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美术教育实习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建设为基础,以推动中小学美术文化的普及,推动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完满为核心价值目标。本科四年的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师范生所要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基础文化知识类课程,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等五个部分。
1.基础文化类课程应涵盖基础人文学科和部分自然科学学科的文化常识。它是作为教师素养的基本保障和学习钻研更深层的艺术教育以及美术文化的基础。一般大学都会开设诸如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哲学基础、现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文化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不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主体学科而开设,应该在具体内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是教育类专业的通修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所有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素养的保障,也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
3.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第一大核心专业课程。它具体包括: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往往在美术学院的教育专业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把这些课程当作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们笼统的归类为文化或理论课程,这是本质性的错误。造成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根本来自于学科教育中对这些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价值的忽视。加上美术学院大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实践类课程的推崇与侧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导也是专业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
4.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是美术教师美术专业素养的基础。它的地位仅次于美术教育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构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对于它的构成应具有现展的课程观念,应具有包容意识和综合意识。其中美术文化理论课程应包括: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术批评、现代美术研究、艺术比较学等。其次,美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资源来合理配设。建议开设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以现代开放的素描实验为基础)、色彩基础(色彩知识与主观色彩表现实践)、自由绘画(自觉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绘画实践)、现代媒体艺术、综合艺术实践(以社会生活与现实为背景,开展总体的、综合的、多元的视觉表述、艺术策划)等。另外,传统的书法、国画、油画、工艺设计、版画、雕塑(或陶艺)、水彩、水粉、摄影等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具体的内容则以鉴赏和基础技法训练为主,点到为止。
5.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滋养与丰满的途径。各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办学基础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以供学生选学。在这个板块中综合类大学相较于美术学院更显得得天独厚。建议所开设课程应尽可能的宽泛和丰富。可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人类学、艺术市场学、音乐鉴赏、现代艺术传播与媒体研究等。对综上这些课程的课时配比需依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各学校资源的整合、综合利用的整体考量之后来设计。建议在第一部分基础文化类课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础理论类课程中,尽可能做到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育理论综合阐释,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类课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国内外最优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研究与调研、总结相结合。在第四部分美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前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美术文化,以作为素质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学生的美术需求为出发点,以美术教师综合的现代美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在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到现代美术教师应具有的艺术文化素养的广博性和可延展性。具体到每个课程板块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为国家调控课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课程内容应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则较为复杂,建议美术理论课程与美术实践课程的比例为2:1;美术理论课中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应保持2:3左右;创造性、实验性美术实践课程与传统技法实践课程内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民间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内容应占到其总内容的1/4左右。现代美术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创造与管理也应该在所有课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艺术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应兼顾到传统与当代、理论与生活实践相互补的原则。如此设计与配比是基于对现代美术师范生的自身素质的需求而考虑。总体设计理念是立足当代美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以美术的发展为前瞻,以美术文化的传统为滋养。也只有具备了当代意识的美术教师,才能在美术传播中紧密的联系生活,发觉现实世界的审美本质。
二、现代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方法与原理,还应该对不同的美术课程实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知。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总结与评价四个部分。
1.课程定位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设计目的。特定的课程针对受教者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每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都具有关联性,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基础。认识每一门课程的目的、意义与价值是进行课程实践的开始。在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中所罗列的美术教育史、美术教学方法论、美术教学实践(或美术教育见习与实习)、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就具有关联性。其中美术教学方法论是美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指导。美术教学实践是美术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美术教育史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补充,现代美术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则是所有这些课程的总结与深化。这几门课程的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
2.课程研究是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秩序、组织、知识点、难点、重点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保障。比如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美术史的内容就应该有所侧重。因为课程时间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于非艺术史论专业32课时的西方美术简史授课内容里,西方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文化的内容合理的比例应该是40%比60%。而在中国美术简史的教学中,32课时的教学时间里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当代美术文化的比例则应该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在美术实践课程里,自由绘画的提出和设立则意在模糊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等狭隘的画种界限。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工具媒介,自觉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造型语言。从而自由的吸纳更多元的美术技巧,创造更为原创的、丰富的视觉信息。
3.课程实践是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体验。不同的美术课程实施的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没有绝对的正确与标准。教师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保持主导的地位,参与与旁观相结合。理论性课程建议以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整理,加课堂讨论为主。教与学双方提出问题以学生自主研究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美术史类的课程则建议以比较美术的方法来展开。实践类的课程也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学生个体独立实践与集体小组实践相结合。教师适时地旁观与指导整个过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学生的实践成果。
4.课程总结与评价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理性的思考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与客观的界定课程得失的重要环节。评价则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课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建议课程实践中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和整个过程。课程结束时总结得失,并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感受,思考存在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则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既对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行为的开端与整个过程以及学习结束为终止的所有表现如实的记录。以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展的程度来综合评定其学习成绩。美术教育课程的设计、构成与实施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归纳与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国情特色与人文素质发展的需求而来,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协。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 美术特长生 培养心得
美术课程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门意义重大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绝大多数高中都设置了相应的美术特长班,这不但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举措,也是对新型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美术特长班的美术特色教育,不但要体现出应有的整体性和基础性,还要彰显其现实性、时代性以及超前性;不但要实现以美育促进智育,还要实现以美育促进德育等教学目标;不但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要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发掘和美术素养的培养。在高中美术特长班的实际教学中,宗旨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感受以及欣赏的能力。这就要求以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不同教育形势下的实际需要,实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进行切实的评估,真正使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高等艺术院校在入学考试中会更加注重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观念有所淡化。要求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并重,并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特殊性,保持与美术艺术院校招生要求的一致性。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培养方案
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班而言,其主要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技能和技巧,还要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美术文化的渗透,彰显出美术教育的情感创造以及认知技能培养的特点。美术特长班的课堂教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设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要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当前形势的具体需求,对教学设计进行灵活的变通;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决杜绝一刀切的做法,对学生的现实水平和个性做出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分类设班,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以辅助学生抒发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为指导原则,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学生的表达过程中,即学生在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的情形下,对美术文化有所感悟,形成自己对美术文化独有的理解和感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的教学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观察能力,也就是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欣赏或者观察之后,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老师不要将自己的感想强加于学生。
2.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逻辑性分析,并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之上,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主观看法。
3.心理调节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自我的心理调整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其能够及时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加以宣泄,有效地缓解内心压力,增加自信心,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实现身心状态的最优化。
4.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从而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
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确保所设置的课程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水平,然后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单独辅导,真正做到明确的教学任务,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教学质量的意见反馈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工作,保持教学手段的活泼性和多样性,以激发学生对美术专业的兴趣。美术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美术为社会所能提供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进入工业化大生产的工业设计如服装、工业造型、环境艺术等,新兴的广告业、摄影、影视传媒、卡通等都与美术紧密相关。高中学校美术特长生可结合市场调查,以地方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掘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把艺术教学与现代工业设计、制作紧密联系起来。如城区或工业区可以开设装潢、广告、室内设计、卡通、摄影等专业;湖区可以开设首饰、各种工艺画专业;山区可以开设竹雕、木雕、根雕、各类模具专业和编织专业。浙江省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温州瓯绣、温州米塑、杭州王星记扇、湖州风筝、乐清细纹刻纸、杭州西湖绸伞、平湖西瓜灯、海宁硖石灯彩等闻名全国。高中阶段应认清高中美术教育实用性特色,注重实际运用,搭建实践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努力开辟实习途径,以期培养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创作能力。
三、学习环境的创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究型教学模式成为当前的主流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其积极探究的学习环境。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获取,通过主动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满足知识社会以及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大舞台上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
如在伦勃朗作品中感悟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某种物理特性的理解;一幅作品里面讲述的是社会上的道德伦理观念、时代精神观等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途径,来为学生德育教育起到辅的作用。那么,我们应从哪个角度去看待欣赏教学的特色及作用?笔者认为,理解教学本身的意义是一种美术教育的手段,所要做到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情趣,而且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表达美术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得到感悟与审美体验,这恰好也是欣赏教学的特色所在。在欣赏中不断挖掘欣赏教学审美功能,全面发挥其教育作用,把资源最大化。如学生在其他学科里面获取新知一样,偶然性地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也是挖掘学生审美观的方法之一,但这不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计划的制定
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师而言,应对近年来的高考美术科目、相关专业院校招生计划和具体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个性差异,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对学生在日常交往、学习以及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参与性、思维方式以及情绪状态加以观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轻松、自在并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在个性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而且应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建构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它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个性完善的人,以及由此产生的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和进步。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晓晖,高中美术特长生自我发展现状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2]张永杰.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3]朱永进.高中美术特长班教学体会[J].教师,2010(24).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创新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社会及未来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知识和相关技能、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立足于幼教工作第一线的学前教育师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中职的办学理念,并且中职的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美术教学作为中职学前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应当重点突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的学生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用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审美水平的提高、情绪情感的表达及形象思维的训练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切合实际地与幼儿园工作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应现代幼儿园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一、问题的存在
(一)学生基础薄弱。正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均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即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因而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了解,再加上生源问题中职招生时并未经过面试,因而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相当薄弱,根本不了解美术技能课程。学生见识面太窄,很多知识都不了解,特别是绘画中的动手能力完全缺失(比如自己动手做泥塑和陶塑)。
(二)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在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地存在美术课中为了应付技能等级考试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课程产生了倦怠情绪及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幼儿园教学中有用知识的时间较少,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我校的美术教师全是美术专业改行的,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缺乏,无法真正地实现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过于抽象化、专业化,重点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而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忽视,具体体现在偏重美术史论教学,忽视针对幼儿心理的美术欣赏内容教学;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写生素描,忽视表现幼儿心理世界的简笔创造训练;重视材质为水彩水粉的专业色彩训练,忽视幼儿喜欢的水彩色、油画棒等材质的把握等等。
二、针对实际情况,确立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程实施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极为深刻地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而另外一个著名教育家谢台臣先生也提出“在做中学”。他们思想的实质都是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传统模式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横向培养过程模式与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所构成。中职学前教育的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和厚基础。
1.高素质。要求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能够将本职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2.强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将美术技能、知识应用在教学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
3.精专业。要求能胜任美术教学,精通美术教学专业,为学生创造抽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
4.厚基础。要求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艺术设计、美术欣赏、工艺造型、图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着深刻的知识系统,能够创作较为简单的美术作品,要具备准确评析、创新组合幼师作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和传承美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同学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要不断给他们渗透此内涵,这种观念对像他们这样的“人生的启蒙教师”特别重要。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她们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的教化中养成良好的个性美,鼓励她们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创造热情,并要求她们(将来的教育工作者)把这种美育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在实践教学中,除了教学法的教授之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绘画美术类的动手创作实践环节,比如对常规的一些美术门类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对新材料、新技法的美术创新实践。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设课堂创作的环境。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实践,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内协调合作能力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对于《风景之简笔画》的创作性课题,首先让学生平均分成四个小组,给每个小组设定一个宽泛而公平的命题,分别为“春”“夏”“秋”“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创作,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美术作品创作的同时对于作品进行语言包装,编织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一边展示创作作品,一边生动地讲述故事情节,将讲台下的学前教育学生视为幼儿园的小朋友,积极做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在课堂中呈现幼师上课情形,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师身份带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并给予最大的肯定,为学生的课堂创作增强自信心。
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是一年社会实践和两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的一体化制度设计,简单地来说就是:前两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而最后一年则参与到社会实践学习中去。把实践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懂实践、通理论、强专业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学习课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当按照纵向培养模式要对学习课程进行设计,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打好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轻实践而重理论。美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手工基础,简笔画,线描的学习,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B;第二个学期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并重,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让学生对国内外美术优秀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是要将本专业的实践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美术教材特点加以熟练掌握。在结束两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直接参与到为期一年的岗位实习中,学生虽然是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来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予以承担,但是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职教师。全日制的岗位实地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有些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觉得工作实际与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有一定的出入,这便需要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在实践中,不仅要耐心地归纳总结过程,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同时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在校教师及时地给予有效的指导。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前所未有地重视起幼儿教育,在幼教机构与日俱增的新形势下,学前美术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传承美术这门人类文化。
关键词:兴趣;多元化;评价
美术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到底期盼学生能在美术学习上有什么态度呢?很多美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但事实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太看重学生的“分数”,扼杀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久之,许多学生对美术并不上心,或者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在他们眼中,美术课是一种外加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方设法地让美术学习由外在的学习行为变成一种内在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此,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美术教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求趣――营造愉快的导入
现象:课堂导入枯燥
美术教材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多情况下是短暂的,那么课前的导入部分对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十分重要的。但事实是,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前并不重视导入的设计,甚至忽略了导入的存在。一上课就很直白,无趣地进入新课中,这样根本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点燃他们那小小的兴趣。
策略:营造活跃的课前氛围
一堂课成功与否,导入可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成功的导入,能很快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设计,分析学生的年龄和个性,选择一个“寓教于乐”的导入。如,选择谈话、故事、实录、想象、游戏等导入的方式。
如,14册《人类的朋友》一课中,我在课前先让家里养宠物的学生介绍了一下宠物的特点,其中有一位平时上课很“文静”的男生,主动要求来介绍家里的斗牛士犬,介绍了狗的长相、性格等,还介绍了一些关于狗的趣事,逗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后来我知道这位男生超级喜欢小狗,所以他能第一次主动要求发言。接下来又有几位学生主动举手发言,一件小狗的趣事,不知不觉就让全班学生热烈地参与进来,点燃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求新――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
现象:教学模式陈旧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会毫无变化地采用一种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欣赏课是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造型课上教师让学生一味地照书本上的范画临摹;设计课上教师规定好学生做什么,或者让学生毫无目的随便设计。这些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觉课堂的枯燥,心理上对美术课的麻木,导致兴趣的丧失。
策略:创造多元化的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众所周知,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初中生也活泼、好奇、好胜,但自制力薄弱,如果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究,也可分组让学生进行擂台赛,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顾及他们的参与,用新颖的、平等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6册的《历史的画卷》属于欣赏课,很多教师都怕上欣赏课,因为自己要准备很多的历史资料,而学生更怕上欣赏课,因为45分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舞台,听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学生能接受多少知识可想而知。所以在上这堂课前,我一改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而是先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寻找这节课的作品背景、画家资料等。在课上,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学生熟悉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小组寻找到的资料表达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欣赏作品的魅力,发表每个人的见解,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依然用这种欣赏、交流、分析的方法进行,而我只是在学生发表之后适当地补充一些知识点,充分表现了我的课堂学生做主的这个思想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知道了历史画的发展、每个阶段的表现手法,充分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点,而我也适时地播放了“9・11”事件的录像,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以“9・11”事件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三、求需――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
现象一:教学内容空洞
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可以说是课程的灵魂。如果选择了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很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这节课就事半功倍了。但大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味地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要,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把这些不“消化”的内容强加给学生,如果这些知识没有被学生吸收,就永远只能是一种外在物,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策略一: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后,美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但也有少许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需要,所以在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灵活机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开发。
曾经我带过的一位实习生,在教学《物品上的花廊》时,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在白色T恤上用花卉的图案画连续纹样。这一作业马上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要知道,在统一着装的学校里,穿着一件自己设计的衣服,在学生心里是很时髦的。但学生对什么是连续纹样却不知其所以。在课上,通过这位实习教师的介绍,的确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现象二:教学内容难易不适中
新课程改革以后,每课中都有重点、难点,但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以及接受程度,选择的教学内容过难,美术学习如果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快乐,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吓退学生。
策略二: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
中学美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大胆设计和处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教师水平能力的主要方面。多年来的初中美术教学让我有了一个较清醒的认识,就是在教学中采用高要求、低起点的办法去处理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要求通过美术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升华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但要简化技法上的难度,设计出所有学生都能做出来的作品。当然,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适当地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只要能让学生爱上这节课,教师又好上,就是成功的一节美术课。
四、求评――及时反馈学习成果
现象:作业评价匮乏
教学中的作业是对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很多教师虽然十分注重美术课的效果,但往往会忽略作业的评价,我总结了一些传统教学中美术评价存在的问题:(1)虽然教学评价存在,但评价内容过于片面,过于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2)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欠缺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学生好的方面未能得到肯定,而不足的地方又不能正确地反映出来,导致学生未能及时获取学习信息,改进学法,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人说了算,没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互评,学生对评价结果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既影响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策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评价,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注重评价与教学的统一,摈弃传统的美术教学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主导核心位置上的思想,要成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其次,在评价作品时,一定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三评”即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此期间要发挥调节与组织的作用。既能发挥学生对自己作品的看法,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成就。再从互评中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能使作者发现崭新的角度。
在16册《边吃边看的艺术》中,有位学生制作了一件像伞一样的餐盘,从外观上看,制作很粗糙,当他的作品在展示时,全班学生都在笑,我让这位学生介绍了一下设计思路,了解到他平时看妈妈在端盘子的时候,经常被烫伤,所以想到了在盘子上设计一个把手。虽然这个学生制作的并不是十分美观,但他的设计意图却很好,观察仔细,贴近生活。在互评时,有些学生就在制作技巧上给了他更多建议,这位学生在课后利用这些方法改进技巧,设计出来的餐具更美观了。
所以,在评价作业时,教师要客观地评价作业,主要以鼓励为主,因为批评是不起作用的,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引起他们对教师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对美术学习兴趣的丧失。
在现有的教学形式下,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即对任何学习,都不会有100%的学生都感兴趣,所以不可能盼望所有学生都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我们美术教师的责任是在可能的范围内,让更多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因为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用心去教,用情去感化。
参考文献:
我任教初三级的美术。之前在学校的十节微格教学训练,在这里变得有点微不足道。
1.基础技能课。
第一堂课,我抱着敢死的心态,没有紧张。声音自我感觉也比较响亮,而且教的内容是基础技能课,这样的课堂仿佛有个形去抓,目的非常明确。我结合我的经验和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分步骤去教。同学们的专注的眼神不断地给我动力和勇气,这让我感觉很实在。
但是,一个星期下来有五节的重复课,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课堂反应,活跃或沉闷。这相当考验老师的应变能力。根据课堂上的反应,我也做出相对的改变。一个星期下来我有了一个小总结:
(1).声调表情是控制课堂气氛的方向盘。
(2).别想着一节课你说完了就了事,那是完了你的事,别忽略了学生。
(3).尽早摸索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接受能力,学习美术兴趣等。
(4).别老在简单的问题上搞太多花样。
(5)学生喜欢实际例子的引导。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我以这几点去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多了几分自然,也渐渐加强了随意发挥的能力。而且在改了大量的学生作业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批改作业的作用是如此的大。它让我更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让我有个底。在上课之前,评论分析同学们的作业,可以让课程分阶段性,更加系统性。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2.作品鉴赏课。
可以说鉴赏课是美术教育里面最难以把握的课堂,像水中月,雾里花,你知道她的美,却难以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备课阶段,我尽量想象优美的语句,或搜索大师的一些幽默的小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我把课堂尽量设成我的想像中那样完美。
而到了真正的课堂上,才发现以上准备的这些,需要你的语言艺术,你的真正的感受去感染学生。但我的感觉是,我像是把刚发现的新闻报告给观众听一样。我放不开,无论是动作,表情或是语调。每一节课,我的指导老师颜老师都全程跟踪。颜老师意见比较简短,她让我注意与学生互动,像这种课留多点时间让学生去说.还有声调没有控制好,整节课就平了。
我抓住这两个意见,反思。的确,几节课,我都上得比较吃力,想尽量带学生进入那个大师的崇高的艺术境界当中去。却没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就像前面总结的别忽略了学生。
接下来,我尝试让学生去说大师的故事,或是怎么欣赏大师的画。有一个男同学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把达芬奇的画模糊地总结了一下,虽然听起来有点稚气,但着实让我产生了点小佩服,课堂气氛也比较好,那是从他们理解的世界出发,比较容易带动同学。课堂气氛也比较好。我也更加注意了什么时候用什么声调,适当停顿或留个空白,会让课堂更富有节奏感。
几节课下来,我多了点体会和一些思考。
(1.)课堂就像匹野马,需要你的点点积累去慢慢驯服。
(2.)要想去感染学生,你必须要有真实的感受。
(3.)教好美术,需要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你对艺术不断的探索,还有对学生的一份爱心,守护学生的天性并加以引导。
(4.)把你对学生的爱融入到你对艺术的热爱。这样你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上升。
3.手工制作课。
最后的一个星期是手工制作课,主要让同学们制作和设计家具模型因为前面的许多挫折,我很早就为这个课做好准备,我努力回想我在初中时对美术课的期望,和那个时候对房子装扮的一些幻想。搜索了大量而又精美的手工制作,我也事先做好了几个范品。我也想着让音乐融进美术课堂,音乐美术本相通。有些音乐就是有种无形的力量,激发着人的情感。
在真正的课堂上,效果都不错。我把初中时的一些幻想陈述或转为提问放在导入部分。这给课堂起了个很好的展开,在展示样品时,同学们的眼睛都亮起来了,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同学们的制作过程当中,我慢慢推放原先准备好的一首节奏轻松的钢琴曲,没有人发问我为什么播放音乐,我也没故意说明。整个课堂情境,轻松流畅。师生能得到较好的交流。上完这个课以后,我发现和同学们的感情更亲切了。一部分同学的作品都不错。看着她们的作品,我仿佛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
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探索的是人类情感的奥秘。在美术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必须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尽全力、用爱心唤醒和鼓舞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讲方法、抓契机引导他们用美术语言去表现内心的情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工作体会
有句话说,天下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管的事情最多的也是班主任。真言。
虽然实习之前看了一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但是在我刚面对一班学生时,我什么方向都没有。
原来的班主任是一位比较严厉的老师,向我介绍了班里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便甚少与张老师交流。一切得靠我自己慢慢摸索。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原班主任的助手。同学们的第二个领导者。
因为一个美术绘画表演的辅导,我选择了初三3班。18个男生,28个女生。刚开始的感受是女生对于集体活动比较积极,也比较可爱,而男生相对被动些,但是给我的印象很幽默。本班级是美术专业班,学习成绩在全级看来多是中等水平。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学习气氛良好。
面对他们,有种更深的身为人师的责任感,也有一种领导者的感觉。
因为这是一间封闭管理式的完全中学,以艺术教学为主。这就更加考验了班主任在许多细细碎碎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在这过程当中,我深深第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不容易。
在初阶段,我主要以观察为主,早读,午读,晚修时间去巡班,留意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学习状态。渐渐的,每次去的目的更明确。我也渐渐清楚了自己的任务。
多利用在宿舍的时间了解学生,交流沟通,尽早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个我完成的比较出色。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通过批改周记、作文,中下午有空找学生聊天,课间深入班级,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学校的许多活动都是在我们实习期间举行。这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与学生接触,以及锻炼我们的组织与领导能力。我本着对学生关爱,负责的态度很快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与依靠。
相处久了,渐渐发现这个班级存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学习比较散漫,有些同学存在互相猜忌的情况,而不清楚现在所处的状态。缺少一个目标。在了解了同学们的基本状态之后,我决定召开一个以“坚持,奋斗”为主题的班会。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了一个励志短片《启动梦想.成就人生》马拉松竞赛篇。在同学们平时的体育锻炼中拍取一些积极认真的镜头,结合流行曲《最初的梦想》制作了一个视频短片。也结合了品是对同学们的学习态度,生活状态拟定了一份讲话内容。
在这次班会课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班主任在一个班级里的重要性。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神,投入的表情就是对我的肯定。班会课在一阵掌声中结束。心里有种满足。同时也感觉到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中心、灵魂,引导者,平凡而伟大。在一次和张老师的深入谈话中,她向我诉说了许多班主任的艰辛,在面对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班级时,很多时候难以抉择。而学生又很难去体谅老师的苦处。
这让我深受感动开始去深思,作为一个教育者,所具备的知识体系只是个基本条件,而更多的是你对教育的情感、态度。这一份职业带给你的生命内涵。其中的复杂,意义还需要我以后慢慢去发现,去经营。
三.工作关系体会。
实习期间,我们几个美术队员参加了三次美术科组的例会。这让我对一个科组的整体工作的运行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认识到工作中的同事关系,集体协调性的重要。
[关键词]师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
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大,面对改革的浪潮,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要适应新的变化,即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要服务于社会。面对时代的挑战,师范院校要抓住机遇,不断进取,实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标,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美术手工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手工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师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势必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制约美术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职教师长期短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专职教师长期短缺,处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状态,大多数学校一般采取借用美术专业教师兼课或外聘教师的方法解决,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美术专业的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向没有明确的认识,对整个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其内容的关联性、课程的难易程度、教材的使用等把握有偏差。同时,美术专业兼课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美术专业学生的标准来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比较难,而学生基础比较差,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学生美术手工技能难以培养。有的院校有专职美术手工教师,但人数较少,在课时较多的情况下就要外聘教师作为补充,而外聘教师不是本校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整个教学体系,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加上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使得教师不能准确把控教材,造成教师教学随意性大,甚至是任意更改教学进度,导致下一任教师与上一任教师讲授的内容容易出现断层或者重叠现象。专职美术手工教师匮乏状况严重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手工能力的形成,阻碍了美术手工课程正常的教学进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师队伍中学历分布不均衡,高学历的教师较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低,初级职称比例高,缺乏中坚力量,结构严重不合理。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低导致学科带头人缺乏,不利于中级和初级教师的职称评定,也不利于教师的科研工作,导致这个学科的科研成果少,落后于其他学科,严重制约美术手工课程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师队伍中年轻人占多数,他们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老教师的缺失,使得传帮带的链条难以形成,青年教师无法学习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利于青年教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师队伍中多数教师或是师范院校的留校生,或是省内其他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改革中往往不愿意或很难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因循守旧,严重阻碍了美术手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3.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很多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不能在比较高的层面对本学科进行方向性的引导,这会阻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程建设的长远发展。另外,美术手工教师在职期间的专职培训和进高校继续学习的机会极少,学校也缺乏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只能靠老本进行教学。
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师资建设的对策
1.改变观念,提高对美术手工课的认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没有重视,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美术手工课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虽有相同之处,如美术的一些基本造型,美术色彩中的一些原理和美术鉴赏中的相关知识等,但美术手工课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美术教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塑造。因此,要重新审视美术手工课程,重视美术手工课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吸引更多优秀的美术教师加入手工课专职教师队伍,使这支队伍不断壮大。
2.建立有效的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第一,制订合理的用人计划。师范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教师配置方面应该有整体完善的长远计划,不能盲目引进,要综合考虑应聘者的学历、年龄、职称和所学专业等,全盘布局,统筹规划,实现师资的良性循环。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有效的激励方法,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确保教师劳动量和收入挂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中选拔出优秀的骨干教师,并对其重点培养,给予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提升空间,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第三,建立评估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评分,奖惩分明,监督管理。美术教师由于专业的特点,作息时间和做事风格与其他教师会有所不同。建立评估制度,对教师定期进行考核,并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对相关教师进行奖惩,同时美术手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尽到作为一名美术手工教师的职责。
3.完善教师队伍结构。一个完善的教师队伍结构应该是老、中、青三个层面比例适中的金字塔形,因此师范院校要促进美术手工课老、中、青教师的比例合理化,使老、中、青教师实现传帮带,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美术手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同时,教师所学的美术专业要符合一定的比例,既要有设计专业的教师,也要有国画专业的教师,还要有油画专业的教师,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有所擅长,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学校美术手工教师结构更加合理。
4.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第一,引进省内有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强大的团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加大突出标志性科研成果的研究,争取培养出更多有知名度的教师。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科研为纽带、基层实习幼儿园为依托的具有突出优势的特色团体,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课的更大发展。第二,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且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氛围,大力宣传学校师资建设的政策,在评聘职称和待遇上有所倾斜。鼓励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多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机会,使他们更快地成长起来,尽快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第三,完善配套设施。学校可以建立图书资料的共享机制,建立教师美术手工工作室、学生美术手工室、学生作品展室和实训室等,并对其不断完善,为师生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为教师搭建良好的资源整合平台。第四,师范学校要多为中青年美术手工教师提供在职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创新能力,实现师资队伍的持续发展。学校可以为美术手工教师联系对口的高校,鼓励其进行学习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教师争取更高学府的进修学习机会。除了到高等学府学习以外,还可以为美术手工教师提供到基层幼儿园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加深对幼教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幼教教师日常的美术手工课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手工课教学。
5.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美术手工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技能、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开阔的眼界及灵活的思维,同时对幼教美术手工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夯实基础,钻研教学,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在幼儿园美术手工材料的更新速度很快,教师要随时注意这些变化,不断调整授课的内容,以便跟随变化适应一线教学,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美术手工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美术手工课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丰富知识储备,把终身学习当成自己个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光.高校师资队伍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6).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林.大学美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邵光华.关于我国青年教师压力情况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2002(8).
我们看到,株洲教育正悄然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得益于我们坚决实行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三年攻坚计划’。”局长钟燕充满自信地说。
何谓“三年攻坚”?简单地说,就是三年内完成小学扩容,初中创优,高中提质。
当初提出的时间节点已然来临,三年耕耘,收获几何?
为每一个孩子摆下一张漂亮的书桌
石峰区光明学校校长郑旺军和他的同事们这几年的底气越来越足。这一切源于学校的变化。
过去,光明学校一直面临“剪刀差”的尴尬。一方面,学校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便捷,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千方百计往里挤;另一方面,学校原来是厂矿子弟学校,多年来办学条件没有改善,原本规划到这里就读的学生想方设法往外走。
“三年攻坚计划”让学校面貌得到了改变。石峰区前前后后投入15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升级改造,三栋大楼拔地而起,与此同时,教育教学设施也实现了“鸟枪换炮”。原来学校只有24间教室,1100多名学生硬塞在一起,没有一间功能教室,想要开展特色教育根本无从谈起。现在,学校功能教室齐备,容纳量也大为增加,学位增加了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精气神足了,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我们现在正在向花园式、学习型、特色化学校迈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留下美好的记忆。”郑校长的语气里充满了自信。
在贺家土小学,我们感受到为扩容而展现出的“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意志。学校位于株洲市纺织路,这里是芦淞区的心脏地带,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多,并且每年按5%的速度递增,学位压力很大。学校书记刘玟艳告诉记者,这两年学校周边又新增了7个楼盘,这些楼盘共有3000多住户,至少有1000名左右的孩子需要学位。这就需要未雨绸缪。周边厂矿子弟学校都已经合并过来了,“乾坤挪移”的空间没有了,班额又不能突破。怎么办?区里把目光投向了学校右侧临街的20多个门面。但要拆门面不是易事,那是租户们安身立命的依靠。好在租户们听说是为了给孩子们建教室,经过区政府以及教育、维稳、街道等相关部门多次协调沟通,大都给予了配合。“我们用诚意打动租户。”学校总务主任刘勇介绍道,“那段时期,黄健强校长每天都坐在办公室,等着租户前来聊天。”最后,所有租户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搬走了。其实,教育也做出了牺牲,要知道,20多个门面,租金每年有15万多元。“为了孩子,这点损失算不了什么。”刘玟艳指着工地说,“这块地有500多平方米,区里投资602万元,新建一栋五层的教学楼,能够增加12个班。”
如果说,光明学校和贺家土小学是“改造”模式,那么,栗雨小学就是“扩容”模式。
栗雨小学位于株洲市天元区栗雨工业园内。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总投资达5000万元。走进学校,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1000多平方米的室内运动馆,320个座位的多媒体厅,开放式的阅览室、音乐室、计算机房,标准的250米塑胶运动场。先前,园区只有两所村小,教室简陋,设施陈旧,尤其是容量有限。随着园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两所村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周围的银海小学、天台小学、泰山学校等学位也一片吃紧。“栗雨学校的新建,解决了园区内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弟的就读问题。学校的优质服务也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学校副校长周芳自豪地表示。更难得的是,学校还为园区发展预留了6个班级的学位空间。
事实上,株洲市基本做到了城市规划到哪里,教育就规划到哪里;城市建设到哪里,学校就建设到哪里。在市教育局,我们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攻坚计划实施三年里,株洲市为城区义务教育扩容共投入76384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8所,新增小学学位14320个,初中学位5000个。
“二枚腰”更加坚挺起来
与小学着力于扩容不同的是,株洲市初中攻坚的重点是创优。株洲市并不缺乏优质的初中学校,但更多地集中在民办,公办的优质学校相对薄弱。相对于小学和高中,初中的“二枚腰”似乎显得“软”了点,老百姓戏称为“铜头铁脚豆腐腰”。这虽不是株洲市的“专利”,但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教育管理者难以容忍。
“对教育满不满意,老百姓是用‘脚’投票的。”钟燕局长的话十分形象。“只有增加公办的优质资源,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才能使教育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创优!创优!这成为三年攻坚初中学校的冲锋号。
石峰区枫叶中学就是株洲市初中学校创优工作的标本。
先看硬件的升级。这所学校原来也是一所厂矿子弟学校,因为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一直是师生们心中的痛。“三年攻坚计划”让校长倪太辉挺直了腰杆。他向记者自豪地盘点这几年学校的几个大手笔:科技馆,300万;塑胶跑道,300万;电子白板、教师手提电脑,60万;食堂,20万;绿化,20万……总计1100万。
再看软实力的提升。由于这几年学校根本不需要考虑“钱途”,领导班子全力以赴抓教师队伍建设,着力于内涵发展,一心一意实施“人文智育、快乐德育和阳光体育”。特别是学校以科技创新为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校科技陈列室里,看到琳琅满目的学生小发明、小制作以及获奖证书、奖杯,记者怎么也难相信,这曾经是一所薄弱学校。
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原来学校招生得求人,有一次计划招400人,结果只招到了200人;去年学校还是计划招400人,结果有800人报名。
与枫叶中学一样,石峰区的田心中学也经历过“凤凰涅■”。“三年攻坚计划”实施后,区里给学校投入500多万元。校长左仲端用“两墙两厅”“五楼五廊”来概括学校硬件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校着力于课堂建设。他们把英语作为突破口。为什么选择英语呢?左校长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学校背依南车电机,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出国交流多,国外专家也多,英语学习氛围浓;家长对英语教学需求强烈;学校本身英语师资强,拥有像肖劲波、殷慧等叫得响的名师。“抓住了课堂,创优才有了根本。”左校长的话语可谓切中肯綮。
创优,不仅需要抓住特色,抓住课堂,更需要抓住教师这个主体。株洲市十九中的校长邓钢就是从这里着手的。
2006年,邓钢从六中来这所年轻的学校报到时,面临的压力显而易见:教师来源复杂,分别来自5所学校,大多是执掌教鞭不久的年轻教师;学校办学条件很落后,当时的后操场还是一片黄泥地;学校周围雄踞着景弘、景炎两所优质民办学校,生存空间相当逼仄。“相对于办学条件落后和竞争压力,我认为最大的最应该解决的问题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邓钢回忆道,“学校的最大推力自然是教师。”时间印证了他的判断,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师素质显著提升。好在学校行动在先,效应也得以体现。
抓教师队伍建设,十九中的套路很多。最典型的是他们有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俱乐部”。“在俱乐部里,年轻老师制订计划向老教师请教,形成‘师徒结对’。”2004年参加工作的赵玲老师在十九中刚成立时还只是一个刚工作两年的青年教师,“校内的这种结对成长方式帮助了年轻教师的成长。”赵玲告诉我们,教研培训是“一个课例,两次实践,三次研讨”,老师们集中在学科基地,针对某一课例集中研讨后由老师到班上去实践上课,老师们听完之后再点评,点评后再修改,换个班再上。“这种教研培训是很辛苦的,但是成长也很快。”赵玲现在已经是数学“成长俱乐部”的组长,在去年株洲市课程比武大赛中,她与自己指导的教师双双拿下了一等奖。
硬件设施提高了,教研水平上去了,年轻的十九中在2012年成为了株洲市第一所经过督导验收的创优学校。邓钢笑着告诉我们,现在他每年上半年手机都要关机很长一段时间——想找他进十九中的人实在太多了。
三年攻坚确实让初中挺直了腰杆。基础教育科科长王迅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过去,因为离长沙近,很多优质生源跑到长沙就读初中;现在,随着初中创优的开展,生源外流明显减少,甚至有回流现象。他笑着说:“创优为我们修筑了堤坝,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给高中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
株洲市高中学校曾经步履蹒跚。
“有一年全市仅一个学生考取北大,社会上各种议论的声音都有了。虽说不能以考取清华北大论教育质量,但是听到家长们的这些闲谈我们都抬不起头啊。”采访中,一位高中校长告诉记者,在将高中收归市管前,株洲市的企业办高中面临着众多问题。市级不管,区级无力承担,在这种“两不管”的境地下,普通高中教育每况愈下,株洲老百姓对此颇有微词。
株洲市俨然沦为了教育资源的洼地,在优质生源的争夺中,多数家长们在权衡之后,决定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到长沙、湘潭等地上学。“尖子生都外流出去了,那我们怎么办呀。”有的公办高中校长在教育局诉苦。
“高中教育非提质不可!”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调研,为教育把脉,高中“没有特色、装备落后”这两个最为薄弱的环节被列为重点攻克对象。“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和“实现装备现代化”成了高中提质的两个最具体的做法。
“三年攻坚计划”明确表示要让城区高中“实现装备现代化”,在湖南省率先装备“学科基地”。所谓学科基地是指包括音、体、美在内的13个高中学科,每一个学科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实验室,用做学科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拔尖人才培养。每个学科基地有一个主持人,主持人可以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学科团队,从而使学科基地成为推进学科建设的核心资源,成为引领全市高中学科发展的旗帜、标杆。
南方中学就是“三年攻坚计划”中最大的受益者——拥有全市13个学科基地中的5个。
很多人会好奇,这个学科基地怎么有近一半集中在南方中学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关于学科基地建在哪里,教育局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最后,钟燕拍板,学科基地建在哪里由一线教师决定。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自主申报创建任何一个学科的学科基地,申报通过后,教育局组织中评会议。各个学校的申报团队和该学科的一线教师聚集一堂,由申报学校的学科团队陈述,然后接受一线教师的质询、答辩,老师们根据陈述和答辩情况投票。老师一人一票,投票结果当场公布,票数决定学科基地花落谁家。
整个过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申报—陈述—答辩—投票。2011年5月16日至25日,角逐10天,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13个学科皆“名花有主”。南方中学由于准备充分,一举拿下5个学科基地。
学科基地一建成就一举改变了城区高中装备落后的局面,甚至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实验都选择在株洲市的高中学科基地进行。
2012年12月29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院长彭贤锦教授一行就前往南方中学指导生物学科基地的后期开发建设、生物标本馆建设、组织培养技术联合开发以及学生创新合作培养等工作。彭贤锦对生物学科基地大加赞赏,认为它可以和很多大学的实验室、科研室相媲美。
学科基地既是所建学校的学科基地,也是全市高中教师和学生的学科基地。建好后,全市各个高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到基地学习。
最重要的是,学科基地实际上是全市各学科教师的研训基地,建成后就发挥了教师研训的作用。“有了学科基地,教师培训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这样的培训更具有实战效果。”在南方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刘正芳老师详细地介绍培训过程,培训前,学员自学,进行教学设计;培训中,实行同课异构,当场演绎;培训后,到所在学校跟踪效果。在培训中,每个学员都要在所有人面前展示自己,同时暴露自己的不足,而点评的环节又要求说真话,说实话,不搞相互表扬,不搞一团和气,因而许多学员坦言,“那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压力大,反弹更大,学员们都铆足了劲往上赶,几乎所有学员都找回了过去的教育激情。每次总结时,学员们都流泪了。“那场面与我们当初教育实习完全一样。”政治学科带头人雷伟华表示。
教研创新了,教师被带动了,学生受益了。
株洲十八中更是借助“三年攻坚计划”完成了自己的蝶变之路。十八中由原市五中、六一中学、铁路一中、四三中学4所学校的高中部整合而成。这种整合让很多家长非常不放心,学校也难以招收到优质的生源。几年下来,学校走入了发展的死胡同,生源质量不高——高考成绩不行——家长不信任——生源质量不高,找不到出路。校长李国柱后来发现,很多学生热爱美术,于是十八中走起了美术之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学校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三年攻坚计划”一出台,十八中就积极筹备,一举把美术学科基地拿到了手。陶艺、雕塑、油画、水彩……现在十八中的美术特色已经吸引了株洲绝大部分的美术特长生。学校美术教育特色已经成为株洲的一张名片,而十八中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2011年学校顺利成为全省首批普通高色教育实验学校,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用副校长李志华的话说,搞美术教育有三个方面的难处,即装备、普及和观念,“现在装备改善了,学生也可全员参与了,家长观念也逐步改变了——可以说,我们搬走了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13个学科基地已经成为了学科教学研讨基地、学科教学资源研究与集散基地、学科教育培训基地,深受一线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株洲市教科院院长吴刘光明既自豪又自信。
不仅仅是学科基地,2011年,株洲市新配和更新了9所高中学校理、化、生学科的仪器设备,新装备22间通用技术实验室。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新建文科综合实验室和理科综合实验室17间。2012年,更新9所学校的“班班通”终端366个,新配和更新了9所学校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的仪器设备。教育局还计划在2013年更新9所学校的计算机共2466台,改造升级网络和校园广播系统。
按照株洲市教育局的设计初衷,促进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多样发展才是目标所在。所以,学科基地建设只是解决了市直普通高中的装备问题。在攻坚计划中,“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这套组合拳中的第二招。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就是支持高中学校从实际出发,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环境,建设一批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三年攻坚计划”的愿景是打造4所全省一流的优质高中,培育1所国家级特色高中和1所省级特色高中。
美好的愿景没有落空。
2012年6月26日,株洲市八中“梦航”音乐会如期上演。大型歌舞《青春飞扬》、原生态舞蹈《赶山》、芭蕾舞选段《万泉河水》,以及钢琴、小提琴独奏……让观众如醉如痴。这个连续举办了四届的音乐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株洲有个“搞音乐舞蹈特别厉害”的学校。学校选送的舞蹈《花开时节》获第九届新加坡“世界‘金狮奖’音乐、舞蹈大赛”最高奖,2012年8月25日学校又应邀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夏季音乐会”,《青春起跑线》的舞蹈惊艳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我们学校已经获批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实验学校”,校长曾湘漳告诉记者,八中在舞蹈特色教育方面的成绩已是有口皆碑,艺术考生高考上线率达90%,学校还拥有全省一流的中学生篮球队、桥牌队等。
引言: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与制造加工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后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前者往往为后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升后者的产品附加值。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建立在广泛的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其教学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多个学科、专业系统整合而成,并不断推进教学思维、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创新过程。这一过程的融合性、渗透性,体现出这一学科的交叉性和跨学科特征。艺术设计专业的跨学科特征与交叉性表现在其融合基本造型表现技能、计算机软件应用、艺术设计基础、创意思维以及视觉形式审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上。这样的一个多学科、高技能、厚人文、重实践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就不能同其他文科、理科、工科或者传统艺术院校一样,必须做深度的思考。培养既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设计能力”;既具备“国际化专业视野”,又深谙本专业的“发展与职场规则”的人才。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能符合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又能兼顾传统艺术院校的“深厚人文素质”,还能与企业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要统筹做好这些因素就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工夫。
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各行业正面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面对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历史性跨越的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队伍,掌握理论知识和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我们结合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将美术教育同工艺技术教育有机结合的艺术教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将艺术设计职业领域的“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做中学、做中教;其诉求目标是素质与能力协同推进。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室化教学,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确保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学习。第三阶段,通过项目实战,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人才培养途径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对“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进行说明。
1.职业性。在专业教学方式上,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更适宜以“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多项课程的学习。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为一个个典型的学习情境,设计出相对应的项目教学方案,针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培养。项目课程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组合,本着“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原则成立设计工作组,每个设计工作组为3~5人,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运作。设置设计总监职位,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分工协作,这样不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实践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今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总趋势,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首先,通过校企合作使我们真正了解到企业需要的是能做施工图、能做方案、能把工艺表达清楚、能动手的学生。要求明晰了,课程的调整就有了方向。其次,深化课程改革,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工作室和工厂车间成为主要的教学场所,鼓励教师成立工作室,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来,引进真实的设计项目,根据工作流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成立设计项目工作组、项目接洽与项目分析、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室内设计空间组织与计划、平面布置、界面处理、材料选用、采光与照明、工作模型、效果图绘制、图纸打印、设计文件汇总、编写设计说明”等14项任务,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与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知识、设计策划技能和表现技能。在此特别强调一点,在重视设计实践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且非常强调设计理论对实践的提升和指导。实践可以强化操作技能,而思想可以拔高意识、开阔视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强调实践性。
3.开放性。信息闭塞,缺乏调查研究,缺少对外联系,造成与市场脱节,使创造力的培养失去实践与技术支撑。专业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发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组织专业学生参与行业内各项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利用社会上的相关资源优势,为我们专业教学服务。依托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优势,聘请在工作方面和技术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工程总监及能工巧匠,带着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项目,参与到日常实践教学中,并承担着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与多家企业合作,同时结合各类室内设计大赛等,来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开放性的特点。
更新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实施以培养设计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设置以设计课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将并列课程通过设计课为主线连接起来,小课程融于主干课程,根据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地融合在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课题将这些并列课程循环、渗透,把所有的课程细化和分解地整合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一次性集中完成,按照设计的方式科学地进行有机的组合。
整合的方式会把分散的课程相对集中,既提高了时间效率,又加强了相关课程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够在接受设计基础的教育时,就建立了整体性、一贯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符合设计艺术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避免学生孤立地去接触一门学科,达到让学生学会设计、驾驭设计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学科体系模式下的专业课程都是个体的、点状的、静态的、封闭的。要想连接课程与课程、知识与技能、技能与职业就要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
2.建立授课新形式,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直接利用设计公司现有的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及设计成果,将其融入教学;其次,设计师长期工作在设计第一线,这使得他们的授课形式将有所突破,再次,年轻教师需要全程跟踪教学,迅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学能力、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 真正做到“ 学、研、产”一体。在授课过程中, 以资深设计师带动学校的年轻教师。资深设计师作为课程导师,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内容、作业形式及授课方式,在课程的开始、中间、结尾的各关键点和评分总结亲自授课;而年轻教师则需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学生,在技法训练及上课过程中全面辅导。这种授课形式能充分利用资深设计师的经验而又不过多占用他们的时间, 也能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年轻教师。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