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传媒论文

体育传媒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2: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传媒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体育传媒论文

第1篇

(1)新媒体的概念

首先,新媒体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前提之上的,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双重条件之下,新媒体逐渐应运而生。新媒体的产生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出现的,一般来看,新媒体是一种可以向受众提供更多丰富的信息,通过更多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推送的媒介。例如,网络、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等智能产品的出现,都可以称为新媒体。它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要求和生活特点,进而可以更为有效的满足当代人对于信息的获取要求,从而有效地实现和弥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不足和劣势。

(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也是新媒体顺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它所具备的特点包括:传播主体普遍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以及传播内容丰富化。首先,传播的主体已经不局限于电视观众,它可以使得人们在任意时候,进行新闻的获取,更多的人都可以接收到相应的电视新闻内容。其次,在许多的传播平台都可以有相应的新闻获取,甚至比电视可以更早了解这些内容,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信息,从而掌握更多的新闻内容。最后,传播内容的丰富,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就集中在文字、图片传播上,而新媒体背景之下的传播,可以更为有效地实现对内容的丰富,包括动态图、视频等,都成为激发人们获取新闻兴趣的重要保障。

二、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问题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并不是说将要被取代,而是应该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首先,要明确传统电视新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新闻的播出时间受限,许多时候都必须要观众在固定的时间点,选择固定的频道来观看新闻内容,这就导致了时空的局限性,以及对于观众自身积极性的一种抑制。其次,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相对枯燥,观众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比较有限,并不能够兼顾到全部的受众。所以受众的范围不能够扩大,很多时候也很难真正地实现新闻传播的意义。

三、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变化

(1)传播方式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和传播。首先,促进了大众对于新闻内容的接受。传统的新闻内容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视或者传统的纸媒进行传播的,而新媒体的崛起,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媒体传播的渠道。手机、平板以及网络终端,都成了传播新闻的途径,所以人们可以更加随意地在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内进行新闻内容的获取,再也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电视新闻时间安排。这种传播方式的变革实际上也是新媒体在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新的传播方式,要不断地进行推广,这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新媒体平台的推送。

(2)传播方法的变革

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传播方法与从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传播方法具有许多的弊端,而新媒体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传播方法的变革,可以有效地推进电视新闻的传播。人们可以在更多的时候进行新闻的获取,也可以有效的把握电视新闻传播的方向。现在的传播方法包括互联网传播,这样的一种传播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传播方法,从最初的报纸、杂志、广播、影视、网络,实现了很大程度的一个跨越,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传播方法的不断深入变革,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进行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样的传播方法背后,电视新闻的传播更加具有推广意义,人们获得的新闻内容,也将更为全面、真实与直观。

(3)传播内容的变化

在传播内容的变化上,确实新媒体视域之下,具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首先,传统的电视新闻内容,主要就是有关于国家大事或者政策法规的,这些与许多观众的实际生活都是具有较小关系的。所以许多时候观众并不能够带着更多的积极性来看待这些新闻内容。其次,传统媒体播报的新闻内容过于死板和单调,人们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有自身息息相关的内容。而新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与从前相比,确实有了许多突破。新闻内容除了文字、图片、插图,更是有了许多的动态图或者短小视频,这非常符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满足传播的特点和要求。另外,作为全新的一种新闻传播手段,更是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将新闻内容按照板块进行分类,一方面便于人们的查找;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要求。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的变化与丰富,是改变人们对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弊端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人们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汶川地震 网络媒体 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社会性、负向性和不可预料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会对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这个时期的舆论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可以化危机为转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在选择信息、反馈信息上具有了更大的自,增加了人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原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直被动的受众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这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网络媒体全天候、全方位、全频道地进行连续报道和立体宣传,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丰富、全面的报道,在第一时间把地震灾区的灾情和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告诉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赢得了广大民众的高度赞誉,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大大提高了我国新闻媒体在世界上的公信力和在全球受众中的影响力。中国网络媒体的优异表现,充分展示了网络媒体的整体自觉与成熟进步,为开展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搞好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丰富经验。那么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在突发事件中又该怎样引导舆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提:即时、准确的信息

对突发事件新闻而言,传统的报纸媒体只有等到下一期报纸才能刊出,少则几个小时,多则数日。电视台、电台则要对录像、录音等素材进行视频、音频的编辑,而这都需要时间。这就使得网络在处理突发事件新闻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受众对新闻的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在报道突发事件时,网络媒体的即时播报或准即时播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因而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中占得一定的先机。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14时46分,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14时53分,新华网再次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新华网这条消息后,一分钟之内被点击近千次。据不完全统计,在地震发生后短短四五个小时内,各网站搜索引擎有关“汶川”的查询达3000万条以上。地震灾害突发初期,当公众出现灾情信息饥渴的时候,网络担当了媒体先锋的重任。国内各大网站建立了以新闻中心为主、博客、播客、论坛、手机短信等形式参与的报道团队,24小时滚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信息和评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仅半个小时,互联网上就出现了来自灾区的第一声呼救,阿坝州政府网站了题为“阿坝州汶川县7.8级地震后发生3次余震”的信息,介绍了地震简要情况和防震减灾系统应急预案已启动的信息。此后,许多灾区孤岛的重要信息,透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向外界传送。阿坝州政府网站成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媒体和所有心系灾区的人们了解灾情的重要渠道,搭起了灾区孤岛与外界的信息桥梁。这个平时一天访问量只有几千人次的网站,地震发生半天内访问量高达18万人次,到14日下午访问量达到创纪录的60多万人次。

二、营造正面舆论场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络媒体在虚拟空间形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正面“舆论场”,并在一定时空、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主导了现实社会舆论,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抗震救灾。

网络舆论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及新闻跟帖构成。这种特性,使互联网上既有正面声音,也有负面消息,甚至还有造谣污蔑、混淆视听的各种杂音、噪音等有害信息。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规律,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网络舆论引导的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就能够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虚拟网络空间营造强大的网上正面“舆论场”。

谣言历来是突发事件的伴生物,会给个人、社会、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伤害和破坏。耸人听闻的谣言如果通过网络大量转载复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呈爆炸式放大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谣言的传播却被空前压缩,网络并没有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和传播渠道。网络媒体依靠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优势,创造性地发挥了矫正器的作用,国家、军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及时上网,很快封杀了谣言的传播。

个人授权声明过去并不多见。5月27日,中国军网首次出现个人授权声明:“今天,有门户网站称,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说唐家山堰塞湖已泄洪,还说刘宁建议用轰炸机炸坝。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唐家山堰塞湖现场抢险指挥部副总指挥刘宁授权中国军网发表声明:这些纯属谣言。”

军队在网上授权声明可能尚属首次。5月28日,中国军网司令部声明:“最近,有门户网站称,某师侦察连两名侦察兵在前往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途中牺牲。司令部授权中国军网发表声明:这些纯属谣言。截至目前,抗震救灾部队并无人员死亡,现在抗震救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条条震后辟谣的信息,一个个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在网络空间迅捷出击,使流言止于事实,让谣言不攻自破。在如此大灾面前,网上的快速澄清终于使谣言失去了滋生流行的空间。

主席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所作的关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的论述,把网络媒体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中国互联网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效从实践上证明了网络媒体正在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神圣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形成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我们相信,面对互联网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媒体必将大有作为。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互联网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网络媒体,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在走向成熟和理智的道路上,时时处处都呈现出“双刃剑”的两面性。网上正面积极的舆论曾在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错误消极的网上舆论也曾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网络监管尚存在不少漏洞与“空白”,中国网络媒体在自我净化和完善发展上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网络:抗震救灾的新战场》,《报》,2008年7月16日

②《汶川大地震:中国网络媒体的嬗变》,《网络传播》,2008年6月

③《加强网络媒体建设 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报》,2008年6月26日

第3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装演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习俗和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具有朴实、醇厚、韵味十足的特色。它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民族以及民间的艺术理想,更是反映了艺术魅力与艺术需求。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在改革、开放的格局下快捷起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西方等国家的文化形态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冲击着中国包装设计市场,这给我国还未成熟定型的市场带来了不少诱惑,造成了我国包装设计独立思想和语言形态的缺失,消减了民族化包装语言形式,阻碍了我国的创新道路。我国包装设计在信息多元化环境影响下,应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包装设计文化载体的传播能力。

和谐思想一直制约影响着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以传统纹样、传统色彩、传统民间艺术和传统风格的表达。纵观早期的包装设计,和谐思想在其中也有体现,但是和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和谐化设计不能完全划等号。现代的包装设计中的和谐化设计是超越了包装本身这一概念的,延伸至人与包装,包装与环境等一个系统、全面的设计。它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为指导,以和谐化为设计方向,突显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绿色、人文、科技三大特色,具体来说就是使包装、人、自然环境三者达到和谐统一的整体并应用于包装实践中。也就是要重视包装与消费者、包装与环境、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谐思想在包装设计中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一点是人与包装的和谐。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人与包装的和谐实际上就是消费者与包装设计的和谐,体现在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包装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为消费者服务,全程都要考虑消费者的喜好、使用是否便捷等。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也制约着包装设计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是随着社会发展在变的,所以人与包装的和谐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消费形态的变化,一次性包装、便携式包装、易拉罐、罐头等等,这些新型包装都是为了响应消费者需求而应运而生的,和谐思想的体现。而如今又为了满足大都市中快节奏生活的消费者,包装设计者也把消费者使用时的效率和时间作为研究因素,从而微波食品,真空包装,冷冻食品等这类包装产品应运而生,体现了现代包装的便利性,实效性,简洁性。罐头类产品经过加工抽真空密封等步骤,多采用的铝制包装容器,铝质感易给人冷漠、冰冷、单调的感觉。因此在这类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应该更注重人情味的设计,让产品生动起来。分别为中国的鱼罐头和日本的鱼罐头的包装,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设计直接引用了具象的图来装饰过于写实,缺乏设计感和艺术刻意的夸大包装,要与内部产品和谐统一,并要做出自己的风格,突出自己的特色。第四点是商业性与包装艺术性的和谐。优秀的包装也可以作为一件艺术品,被陈列、被展示。但是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不可过度,就算成为了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但不能仅仅被艺术家、设计师欣赏,还要受到消费者的认同,在市场中经得起考验,获得双赢。因为包装作为市场化的产物,是以服务大众为首要目的。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灵活应用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对市场做好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化解包装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

中国经过数千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即使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也不会过时,它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和独特魅力。对于传统文化如何发扬与继承,作者认为应该在比较中鉴别,在现象中归纳,伴随着时展前进,不能盲目固守于旧的迂腐不化,要创新开拓未来。

二、中国审美意识与在包装装演设计中的体现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篮球规则;调查;大学生 

 

引言 

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个极为普及且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作为篮球运动技术发展的指导性法规——篮球竞赛规则,可为组织、裁判篮球比赛提供客观统一的依据;更是开展及参与欣赏篮球运动竞赛的重要条件,所以对篮球规则的了解和熟知在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热爱和积极参与篮球运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热衷于篮球运动但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学习相对滞后;由于学生对篮球规则的不甚了解,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在校际学校篮球比赛中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普及和校园秩序的正常维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校的普修篮球课200名爱好篮球运动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4.74%。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论文,收集整理并吸收有关国内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文献资料。 

1.2.3 数理统计 

运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我校学生获取篮球规则知识的渠道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目前我校学生篮球规则知识的来源广泛。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主要途径,61.18%的女生主要通过体育课堂获取相关知识;另外,有23.53%的女生通过大众传媒的各种方式获取篮球规则的相关知识,而女生通过课外培训获取相关知识的比例仅为2.3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长及女生本人对篮球运动的认识程度还较低。我校学男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的获取主要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所选比例为68.42%,位居第一;远超过体育课教师对篮球规则知识的传授,我校学男生通过体育课获取篮球规则知识的比例为18.95%;而男生接受课外培训的学生为数不多,比例仅为8.42%。对教师在课上讲解规则情况的调查显示,有8.33%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师经常讲解篮球规则知识,有77.78%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师只是偶尔讲讲篮球规则知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篮球教师在篮球规则知识的讲授方面还远远不够,应引起篮球教师的高度重视。 

分析认为,由于过去新闻媒体的落后,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也只是在学技术的同时较为零散地了解一些体育规则知识和概念。随现今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国际性重比赛的日益增多,观赏高水平赛事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内容和体育素质的表现方式。而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学生获取相应的体育知识的实效性方面已经受到以大大众传媒(电视、网络、报纸等)的冲击;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观赏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益?这也对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我校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掌握及状况 

我校学生掌握篮球规则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男生有比例为29.48%的同学对篮球规则知识相当精通,有39.22%的学生了解一小部分规则知识,但仍有31.58%的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完全不了解;调查显示我校学女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精通的人竟为0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仅有7.06%的女生对规则知识了解大部分,然而仍有48.24%的女生对规则知识完全不了解,可见抚顺市大部分学学生对规则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学学生获得篮球规则知识的途径较多,但是这些途径在篮球规则的解释上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学生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有着较高关联。目前,体育新课程把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实践证明,由于规则知识的缺乏,反过来也阻碍和影响了学生参与、欣赏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另外,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对于篮球规则知识的了解程度要远低于高年级学生;我们认为除以上原因之外,也与学生在初中时的体育教师自身掌握的篮球规则知识相对缺乏,有些教师脱离实际地理解、解释规则有一定关联。 

2.3 我校学生对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 

我校学男生中有26.32%的同学非常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有61.05%的学生持“一般”态度,所选比例位居第一;有12.63%的男生不想了解篮球规则相关知识,对篮球运动不感兴趣,求知欲低,持无所谓的态度;我校学女生有17.65%的学生非常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有42.35%的女生想了解篮球规则知识,但女生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为40%,所选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男女生对于规则知识的学习持积极态度的分别占26.32%和17.65%,我校学男生对篮球知识的求知欲要比女生强。 

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过于偏重篮球运动的娱乐成分,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学学生对规则知识的求知欲相对篮球技术要低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学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还是积极的,部分学生认为篮球则知识的要求和难度较其他运动规则相对高,学习起来有困难。同时学生们认为在自己想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时候,苦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对于规则的解释。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课仍然是学生尤其是女生了解、学习篮球规则知识的主要途径,男生对篮球规则知识的获取主要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 

3.1.2 我校学生掌握篮球规则知识的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同学只了解一小部分或完全不了解,可见抚顺市大部分学学生对规则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男生掌握程度稍好于女生。 

3.1.3 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学学生对规则知识的求知欲相对篮球技术要低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的学学生篮球规则知识求知态度是还是积极的 

3.2 建议 

3.2.1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第5篇

[论文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北京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依赖大众媒介获取北京奥运会资讯的情况及其影响。

奥运资讯,指大众传媒传播的有关奥运新闻、奥运知识、奥运动态、奥运人物等信息,也称媒介奥运资讯。北京2008年奥运的相关宣传通过不同媒介传播并向受众施加某种影响,是人们通过奥运资讯传播而进行的社会互动过程。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是最活跃的体育群体,是申办和参与举办奥运会的主流人群,奥运会的准备和举办过程将对他们丰富奥运知识和参与体育发生多方面的影响。

本研究对象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媒介宣传和北京大学生。对大学生的调查方法采用的主要是“概率抽样”中的“多段抽样”,即先抽出6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大学、北京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然后再从中抽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样本。本项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3份,有效回收率为89.13%。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通过媒介接触,对接受奥运会宣传的态度积极主动,具有更为独立的现代意识,显示出相当明显的批判精神。但是,我们也看到,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言,媒介同大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

大学生依赖媒介提供的奥运资讯

1、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媒体介入

现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因素之一,是迅速发展、广泛普及的大众传媒。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介入程度。

在对大学生“除了您必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间之外,您每天的休闲时间大约是多少?”的调查中发现,40,3%的大学生每天的休闲时间大约在3—4小时;5—6小时的占19.1%;1—2小b时的占16.2%。在对大学生利用休闲时间接触媒体方式的调查中,上互联网是第一位选择的有64.4%,38.4%的大学生选择了“看电视”,有51.1%的大学生选择了“读书”,“看报纸杂志”得到了44.6%大学生的青睐。由此可见,对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的接触在北京大学生业余生活方式中占重要的地位。

2、北京大学生接触媒体奥运资讯的动机

调查发现,对于大学生休闲时间接触网络中关于奥运资讯方面,“关注体育明星、体育名人”占32.4%,“增加体育的新知见闻”占28.5%,“关注中国举办奥运的成功”占27.2%等。对于电视媒介,大学生为“增加体育的新知见闻”占55.5%,“了解体育赛事”占54.6%,“关注中国举办奥运的成功”占53.9%。对于报纸媒介,大学生为“与朋友、家人共享余暇”占51.1%,“了解中国在奥运筹备工作情况”占32.7%,“增加体育的新知见闻”占28.4%。对于杂志媒介,大学生选择“关注体育明星、体育名人”占21.3%。对于广播媒介,所有动机的选择未超过1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通过不同的媒体接触奥运资讯的动机不同,大学生接触媒体奥运资讯多是积极主动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需要,当这些需要指向媒介时,形成了一定的媒介期待,这一媒介期待将促使大学生去接近某种媒介或某种媒介体育信息的内容,并引导大学生进行信息加工,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或其他无意的结果。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大学生的主动性。可以看出,这一过程并不仅仅是认知或获取知识的过程,当大学生从娱乐目的出发,接近媒介,达到娱乐方面的满足,这一过程可能所付出的心智努力相当少,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是主动的。

大学生媒介奥运资讯的接触渠道

对于北京大学生与媒介奥运资讯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大众媒介奥运资讯的综合影响力,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生经常接触媒体种类的顺序是:网络20.2%、电视18.8%、报纸12.4%、广播10.4%、图书7.6%。大学生接触不同媒体奥运资讯时间的选择均值顺序是:网络—电视—报纸—广播一图书。从这里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总体上的媒介奥运资讯接触频率和时间结构基本合理。从标准差来看,北京大学生群体接触不同媒介奥运资讯时间的差别从小到大依次为广播(标准差1.1605)、图书(标准差1.1995)、报纸(标准差1.2277)、电视(标准差1.3750)、网络(标准差1.4715)。北京大学生接触网络奥运资讯的接触率和时间都是居于首位,接触其他传媒的总时间量明显减少,这与网络媒体的崛起直接有关,显示了网络功能的多样性、丰富性。

大众传播媒介在北京奥运宣传过程中,对受众主观意识(包括观念、态度、心理等)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调查所显示的,对于“关注北京2008奥运的成功举办是爱国的表现之一”这一观点,大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占76.6%(“非常同意”50.4%和“同意”26.2%)。大学生对“接触媒介奥运宣传可以增长见识”这一观点,倾向于肯定态度的占73.7%(“非常同意”33.0%和“同意”40.7%)。大学生群体对“通过接触媒介奥运宣传栏目可以使人产生一种使命感”倾向于肯定态度的55.4%(“非常同意”25.3%和“同意”30.1%)。这同大众媒介的奥运宣传密切相关。北京大学生认知奥运知识的途径方面,电视是主要途径,有77.7%的北京大学生这样认为。报纸和网络也是大学生奥运认知的很好途径(大学生的选择分别是45.9%和45.2%)。但大学生在接触媒介奥运资讯中对广播和图书的选择很低。另外,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只有通过最广泛的传播,才能普及。而传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的开展。《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所推行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提高市民的奥运意识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性。通过调查大学生“参与过哪些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调查结果显示57.6%的大学生没参加过以奥运为主题的健身活动。调查发现,主要的原因在于“想参加,但不知道”的占41.2%,“想参加,但不知道如何参与”的占29.5%,说明大学生的参与欲望比较强,但媒介宣传和组织工作还不到位。

第6篇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建设途径

课题:2013AYQDRW12,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

1 引言

地方本科院校是立足于地方,以地方经济的发展来培养人才,带动学校的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其他老牌院校相比,发展时间短,经济基础薄弱,在很多方面发展经验不足,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本论文以安康学院为例,从安康学院体育文化建设目前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安康学院体育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途径改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 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方面看,虽然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较多,但还是满足不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江北的建成对安康学院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体育场馆设施种类比较缺乏。

2.2 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层面看,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知识都是较为了解,他们选择坚持参加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大部分都是由于兴趣爱好,或者为了增强体质。

2.3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方面看,安康学院的体育制度相对比较全面,但对课间操制度和课外活动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学校应注重课间操制度和课外活动制度的建设,来丰富校园体育制度文化。

2.4从学生参加校园课外体育活动来看,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较高,但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而且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也比较低,还有待提高。

3 影响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3.1 主观因素: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认识上的局限性

安康学院处于升本初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的教学观念基本是以老师为主体,加之学校的教学制度比较落后,虽然学校进行了公选体育课程建设,打破原有的系科、班级编制,重新组班上课,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项目,采取分级教学,但是目前,安康学院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以欣赏议论的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少;大部分学生应付考试多,而愿意坚持长期锻炼的学生少;参与体育锻炼目的提高体育成绩者多,而真正意义上追求体育价值观的学生少。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比较缺乏,所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还没有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在体育方面进行健康投资的学生就更少。因此,学生对待体育的意识和观念应该得到转变。

3.2 客观因素:经济基础的薄弱

安康学院2006年升为本科学院,相对来说还属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本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很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体育经费投入不足。随着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场地器材则显得较为紧张,同一时段上课的班级过多,影响教学的组织和发展,影响着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4 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4.1 从体育经费投入和领导重视方面

造成安康学院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的直接原因是体育经费少,投入不足,针对这些,安康学院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发展学校的体育文化基础上,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领导应更加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以优化管理理念和手段来提高学校体育的管理水平。

4.2 从宣传力度和体育意识方面

目前安康学院体育宣传的主要手段是体育课、体育类竞赛和利用标语、报栏、广播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渗透,以上这些宣传力度都不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比较薄弱。为了安康学院体育文化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渗透,努力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为更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做好工作。

4.3 从师资队伍和体育科研方面

目前安康学院体育系教职工人数,教师配备与全校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竞赛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工作量相对较大,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学校应针对这方面的缺陷,积极的招纳贤士,不断的扩充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体育科研方面,为了让安康学院的体育文化事业更好的发展,安康学院体育系老师不断地在进行体育项目申报研究,也得到了很显著的成效。4年来,体育系教师共承担市厅级科研、教改项目11项;并积极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论文报告会和陕西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都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体育系老师通过努力并二百余篇,专著2个,教材3本。课题研究20项,科研平台一个。在科研方面,安康学院体育系老师还得再接再厉,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4 从体育运动队和社团活动方面

安康学院在健美操和田径运动队的发展成绩比较明显,但是篮球运动队的发展成效不高,而且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率低。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争取打造属于本校的运动品牌,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渗透,长期、系统的开展扎实的体育工作,管理好学校的体育社团,通过体育文化渗透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积极发展,为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做好工作。

4.5 从学生自身发展和体育文化氛围方面

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目的基本是通过自身发展、自身兴趣爱好、自身需要以及其他方面来选择体育锻炼的。目前,安康学院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兴趣爱好和健美体形,针对这一情况,安康学院应通过体育类活动和竞赛,借助标语、广播、图片、网络等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长期系统的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渗透,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使学生逐步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努力完善自己,向全面化发展,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郭允兵,周英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探析―以H学院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34):85-88.

[2]杨俊涛.武汉地区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3,3.

[3]云学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4,4.

[4]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1(20):59-61.

[5]胡古月.黑龙江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3.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奥运向前冲;电视媒体;大众体育

论文摘要:大众体育应是电视媒体重要的报道对象,电视媒体是大众体育的最佳宣传与报道载体。“奥运向前冲”实现了电视媒体与大众体育的成功联姻。“奥运向前冲”为大众体育提供了展现平台,大众体育精彩纷呈的内容为“奥运向前冲”提供了素材。“奥运向前冲”用最平民的方式,为大众诊释了奥运精神;用最直接的方式,为大众树立了健身理念;用最艺术的方式,引导大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的崛起以及体育职业化的深入,中国的体育新闻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繁荣的背后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不容忽视,即对竞技体育报道如火如茶、竭尽全力,相反,对大众体育的报道却日趋式微。

    2008年5月,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湖南卫视和湖南经视联手打造了迎奥运特别节目、大型户外竞技类活动—“奥运向前冲”。节目一经推出,连续13次获得了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继“奥运向前冲”后,湖南卫视又推出多档大众体育类节目、大型户外竞技挑战类节目—“步步为赢”、“我是冠军”、“智勇大冲关”等,全面抢滩荧屏。有人说“奥运向前冲”就是体育版“超女”!当“向前冲”的主题歌响起,当观众为选手们一致呐喊鼓劲时,当种种传闻和议论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中传播,我们会发现电视媒体和大众体育的关系已翻开了新的一页。

1、电视媒体与大众体育的关系

1.1大众体育是电视媒体重要的报道对象

当前电视媒体之所以忽略对大众体育的关注和报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媒认为报道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无法引起最大范围内的观众的“共同兴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有调查显示,广州市民观看电视体育节目的主要目的依次是:消遣娱乐、关心我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学习有关体育的知识、缓解身心疲劳。由此可见,观众并非跟媒体想象的那样,偏重获得竞技体育信息而忽视大众体育,相反,人们对身体锻炼方法同样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其实,在现代社会,在数量对比上,大众体育均占绝对优势地位,精英体育则永远是极少数的。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体育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31.20%,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如果媒体一味报道竞技体育,长此以往将失去报道平衡,失去大众趣味和社会责任,最后必将失去受众和市场。所以,不管是专业的体育媒体,还是主流媒体的体育板块,都需要将大众体育活动特别是本地大众体育活动作为重要的报道内容。

    “奥运向前冲”策划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而且挖掘到了这一潜在的社会资源,然后将这些资源,按照设定的程序运作起来,并获得了成功。

1.2电视媒体是大众体育的最佳宣传与报道载体

    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大众体育不是孤立自发地开展,它必须依靠媒体的宣传和推广。电视媒体具有视听兼备的特点,能为受众提供真实、直观的动作画面和营造运动必需的社会氛围,聚敛人气,从而扩大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力,还能借此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电视媒体通过对大众体育活动的宣传与推广,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推广易于普及、行之有效的各类体育活动的技能和方法,使最大多数的人加人到体育锻炼队伍中来;通过对大众体育活动积极的报道,能提高人民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大众体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所以,大众体育离不开电视媒体的宣传推广和有效指导,电视媒体是大众体育的最佳宣传与报道载体。

2、“奥运向前冲”实现了电视媒体与大众体育的成功联姻

    一直以来,电视媒体都偏重报道竞技体育而忽略对大众体育的报道。我国的电视媒体对于国内外竞技体育的报道可谓不遗余力,无论是体育新闻节目还是专业体育频道,它们的报道内容绝大部分是竞技体育,即便在竞技体育运动的淡季,媒体宁肯处心积虑地搜集一些竞技体育明星的排闻轶事凑足时段,也不肯给大众体育运动上镜的机会。观看电视上的体育新闻,我们不难发现,传媒对大众体育的报道可谓惜墨如金,通常只是用短促的画面再配上几句解说词,大众体育新闻一般被当作软新闻或花絮来作调剂。据研究者观察与分析,大众体育与电视媒体之间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在消费主义与商业主义的侵蚀下,电视媒体过度追逐nba、欧洲五大联赛等职业体育赛事,尤其是国际明星赛场内外的行踪与表现。反过来极度忽视大众体育。但“奥运向前冲”却成功地实现了电视媒体与大众体育的联姻。自播出以来,连续13次获得了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奥运向前冲”的观众有效到达率已经超过60%,意味着全国收看该节目的观众已经超过4亿人次。它的成功让其他卫视看到了大众体育类节目的大好前景。

2. 1大众体育的精彩内容为“奥运向前冲”提供素材

    大众体育涉及的内容很多,涵盖的范围很广,有正规项目,也有民族体育、传统健身术等等。大众体育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能丰富电视媒体的报道资源和内容,以及促使宣传形式的创新,并能以此吸引大家的眼球,促进媒体自身的发展。

   “奥运向前冲”正是取材于大众体育。具体比赛项目与规矩是这样的:在一排水坑上设有各种需要跑、跳、爬、跃方能过去的障碍,比如爬上能滚动的台阶、撑杆跳过水坑、过有干扰的独木桥、从浮在水上的一排油桶上跑过去,走45°的斜坡、借助绳索攀沿90°的陡坡等,运动员必须在规定时间越过这些障碍,而在这些关卡中的任何一关出错,后果就是掉到水坑中……这是一项展现体力与耐力的体能竞赛活动,比赛环节既惊险刺激又趣味连连,吸收了众多的观看者与参与者,也带给了节目很高的收视率。

2. 2喜欢体育的大众是“奥运向前冲”的忠实观众    喜欢体育的人群是不分民族、国界以及性别、年龄的,一旦喜欢体育,这种兴趣爱好很可能伴随他的一生,并很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奥运向前冲”以别出心裁的创意、精心独到的策划牢牢抓住了这一群体,使他们成为节目的忠实观众。

   观众为什么要看这节目?一是人的移情心理。将自己不能做到的事,通过别人的表演来实现自己满足的心理。此时的电视屏幕,打破了一贯思维里“表演一观看”与生俱来的二元对立。表演者和普罗大众的身份心理进行了平等互换,使得屏幕成为一面哈哈镜,每个观众都在其中寻找到了自己,甚至有所触动。节目对观众的聚拢效应自然得到扩张,从而回报电视台期待的高收视。二是释放内心的压力与无聊。这个节目的刺激性与趣味性可以使观众摆脱生活的压力,愉悦身心,将压力释放,将无聊消融。三是满足观众轻松、娱乐的心理。因为每个人特色不一样,而且闹的笑话也不一样。参与者在节目中常常伴有摔倒、人水、被呛、湿身等过程,这些过程不优美不优雅,却总能带来爆笑声和掌声。这不仅仅是“幸灾乐祸”的心理,更多的是“找到”自己的一种认同。这成了节目的最大亮点。

2. 3“奥运向前冲”为大众体育提供了展现平台

    孔庆翔的影响力让中国的电视业开了窍,让普通人站到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奥运向前冲”之所以能办,是因为在中国民间,积蓄了大批量的、潜在的有此能力、有此需求的运动爱好者。“奥运向前冲”设置了一套完美的流程,将这批人运作起来,给他们展示运动才能提供了平台。来参加比赛的人,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带,一切费用全部自理。媒体仅仅是一个平台,除了平台的功能,它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是。如果没有潜在的喷薄欲出的这些需求,节目是不可能办起来的。

3、“奥运向前冲”对大众体育发展的意义

    有人说看电视最多的观众大都是低知识阶层,高级知识精英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很少,不可高估这个节目的意义。笔者却以为不可低估这个节目的意义。它对于我们的文化观念、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冲击是不可小视的,它赋予中国电视新的要素,对大众体育的发展影响很大。

3. 1用最平民的方式,为大众诊释了奥运精神

    “奥运向前冲”是一档全民参与的节目,只要热爱运动,就可以参加。节目中体现出的最重要的便是那种坚持到底、勇于拼搏的精神,每位参与的选手无论自身身体素质如何,都会咬紧牙关尽全力拼一次,争取走到最后一关。许多人都是多次参加、多次挑战,虽然不断失败,但是仍不放弃。“奥运向前冲”就是以这样一种全新的形式、全面参与的精神,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让更多人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感受到参与的激情,也更加身体力行地投人到对奥运的支持中去。节目中的“冲锋”精神,用最为平民的方式,生动地诊释了奥运精神。

3. 2用最直接的方式,为大众树立了健身理念

    “奥运向前冲”是一档集娱乐与体育运动于一身的节目,说是体育运动,那就不仅要有勇敢与勇气,还得有体育运动的基础。比赛所设关卡对选手的身体平衡、速度、弹跳、手臂力量以及胆量都是考验。要想在节目中很好地表现自己,要想一次又一次地战胜自己,就需要跑、跳、爬、跃等各种体育运动能力。它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们对体育的理解更加深刻,并树立正确的健身理念,认识到体育运动是与生活、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 3用最艺术的方式,引导大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第8篇

〔摘要〕文章基于国内顶级期刊数及新华文摘转载论文数,构建了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指数,以此对中国主要研究机构

>> 法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解析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互联网利用状况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文本挖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典型应用述评术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文本挖掘技术应用进展 论中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合作结构 项目视角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比较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探讨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及其评价机制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年广西社会科学研究综述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ABC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的保障体系研究 地学价值论: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rticle number published on the domestic top journals and reproduced on the Xinhua Abstract, a quality index,model for the research of social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is built. And the medel is used to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 10 institutions in China respectively are Renmin Universit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Key words: evaluation; research quality index ;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