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双语教学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学 双语教学 商标权保护 国际条约
一、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概述
商标权(Right of Trademarks)在我国的法律文本(《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称为商标专用权(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 use of a trademark)或者注册商标专用权(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 use of a registered trademark),同著作权(Copyrights)和专利权(Patents)等构成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主要包括:
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3.《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for the Repression of False or Deceptive Indications of Source on Goods)
4.《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Lisbon Agree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Appellations of Origin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5.《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Nairobi Treat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lympic Symbol)
6.《商标法条约》(Trademark Law Treaty)
7.《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8.《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Protocol Relating to the 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9.《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Nic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Registration of Marks)
10.《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协议)
上述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除TRIPs协议由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管理外,其他国际条约均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简称WIPO)管理。上述条约中我国现已加入的有:《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二、对有关商标权保护国际条约的内容与特点的简要分析
上述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但又具有各就某特定方面做出特定规定的特点,各条约具有总体上的相关性,但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例如: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是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构建所作出的一般性或宪法性(constitutional)规定,具有总条约的性质,其并未就各类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作出具体、细致的规定,因此,该公约在教学工作中的实用性并不强。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就工业产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该公约共有30个条款,其中涉及商标权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六条至第十二条,具有很强的法律适用性和教学的实用性,因此,该公约在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中是重点介绍的内容。
《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及《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关于供商标注册用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等条约分别涉及商标权保护的某些具体、细致的方面,有的涉及商标的国际注册,有的涉及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的商品及服务分类标准,还有的涉及某些具体国际性标志的保护等内容,这些规定因其细致具体,故而也具有较强法律适用性和教学实用性,是学生了解商标权国际保护必须学习的内容,而且各条约之间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和冲突。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是WTO的重要协议,其与货物贸易协定(GATT)及服务贸易协定(GATS)同为WTO的三大支柱协议。TRIPs协议签署于1994年4月15日,于1995年1月1日生效,是迄今为止最具综合性的知识产权多边协议。我国政府已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同时成为TRIPs协议的成员国,因此,该协议是向学生介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包括商标权的国际保护)时必须重点讲解的内容。该条约和巴黎公约
(Paris Convention)在内容上具有诸多交叉重合。
三、选用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作为教学材料时应予注意的问题
针对商标权保护国际条约在内容及法律的适用性、教学的实用性等方面的相应特点,本文作者认为,在选用有关商标权保护的国际条约作为教学材料时应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遵从教学规律的角度出发,选择具有较强的法律适用性及教学实用性的相关国际条约作为教学材料使用,应选择重点条约作重点讲解,一般材料作简要介绍或指导学生自学等方法分别对待,切忌不分重点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1.1需求分析
这部分教师专业英语水平较高,主要为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专业教师。他们多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但口头表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问题有:(1)发音不够标准。主要原因是医学专业教师非英语专业出身,未接受过发音方面的专门培训,因此虽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流畅度,但仍缺乏辨识度。此外,很多英文的医学专业术语较长,发音比较困难,这也是造成发音不标准的另一原因。但是这些术语的发音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掌握。(2)语调不够自然。一些教师的英语语调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显得不够地道。(3)不熟悉课堂教学用语与套话。这些双语教师虽都有英文SCI论文撰写与发表的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但对课堂常用的口头用语并不熟悉。(4)对双语教学法的掌握有待进一步加强。
1.2培训措施
培训材料由授课团队基于需求分析编撰,可包括纸质材料与视频、音频材料。纸质材料包括常见英文医学术语的音标与发音规则,常见课堂教学用语与套话以及双语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材料。音频材料主要为医学术语的标准发音;视频材料为相关医学专业双语精品授课材料。培训内容可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授课团队的讲授部分,二是教学实践部分。第一个部分涵盖语音培训,主要训练重点音素、话语节奏和语调;口语培训,主要进行交际功能、语言技能、英语交谈、公式化表达法以及课堂用语训练(其中课堂用语训练主要培训双语教师的英语授课技能,从教材阐释、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三方面进行)[5];多层次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培训[6],使双语教师把握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多层次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由于双语课程有其独特性,课堂上英语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水平)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渗透英语。对于第二个部分可采用科尔布[7]的思考圈(ReflectiveCycle)对高级班双语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培训。根据此反映圈,培训教师首先利用高级班双语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使其能相互学习,分析现成教学手段的长处与弱点,通过观看精品授课视频进一步学习,以发现更好的教学手段,达到真正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
2初级班双语教师专业英语能力培训
2.1需求分析
这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公共英语水平(其英语水平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到六级)。但总体上讲,他们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对于运用双语讲授专业课,他们比较缺乏信心[8]。在把他们推向讲台以前,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其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然后才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能力。
2.2培训措施
对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培训应以“双语授课”为导向进行。在听力方面可选择双语精品授课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设计各类题型,如大意判断、细节理解、词语意义推断等题型,训练听的能力;在说的方面,给初级班双语教师拟订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小话题,如“Toillustr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toyourpartners”(请向同伴阐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在读的方面,注重英文医学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员在阅读的基础上口述论文主旨,概括论文大意;在写的方面,进一步提高学员各类英文科技文体的撰写能力。
3结语
1.多媒体国际保险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国际保险双语教学是指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国际保险学科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国际保险学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一般指英语)在经济领域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型人才。国家教育部2001年发文明确指出,要在高校积极推进使用英语(双语)进行专业教学,并要求力争在三年内,用英语为教学手段的专业课程比例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为落实国家教育部的指示精神,我院从09级开设了国际保险等双语教学课程,然而,由于这种教学途径与教学模式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教学上英语语言教学如何与全英专业教学合理衔接?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等关键问题如何落实?如何选定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教材?如何尽快开发出与其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些教学上的具体问题正在困惑着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其次,是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之间的矛盾,开展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其中外语口语能力是阻碍双语教学推进的瓶颈。国内经贸专业的教师英语口语水平达不到教学标准,英语专业的教师经贸专业水平欠缺;而学生是否能具备运用综合英语理解专业知识进行经本文由收集整理贸英语交流的能力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三,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与探讨。面对两新即多媒体新和双语教学新的教学尝试,如何保证它的教学质量,是广为关注的问题。本课题针对在推进多媒体国际保险双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改革的思路与行动进行深入探讨。
2.建立多媒体国际保险双语教学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2.1 教学理念的更新
多媒体国际保险双语教学与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它代表了语言学习模式的根本转变。从本质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要通过学科学习来带动英语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国际保险学科或课程来获取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场重大革命。
2.2 教学目标的创新
改革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目标;二是实践技能目标;三是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是:(1)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2)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常识:(3)了解西方国家的会计体系,包括西方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流程以及基本的会计帐务处理;(4)了解国际银行、证券与投资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目标定位是:首先是具有国际谈判技能和营销策划技能;其次,具有在国际企业中从事会计、银行、证券和投资业务的基本技能。而语言目标则是要求学生掌握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公外大一、大二的学生要通过四、六级大学英语全国统考;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或专业八级考试。升至三、四年级后能就经济业务方面进行流利的英文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
2.3 崭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正在探索试验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1)采用原文版(英文)教材,课堂教学、讨论、作业、考试、毕业论文均使用汉语;(2)采用原文版教材,交叉使用中、英文作为教学语言。(3)采用原文版教材,教学过程全方位使用英语:包括讲授、板书、教学课件、试验报告、案例分析、学生的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考试、毕业论文等全部要用英文完成。而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术语、重要理论概念,可以辅之以汉语翻译或解释。这种全英教学模式是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一些重点大学例如北大、清华、对外经贸大学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在八年前已采用了第三种教学模式,现已积累了一些经验。我院从09级开始在省内招收的本科生中优选一批外语与数学基本功扎实的学生,采用与国际财经专业教学接轨的教学模式与教材,力求培养一批高水平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因此,我们的最佳选择也应是第三种教学模式。
3.从保持型双语教学法到浸泡式全英教学法的实践
多媒体国际保险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也可以当作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连续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操之过急则事倍功半,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我们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3.1 入学初期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法
新生入校时学生在自己所报专业系学习英语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这个阶段的双语教学是把学生在中学所获得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化为“语言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是教师着重教授语法、句型、词汇等语言知识的分析,学生的精力放在应试技巧上,交际能力很难养成。保持型双语教学首先在使用全英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全英授课、全英板书、学生英文完成作业。其次,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以演讲、讨论和辩论的方式用英语表达知识,让学生全方位地接受英语,适应双语教学的氛围。第三,使学生把语言作为传播文化最有效的媒介来学习,了解语言的内涵,妥当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通过跨文化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还要具备传播本国文化的能力。在经过一年有针对性地英语精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的强化训练后,根据学生英语口笔试考试成绩以及数学和专业课排名,择优分出实验班,进入第二阶段学习。
3.2 中期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法
强化交际式英语教学为学生进入过渡型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三学期04级参加的全国大学英语统考中,实验班的学生100%通过四级水平考试,不少学生考到85分以上的好成绩。此时,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增加专业基础英语教授的内容,例如:经济报刊选读、商务英语对话、商务英语翻译等。其它专业基础课只要能用英语开设的课程尽可能使用英语,促使学生尽快达到“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水平。在这一阶段,学生尽可能沉浸在英语环境中,经济信息交流、专业话题讨论、英文报告撰写、商务文件翻译等。学生在大量原版英文阅读,频繁的英语语言交流,和众多实用英语写作中,不断获取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专业词汇,领会到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内在表达规则。
转贴于
3.3 后期的浸泡式全英教学法
这个阶段的教学特点是全部专业必修课程使用原版教材,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为学生提供完全的西式国际商务专业教育。在前两个阶段的系统培训下,学生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已基本能够同教师就专业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拥有其本土文化的优势的外籍教师,以大量严谨的逻辑数据分析和深入浅出的实证案例讲解,“引导式”、“探究式”等开放型教学方法,使全英专业教学生动有趣。学生的思维模式不仅受到英文原版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和逻辑方式的冲击,而且直接受到外籍教师思维方式的猛烈碰撞。这种浸泡式全英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往往能达到质变提升的效果。
3.4 多媒体在国际商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为教师提供新鲜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展现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扩大教学信息量的输出,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最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学院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教师尽可能多的制作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投入教学,增强学生对保险实务的感性认识。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高校要增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建立师生共享的多媒体模拟实验室,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上的研讨活动,分析一些生动逼真的国际保险案例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使用信息技术的(下转第31页)(上接第28页)能力。(2)创造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理论,让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领会,鼓励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将现实商界中的疑难问题带到课堂来讨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3)设置模拟国际保险全英谈判、营销和交易会议场合,多范围锻炼学生的商务口语表达技能,培养应用专业英语和商业技能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4)建立由教师负责学生参加的多媒体课件摄制小组,对现实社会中的国际保险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摄制,制作相关软件用于教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辅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国际商务保险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引用西方原版专业教材进行全英教学是与国际接轨,须按照国际经管学院的教学标准要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然而,我们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调整、改进和完善:
4.1 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实施多媒体国际保险双语教学,教师们要具备三种能力即娴熟的外语教学能力、丰富的商务专业教学能力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要办出我院的特色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学院必须考虑强化培养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对他们实行有效的在职上岗培训,如首先定期派遣有关任课教师到国内双语教学起步早的重点大学进修相关课程,提高师资水平。第二,建立专业课教师和英语课教师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研讨会,研讨专业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合理衔接问题,如专业教师把要涉及到的商务理论概述给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可根据未来课程需要开设一些专业英语的铺垫课程。从而可以避免基础英语教学和全英专业教学的脱钩,给学生全英专业学习造成压力。
第三,利用对外合作办学的机会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师资,有条件的话,可以派遣优秀教师到国外攻读或进修商科硕士学位,引进或聘请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硕、博士学位的外籍专家和全英专业教学人才,参与并指导国际保险双语教学与科研工作。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课;教学方法
由于国内海洋科学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近二十多年来才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海洋科学科技人才、教授及科研活动相对集中于历史悠久的名校及科研院所,然而高校新增专业从事教学工作活动的大多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有待于系统总结与完善。本文立足于海洋科学的物理海洋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结合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探讨海洋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现代教学法
通常多媒体现代教学法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而完成教学活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学内容拥有丰富的表现手段,把海洋科学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表现出来。《卫星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等高度抽象化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的海洋现象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海洋科学专业实践技能。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大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产生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掌握关于海洋现象有关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循序渐进,浅入深出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如在用多媒体讲授《卫星海洋学》中相关的海洋表面现象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播放海洋上相关视频以及一些影视作品当中一些片段,了解海洋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多媒体现代教学法虽有很多优点,但也不可能抛弃或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特别是海洋科学专业当中一些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必要有一定的板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才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科学实验法在教学条件下的运用,是教师指导学生在特设的条件下,根据教学要求,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使科学现象再现其产生和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探索能力和实验技能都有积极意义。
海洋科学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方面共有3种方式,首先是海上现场观测,这是海洋学的地学属性决定的;其次是实验室的可控实验,体现了物理实验方法在海洋学中的应用;第三就是计算机的使用即计算机实验。因此,在设计实验教学培养方案时,这几点是始终围绕的核心,培养海洋科学专业学生应具备基本三个层次的实验技能,基本层次为大学物理的实验技能,计算机编辑、上网、资料查询等基本使用技能和Fortran等高级语言编程技能;专业基础层次为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海洋调查基本手段和方法、数据处理基本手段和绘图表达;工作层面为海上调查实践能力、物理海洋实验室实验技能和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由浅到深,每个层次的课程又都围绕着海洋科学人才培养要求设置的。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如《卫星海洋学》的教学过程中,串行一些卫星遥感资料的处理,增强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引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卫星遥感图像演示,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三、双语教学法
严格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是指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以汉语和某一种外国语(特别是英语)为媒介进行语言课以外的某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可分为不同层次:①双语授课(外文板书,以中文授课为主);②全外语授课(用中作业、考试和答疑);③全外语教学(全外语授课,用外语做作业、考试和答疑)。对于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应用较多外语是英语。由于涉及较多专业词汇,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双语教学形式,采用中、英文混合式教学,如在《卫星海洋学》教学过程中,讲授海表面盐度、海表面温度、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等词汇时,采用中英文标注,引导学生阅读英文教材、网站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网络辅助教学法
计算机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网络辅助教学获得了飞速发展。网络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访问本地及全球各地的教育资源,并使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协作。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技术无疑给现代高等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使学习的资源更为丰富,学习的方式也更为灵活。这种形势下,海洋科学专业课程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可筹建专门的课程网站,也可建立局域网,如QQ群、BBS论坛等,将教学大纲、电子课件、实习指导等相关资料都放在网络上进行共享,学生在课后通过远程方式,可以共享和继续学习,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拓展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改革需要从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二是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双语教学的课堂中,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形式转变为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从灌输学生知识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从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新加坡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一些欧亚人种组成,其中华人占75%,马来人、印度人及欧亚人种各占15%,7%及3%。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语言文字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众多亚洲国家中,新加坡是少数以英语为主要沟通语言,又保全各自本民族语言的国家[n。因此,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经多年了解和实地考察,决定把双语教学培训的实践基地设在新加坡。据此,2008年首次在新加坡组织了市场营销专业方向的双语教学,并得到了相关专家及接受培训学校师生的肯定。此次新加坡双语教学培训是继首次培训后两年来的第二次双语培训,目的是使全省高校在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突破。为此,在省教育厅高教处的领导下,组织了全省19个高校共计21名成员组成的高校双语教师培训团,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新加坡双语教学培训。从培训的内容组织、时间安排、双语实践方式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及组织,使我们全体成员经过短期的双语师资培训,对目前的国内双语教学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高校双语教学,现将本人在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培训内容、双语实践结果和本人的拙见呈现给各位专家,供进一步探讨。
一、教学理念
新加坡“教”的理念别具一格。首先,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有问必答的师者,而是主动“降格”到与学生“作朋友”的身份,教师想方设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与学生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思考问题,即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或协助者(supporter or facilitator)o其次,教师很少直接指出正确答案,学生回答的问题即使风马牛不相及,教师也不会从正面直接反驳,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这是因为目前的学生学习与从前单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情况大不相同,网络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了一个有机体,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科学发展的前沿、有形无形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电脑呈现在学生面前,对给定的一个课题,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答,这样就有可能存在多种答案。但这绝不等于说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下降了,反而对教师的学术水平、知识面、信息获取能力、指导并管理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另外,新加坡“学”的理念也颇具特色。新加坡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终生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把学习作为其每天随时进行的生活一部分。例如,新加坡的学生不把学习过程局限在寝室、教室、图书馆、自习室等等,而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讨论。因为新加坡是全国无限上网,走到哪里只要有一个笔记本电脑,插上电源就可以上网学习、与同学网上讨论问题、上交作业、完成研究项目,甚至有些课程不用直接去教室而是用笔记本电脑听课。我们在参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大学、理工学院时,在教室里、走廊边上的简易桌椅上,甚至在学生食堂、校内酒吧内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的男女学生坐在一起,边学习边聊天,学生们学累了,就在笔记本电脑上看电影,甚至还有打牌的。总之,学习即是娱乐,娱乐即是学习。
二、教学组织形式
新加坡的教学大多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Participa-tive learning ),为此其课时的安排与国内不同,一次课上3个学时,通常情况下,教师讲一个学时,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学时,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的讨论,教室的设计别具一格。约能容纳30名学生的教室里,除了讲台一侧是平面布局外,其他三面设计成圆形,有三排桌椅环形分布。讲台如同国内大学讲台,有传统的白板(新加坡基本全用白板和水性黑笔,因为这比用黑板粉笔的情况粉尘少得多)、多媒体演示装备,教室的侧面、后面都有白板供学生讨论记录用。另具特色的一点是为便于教师点名和叫到学生,学生的课桌前有一立槽,用于插人特制的学生名片,内有学生所 在学院、姓名、学号,便于教师提问任何一名学生。另外一点是,教室的每个角落上有一个可单张撕下来的大笔记本(约80cm高、SOcm宽)供学生讨论时使用。通常情况下,学生们围绕着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全班同学讨论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学生们事先在全新加坡境内进行几周至一个月的取证调查,并把取证的照片、摄制的录像及与相关专家的意见做成多媒体课件形式,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常情况下,老师强制性地对不同性格、不同肤色的男女生搭配分组,目的是使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够相互包容不同种族、性格、文化背景的同学,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相互支持、协作完成艰巨任务的品格和意志。讨论通常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每个学生发表的内容各有侧重。例如,调查水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时,学生分别以民用水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工业用水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农业生产用水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为题目进行分析与讨论,而且教师要求每名学生必须上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生成绩考核往往采取“以赛代考”的形式,即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小团队与其他组进行比赛,比赛结果的评定也由学生进行,但不允许自我评定,最后评选出优秀团队及优秀个人。比赛结束还有小礼品发放,比如糖果等,每个参赛成员都有一份,只是根据名次的不同礼品数量有所区别。
三、师资培养
新加坡各个大学非常重视师资培养,除了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外,至少每5年带薪到相关的企业或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作。目的是使教师的知识不断随着科技的发展得到更新和提高,就如新鲜的血液不断充实生物体。而且,新加坡政府也鼓励企业资深经理、厂长(Chief Executive Officer)到大学任教或开设讲座。企业界知名人士也愿意到大学进行讲学,一方面是讲课薪水较高,更重要的是可以面向学生为企业做活生生的广告,促使更多优秀的学生毕生后到所在公司工作。另一方面,与国内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类似,很多大学老师宁可做“兼职教授”也不做“全职教授”,原因也是兼职教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对大学双语教学探讨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绝大多数双语教学如淹没式双语教学(submersion bilingual teaching )、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teaching)、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teaching ) }z}、保持性双语教学(mainte- nance bilingual teaching )、双向式双语教学(two-wa3bilingual teaching)、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法(Content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等等都是借鉴各个不同国家双语教学经验发展起来的,哪一种模式更适合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还没有形成共性的认识。通过此次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培训,在此,谈一谈本人的拙见。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师 问题 思路
一、双语教学的由来和发展
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指英语的双语教学)起源于美国,由“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19世纪初,为应对语言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美国政府推出了普及英语语言和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及培养公民意识的政策;在教育界则提出了双语教学的理论,以提高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英语水平。这项政策不仅推动了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加强了美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到19世纪末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西方国家纷纷仿效,并影响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在学校进行的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可追溯到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借鉴了美国的教学模式:聘请外籍教师、一半以上的课程用英语讲、用英语原版教材。后来的香港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协和大学等也都借鉴了这一模式。
当前的双语教学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为迎接世界的进步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在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明确规定了“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自此,全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并且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也进行了大学英语四级之后的有专业倾向的继续教育。回顾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很多高校双语教学发生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并且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双语教师短缺的问题最为突出。
二、教学面临的教师短缺问题
1.教师短缺和授课情况。
经过数年的发展,双语教学并未在高校普遍形成规模。以河北师大为例,教务处的“2008年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一览表”显示全校08年共开设了7门双语示范课程,这与全校76个本科专业所开设的数百门课程相比,所占比例较小,主要问题是缺教师。
已在开展双语教学的院(系)也存在师资和课程设置不稳定的情况。师资力量薄弱造成“因人设课”的现象严重,最直接的后果是双语课常常被设置成选修课,而选修人数的不稳定会加剧课程设置的不稳定性。笔者分别以问卷方式调查了校本部2005级本科物理专业、汇华学院2003级本科中文和思想政治专业共231名学生对双语课的态度倾向。统计结果显示,85%以上的学生都能认识到“有必要”开设双语课或保持大学英语四年学习不断线,但实际选课情况并非如此。校本部在第一学期为2005级物理专业安排了双语力学:所用教材为An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Daniel Kleppner,Robert J.Kolenkow编著),全英文授课;现场听课及问卷调查显示讲课教师认真负责,口语表达流畅。笔者查阅了学生选课报表,发现选课的学生仅占本年级总人数的3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对未选课的学生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约有70%的学生反应“太难”。现在高校所用双语课本大多直接影印原版教材或由国内教师通过摘录原著或相关文献而编写,即便是“导论”层次的课本也往往概念较多,并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并应用,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一衔接阶段能否顺利过渡,教师的作用很关键。
2.教学目的的不明确性对教师积极性的影响。
对双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还是“专业教学”存在误解。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指出,英语是由不同语域(register)组成的;目的不同,语言的内涵和外延也有差异,这也会引起教学方法的不同。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核心教学任务,所以尽管在教学法上从翻译法到直接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新教学法层出不穷,但都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掌握语言展开;而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以英语为媒介和工具去获得知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语言表达和术语概念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是双语专业教学变成“语言学习”主要原因。当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到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上时,知识的学习自然也就变成了语言的学习。从专业教学变成语言教学的误解不仅削弱了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很可能使任课的专业教师“边缘化”。
教学目的的定位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双语教学强调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无论是“沉浸式”还是“翻译法”或者其它的教学方式都应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思辨类的学科最好还是用全英文授课,以创造应用英语的语言环境,例如西方哲学。需要英汉比较的学科用翻译法进行教学也未尝不可,例如涉外法律。明确的教学目的会让教师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更为适合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另外,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差异,原版引进的教材在知识层面上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难以衔接,需制定双语课程的评估标准和体系,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仍存在,并且都受到当前双语教师的短缺问题的制约。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双语课程建设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管理层和广大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在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世界。作为世界“强势语言”的英语,其主导地位在近期内不会改变,会英语常意味着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上有可能领先一步。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而这些国家在科技发展、经济、军事、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占绝对优势。单以经济而论,少数的几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却独占了全世界70%以上的财富。因此,唯有迎头赶上,积极应对,才是正确的思路。
1.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应广开思路。长期以来,教师只能来自师范类院校的思维定式,束缚着人才的引进(辛占香,2005),而现在师范类院校一般的课程设置都是“专业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单一的课程设置造成了教师和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这不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当前双语教师短缺的问题上,学校的管理层应从政策上给以支持。师范院校本身也应该吸收各方面的非师范优秀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归国留学人员。另外,一个教师一生只教一门课,“专业要专”的思维习惯也影响着专业教师学外语的积极性。
2.在学科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双语教育在国际上较成功的例子有加拿大魁北克省实行的“沉浸式”(immersion)双语教育、香港的一些国际学校和新加坡的全民双语教育等。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双语运用能力是国际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标志,功利、实用价值与环境的压力也迫使学生自觉地学好双语。仍以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为例,其成功的“沉浸式”教学是与其独特的英语―法语双语语言环境和社会要求分不开的(康立新,2005)。加拿大以法语为母语的人口占总人口很大的比例(20%,其中魁北克省占到80%),所以在各专业、各级学校中开展双语教学既是社会需求,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香港和新加坡则更多是因为历史、地理原因和自身经济发展国际化的要求。而我们当前缺少“用”的社会环境,双语教学在一定意义上主要以高层次专业学习、学术交流为目的。2001年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4号文件让“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要先行一步”,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所以双语师资力量培养应优先考虑国际通用、急需与国际接轨或交流的学科,例如新闻、国际商贸等领域和细胞遗传工程、IT产业等先进学科领域。对于那些传统学科、民族性、地域性强的学科则不易开展双语教学,例如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国特有的中医药学等,如果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英语学习上极有可能得不偿失。双语教师的培养也应有针对性。
3.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是指派专业教师到国外进行语言和教学法的进修,学有所长的英语专业的教师也可进行专业的学习。请进来是指聘请其它院校或系、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走上讲台,或作报告或长期兼职。
4.打破院系间的壁垒、学科间的隔膜,鼓励开展校内外、院内外交流合作,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这里的交流主要是指各专业与外语系和大学外语教学机构进行的交流合作。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复杂性,原来以语言教学为主的外语学院的发展,也面临着社会需求的挑战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战略转移问题(戴炜栋,2005)。在没有能力派教师出国进修的情况下,在本校、外校或相关机构开展专业教师与外语教师的互相培养也未尝不是一条思路。
5.建立健全双语教学的课程评估体制和教学评估体制。评估机制的建立会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形成压力,让这门课走向“正规化”,从“选修课”变成“必修课”。有了固定的“岗位”,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才有地位和积极性可言。在教学内容要求和评估上,双语教学目标应立足于英文原版文献的阅读和交流(包括听懂原版听力材料能力、用英语进行专业论文写作的能力、与外籍教师交流能力、中英互译能力等)。评估机制的建立让双语课程的地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法可依。
6.鼓励教师开展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我们现在还很难做到从小学到大学、全学科的双语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双语课程常常是在某学期才会有,这样会造成语言掌握程度与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深度或层次上的“不合拍”的现象。在笔者与学生座谈时发现,数学、物理、化学等较突出基础知识的专业,因为缺少实际应用语言的环境所以很容易产生“双语无用论”的思想。可以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建双语教学网站,形成教学语言和教学专业的“学中用”和“用中学”的局面。另外,我们学习的目的应放在学思路和学方法上。鼓励外贸、法律、文博旅游等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专业,由教师带领学生边学边实践(走入社会)。“用中学”会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并为“学”与“研”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实践是学习的主要目标,没有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双语这门课程的建设也就失去了长久的动力。
四、结语
双语课程的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力量问题。双语课程从建立到建设再到稳步科学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学校的支持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不同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目标上差距甚大,在教学法、教学语言上也有非此即彼之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的8月成立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协作组”,其目的在于“研讨、交流国际上先进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管理和教学角度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以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各院校有必要利用“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协作组”这个平台进行宏观协调和相互交流,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条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教法,从而促进双语这门课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5,(1).
[2]戴炜栋.关于而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
[3]胡江艳.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VOL24,(1),2005,2.
[4]胡艳芬.ESP教师素质、现状及培训[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7,(2),2005,3.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成立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工作协作组的通知.教高司函[2004]197号,2004.8.
[6]康立新.从中加两国比较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不可行性[J].安阳: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7]秦秀自,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J].外语界,1999,(4).
[8]辛占香,师范院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2,(3),2005,5.
双语教学作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并力图成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有效载体。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的综合体现,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国内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提高专业外语的阅读、写作和交流等方面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形成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在双语教学中应当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充当好教学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在双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应用于高校双语教学中。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是双语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为了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培养学生西方思维方式,双语教学必须依托优秀的外语原版教材。教师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参阅多本中英文教材和有代表性的专业期刊,融入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引入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紧贴社会实际的案例,合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与开发。为了帮助学生跨越语言障碍,教师有必要编制英汉对照的专业术语及词汇表,对重点内容提供中文翻译。同时,为了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提高专业素养,教师可推荐学生日常阅读书目、专业文献和相关专业网站,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开发利用第二课堂,运用电视、电影、网络、光盘等方式,可组织英语角、英语专题讲座、英语故事会、英语读书会等,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英语,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双语环境,降低双语课学习的难度。
三、两种语言的使用
双语教学中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和认知能力,遵循“适时引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英汉两种授课语言的使用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对于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主要采用英语讲授,而复杂理论和重难点部分以汉语讲解为主,有些可用英语讲解后用汉语重述,板书和课件中使用英语,也可增加部分中文注释。在用英语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自由发挥,善于使用学生熟悉的词汇和简单的句式进行讲授。教师一般用英语提问时,提倡学生用英文发言和作答,作业和小论文原则上要用英语完成,并以尊重、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反应与回应,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反思能力,语言的分配使用应当与复杂的课堂管理过程相适应。随着双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开展,可适当提高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比例,并逐渐增加对英语应用的要求,逐步促进学生融入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让学生学会用中文和英语来思考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活动其实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情、意、行的互动过程,是以完整的心理活动为基础而展开的。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建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而应该注重采用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
1.参与式教学法
双语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语言及专业知识问题,教师与学生要平等相处,真诚地相互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共同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善于用心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感受,用真挚的情感感化学生,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动态信息交流,构建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还应创设开放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想法和意见,充分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质,不断激起学生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使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精心选取趣味性、现实性的案例和英语视频,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并以字体、颜色和动画的变化突出教学重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就涉及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寻找解决办法,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问,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互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英语游戏、正反辩论等,鼓励学生多说外语、多用外语写作、多用外语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全部积极去响应,引领他们多方面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相互争辩和交流中,增添知识锻炼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
真正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课堂舞台的主角是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设以案例和问题为核心的情境,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发问、善于思考、相互讨论、学会总结,激发学生质疑、探求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所有知识和潜能来分析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课堂上探究的主题,案例的选取和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紧扣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可以选取具有一定针对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本土化素材,能够引发学生关心并产生共鸣。教师特意设置情境,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通过设疑启发、类比联想等方法适时点拨。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启发学生批判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开放思维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复杂、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整理、归纳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肯定学生的成绩并指出其不足,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思考与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3.合作式教学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双语教学中,可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实施有效的合作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应用训练。合作学习的真谛在于构建一个集体,让学生成为集体的一员,从不同角度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集体中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往往更能开口说英语,专业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营造了积极的情感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与协调者的角色,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
对于课程预习、案例讨论、主体演讲、专题辩论、大作业、综合设计等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互式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4~6名学生,并选取组长。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尽其责,从查阅资料、综合分析、构思设计到形成文字、准备发言,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最后由小组推荐代表重点发言,语言以英文为主,全班同学可以就其报告内容向讲演小组同学提问,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教师则由台前走向幕后,可对材料组织、讲演效果、提问设计以及报告内容等方面进行点评,可采用加分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课余时间可通过电子邮件、在线交流等方式和同学们进行沟通,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个性化和普遍性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促进者。
五、考核方式的采用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各个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语教学的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其考核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学习成就作出价值判断。双语教学尤其侧重学生在平时的参与,双语课程的考核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双语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要对学生课堂交流的积极性、发言及讨论的水平、小组协作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作业完成质量等给予适当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应科学地、全面地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英语应用能力,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有机结合,可用读书报告、实验、讲座、调查等多种方式与闭卷考试有机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7-02
据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度发表SCIE收录文献382篇,全国高校排名97位,首次进入全国高校前100名,有13篇论文进入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此外,根据2012年最新的ESI数据库检索显示,我校临床医学目前已进入全球前1%。全球总共有3445家进入全球前1%,我校排名第1663位,中国有13所医科大学进入,我校排名第八。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达16000多人,拥有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4个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这充分肯定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这些年来所做的努力,也说明了我校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已逐渐与世界同行业接轨。今年是安徽医科大学的教学改革推进年,其目标之一就是更新师生教育教学观念,并把其当做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工作重心和生命线。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1]具体是指使用除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 (我国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教学主要用语进行学科知识教学,包括在教材的使用、课堂讲授、考试等教学环节英语和汉语并用、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面对国际化的竞争,掌握“双语”的优秀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现今世界上的权威医学期刊、书籍及数据库基本上都是以英语出版为主;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也是主要以英语进行交流;查阅医学文献、撰写科研论文、翻译专业资料都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对于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既精通医学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是任何一所科研教学型医科大学提升自我综合实力和扩展专业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学校一直重视和关注双语教学的开展。引进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教材促进教学内容改进,加快医学科研的知识更新,培养和加强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应用的素质。第一,在课堂教学上,推行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双向教育模式。运用“以问题为中心(PBL)”和“案例教学法(CBL)”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掌握理解知识。合理使用和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英语素材比重,锻炼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课程的设置突出针对性,在本科生中开设普通医学英语课,在硕士生中开设专业英语、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医学前沿文献阅读和SCI文章的撰写、投稿与审稿等相关课程。在学生自学领域,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和图书馆资源,并为他们开辟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在课堂以外,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服务和指导规划。本校同学与在校的海外留学生之间不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以锻炼口语及交际能力,相互学习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生活背景和医学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外研社”及校内的各种英语比赛,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第三,开展“中西对话”,一方面,为成绩优异素质突出的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力引进高水平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才和开展教学方法的“海外培训项目”,为我校的双语教学提供优质的师资保证。
虽然我校在双语教学上有了一定的深入和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培养层次跨度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定位各不相同。我校目前的学生组成主要包括:三年制专升本(护理),四年制本科(生物技术),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影麻、检验、护理、公卫、药学、预防),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以及三年制的各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对于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大部分学生把学习英语的主要精力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考研英语上,加上医学课业任务繁重,所以对医学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尚有所欠缺。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硕专业,招生档次和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校学习时间长,可以完成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双重系统化学习,是双语教学开展的重点对象。三年制的硕博士研究生[2],经历了“考研”的筛选,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但英语水平也良莠不齐,但总体水平还是相对较高,加上以后科研工作和对本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作用将更加突显。此外,研究生对于学习的思想认识相对成熟,能做到自觉主动学习,比较容易开展互动教学,所以研究生也是双语教学开展的重点对象。(2)学校外语教研室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外语教研室不仅承担着学校各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英语综合课程以及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担负着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教学任务繁重。虽然外语教研室的老师有着深厚的英语语言运用功底,但与临床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难以将临床经验和体会融入到教学之中。(3)附院临床科室双语教学开展还相对不足[3]。作为双语教学的第二主战场,目前临床科室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繁重的临床诊疗和科研项目上,很少有科室系统的组织双语教学。当然,并不是科室不够重视,相关教授和主任的英语表达运用能力有限也是主要原因。再加上有的科室人员不理解,不支持,只一味的强调临床业务能力,对双语教学表面附和,有的甚至冷嘲热讽,所以在科室的开展遇到一定阻力,难以形成长久机制。(4)需要完善双语教学评估与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估与考核机制对双语教学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发现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目前双语教学开展的成效,确保做到学有所得,教有所成。
通过我校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尝试,使我们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我们在看到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需要清醒认识到许多还要去克服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展望双语教学势如燎原般全面铺展的景象,我们希望双语教学能够在我校临床医学的教学科研发展中扮演一个新鲜而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角色,从而有力地推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欧东,祝火盛,余洋.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33-134.
[2]樊红.研究生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85-86.
[3]马琦琳,黄澄,周顶等.心血管内科学中英双语教学实践回顾与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8):1278-128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