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13: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展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专业建设
1、2018年3月,积极推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2、2018年4月,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3、积极推进信息化课程建设。继续推进云课堂建设,教研室全部在编教师均开展各自课程云课堂建设;
4、2018年5月,进一步完善导游协会、会展协会建设,指导会展协会开展2018年会展知识竞赛活动,指导学生积极申报会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
5、2018年5月,完成2015级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工作;
6、2018年10月,积极进行会展策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2018年11月,成功组织20旅游、会展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二、实训室建设
进一步完善已有实训室的设施及功能,制定实训室管理及使用相关规定,上报新建实训室及实训室改扩建计划。
1、2018年4月完成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软件配套升级;
2、2018年5月,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承担2018年第三届“踏瑞杯”全国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中部赛区)的比赛及培训会议场地;
3、2018年5月,制定并完善旅游教研室实训室使用及管理相关制度;
4、2018年6月,上报旅游教研室2018-2020实训室建设三年滚动计划;
5、2018年7月,旅游教研室下辖实训室采购并安装7台空调;
6、2018年9月,上报2018年度实训室低值耗材采购计划;
7、2018年12月,上报2019年度会展实训室软件采购项目以及低值、耐用品采购预算;
8、2018年9月,完成2018年度实训室低值耗材的采购。
2019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发挥专业特色,促进旅游、会展专业共建共享。
一是在对以往培养方案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严格按照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二是加强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为学生成功就业和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继续组织旅游类企业校园招聘会,进一步筛选旅游名企和行业影响力比较大的旅游、会展企业参加;四是完善服务、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创新试点,加大与安徽中设会展、上海红快科技等合作企业联系,深入开展导师制人才培养,践行“现代学徒制”,进一步落实与安徽融创文旅城的“订单班”培养在2017级旅游管理在校生中的实践。五是完成2016级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及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分配及论文答辩等事宜。
2、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加大科研力度
积极对照评估标准及要求,督促各专业授课教师进一步完善教案、教学日历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并不定期的抽查学生出勤情况,随机对进班级进行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精心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云课堂和智慧课堂等教学活动,推进我院信息化课程建设。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学院各类教学比赛,积极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院级科研项目以及各类横向教科研课题。
3、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信息化进程
组织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鼓励部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学校信息化课程建设对社会开放,并完成自编特色教材的验收工作。组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和校内实习工作。
4、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和配套建设
进一步推进旅游管理实训室、旅游微格实训室、会展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的硬件、软件配套完善和实习实训功能发挥,为日常教学、竞赛、科研活动提供平台和载体,继续完善《实训室管理相关制度》。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教学
一、引言
会展是会议、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广州与北京、上海并列为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为满足广州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学院于2009年率先开设了会展专业,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展专业人才。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工学一体化是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到一体化程度的简称,所以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系会展策划与实施专业(高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高级技工班)开设了一体化必修课程会展英语。该课程结合专业职业发展阶段贯穿两学年,笔者对课程设计和实施作了一些尝试。
二、教学模式设计
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分别属于教育类学校学习与经济类生产经营这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因此,没有必须的特定条件,学习和工作两个过程无法结合,即使结合,也难以体现出应有效果。为了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教学过程起到了衔接作用。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会展英语课程开发在前期专家访谈基础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
1.典型工作任务
基于工学一体的会展英语课程开发中,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起到关键性作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一项具体的专门工作,是根据一个职业中可以传授的工作关系和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的,具有职业的典型意义,同时具有促进该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
如表1所示,学院会展英语课程与其他会展专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均源自工作任务模块和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将会展专业人员职业发展阶段(入行、成长、立业、提升)和具体岗位工作内容(业务员、项目助理、项目主管、项目经理)结合,由行业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确定提炼。因此,确保会展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过程与其他会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吻合,与真实工作内容和过程相一致。
2.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设计是确定学习目标、内容和学时要求,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与学习任务,并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它一般包括学: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等。
以考核评估为例,作为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考核评估既是教师了解自己“教”,也是了解学生“学”的情况的重要根据。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考核评估阶段也一样提倡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是把评价的一切都交给学生,而是在评价中,创建有效机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和评价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同时,接受教育,学会评价。因此,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建立多元化的、合作互动式的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教学起调节、促进作用。
以学习任务“Sales Booths Assistance(协助招展)”为例(见表2),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常用表格、问卷等易操作的评价工具即使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状态,并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总结性评价除涵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评价量表外,常让学生以解说展示的方式对综合性任务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参与评价和勇于评价的意识。
多元化的考核评估方式将过程和结果有效结合,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
3.学习情境
工学一体化课程中的学习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任务的工作活动事件。因此,会展英语课程的每个学习领域内均设计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即学习情境,使与相关职业工作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反映。为使学生从经验的积累达到策略的提升,学习情境的设置要在同一范畴内至少设置3个以上(见表3)。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中,过程、步骤和方法是重复的,但内容是不重复的。通过学习与训练,找出其差异性,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在策略层面得到提升。
为真正体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工学一体化要求,笔者还将学生带到展会现场,为会展英语课程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英语是实际工作中的交流工具。如09级学生参与了2010年第七届广州车用空调展。展会前在学校学习相应学习情境“Exhibition Reception”,并根据展会资料做好准备工作。3天的展会现场,学生能直接与专业观众沟通,灵活处理问题,获得了会展公司的好评。学生不仅获得学习情境的切身体验,还实现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建议
学院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已实施近3年,首届09级学生已进入全面实习阶段。尽管本学院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笔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待完善的方面,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学实训建设
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院能充分利用广州会展业的优势,加强与会展公司的校企合作,同时,也在校内办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但这需要学院各部门和各专业课程的协助才能得以实施。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的是校内的实训资源,因此,完善会展实训软件和实训室的匹配是十分必要和紧要的。
2.教师队伍建设
工学一体化课程往往重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关系,但教学过程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学院会展英语教师都具备基础英语的教学能力,也通过下厂实习去了解会展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但会展行业的发展是快速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会展英语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通过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和外出挂职锻炼及时了解行业和市场的需求,从而形成英语水平高、会展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又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的专业教学团队,以提高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3.教材建设
学院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建设在近3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尤其是工作页的编写结合工学一体化的要求和征集行业专家的意见,内容上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但除教师外,工作页更多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今后在案例和素材的选取方面应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学习需要和职业准备需要。教学过程还应重视与辅助教材、教学媒体的结合,使学习情境更真实,教学内容更丰富,进而形成有声有色的课堂。
四、结束语
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教学尝试,基于工学一体的会展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获得学生的肯定并取得初步的效果。但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要保证教学实训、师资队伍和教材方面的配套,以突破会展英语课程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构建较为完整的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体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馈和调整,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为最终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黄景容.工学一体化教学与三个平台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1(06).
[3]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关键词:行业紧密型;培养模式;会展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86
0 引言
我国会展业飞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会展教育十余年的发展,随着国外办展机构入驻我国市场,会展业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召唤着会展人才培养要与业内紧密结合。可随着几届本科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会展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非会展行业,还有部分虽然毕业时从事会展行业,但工作两三年选择了转向会展相关行业。会展专业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会展人才又难寻,学业与业界供给需要不吻合的问题急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1 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的培养规格,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培养过程方式,含有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依托于会展行业,明确行业对人才需求规格,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估办法、管理制度进行会展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总和,具体有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匹配的教学方式路径,为实现这一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评价制度。
2 行业紧密型会展人才规格
会展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涉及搭建、运输、餐饮、住宿等环节配合。会展人才按照其工作主体包括会展活动主办方会展经营、营销、策划、管理人才,展馆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展台搭建、设计与销售人才,以及参展企业的展会选择、组织参展人才,这些属于会展行业核心人才。会展业同时需要一些诸如礼仪服务接待、外语翻译、酒店管理、展后旅游等这些会展活动延伸工作人才。可见,由于会展行业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特征,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有必要着眼于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
行业紧密型会展人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会展市场经济意识、会展知识和技能,懂会展运作,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会展人员总称。除具有会展企业运行管理必备的完整知识体系外,要有较强心理素质、正能量的职业素养、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会展活动付诸实施的执行力等综合能力。(1)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由于会展业涉及展前招展营销、现场管理、展后评估总结,还要进行会展相关服务工作如展台搭建、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展后旅游观光等,所以对于会展人才的要求规格是综合性的,会展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主动服务意识、深厚的人文素养。(2)操作能力的熟练性,会展业从属于服务业,面对面的服务是主要业务活动,操作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动口、形体、礼仪方面。(3)沟通交流的国际性,随着国外参展商、专业观众逐渐增多,国际性展览成为常态,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更应该以国际标准来衡量。
3 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教育部首批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办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目前开设会展专业或方向的高校达100多家,遍及南北东西中20多个省市地区。虽然部分院校会展专业开办得有一定规模与特色,但也有部分院校仓促开设,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师资团队薄弱、教学内容与会展业知识体系对接较差等问题。
3.1 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已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中,依托在旅游管理、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艺术设计、外语这些母体专业较多,课程设置带有较多母体专业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类则注重了旅游方面课程,外语类的则加强了英语听说运用等课程的开设。就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够完整,缺少大型活动、项目运营、展览策划、会展场馆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培养目标就会展活动项目策划、营销、运营控制等涉及较少。
3.2 会展教学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薄弱
由于会展教育发展只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背景主要有经济学、国际贸易、思政等专业,关于会展专业的知识体系也是在教学中逐渐通过自学与培训学习得来,也由于我国教育体制自身问题,硕博士毕业即投入到教学队伍中来,没有进行会展实践的机会,缺少实践经验。加上老师们年龄的年轻化,从事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会展项目研究课题、调研项目这样的能力也欠缺,无法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到课堂活案例中来提高教学水平。由于会展主办方用人量不像旅游企业那样可以一次性稳定地提供几十个用人岗位,只是零星招聘几个学生,导致会展专业实训基地匮乏,也制约了教师对于实践能力提升,导致会展教育与会展需求市场对接得不顺畅。
3.3 会展教学用教材缺乏
由于会展教育起步晚,高校教师作为会展教材编撰的主力军,在会展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方面的积累略显不足,教材原创性思维体现不够成熟,借鉴国外相关文献较多,无法融入中国当前经济背景。虽然很多会展中心或会展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丰富的会展实践经验,可由于不具备编写教材的理论造诣,也没有充足时间专研会展教材的编写工作。
3.4 没有形成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受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限制,加上展会主办方在展会举办前只招聘部分学生实习的原因,无法集中停课支持实习实训,造成部分学生请假困难。会展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授课内容无法融入当前最新会展鲜活案例。有些高校虽然与会展场馆、会展企业签署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是让学生做些简单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鲜有展会具体运作的参与工作,没有将深度合作成为常态。
4 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1 明确与会展行业需求切实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要切实可行,要有前瞻性与国际视野,设置知识平台加职业能力即一专多潜能。知识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知识平台,通过理论知识课堂讲授及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高度思想意识、综合素质,打好经济与管理学厚基础,对会展业职业性、学科综合性有一定认识。职业能力模块包括职业技能、外语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行业职业性的需要,更是学生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注重市场需求和会展企业的实际需要,根据会展企业中具体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和管理素质能力要求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校内所学的内容能够和会展企业的运营现状保持一致,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操作。
4.2 构建完整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实训室实践环节、第二课堂、校外实习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会展实训室硬件及软件操作系统要齐备,可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第二课堂举办丰富的专业活动,如会展策划大赛、招展营销比赛、大创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等,确保每位同学参加至少两个以上项目。聘请会展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深入课堂给学生讲授会展实践操作内容,将最新的理念和信息传授给学生。组建校园文化展览社团,展示讲解校园文化,成立礼仪服务团以校内外赛事、会议等为服务平台,提供礼仪接待、引导服务,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建立稳定的会展场馆、会展主展企业、酒店集团的会议部实践基地,会展场馆对人才需求量较大,可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
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考评方式考评实践学习效果,考评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环节占用比例大,学生自然会对将精力集中在操作技能训练上来。教师可以综合采用会展热点问题讨论、典型案例分析、实验室模拟实验、学生科研实施与结题报告等来赋予一定比例,同时考虑不同授课对象能力偏差适合调整考评方式及赋分比例。采用多种考评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方面平衡发展,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会展管理专业教研室为载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在团队中培养会展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能站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实时跟踪会展产业发展动态,能引领和规划会展专业建设发展能力的专业建设带头人1名。“双师”不等于“双证”,不仅持有相关职业证书,而且要在会展企业顶岗工作,具有较长时间的行业经历。同时,为解决目前教师挂职锻炼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教师参加职业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给予奖励,在教师年终考核时或教学业绩考核时予以加分,并将企业行业经历考核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优先考虑条件。
鉴于会展专业教师的非会展学历教育背景问题,可派遣一些专业教师到发达国家进行短期培训,以掌握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鼓励并资助教师主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教师深入到会展企业调查和研究,积累服务与管理的实际经验;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以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中教师名单为主,打造学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教研科研水平高、服务社会能力强的德教双馨的优秀教学团队。
5 结论
采用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也会学生满意,学生后续职业发展能力增强。继续加大对会展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反馈力度,完善本专业校友会,保持与各届毕业生的联系,定期对毕业生工作情况及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改进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宣传会展行业优秀校友事迹,感召并影响在校同学,起到示范功能。发动实习单位校友对新步入实习岗位学弟学妹的传帮带,使之尽快成长。邀请会展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回校座谈和交流,给在校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直观、明确的规划,也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定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培养对专业的热爱,树立良好的职业前景意识。同时,加大监控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及时评价教学成果,反馈到教学环节各个节点上,认真改进,使监控――评价――反馈真正形成闭合回路,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松萍,杨铭德.中国会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研究[J].学理论,2011,(10):222.223.
[2]王春才,汪秋菊.双向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新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01):28.30.
关键词:会展英语;合作性教学;小组合作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区。作为一种高收入、高盈利的“朝阳产业”,会展业也已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会展英语课程的设立较之其它专业英语课程起步较晚,在教学中存在具有会展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不足、缺乏相关的会展英语实训教材等问题,这就对我们的会展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会展英语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以下的探讨。
一、会展英语课程的特点
会展英语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综合性的特点,其学习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会展策划、会展管理与组织等商业活动。具体来说,该课程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一是学生能够听懂与会议、展览相关的各种英文对话或陈述,例如:新闻媒体关于会议、展览的各种报道;会展企业和公司的重要会展商业活动;商业展会、大型会议的广告介绍等:二是学生能够用英语就与会议、展览相关的话题进行有效的交谈,例如会展准备、会展接待、会展服务过程中涉及的交际话题;三是学生能够读懂与会议、展览相关的英文材料并且理解基本正确,例如:国内外会议、展览的成功案例;对世界主要会展强国的介绍;有关会展行业的各种文件等:四是学生能够模拟写出与会议、展览相关的英语应用文,例如:参展邀请函、参展申请表、会议记录等;五是学生能够将与会议、展览相关的英文业务材料翻译成中文,例如:开幕致辞、闭幕致辞等。
二、目前会展英语教学的现状
由于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还缺乏成熟的经验,会展英语课程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会展英语课程大多采用的还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的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还十分少见。对包括影像资料、互联网、教师自编的多媒体课件等在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还有待全面开展,以增强会展英语课程教学的直观性。
(二)具有会展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
会展英语作为一门较新的课程,师资的培养相对滞后。会展英语教师都具备基础英语的教学能力,但对会展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有经验的教师却少之又少。没有接受过会展的专业培训和锻炼的教师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其教学只能照本宣科,教与学不能互动,因而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
(三)会展英语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会展英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会展英语的教材都是由授课教师自己选用或者是采用自编教材。市面上已有的会展英语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会展英语口语,另一类为英文的会展理论知识。能将会展专业知识和会展活动中运用到的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材非常少。
三、会展英语开展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念,目前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它要求把从事同一门课程教学的各个教师组成一个教师团队,成员间以达到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研究为目的,彼此协调沟通,共同制定合作性活动计划,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和谐发展。结合当前我国会展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合作性教学模式应包括教师间的合作和学生间的合作两个方面。
(一)教师合作教学的组织
1.教师团队合作。教师合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协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其教学,结合会展英语课程,教师合作教学的形式可以有:(1)教师之间协助进行会展英语情景描述以及提供学习难点的信息; (2)教师提供与会展英语课程相关的阅读清单,包括推荐的专业杂志、图表等;(3)教师根据本地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协助编写会展英语教材;(4)教师为教学和学生自学录制短小的涉及会展专业内容的录像带或录音带,为学生做会展专业知识方面的讲座和组织小型的学术讨论会;(5)教师全面分享教学职责。
2.小组学习项目的设计。科学的设计学生小组学习的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展英语应包括会展英语语言知识、会展英语交际技能、会展英语专业知识、会展英语管理技能和会展英语文化背景等核心技能,针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设计会展英语中小组学习项目,具体可有以下几种形式:(1)小组会话项目。这类项目主要是针对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如展会介绍、展品介绍、展览中的商贸谈判等。教师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小组会话项目的具体内容,由学生去自主学习与该项目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并在课堂上分组扮演会展组织者、参展商、赞助商、客户等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对话:(2)小组总结项目。这类项目可采用临时性的分组,比如在教师播放一段与会展有关的视频片段或影视片段之后由各小组成员总结片段中涉及到的会展专业词汇以及片段的中心内容,并由教师总结他们的发言和收获:(3)案例讨论项目。这类项目有助于学生管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要求学生课堂外完成。会展整个流程包括会展前准备工作(会展邀请、安排参展、展台搭建、展前接待)、会展中(接待客户、介绍产品、现场谈判)、会展后(业务跟进、撤离展会、分析成效)每个环节都可以插入真实案例,把主要的国内外展会及地方性展会如纽约国际车展、广交会、唐山陶博会等分门别类地穿插在其中。教师也要注重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课堂上进行的案例讨论项目可以采用讨论和辩论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外进行的案例讨论项目则可以采用撰写小组讨论发言记录和案例报告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4)会展实践项目。该项目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活用其所学到的知识,从而积累会展实践经验。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可行的校内外会展实训基地,尽可能地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大中小型会议和展览的实习工作。也可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尝试撰写某展会的邀请函或设计某展会的标识牌等。
(二)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
1.分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或者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准备程度、性格、性别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根据任务类型采取多形式的组合。分组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会展英语学习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会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人际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2.课堂内外的模拟合作。各小组成员通过课堂外的准备、讨论后在课堂上向其它小组成员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对于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求教或者请其它小组帮助解决。无论是会展的会话项目、总结项目、案例讨论项目还是实践项目,都是需要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模拟合作的。
3.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而合作性学习的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既评价学习成绩也评价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组内学习气氛,既可以进行教师评价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
因此,会展英语课程中开展合作性教学就是强调教学中教师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以及教师和学生间的合作,它不仅重视理论教学,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对于我们的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当然,它只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之一,我们还需要吸取其它教学方式的优点,将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地愈加完善和实用。
参考文献:
[1]沈超.合作学习――教育新理念与实践[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陈玲会展教育与会展人才培养的探讨[M]改革与战略,2006(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校园主题展会;人才培养;作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177-03
随着会展产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行业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展专门人才成为会展专业办学高校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探索应用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部分从事会展教育的高校为了弥补学生行业实践机会的不足,鼓励和支持会展专业师生举办自主策划、自主实施的教学实训展会,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又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行业需求的能力。
一、校园主题展会的概念和内涵
校园主题展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主题展会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指由校内外单位或个人在校园内举办的、主题鲜明的会议、展览、文娱体育赛事活动等的总称。既包括社会单位和个人经过学校批准在校内举行的针对师生的产品促销活动,也包括学术团体在校园内举办的专业性学术活动,还包括学校及其职能部门、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 狭义的校园主题展会主要是指会展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在校园内举办的主题鲜明的会议和专业性展览活动。个人认为,校园主题展会是指会展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师生在校园内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主实施、具有鲜明主题的,旨在辅助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会议和展览性活动的总称。它是有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参与性等特点。
从狭义的角度讲,校园主题展会至少有以下几点内涵:一是具有会展行业的特点。既然是展会,它区别于校园其他活动,应当有鲜明的主题,具有展览、会议或节事活动的基本特点。二是呈现鲜明的校园特色。校园主题展会与社会主题展会也有实质性区别,它在校园内举办,主要在乎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面向师生,服务师生。三是着眼于人才的培养。举办校园主题展会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教学的需求是第一位的,重要通过展会让学生理解、掌握展会的运营流程及实施技巧,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
二、校园主题展会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校园主题展会由会展专业师生自行组织实施,不仅可以锻炼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对学校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1.实践导向作用。校园主题展会的实践导向作用鲜明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应用型人才强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不仅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配备了实践教学学时,而且还独立设置了以任务为导向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校园主题展会就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典型的综合性实训课程。二是指明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应用型高校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即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技术运用、推广和转换能力,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鲜明、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走与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迥异的新道路。
2.功能补缺作用。校园主题展会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了其功能补缺的作用:一是弥补了行业实践机会不足的缺陷。目前会展公司接收会展专业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部分会展业处于发展中的城市展会数量偏少,频次偏稀,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偏少,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十分有限,会展专业学生行业实践机会相对缺乏,而校园主题展会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二是弥补了校园实训设施不足的缺陷。会展专业是一个试办才几年的新专业,各高校的校内实训实作设备建设还不完善,能够培养学生动作能力的场所十分有限,校园主题展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三是弥补了远离中心城市办学的缺陷。部分会展院校远离中心城市,组织学生参观或参与展会服务受到地域限制,举办校园主题展会可以让会展专业学生切身感受展会流程和运作技巧,弥补学生不能在行业中经常性实践的缺陷。
3.知识转化作用。校园主题展会的知识转化作用可以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会展专业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策划、组织校园主题展会,可以感悟、体验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得到巩固、深化,并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深化了理性认识。学生在多次参与校园主题展会的过程中,尤其是解决具体问题中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理性的思考,形成一些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此外,实践操作催生理论学习的需要。学生在组织参与校园主题展会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自身理论学习的不足,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更加全面、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更快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基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园主题展会实施策略的思考
任何一个项目或活动都讲究实施它的策略,校园主题展会也不例外。个人认为,校园主题展会实施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1.学生的主体策略。举办校园主题展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生是校园主题展会的实施主体,自始至终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学生是校园主题展会的策划主体。一个成功的校园主题展会,离不开前期策划、现场管理、财务控制、实务操作、效果评估等环节,而策划是基础,涉及到展会运行的时间、人员、场馆、费用、宣传等事宜,事关展会成败的关键。其次,学生是校园主题展会的实施主体。校园主题展会虽然有别于社会的主题展会,但一切运行程序必须严格按照社会主题展会的形式来运作,具体组织实施展会的师生临时性地模拟构成了一个会展公司,并被分配在各个岗位和环节、流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成为展会实施的具体操作人员,分工合作,推动着展会按照策划的步骤进行具体实施。第三,学生是校园主题展会的评估主体。学校、学院和老师都可以对主题展会进行绩效评估,但任何评估代替不了学生自身对主题展会的评估。认真开展主题展会实施效果的评估应当成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评估不仅是实施一个完整展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会展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施有效的评估,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展会举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持续关注客户关系的处理、参展商信息的反馈和展会结束后的的后续服务、关系维护。
2.教师的主导策略。校园主题展会的举办过程,既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师在校园主题展会举办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第一,教师始终把握主题展会的目标任务。指导教师伴演着“组委会主任”或“总经理”的角色,时时提醒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展会团队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主题展会的任务,告诉学生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实施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分配学生的具体任务,采取最有效的人力资源组合来推动展会的实施。第二,教师始终处于主题展会的指导地位。教师在校园主题展会中伴演着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必须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指导教师根据自身承担的角色被分配到主题展会不同的项目组中去,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到主题展会工作中去,共同为完成主题展会某方面的任务而努力。第三,教师始终控制主题展会的组织实施。校园主题展会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承载着特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指导教师肩负着实现教学要求的重任。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既要保证主题展会各项目组的顺利运行,更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始终把握、监控主题展会的推进和实施,又要调动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最佳的效果,最终实现校园主题展会的预期目标。
3.学校的调控策略。校园主题展会是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活动,与社会的主题展会注重经济效益、和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的群体参与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校园主题展会与政府主导型展会有类似之处,学校希望通过主题展会达到教学的目的。首先,学校掌控着主题展会策划方案的审批。尽管主题展会是一个实践教学活动,但主题展会的参展商来自于校外,部分观众来自于周边社区居民,从而使主题展会涉及到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对外声誉,同时也涉及到潜在的法律纠纷,因此校园主题展会必须事先得到学校的批准,学校通过审批环节把握着校园主题展会的方向。其次,学校监控着主题展会的过程实施。主题展会的组委会和项目组承担着具体的组织实施任务,为了保证实施过程的规范有序,学校的相关部门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实施对主题展会的指导、控制和管理,保证主题展会不偏离正常的方向,确保主题展会达到预定的目的,避免主题展会引起负面的社会效应。
4.操作的流程策略。流程管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咨询专家哈默博士提出,并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本质就是构造面向客户的卓越的业务流程,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并通过流程创造价值。校园主题展会也会运用流程管理理论,实施流程管理策略。一方面,校园主题展会应当采取流程化的操作步骤。从宏观层面看,主题展会无疑包括方案策划、招展招商、场馆布置、现场管理、财务控制、效果评估等环节,时间先后有序,过程环环相扣,运行步步相联,具有鲜明的流程化特征。同时,从微观层面看,无论是每一个环节的运行过程,或是任何一个项目组的工作过程,都涵盖着整个展会的部分时段、甚至贯穿展会的始终,必须紧紧围绕展会的总体进程来细化自身的操作流程,以达到节省时间、节约经费、提高效率、运行规范的目的。流程化程度的高低,关系着规范化水平的程度,决定着主题展会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校园主题展会质量控制必须采取过程性的方法。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要求,按照PDCA循环的运行策略,校园主题展会也要首先提出目标,即校园主题展会需要达到的目的;其次要制订行动计划,其中既包括要达到的目标,也要提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再次是要加强督查,考核是否实现了过程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最后要持续改进,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到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经验和教训固化到新的标准制定之中,持续推进主题展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5.效果的评估策略。绩效评估是管理领域的重大创新,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校园主题展会无论从教学价值或者管理需要来说,都必然缺少不了绩效评估这个重要环节。校园主题展会的评估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绩效评估:一是工作质量的绩效评估。主题展会涉及千头万绪的工作,即使是校园主题展会,虽然规模较小,但仍然应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这个道理,无论是人、财、物的投入,还是策划、设计、招展、布展、现场管理、宣传等要素和环节,或者质量的高低、效率的快慢、过程的连贯、运行的规范、客商的满意程度等方面,都需要分析、总结、提炼、改进,力求一次比一次做得好、质量更高。二是专业的行业绩效评估。既然是一场展会,就要运用专业的评估指标、评估方式,从参展企业的数量、展会的展览面积、专业观众的人次、成本效益的额度等方面进行效果评定。当然,这种评估的最终目的更多是教会学生一种专业的评估办法,而不是真正旨在要给展会评出一个等级。三是综合效益的绩效评估。校园主题展会也存在一个效益问题,与社会性的主题展会相比,当然其更加注重的是社会效益。校园主题展会仍然存在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其最佳状态可能不是羸利,可能收支基本持平最为理想。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效益,即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否通过展会达到目标,重点需要评估的可能是作为展会运行的流程是否规范,是否能够给学生起到模拟示范的作用,同时还要评估学生在其中是否得到充分的锻炼,是否掌握了展会运作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中的必要技巧。当然,以上评估主要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有些评估也可以委托学校的职能部门来完成。
四、校园主题展会实施应注意的事项
校园主题展会毕竟是学生自主策划、自主运作、自主实施的模拟性展会,与真实的企业性展会相比,肯定存在着一些差距,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举办校园主题展会,关注以下一些事项是十分必要的。
1.诚信问题。诚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校园主题展会的组织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没有行业的展览公司那么专业,对于展会举办过程中商家的信誉、产品的质量、专利的真假等问题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同时自身不是真正的商业行业经营者,对于展会举办过程中促销承诺的兑现、服务的规范、商家和观众权益的保护等认识不一定真正到位,因此必然给诚信组展、诚信参展带来潜在的隐患。鉴于此,校园主题展会尤其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诚信问题:一是主办方的诚信。由于缺乏专业的鉴别能力,或者不具备专业办展经验,为了追求预定的目标和规模,可能导致招商招展时片面夸大展会规模和效果,导致丧失参展商和观众的信任,失去一些潜在和现实的客户,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一是参展商的诚信。校园主题展会的消费群体受到一定局限,参展商考虑到经济效益可能影响如期布展参展,从而打乱主办方的预定计划;同时,也有可能参展商故意隐瞒或夸大展示商品的功能或效用,甚至展示并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危害消费者权益,影响主办方声誉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规范问题。展会举办涉及到一个服务标准的问题,目前商务部已经立项研制展会服务标准。校园主题展会局限于校园这个特定的环境,无法与社会市场性展会相提并论,当然也达不到社会展会的服务标准,但也存在着服务要规范的问题,校园主题展会往往存在着宣传在规定的地点、实际举办在另一地点;招商渠道不规范,存在勉强招商的现象;实施过程散乱,不紧凑,不连贯;服务水准不专业,缺乏标准化服务等问题。因此要从两个方面去思考和努力:一是要符合书本上的理论要求。理论知识是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既然从书本上学习了相关标准和要求,就要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并在实践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二是要吸取专业展会的服务经验。校园主题展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最终为行业提供人才服务,主动吸纳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服务规范,用高质量、高标准来为参展商和观众服务,可以不断提升校园主题展会的质量和水平,还可增强学生适应行业展会的能力。
校园主题展会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会展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帮助会展院校找到适合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而且还可以从理论上找到突破校园主题展会瓶颈的思路,整合优势资源,提高校园主题展会质量,更好地发挥校园主题展会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萍萍.用“三阶段”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会展运作能力[J].中外会展,2007,(6).
[2] 王超.基于供应链的专业展会办展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9,(11).
[3] 王康,王周.ZOW2009德国展致力于设计创新[J].设计论坛,2009,(4).
关键词:会展策划与管理 工作过程 项目 教学设计
1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
1.1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 在工作过程的实践性课程中,实践性是这一课程的中心属性,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会展策划与管理》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去策划会展”的专业课程,其重点通过对会展策划原理及会展策划与管理流程的阐述,激发学生在会展策划中的创意和创新,使学生较为全面和熟练的掌握会展策划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现代会展的策划运作。《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应该打破传统课程中按照知识体系来划分教学单元、组织教学体系的模式,而是在对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及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建立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并以项目推动教学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1.2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若干个具体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和技能,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项目引导教学法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采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过程,分析项目,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二者都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中做、做中学”的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的任务是具体的、持续时间较短的、围绕一个具体教学内容或者技能的;项目驱动的项目是综合性、持续时间长的、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工作的复杂过程。任务驱动主要在课堂内组织,项目教学则延续到课外。
1.3 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无论是项目导向还是任务驱动,都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并且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角色,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协调、统筹等合作方式来共同实施项目、完成项目、总结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在合作中创新和完成项目(任务),改变传统的单一被动式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的实际能力。
2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根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任务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根据对会展策划与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以及参照了国家关于会展策划师等岗位的描述和职业标准,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①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市场调研;②会展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预算、运营管理及相关活动等方案的策划;③会展项目的销售;④会展的现场运营管理。⑤展会活动的全程策划协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典型任务的对应关系。(图1)
■
根据图1的分析,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会展策划前的计划——会展立项策划方案的形成——会展策划的具体运行与实施——会展策划的评估的工作基本过程进行组织,使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了解熟悉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工作过程。在实现教学内容的工作过程化基础上,结合会展活动的四个主要类型——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奖励旅游,设计了四个项目(学习情境)。每个项目里设计了4-5工作任务(子情境),涵盖了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且每个项目中工作过程是基本一致的。这样,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在每个具体的会展项目中都反复学习会展策划与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尽管工作过程是重复的,但由于项目不同,具体内容是不会重复的。随着项目的推进, 学生的会展策划与管理的能力得以不断强化和提升。
3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
3.1 知识目标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知识目标是:熟悉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要素与原则;熟悉会展策划与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会展策划与管理的技能。
3.2 能力目标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能够对某一会展项目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能够与团队合作完成会展活动的策划方案;能够围绕会展策划方案开展推广和实施工作;能够有效地对会展项目实施管理和评估。
3.3 素质目标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观念、职业精神;培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培养学生基础与实践并重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踏实肯干,执着敬业的价值观和处世的态度。
3.4 整体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在对该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基础上,在整体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提出了对应的能力和知识目标,使得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了标准参照,更加科学,也保障了整体教学的有效进行。
■
4 《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实施的保障
4.1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而设计的《会展策划与管理》项目课程,以真实的会展活动框架,按照会展活动策划与管理的工作流程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对课程有全面的掌控,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所以,为配合课程的有效进行,必须围绕课程打造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2 模块化教学 在课程的具体安排上,为保证课程内容的连续性以及工作任务的有效开展,该课程的时数安排必须打破2课时为单位的组织,按照内容,可设计3~4课时为一单元,灵活实现地的模块化课程教学。
4.3 教学场所 在《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每个项目的完成都以某个会展活动形式的完整举办贯穿始终,所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托会展专业的实训场所和实训条件,来辅助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3]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沈伟玲.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2(1).
[5]吴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展策划课程改革[J].经济师,2011(8).
关键词 会展旅游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Mice Tourism Professional
CHEN Yanyi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0)
Abstract Mice tourism profession is a new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as lack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new teaching mode is needed in order to develop.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wo mice tourism professional new teaching patterns, the "section type module project" teaching mode and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mice tourism profession; teaching mode;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1 “分段式模块项目化”教学模式
会展旅游专业的“分段式模块项目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能力本位为教学原则,对会展旅游专业的相应职业能力进行分解,配以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并配备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优化考核方式,确保专业能力的培养。
1.1 “分段式模块项目化”设计方案
高职学校的教学偏向实践和实用性,因此,在会展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也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分别是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即服务能力、策划与营销能力和旅游经营管理能力。高职的会展旅游专业为三年制,第一年用于培养基本能力,主要是会展服务项目课程,兼之商务礼仪和会展心理;第二年用于培养核心能力,主要是会展策划实务和会展营销实务,兼之旅游服务文化、参展商实务和沟通谈判技巧;第三年用于培养拓展能力,主要是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和会展旅游设计,兼之会议经营管理、会展现场管理和会展平面设计。这样既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又可以同时兼顾到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均衡发展,能力强者可获得更大空间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
1.2 师资队伍与实践训练
要想“分段式模块项目化”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实施,须是由熟悉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学习和心理特点的教师和掌握一线生产技术方法和工艺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师资队伍,将课程开发、教学任务和实践技能一体化。
而高职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尽早投入实习,或者一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参与由易到难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对实践能力的提高。建设实训基地以及与校企合作就是实现实践活动的一个方法之一。例如:浙江教育学院即鼓励学生大力参加与各大酒店等企业的合作,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电影节、动漫节乃至2008年奥运会在青岛赛区的帆船比赛等节会的接待工作和服务工作。相较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实践训练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不足,遇到的问题又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和翻阅学习资料获得解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是“分段式模块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
2 双语教学模式
会展旅游是一门兼具国际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课程。“分段式模块项目化”教学模式已经着重强调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模式旨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有研究显示,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无意识的接触外语,并由于专业课程的需要,对外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学习效果远比专门将该门外语作为一门课程学习要好。
影响双语教学质量有几大因素,其中包括教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曾有人质疑,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将多用于本科教育的双语教学应用于高职教学,会不会导致学生不仅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没有学好,更不用说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的能力培养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虽然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期望是美好的,但是如果实际实行时不顾学生本身的素质以及学校的师资教学力量,好高骛远,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降低培养出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想办好会展旅游专业的双语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总结以及探讨。
2.1 评估学生素质与选择基本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有沉浸式、过渡式、穿插式、术语引导式等。沉浸式即是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过渡式是指先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教学,一段时间后再采用全英语教学;穿插式,指教师交替使用中文和英文教学,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安排中英文的比例;术语引导式,即为教师授课以中文为主,间或穿插英语术语。
要想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根据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以及在入学时的英语摸底考试(包括口试和笔试)成绩来了解。会展旅游专业学的首先是专业课其次才是英语,因此,如果不顾学生实际情况,一开始就采用沉浸式教学,学生要么因为像“听天书”而对专业课失去兴趣,要么将精力主要放在英语翻译上,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是二者均没有学好。这样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只是提及英语术语名词,而不涉及整段英语内容,又会导致学生缺乏英语环境锻炼英语思维,并且只学习专业名词术语并不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能力。因此,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较简单的如各种博览会的发展历史和背景介绍可采用英文授课,而比较难理解的专业词汇多的内容以中文为主,讲解中可适当辅以英文术语,学生理解以后再阅读相关英文资料,由于已有基础,又能看懂专业术语,能显著提高阅读的理解率,反过来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帮助英语的学习。而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在较高年级相应增加授课内容的英语比例,这样循序渐进,既不会一下吓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渐渐提高要求,不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停滞不前。
2.2 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目前,大部分双语教学课程均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以期展示最新资讯。但是,国内外会展旅游业的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直接采用不仅与国情不符,亦不利将来就业。因此,选择教材时,首先可以一本较为经典原版教材为主体,如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3rd),辅以其他几本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以扩大知识面,教师编写中英文对照的讲义,以便学生预习,这样提高学生上课时听懂老师讲课内容的程度,课后方便复习。其次,根据教材框架辅以翔实的案例资料,不仅帮助理解,也可提高学生的实例分析能力。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不仅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也可以借鉴西方会展旅游专业的授课方式,如案例教学法,即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自行针对案例查找资料,思考分析,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上到“总服务承包商”这个内容,就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检索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从中选择一家详细阐述其基本业务内容。
“分段式模块项目化”教学模式强调在专业知识上,而双语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在授课时的双语教学,但二者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相辅相成,使得会展旅游专业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
会展行业发展迅速,学校教授的知识不能完全与最新资讯吻合,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基础知识理论,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发挥创意想象的能力。在这个前提宗旨之下会展旅游专业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方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适合会展旅游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茵.会展旅游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63-66.
关键词:人力资源供给;渠道;会展;珠海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一、珠海市会展业人力资源供给的特点
珠海市作为国内会展业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曾经在90 年代的国内会展业独领。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停滞不前,面对迅速崛起的广州广交会、深圳高交会、顺德乐从家具博览会等珠三角会展城市著名展会的竞争,珠海会展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但进入2015年,珠海市会展业全面转型升级,产业实力正稳步提升,2015年珠海市展览业直接经济效益18.09亿元,间接经济效应26.27亿元,展览产生的总体经济效应达44.36亿元,约占珠海市GDP(2038亿)的2.17%。
目前,珠海市会展业人力资源供给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从业人员总量不足,难以满足会展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
会展业在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新技术运用,新模式运作,国际化拓展方面,需要大量专业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投入会展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珠海全市新增从事会展的企业超过200家,但在2015年全市共开展的各类培训、讲座、人才交流会等不足40场,培训人员约1000人次,会展专业人才的增长难以跟上会展经济的速度。
2.从业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缺乏
目前,在对珠海市会展业从业者专业结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会展从业者并非科班出身,而是来自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管理类相关专业。且由于会展业起步较晚,目前在会展行业里的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在专业结构上与会展的需求发展并不匹配,专业创意人才数量更是有限,高端人才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珠海市会展业的发展。
3.现有会展从业者人员流动性强
会展活动具有集中性的特点,一般而言活动的准备期较长,但服务展示期较短,用工时间集中,短时用工数量巨大。会展活动的短期从业人员多数不具备会展专业知识,都是通过志愿者等形式组合而来。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会展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大部分基层服务岗位人员从事枯燥乏味的服务接待工作或物业管理工作,看不到职业前景,也感受不到自身的岗位重要性,因此流动性较强,较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跳槽。
二、人力资源供给的渠道现状与问题
会展业人力资源供给的渠道与其他行业类似,一般可以分为外部供给渠道和内部供给渠道两种。
外部供给渠道主要需要企业通过校园招聘、猎头招聘、网络招聘等方式寻找、选拨、录用具有满足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到企业空缺的岗位上,从数量和质量上解决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和生存发展的需要。目前珠海市会展业人力资源的外部供给主要来源一是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二是社会在职人员。校园招聘是企业寻找新鲜血液补充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是会展企业重要的新生力量,应届毕业生经历单纯、但理论知识丰富、头脑灵活、适应力和可塑性强,是会展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补充来源。但是目前很多会展企业对待校园招聘的态度不够积极,甚至没有和一家大中专院校建立长期人才供应关系,导致人员配备上出现不足或是无法找到满足特定企业岗位需求的应届毕业生。除了应届毕业生,成长中的会展企业还需要更多有经验的骨干员工。这些员工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能最快地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会展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往往需要更多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对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在职人员的招聘,大部分会展企业一般采用的是猎头招聘、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猎头招聘能够为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合适的候选人,但是猎头招聘的成本一般较高,因此猎头招聘往往仅用于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并不适用于普通职员的大规模招聘。对于普通职员的招聘,一般采用网络招聘与现场招聘结合的方式。网络招聘一般是利用公司网站或专门的人力资源招聘网站完成与招聘相关的一系列工作。网络招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极大的拓展求职者的来源,同时可以节约经费、简化招聘管理的流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是网络招聘也具有隐蔽性强、信息的真实度较低等缺点。现场招聘需要企业参加由当地人才市场或者就业中心举办的大型招聘洽谈会。在招聘会的现场,用人单位与应聘者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双方的需求,并确定进一步面试的相关信息。在招聘会中,企业往往能在短时间内面试到大量有意向从事本行业的人员,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此外,通过参加招聘会,企业可以获得有关当地会展行业人力资源素质及供求状况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获取政策。但由于招聘会一般面向基层工作岗位,对于高端人才的招聘效果不佳。
内部供给则是通过企业内部员工的岗位轮换、培训转岗、晋升等方式使内部员工适应新岗位的需求,在内部岗位空缺时,通过培训转岗等方式,让富余员工能转移到合适的岗位。内部员工转岗t是企业从内部进行人力资源补充的重要渠道。企业在产生人力资源空缺的时候,若能从内部进行补充,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招聘成本,同时由于内部求职者已经对企业和公司业务有一定了解,因此对新岗位的磨合期会较短,而且公司内部的晋升能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但是内部员工转岗这种渠道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也有一定的缺点,例如内部晋升可能会出现近亲繁殖、公司派别间的斗争或是落选者的失望甚至报复行为,因此需要慎重采用此方式。
三、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为会展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1.深入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招聘与培养平台
深入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业界需要将学校的学生资源作为会展项目后备队伍人才来培养。有用人需求的会展企业可以与特定的院校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由会展专业学生补充到特定展会的员工队伍中进行顶岗实践。企业也可以尽可能地吸收这一部分学生成为正式的实习生或员工,这些学生在经过了之前展会的实训锻炼在日后的工作中也会更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缩短适应期,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渐进的能力训练过程,可以提高校园招聘的效率和质量。
2.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招聘渠道系统,满足人员招聘的需求
与应届毕业的招聘不同,社会在职人员的招聘渠道更加多样化。由于专业会展人才的稀缺性,猎头招聘可以用于引进高端人才、稀缺人才,但在选择猎头企业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就必须对候选的猎头公司进行严格的评选和审核,并签订服务合同,并充分沟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网络招聘主要依赖两种方式,一是在企业自身的官方网站上搭建招聘系统,很多大型的会展公司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利用官方网站进行网络招聘可以累积候选人力资源库,在企业需要的时候进行重新查询搜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查收候选人的时间。二是与专业招聘网站合作,目前在国内的招聘中应用较多的招聘网站有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通过与这些网站合作,利用专业网站已有的资源进行招聘活动是效率较高的一种招聘方式。有长远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应该与其中一家或两家的专业招聘网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求获得最周到和性价比最高的服务,但是使用网络招聘的方式寻找会展人才,往往效率较低。对于大规模同类型员工的招聘,可以采用现场招聘的方式,因为不同的招聘会往往有不同的主题,如“研究生学历人才专场”等,企业可以很方便的选择参加某一类型的招聘会。但是由于会展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因此,尚未有针对会展业的人才招聘会。同时,运用现场招聘这种方式必须提前对招聘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因为现场招聘人员的素质往往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去开拓更多有效的人力资源供给渠道。
3.加强在职员工培训,增强企业内部供给的有效性
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培训,协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富有吸引力的岗位晋升制度鼓励员工克服面前的困难,培养员工对企业和工作的责任心、忠诚度。由于一个会展项目从起步到发展成熟往往需要5年到10年的时间,因此T工的长期培养和保留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会展企业内部,一旦出现管理岗位空缺,尤其是中层管理岗位的空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优先考虑以企业内部员工的晋升或换岗实现替补。如果不能在企业内部找到合适的替补人员,才采用员工推荐或外部供给的方式。每名管理者都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同时,每名员工都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晋升机会和岗位需求。对于会展企业而言,保持人员的稳定性非常重要。采用内部招聘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员工的工作适应期,同时也可以激励人才,留住人才。
四、结语
适应珠海市会展业大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同的企业都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层次的人力资源补充渠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发现不同的人力资源补充渠道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各有优缺点。不同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包括财务状况、紧迫性、招聘人员素质等,同时考虑招聘职位的类型、层次、能力要求等,来选择适当的渠道,以企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俊哲.基于SOWT分析的珠海会展人才引进战略研究[J].人力资源,2015(36):111-112.
[2]钱瑜.珠三角7市,珠海月平均工资最低[S].羊城晚报,2015(9).
[3]肖俊哲.珠海市会展业人力资源短缺的根源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开发,2015(9):79-80.
[4]王丽,王慧凌.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研究[J].人力资源,2013(7):187-188.
[5]杨海英.会展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浅议[J].商场现代化,2010(7):92.
[6]闫晓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