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牌店长培训总结

金牌店长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牌店长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金牌店长培训总结

第1篇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集训基地,培养的选手聂凤在巴西圣保罗获得美发项目金牌。针对如何将“金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现提出“11352”计划:“1”――依托1个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集训基地的世界级技术优势;“1”――提升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3”――举办30场世赛美发技术推广活动和免费技能培训;“5”――接轨世界技能大赛标准,重新梳理重庆市关于5个职业等级的技能培训和鉴定内容;“2”――校内重新制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积极组建美发专业职教集团。

一、1个世赛国家队集训基地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第42届、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集训基地,高度重视对外技术交流,除国家队美发项目专家、教练团队外,集训基地共邀请国际美发专家44人次,国内美发专家95人次,两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参赛队,两支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参赛队到集训基地进行技术交流。

二、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美发教师何先泽,在校内设立了国家级何先泽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何老师的带领下,大师工作室将紧跟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地方发展特色,进行美发技术难题攻关,通过行业商会召集,对行业人员进行不定期的美发技术讲座。在每年春季、秋季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世赛基地优势,捕捉国际时尚流行热点,将比赛发型向日常沙龙发型进行转换,为行业美发师免费设计并具有国际时尚元素的沙龙发型,让先进的技术融入日常生活,贴近老百姓。

三、30场免费技术培训

在重庆市人社局的统一部署下,何先泽大师工作室主要成员将带领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优秀学生组建宣讲团队,深入到重庆市各个区县。在每个区县,选择在酒店会议室进行技术讲解和现场发型制作演示,学员可以拍照和摄影。宣讲团队共分为3个组:第1组是宣传组,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宣传组将提前印制宣传单和培训通知亲手送到美发店店长手中;第2组是技术组,在酒店会议室准备美发演示的头模、耗材、PPT技术演示文档、演示视频等;第3组是保障组,负责宣传团队的后勤保障、会场布置、来宾接待等工作。

四、美发师5个职业等级的培训和鉴定

由于美发行业多为个体经营,形态较为松散,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整体提升重庆市从业人员素质,大师工作室将配合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美发师职业技能等级的培训和考核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修订,通过规范、严谨的职业技能培养,通过严格的鉴定考核去规范和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水平。

五、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组建职教集团

国家队集训基地设立在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使得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这四年的积累,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教师由1人增加到4人,本专业在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为了适应时展,我们计划每两年修订一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国内外顶级美发专家咨询,重庆市知名美发连锁企业调研,查找出企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和主要工作内容,梳理出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在国内顶尖美发专家、重庆市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学校四方的努力下,共同制定面向就业和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重庆市人社局指导下,由重庆市美容美发商会、重庆市知名美发企业、重庆市开设有美发专业的技工、中职院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将丰富学校的师资,让优秀的行业人员进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让学生在校体会到企业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实战性;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将努力做好行业人员的短期培训,进行在职人员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培训、职业技能等级晋升培训、大师工作室沙龙发型培训等。

第2篇

中山大学硕士,曾就职著名国际零售公司,拥有17年连锁终端实战经验。

对包括时尚品牌、服饰电子商务在内的三大零售模式有深入研究,是科学零售标准化的实践者。著有《时尚品牌零售操盘》等7部著作。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粤港澳服饰协会、广东皮革协会等顾问。

交流:@戴春华老师

为什么员工“依法工作”,却做成了“本位主义”?

《劲霸总裁洪忠信致员工的一封信》中提道,“我们的三大业务系统本应是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铁三角,产供与商品,却不断因为本位的工作心态和简单的KPI导向,造成很多环节的低效沟通、反复推脱、互相责怪,为一件小事情居然邮件来回几十次而最后仍然让工作停顿,直至要最高层出面调停。”

“为本位互不相让、为部门利益不停争执,甚至到了目前,大家连互相沟通都不愿意进行,以所谓职责明确作为不协同的借口、以职业化作为不合作的理由、以流程规定作为不负责任的说辞。”

这绝对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这个时代,哪一个高管、经理不抱怨会议多呢?做管理者首要学习的技能是如何开会,这可绝对不是调侃!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会议要开?毫无疑问,这确实与责任心和职业操守有关,可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则不在于此!因为“根源”不在于此。

管理者时刻都以公司制度、流程规定作为行为准则,这是好事,毕竟这是“以法为准则”,是光明正大地对公司管理规定与流程的尊重。尽管遵守制度的后果可能是事情延迟,部门得利,但我依然坚持认为,企业管理“遵法为准则”没有错,这正是职业素质的体现,不能用“高明推脱”一概打死。部门负责人让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努力完成KPI,也没有大错,这是人性使然,也是KPI绩效考核机制所倡导的,不能因此指责为“管理层追求简单的KPI指标”。

在德国,有中国留学生把电话亭贴上“男电话亭”和“女电话亭”,结果德国人真的各自分男女打电话,即使男士们排队等候,也没有人到女士电话亭打电话。于是中国留学生问:电话亭又不是厕所,有必要如此吗?德国人笑着说:我们只管遵守规则,至于规则是否合理,是制定规则的人来思考决定的。

这个段子在国人看来,多是讽刺德国人的死板。但在我看来,这实际上不也是在表扬德国人对制度和规则的尊重吗?否则,人人都可以随便改变规则,那还谈什么“不走样”的执行力呢?

如果法律规定“鼓励民众偷盗,偷盗无罪”时,你怎么可以在有人偷盗的时候大声说,你们为何偷东西?小偷有什么错误,他只是依法行事罢了。如果你要制止盗窃,首要是改法律,而不是埋怨小偷“法律让你偷,你们难道不辨真伪,就偷了?”

错误的结果,不是因为守法错了,而是法律错了。守法恰恰没有错。

同理,如果制度、流程、职责、KPI堂而皇之成为不合作、不配合、部门主义、本位主义的挡箭牌,那么只能说明这些制度、职责、指标、流程有必要修改重造。

如果真有人钻流程制度的空子,还是说明企业有空子给人钻,错不在人,而在于首先如何建设一个“无缝的蛋”;不检讨制度流程,而是谈论伟大的道德、责任心、职业操守,无疑是南辕北辙的做法。

岗位职责被当作借口,说明职责本身有缺陷、有空白

某公司在四川成都设有唯一的一家直营专卖店,在成都本地招聘了一名店长,店铺的业绩相当不错。时值公司开订货会,要求所有直营店长出差到总部,该店长却回复:“公司关于店长的岗位职责,没有说要参加订货会这一条。如果公司一定要我去参加订货会,成都到广州的路途太远了,请公司为我买一张飞机票,否则我就不去。”

该员工确实是一个有业绩的店长,但其他店长都是坐火车,总部怎么处理这种情况?除了感慨世风不古,还能做什么?管理者甚至不能理解员工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实际上,该店长是名正言顺“依法做事”,挑战的是企业的现行岗位职责。假如店长岗位职责上有参加订货会这一条,员工就没话说,即使她要求公司提供飞机票,公司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参照《员工出差管理制度》,火车就是火车。如果公司觉得该店长工作出色,真的可以做飞机,则作为一项奖励措施不是更好嘛!

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民迎来一个法制时代,国家要依法治国,企业要依法治企。与其埋怨员工“个人至上”“不奉献、不付出、不感恩”,倒不如更新管理手段、管理思想。

管理制度不能只写给君子、好人和优秀的员工,制度的道德门槛不能太高,搞所谓的“管君子不管小人”。既然制度享有“企业大法”的地位,就应该严谨完备,没有缝隙、没有空位。不改变现有制度的落伍与缺失,企业就得永远都去寻找“君子式”的员工。

用的话说,“不能身体已经进入了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如果只有少数员工如此,可以道德教育以化之;要是整个时代的主流都是如此,难道企业要沦落到没有员工可用的境地?企业家应看到,今天的员工和过往的不同,看到今天的用工环境和以往的不同,不调整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员工管理?

职责怎样做,才能没有缺陷、空白?是靠一次次管理中出现的教训来弥补吗?一个飞机票事件,就补充上一条参加订货会的职责?这样的代价太大了。职责不是管理层依靠经验来制定的,也不是互联网上下载一些资料,堆积、拼凑和修修改改而成的。职责真正的来源是管理程序。

某鞋企在北京成立分公司,下辖管理12家直营店铺。公司很想为分公司设立管理职责,包括分公司经理、区域经理、区域督导、店长、员工等各级的岗位职责。

我问公司的老板,是否要先修改流程,制定制度?老总说不需要,只要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就可以了。这在传统零售顾问那里,根本不是难题。可对于科学零售来说,却成了一个难题。我婉言推辞了。我和老总表明,即使做了,也是凭着感觉做,不是凭着道理做。

因为科学零售体系中,一个岗位的职责是从哪里来的?全部是流程中来的。流程是母,职责是子。

1.岗位设置:公司流程中需要这个岗位,就设立这个岗位;流程完成中,不需要这个岗位,就不设立这个岗位。

2.岗位内容:这个岗位要完成哪个流程中的哪项内容,就把这项内容写进岗位职责。有10个流程,15个内容需要这个岗位完成,就写15条。是否与岗位有关内容,完全看流程规定。流程改,职责改。

3.岗位合并调整:一旦某个岗位缺失,或者需要合并调整,流程不会因为人员变动而导致执行结果发生很大差异,因为这不过是由A原来完成的事情,临时改由B来完成。

岗位职责来自流程,最根本实现了“以法授权”,因为岗位职责就是“责、权、利”的结合体。责与权来自公司的法律授权,不是上级领导的喜欢和个人意志,做什么不做什么,依法行事,非常清楚。

岗位职责来自流程,最根本解决了企业因为分工必须有不同职能部门而导致的问题,不会因为部门不同,导致本位主义,各做各的。只有如此,岗位、职责才都为流程而服务,才不会被“部门分工”“专业分工”而割裂,也才不会在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层面,制造“本岗主义”“本位主义”的根源。

当所有的人、部门都被企业大法“流程”而统一,都为流程而服务的时候,何来本位利益?谁因工作不力导致流程执行受阻,导致公司总体利益受损,就是自己部门、自己利益首先受损,怎么可能出现总公司和部门利益不统一呢?

当所有的人、部门的主要行为都被企业大法“流程”统一,不单单是某个领导的个人意志、独家想法,沟通与争吵自然大大减少;当所有人的大部分正常工作,都在企业大法“流程”控制下有序运作,还哪里来的为了类似终端POP一点小事,不断开会、协商?

为什么非得“勇于承担”才能完成“正常工作”?

最让管理者头疼的部门之间的不合作,都是“合理合法”的,不合作的理由是部门的职责,部门的绩效,工作的流程,这些都被管理者抨击为“高明的推托者”。

但究其根本,却是组织与流程的设计存在根本缺陷。大家的绩效与考评都是本部门的KPI,大家不重视部门KPI,那该重视什么?除非企业用整体业绩考核员工的工作,否则员工为完成本部门KPI而采取的种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对。

高管真正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部门在完成自我效益的同时,公司的整体利益没有达到最大?

而大部分高管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能不能有一点高风亮节?能不能有一些“勇于承担”?能不能舍掉本位利益,顾全大局?

如果企业不按照部门考核,本位主义可能就没那么明显;如果企业按照部门指标和KPI考核,凭什么是我这个部门舍,其他部门为何不舍?我不是一个人,部门还有很多人,经理同意,员工是否同意?都和大家的收入挂钩,部门人员强烈反对,怎么办?

你看,怎么可能在道德层面摆平这个事情呢?

解决问题要“解决根本”!好比医疗昂贵的问题不解决,老人跌倒还是没人扶,因为做一个好人的成本太高了。同样,在企业做一个“勇于承担”者的成本也很高,为什么我们的流程不能让员工“正常工作”就能达成目的,非得要“勇于承担”才能完成呢?

为什么K P I成了众矢之的?

KPI没有罪过,为何会成为冤大头?世界上广泛使用的KPI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具和360°全方位绩效评估工具,是否再一次遇到中国水土不服?

工具没有错,但是我们只看到了工具,却忽略了这些工具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企业大量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真可谓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很长时间,不少企业都忽略了为何我们可以用几个简单的KPI,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绩效?任何一个岗位要做的工作指标的数量,都远远多于KPI,难道是那些指标不重要吗?不是细节决定成败吗,怎么可以说不重要?既然重要,为何绩效考核中,反对把大量的目标都设立为KPI?

设立过多的指标进行考核,的确不利于实现和管理。其他那些次重要的指标,之所以不纳入考核体系,是因为KPI的基础,就是“西派”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是西方管理科学下的制度和流程,采用流程接口的模式,良好地解决了大量的管理指标的考核。

因为有流程的保证,这些指标才不需要在KPI中设置。这些次要的指标,很多恰恰是确保KPI指标完成的过程性指标,这些指标不能良好实现,等于直接折扣了KPI。

如果一些企业的管理性质是抓大放小,对部门配合要求不高,这些流程和制度的缺陷,某种程度上表现得不明显,但是对于特别讲究部门配合和协同作业的连锁零售行业,一旦有缺陷,就显得非常突出,所以KPI才成为冤大头、众矢之的。

于是,企业陷入一个“自相矛盾”的怪圈:当强调业绩目标实现的时候,设置KPI;当各个部门执行KPI损害了公司利益,则又责难他们简单追求KPI。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团队无所适从!

说句玩笑话,员工不追求KPI,你说他没有执行力;员工严格遵守KPI,你又说他是简单导向,到底想要员工怎样做?

如何打掉“本位主义”的制度根源

综前所述,依法推脱的根源在于制度流程,岗位职责、本位主义的根源也在于制度流程,部门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也在于制度流程,KPI的根基也是制度流程——所有的问题都集中于一点:制度流程(见图1)。

这就是强调部门职责为中心的流程普遍存在的弊病和问题,旧有流程的KPI的组成和分解见图2、图3。

如上流程设计,直接导致各个部门的各自为政,本位主义在部门划分之初已经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是任何高超的沟通技巧和君子风范都解决不了的,除非所有的部门领导都是“死党”。

依据科学零售,如此流程,要进行改造,就要遵循如下设计原则和思想:

1.任何流程,都必须有一个主体部门负责。所以,流程是按照部门以“项目完成”为目标进行设计的,不是以“部门或岗位职责”为核心设计的;

2.任何一个流程,一般都不是一个部门内部完成的,必须有其他部门的配合,有主有辅。因此其他部门的配合,必须写入流程中,留有流程的接口。相应的事项是否与配合部门冲突,需要在制定流程时共同商讨,使得配合事项与辅助部门本身规则达成一致或者兼容;

3.主要部门负责总的项目目标的实现(KPI),其他配合部门仅考核接口处的配合指标。也就是说,只有主体部门负全责,其他部门只负责协调,责任划分才清晰。

因此,流程中心的设计,要遵循“归口统一,责任清晰,法定合作,接口设计”,其逻辑见图3。

对比一下新旧制度的设计思想,就会发现旧制度下为什么有那么多扯皮了。

在新制度的设计逻辑指导下,我们就能规划出新的盘点流程设计框架与接口图,见图4。

在新造流程里:

1.盘点涉及到三个部门:一是IT系统管理部门,二是市场管理部门,三是财务部门。主体负责部门是市场管理部门,IT与财务部是做配合工作。

2.流程完全以“项目为中心”。既然是流程,则盘点准备—具体执行—盘点结果审核,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该流程完成的目标是完成盘点目标。

3.盘点的具体目标,即在盘点日营业结束(22点)到次日营业前的时间段中,准确盘点出本店服饰商品数量。其他任何协助部门,必须服从这个总的KPI指标。如果因其他部门配合失误导致延迟等,则责任认定清楚,容不得任何推脱。因此,各个配合部门的相应工作,也有可审查的KPI,所谓提供配合工作,必须符合进度,符合质量。

新盘点流程的主要内容梗概如下

盘点前准备工作:

1.门店在盘点前准备工作:排班做好,人员到位,货品存放区域整理,标签整理,空白表格张贴在相应的位置等。

2.IT部门所要做的工作:在22点开始的时候,必须关闭系统,数据停止刷新,进入盘点状态,列印盘点总列表。

3.财务部确认是否已经安排抽盘人员,以及是否已经到现场。

盘点进行中:

1.店长、店员按照公司一盘、二盘要求进行盘点。

2.IT部门要通宵有人值班,确保系统不出现故障。

3.财务部人员独立抽点,点数。

4.当两次盘点数据一致后,汇总盘点总表,录入系统。

盘点结束:

1.门店盘点工作结束。人员下班,IT系统回复正常营业状态。

2.次日市场部列引出盘点结果表,如果发现较大差异,则返回门店核查数据是否准确。

3.在所有数据都确认完毕后,提交左后盘点盈亏报告给财务部审核确认。

盘点结果的确认:

1.财务部对门店盘点结果的确认。

2.市场部开会讨论应对措施,并对各个门店盘点结果进行奖罚。

在这个新制度中,只有市场部负责人员接受奖罚处理,其他配合部门按照各自的配合指标考核,出现失误,按照其部门的管理规定进行,对总的盘点结果盈亏,不担任何职责。

不仅市场部的门店盘点流程如此,相应的IT部门《IT内部盘点流程操作》以及财务部《盘点监督与结果确认流程》中,相对应的程序内容中,都有与此规定一致的内容,称作“流程接口”。

如此设计流程的最大优势在于:流程统一性好,部门之间既不会有重复的制度,也不会有冲突的制度规定:

1.责任明确,流程清晰。

主体负责部门与协调配合部门分工明确,各个部门做得如何,事实清楚,极大地减少扯皮、推诿的可能性。哪个部门耽误了,工作卡在哪一个部门不能流转到下一个阶段,一清二楚,打板子的时候也一清二楚,没有任何借口。如果IT部门忘了值班,不能在10点钟关闭系统,门店不能打印出盘点总列表,那么店长可以停止不做,盘点耽误的责任由IT部负责。

2.法定配合。

各个部门需要配合的工作,用流程方式“法定”下来,不用大量的人工开会,大量减少沟通协调成本,使大部分工作都能流程化,实现了公司管理制度法律层面上的配合,不完全以部门人的意愿为转移。

3.流程接口设计,颠覆旧有的管理模式。

公司总指标不再是各个部门指标之和,部门指标就是公司对此事项的总指标,部门间自然减少扯皮、推诿,根本上大量减少所谓的“本位主义”“本岗主义”现象。

所有部门指标都是“项目指标制”(如图5),岗位与职责都是为了完成项目指标而设。

如果是“部门指标制”,则会出现各个部门都给自己留余地(最大化完成本部门利益,这本身没有错)。结果却是,本部门的KPI是完成了,公司总体指标、总体利益可能受损害了。

在“项目指标制”中,如果总指标受害,首先就是本部门指标被牺牲。作为部门负责人,哪个愿意?因此部门利益与公司总体利益从根本上得到统一。

这种管理概念,我称其为科学零售的“接口程序管理”。

因此,“职责中心”是以人的意愿来合作,导向是强化部门利益;“流程中心”则是以法来规定来合作,导向是强化目标实现。科学零售就是“流程中心”的管理体系!

“传统零售”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时过境迁,我们还在缘木求鱼

服装行业快速发展20年,很多有规模的企业,多是工厂起家,天生就缺乏“零售”基因,使得企业在管理渠道和大规模零售终端时,本能地运用来自最传统的以“单店、夫妻店”为基础的“最原始、最初级”的经验累积和总结。而后来兴起的品牌加盟,实际上仅仅借用了“连锁零售”的外壳,没有“现代零售连锁管理”的内芯。

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本文所说的问题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主要任务不同,从早期门店拓展到品牌提升,再到陈列形象等,由于销售规模迅速扩大,利润良好,于是“一白遮百丑”。

如今整个行业遇到了30年来的低谷,品牌竞争激烈,产品利润大幅下滑,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怪现象:为何企业把加盟收回,建设直营店?为何商不要做,要品牌进行托管?为何商只愿意负责百货公司的专柜进场,不愿意靠产品贩售赚钱?

一系列的市场变化,早已经宣告:广告创造效益、规模创造效益的时代结束了,企业真正来到靠内部管理功力创造效益的时代。市场对管理者的要求变高,竞争由外部转入内部,管理成为了第一焦点。由于业绩下滑、利润下挫,股东、董事会对管理层提出的要求则更多、更高,营销管理层面临是比以往更大的工作压力、管理压力、销售压力,一旦出现各种不正确的工作方法、态度,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

分析服饰行业、鞋皮具行业、家纺行业等,品牌连锁让这些产业某种意义上转化成了“时尚零售”(fashion retail)产业,企业营销模式基本全部是“时尚设计+工厂制造+连锁零售”的三大结合体,现状是很多企业已经“设计国际化”,“制造规模化”,而最重要的“渠道零售”模块呢?

98%还是“落伍、原始、经验”的传统零售总结出来的一些套路。

由于历史发展某些特殊原因,使得服饰、鞋、皮具、内衣、家纺等时尚消费品行业,少有国际公司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团队也少有国际管理人才的加入和流动,更缺乏“专业高水平零售人才”的加入。加上“科学零售没有大学专业,没有书籍”,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整个行业几乎与科学零售绝缘的现状”,这不仅形成了现有的服饰零售主流仍是落伍的“传统经验零售”,甚至更大的危害是,影响了服饰咨询、培训等智库行业。

即便是业内的知名公司、培训名人,宣导的多是传统零售的经验总结和套路。这种错误的理念和套路,至今还在以“真理之名”、“成功经验”等不断地被培训、被扩大、被传播,使得一批又一批企业、老板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而整个业界还浑然不知。这算不算是行业的悲剧?

这真的好比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个情景,一群马拉着一辆火车在铁轨上行走。时尚产业的连锁零售就是一列火车,一个个门店就是一个车厢,拉动这列火车的不是高速机车,不是和谐号,不是高铁,是一群马!!!这些马就是“落伍的、经验的传统零售”!

“向管理要红利”时代来临了

服装业普遍缺乏“科学零售”这一基因,导致了企业在时尚上与国际接轨了,制造上也有了规模,零售却是短板。制造的巨人、销售的巨人,零售的矮子,用“传统零售”概念、经验、套路来操作大规模、跨区域的零售管理,只能造成“管理矮子”、“零售短板”的 “恐龙”现象。

这些年,行业仅仅是在不断更换一些概念罢了,“标准化”“终端制胜”层出不穷,标准化哪家企业做成了?个个成为“鸡肋”!“成功单店不能复制”,“门店业绩由店长左右”,终端零售管理呈现了“投入很多”“问题不断”“不能根治”等死结,即使陷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恶性循环,企业界,管理层,甚至管理咨询的大师和智库,依然还在坚守那些完全错误理念,甚至被奉为真理的谬论,诸如“金牌店长”“全能督导”“多店管理”等。

其实,根本无需“金牌店长”,即使是普通店长,也能有优良业绩表现!

其实,根本没有“全能督导”,多数人都不能全能,这是人的发展规律!只要良好的分工,就不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去培训全能人员!

其实,根本没有“多店管理”,既然是连锁标准化,任何一个门店管理模式都应该是一样的,一家店和多家店没有区别,何来的“多店管理”?

正是在这些堂而皇之、错误、落伍的理念和套路下,不管我们企业如何建设 “制度”和“标准”,都沦为“鸡肋”,不是标准化有问题,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式、科学的工具去实现终端管理。就好比只有“中医”阴阳五行的概念,无论医生们怎么努力,永远不能治愈肺结核。因为在中医的领域里,永远也诞生不了治愈这类疾病的方法与药品。

今天,劲霸的种种问题就是警示:“向管理要红利”时代来临了。

问题是:向什么样子的管理模式要红利?或者什么样的模式,能够给企业重新创造红利??

是我们十几年来熟知的“原始传统零售”模式吗?

不是!

“管理效益”代替“规模效益”,渠道不断向零售终端下沉深耕,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可控制、统一行动”的零售模式。多年来“传统零售”无数次证明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因此,旧有的传统零售的模式、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已经走到尽头, “原始传统零售”,必须也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任何企业要在市场上成功,必须不断地更新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服饰行业从最早的加工、批发,转向品牌连锁经营,足以证明,“企业发展不仅是产品的更新,更是管理机制的更新”。如今,不少企业“设计已经国际化,制造已经精细化”,为何“零售不能科学化”?

只有由“传统零售”模式走向真正的“现代零售”模式,才有继续发展之路,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市场的要求和竞争的要求!以西方零售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化零售管理,即“科学零售”,必将成为“传统零售的掘墓人、改造者”。科学零售才是现代连锁零售发展的本质规律,才是企业迎合市场的必然趋势。

企业的责任在于创造效益、成就员工,但是拿什么样的模式来创造效益、来成就员工?在21世纪这种民主、科学、个性、平等的大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消费者、新的员工,只能用更加符合市场、符合人性、符合法制精神、符合时代特色的管理方式,才能赢得员工、赢得效率、最终“持续”赢得市场。

真理就是真理,不管你今天是否认可,它都存在于那里,主导着事物的发展轨迹。好比“地球围绕太阳转”,绝不会因为教会烧死了布鲁诺而改变。坚持真理的道路是艰辛的,正因如此,本篇采取了“针针见血,刀刀见肉”之犀利风格,实在与本人一贯的亲和、风趣之风相左,其原由概因错误的传统零售理念,太过强大,甚至至今被众人奉为真理,若无快刀之锋利,便不足以震撼业界,不足以警醒读者。

第3篇

Abstract: The reformatio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has been made in business of 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 since 2014. The "real scene, real entity and real ope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marketing.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students in Grade 2014, Grade 2015 and Grade 2016, made good teaching effect, promoted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实境、实体、实战”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Key words: marketing;"real scene, real entity and real ope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31-02

0 引言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在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中提出“实境、实体、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实境学习理念、实体运营与日常教学三者统一起来,在运营式的教学和教学性的运营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1]市场营销专业从1999年起开始招生,是地方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首批国家示范专业,自2014年起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践行“实境、实体、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以实战项目为引领,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并在市场营销专业2014级、2015级和2016级学生的人才培养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从职业岗位出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市场营销专业贯彻落实“实境、实体、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紧扣校企合作、企业标准这个主线,以商学院“青岛华儒商商贸有限公司”为平台,从职业岗位出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掌握专业技能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重构课程体系。

1.1 课程体系重构的基本原则

秉持“学教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规划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与项目高度耦合;每个项目由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完成;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做为核心;基于青岛华儒商商贸有限公司实体项目,要进行拓展、加深、加宽、加难等设计;参考国外先进经验。

1.2 课程体系重构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综合考虑地区行业发展特点和考虑学校资源的可整合利用的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将各行业、各企业纷的营销岗位抽象整理成三大典型岗位群,即销售与销售管理(销售代表、销售管理人员等岗位)、客户服务与管理(客户服务代表、客服主管等岗位)、门店运营与管理(门店店员、门店店长助理等岗位)。

第二步,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为开放式)和深入访谈,收集各行业、各企业对上述岗位群中不同层级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从中提炼各岗位群不同层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完成每一项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第三步,遵循“根据岗位定技能,依据技能设项目”的原则,基于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维度一致的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整合,确立了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包括:营销展示与导入、企业营销实践、商业流程编制与运行、营销环境分析、采购规划与执行、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组合策略规划与实施、网店创建与运营、营销管理规划与实施、财务分析与决策、营销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营销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店长特训营训练等13个学习领域课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2 践行“实境、实体、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项目教学实施中的一系列问题

践行“实境、实体、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面,以实战项目为引领,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中心,安排教学计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2.1 专业教学设计与实体运行的矛盾冲突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设计方面必须“按部就班”;在实体运行方面,不可能做到按部就班。要践行三实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解决专业教学设计与实体运行的矛盾冲突问题。引入的企业真实项目分为两类:企业实践项目和企业科研项目。对于企业科研项目,只提供方案,不付诸实施;对于企业实践项目,则是要落地的。对于落地的企业项目,采取集中安排教学时间,让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实现知识服务于技能、讲授让路于行动,做中学、学中做成为教学常态,解决了专业教学设计“按部就班”与实体运行的“时不我待”的矛盾冲突问题。

2.2 教师实战经验相对于课程体系实施要求的不匹配问题

高职教学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教学和教改的行为主体都是教师。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勤奋的工作不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知识和技能水平已经成为提升教学实效的关键。[2]市场营销专业师资团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更多的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踏入职教从事教育工作,擅长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缺少实战经验,从而导致教师实战经验相对于课程体系实施要求的不匹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积极派教师定期挂职锻炼,让专业教师深入一线,熟悉学习最新营销技能,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从事营销工作的职业能力,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营销经理、金牌销售等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解决教师实战经验相对于课程体系实施要求的不匹配问题。

2.3 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法,解决项目课堂教学时间不足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从策划到实施持续时间较长,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明显不足这一问题的出现。为此,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法,解决项目课堂教学时间不足问题具体的操作流程:部分教学内容前置:在课堂教学之前,布置自学任务,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有疑问可以小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再向团队成员请教;课堂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答问题,重点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考查、总结和反馈,课堂教学的后期布置新的项目作业;如此进行课程教学的循环。通过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弥补了项目教学时间不足问题。

2.4 学生外出风险管理及费用管理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践行“实境、实体、实战”人才培养模式,外出实践、实习是必须要进行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就产生学生外出风险管理及费用管理问题。对此,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从三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加强对学生外出风险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尽量避免人身、职业道德、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等风险隐患的出现,防患于未然;二是学生外出实践,承担项目教学的老师要实时跟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实践中的问题;三是购买商业险,以应对意外的出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鼓励学生购买学平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基本上都购买了学平险;自2016年起,学校统一为所有在校学生购买学平险,以应对学生外出风险问题。

3 市场营销专业践行“实境、实体、实战”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践行“实境、实体、实战”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践行“实境、实体、实战”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优化课程管理制度,建设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输出保障:注重课堂教学质量与评价制度变革,实现从注重知识考核到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的变革;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点面结合”监控,专家督导、教师互评、学生评价与社会认同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坚持开展在校生和毕业生调研,定期召开应届毕业生、校友座谈会,及时收集毕业生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反馈;学校采用CRP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3.2 为企业决策出谋划策,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践行“实境、实体、实战”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承接企业项目,进行销售市场诊断和咨询,为合作企业提供企业咨询、解决方案;同时承担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得到了成长与历练,团队中多名成员在行业协会和行指委任职,在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促进了产教融合,助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3 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市场营销专业在项目教学的助推下,涌现出一批学生创业典范:祝铭伟,市场营销专业2014级学生,注册创办商贸实体“青岛铭义田和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投资20万元,经销烟台新三和冻干食品,直接带动14级市场营销专业10名学生在企业任职,间接为14级市场营销专业160名学生提供项目教学平台和实体支持,目前该公司已发展门店200余家;张玉锁,市场营销专业2014级学生,“饿了么”青岛市东部区配送业务,目前已有配送员工27名,每天配送单量在300份左右。以创业促就业,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毕业生正式从业率连续几年平均在98%以上。

参考文献:

[1]张秋生,杨明,刘凤.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