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

教育教学论坛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教学论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育教学论坛

第1篇

3月20日,2017年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会议暨教育研究联盟论坛在广州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2017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精神和2017年全国教学研究工作会议精神,并围绕如何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建设新型教育智库,以教育科研助推教育改革发展和“创强争先建高地”进行了深入研讨。

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锋表示,教育科研必须着眼于“新”,紧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力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必须着力于“实”,紧盯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着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现实问题;必须着重于“用”,紧扣科研成果宣传推广和转化应用,极力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科学前行。要做到“新”“”“用”,一要强化教育科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互设研究基地、实验基地、培养基地,探索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校四级教研网络,拓展与境外国外权威教育科研机构、知名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渠道和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二要着力丰富教育科研活动,组织全体教育科研人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基层和教学一线调研,提升教育科研服务实践的针对性。三要健全教育科研人才结构体系,抓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研究人员、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四要加强教育科研信息化技术应用,建设好教育科研服务平台,深化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新技术与教育科研及教学研究工作有效融合策略研究。五要加强教育科研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完善教育科研诚信教育制度和机制,加大教育科研学术规范执行力度。六要优化教育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资金支持、项目带动、专家扶持等方式,重点培育一批有研究基础、有比较优势、有鲜明特色、有本土性与原创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力争在理论建构和实践创新上有新突破,形成能体现“粤派理念”“粤派特色”“粤派风格”的代表性教育科研成果。

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汤贞敏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教育智库的五点思路:坚持创新驱动,问题导向;坚持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坚持绿色引领,和谐发展;坚持开放包容,协同合作;坚持成果共享,服务至上。“十三五”期间,省教育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在教育决策咨询、理论创新、实践指导、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体制科学、运行高效、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国内一流新型教育智库。

会上还了广东教育蓝皮书《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17)》。全书分四个板块,即主题研究、教育评估研究、教育宣传出版研究和个案研究,着重关注2016年全省及各地在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打造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各级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开展各级各类教育评估项目、引导教育舆论、丰富发展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

(摄影 黄博彦)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论 课程 教学技能 改革

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为适应时代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l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需要大量高素质师资作保障,而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教师的任务。

我校于2003年起开办了计算机教育专业,特将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列为专业课程之一,由于该课程形成的历史较短,相应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教学策略、评价机制也尚不成熟,使得这门课程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笔者在近几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对这门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式的改革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高师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能向学生提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知识, 是具有教育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实践特点的综合性课程。所以,本课程的教学在注重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1.构建全面、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现行《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的版本很多,但其课程内容体系大同小异。我们在精选教材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基本思路是:理清基本原理,提高理论水平;强化实践环节,注重技能训练。重点在使学生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上下功夫,在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法上下功夫,在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上下功夫。以基本理论结构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建构起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内容体系,它们相互交融,共同为学生建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教学技能、生成教师角色意识奠定基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初步确立了本课程内容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李艺主编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教材,由于我校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和变动,在最前面补充了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研究目的、对象及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解决思路,并将教材前三章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等内容作了大幅度改动(只选择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关内容,并将其具体化);在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艺术等内容的学习中,补充大量实例(观摩教学录像片段)和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合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为后面教学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技能

先集体讲授信息技术教案的格式、编写过程及各环节的注意事项,然后选择一些优秀教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向他人学习是学习的开始,从借鉴他人的经验起航。学生从学习他人教案开始,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对教学实践的训练。接着以作业形式训练学生分析教材和编写教案的能力。

第三部分:课堂教学技能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和突出实际教学技能的训练,作为一名教师,其专业技能的核心就是教学技能,所以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以有效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这部分内容包括3天的中小学见习、校内模拟试讲(每人分别在教室、多媒体机房至少各1次)和最后一学期为期1个月的教育实习。

2.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协调一致,没有教学方式的相应改革上述内容的改革也无法发挥其作用和价值。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部分主要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理论非常丰富,在讲授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时,若不结合实际,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内容空洞而厌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部分内容先精心的整理,再对其核心思想进行讲解,并列举大量实例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关于这些理论知识的经验交流材料(如论文、相关论坛中的帖子等)供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教学技能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为了促进学生将教学设计技能向课堂教学技能转化,组织学生观看优质教学课例(包括我校往届实习学生、实习学校教师的课堂录像及网上的一些优秀信息技术课例),让学生观摩、领会和模仿,其中也有前面分析讨论过的教案所对应的教学录像,便于学生把静态的教学设计方案与动态的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在观看之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如授课教师的仪态、信息技术教学语言的运用、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观摩过程中思考,教学录像以我校前几届学生实习的优质汇报课为主,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他们的知识基础、教学技能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我们的学生最为接近,所以他们的示范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观看完录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基本技能训练以组织学生讲课为主,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模拟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讲课训练(先教室后多媒体计算机机房),教室中进行的试讲重在练习板书、仪表、语言表达及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等,而后一轮在机房中的试讲则侧重于引导学生讲自己的讲解与操作演示有机结合起来,并如何去指导学生、在学生练习中及时发现问题等方面,其他同学在扮演模拟学生角色的同时,还要对讲课同学的过程进行评价。每一位同学试讲结束,先进行自评,再组织其他学生进行集体评议,首先由学生评课,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分析该位同学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教师从仪表、语言、内容讲解、重难点、板书、知识过渡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述。这样不仅讲课同学及时获得了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能力,同时也为其余同学提供了大量发表观点、见解的机会,对自己教学技能、评课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3.评价方式的改革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既要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避免单一、机械的评价方式具有的评价结果的片面性的缺点,考虑到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内容构成复杂,开放性、实践性强等实际情况,同时按照学校及本系有关考试考核的有关规定,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参照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占总成绩的20%;教学设计方案、试讲(说课)表现综合起来占总成绩的40%;最后期末考试以4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在学生试讲(说课)过程中根据事先设计的评价量规,采用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办法,然后要求试讲同学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再加入自己的反思,不仅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使大家更深刻的体会到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要从哪些方面做起。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核,试题包括考核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客观题型和考核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一些开放式的主观题型(如列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导入方法等)。

二、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研究的教育理论应该是立足于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应紧密联系中小学的实际,充分反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所以还应该大胆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学生到中小学去见习,亲自感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况(我校的见习活动安排在第三学期,而教法课却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生的见习没有明确的目的,不知道去干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听课。建议要么改动见习时间,要么在见习之前安排必要的指导);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聘请有经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有关人员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或座谈,在座谈会上,就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疑惑给予解答。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对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模式,势比会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的培养。该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共同努力、开拓创新,来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3篇

摘 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一直以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刻板,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重视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现在是信息时代,将QQ公众号和微信平台引入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辅助教学及课后辅导答疑中来,多方位地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力求学生一旦有问题提出教师能在第一时间给出解答。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 教学方法 数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174-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数学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不仅能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它的应用性比较强。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我们就其他院校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结果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摒弃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利用大数据时代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逐步形成适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模式,该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改进。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数学基础课中应用性相对较强的一门课程,但是就这门学科本身而言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工科学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

1.1 弱化理论,重视应用

概率论部分的理论证明主要重视逻辑的严谨,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讲解时尽量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定理阐述清楚,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来介绍,这样处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定理证明的理解。数理统计部分的讲解侧重于引入一些经典的、与生活贴近的例子,比如:有关彩票中奖问题、库存与收益问题等,尽量多介绍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的有关数据分布的简单描述方法和思想、应用背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而锻炼了学生应用数理统计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以概率论为核心

概率论最早起源于赌桌,随着18、19世纪科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某些物理和社会现象与此相似即偶然事件大量重复发生时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由赌博游戏起源的概率论被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到了20世纪俄国科学家马尔科夫、柯尔莫哥洛夫等人给出了概率的测度论定义和一套严密的公理体系,这种公理化方法成为现代概率论的基础,使概率成为严谨的数学分支。数理统计是对带有随机性的数据及所观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数理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对观测数据误差分析和最小二乘法的研究到19世纪这门学科已经开始形成。20世纪随着点估计理论、方差分析法、置信区间估计理论等的提出,直到克拉默在1940年发表了著作《统计学数学方法》,标志着统计学日臻完善。

纵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可见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事件的概率描述、随机变量概念及其分布理论以及运用函数的观点刻画、处理问题,当然传统的试验概率,如,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及后验概率分析对工科概率论也有着重要作用,它们在处理一些现实生活中、工程中的具体问题时提供了概率手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揭示出了概率的本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的收敛和极限分布,这些内容也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的核心思想,一直贯穿始终。在教学时,以概率论为核心重点讲解,数理统计的讲授是在学生掌握概率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通过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等有关概率论知识处理统计中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问题,进而将这两部分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基本上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很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跟不上。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期末考试能及格死记硬背定义、定理和例题,无从谈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摒弃了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将多媒体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2.1 教学方法多样化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有所不同,尤其是自控力上,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时不时就去看手机,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在课堂上不仅仅运用讲授式教学法,还应积极采取更加多样的教法,比如:问题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和讨论法等。数学课理论性强,一般都比较单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教法,认为像古典盖型、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期望、方差等内容引入就很适合运用问题法,利用比较容易的题目引导学生解出答案,然后观察题目的特点总结一般规律;像分布律、分布函数及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等内容采用谈活法――一问一答的效果比较理想;对于比较简单的章节采用读书指导法,将需要掌握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找到相应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加强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多媒体融入到教学中

现如今网络发达,是信息量很大的时代,还一味的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时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突破了粉笔书写的局限。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引入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而不是依赖它,我们认为像定义、定理的证明这样重要的内容还是教师板书效果比较好,既能体现逻辑的严密性又能突出教学重点;像例题、定理的内容和归纳总结的部分利用多媒体演示,这样处理可以节省时间,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重点、难点的讲授。

课堂教学是教师重要的阵地,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讲解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时代的教学手段,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未来的工作夯实基础。

3 做好课后辅导答疑

与中学的教师不同的是大学教师上完课就不在教室,学生如果有问题想找教师很难找到,再者大学生的课程安排的也比较满,师生好像只有上课才能在一个教室里。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为学生建立一个QQ群或是微信群,以便学生有问题时能及时提出来,教师也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学生因为上一节课的知识没理解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也进一步设想建立一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公众QQ群,每星期安排教师值周,师生利用这个平台交流、互动,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其他教师。

在新的形势下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很多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探讨,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扭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把以前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得期末不及格率有所下降。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依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小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科技展望,2014(17):53,55.

[2] 曲子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43-144.

第4篇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教学;引导;预习;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17-02

一、引言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从事《自动控制理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有多年,因此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出来。“《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并且此课程是后续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传授反馈控制系统的最基本概念以及反馈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最为基础的思路方法,是自动化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石。[1]”同时,《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动控制理论》理论性强,内容多,涉及面广,概念抽象,且知识环环相扣,其以线性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囊括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简化、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系统的根轨迹、系统的频域分析、系统的校正及离散系统等内容。[2]”为了学习《自动控制理论》,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同时这门课程还要为后续的多门专业课程服务。另外,这门课程也是本专业学生考研的必选课程。为此,《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质量对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影响极大。由于《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本身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与课时相比,内容多、作业多、实验多,学生学习起来普遍已经感到困难,再加上双语课程使用的是外文教材,上课使用的课件也以英文为主,为此,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多动脑筋,采取各种办法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思想。除此之外,还要求任课教师努力提升教学理念,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采取的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作为本科生其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的作用和小学、中学以及研究生有何不同。虽然说,这里说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何种教学范式,使用何种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主动都是必需的。但是,学生仅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在一味‘他主’的情况下,学生就难以走向‘自主’。所以给学生以一定的自主性,应是每一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3]”这里,我们不妨用“走路”来比拟。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抱着学生走;中学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扶着学生走;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在研究生阶段,就是教师指一条路,学生自己走。虽然说,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着学生走,但作为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以往的课程学习相比变得更强。为此,引导应该是第一位的。

1.加强引导,调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开始之初,就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材料。例如,自动控制技术的历史、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心得等材料。有一部分内容可以在课堂上讲授,而更多的内容则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或者是直接放在课程中心的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辅导材料,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学习的目标相对明确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讲授中,不妨将一些生活中或者自然中的例子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微分环节”这一概念之前,我会告诉学生,青蛙是不吃死的昆虫的,其原因是,青蛙“看不见”不动的物体。这说明,青蛙的视觉系统的信息传输通道中存在一个“微分环节”。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同时,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微分环节”对于稳态信号不起作用这一特性。

2.抓好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如果有了问题,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去学,效果最好。仅仅依靠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就要求学生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有预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普遍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为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首先是在每章学习开始之前,要求学生提交对应章节的预习报告。我还把预习报告拟了一个提纲,包括:本章解决了什么问题?本章涉及了哪些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什么基本方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困难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等等。预习报告都要记分并列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除了预习报告以外,每次讲授新内容之前,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这些交流,就可以测试学生预习的程度。

3.加强与学生的课内互动。课堂教学无疑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方面。而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学生的软肋,中国学生普遍不善于提问题。我在上课时,为了鼓励学生提问题,专门讲明他们能随时提问,随时打断我的讲课,而且是坐在座位上即可,不必站起来。我也会时不时地停下来,问他们是否有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只要是能够提出相对有质量的问题,我会给其期末成绩加5分的奖励。由于《自动控制理论》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讲授,学生领会起来就比较困难。利用双语课程学生数量相对比较少的特点,可以直接将CAI软件用于课堂教学。在讲授一些相对复杂的画图方法或者分析环节、系统特性时,让学生尽可能携带笔记本电脑,我自己也会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一边讲授、一边操作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讲授的内容。我对“学习”的理解是,“习”比“学”更为重要,或者说“学习”之道,关键在于“习”。前面所说的,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操作CAI软件来学习就是一种“习”的方式。同时,我还会时不时在黑板上布置一些习题,要求若干个学生上讲台来解答,或者有时是学生出题我来解答。

4.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互动。除了课堂内与学生互动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在课堂外与学生互动。学校建立的课程中心,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教师来解答;也可以是学生们相互讨论,老师来点评。电子邮件、手机、办公室答疑也是课堂以外师生互动的良好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批改作业时,细致一些,尽量杜绝作业抄袭现象,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一些小型的课程项目,然后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报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也是一种探索性学习的方式。

三、对教学的理解

首先,任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知识的传递”这一本质的属性。在教学理论的学说中,有所谓的“传递说”。有的专著强调:“教学本质的‘传递说’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注重教师所传授内容及文化知识、经验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意义。[3]”有的学者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提出教学理论的“发展说”。“应当说,推动学生的发展,乃是教学中所蕴含的最为直接的教育价值。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从教育的个人价值层面上,部分地抓到了‘教学’这一事物的实质。不可否认,任何教学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或者层面上推动学生的发展。[4]”也有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提出教学理论的“价值增值说”。在学习理论中,有“学习者中心”的理论。“其中,‘学习者中心’强调的是将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态度、信仰带到学习环境中,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意义。[5]”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在任何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者(即学生)的作用都是最为重要的。我对“教学”这个概念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偏正词组,“教”为偏,“学”为主。所谓教学,“学”比“教”更为重要,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始终是第一位的。基于这种职责,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然后,教师还应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尽可能启发和引导学生。

四、结语

首先,任课教师采取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互动。最后,让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项目,从灌输式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学习。所有这些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这是一个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以及校园氛围乃至社会氛围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传输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学生的学习却是最为根本的。概括地说,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增强,学习方法的改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王伟.自动控制理论的全英文教学方法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9.

[2]曹敏,徐凌桦.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改革,2014,(309):85-86.

[3]李t,贾雪梅.现代教学论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第5篇

网络论坛,又称电子公告板或BBS。校园BBS以其自由的言论空间、使用者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知识结构以及身份隐匿性三大特点,使广大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创造了一种传统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都无法企及的、活跃的文化氛围,这也正是校园BBS的魅力所在。然而,目前高校的BBS管理多由学生负责,教育工作者很少参与其中,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工作者在校园BBS上是大有可为的,应利用校园BBS的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素质教育。

1.利用BBS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在BBS上学生拥有无与伦比的言论自由权,BBS同时具有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再加之隐匿的身份,这使得BBS成了交流思想的最佳平台。在BBS上通过发帖与跟帖,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着一种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得的平等的双向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迅速而广泛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这种反馈或者说思想的碰撞非常清晰,因为在BBS上的每一条发言都可明确地显示出跟帖讨论的观点,或是赞同或反对。对BBS上的不良发帖或跟帖,目前采取的措施大多都是删除或封ID。而事实上,仅靠这种简单的做法并不能完全阻止错误思想或言论的传播,更不能消除它们的消极影响,甚至还可能影响不同思想的正常交流。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校园BBS的讨论,及时跟帖指正错误以及发表正确的言论,以一种平等姿态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

2.利用BBS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普遍设立了心理辅导站。尽管学生们并不抵触心理辅导,但却有不少学生不敢进入心理辅导站,原因是他们不愿面对面暴露自己的心结,更不愿让身边的同学知道。要想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心理辅导,除了需要大力宣传之外,高校的BBS是个很好的场所,隐匿身份的交流恰恰能打消学生现存的顾虑。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在校园网BBS上开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版块。借此版块传播、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排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类版块应由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公布各种主题的心理学小常识,例如如何有效排解心理压力,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等等,还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出解答。其他学生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针对不懂的内容在BBS上跟帖,向心理辅导教师询问。学生和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BBS进行交谈,其他学生不只可以浏览谈话内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在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时候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QQ或E-Mail等方式进行私密辅导。

3.利用BBS拓展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做出及时的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校园BBS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相关课程的BBS站点,通过使用这个站点,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布置和查收作业,学生还可以通过BBS向任课教师提出问题,要求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利用BBS,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BBS作为开展教学改革的阵地。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利用校园网的BBS向学生广泛征求意见。

随着校园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强,它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刻意识到校园BBS对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该积极有效地开展对BBS的参与、实施、监控和评价工作,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6篇

关键词:“讨论与交流”;种类特点;教学方法

一次我开公开课,课题是:“司南版”选修3-4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振动》。我的教学设计的程序是:引入阻尼振动的概念实验探究:探究影响受迫振动周期的因素 归纳出受迫振动的特点 共振现象 学生讨论:秋千的摆动 介绍共振的防止和应用,教学过程也按教学设计顺利进行,在归纳出共振的特点之后,我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讨论与交流”――秋千的摆动,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荡秋千怎么荡才能越荡越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本以为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讨论的激烈程度大大超出意料,课堂“乱”成一锅粥,教学顺序被打乱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反思这一节课,教材上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加上一幅图。但学生讨论得这么激烈,我的教学设计是不是存在问题?“讨论与交流”这一部分内容应如何处理?于是,我对选修3-4中的“讨论与交流”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正是“司南版”教材的一个亮点。下面就“讨论与交流”的种类特点及如何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谈谈看法。

一、“讨论与交流”的种类特点

(一)知识应用

这类内容主要是对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和物理知识的应用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这一部分:水平弹簧振子的位移、弹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特点、简谐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区别、怎样确定一个波长?能否用波程差判断某点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不同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等。

(二)联系实际

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几个公式,学习几个概念,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部分在“讨论与交流”中有太阳升出地平线的视觉情景、彩虹产生的道理等。

(三)开阔眼界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物理学科的要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现代的物理信息充满了渴望,所以高中物理应反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吸纳有重要价值的同时也与高中物理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加入了一些新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这类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均势,开阔眼界,有:激光的特性与应用等。

二、“讨论与交流”的教学方法

(一)课内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几乎没有学生的活动。新课程提倡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一定要用好它。对于教材中的“讨论与交流”,应保证在课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协作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不要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探求的欲望延伸到课后,这不也是成功吗?一个结论是死的,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应该是探究结论过程。不应把是否超时、知识点是否完成作为衡量一节课的成败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常会提出一些新奇的、教师未意料到的问题和教师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能没有准备好,这种时候教师不要怕丢面子,要虚心地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教师要学会灵活地处理时间控制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探究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张驰有度、正确处理“收与放”的关系。

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时,便会产生强烈愿望和冲动。教师要创设具有新颖性与多面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思考,通过讨论,综合加工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并提出驱动性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种趋势,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逼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讨论与交流”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课后体验,使“讨论与交流”更加深入

新课程提倡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对“交流与交流”这一部分内容,有条件的应该让学生进行体验。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印象就更深刻,也更有成就感。当然,不是所有的“讨论与交流”都要让学生体验,受条件限制有些是不可能进行体验的,教师应注意到这一点。

(三)用小论文检验“讨论与交流”的成果

对于开拓眼界类的“讨论与交流”,可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出小论文,教师批阅后,提出修改意见。对写得好的给予表扬,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 “讨论与交流”――激光的特性与应用,就可以这样处理,学生阅读本节教材进行讨论。教师提出激光有什么特点,你知道激光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请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写出小论文上交。教师把写得比较好的小论文张榜表扬,让其他同学学习。虽然学生写的小论文与真正的论文要求差距较大,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

“司南版”高中物理选修3-4中的“讨论与交流”提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重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与交流;在平等、合作、互动中得到发展。不可因为这部分内容所占篇幅太少而随意处理,甚至置之不理,这样的话,就错失了一个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也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

第7篇

论文摘要:在和谐教育环境下,大学英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需要促进学生和教师作为个体的全面成长。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和谐发展:明确教育目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英语课堂及增强人文教育。

一、引言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强调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与激励教育、创新教育、愉快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

尽管近几年来中国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分析改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教学的实际投入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反差,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实际要求,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 [1]。这与中国目前提出的和谐教育的目标不相协调,切需改革和引起重视。

二、怎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和谐发展

(一)构建明确的教育目标

我们知道,外语教育有其外在目标(external goals,如出国、获取信息等实用目的)和内在目标(internal goals,如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个人素质、发展公民素养等)。余卫华教授认为,“学生当今所面对的是一个由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组成的相互频繁交流与接触的社会,而且学生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也有外语学习的潜在能力,所以我们要通过外语教育达到使学生具备一定国际化意识的目的,为他们能成为未来的世界公民创造条件。”[2] 因此,外语教育不是单纯的语言能力培养,它本身就包括人文素质和综合文化修养的提高。

2007 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如Crystal所言,“英语已经完全达到了全球化的地位”[3]。如今,“全球性”将外语教育的目标突出地表现了出来。正如吉尔斯(Barry K.Gills)和汤普森(William R.Thompson)所说的那样,“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毫无疑问正在见证着一股指向形成一种‘世界意识’的推动力,全球化的进程日益推动着人类走向与他人在身体上和交往上更多的亲近。这不是臆见而是在全球性条件下的真实存在”。而要真正地实现“全球性”,英语教学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座桥梁。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明确其目标是培养在全球化进程中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活动的两大主体,其主体性发挥对教育活动的推进和深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学生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尊重学生人格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在对学生的肯定、信任、期望和宽容中实现对学生的尊重,营造活泼、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自我压抑和他人压抑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大学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家庭环境,并且英语水平差距有可能很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无障碍地自由交流。现在的大学校园,很多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缺乏心灵的交流、真情的沟通。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对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反应,由此常常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做到宽容、理解,努力创建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与轻松的情境,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得到加强。

(三)建立和谐的英语课堂

一个和谐的英语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David Nunan和谐教育理论中,将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诸多因素考虑到第二外语教学中去,强调学生情感,培养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他曾经指出从良好的学习策略而言,学习者的性格因素比各种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更具有现实意义。他提出:强调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重要且易变的因素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包括对教师的态度、学习伙伴的态度以及对目的语的态度;强调了学习者个体因素,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都要从学习者出发,掌握“学会”本领。

首先,教师要把学生解放出来,创建一个轻松、自然、和谐、开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勤于练。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当堂练习的机会、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宽容和解放,都会使人际关系和谐,使学生精神舒畅、智力发展,使课堂充满着人情味儿,使教学产生有效性。 "

其次,教师要注重平等讨论、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把自己当做真理的化身,而应当把教学过程堪称是与学生共同探索真理的过程。课堂不能成为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争辩,让英语课堂尽量做到“开放”。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并把某种激活的思想,把自己个人化实践性知识带进课堂,引导学生探寻自己的认知视阈,从而打破现实中教师主体性现象。

最后,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构建和谐英语课堂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是按照教师自己的意图事先安排好教学方案,向学生解读并统一发号施令,而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遵循课本内容的传授,强调英语句型和语法知识的巩固,而疏忽了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出现了许多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学生却不会用英语写信,也无法用流利的汉语进行英语翻译,口语能力则更差。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积极改变现有教模式和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中来,将多种教学手法引入课堂教学,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大量利用英语课本以外的辅助教学工具,如时事新闻、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等,做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而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培养出一批具备高语言素养、具有很强应用能力的学生。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内容,教师应该多思考、多研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尽情发挥,使教和学达到和谐统一。

(四)增强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教育是传授人类的精神文化,关注人的价值及其表现,致力于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作为人的内在精神之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文化体系的统一中去探索和把握人类的价值、理想和追求。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业已成为共识。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通常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涉及各类学科与话题,因此,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与人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要掌握好一门外语,学生就必须要博览群书,获取丰富的背景知识,将学英语视作与不同文化交流对话的过程,搭建英语学习与人文学习的桥梁。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发挥语言的载体作用,利用语言教学的自身优势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合格大学生。

第8篇

    受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 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 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 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 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 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 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 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 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 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 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 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 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 学前的预热活动。  

    英语有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导入新课 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 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不能课本搬家,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 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 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节忌繁、杂、重,(即繁琐、杂乱、 重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只有这 样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 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 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一堂课就是一个完 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 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  

    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