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送教下乡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送教下乡培训总结

第1篇

“送教下乡”项目以“突出师德、立足课堂、服务基层、送教到校”为宗旨,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教师送去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快速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该项目包含五个子项目,即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学前教育。每个子项目各负责100名相应学科教师的培训任务。在衡东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衡东县教育局直接领导下,“送教下乡”项目于2016年9月中旬开启,至2016年12月中旬结束,历时三个月圆满结束。

一、六阶段

整个“送教下乡”活动分为六个阶段:训前调研、通识培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每个阶段皆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步步相接,环环相扣。

1. 训前调研

训前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制订后期培训实施方案,增强送教下乡的针对性。根据送教下乡五个子项目,全县划分为五个相应学科片区:杨林片区为初中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第二中学;新塘片区为初中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吴集片区为小学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吴集完小;杨桥片区为小学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城关片区为学前教育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育星小学附属幼儿园。从2016年9月13日开始,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派教师分批多次到各个片区内的学校通过听课评课、个别访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最后总结分析出各学科教师亟须解决的代表性的实际问题,确定各学科组送教下乡的主题。初中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专题研讨阅读教学,努力在细读文本和品析语言方面下功夫;初中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语文课上,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小学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在活动中探究规律;学前教育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此外,根据教师所教学科和教师的意愿确定下阶段参培教师名单,每个学科组100名教师。

2. 通识培训

2016年9月30日,五个学科组的500名参培教师共赴衡东县五家山会议中心聆听专家讲座,就此拉开送教下乡活动的第二个阶段“通识培训”。“通识培训”以更新教师新课程理念和提高师德素养为目的,通过领导讲话、专家师德讲座、专家学习引领等系列环节,帮助乡村教师树立师德师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来自湖南省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盘晓红作了《爱的使者――教师的定位》的讲座,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扎根山区农村学校27年,省吃俭用坚持照顾10多个孤苦孩子的艰辛感人的历程。盘老师感人的事迹和对教育的执着打动了所有人,让老师们受到一次别样的心灵洗礼。来自长沙市青园中信学校的刘菲菲校长的《教师如何提升学习力》讲座,则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让教师明白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意义和方式方法,给教师以崭新的理念与体验。

3. 示范教学

2016年10月17-18日,“送教下乡”第三阶段“示范教学”活动暨由湖南省教育厅王建华副厅长、教师工作处王俊良副处长、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贾腊生主任、黄佑生科长率领的湖南省国培办“国培”管理者高研班现场会在衡东举行,为期两天。示范教学由两堂送培课、两堂展示课和一堂专家讲座与互动三个环节组成。送培课是县学科带头人或名师的示范课;展示课是由基地校选送的公开课;专家讲座则聘请本土或附近地区的资深专家对送培课、展示课做精彩点评,并作相应学科的主题讲座。不管是送培课、展示课,还是专家讲座,都紧紧围绕第一阶段训前调研确定的送培主题,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科组相应的100名参培教师集中到送培点基地校参加这三个环节的培训。五个学科组共计10堂送培课、10堂展示课和5堂专家主题讲座。送培课有县教研室向康老师的《鹬蚌相争》、教师进修学校刘吉香老师的《信客》、文冲小学陈宜老师的《掷一掷》等;展示课有衡东县第二中学罗亚红老师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衡东县吴集完小曾玲玲老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康淼老师的《找规律》等;专家主题讲座有长沙师范学院马学刚副教授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长沙师范学院催红英老师的《家校合力,助幼儿健康成长》、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邹清宴老师的《如何激发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送培课、展示课的精彩示范,与示范课教师的热烈互动,参培教师积极思考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尤其是资深专家的主题讲座,更是为参培教师现实中迷茫和困惑的解决另辟蹊径,拨云见日。湖南省国培办高研班领导们认真参与了全过程,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后续培训作了重要指示。

4. 研课磨课

2016年12月5日,“送教下乡”活动进行到第四阶段“研课磨课”。每个学科组安排三位送培教师到基地校示范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一个微案例。微型课、微故事和微案例跟上一阶段的示范课、展示课与主题讲座一样紧紧围绕每个学科送教主题。每个学科组的参培教师在相应基地校集体观看这三堂微型课、三个微故事和三个微案例。之后,全体参培教师按照示范课的要求精心准备好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和一个微案例,并将参培教师分为三大组,每组推选出2名教师在下一阶段集中研修时上好一堂微型课,展示一个微故事与一个微案例,也就是第五阶段的成果展示。为了成果展示的闪亮登场,为了保证送教下乡活动的最终效果,2016年12月8日,五个学科组共54名教师集中在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课程打磨,认真准备课件。衡东县进修学校肖志泉副校长组织大家开会,就研磨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作了重要讲话,然后分组进行课程研磨,精心准备。

5. 成果展示

2016年12月10~11日,五个学科组共30名被推选出来的教师通过集体精心的准备后分别在五个相应的基地学校进行了成果展示。也就展开了本次送教下乡的第五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展示会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参加成果展示的参培教师的精彩演绎充分展现了送教下乡的高效实用。经过专家评审,肖林凤、阳平辉、欧阳晓林等老师获一等奖;肖微、陈华、吴国华等老师获二等奖。在大家的收获与欣喜中落下了“送教下乡”的帷幕,但培训并未结束。

6. 总结提升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教师培训的后续作用,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特意设置了第六阶段――总结与提升。要求参培教师从第二阶段“通识培训”到第五阶段“成果展示”,每个阶段都写出阶段性小结与心得。最后到第六阶段则需就整个参培活动写出《参加国培计划(2016)衡东县“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和《个人发展计划》。此外,五个学科组分别建立相应学科送培QQ群,群员包括本次送教下乡中聘请的资深专家、衡东县学科带头人、本地名师、示范课和展示课教师以及全体参培教师,目的是增强培训的后续影响力,让专家名师跟踪服务参培教师。这样,参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随时可以与专家名师交流,适时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和后续影响力。

二、三特色

1. 管理方面

(1)领导重视,统筹得力。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衡东县教育局陈宏建局长担纲任组长,衡东县教育局副书记丁麦秋、师训股长刘启贤、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颜亚华校长、罗利辉书记等任副组长,五个子项目即五个学科送培点的基地学校校长和各个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以及师训专干任成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令畅通,配合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确保了项目的有序高效开展。畅顺的管理体系是培训实施的关键。

(2)精心组织,职责严明。在实施过程中,衡东县进修学校就五个子项目分别成立相应的管理团队,派专人负责。管理团队精心策划,事无巨细,培训环节周全到位,每一环节有分管领导负责,每一件事有专人落实,确保本次送培计划高质顺利完成。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培训成功的核心。

(3)科学安排,严格考勤。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教师工作量大,为解决教学和培训的矛盾,集中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从而保证参培教师的培训时间。五个学科组的基地校派专人负责考勤,对学员进行上、下午签到,中途查勤,以保证参培教师按时按质完成培训。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考勤是培训质量的保证。

(4)后勤保障,关爱教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培训,基地学校精心安排可口的饭菜、茶水和必要的车辆;及时发放专家和示范课教师的授课津贴等等。关心老师们的饮食,提示老师们安全出行,让参培教师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后勤的关爱是培训有序实施的有力保障。

2. 送培方面

(1)专家现身说法,深入人心“接地气”。不管是外地请来的资深专家,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名师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和管理者。他们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方式。相同的身份、相同的工作经历,使他们在培训中更能从参培教师的角度出发,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这样“接地气”的现身说法,提高了培训的可信度,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学习专家名师经验的同时,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以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2)内容新颖独特,切合主题促成长。无论是外地聘请的专家,还是本地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亦或展示课的教师都始终围绕教师成长主线,针对送培主题精心组织材料,准备课件,用新颖的内容,从全新的角度,实施精准培训;力求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师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发展和成长。

(3)方式研培结合,勇于创新求实效。送教下乡采用了研培结合的新模式,即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参培教师围绕主题上展示课-展示n教师说课与专家团评课-本土专家名师上示范课与专家团评课-资深专家专题讲座-反馈交流这一形式,创设聚焦课堂,增强互动合作交流,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 参培方面

(1)领导教师齐上阵,巧取时间争培训。全县五个子项目,共计500名参培人员,他们当中既有管理者,又有一线教师,都妥善安排好工作事项,积极争取时间完成培训任务。整个“送教下乡”活动的到培率100%。

(2)目的明确求成长,按时签到出勤高。与以往培训混学分拿证不同,此次参培教师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培训提高职业专长,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所以参培教师积极主动,每次集中培训,出勤率均在95%以上。

(3)国培舞台夺成效,争奇斗艳显真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认真听讲,扎实做笔记,积极与专家互动,潜心写心得体会,精心准备课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的收获。尤其在成果展示阶段,30名参培教师纷纷闪亮登场,百花争鸣,尽现才华。国培的成效遍地开花,大放光彩。

三、两反思

1. 不足

(1)缺乏主动性。培训仍然以送培为主,参培者处于被“参培”状态,没有突出参培者的主动地位。参培教师与示范课、展示课教师以及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研磨课时间仓促。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员与专家指导老师交流互动,学员没能充分掌握和领会指导老师的意见,来不及将培训所得内化成自己的实际能力,导致成果展示效果不佳。

(3)教师跨科参培,浪费资源。“送教下乡”活动国培系统报名时出现差错,导致一些教师不能参加本学科培训,而要参加别的学科培训,这样专业不对口,浪费培训资源。

2. 建议

(1)创新培训模式,使参培者变“要我培”为“我要陪”。充分考虑教师的培训需求,切合教师的切身利益,给予教师更多时间和机会,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科学的教师参培信息系统。包括教师学科信息和参培数量统计等,避免教师乱培错培现象。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在安排教师参培时缺乏科学根据,导致有些老师参加培训过多,成为“培训专业户”,有的老师却几乎没参加培训,致使受训机会不均等,浪费培训资源。

(3)建立培训后续跟踪评价机制。“上课时很激动,下课后很冲动,回家后一动不动”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培训缺乏后续影响力。建立完善的培训后续跟踪渠道,结合可操作的跟踪评价方式,避免教师只为学分和证书而培训,真正提高培训的后续效果,服务于中小学基础教育。

第2篇

关键词:大学;幼儿园;教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前教育大力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大学与幼儿园合作已取得一些成效,我们可尝试通过大学的外部力量更快、更好地推进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展,园校合作克服教学障碍,丰富教学策略,使自己不断成熟,进而促使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典型引领,发挥大学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引导幼儿教师教学发展

幼儿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工作,常被称为“教学精英”“教学能手”,当面对课堂教学的困惑时,他们大多数情况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克服幼儿教育的难题。而大学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理论的支撑下,可以为幼儿教师提出良好的解决策略。当大学教师走进幼儿园课堂时,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教师带来优秀的教学模式,引领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教师专业知识颇为丰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科学的幼儿教学方法,能推动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展。例如,大学教师走进幼儿园的课堂,采用听课及评课的方式与幼儿园教师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活动材料的组织、处理是否恰当,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完美,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是否到位,教学活动效果是否产生等,并且关注幼儿的课堂活动表现。若条件许可,大学教师可以为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示范,这样的听课、评课,能帮助幼儿教师了解自己的优秀的地方,了解自己哪些环节是欠缺的,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依托项目,在合作中开展教学研究,推动幼儿教师的教学发展

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要想成为专家型的教师,需要教师探究幼儿教学活动的性质及规律,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将教育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来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而我国大学教师长期从事研究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对研究拥有独到的见解,这种研究精神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少的。所以,大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合作,依托合作项目中开展教学研究,如课题合作、园本研究、国培计划等,帮助幼儿教师重新审视早已习以为常的教学惯例,引导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解决教学实践的某些困难。

案例:

“河南省国培计划(2017)”——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

“河南省国培计划(2017)”——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工作,本项目旨在通过培训,解决乡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乡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园本研修,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研修项目需要高等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资源共享,长期交流。

(1)送教培训模式:培训分4个阶段递进式进行,每个阶段为期2天,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主题,园本研修贯穿其中,将园本问题作为培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加以解决。每次集中培训之后,由专家团队针对本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共同布置下阶段的培训主题,设置园本研修内容,讲解园本研修的方法及步骤。

(2)送教下乡的内容: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主要内容包括:

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内容选择、目标设定、活动过程、活动反思;

②课例研讨、改进教学设计;

③听课、评课方式方法;

④引导和支持幼儿教师组织游戏活动、介入与指导幼儿教师的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教师设计与实施规则游戏;

⑤了解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参与教育的形式、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3)送教下乡的阶段。

①诊断示范阶段:采取大学教师现场教学、报告、研讨等方式,诊断乡村教师教学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契合主题的课例,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方式提供示范教学,专题研讨,提出教师研修任务。大学教师拥有丰富、精深的理论知识,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幼儿教师发现问题,以教学产生的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促进参与研修的教师真正得到提高,解决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大学教师可邀请河南省优质幼儿园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上课,着重研析教学基础理论、幼儿园核心知识、实践活动,让农村幼儿园教师在集中研修中探究教学的性质及规律,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可以使自身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同时提高。

②研课磨课阶段:磨课环节突出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研修,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送培专家团队针对研课磨课的问题,通过示范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生成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

③成果展示阶段:阶段性研修成果展示,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方式展示教学改进成效,通过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展示研修成果,通过专题研讨再次提升。

④总结提升阶段:大学教师对送教下乡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树立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制订园本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生成代表性成果,并进行加工,形成本土化培训资源包,支持园本研修和乡村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四、健全和成立专门机构,搭建平台,帮助幼儿教师教学发展

第3篇

关键字:送教下乡;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36-02

在送教下乡过程中,农广校教师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掌握一定的能力结构,才能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职责。

一、农广校教师必备的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送教下乡的教学效果,关系到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多少。因此,农广校教师应具备以下知识结构:

第一,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把优质的涉农专业教育资源输送给农民,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这种办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办学模式,那么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讲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绝不能局限于所使用课本的内容,而是要大大超出教材和高于教材,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让农民主动去听课。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标准完成教学工作,学校要注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安排得力人员任教学班班主任,并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学班的任课教师,重点学科一个教学班一个任课教师,不仅安排了县校最好的教师,还从农牧局、科技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聘请了部分兼职教师,并发给兼职教师聘书。

第二,政治性强的社会知识。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对农民学员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再教育过程。教师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教育学员树立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懂得学习不只是拿一个中专文凭,也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第三,相关性强的其他学科知识。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不断发展的,各门科学技术也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尤其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农业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呈现出高度发展的趋势。因此,农广校教师应多学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四,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农广校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农广校教师既要掌握一般的教育理论,又要研究自己独立的教育理论。只有使农广校教师掌握一般教育理论和成人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才能使教育者按照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生理特点进行教学,才能避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我们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路,要设计以农民学员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发挥农民学员的主体作用,从而顺利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

二、农广校教师必备的能力结构

农广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有机组合体,是教师基本知识结构的主体。只有知识而缺乏能力的教师,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创造性地进行新的工作。农广校教师不仅要有必要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较好的能力结构。

第一,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作为成人学校,教师应尽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提炼和选择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取舍,对教材的加工,既要“居高临下”,又要与学员的接受能力相适应,教学内容既要“少而精”,又要本着实用性原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联系,特别要注意选择学员所在单位急需解决而在教师指导下有可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解剖,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第二,观察和组织能力。农广校不同于全日制学校,教师与学员接触时间短,如果教师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就不能了解农民学员,不能及时地了解教学效果,不能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只有了解学员们的个性特征,运用心理学理论去分析学员的心理,才能掌握学员的心理活动特征,才能教与学紧密结合,组织好教学和学员的实验实习活动。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如同工人的生产工具、战士的武器一样关系重大。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遵化市农广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二是组织观摩教学,通过组织教师课程讲评,通过自评、互评,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三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并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等,形成了比学赶教的氛围。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育对象的在职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特点,要求农广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同学员的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样就能使学员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找到解决方法,也就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第4篇

——总结提升阶段小结

根据区进修校的安排,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总结提升”阶段的培训活动于2018年12月24日在长寿区晏家实验小学校召开。在这个环节中,13名学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现将这阶段小结如下:

一、领取任务,准备充分

我组的舒良成、陈静、樊凌艳三位老师在分别领取微讲座、微故事、微课的任务后,很早就确定课题,自己查阅资料,做好PPT,几位老师做好后把文稿早早地交给我,要我修改。我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后,他们又拿回去进行修改,这样反反复复几次,直至定稿。定稿后,几位教师在学校多次试讲,陈静、樊凌艳两位老师还到我办公室试讲,请教管中心的领导指点。

二、共同学习,相互提高

三位老师在领取任务后,13名学员教师就三位教师的主题集中研讨、教师们畅所欲言,这些问题也得到指导专家和领课老师的高度重视,对于我们13名学员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12月24日的展示活动中,我组的舒良成老师的微讲座《相互合作齐参与,轻松愉悦晓算理》、陈静老师展示的微故事《学习与收获--我的国培故事》樊凌艳老师的微课《多位数乘以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焦洪兵主任的项目总结《国培,让我们一起成长》,得到进修校领导、指导专家和其他国培学员的一致好评。这充分展示了我们小组的集体力量。

三、国培之后,任重道远

回顾我们的学习历程,每次国培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我们每次都是名师引领、学员试讲,反复研磨、反复试讲。教案几易其稿,教法不断锤炼。每一次的国培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思想的洗礼和火花的碰撞,国培,让教师们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第5篇

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学习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师幼关系、保教关系等。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推进我市幼教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片区调研,以安阳学区为起点,继续深入一线进行教学专题调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采用整体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指导服务与送教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民办幼儿园的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2、以课题为载体加强学科中心组教师的培养:

以课题为载体,以学科中心组所在的18所幼儿园为实验体,成立实验园之间的协作互助组,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案例研讨、技巧交流、课题研究、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并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展示活动。

3、尝试网络教研:

借助新浪博客网络平台,针对教师教研中存在问题、依托网络平台尝试网络教研,探讨网络教研方式、总结网络教研经验。

4、协助温州市教研室搞好各项教研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市幼教质量。协助温州市教研室做好与上海幼教、台州、丽水幼教开展的手拉手结对活动及送教下乡、“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及幼儿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并举行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推荐参加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及论文评比工作,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本学期工作行事历: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参加对象预备预备周1温州市教研员工作会议教研员幼教学科中心组组长会议学科中心组组长课题组会议课题组成员22.25~3.2瑞安市学区幼教干部及幼儿园园长会议

园长、学区干部

33.3~3.9

幼教学科中心组活动

学科中心组成员43.10~3.16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调研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5课题组活动实验园

6

3.24~3.30

温州市“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骨干教师

73.31~4.6

温州市园本教研示范园的专题研讨、论坛活动

示范园教师

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

8

4.7~4.13

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

骨干教师

9温州市教学论文评比幼儿园教师

10

课题组活动

实验园

11

4.28~5.5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3日放假)

12

5.6~5.11

学科中心组同课异构活动

中心组教师135.12~5.18温州市与台州、丽水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骨干教师14温州市实验基地、实验园成果展示活动骨干教师155.26~6.1温州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骨干教师中小学幼教师论文(包括德育论文)评比幼儿园教师166.2~6.8

温州市与上海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

端午节(6月7日—9日放假)

176.9~6.15

第6篇

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

(一)培训目标

1.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提升教学质量;

2. 促动教师关注自身的工作形象与方法,提升自身素养。

(二)培训重点:

1. 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开展教师再备课、课堂纪律管理、作业有效批改、后进生转化等专题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继续扎实有效地推进集体备课、一人一课活动,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策划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3、开展读书活动和心得交流,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

4、继续扎实开展青蓝工程结对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二、每月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月份

主要内容

基本形式

备注

2

1.制定校本培训计划

2.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校长“推门听课”活动

集中

集中

个人

3

1.各学科第一次集体备课

2.开展全员赛课活动

3.特色培训: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集中

集中

集中

4

1.读一本教育着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撰写读书笔记

2.信息技术讲课:如何制作flash课件

3.各学科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

4.先进教师交流:仕阳镇小送教下乡

自学

集中

集中

集中

5

1、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

2、评价研究活动:学生作业有效评价研讨活动

集中

集中

6

1.教育科研讲座:如何让复习课更生动

2.各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3.期末教科研工作全面检查、总结

集中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研究 新途径

新疆伊宁市从2000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当时我市小学英语教育与其他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在教材、教法、师资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教育研究部门和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构建和完善新的教学模式,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2006年我市已从小学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程,伊宁市有1万五千余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小学英语教师已达到一百五十余人。几年来,在原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了符合本地区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培训机制。

一、加强农村教师培训

为了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要求,我们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提出了加强乡以下校本教研的行动策略,加强乡中心校建设,实现联片教研,促进城乡教育互动与交流。组织由专家学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送优质资源下乡,开展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伊宁市的英也尔乡界梁子小学、阿拉木图亚小学、潘津乡的江阴小学深处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利,教学条件差,教师很少能有机会参加全市的教研培训活动,还有一些农村教师是转岗的英语教师,亟需指导与培训。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利用送教研、送培训下乡的契机,挑选在全国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教师,观摩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并通过说课、上课、教学反思与互动式研讨等形式,与农村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对话活动,就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讨,把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农村教师。每次活动结束后,农村基层教师都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以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完成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在送教研、送培训下乡活动中,把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在教研中突出培训的整体效果,在培训中彰显教研的方法与理念的传播和交流。在培训中,注重培养农村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技能和方法、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注重传授适合农村教学条件、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较快地提高教学水平;注重解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困惑和疑难点;注重对新教材、新课程与新课改精神的解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课程改革在农村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送教下乡活动受到当地教师的普遍欢迎,对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和农村小学课改的深入实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二、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

小学英语学科具有特殊性,根据小学3-6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及课标对小学生学习英语提出的一级与二级目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更应该掌握适合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英语口语表达、板书、简笔画、歌曲演唱等方面也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并能将教学技能有效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针对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大练教学基本功的活动,促进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强调教学技能展评活动的开展是以提高全市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质,促进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为最终目的,而不是单纯选拔在某项教学技能方面突出的教师,要重过程、重推动以及重提高,淡化评比,特别强调培训的全员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各学校层层宣传、层层落实,做到全员培训,全员提高。以英语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为中心,以英语口语表达、板书、简笔画以及英语歌曲等几项技能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校本教研及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与评估为主要方式,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员评估,重点研究怎样将所具备的教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赛事选拔和锻炼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每年选拔出优秀的教师代表伊犁州参加自治区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每学期开展全市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在全市内涌现出一大批小学英语教学的优秀人才,做到校校有骨干,校校有先进,形成了我市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有力的带动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在以网络为依托的教研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并积累了大量网络教研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操作性强的网络教研方案。

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从2007年始创建了伊宁教研网络平台,各校开展的特色教研活动上传到教研网上,让校校之间有联系,特别是给农村薄弱校带来了新的气息,通过在论坛中全程呈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深度研讨与实施过程、反思性说课、答辩等环节展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成果。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技术 信息意识 送教下乡 农村学员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网络资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26-01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信息能力已成为人类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送教下乡”是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在从业农民中招收涉农专业学生,并把正规的农业职业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不离家门、不离土地,边学习边提高生产,系统学习涉农专业中职课程。《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送教下乡”专用教材开设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可以解决农民的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中计算机知识普及后打开了村民的视野开阔度与进取探索之心,无形中缩小了城乡差距,带动了农村从经济到文化的各方面发展,对农村整体全面的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何上好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课,让农村学员真正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遇到问题呢?以下是我归纳总结的一些教学心得:

1 农村计算机信息化现状

计算机已经走入了农村人的日常生活,农村家庭中基本上都配有计算机,并加入互联网。频繁使用和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多数是年轻人,有些年纪稍长的人从未使用过计算机。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只能部分地实现计算机的资讯、娱乐、办公、教学、数字控制、买卖交易等功能。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计算机功能、作用的知识普及。计算机的普及,也使那些从未使用过计算机的人比较向往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但是农村学员不同于在校生,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是我们的教学面临的问题。

2 用通俗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计算机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员们理解起来很困难,但又是必须要掌握的。为此,我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语言,多层分解变成学员们能接受的知识内容。例如,我在讲到磁盘分区时,要让学员理解什么是磁盘的分区,还要理解为什么分区。为此,我将一个硬盘比做学员家的一座房子,硬盘的分区比做房子里的每一间屋子,主人根据需要分配每间屋子的用途,这样就理解了我的计算机里为什么有了C盘、D盘、E盘等分区。讲到文件夹和目录结构时,我将衣柜比做一个文件夹,衣柜里分层放着女主人四季的衣服,每一层就相当于一个这个衣柜的子文件夹。每个季节的衣服还会按内衣外衣等再分的一格格的,这就相当于每一层的子文件夹。由此一个树型目录结构就通俗的呈现出来。对于树型目录结构的理解,还用到父、子、孙这样的辈份关系,则父目录、子目录的关系也迎刃而解。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用学员的身边事,让学员轻松地接受了抽象的计算机术语。在练习对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时,用相应的练习软件中的小游戏来指导他们的训练,就把枯燥的指法练习变得有趣味,从而提高了学员们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能力。

3 突破教材,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性强,为充分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以通俗化的方式,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打破教材章节,大胆进行教学设计。计算机对农村学员来说,最头疼的问题是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机器一旦不好用或瘫痪,他们只能请人来维修,费时又费钱。对此,我在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开课就领导着学员们认识计算机,着重于各器件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边讲解边实物操作,易于学员们接受。比如在说到光驱时,讲到它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光驱仓门不能弹出,一般只需一根缝衣针,插入前面板的应急孔插动,就能将仓门弹出。因为好多学员家里的计算机也出过这个问题,不是找维修人员就是干脆放置不用。一讲到这个问题,学员们听的特别认真,当看到我只用一根针就把仓门弹出时,都会心的点头微笑。农村学员们家里的计算机还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键盘使用时某些键不能按出字符或是出现其它字符。针对这一情况,我告诉他们,要注意日常的保洁,不要边吃东西边用键盘,掉在键盘上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同时演示了如何把掉落进去的垃圾清出。对于不能清出的还演示了如何拆开键盘清理并正确的组装起来。学员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对于这类简单的维修维护操作,我都认真细心地进行了操作演示,为我们的学员很轻松地解决了很实际的问题,“计算机我们自己也能修”。我带着这次课的内容和实验机器去过好几个教学点,都非常受欢迎。

4 以学员为中心,进行有层次教学

由于学员们的个体差异,本身计算机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每次课,我都为学员们设计多种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员的,其它的任务则是学员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例如在学习完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后,我布置了作业:(1)打开IE浏览器,浏览“衡水热线”网站,找到“衡水三下乡网”的链接并打开浏览相应内容。(2)在“衡水三下乡网”的首页,将视频点播栏内的红字复制,并保存在桌上为“视频点播.txt”文件。将县市区导航栏中的图片保存在桌面,文件类型不变,文件名为“衡水地图”。(3)将衡水热线设为首页。(4)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河北职教研究网,并将其收藏。其中第一题就是最基本的任务,其它的题目面向高层次的学员来操作。学员们在操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倡学员协商互助,即有利于提高学习气氛,更因此充分调动了先进学员学习主动性和后进学员的学习能动性,提升了学员们学习的成就感,使我的计算机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员们能通过网络来搜索相关学习资料,浏览资讯,网络即时通讯,网上买卖。学员们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会应用。让信息改变生活,让信息带动农村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这便是我们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和平.如何上好农村计算机课[J].魅力中国,201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