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企业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

第1篇

如前所述,物流情景实训是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将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再现出来的一种实训模式。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必须创设类似于现实物流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实训效果。我们在《医药仓储管理实务》的情景实训教学中,建立了医药仓储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现实医药仓储企业的主要设施、设备,有立体化仓库、自动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电子辅助拣货系统、电动叉车、托盘、自动打包机等,还建设了小型冷藏库、恒温库、阴凉库,仿照现实医药物流企业的做法,实训室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全部上墙,学生进入实训室需要打卡。此外,我们还配发了工作服、胸卡,实训室整个就像一家真实的医药仓储企业,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融入到职业氛围中去了,上课就像上班,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训,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工作过程和任务要求开展实训,也提高了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物流情景实训学习团队的组建

物流情景实训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训活动,是情景实训组织实施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就目前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而言,让他们独自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为此应善于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这一学习形式,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都能得到有效激发,实训技能普遍提高。具体做法是:对于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情景实训项目,教师按照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动手能力的强弱、学生脾气性格、男女生等进行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数人,让学生自己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的角色(同一个实训项目中学生担任的角色可以进行轮换)。同一小组里,确定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责任,这种责任必须是相对独立的,以制约、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自觉行动起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物流情景实训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物流情景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学习训练过程,我们以《医药商品入库接运与验收》的实施为例概要说明这一实训模式的主要过程。过程一:教师下达情景实训任务,讲解任务实施的细则和要求,提示与回顾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过程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和教师进行交流,为任务的完成制定工作计划。教师帮助学生审定工作计划,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关注工作进度,制定项目进度检查计划。过程三:学生针对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思考,或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听取教师的指导,修正工作方案。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面的建议,提供指导意见,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方案。过程四:学生按照工作计划表,撰写角色台词,完成表演脚本,并进行演练。教师观察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实施过程,考察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监控实施过程,控制项目进度,必要时进行干预,对实施中出现的分歧或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进行协调、咨询、指导与帮助。过程五:学生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修改不足之处,填写检查记录,完成检查表,进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演示、汇报;小组之间进行互查。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结果,听取组内汇报,检查学生是否按计划进行操作,实施进度如何,能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是否达标。过程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及其每一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在本项目学习训练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是否听取教师和组员的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分析任务完成出现偏差的原因,和学生一起讨论项目任务的实施安排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今后改善的措施,给每一个学生打分。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体会,自评完成任务的质量。

四、结束语

第2篇

唐友三 (2004-3-8 10:27:28)

   一、 物流企业与信息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现代物流将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技术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加速物流产业的改革与创新。宝供物流集团的发展战略就是信息化驱动战略。

    下面摘自新闻媒体的报导:

    * 宝供储运--这么一个原本很小的民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竟然会这么执著。甚至,一些储运业的同行也不一定会理解或者赞同宝供储运的这种“另类做法”。然而,这种“另类做法”不但是宝供储运业务连续翻番、资产几十倍增长的关键,同时也正是我们之所以今天选择了宝供储运,而不是像一年前那样找一家证券企业或者航空公司来讲述“IT味道”的原因。

    摘自《IT经理世界》杂志 1999年8月笫15期《IT的味道--宝供储运的成长故事》

    * 在记者采访的众多物流公司中,无论是宝供的朋友还是宝供的对手,都对它的信息系统羡慕不已,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宝供依靠它获得了名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聚敛了不少的财富。从1994年底成立至今,短短6年的时间里,宝供的客户从最初宝洁一家发展到现在的40多家,其中多数是实力不菲的跨国公司。藏在这个非凡业绩下面的是宝供贯穿始终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在1997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还不知道Internet为何物的时候,宝供就开始用它来“武装”自己的物 流系统。

    摘自《计算机世界》报 2000年8月《一个成功的典范--宝供物流》

    * 宝供这几年的发展很是有了些神话的味道,不仅拿下了40多家外资企业的物流业务,还吸引了众多目光关注他们信息化进程。第三方物流要做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全方位服务,所以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必由之路,而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所以宝供一直在进行内功修炼。

    摘自《网络世界》2000年11月《宝供,扛起物流大旗》

    *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建立世界级物流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企业以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物流公司必须拥有强大的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设计和运行基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高效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帮助和推动客户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才能赢得关键性的竞争优势。 早在1997年,在国内企业“许多管理者还不明确IT的确切含义,还不能够想像IT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什么作用”的时候,宝供物流公司便看到了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果敢地制定并启动“企业信息驱动发展战略”。短短五年时间,宝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五次飞跃”。

    摘自《粤港信息报》2001年6月《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 企业信息化与CIO

    中国企业信息化正在蓬勃发展,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CIO-企业信息总监,随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所担当的角色、承担的责职、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企业,CIO的职能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拓展,而发生分化和蜕变,素质上要求既懂技术,熟悉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发展趋势己从技术支持型提升到管理决策型,作为CIO对企业的业务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必须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和接收新技术的能力,懂得如何将最合适的技术运用于本企业,能够合理安排技术投资的优先次序,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出色的分析和组织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整合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主要信息资源,建立企业信息运作架构,还要有规划、执行与管理长期计划的能力,这样的CIO才有可能提升为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成员,CIO的责职也从一个技术部门的业务范围的微观管理,进入到企业宏观规划的层面。

    五年来,宝供物流从一个传统的储运公司转变为能提供集成化、客户化、网络化、信息化服务的物流企业的过程,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CIO也从电脑部负责人、计算中心主任、信息技术部经理到信息总监。而且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更多地参与公司战略规划与设计,并成为企业管理层的重要一员。作为信息总监的岗位设置,公司明确规定其常规性职责、协同性职责的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

    常规性职责的工作目标如下:

    1. 制订、规划、设计、实施企业的IT发展计划.

    2. 善于把IT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结合.

    3. IT技术策略的规划者和实施 的组织者.

    4 对基础设备和结构(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稳定运行负责,并确保投资有效.

    常规性职责的工作内容如下:

    1. 经常研究了解和掌握最新技术进展,具有深刻的技术洞察能力,对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出方案.

    2.拟定及审核本部门的组织发展规划,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3.拟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4.检查、督促、帮助所属员工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开展工作, 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

    5.对每年预算的IT发展计划,负责组织安排.

    协同性职责的工作目标如下:

    1. 从公司大局出发,协调处理本部门与公司其它部门的关系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与客户及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3.掌握所属员工的思想状况及工作状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4.招聘、考核、培训及发展所属员工,在权力范围内提名或审批所属员工的升迁、调动及奖惩。

    协同性职责的工作内容如下:

    1. 决定IT技术实施和服务中的哪些部分需要自己开发,哪些需要外包。

    2. 与关键的IT产品及技术提供商和顾问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3. 经常与内部和外部客户增进交流,了解他们对IT应用的需求,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4. 向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使他们能高效运用现有的和新建的IT系统。

   

第3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汪波.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综合运输,2005(3):45.

第4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

中图分类号:F723.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1--0104--04

一、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现状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细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成为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分散风险,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所谓人力资源管理(HRM)外包,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承担的工作职能,包括人员招聘、工资发放、薪酬方案设计、保险福利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通过招标的方式签约付费委托给专业从事相关服务的外包服务商的做法。虽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经是一种趋势,但是其在国外与国内的发展步伐不同。在欧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经成为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有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人力资源外包总成交量为227亿美元左右,而且以每年31.7%的速度增长,而在中国国内,人事管理正在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也刚刚引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工作的开展尚不十分成熟。因此,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与防范,对我国物流企业利用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企业特征

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社会经济行为系统,其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化的物流,它关注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需求预测、选址、采购、生产进度、运输配送、装卸、库存控制、仓储、包装、订单处理、客户服务、退货、返还、废弃物、回收等每一个环节。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业务的高效化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形成,同时也使部门间、企业间、行业间的结合或一体化成为可能。伴随这些变化,现代物流企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1)组织结构一体化。企业生产物流与生产流程或生产工艺紧密结合或融为一体,物流已与生产工艺流交织融为一体,物流系统的流量、流速及作业质量都直接与生产的速率及质量相关联。(2)物流结构的多样化。现代企业物流已不是独立或自我封闭的系统,与社会物流分工的交叉或角色互换,如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自营的物流公司的企业内外部物流业务,尤其是集成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在物流系统的规划、决策、计划、实施、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完全一体化。(3)物流能力的综合化。企业物流的综合能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它不但要求如装卸、输送、转载等物料流运转的机械化、自动化或无人化能力、物料存储的立体化与自动化、信息流的及时性、准确性及信息的实时跟踪、交互与处理能力,而且要具有极强的内外部应变与协调能力,以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

三、及其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

尽管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着的风险纷繁复杂,但是从发包方来看,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的风险。前者主要包括成本估算、人力资源角色重新定位和员工抵制的风险等;后者主要包括外包服务商选择、文化差异和信息安全等。

(一)物流企业内部的风险

1、物流综合成本估算失误所带来的风险。物流综合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是物流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外包最原始的动机。如果外包成本远远低于自行完成成本,则企业将选择外包。但关键点在于,物流企业签订合同之前应该对物流综合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错误的估算将使得人力资源外包决策失误,满盘皆输。近年来物流企业发包方主要考虑因素中,服务成本在上升(见图1)。

出了挑战。若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没有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那么,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组织结构与部门职能的混乱。

2、员工抵制的风险。人力资源外包是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变革就必然会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外包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会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一些员工有可能被辞退、减少培训机会、换岗等,这就会引起员工的恐慌。同时,这会让员工认为是外包商在控制企业内部,如果外包商引进外部人才时没有和内部员工处理好,那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3、外包后人力资源部门角色重新定位的风险。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后,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将进行变化,相应也带来了角色的转变,也就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提

(二)企业外部的风险

1、外包服务商选择的风险。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差异,国内和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存在很大的差距。Greer(1999)认为,人力资源外包失败主要原因是外包商在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时,缺少关键的专业技能和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目前,国内市场上人力资源外包的服务商的数目逐渐增长,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等迅速发展。按照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在人力资源外包中,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形成了“委托一”(Principle―Agent)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无法真实了解外包商的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发展状况、成本结构等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以致外包前未能筛选到合适的外包商,造成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的结果。所以,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存在很大的风险,需认真鉴别,慎重选择。

2、文化差异的风险。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它们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外包是企业与外包商之间的合作行为,这一过程中将会出现不同的文化相容的问题,即产生文化的交叉与碰撞,它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最现实的障碍。如果外包商没有深刻了解企业的文化,就难免在外包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造成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下降,甚至造成外包项目的失败,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同时,如果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相关人力资源流程、企业执行力等不能够确保外包服务的效果,那么外包商所设计的方案将不能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3、信息安全的风险。企业向外包服务商提供的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企业战略、经营指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漏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外包商有可能控制企业,使企业不能自由选择服务商,外包商也可能与将来的客户分享合作中的知识产权。虽然企业与外

包商合作过程中签订保密合约,但我国目前尚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运作,出现问题企业往往无能为力。

四、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物流企业内部风险的防范措施

1、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核定预算。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物流成本控制规划,特别要做好预算。在核定预算的过程中,不仅要将企业内人力资源部门现有工作人员完成某项特定活动外包的成本,包括员工薪酬、福利、办公设备等成本进行比较,而且还必须考虑员工的未来能力变化、企业的技术状况变化、员工和管理人员对以外包方式完成此项工作的满意度、什么方式可以带来最高的回报率以及可能由此引起组织的混乱程度等。物流成本规划控制中,常见的预算基本类型有四种,即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水平和资本预算。前面三种类型用来控制直接费用的,最后一种类型则主要在对物流系统设计作重要调整时使用,比如在资金方面对设计、设备、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作出的支持。

2、在企业内部推行基于PBCs的激励机制,并与外包商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物流企业可以向IBM学习,在企业内部推行基于PBCs(PersonalBusiness Commitments,个人绩效评估计划)的激励机制。具体来说,从三个方面考察员工的工作情况:(1)Win(致胜)。员工必须完成其在中制定的计划,无论过程多艰辛。企业在实现目标时必须见结果。(2)Executive(执行)。执行是一个过程量,它反映了员工的素质,执行能力需要不断地培养。不光是决定员工工资,还影响员工的晋升。所以,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监控量。(3)Team(团队精神)。IBM有非常成熟的矩阵结构管理模式,有时候一件事会从全球的同事那里获得帮助,所以,团队意识应该成为第一意识。当然与员工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是必需的,应鼓励员工积极支持和参与外包项目,取得他们的信任,消除员工之间的习惯性防卫心理和内在抵制行为,让员工了解在外包中应扮演的角色,将信息和新的策略传递到公司的各个层面,以解释、指导和推动外包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外包过程中,企业要始终关心员工满意度、敬业度与忠诚度,随时掌握员工对外包的态度。企业应组织专人配合服务商的工作,密切配合服务商的各环节工作。对于项目运转过程中发现的变化,通过良好的沟通系统,服务商可以及时了解掌握,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进行协商,制定相应的措施。

3、人力资源部门构建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是伴随着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的转变及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职业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在人力资源外包后,人力资源部及其工作人员应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和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活动的监督者。外包后,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使自己逐渐成为企业CEO和部门经理的事业伙伴,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捆绑在一起,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公司战略的“联盟”,从而推动组织变革、构建学习型组织、做好高价值和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外包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活动的监督者,应该加强与外包商及内部员工沟通、参与外包商的服务提供过程、监控外包商的财务和安全状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督促并配合外包商对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持续创新。

(二)物流企业外部风险的防范措施

1、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外包商。外包是一个长期的决策与投入,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外包商是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通过对深圳、上海和北京的调研也得到证实,有87,5%(42家)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在他们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决定哪些事务进行外包;有57,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机构选择的因素可总结为三个维度:成本维度、质量维度和合作维度,如图2所示。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不能仅着眼于成本考虑,还应对外包服务商的信用、操作经验、对企业的实质效果、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密程度等内容进行充分、深入的交流,同时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目的等具体要求去选择与本企业的规模、企业文化、外包项目的具体要求一致的外包商,使得风险和收益得到理想的平衡。

2、加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在企业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非常重要。企业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跨文化管理。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应培养全球化观念,构筑具有弹性、多元化及本土应变性的全球战略协作关系和团队精神,搭建有效的沟通信息网络,通过制度安排和跨文化培训建立企业内不同事业部以及企业之间不同文化的信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的复杂程度在不断加深,熟练地掌握全球通用的语言――英语,显得十分必要。从服务外包的服务内容而言,当前中国的优势区域相比印度,仍集中在较低层次服务项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后者比前者占有语言上的优势,和外包商进行沟通更加便捷(见图3)。就外部而言,企业应与外包商之间通过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建立一种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3、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工作。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应该经常向员工强调信息数据对企业竞争发展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关系企业核心能力的商业机密必须掌握在企业管理层极少数人手中。由于企业大多数的信息资料,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披露给服务商的。因此,在信息安全的保障方面,人力资源部应当与相关的部门进行协作,建立起文件壁垒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避免机密信息的外泄。同时,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泄密。另外,企业应将安全责任写进外包合同,明确违约赔偿事项。

从企业内外两方面结合来看,企业应实施外包过程中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所谓全过程动态管理,就是在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后,企业应该对其全过程进行风险监控与管理,以便在风险出现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在全过程管理中,企业要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外包服务商要根据这些目标,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组织措施。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同步控制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跟踪检查和分析外包服务商行动结果与企业计划目标的偏离程度,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第5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基地;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99-02

顶岗实习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特色、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物质保障基础。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通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实习基地还可以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它有助于学生更早的了解企业,融入社会,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顶岗实习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组成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总体成长十分有帮助,总体来说,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并予以进一步完善解决。

一、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融入于真实的物流生产环境中,了解掌握最新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把校内学习的物流知识运用到物流企业生产实践中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而顶岗实习恰好好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需要。

开展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意义重大,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以完善教育教学为目的,以提升实践技能、增进就业、服务企业为宗旨,开展全面的、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将教育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紧密联系,总体实现校企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互惠双赢。为此,校企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应遵循学生全面成长和教育教学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目标和顶岗实习教育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顶岗实习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共同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就业市场的衔接。

二、当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具有完全的经营自。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以追求最大利益化为目标,有理由可以不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而是以自身利益发展为前提,有条件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这种环境下,各种问题随即日益凸显。

1.双方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观念不一致。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对在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认为开展顶岗实习主要是完成学校各类教学评估需要,学生顶岗实习没有很好的顾及企业的需求及利益,造成我院积极合作、热情高而企业合作不冷不热的现象;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把合作当成缓解企业某一时期人力不足的途径,希望学生在生产订单多、工作忙、需要大量用工的时候顶岗实习 ,如“双十一”及各类大型促销活动,不支持学生在订单高峰期返校学习;而在订单任务不多不紧的情况下,企业则不太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总之,企业不愿也不可能因为学校的教学安排而随意安排顶岗实习,也不关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也没有把学生成长融入企业文化中,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支持力度不够。

2.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不完善。首先,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一直都是单一的“随机”式的顶岗实习模式;其次,系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多数靠面子,基本是无偿性的,由于物流师资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科研和实践教学能力比较薄弱,无法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技术支持,长此以往,企业得不到实质性利益,缺乏吸引力;第三,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没有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订单教育,企业没有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培养所需员工。因此,校企合作双方运行机制的基础点没有放在互惠共赢和相互促进发展上,还没形成良性合作机制。

3.校企合作建设顶岗实习基地校内运行保障环境不佳。首先,学校层面缺少全面完善的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标和宏观规划,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基地运行和管理方案,保障和激励等基本制度不完善,没能为实习基地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系部层面没有明确实习基地的负责制,缺少实习基地的顶层设计,对本系的物流实习基地在结构、层次、数量上没有全面规划,寻求校企合作机会不积极主动,思想封闭。没能为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第三,在专业和教师层面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不清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完善,教师在参与顶岗实践教学中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淡薄。

4.校企合作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实习的岗位与专业培养方向不吻合。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岗位往往是企业急需要人员的岗位,即“依岗设人”,一线岗位最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这常常形成学用不一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和掌握重要技术,同时,顶岗实习的岗位通常是固定在某一工位,没有能够做到定期换岗操作。以至于学生无法全面了解企业运作,视野不够开阔,从长远看,时间长了,学生对顶岗实习会产生怀疑和不认同。

三、解决目前校企合作建设顶岗实习基地问题的建议

1.重塑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实习基地建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重新树立为物流企业服务的理念,主动融入物流企业发展的价值链中,力争做到教育教学结果与物流企业的需求完美结合。

2.坚持“合作双赢、互惠多赢”的原则,是保证实习基地长期稳定发展运行的基础。也是校企合作良性循环的纽带。基地建设校企双方要寻求支撑不同需求的利益支点,通过合作协商,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在实现企业利益需要的同时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3.建立校企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协调机制。首先在战略层面上,应制定双方共同的长远目标和长期规划,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其次,在策略措施层面,签订《顶岗实习双方协议》、《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基地计划》、《顶岗实习期校企双方教育教学环节基本要求》、《顶岗实习期校企双方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办法》等常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实践教学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协调组织机构,配备兼职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同时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业,具体协调好岗位调配、食宿待遇、工作时间、学业促进、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关系。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协商并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学校要配合实习单位,共同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就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4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顶岗实践基地建设上的重要作用。学生是顶岗实习基地的教育主体,学生在基地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否顺利进行,有赖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基地建设与运行中至关重要,基地实践教学中思想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在坚持学校与物流企业齐抓共管的同时,辅导员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思想工作,并教育学生认真遵守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辅导员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综合素质。

5.对建设实践基地的可能性进行充分研究,努力扎实推进实践基地建设。首先,院系要审视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和办学规模,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作为校企实践基地的合作对象,签订校企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其次,物流管理专业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协调参与管理并组织实施,第三,校企双方要定期进行总结交流、评价和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度。

物流管理专业能否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上深入开展、能否长期与物流企业良性合作,取决于双方需求及利益平衡点的把握,取决于合作中各种保障机制的合理建立。所以,学校、系、物流企业、都要继续努力,建立完善的规则制度,诚心诚意协调各类关系,建立可靠的基地建设资金保障制度,相互促进,通过顶岗实习结合,实现学校、学生、物流企业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孙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第6篇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物流企业 绩效评价

一、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正确合理地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传统的物流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财务方面的考核,往往忽视了非财务的因素,而财务指标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滞后性、片面性和短期性的缺陷,这就影响了绩效评价的效果。物流企业的绩效受人、财、物、信息、服务等各种因素及其组合效果的影响。因此,应该从整体上对物流企业进行评价,采取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从而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价。

2、目的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框架应围绕着评价目的而构建,应依据评价目的确定的总目标和子目标来设计评价体系,从而保证评价指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发展规划是一致的,并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和战略规划的实施。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注意指标含义的清晰性和直观性,便于理解和收集相关数据;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应易于采集,并尽量与现有的会计、统计资料相衔接;应避免指标的重复和交叉,造成评价的复杂性。

4、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

当物流绩效驱动因素难以进行定量化描述时,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1、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研究所总裁戴维·诺顿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一个将宏观的、抽象的战略如何转化成运作方案或工作计划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互为关联的维度来平衡定位和考核企业各个层次的绩效水平,这四个维度充分考虑了影响企业运营的各种因素: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市场因素和内部运营,它以平衡为诉求,寻求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短期绩效与长期价值的平衡、落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之间的平衡、外部指标(股东和顾客)和内部指标(员工和内部流程)之间的平衡。

2、改进的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条因果链,展示了业绩与业绩动因之间的联系。为提高经营成果,实现股东价值,必须使产品或服务赢得顾客的信赖;要使顾客信赖,必须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为此改进内部生产过程;为保证长久的内部运营能力,企业就必须不断创新,在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

平衡计分卡引入非财务评价指标,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提供一种考察价值创造评价企业的战略方法,从而克服了单纯利用财务手段进行绩效管理的局限。但是平衡计分卡仍然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了,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度,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改进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社会责任、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发展等五个方面,其逻辑关系见图1。

三、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根据改进的平衡计分卡原理,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从社会责任、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五个方面选择物流绩效评价指标。

1、社会责任层面

社会绩效由劳动就业、环境保护和社会贡献与积累等三个方面组成,是整个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最终环节,同时,社会绩效的高低又将直接影响下一经营周期的经营绩效。社会责任层面的绩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衡量。

(1)(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的水平。这一指标可以通过物流企业的运营给当地社区带来的直接就业人数或间接带来的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当地就业人数的比例来衡量。

(2)环境保护。一是生态效率。其是企业为改善当地社区的环境而投入的资金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

2、财务层面

物流企业财务层面的关键成功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盈利能力、资金流动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

(1)盈利能力。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即物流企业报告期内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反映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累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营业收入利润率,即物流企业报告期内所取得的净利润额与营运总收入的比值,它表明企业每单位收入所带来的营业利润,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2)资金流动能力。包括:固定资产周转率,即在一定时期内,物流企业的销售收入净额与全部固定资产的平均总额的比值,是评价物流企业固定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存货周转率,即某个期间的出库总金额与该期间的平均库存金额的比值。这一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接到运输或存储等业务、实施物流业务、业务结束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即经营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值。应收账款和存货一样,与资金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可以增加经营业务,也反映出企业管理应收账款方面的效率。

(3)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即物流企业报告期内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即物流企业报告期内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反映企业长期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4)发展能力。包括:销售增长率,即企业本年销售收入相对于上年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销售增长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扩张情况,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的重要指标。利润增长率,即(本期利润÷上期利润)-1。

3、客户层面

客户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五个方面,即市场份额、客户的获得、客户的保持、客户满意、客户获利能力,且每一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衡量指标。

(1)市场份额。其反映了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上所占的业务比例。它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来计算与评价。

(2)服务质量。物流服务质量主要从服务的可靠性和可得性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可靠性。其是衡量物流质量的指标。物流活动中最基本的质量问题就是物流服务是否能保证客户订单完成的精确性,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衡量。

客户响应时间是物流企业从接到订单至发出货物的总时间。该指标反映了物流企业快速处理业务的能力。

5、学习与成长层面

物流产业中,学习曲线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物流企业要不断成长,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员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理解和把握客户的定制化物流需求,包括物料需求、运输需求、配送需求等。针对物流服务的特定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保持并有效地扩大市场。学习与成长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员工能力、员工满意程度、内部学习环境的评价上,主要是强调企业员工和团队的能力。

(1)员工能力。其可以通过员工生产效率、员工的知识结构等方面体现。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导入平衡计分法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物流企业的运营绩效,有利于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一些物流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并借鉴其他企业通用的成功经验来引进平衡计分卡。

【参考文献】

[1] 李昕、祖峰:平衡计分卡与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商业时代,200(29).

[2] 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7(5).

第7篇

【关键词】 企业物流 成本管理 管理缺陷 对策

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总称为物流成本管理。具体而言,是指物流设计、物流运行以及物流结算的全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物流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检查等方面。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最终目标是通过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1. 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和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在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物流成本的核算由于缺乏统一可操作的标准,总体上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各企业依据自身的情况来把握物流成本。虽然国家在2006年9月颁布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多数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仍没有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混淆在其他费用中,物流成本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在会计制度中也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目,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因此,依照常用的会计方法无法清楚核算物流成本,企业也就不能掌握物流成本状况。

1.2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一方面物流成本列示于其它成本中,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重视物流方面的显性成本,如运输费、搬运费,而对隐藏在物流环节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费用却忽视了,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而带来的风险以及组织效率低下而耗费的时间成本,更是缺乏足够的认识。再者,只着重于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仓储、销售等环节;只着重于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只着重个别企业本身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之间物流的统一管理。

1.3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化不够

由于“条块分割”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信息数据彼此独立,缺乏统一的评估管理。由于行业划分过细,各自为政,核算口径不一,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少数企业也重视物流成本核算,但没有科学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发挥物流成本核算的应有作用。企业的物流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子系统,单从某一个职能部门进行核算,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

1.4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不够

企业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重视不够,物流成本意识缺乏,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导致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差。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管理的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没有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应该认识到,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单体现在物流管理部门,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意识。

1.5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我国企业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寻求改善企业内部物流活动来降低物流成本,对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增加绩效研究不够。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2. 解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陷的基本对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形成战略成本管理。

2.1树立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理念。企业必须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把现代物流看成是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措施,按照现代物流要求,加强对物流发展的宏观引导,成立专司物流管理部门,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2准确计算物流成本。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保证物流成本的可比性;确定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制定相应的方法体系和核算体系。例如物流作业成本法,就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体系。

2.3加强企业职工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物流成本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各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2.4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传输,做到资源共享,避免无效作业,减少作业环节,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5积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使用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物流束缚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从而降低作业成本。另外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将给企业物流成本降低带来机遇。

2.6重视物流人才培训。开展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为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物流人才,解决物流人才短缺问题。

结语

传统的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对企业已经迫在眉睫。企业要谋求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位置和长远发展,必须在起步阶段寻求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我国多数企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2008,(04).

[2] 李云霞.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7(02).

[3] 邵瑞庆.物流成本的计量与核算[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02).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物流 行动导向

很多老师认为物流课不太好上,有些内容太抽象,学生不感兴趣且觉得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方法很多,行动导向教学法便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要上好物流课,除了使用常见的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等),还应使用其他方法,如行动导向法。行动导向法的特点:(1)采用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活动模式”。(3)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5)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形成评价)。行动导向法的类型: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法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这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新颖,而实际效果也确实很好,因而值得认真学习与推广。物流教学中可以运用哪些行动导向法?如何运用呢?

一、卡片展示法

卡片展示法是在展示板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卡片展示教学法的结果总是一张张挂满各种卡通纸片的张贴板。

1.开题。常采用谈话或讨论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或解决的课题,并将题目写在盖纸、云彩形或特殊的卡片上,用大头针钉在展示板上。例如,第三方物流方案的选择与实施,老师把企业面临的问题和现有条件等展示在板上。

2.收集意见。学生把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由教师、学生自己或某个学生代表钉在展示板上。每张卡片的书写应该使其钉在展示板上后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

3.加工整理。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和归类等方法,将卡片进行整理合并,进行系统处理,得出必要的结论。

4.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必要时,可用各种颜色的连线、箭头、边框等符号画在盖纸上。

5.将卡片用胶棒粘贴在盖纸上固定,成为最终结果。

原则上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节制自己的主动行为,而只是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或介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采用卡片展示法的目的,是要获得一个所希望的、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意见的结果。

二、实物展示法

物流教学涉及到各种运输工具、储存工具、搬运工具等,我们可以在实训场尽可能地展示实物,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如果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展示真品(例如价钱太高等),则可以展示模型。展示物品的来源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得。

1.购买或订做。这一方式得到的真品或模型较好,但是成本较高,数量不宜过多。实训场可以配备一些货架、扫描器等物品。

2.向企业借用。在学校的一些重要活动,如科技节等节日进行展示,效果好,成本低,但难度也比较大,因为很少有企业愿意外借设备。学校可以利用校企业合作的机会向企业提出。

3.学生赴企业参观。学生到企业参观,不但能看到各种设备,还能亲眼看到机械的操作,甚至能亲身体验到物流企业的环境,物流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及企业的文化等,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是怎么样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参观前,一定要选择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实力,与专业相对应,而且离学校不要太远,交通方便的企业。这些工作不能“临时抱佛脚”,而是在平时就要开始留意并着手的,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与企业的老总,人事主管打好关系。

4.学生制作。通过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制作各种简单的模型,然后把可用性大的模型保留下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满足模型展示的需要,一举两得。

三、案例分析法与大脑风暴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大脑风暴法是将少数人召集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自由地思考和联想,提出各自的设想和提案,所有参与者不准对其他人言论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一种讨论方法。

在物流教学中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法和大脑风暴法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分析物流公司的实际存在问题。其步骤如下。

1.展示案例并提出问题。例如:某配送中心希望提高效率,但是空间不足成为瓶颈,应如何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注意在讨论的过程中必须控制秩序,避免出现过激的争论或演变成侃大山闲聊。

3.记录并汇总。

4.总结评价。学生得到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应该更改流程,有的认为可多开一个出口等等。无论哪种结论,学生都列举了充足的理由。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合理性的建议,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四、模拟情景教学法

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识方法。

1.如何选材。模拟企业的选择有以下几种。

(1)学生参观单位。学生在参观时对该企业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深入,以这样的企业作为案例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2)往届学生的实习单位。学生很可能也在这些单位实习,所以学生对这些企业同样感兴趣,但是与前面情况不同的是学生对这些企业还不了解,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把此类企业作为案例,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分析,待学生熟悉以后再进行模拟实验。

(3)行业内著名的企业。这些企业流程合理,技术先进,企业分工比较细致,规章制度比较完善,是很好的模拟对象。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实验题材。

(4)教师自己设计的企业。模拟真实企业操作的好处是接近实际,但现实中的企业由于自身业务的关系,不一定完全采用标准的流程和技术,这可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有偏差,但是由教师设计出的“完美企业”则可以避免以上问题。

2.如何分配角色。模拟情景教学法角色的分配必须按企业的实际岗位及人数比例进行设置。既然是模拟情景,就应该做到尽可能真实,如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则所谓的模拟就毫无意义了。例如,在进行某某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模拟时,要按其公司标准设置信息组、门卫、收货组、理货组、拣货组、调度员、装车组、送货组等岗位。每一岗位由一名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该组的组长,负责与其它组的沟通和本组的组织工作。在分组的过程中,应根据流程及场地等要求合理安排人数比例。

3.如何进行场所和工具的准备。场所的选择有如下几种。

(1)实习基地企业。不少学校都与相关的企业有密切的联系,有些企业甚至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学校经常到这些企业进行参观及交流等活动,学生毕业前的实习也在这些企业进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在这些企业进行真枪实弹的练习,则无论是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在为以后在该企业的实习准备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校实验室。毕竟愿意接受“打扰”的企业为数不多,实际上,模拟情景更多地选择学校自己的实验室。学校的实验室是一种通用性很强的实验室,采用较标准的流程,少受时间制约,不需要考虑企业等外界因素,方便实用。

(3)课室。学校建设一个实验室可能需要一大笔费用,如果学校没有实验室,也可以利用一个大课室来作为实验场地,以桌椅等工具来临时组建一个场景。在组建的过程中,教师作指导,主要的布置工作由学生完成,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了,印象也加深了,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结果。

4.如何进行活动过程的控制。在活动之前,教师对活动进行详细的介绍,选择好“业务骨干”。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只有在必需的时候,教师才“出面”。

5.如何进行评价和总结。如果只完成以上过程,学生只能熟悉业务流程,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流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哪些方面要进行改善?应该如何改?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进行思考的。教师要趁热打铁,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地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理解。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表现、效果等进行评价,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以提高下次活动的质量。

总之,只有通过以上各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将知识系统地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