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应用文实训总结

应用文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应用文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应用文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创新

应用文写作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素质教育基础课程。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己任,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责无旁贷。但由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的复杂性、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的问题,使得该课程的开设效果不够理想。那么,应用文写作教学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应用需求,产生学习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注重应用需求,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程内容,择选出日常工作、学习中最常用、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应用文文种,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学生们都非常清楚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学习正确得体的写作方式,成功地推荐自己,进而赢得面试的机会;再如毕业实习报告,他们知道这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份作业,是学校对学习的最后一次检验,也是个人一年实习的重要总结,因而希望学习毕业实习报告的写作。

(二)与专业相结合,调动学习积极性

只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才能真正体现 “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 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通用应用文,还要按专业划分文种,重点突破,应根据各系、各专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求知需求。当然,与专业结合的前提是应用文写作教师应对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有所了解,并能经常与各门专业课教师沟通,掌握一些专业课发展的新动态,以便自己在备课时,能与专业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促成教师成为自觉的终生学习者,从而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广泛收集信息,用新颖的案例营造学习氛围

当前许多教材的例文大都缺乏时代性、典型性,这样很容易造成写作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作为应用文写作教师,不但要致力于应用文写作理论研究,还要善于捕捉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善于总结自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将这些鲜活的材料添加到教学中,师生相互探讨,组织学生参照教材将其自编案例进行写作。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文写作的时代气息,也促使学生自觉运用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写作问题,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协商、交流,尝试作出决策,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认识。

二、更新教学方法,突出实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令人堪忧,而应用文写作又具有规范化和模式化的特点,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由抽象走向直观,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走向多样,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平时要求学生把所做的作业,用E―mail发到我们的邮箱里,或上传到老师的QQ上,然后在网上进行批改,学生可以与教师“聊天”――参与批改,提出疑问。这种方式赋予了每个个体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各方面的自与参与权,增强了教学的个性色彩,促使了传统教学中心的转移,即教学由原来的生产大批量标准件的“共性化”产品向着生产量体定做“产品”的“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强化实践技能

行动导向教学, 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也被广泛运用。首先设定任务项目。把整学期的教学内容用项目任务的形式联系起来。每一项目以任务完成为驱动力, 引导学生进行有由写作, 应用文写作的背景、细节不断充实和丰富, 写作的目的更加清晰和集中,学生领会到应用文写作的应用性。完成任务后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课内实训和拓展实训。在行为导向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 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学生非正常缺勤的现象基本没有了,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积极思考,改变了应用文写作课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模式。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对应用文格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和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搞开放式教学,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第2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教学 教学现状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30-02

近年来一体化课程的改革,要求应用文写作更具实用性,以便切合社会的需要。应用文教改到底怎样进行,这里就笔者所观察的现状和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1 科学整合教材,突出专业特色

1.1 存在的现状

许多学校没有科学地选用教材,使应用文教学的目的性、专业性不强。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大部分应用文教材实现了优化,从整体来看内容的现实性已经有很大的提高,摆脱了以往选文落后、单一等诸多缺点,选文种类也较之以前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随着一体化教改的提倡与实行,对于语文基础课的渗透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应用文的教学,目的性和专业特色的需求更突出。

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在选应用文教材方面,缺乏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没把自己学校设置的专业与课程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宏观的考量,有些还存在着选用的篇目、文种可能是学生根本用不上的的,脱离教学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1.2 建议

学校应该转变观念,加大校本应用文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组,逐步建设与课程改革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同时,加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形成项目课程开发团队。有关的学科带头人,语文老师,应该全面对本校学生的基础、心理、分析理解能力进行研究,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剖解、选择、整合,打破教材按文种顺序独立教学的常规,设计出一整套实用的、有效的应用文模块体系,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体会到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常识。真正实现一体化教改的培养目标。

2 教学理念要改变

2.1 课时设置要科学,课程的运作要沟通

许多学校对课程的设置方面,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调研,轻视文化基础课,一体化教改后就任意砍掉或压缩语文课的课时,特别是实用性强,与社会关系较密切的应用文写作。相对种类繁多、覆盖面广、需进行多种实践活动的应用文,有限的课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也没有组织专业实操课老师与应用文教师进行交流,关于所设课程内容、模式、教法等方面没有沟通和了解,这可能会造成应用文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没能体现一体化教改的需要。所以学校要加强重视,科学分配课时,加强教学教改过程中各专业教师的的沟通,走出一条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改之路。

2.2 建立一支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文化基础课教师队伍

第一,学校要重视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培训,要不断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兴盛繁荣,经济起飞,都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培养人才就离不开教师;所谓“良师兴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应该给教师提供学习新知识、新资讯的平台,以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了解语文教育改革动态,了解学科发展信息,拓宽和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特别是学习和了解专业实践课程的学科知识和教学信息,打造一批新时代的一体化语文老师。

第二,教师自身应努力提高素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有利于教学的深度进行。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善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人,平时应注意钻研教材、教法,开展写作教学,交流相关课题的研讨活动。多进行实践调查,争取多的机会到市场、行业了解情况,定期到基层企业挂职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获取最新市场讯息,了解社会、企业需要学生具备哪些能力。积极报考国家职业等级资格证,开阔视眼,努力把自己变成“双师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人员。

第三,应用文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都要体现专业特色。由于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将要经常接触和用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此,在考虑教学计划时,就要针对专业特点来划分教学内容范围,并确定教学重难点。在讲授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学生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不同的专业,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有所侧重,教法灵活多变。教师必须根据一定的科学程序,在教学规律与原则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优选标准,自觉地、持有科学论据地选择相应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像酒店专业的“计划、总结”教学过程可以这样:首先,在实训工作开始前分配好具体岗位,如前台接待岗、礼仪岗、客房岗等;然后,学习新课中的文体格式和写作要求;最后,老师根据岗位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并讨论一些细节,共同构建出学生自己岗位工作计划,实训结束后的工作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一份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岗位针对性的工作计划。通过课堂上的任务参与和演练,学生参与实训工作时,都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岗位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多实现开放性教学,如讲授“竞标书”,可以带领学生去某个公司,观察、学习并参与他们的实际操作过程,真正体会标书从写作到完成的具体过程。用活例子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一根探路的“拐杖”,让他们在学习中得窥门径,“入山寻宝”。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实例与课文例子的区别,采用由“扶”到“放”的方针,真正实现知识的转移。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应用文写作任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任务,它提倡实践、体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应用中学、在学中用、最后能“活学活用”。整个过程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就业对自己的要求,明确应用文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在活动中自觉运用和锻炼,提高写作知识与能力。

第四,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英国教育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应用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创造更多练习和活动的时机,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基础薄弱,但热情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他们虽然也希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但本质上希望学得轻松。因此,无论是对于专业学习还是心理方面,准备都很不足。写作更是大多数同学的弱项,因为他们对于写作的认知还停留在初中水平的议论文上,只要提起作文就头疼,作为老师应该抓住热情好动的特点,设计独特有趣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让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得到发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

学生固有的写作心理模式、思维习惯和认知的转变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化、引导。他们认为中职的应用文也应该像初中老师教的应试作文那样,按照一定的规范走,根据案例教学操作,掌握好格式即可,存在“格式化”心里;另外,也有些学生花大力气学习应用文,但效果欠佳,认为太难学,产生畏惧心里。这等等原因使他们对老师的改革不配合。所以教师平时要树立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信心,利用实际操作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现实作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育。如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岗位参观实训,观看实际录像,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心得,让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后面的学科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分析,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强调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明确其在就业、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写作的重要。

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唯有全面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模式要改变

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方向就是设置教学模块。所以应用文教改也应该走“模块设置,弹性选课”的道路。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既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既要为学生现阶段的从业服务,更要为学生一生充分就业服务。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在设置课程时,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努力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个性发展,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应用文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专业性”。

比如基础模块适用于各专业;楼宇专业,结合岗位工作要求选取物业维修报告、监视器更换请示、招标书、投标书、协议书等内容的模块,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

又如模具类专业,该专业的学生一般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工艺流程、工件制作、技术改造等进行正确的说明,这就需要说明文的知识。因此,可多设置一些模块,关于机械设备使用说明、工件制作过程介绍、技术分析报告、成果报告等,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教师在应用文模块教学中,要遵循弹性选择的原则。除了一些文体适合各专业外,还要对各个专业的独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比照。单独挑出各专业相匹配的应用文文体。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最终真正体现中职教育的目标。

一个较成熟的课程设置模式的形成必须经过实践的验证。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找准专业和学科改革的目标,才能准确把握人才的能力结构。所以应用文教师要全面了解专业实操课的内容、要求、特点,设计一套实用的、培养目标明确的应用文模块体系。

4 教学模式改变催生评价模式的多元、全面

为使新开发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体现职业能力导向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教学体系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较多的提倡使用“项目教学法”,它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势必催生新的评价模式,但目前语文能力的评估和检测方面,仍然比较单一、片面。大多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辅助以作业的量的考察,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结合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按阶段、分层次,知识、能力、素质、团队意识等进行评量。

所以学校应该进一步重视评价模式的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教学评价要客观、人性、多元。在进行评价标准把握上,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要突出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从日常学生作业质量、应用文写作水平、研究课题的思路及完成目标的能力等方面设定若干指标,进行考查,避免考核结果的片面性,力图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文中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严谨的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的标准执行力等,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多元评量方式,兼顾认知、情意与技能等方面,自行设计。亦可采用档案评量,将学生之学习态度、学习活动、指定作业及相关作品加以记录,整理为个人档案,作为评量参考,列入评量标准。

总之,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并切合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断转变观念、研究教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为提高现代化职业人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才能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教学所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毕兴芹.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2-43.

[2] 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69-74.

第3篇

【关键词】竞赛训练;教学实训;应用

经过数年积累,中职技能竞赛已经相对成熟。如今的技能竞赛,不仅是少部分学生迅速提高专业技能的途径,更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技能竞赛训练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实用性强;训练方式灵活多样;训练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结合更加密切。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能将技能竞赛的训练方式与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将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实用型人才。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的是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而技能竞赛训练,则偏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技能竞赛训练是短期行为,要求教师利用有限时间快速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为老师去参加竞赛到切实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使参赛学生的思想发生了质变。这些具体的训练方法,已经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实训活动。

一、竞赛训练方案分析

基于技能竞赛的特点,整个培训分为理论强化、实践操作、赛前集训三个阶段,有机整合后两个阶段,以参训队员的综合水平为着眼点,逐渐加大力度,提高标准,保证每次训练都让队员有所收益。

(1)理论强化阶段。结合参赛队员的文化基础,以理论讲授为主,强调应用文格式规范、用词准确、风格平实,学会分析给定材料、提炼主题,把主要精力放在消灭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上。

整个理论训练阶段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老师讲解、集中批改作业,队员互相讲解、互相纠正训练中的错误,错别字、错误标点基本消失,各位参训队员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实践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在机房做大量练习,进一步强化材料主题提炼、文种格式、词语运用,对打字速度、文本编辑也进行了规范要求。无法上机时,做社会热点讲解和时政分析,引导参训队员关注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认清社会主流,让他们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参训队员的打字速度已经符合竞赛要求,队员们完全消灭了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能够正确确定应用文文种,基本解决了给定材料分析、主题提炼的问题。

(3)赛前集训阶段。针对上一阶段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和弱项,精心编制多套模拟竞赛题,从每周做两套到每天做一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做题速度。对参赛队员的模拟竞赛作业每次都精讲精修,反复练习,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队员们的进步都非常明显。对此他们自己也充满惊喜,训练更加刻苦,模拟结果越发符合要求。

二、竞赛训练方案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电脑应用文竞赛重点考查学生对几种常见文种,如通知、通报、启事、计划、总结、演讲稿、求职信、应聘书、倡议书、申请书、便条、单据等文体的写作,与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技能和知识基本相同,因此将竞赛训练方案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训中是可行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1)教学实训模块化。在日常教学实训中,将教学内容按照竞赛文种划分为多个模块,根据教学实训目标和操作规程,对上述模块分别练习,并举一反三进行综合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出或发现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解决问题,重新进行综合训练,进而提炼出相关模块的理论知识。如通知模块的写作训练,首先告诉学生“通知”文种的三要素,以“会议通知”为目标进行写作训练,这一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规范格式、准确用词、错别字识别等能力;然后逐渐加入各种背景材料,让“通知”以“指示性通知”、“印发批转转发通知”、“事务性通知”等多种形态呈现出来,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一文种的写作技巧和技能。

模块化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正确使用应用文文种;应用文文风平实,格式规范、用词准确;无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

以往的实习模式是先把理论部分学习完,然后再开始实训。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训练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理论知识过于枯燥繁复没没听进去或者听不懂,实训的时候不知从何入手。采用模块化训练后,理论知识与技能是一起学习的,学生很容易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技能中去,知识一旦变成技能后,将不会忘记。

(2)辨析能力训练。教学模块中的各个文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进场单独的模块训练时,不会出现用错文种的情况。而经过多模块训练后,如果分析背景材料、提炼主题的训练跟不上,用错文种这一本质性错误必然出现。

传统教学中这一部分的训练都分散在各个文种的实践实训中,给定材料针对性强,学生不用经过分析、提炼过程,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就能收到较为满意训练效果,看似达到了教学实训目标要求,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这也是通过多次技能竞赛总结出的经验。

辨析能力的训练,必须在经过多个模块训练之后的综合训练。教师选定材料要遵循由简入繁、从易到难的原则,给学生以适时引导,让他们通过训练逐步建立分析材料、提取主题、确定文种的能力。笔者较常采用的方式,是给定一则已经有结果的社会新闻、热点事件,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多角度提炼主题,确立三到五个文种进行反复的写作训练。一般经过三轮强化训练之后,学生分析背景材料细致充分,提炼主题简洁鲜明,文种选定准确到位,已基本具备了准确行文的能力,完成了辨析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训目标。

(3)速度训练。电脑应用文竞赛训练方案中的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所关联,他们共同组成了应用文写作这一技能。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进行操作训练。让学生对各项模块进行单独训练,力求做到每个单项都能一次成功,并且在保证每次成功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在电脑应用文日常实训中采用竞赛的训练方式,也要求学生对每个模块训练不但要掌握技能,而且要进行计时竞赛。对先完成的同学进行表杨,把学生的不服输精神激发出来,这样就使枯燥的训练变成了有活力、有压力的班内竞赛。好的学生之间进行竞赛,引导差的学生加入到竞赛中,通过竞赛给每一个学生以动力和目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对优势与不足的分析

(1)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挖掘学生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在考核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检验了教师教学效果。

(2)不足。对于动手能力不强、思维不清晰的学生,会产生如下不足:对一些事务性公文,如演讲稿、表扬信等把握不到位,不能独立行文;不注重细节,无法纠正错别字、错误标点;词不达意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不足,除强化模块训练、辨析能力训练和速度训练外,还要给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提升正能量,修正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

四、总结

将竞赛训练方案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训中,在平时的实践实训中创设竞赛气氛,学生更加渴望获取知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以前要更加牢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精讲多练

多年来,我校文秘专业一直将“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主干精品课程重点建设。其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革教学模式,强调实用价值功能,以加强实践环节为突破口,以写作技能训练为核心,从精讲、多练两个方面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掌握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各种应用文体的上机训练,强化教学的实用效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精讲:案例导入,启发式讲授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实践教学同样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只不过这种理论知识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传统的教学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教师讲得多,板书多,学生听得多,记得多,参与机会少。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来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忽视了知识积累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纸上谈兵,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应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对主体发挥引导作用。学生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必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个体的积极思维,将知识外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从客体变主体,从被动变主动。

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其内涵首先是启发式讲授。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不同,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写作知识,而是讲问题,讲难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主体地位自觉地建构知识。新课前均给学生布置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查阅有关资料;上课时以案例导入,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考,切题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阅读、思考、提问、争辩等方式的自主活动来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讲要讲在学生自求自得而遇到困难、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之时,要以画龙点睛式的手法去贯通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其次,精讲不是单纯的少讲,而是有的放矢地讲重点,讲要点,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知识点梳理清楚。在介绍各种应用文章的写作要领、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时,运用比较法颇为有效。利用教材中各类文种的特点、格式、写法及写作要求之间的可比点,通过例文分析,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鉴别比较,启发学生对相近文种进行分析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种间的共性及个性特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要点。比如,行政公文中的请示和报告,这两个文种虽然都是上行文,文中都有反映情况、陈述意见的内容,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写作要点也不同。请示是请求性公文,请示写的是未解决的问题,着重在请求上级解决、批准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要求上级批复;报告是陈述性公文,报告写的是已完成的事,着重于汇报工作,不要求上级批复,两者行文目的不同。请示可以报告情况,说明理由;报告不能用来请示问题。请示行文必须一文一事,请求解决一个问题,这样才有利于领导批复,使问题得以解决;报告一事、数事均可,综合报告可以一文多事。请示只能主送一个机关,报告则可以主送两个以上的机关。这样通过同中求异,两相对比,学生对请示和报告两个文种印象深刻,提高了鉴别能力,写作时不再混淆。鉴别比较还在于,同一文种中的各篇范例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归纳出各自的优缺点,以便于学生写作时取长补短。

其三,精讲还指多举实例,生动活泼地讲。因为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单纯讲应用写作理论比较乏味,可以从报纸杂志上广罗各种实例来充实教学内容,结合实例,把各类应用文写作理论中的重点讲透彻,难点讲清楚。这样既能充实教材内容,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解求职信写作要点时,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毕业生求职信实例,指出求职信别太煽情。因为不少用人单位表示,这类自荐信的淘汰率很高,求职信太过煽情,往往给人一种华而不实之感,反而会降低求职成交率。求职信每位学生在毕业时都要制作,这样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写作问题来精讲,使原本枯燥的课程充满了吸引力。

二、多练:学以致用,熟能生巧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的能力培养已成为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目标。学习的成效在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动手能力的增强。应用文写作本身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写作是一门专门化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写作理论指导下的写作训练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中心环节,多练是巩固和深化教师精讲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必由之路。文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首先,做到每文(种)必练,及时评讲,反复训练。由易到难,从一些短小的文章写起,并且尽量找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事物让其练习。比如讲到计划、总结时,可让学生练习写作班级工作计划、总结之类,这样比较容易下笔。作文之后,教师要及时评讲。评讲的重点放在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上。如公文写作中,学生常常遗漏发文字号、抄送单位、附件、盖章等细节,还有标题不够准确、主送单位不确切等。针对学生习作中的这些问题及时进行评讲,并指导他们“自改”和“互改”。总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讲评后再练,再讲评,再改,经过反复指导与练习,使学生在写作中熟练把握写作要领与写作技巧,实现写作知识到写作能力的真正转化。

其次,多练不仅是指多动手,还包括多动脑、多思考分析。写作实践不仅仅是具体技能的机械应用,更为重要的是知性与灵性的投入。对那些典型的例文要进行课堂讨论,有争议的还要展开辩论。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应用文写作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对那些写法比较简单的文种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自拟写作知识的重点提纲。这样,使应用文写作理论以不同方式、有重点地反复输入大脑,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写作训练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搜集、分析、选择和综合归纳材料的能力,构思写作及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平时精益求精地自己修改或互相修改文章的习惯,使他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还可以收集学校已经的公文,让学生辨别其写作是否规范,对不规范的公文加以修改完善。

其三,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手段为支撑,着重进行各种应用文体的上机练习,计算机运用能力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办公自动化特色。遵循从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除单元文种单项上机训练外,我校文秘专业还设置一周时间“写作技能综合实训”,运用仿真模拟的教学方法,在校内秘书实训基地——“朝阳公司”这个实训环境中,通过模拟案例操作,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写作思维能力得以强化,利用计算机写作平台熟练地完成规定文种的写作任务,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综合能力。除了在课内当堂练习,完成教师设定或自己设计的习作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第二课堂独立或合作完成由教师精心设计和主导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应用文写作任务。教师还鼓励学生成立新闻社、团学通讯等社团组织,指导学生写新闻,办报刊,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训练其应用写作能力,达到上岗后即能熟练写作。

[参考文献]

[1]杨为珍.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光磊,等.中国古代名句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3]郑泓.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文教学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

第5篇

[关键词]工作任务导向模拟情境应用文写作教材改革

[作者简介]胡海(1968-),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和成人教育教学理论;余世民(196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和成人教育教学理论。(江西南昌330039)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高职经管类项目导向式教材编写与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XJG-11-55-8)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45-02

应用文是处理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务而产生的文体,起源于实际的需要。目前,大多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和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

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教学法与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关系

1.教材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纽带,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模式的落脚点在于工学结合型教材。如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应用文写作教学不能得到学生认可,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找到适合该课程的最佳教材。教材可以引导教法,是指导教学使用的材料。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编写方法就是我们应当采用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要拟出一系列应用文,如请示与批复、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经贸信函与经济合同等。如果考虑到它们天然地基于工作过程,就应在教材编写中,以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课程内容的建构。

2.采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编写的教材,使学生联系到工作的实际,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就是把一系列以工作过程为平台,相互联系的工作任务或项目组织在同一个教学单元,为学生设计出一种完成任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这种情境增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在掌握若干类工作的规律和技巧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在应用文教学中,运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情境”法编写的教材,使学生联系到工作的实际,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

二、高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模式的教材编法,造成教学时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阻碍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实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是与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境密不可分的,作者处在什么位置?从事何种工作?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撰写应用文去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写好之后,传递给谁,或者在什么场合出现,通过何种渠道传递等,都应在编写应用文写作教材时进行考虑。但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采用学科模式的教材编法,表现为章节式编法,往往重在理论阐释。好一点的也只是理论在先、文体在后,并且多是理论性的训练题,容易造成教学时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内容即使有写作训练题也往往只给一个题目,不给具体材料。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教材对教师的教法产生影响,学科体系的教材必然导致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阻碍高职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实现,致使教师感到枯燥难讲,学生觉得乏味无聊,最终严重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2.很多高职应用文的教材编写只重视广度,缺乏深度,没有高职教育特点,缺乏职业导向性。很多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往往是每种文体的概念、作用、种类、特点、结构、要求面面俱到,编得具体详细。虽然例文的数量足够,但散乱,内容之间毫无联系。并且例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实际相距甚远,致使师生于教学的起始就茫无头绪,进而影响教学的深入。高职专业有别于本科专业,具有很强的职业导向性,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突出实际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要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学生只需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即可。传统教材容易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不能适应企业岗位技能实际需要,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3.以传统方式编写的高职教材导致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忽视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情境,教学效果差。实际工作所写作的目的不同,有的报告是供领导参考的,有的是只在部门内部传阅的,有的是供会议上讨论的,其写作语气、用词等总是会有较大差别。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些情况,忽视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情境,而只是机械地讲授每一文种的特点、结构、写作要求等,至多辅之以一两个例文,做一项练习。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笔记抄得工工整整,然而学生一到实际工作中,碰到实际问题却常手足无措。本是实用性极强,立足训练培养能力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变得效果平平,毫无生气。于是,应用文写作在学生及教师的心目中是程序化、定型化、甚至死板化的。究其原因,在于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的刻板,致使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忽视了模拟工作情况氛围的营造。

三、高职财经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新思路的具体实施方法

1.打破理论在先、文例在后的编写传统,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充分体现高职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材的内容结构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每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呈现由简单到复杂、或并列与包容的关系,要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可拓展、可迁移的能力。设置教学单元,要对全部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各应用文种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或项目。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的内容可多可少,要注意把具有内在联系,或具有某些共性而能共同处于某种情境的应用文种放在一个单元。应用写作教材中,教学单元可设置成:所述内容尽可能务实和互相呼应,每部分后都有关键名词及讨论思考题,尤其是有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题,以实践能力训练为重心,力避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练习取消知识题,多设计实践题种,为课堂教学提供较便捷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途径。

如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应用写作实训教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导向、素质本位、能力核心、服务专业”原则,重在培养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内容以学生学习和工作需要为线索编排顺序,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形成了“计划、竞选、总结、调研、策划、公文、礼仪、会务、宣传、洽谈、诉讼、科研、求职”13个与学生职业人生密切相关的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下,又设计了若干个“任务”,构筑了基于工作过程和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的应用文写作实训课程体系。在案例的选择上,既有学生学习生活的范文,也有学生未来工作可以参考的例文,还有可供学生借鉴的反面例文,通过多次反复的任务演练,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可以得到稳步提高。教程覆盖面较宽,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可进行选择性教学。其编排体例是:项目一、计划:任务1——规划;任务2——计划;任务3——方案。项目二、竞选:任务1——自我介绍;任务2——竞聘词;任务3——主持词。项目三……

2.教材在编写上要体现出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熔教材与教学训练于一炉,引导教师重练不重讲。围绕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岗位工作流程的调查为基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引出相关专业知识,重构课程的内容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予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教材在编写上体现出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高职应用写作课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应用文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弄清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熔教材与教学训练于一炉。可以考虑依据各文体的特点和在理论上的侧重点,将写作理论附在各任务之后,教学上可放可收,有利于灵活地教学,有利于教师作重点讲授处理。引导教师在“模拟情境”中重练不重讲,虽然也有理论讲授,但只是重点讲授,对学生能自己弄懂的地方应略讲甚至不讲,便于教师利用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根据不同的课型,将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紧密结合,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小组讨论、项目设计等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课堂活动设计,真实再现日常应用写作,通过让学生模拟解决在处理公司事务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用应用文章处理商务实际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涉外应用文,根据案例题目进行外贸信函写作,运用文字进行模拟贸易等活动,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3.在每个工作任务或项目中,取消一般知识的概述,采用“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编写模式,代之以不同情境下的例文举要和例文简析。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中,以真实企业为载体,通过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等多样化的教学训练内容的采用,寓教学于实际场景中,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把具体相互关联的应用文种放在一个教学单元,而又营造某一情境进行综合训练的“模拟情境”教材,具体做法是:设置情境,根据单元应用文种的特点,模拟现实客观情况,创设出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某种角色,具体体验在某种特殊情况中应用文写作的要求。设置和应用文有关的情境,通过文字语言的描绘,再现应用文假定的情况,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让学生根据设置的情境,各自扮演角色进行应用文说写的综合训练。如在编写“经贸洽谈与经济合同”任务时,可营造的情境是:有某水果店甲和某果品基地乙,甲拟购买乙的苹果、雪梨,并拟定一年的购销合同。把学生分为甲,乙两方,每方有经理、副经理、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法律人员、记录员等(每个角色可由多人扮演),先让学生做谈判前的准备工作,由经理组织好各自的谈判班子,制定出谈判方案(包括谈判目标,谈判内容,谈判议程,谈判进度,谈判策略与技巧等),接着让甲乙双方各自组成谈判班子进行谈判,谈判过程中要体现出摸底、报价、讨价还价、让步、签约等“模拟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具体环节,最后,让学生根据谈判的内容拟定出经济合同。

[参考文献]

[1]贾格维.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宋淑芬.情境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第6篇

但迄今为止,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如何提高该课程的课堂效率一直是教师们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高职高专应用文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

应用文课程的课堂效率不高,其原因往往有以下三点:首先,高职高专使用的应用文教材大部分内容过多、例文陈旧。应用文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紧密结合,而现在很多应用文教材内容往往脱离企业和时代,很多例文内容不是关于国家政府的,就是关于校园学习的,切合行业、企业和市场的时新例文偏少,容易使学生产生“老黄历”的感觉,不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课程总课时大致在40节左右,要在有限的40学时内讲、练、评完大纲上的这些文种内容,教学时间显得捉襟见肘。其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精心组织。在教学方式上,有的教师仍然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方式,不能吸引新一代的学生;有的教师改用了PPT,认为这就是教学手段的进步,却把文种概念、结构、要点、例文全部都打在PPT上,用PPT代替黑板,这样还是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同样不佳。另一种情况是,现在应用文课程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新教学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案例法、体验型教学等,但由于这些教学方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来组织、控制课堂,一旦教师有所懈怠,其效果反而还不如传统的讲授。再者,应用文教师知识单一,局限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很多应用文写作教师没进过企业就直接在学校执教了,除了教授应用文写作外,他们还同时承担如大学语文、文学欣赏等中文类的课程;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最多碰到一些行政公文和论文的实际写作,几乎碰不到专业性较强的文书;而学生多半会参与到企业实际运作里去,如果不能结合他们今后的专业或岗位进行讲授,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文写作在本质上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并不仅仅是“文字写作”。总之,应用文的格式、写作技法等只是“外衣”,要写好应用文,必须对其内在的“里子”有所把握,这个“里子”就涉及到了许多中文以外的领域知识,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光讲格式、写作技法,对本就基础不佳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当然会觉得该课程枯燥无味。

二、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方法

如何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呢?笔者在多年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老师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与生具有的,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兴趣是以成功为支柱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文教学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声像效果,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多方面的感官去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兴趣。譬如在教授广告、海报等文体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多媒体效果进行教学。因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采用文字、音响、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来进行广告、海报的制作,而且学生在网上采集创作的素材,搜集资料也更加的便捷。

2、减少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教学

应用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的课时分配比例应大体为1:1。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落脚点是写作,多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写出合乎要求的各类应用文是该课的目的。而能够让学生熟练地写出各种文体的应用文,勤写多练是教师教学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练习为重点,理论讲解为辅助。给学生足够的课堂写作时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语言必须凝练简明,知识的讲解、例文的分析一定要精当,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而且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写作内容时,也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思想,密切联系学生专业或社会热点等问题。如求职信的写作,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写一封求职应聘信。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实地调查,不便实地调查的,也可让学生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如学生的消费状况、业余爱好等方面就近调查。这样以实践为依托,学生们就都写出了较为成功的调查报告。这种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技巧。

3、应用文教学应与专业相结合,灵活调整教材

在高职的应用文教学中,除进行常规性应用文教学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计划地侧重进行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应用文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为开展教学提供了主要的内容依据,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就此“画地为牢”,受教材的束缚。还必须结合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补充教材以外的与学生专业相对应的应用文种进行教学。比如在一般的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都会讲授计划、总结、请示、报告、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求职应聘文书等文种的写作,但还要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进行一些补充文种的讲授。如旅游专业,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还应补充演讲稿、欢迎词和导游词等的写作。财经专业还应补充市场调查报告、审计报告、预算、决算等的写作,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使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才会使我们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

4、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写作情景的创设

在应用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写作情景的创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贴近社会现实的实训内容,以弥补学生对实际工作、生活了解的不足,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为学生在封闭于课堂的学习,在这样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学生无法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去感受应用文写作方面的情景,这对于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教师应创设写作情景,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从而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如:让学生在进行新闻写作时结合学校最新发生的情况进行写作,开会时写会议新闻、运动会时写运动会花絮、校庆时写校庆新闻等,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感受较深,能够捕捉新闻素材,写出有实感的新闻来;教师在安排学生写调查报告时,让学生带着要调查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后进行写作,学生能够利用调查所得材料进行分析,写作起来有话可说;会议纪录和会议纪要的写作,则让学生亲临学校各种会议现场,记下会议记录,再整理成会议纪要,学生在亲临正式会议时,才更能严肃、认真地写出会议纪录和会议纪要来;在学生会竞聘干部时,让学生学习写作演讲稿、并且在平时上课时就学校发生的事进行即兴演讲等等,这样学生更会有真情实感,演讲起来才更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这样的实景写作,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才能让学生写出格式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应用文来。

第7篇

[关键词] 岗位化 应用写作 岗位导向型 课程模式

岗位化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为核心,培养学生应职岗位能力。因此,应该秉承“岗位入手,梳理专业,建设课程”的思路,建立“岗位导向型”的课程模式,构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的教学效果。

一、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

在筛选应用文文种的时候,应该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口的职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写作能力,适当选择一些文种,保证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与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有效的对接。

(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价值取向

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例如行政公文对文秘、管理类岗位很重要,但是对从事理工类、农林类工作的学生来说,一般情况下很难有机会使用到。而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必须用到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如科技类文种,由于照顾通用而舍弃,学和用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应用写作的实用价值,无法达到对应用写作作为一项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的目的。

因此,不同的专业大类应使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同一个教学大纲、不同的专业之间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各有侧重,即以工作过程为切入点,以专业大类为方向,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和职业岗位工作需要,以专业的对口职业主题为轴心,按知识逻辑不断展开,用职业技能来吸纳和整合学习内容,服从于职业岗位、岗位群和职业生涯的需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做到理论知识、例文选择、练习题目等等的设计都应尽可能紧扣学生专业实际。

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还是商务岗位。他们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虽然有一些英语上的优势,但是极少会像纯英语专业的学生那样靠英语谋生,因为他们的英语还达不到那个程度。由此,“英为商用”就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方针,而在课程内容中补充必要的商务文书内容,例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合同、进出口单证、商务谈判等,把商务知识的传授、商务写作技能、英语语言能力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体现学生、企业、行业三个层面的需求

课程内容开发要深入用人单位对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由此归纳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素质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实行“订单式”培养: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职业能力为价值取向,针对其专业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专业知识与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内容的构建就应考虑学生的未来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需要,形成职业通用文书与职业专用文书两大板块。通用文书中应考虑作为职业人必备的应用文内容学习与相关文种写作,大致构建基于 “职业化” 的基本模块与纯专业模块:基本模块包括在校与 “职业生存与发展” 相关的必备的文种,即礼仪文、 书信文、笔记文、契据文、告启文、辞稿文、规约文、事务文,职业规划书、毕业论文与答辩、求职信、创业策划书等;纯专业模块,通常限于以行业为背景,以岗位为需要的某一类文种,如农科类、财经类、文教类、信息类、机电类、化工类、运输类、贸易类、建筑类等,供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灵活选用。这样既能够体现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必需、够用的原则,又可以使学生对职业生涯和岗位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写作兴趣和热情,强化角色意识,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二、以专业需要为抓手编写模块式教材

为配合课程内容开发的需要,教材体例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规格层次教学的需要采用模块式的体例设计,将教材内容分为应用文基本写作能力训练、应用文专业写作能力训练两大模块,其中基本模块可分为学习模块(如读书笔记毕业论文等)、求职模块(求职信应聘书简历和自传等)、公文与事务模块(通知通报会议纪要报告请示函等公文,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规章制度等)、生活模块(请柬条据致词喜报贺信等)等。专业模块内容依据不同类别的职业岗位对应用文写作的实际需求,以大类专业群为基本单位进行分类编写。专业模块分为农业与食品类、旅游与财经类、电子与机械工程类、文化教育类、公共事业类、建筑类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等。

三、以特色为切点探索工学结合形式

和各系沟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 “教室车间化、车间产业化、理论实践化、学校工厂化”的授课效果。

(一)课程内容三贴近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培养规格来实现课程内容“三贴近”: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贴近;个人能力与经济需求相贴近;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相贴近。

(二)实践基地企业化

充分利用各系现有的实践基地资源和企业提供的资源,把实践基地作为沟通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使之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学生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专业型向素质型、从适应型向创造型的转变。

(三)实践模式进阶化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构建“进阶式”实践教学模式。

职业岗位认知培养:通过参观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并邀请企业相关岗位技术骨干介绍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知识、技能的需求标准,使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建立初步印象,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

校内模拟实训:由基础理论实训、专项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三部分有机组成。

以实物演示、操作演示、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实际写作训练,使学生较为直观的了解写作过程与方法,并通过亲自动手掌握基本写作技能。

专项模拟实训,按照工作流程分模块设置训练项目,主要安排市场调研、职业指导实训等。通过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任务式大作业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学生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自主设计并组织实施全过程,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方案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意见,使学生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基本职业技能。

综合模拟实训,深入企业开展教学活动,用“工学交替”模式,注重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提升综合知识应用水平。

(四)校外顶岗模式化

以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明确学校和实习企业双方的责任,对学生实行双重管理,共同制定实习任务书,做好顶岗实习任务下达、实习全过程管理、实习成绩考核与评价三项工作,最终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共赢的目的。积极调动校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融合,让学生真正能在毕业时实现能力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使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化、具体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永蕾.构建高职应用文课程合作学习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7,(18).

第8篇

一、独立学院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新意,过分强调写作教材的理论化。当前,独立学院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相互抄袭情况严重,教材没有新意,缺乏实际意义的指导作用,也缺乏可操作性。如“申论”是一种新型文体,是我国公务员选拔考试的重要内容,而独立学院应用文写作教材中根本没有编写这方面的内容,却开设“申论”课程,引导学生追求功利,增加教学成本。还有的教材漏编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文种,如书信、启事、条据等等。不少教材没有及时引进最新的应用文文种;再如,一些大公司、大企业想做大做强,都在策划或开展“文本化”工作,但目前一般应用文写作教材和教学中难以见到的,如企事业文化的定位与阐释、岗位职责和制度、实施方案、年检报告、内刊、自评报告等。

有的应用文写作教材过分强调理论化、规范化,例文与现实生活脱钩或让学生感到十分陌生。如《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会议技术分析第二次会议纪要》、《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等等,所选内容学生从来未接触过,感到陌生,认为应用文离生活太遥远,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应用文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学生对普遍认为太陌生、太离普的案例,听起来费劲,写起来更吃力,出现形形、五花八门的“奇文”是正常的、不足为怪的。由于教材上的缺陷,学生也把应用文写作误认为是简单学科,思想上不重视,学习上不动脑,看重写作格式,把应用文写作作业、考试马马虎虎快速完成,应付了事。

2、脱离实际,只注重写作理论知识传授。现今,普遍存在独立学院对应用文写作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有的院校很多专业,没有把应用文写作课作为必修课开设;有的院校随意减少课时,表面上给应用文写作统一安排60―70学时,可在教学中随意削减课时,实际应用文教学不足40个课时。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学好涉及内容广、文种繁多的应用文,是不可能的。

同时,教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重视不够。在教学实践中,因为应用文文体有基本固定的模式,老师对内容的新颖,追求不足,教学相对马虎,质量很难上去,更谈不上高质量、高水平教学了。而且,大多数教师,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缺乏实际锻炼,缺乏在党政机关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有些应用文文种根本没有接触过,应用文写作中经常涉及到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熟悉,讲课的时候很吃力,有时捉襟见肘,敷衍了事;有的老师很少有写作的习惯,缺乏写作能力和技巧,一拿笔纸就思路阻塞,写不出好文章;还有的老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授课,采取的是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教学,无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使学生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被动局面。

3、追求功利,忽视写作的实践能力培养。目前,独立学院现有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参差不齐,鱼目混珠,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理论基础知识较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他们希望老师能“授人以鱼”,但更希望老师能“授之以渔”。他们最需要的是清晰的写作练习,最头痛的是枯燥的理论讲解。但我们的老师注重传统观念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多人仍然偏重理论教学,倾向于淡化写作实践。一些理论知识教材讲得太深,太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甚至不懂老师讲什么,这无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二、独立学院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1、注重实效,加快独立学院应用文写作教材建设。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所使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大多是普通高校使用的教材。近年来,部分独立学院尝试编写了自己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但绝大多数也是抄袭模仿普通高校教材,没有体现出三本院校学生培养的特色,难以适应教与学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育理念,高度重视独立学院应用文写作教材建设,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刻认识一本、二本院校与三本院校教育的差异,努力探寻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建设之路,把独立学院应用文写作教材从传统应用文写作教材模式中区分开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彰显独立学院特色。

教材是实现教育理念、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是教学环节知识传输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教学改革首先就是教材建设,独立学院一定要编写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文教材。应用文写作逐渐国际化、规范化,教材中的所有文体的结构、格式都要编写规范;教材建设应遵循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继承和革新结相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具体实用为宗旨,扩大信息量,狠抓“实战性训练”。

2、博学善思,努力提高独立学院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作为应用文写作教师要博学善思,善于总结自己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广泛阅读政治、经济、管理、教育、心理、法学、哲学、史学等各方面的书籍,灵活运用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坚持阅读写作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如《写作》(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学科核心期刊)《应用写作》(全国应用写作核心期刊、写作学核心期刊)《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坚持每期必看、每日必读,随时更新专业与学科、行业知识的信息,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落俗套;要坚持多动笔,多写作,积累写作实践经验。

同时,独立学院要高度重视应用文写作,要加大应用文写作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公司企业、厂矿单位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实践;也可以聘请行政机关的文秘人员和笔杆子或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文职专家到学校来给学生授课,用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直接指导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把课讲好讲活,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根据各院系,各专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按专业划分文种,把教学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选择参加过本专业教学实践的教师讲课。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需求,也督促教师自觉实践,自觉学习,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飞跃,从而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