽刺,令人莞尔。而对热点素材的概括和对主题的提炼,彰显出作者独特的眼光。

搜集素材是基础,运用素材是关键。如何用好素材呢?平时就要培养自己多向运用的思维习惯,对于同一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常常说“一材多用”,就是要提高热点素材的运用效率。如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偷菜”(虽然被要求改为“摘菜”,但人们仍然习惯用前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