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教育格言

教师教育格言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教育格言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教育格言

第1篇

1、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2、时时保持敬业精神,处处关心学生学习生活。

3、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莫金华

4、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5、我会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去关注每个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6、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韦素江

7、我愿用我的百分百的爱换您百分百的满意,我愿用一颗充满责任的爱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孩子们享受阳光,享受快乐。

8、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爱,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拨和谐动人的乐章。

9、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10、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用爱滋润每个幼儿的心田。——王晓娜

11、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12、爱是沟通心灵的钥匙,愿我的爱心时时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13、在知识的舞台上,最渊博的教师也是最谦虚的学生。

14、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15、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蓝天,为孩子开辟一块快乐的土地。——刘思思

16、书本学习是体验别人的经验;生活实践才是获得自己经验的好途径。

17、给孩子一缕阳光,孩子会给你一个太阳!用心,用爱,努力做到最好!——肖梦仙

18、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9、幼教事业是一座大花园,教师的奉献就是其中最美丽的花。

20、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21、用爱倾听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声音。

22、一年最美是春季,一生最美是奉献,播撒教师所有的爱,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23、热心对待工作,真心呵护幼儿,诚心服务家长。

24、在过多地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地尊重他们。

25、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尊重伴随他们的成长。

26、爱是沟通心灵的钥匙,愿我的爱心时时伴随孩子健康成长。——莫梅芬

27、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要有甘做绿叶、甘当园盯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28、把爱心献给孩子,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蓝蕙

29、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汤雪萍

30、我愿化作-爱的天使,用真情浇灌小天使的心灵。——陈小环

31、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32、给孩子一缕阳光,孩子会给你一个太阳!用心,用爱,努力做到最好!

33、当孩子们的眼睛里闪耀着快乐,歌声里飘荡着快乐,舞蹈里跳跃着快乐,故事里洋溢着快乐,这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

34、首先做研究者,其次才做管理者。

35、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能让一名潜质生从此走出亮丽的人生。

36、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防害孩子增强体质的。

37、献出一片真情,呵护幼小心灵。——李艳萍

38、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

39、教师面对的孩子都是最终要独立的成人。

40、我将用我的爱心去浇灌幼嫩的幼苗,愿这些幼苗在老师的关心下快乐的成长。

41、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用爱心去呵护孩子的童心,让每一个“祖国的花朵”灿烂地开放。

42、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43、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44、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因为在爱的天平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45、为了孩子,一定要给他们新作品,使他们敢于面对纵横交错的新世界,不断发芽滋长。

46、对于儿童的教学,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

47、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48、关爱童心,感受真爱,欣赏童趣。

49、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50、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学生需要教师的爱护。

51、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只要投入过付出过拥有过,我相信,孩子们会在我生命的五线谱上谱出动人的旋律。

52、关爱每一个孩子,他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53、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54、牵着孩子们的手,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55、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们自豪,因为我们选择了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 我们把爱心奉献给孩子,孩子把微笑传递给我们。

56、在阳光下做人,在风雨中做事。——吴秀琼

57、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58、信赖、尊重,让每个孩子都有灿烂的微笑!

59、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60、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

61、用金子般的爱心收获纯洁的欢笑与真诚,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62、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蓝天,为孩子开辟一块快乐的土地。

63、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64、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能教育孩子。

65、在淡泊中追求,在奋斗中奉献——刘盆妹

66、工作着并快乐着,因为孩子在我心中,我又在孩子心中!

第2篇

通过对 “个人课题”的分析,我们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南京市中小学德育的现状,了解教师对德育问题的思考,归纳梳理出中小学教师探寻德育实效性的新思路。

一、中小学教师探寻德育新路的聚焦点

本研究从班集体建设、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德育环境五个方面对703项课题进行的统计(见表1)。

从表1可看出,教师德育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和班集体建设三个方面。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德育过程,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变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的就是将道德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落实,在学科教育观念上体现。我市教师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德育,此类课题为338项,约占德育课题的半壁江山;讨论德育活动、班集体建设的课题分别是162项和139项。比较而言,教师对于德育课程教材的挖掘,以及德育环境的改造两方面的问题关注不多。

二、中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与

德育融通的探寻

教师德育课题研究关注到“课堂教学与德育融通”的数量居于首位,共338项“个人课题”,学科主要集中在思想品德课上。思想品德课堂仍是中小学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中,教师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以及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系统的道德知识教育,课堂上不仅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有益尝试可谓是百花齐放。如一些课题采用辩论演讲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各种道德现象,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其道德情感。有的研究怎样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课堂回归生活,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还有的研究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命教育,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等等。

令人欣喜的是,其他各科教师也较关注课堂教学与德育融通的研究,课题数量约为20%。如语文教师在文本阅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历史教师利用历史事件与人物,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水平;地理教师激励学生形成维护祖国统一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英语教师利用英语警句格言以及祝福语等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有意识地将外来的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融为一体,体育教师在身体锻炼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顽强意志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与帮助、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中小学教师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探寻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性就在于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他类似观点的辨认。[2]”善恶的理念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的理念。道德教育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善,引导我们如何做人,“是使人向善的,是促进人的德性健康成长,为创造人的幸福服务的”[3]。它挖掘学生心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铸造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德育是如何渗入学生的心灵,融化到学生自觉的行为之中的呢?

品德培养过程应是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个体置身于道德实践之中才能达成这种统一。“实践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4]。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多为道德知识,他们还需要在活动中践行。教师寓德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和探索活动,以活动丰富学生的道德感性认识和道德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道德规则的理解,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如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参与升旗仪式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会怎样尊敬师长;通过让学生识记“名人名言”培养其坚韧的个性品质等等。

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第一,前习俗水平;第二,习俗水平;第三,后习俗(原则)水平。他指出:“在道德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中,个体是一次一个台阶地通过各个道德阶段的,9岁以下的儿童大多处于前习俗水平,9岁至15岁是发展道德判断的最合适时期,16岁是开展原则的道德教育最合适的时期。[5]”教师在实施德育时,应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主题为“德育活动”的课题数量共162项,占23%,但令人遗憾的是,从小学至初中再到高中的德育活动,从方式到内容并无太大变化,均为参观名人伟人故居、瞻仰烈士陵园、观看爱国教育电影等。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尚需丰富活动的形式,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四、中小学教师对班集体建设

有效方式的探寻

班级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更有着各自的特点,班级生活对于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作用。一个有着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会始终激励着学生积极进取,主动、自觉地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研究如何引导、组织好学生建立起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是各学校班级建设的关键。我市中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主题为“班集体建设”的课题数量共136项,占19%,对相关研究文本分析发现,近几年的班集体建设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其一,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班主任对学生不再采用空洞说教的方式,而是从孩子日常的学校生活入手,“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渗透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如调查孩子不愿佩戴红领巾的原因,研究怎样调整座位利于孩子之间的互帮互助等。

其二,班级管理形式的改变。教师转变观念,信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管理班集体,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会自理、自律、自立,学会思考各种复杂的问题。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从以上中小学教师对班集体建设规律的探寻中可以看到,教师正在将道德教育的基础植根于生活之中,通过生活履行德育的使命,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内在的德育要求,调动他们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参考文献

[1] 靖国平.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环境建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卷 [M].吴潜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

[3]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3―80.

[4] 朱洪发.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24―126.

[5]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1.

第3篇

关键词:PBL;C语言教学;考试改革;考试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10-02

一、教学及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本校电气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通过24学时的理论课,讲授算法概念与编写程序的基本流程、结构;第二,通过24学时的上机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机房里编写基本的程序,并实时辅导有状况出现的学生;第三,让学生在C语言教学完成后,参加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拿证的同时巩固知识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本院的学时制定情况,即24学时理论学时加上24学时上机学时,按照大多数教材上的教学安排,无法在48学时内学完所有知识点。另一方面,需要对这门课程的考试考核办法进行改进,通过考试改革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消化,相关知识点学生自学。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采用基于项目的授课方式

教师在备课时,整理每一学时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一个小的项目将需要讲授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授课方式需要放在机房实现,学生听完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并思考项目解决方案后可以立即自己动手实现验证。这种教学方式使听、思考、实践的步骤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完整。这种基于项目的授课方式能明显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并在每次课结束后都因解决了某个问题而有成就感,感到有所收获,从而有动力自学下一次课的内容,以有更多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知识点与项目内容的结合、每堂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难度由易到难的合理过渡,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试点与传统教学方法并行,由大样本实验教学数据确定改革可行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在教室讲授理论课,在机房编程实践,试点的教学方式是将理论授课移入机房,理论讲授与机房实践相结合。另外传统教学与试点教学的效果对比需要通过同一种上机考试,公平测试,并给出知识点的统计数据。

三、考试改革方案

(一)上机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期末考试,采用纸质考核阅卷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这种方式由于试卷相同(AB卷的试卷种类也有限),容易抄袭;考核方式脱离了编程这种技能必备的上机编译调试环境,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编程能力。此外,纸质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在期末考试前找到历届考试试卷,找到教师出题思路,只突击复习相应的知识点,从而失去了考试的意义。纸质闭卷的考核方式一旦出现漏题,则失去了考试的公平性。

基于题库软件的上机考试方式,由于教师不用批阅试题,分数直接由系统当场给出,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并提高了打分的公平性、准确性。而且通过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各个学生的题目不同,避免了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减轻了监考压力。另外,上机考试的方式能利用程序的编译环境,直接考察学生的编程、调试能力,这种方式最接近实际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考核真正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二)上机考试系统的设计

本文设计的上机考试系统是与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的。由于课时少,项目涉及的知识点有限,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不能涵盖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所以需要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自学其他没有讲到的内容。如果没有考核机制,很难让学生自觉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自学,所以我们需要合理设计上机考试试题内容,在每章内容的学习完成后,即考试一次,考试内容既包括课程上讲授的项目涉及的知识点,也包括自学内容。通过每一章后的上机考试,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盲区,并自觉巩固相应内容。上机考试系统的设计如下:

1.系统架构设计。上机考试系统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题库为基础,开发环境使用Visual Basic,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构建基于B/S模式的试卷自动生成系统。B/S模式的优势是客户端零维护,客户端除了浏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使用方便简洁。B/S以访问Web数据库为中心,HTTP为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和与其相连接的后台数据库。

2.系统功能模块。整个系统划分为试题管理、组卷管理、评分管理和系统设置这四大模块,如图1所示:

3.试题管理模块。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试题的录入、修改和删除,因为本系统是以C语言考试为目的,因此试题管理中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程序改错题、编程题和程序填空题。试题管理模块的流程为:首先选择题目类型,系统会自动显示题库中已经存在的题目,然后自己选择操作,有三种操作可选:增加、删除、修改,根据所选操作,弹出响应的操作界面,完成试题管理功能。

4.组卷管理模块。本模块分为自动组卷和手动组卷。若是让系统自动组卷,需要选择每种题型的分值和数量,再选择相应的难度系数和考核涉及的章节,然后由系统生成一个随机数组抽取题目,并生成试卷和答案。若是由教师手动组卷,则先选择每种题型的分值和数量,然后手动从试题库中添加试题,最后生成试卷和答案。

自动组卷时系统需要遵循某种算法逻辑选取不同的题目,以保证最终试卷覆盖范围全面,题目难度均衡。自动组卷的算法比较多,常用的有随机选取法、回溯试探法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方法。手动组卷由出卷教师自行设置各个题型的题目数量以及分值,还可以通过难易度和章节过滤试题,再手动添加到试卷试题列表中。

5.评分管理模块。评分的主要标准是匹配标准答案字符和学生答案字符,流程如图2所示:

6.系统设置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设置,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管理、章节设置、试题难度设置。其中用户管理包含两类权限: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教师用户可以管理试题、查看考试的卷面和分数,学生用户只能在考试时登录,且同一次考试只能登录一次,再次登录需要授权。

三、总结

本文探讨了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和考试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课堂教学采用了基于项目的讲授方法,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教学中,使学生更有兴趣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在教师讲授完后,学生可以立即动手编程验证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考试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使用上机考试,每章学完后立即考试,检验上课和自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白萍.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中国市场,2014,(31).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51-01

经常观摩名师的课例,反思时心中充满疑惑:一样的设计,或许我去展示,效果会截然不同。这中间,包含人生阅历,个人素养,专业素养的不同在专业素养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一堂课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教师。,经常听教师们的随堂课,也外出参加培训,感受到教学语言是个神奇的“魔法棒”,能在不经意间改变很多东西。

身为一名一线教师,经常为自己的课堂所苦恼,因为我常会为一种“强制”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所困惑;也为在不知不觉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惭愧。不由想借用《西游记》电视剧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一、课堂语言面面观:

1、平平淡淡不为“真”:在四十分钟一堂的语言课堂里,平平淡淡的语言不能为“真”。时间久,孩子的注意力一定会在平淡中转移,在一样的音高一样的音频,一样的语速下,一样的语调下,只有一种情况下,他们能学习:强制再强制。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激情语言变噪音:有的语文教师比较有激情,而且是整个课堂持久不变的激情。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的语言一直比较高亢,一直处在高声部,学生的大脑一直处在激进的紧张状态下,俗话说:“居高必低”。学生的注意力一会就随着疲倦而丢失了,这时的激情的语言句句都成了噪音。

3、忽视生命多粗暴:在教师的语言中,多是冲口而出的语言。有时孩子一会儿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教师会一下子吼过去:“XX,你飞机飞多高了?”“这样的问题都不会,我教的是猪吗?”“再说话,跟我站起来!”

二、透过语言看内里:

1、堆积职业倦怠感:“作为教师,你幸福吗?”你在学校逮住任何一位教师,问这样的问题,看你得到的“是”的答案会不会超过百分之一呢?教师是一样繁琐的职业,也很难拥有真正的幸福感。身心的疲惫让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有轻松的,关爱的语言流淌。与之页来的,语言的丰富,美感,一切都成了奢望。

2、缺少学习欠积累: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今天的社会,物质富有了,学习的氛围却淡了。教学不只是围绕课堂修修改改就能成功的,它需要不断地站在高点,积累,从个人素养到专业素养,这才能让教师在各方面得以成长。“出口成章,下笔如神”应该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一种常态。

3、教学设计少创新:其实,教师之所以在教学语言上原地踏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设计少创新。从目标创设到过程都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看课题,不管学生当天的状态,这样就是一种模式的教学。教学语言也还是那几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会就在这样的教学下丢失了。

4、教学反思浮于表:在教学语言这块上,教师少反思或反思流于浅表。有的教师很少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学,总认为学不好是学生的状态。静下心来反思,特别是从教学语言上反思少之又少,这就会让语言永远停留在那样一个高度。

三、立体成长促改变

1、改变教学理念:一是从内而外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当我有自己的理念时,对学生的所有行为都变换了一个角度,那就是一切都可以变得更好。这样,教师的语言就会有温度,有激励作用,魅力显现。二是有变革的思想,要静下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的不及之处,从多方面适宜的角度去改变。

2、重新定位职业:教师要尽早从职业倦怠感中解脱出来,以一种自我实现的眼光来看待这样职业。只有如此,才能换一种心态,教学语言会以一种成长的欣喜感来得以成长。

3、全力提升素养:一是学会调整自己的教育心理,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二是从经典作品和教育教学专著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积累;三是多看名家的课例,多听同事的课,从别人的课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语言;四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得以语言素养的养成。

4、定位教学语言:对于教学语言,教师首先要有好的定位,才能越来越好,一是正确,教学语言指令要清晰,不要模棱两可;二是要有好的生成,学生是生活的,课堂状况是不停在变的,语言生成也就是必要的,教师要有教学机智;三是教学语言要有适当的幽默感,这需要教师多方面学习,多积累,多点语言智慧;四是教师的语言要有新意,常思常变,以万变应课堂。

四、课堂语言新面貌

1、语言节奏把握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学习和反思,以及课堂践行,我在课堂语言上首先下的功夫是语言节奏的把握。这包括语言的音高,语言的急缓,语言的变化,让学生的大脑在声音的适度刺激下得到神经的兴奋与休息,得以集中自己的最佳注意力。

2、生命成长好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更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例,从原来的简单的口号变成了“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呀!”在这样的课堂评价用语中,学生的成长是生命化的,有高度的。

3、拓展语言积累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练习,课堂语言多层次拓展,语言积累很丰富。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倾听为例,原来是:“我看见……”变为:“我观察到了……我发现了……我认为……我有不同的意见……”在这些语言的带动下,课堂气氛变了,学生的思维活了,语言丰富了。

第5篇

关键词:香港;教师教育;发展

收稿日期:2006―09―11

作者简介:1.罗明东(1962―),男,云南华坪人。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师教育。

2.苟顺明(1977―),男,贵州务川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师教育。

鉴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香港教师教育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进程中。尽管香港与内地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根本区别,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香港教师教育及其课程教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思,总结出有特色的方面,并获取一些对处于由量到质、由粗放型到精致型转折点的内地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益的参考。

一、香港教师教育的演进

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课程教学的角度看,香港教师教育都是沿着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提高这样一条主线发展的。1842年沦为英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地后的香港,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师教育才从无到有,在中专层次上缓慢发展。1939年创办了罗富国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开始了专门的大专层次的师资培训。日军占领香港期间停办,1945年后恢复。20世纪60年代,又开办了葛量洪师范学院和柏立基师范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三所师范学院(“三师”)都逐渐把以前的中学毕业后修读的两年师范课程,改为在学院修读一年加上在小学实习两年。此外,还加开了“在职教员培训班”,让未经培训而任职小学的教师,晚上到学院接受两年的培训,成为合格教师。1945年香港受过正规培训的小学教师约1000名,未受过训练的约3500名,到1971年迅速发展到受过和未受过正规培训的小学教师各约15000名和7000名。

在教师数量需求基本满足之后,香港教育署把原来“三师”的课程延长到普通中学毕业后3年或大学预科毕业后两年。毕业生获颁“教育证书”。这个时期教育学的科目由个别讲师或几个讲师组合起来自由发挥,学科教学知识则以初中课程大纲为基础,要求讲师以大学预科低年级水平讲授。60年代后期,香港教育署把“师范学院”的称谓改为“教育学院”,并于70年代增设了工商师范学院以培训中学工艺科教师;80年代增设语文教育学院,负责中小学中英文教师的在职进修。这样,教育署下辖的师资培训院校共发展到5所。在教师教育机构的师资来源上,这一时期5所教育学院的讲师除了从教育署直属中学或教育署视学处调来外,还有向外招聘的,多半是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此期教师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资培训缺乏整体考虑。70年代中期,香港就提出了有关高中教师获得师资培训的“教育文凭”的要求。另外,80年代开始提出幼儿园教师接受培训的要求,但新开办的课程只设在葛量洪师范学院,入学水平为初中毕业。中、小幼师资的培养中,水平和资历各异,不成系统。

为统筹香港的师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1994年香港政府采纳了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议,由香港立法局立法保障,把原来教育署下辖的5所师资培训院校合并成香港教育学院,独立于教育署,有自己的校董会,与香港各大学和公立专科以上院校同一模式管理。其教育经费也和其他大学一样由香港政府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1994年至2004年教育学院逐步升格,在开办“教育学士”和“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取代“三师”的“教育证书”课程的同时,还取得了自我评审的资格。目前,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下属的负有师资培训任务的大学共有4所,但只有香港教育学院专责培训教师,其余三所都是综合大学,师资培训只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因此,香港教育学院肩负着香港教师主要培养、培训任务。

二、香港教师教育的特色

1.课程设置灵活,教学方法多样。教育学院成立之初,经过香港学术评审局评审分别推出了“教育学士”、“教育证书”和“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教育学院取得自我评审资格后,进行内部课程整合和改革,设置“教育学士核心课程”,把先前由评审局分别评核的各种教育学士课程,逐步归并统合到该核心课程框架中。该核心课程分为“学术科目”、“专业科目与学校体验”、“通识教育”和“辅选科目”四大领域,各有其学分和选科规定。“学术科目”拓宽和加深师范生所选的从业后主授科目的知识基础,为该科目的教学做好准备;“专业科目与学校体验”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实践体验;“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熟练度、学习技巧、个人和社会的能力以及对文化和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辅选科目”则由学术根据兴趣选择。整个课程体系是一个由四类课程互相沟通、互相联系、互相补充配合的一个有机体。不同的学系、不同课程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课业;学生也可以在这个核心课程框架和主修专业的指引下,较有弹性地选修自己需要的科目。

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教学与反思能力,教育学院设计了一系列广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座、导师个别指导、专题学术讨论会、课堂讨论、课外自修、实地考察、访问、实验室和实际操作等。学院的教学模式被称为“大班讲授、小班导修”,让学生可以既在大班听专家讲课,又可在小班研讨,包括讨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学语言中文类课程和英文类课程,供学生自由选读。

2.建立伙伴关系,强化“学校体验”。香港教育学院中小学及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的项目包括教育学院学生到学校实习,由教育学院讲师与学校教师联合视导;教育学院为中小学、幼儿园开办教师、班主任、校长的进修课程,推动教育改革;教育学院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人员携手进行学术或应用研究;及教育学院讲师培训“课堂研究”和“新法评估”等,都非常有利于和这些合作伙伴共同促进。讲师考绩制中也有相应的条目强调与社会上的学校、办学团体和教育署专业团体的合作活动。

教育学院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体验,学院与全港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的密切联系,使接受教师培训的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体验、提高。较长的实习时间被分散安排在教师培养过程的各个学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学校体验”把在师训课程中所学得的知识、理论和技巧付诸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建构理论。“学校体验”主要包括:研讨会、学校访问、与学校定向联系、试教和连续教学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实践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能逐步有效地行使教师的职责。教育学院设立“院校协作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有效地加强学院与学校的联系,管理和指导师范生的“学校体验”。

3.师资力量雄厚,考核公正透明。在香港教育学院成立之时,全校讲师约有1/7拥有博士学位、1/3有硕士学位、极少数只有教育证书,其余有学士学位和教育文凭。教育学院建立进修假期和进修资助制度,教师有志在香港或到外地大学进修都可以申请。到2005年,香港教育学院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从1994年的不足14%增至71%。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香港的教师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师考核方面,香港教育学院成立之初,教育署下辖院校的考绩制度基本上按公务员标准。学院工作走上正轨后,推出“学术人员考绩制度”,规定分四大范畴考核教师的表现,即教学、研究、学院服务和社会服务。每人可以自行决定四大范畴的比重,但教学所占的比例不能低于40%。每个范畴都分为若干细项进行评估。评估由受评人提供资料,由委员会负责。委员会成员包括系主任,系内讲师推荐的代表,以及受评人提名的委员1名;每位受评人的委员会各异。考绩以三年为周期;每个系的讲师分成三组,每年评估其中之一。以三年为一周期、循环进行是为了使每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写作和改进教学,同时也不至于使委员会的工作任务过重。总之,同事互评是教师评价的一大特色,有利于做到教师考核客观、公正、透明。

4.重视学术研究,加强合作交流。教育学院通过各种计划和机构的协调努力,一方面有效地帮助教学人员进行高水平研究及各种学术和专业活动,建立起诸如亚太教育领导及学校素质中心、公民教育以及科技创意等中心。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了与本地背景相关的研究,也大力支持将研究成果发表或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到香港的教学实践当中去。还拓宽外部和内部各种资助以支持研究和学术活动;发展与本地需要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以促进学院研究的发展;在课程学习和学生当中推动行动研究等,也有力地提高了香港教师教育师资和教师教育质量。

此外,香港教育学院还致力于推动跨学科、跨区域合作,以期进一步优化研究与发展、社区服务,以及教育课程之间的链接;在过去六年里成功地实施了策略性研究与发展计划及国际合作。目前学院正考虑将所得来的经验与成就进一步推广和扩展,以形成香港教育学院在教师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研究与发展、社区服务的一个主要平台。在已有的国际与本地的合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彼此协作,与合作者确定各自的优先发展的领域,在合作基础之上,积极制定策略性的研究与发展计划。其中关键性的领域就是:课程体验、评估、识字教育、核心教师能力、电脑,以及公共发展教育。学院已经确定与新加坡国立教育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这将汇集双方相当数量的教育专家与学者、加强专业交流以及相关资源的合作。

5.整合职前职后,支持专业发展。香港教育学院在提供多项全日制小学及中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同时,从1998学年度开始开设部分时间制教育文凭证书课程;此外,学院还为学前、小学、中学、工业学院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提供部分时间制培训课程,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整合起来,一体化设计与考虑。学院还为超过150所学校的教师开办“教学视导”培训计划。从2000年起,受教育统筹局委托,为数以百计的新任或在任校长提供校长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基于对教师是学习者的认识,以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往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知识建构及协作等学习过程,学院积极跟踪支援上岗的新教师,利用网络支持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与其他负有教师培养责任的大学都注意为在职教师提供资讯交流、与学校和社区协作及导修支援,使在职教师有机会和资源继续学习和发展,并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最近,香港城市大学质量评估研究中心开展的“香港教师素质与师训课程独立调查研究”也表明,教育界对学院的师资培训课程及毕业生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其他师训机构。

三、香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1.提高教师入职门槛。首先,加强教师入职培训。1997年董建华先生宣布要规定所有的新教师必须持有学位和受过师资训练,虽迟迟未能实现,但今后教师入职前要接受专业培训将成为大趋势。其次,要求中小学教师达本科学历,中、英、数“专科专教”。香港以前没有规定各学科教师要有该科的本科学历,特别是小学教师学历长期以非学位为主。政府于2003年采纳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的建议,要求中小学由2003~2004学年起,应尽量聘用持有语文科本科及相关师训资历的教师教授语文科目,学校亦应鼓励在职语文教师取得上述资格。2004年9月又宣布,计划由2005~2006学年起,减少小学教师跨班级上课的比例,三年内逐步落实中、英、数三科“专科专教”。尽管引起争议,但提高教师入职门槛,部分科目实现“专科专教”已是既定的发展方向。

2.进一步整合学术性与专业性。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背景下,香港教育学院认识到深厚的知识基础是保证教师教育课程质量与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前提;而教师教育研究则是持续发展和建构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香港教育学院2005~2010年的战略计划”提出的5项战略性发展项目中,“推动及应用教育研究”成为其中之一。香港教育学院研究的战略性目标是确立一个教育领域内的知识基础,以改良教学、改善专业实践,及对政策制订做出贡献;同时也将有助于教育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应用,从而使学校和相关教育组织更好地运作。

由于教师教育的独特学术和专业性质,香港教育学院一直以来遵循一种整合的研究哲学。这种方法综合了学术性,专业性,对社会的服务,以及对专业的服务。这一指导思想仍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把香港教师教育推向学术性更高、专业性更强、对社会的服务以及对专业的服务更有效的新境界。

3.强调教师持续的学习和专业发展。为了给香港5万多名教师提供一个持续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参照框架,师训会于2003年11月发表题为《学习的专业•专业的学习――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及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文件,将“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分为四大范畴:教与学、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专业群体关系及服务,涵盖了一般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职责,以及在每一个方面的发展层次。文件特别指出,为满足目前复杂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要“因人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各有优次”,“它要确保个体教师能应本身的专业经验,对学习需要进行有意义的自我评估;同时,它必须容许学校以确立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来处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B11在职教师可视此“架构”为参考工具,用以反思和自我检视本身的教学专业发展路向,从而能更有系统地计划如何进行持续专业发展。同时,学校也可以参考此“架构”,并按照自身的背景和发展需要,制订切合自身情况的校本教师专业能力架构,为整体教师专业发展作好规划。此外,香港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自主化的主张深入人心,各师资培训院校在体制上已独立与政府,广大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能对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化的政策发表意见,加上香港教育学院已取得的自我评审资格,实际上政府发挥的将主要是引导作用,学校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自。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教学方式;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高中英语教师要适应时展的变化,对其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改革来推进高中英语的可持续发展,满足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整体的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结合新技术的应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提高课上的教学质量。

1高中英语教学变革的原因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是其心理和身体发育的养成阶段,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时间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的科目较多,课下休息时间较少。以高中英语为例,高中英语相对比初中来说,学生要学习更多的英语单词和语法应用,教材内容较初中相比难度增大,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作文质量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由于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受其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在针对阅读中的长句型理解的并不到位,以致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写作当中去,教学质量明显降低,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理念僵化。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注重解题技巧的应用以及应试考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更多的只会写,不会说,不懂得灵活变通。另外,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2)教学手法单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沿用灌输性的方法进行实际教学,没有完全依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从而出现了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做自己的事情,使得课堂效率降低[1]。(3)多媒体应用教学形式缺乏。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当中,更多的依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使得教学形式很落后,学生学习起来也十分的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率。

2高中英语教学变革的有效策略

2.1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合理的设计教学流程

新时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在实践的教学中应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英语教学要遵循学生在这一阶段中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的接受水平来对其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形式下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听课效率。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合理的设计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单元学习内容做好知识点的衔接,可以在学习之前,依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课文阅读,从而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听课质量[2]。

2.2增强课堂互动环节,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积极地充当起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课上自主的学习。因此,这就需要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变革,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课堂互动的方式,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多样性,在互动的环节中要充分地引导全班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例如:学生们在学习healthyeating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提出:学生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是健康的,哪些是垃圾食品,并通过此问题来推动教学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此教学氛围下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意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学习完整篇的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What’stheauthor’spoint?”或是Whatisthekeysentenceinthisparagraph?学生根据问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回答。教师开创出的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转变为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场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引导学生更为有效的学习。另外,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Festivalsaroundtheworld这篇课文时,可以将本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划分,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各个国家主要的节日有哪些和相应的庆祝方式,学生依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讨论的最后,教师派出每个小组的一名成员来进行总结,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及时的进行补充和总结。在此环节中,学生间的有效交流促使学生对于所有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讨论过程中提升了合作交流的意识,锻炼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各项综合能力。

2.3加强课上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常规的阅读测试中含有大量的基本词汇和各种复杂的长句型。这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解答时,常常因为遇到生词和难懂的句型,导致阅读内容不理解,从而出现丢分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词汇书籍,如《英语基础词汇》,里面有很多的大量的英语阅读题型和配套的写作实例,学生在课下的学习中可以增强其阅读水平,积累更多的单词量,提升阅读答题技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新时期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形式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已经不再适应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创新的教学形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英语教师也要在实践工作中进行教学成果的研究,以此来推动未来英语教学的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付培芳.试论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新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新导刊,2013,9(03):53

[2]单哲春.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中学生英语,2016,02:73.

第7篇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儿童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

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第8篇

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爱是沟通心灵的钥匙,愿我的爱心时时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