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14 15:13: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住院医师;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医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1]。1995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成果显著。2007年,卫生部下发了“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3]。根据我国国情,参考发达国家全科医师培训的成熟经验,研究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的实施方案和策略,逐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本文通过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和主管人员的调查,分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的实际情况,从中分析和研究改善培养制度的有效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水平。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今来自6家培训医院共45名参加了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参与培训的主管人员。

1.2 研究方法 ①采用问卷法、文献分析法了解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情况。②对主管培训的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分析学员和医院的培训需求。2 结 果

2.1 全科医师在我国的现状 当前我国全科医师数量严重稀缺,“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配置标准”,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有一定的比例,2-3名每万名居民。城镇居民按6亿统计,城市社区约需全科医师16万人。按照1所社区卫生院每年需要2名全科医师,3年大约需要为卫生院培训12万名全科医师。根据卫生部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要求,在万名居民中大约需要护士4名,全科医师5名,公共卫生医师1名。

2.2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材质量较差 目前我国还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我国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专职全科资源稀缺。很多师资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基础教学,指导学员无法用全科医学的方法和思维,经常不自觉地就会用生物医学的模式来进行讨论,而这与全科医学的整体观存在很大的区别。

2.3 全科医师培训需要大量经费支持 全科医师培训经费不足,限制了全科医师培训的质量。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不仅要负担这些费用,还要对学员的住宿,饮食,水电费,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分析,经费问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政府资助,个人赞助,药厂赞助,医院节源开流等等。3 讨 论

3.1 为了提高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继续再教育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很多全科医师平均学历非常低,分别为大专(30%)和中专(11%)学历”,全科医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全科医学的培训与教育不是短期教育,而是一项长期政策。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规范培训大纲、明确培训的目标,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培训的教材师资要合格。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对于全科医师培训的制度逐渐完善,最终才能使得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我国卫生事业培养一批优秀的全科医师。

3.2 完善培训社区和医院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目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材质量较差,还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我国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专职全科资源稀缺。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参加全科医师的培训,导致培训中师资不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需要培训医院加强师资建设,这方面三级医院的培训师资优势限制,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基础深厚,但教师的教学意识还有待加强,为了提高培训积极性,社区和医院可以通过将带教成绩与奖金,与医师晋级等奖励制度联系起来,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于培训基地或者医院的师资力量必须加强重视,将发展全科住院医师的培训作为基地发展的重要任务,严格审核社区师资准入制度,对于培训基地统一管理,加强监督,定期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3.3 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扶持 促进全科医师培训的发展必须严格规范全科医师培训相关配套政策,提高全科医师的待遇、地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减轻工作强度,降低医疗风险,考核标准、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要完善,对于优秀人才要提高福利待遇,以免人才流失,保证全可科医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科医师的任职资格制度要改良和完善,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经费不足将会导致全科医师培训质量不高。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医院不仅要负担这些费用,还要对学员的住宿,饮食,水电费,确实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分析,经费问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比如政府资助,个人赞助,药厂赞助,医院节源开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3.4 必须改善教育环境,逐步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 进行临床实践,受训者需要合理的临床设施和患者,良好的团队,科学研究资源,保证出色完成培训目标。

3.5 全科医师培训的教材的质量决定了培训的成败 很多研究机构,学校为了完善培训条件,组织很多相关人员积极编写全科医师的教材,但是我们研究分析,这些教材内容相似,结构单调,内容乏善可陈,可读性不强,水平不高。全科医师培训的教材编写成功与否事关重大,决定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质量的高低,将会对全科医师培训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全科医师的培训需要由专门人才、权威机构组织编写,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若蛟,高志宏.关于当前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几点看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1):738.

第2篇

关键词 小儿外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69

How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Resident in Pediatric Surgery

PAN Weikang[1], HE Jiaxuan[2], GAO Ya[1]

([1] Pediatric Surgery Departmen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increasing emphasis on countries of the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more and more medical stud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bachelor, master or Ph. D study after graduation, the two-way choice to enter the hospital accepted standardized training. Pediatric surgery belongs to surgery and pediatric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compared with mor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ow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linical train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apply for residency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were summariz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clinical doctors.

Key words Pediatric Surgery Department; resident; standardized training quality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在经历本科、硕士或博士的不同学习阶段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奠定坚实基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是从学生到社会的转变,也是从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过渡阶段。小儿外科属于外科学和儿科学的交叉学科,小儿外科医师的培养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既需要培养住院医师的手术操作能力,有需要具有小儿内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思维。因此在规范化培训阶段更加具有挑战和困难。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报考我院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中的经验及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拟提高本专业规培医师的临床培养质量。

1 提高从事规培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

带教老师较强的综合素质是提高规培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小儿外科疾病覆盖面广,不仅包括小儿普外、儿骨、小儿神经外科、新生儿外科,还有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以及微创外科等,也可划分为先天性发育畸形、实体肿瘤、炎症和创伤等四大类。①因此小儿外科住院医师对各亚专业的基础知识均需要努力学习和快速了解。不仅如此,还需要熟知小儿内科基本知识如:小儿补液,以及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并如何和小儿外科疾病相鉴别如:腹型过敏性紫癜。因此需要带教老师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对小儿外科疾病有着综合的诊断能力,通过教学能够使规培医师进一步加深理解小儿疾病的知识点及临床诊断思维过程,并和小儿内科常见病鉴别要点,为日后规培医师进入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带教医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教育方法和医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包括对教学查房方法的规范,教学的新理念、学生心理疏导方法等,能够提高带教医师的教学能力和沟通技巧;带教老师的示范行为能够影响规培医师的示教效果,其言行举止、专业素质以及操作规范一定要规范、得当;带教医师需要拥有热爱小儿外科事业的精神和强烈的医师责任感,从而影响并培养住院医师;带教医师需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为人师表,要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向规培医师树立模范榜样,培养崇高的医生职业道德观、价值观。

2 实施个性化教学,制定个体化培训计划

住院医师往往来自不同医学院校,文化程度及业务能力不一致,需要根据住院医师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住院医师有的是本科毕业,有些规培医师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对于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者,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和指导,初步建立起小儿外科的知识结构,而对于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应该引导和鼓励其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及相关课题。师生互动和交流,针对各自的不同情况,规培时间长度,制定个体化培训计划。②科研能力突出的规培医师,可以指导或鼓励撰写临床病例分析和个案报道,综述等,利用休息时间或科内病例大讨论时,做读书报告。使每个入科规培的医师能够在小儿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提高。

小儿外科手术风险大,操作难度高,且医患沟通难度大,其教学模式和其他科室有很大不同。小儿外科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理论有很大差别,患儿配合欠佳,无法或自主表述能力差。需要带教老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及多次示范,提高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质量。

(1)以腔镜模拟机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微创外科是未来小儿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腔镜技术近年已广泛应用于小儿腹部及胸科手术。在国外规模较大的儿童医疗中心,通过2-5年的专科训练,住院医师能够基本单独完成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腔镜下治疗。③但在我国住院医师因为临床时间有限,只能作为助手配合主刀医师镜下操作,无法短时间内提高腔镜手术熟练度。通过腔镜模拟机,能够使规培医师快速上手操作,加强医师的实际操作能力,直接增加了住院医师对微创操作的感性认识,也能够反复模拟操作练习镜下缝合的机会,规范各种操作技能。

(2)综合应用数码相机、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将声音、动画等综合融入到教学课件中,增加培训医师的直观感受,并充分理解。比如配以手术或临床照片使学生加深认识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典型表现,比如肠套叠的果酱样大便,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的食道造影结果,先天性闭锁患儿的照片等,使住院医师能够快速理解并加深印象。例如播放腹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手术视频,从放置Trocar,到幽门切开暴露黏膜管并膨出。通过术后伤口愈合和传统手术相比较,使住院医师能够更直观的认识到微创精准外科在小儿外科中的作用,激发年轻医师的工作热情。

(3)选择合适的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临床小儿外科教学示范,让规培医师快速树立信心,克服和患儿沟通的畏惧情绪。避免空洞枯燥的理论讲解,能够做到理论联系临床,规培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将启发式教学和交叉互补式教学相联系,对培养规培医师的小儿外科思维有很大帮助。

3 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提高规培医师对小儿外科的认识,激发对小儿外科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课为主,导致培养出的医学生虽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性不足。规培医师刚从学校到临床后,很难适应医学知识的更新和变化,不能顺利完成临床工作和承受压力。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PBL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结果评估,实际效果等均有很大优势。④⑤目前PBL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医学教育通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PBL教学模式对规培医生的培训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其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年轻医师自学为主,带教老师帮助和纠正为辅,并引导性讲解后提出问题,规培医师根据重点内容进行文献阅读和讨论。带教老师根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互动,最终达到提高和进步的目的。我院小儿外科目前已经采用该PBL教学模式对规培医师进行入科培训,对小儿外科代表疾病进行讨论和分析,比如:先天性巨结肠、腹股沟疝等典型病例,通过带教老师的描述和引导,深入浅出,增强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

4注重培养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

住院医师规培阶段是年轻医师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有助于年轻医师的快速成长,也是关键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需要从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习的能动性,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实践、启发、引导、归纳等方式,把基础医学知识和小儿外科的临床实际密切的结合起来,并转化为临床能力。⑥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目前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步比较晚,规培医师的层次和起点不同,规培医师培训医院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未完全落实,尚未建立起统一标准的规培制度,小儿外科在综合医院的规模较小,规培方法和方式也尚未成熟,需要充分发挥大型综合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的教学能力,逐渐完善和补充小儿外科规培内容,确保小儿外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质量。

综上所述,为提高规范化培养小儿外科医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提高规培带教医师自身综合素质,采用先进的PBL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加规培医师对小儿外科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尤其要培养小儿外科住院医师的创新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为培养成出色的临床、科研均衡发展的复合型小儿外科医生奠基坚实基础。

注释

① 施诚仁.小儿外科若干问题的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2007.1(15):37-39.

② 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65-867.

③ Gollin G, Moores D, Baerg JC, et al. Getting residents in the game:an evaluation of general surgery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pediatric laparoscopic surgery[J]. J PediatrSurg, 2004, 39(1): 78-80.

④ Prince KJ, Van Eijs PW, Boshuizen HP, et al. 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Med Educ,2005.39(4):394-401.

第3篇

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1]。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相对于中医学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目的是培养具扎实且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且具有娴熟且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中医实践性,培养内容具有专业领域性。采取科学且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针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新制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专业及年限

 

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的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

 

培养过程中将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临床轮转最为主要,同时注重祖国医学传统经典传承。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将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同时,鼓励且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进行教学培养。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全部年限不得超过6年。延期期间费用由个人承担。

 

二、课程学习与考核

 

课程类别包括学位课程和公共专业理论课程。学位课程以中医临床专业发展为导向,涵盖中医学专业必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突出对中医临床思维与诊疗方法的培训与强化和对现代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既符合国家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整体要求,又体现学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自身特点。学位课程由研究生院组织课程的讲授及考核。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不少于21学分(政治理论课3学分、外语2学分)。

 

公共专业理论学习课程为培训基地对规培人员开设的公共专业理论学习课程,由规培课程的讲授及考核任务。

 

课程教学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案例研讨、专题讲座、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主要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各培训基地应予以支持。课程考核采取笔试、学术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学位课程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公共专业理论课考核由所在培训实施。各门课程考核均为百分制,并以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

 

三、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有关住院医师培训的规定执行。临床能力训练第一阶段为通科能力培训(24个月),即在中医各相关专科轮转培训,主要对中医临床工作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掌握相关的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专科能力培训(9个月),即在所学专业进行各专科培训,以强化各科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提高此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中医专科诊疗规范、临床操作技术、中医专科特色疗法。根据中医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到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每周跟师半天,累计每年跟师不少于30次。培训期间,可采用临诊抄方等多种形式学习指导教师学术思想、诊疗思路或临证经验。主要考核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实践操作及思维能力。最后,对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研究生,认定其临床能力考核合格。

 

四、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

 

在选题过程中,鼓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临床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进行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规划研究,鼓励研究生对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进行剖析研究。接下来进行开题报告及考核,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一般在第一学年进行开题考核,考核小组对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是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议。开题考核时应具有详细记录,并填写相应表格。接下来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须体现中医学独有的特色,鼓励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设计论文过程中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医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病例分析报告、临证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基础研究、专业文献循证研究、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最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答辩过程将按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工作细则》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进行。研究生须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得《医师资格证书》 ,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通过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并提出授予专业学位的建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颁发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五、分流机制

 

根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对某些不适宜继续按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合理分流。

 

在规定培养期限内,未完成学位课程的研究生不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要求延期补修相关学位课程、肄业或者退学,其中,补修相关学位课程成绩合格并达到其他培养要求者,可准予其毕业并申请学位。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根据其个人意愿,允许其申请转入同专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但须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要求进行培养和管理。第三学年仍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不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但可准予其延期、结业或退学。延期培养期间获得《医师资格证书》,达到考核要求者,可重新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但是,延期期间仍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未达到考核要求者,只准予其结业。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学位课程考核,但其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可对该研究生进行毕业考核和论文答辩,准予毕业,但暂不授予其学位。毕业后三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可申请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若研究生毕业后三年内仍未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学校则不再授予其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毕业当年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但其他培养环节均达到要求者,可准予其毕业;在一年内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论文答辩通过者,可补授其学位。

 

六、组织管理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重身份,接受学校、培训基地管理,由学校研究生院统筹负责。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包括学术指导教师和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学术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各轮转科室需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指导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

第4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lenty of useful exploration and attemps have been made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which also obtained many neighbor spectacular achivements. However, great gaps of trainging philosophy and method in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still present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medicine-advaned developed coutries.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me of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had established in United States over a century, which had become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medical education modes with strict rules and strict specifications through continuous running and improvement.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method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will not only give us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gaps, but also help to develop China specialty medical specialty training model according to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and the need for universal health health protection.

关键词: 医学生;中国;美国;人才培养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China;United States;student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10-03

0 引言

与其他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方式不同,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色彩。近年来,我国医学生的医学专业技能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医学强国的医学生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不断地促进着我们对医学生培养方式的变革。医学生是以职业教育为目的还是以普及教育为目的?医学生的最佳培养时限是多久?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学术研究思维?如何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来适应精英人才的成长?等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笔者在美国纽约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New York,United States)从事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并有幸接触和亲自参与到美国医科生科研培养活动中,对其医学生培养体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同时,笔者本人长期在国内教学医院的一线工作,每年都接触到大量参加见习和实习医学生。下面就两国医学生在培养目的、培养时限和培养方式方面的差异做一对比,为提高我国医学生培养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1 中美两国医学生培养目的的差异

美国报考医学院学生都必须具有受过普通高等医学教育的本科学历。他们当中有的是生物学、化学、物理等理工大学专业的应届生,有的则是普通高校毕业后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几年后,重新报考医学专业的社会人员,还有一小部分其他国家的医务人员,为了能在美国从事医疗工作而重新报考美国的医科大学。但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成为医生”。因此,美国医学生教育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在这些学生中选择出适合做医生的人并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医生”。在这种培养目的的指导下,上述人的出路也只有两个:要么是你因为无法承受超难度的考核、考试而选择放弃;要么是你以惊人的毅力、耐力逃出生天,最终成为人人爱戴和尊重的医生。由于目的明确,学生和校方都具有更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美国人看来能顺利从美国医学院毕业的人都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杰出人才。因此,他们医学生培养也具有很强的精英教育的色彩。

而我国的医学生培养大多始于十八、九岁的高中毕业生,这些人在上学之初,很少有人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做出规划,甚至有些人只是迫于家长和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委曲求全。很大一部分人到了毕业之时,在发现自己原来并不适合学医。可此时供他们选择的路已经不多:要么是为了缓冲就业压力报考研究生,要么是找一个基础医学专业就业,要么就是硬着头皮找一个小医院就业。对于这些学生已很难奢求他们会具有积极、主动的学医态度。同样,我们医学生的培养目的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没有本质的差别,仅仅是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部分。至于学生的职业培训往往是在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阶段才开始涉及,或者是在单位勉强就业后,坎坷进行的。这就难怪一些人在本科、硕士或者博士毕业以后还没有和患者接触的经历。由于培养目的不明确,我们医学生的培养相较于美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2 中美两国医学生培养时限的差异

美国医学生在报考医学院之初已经完成了4年以上的普通高等医学教育。这些学生很多在本科三年级时就已经开始准备医学院的入学考试(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简称McAT)。医学一般也是4年,每一学年都有主要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医学院一、二年学生主要学习基础课,并非每门课程都有全国材,每科只有一本主要教科书,教师按照教材讲课,每讲一个专题列出参考书目或最新发表文献,学生课下从教师推荐的书中选读相关章节,每一学期要修4-5门课。第二年末基础课学习结束后,参加美国医师执业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简称USMLE)的第一部分考试。USMLE分3部分(STEP):STEP I以医学基础学科为主,内容涉及解剖学、行为科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等。学生于第三年开始在临床各科轮转,包括内科、普外科、小儿科、妇产科、泌尿科、精神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等,每一科轮转完马上参加USMLE STEP II考试。STEP II分2部分,第一部分称为STEP II CK(Clinical Knowledge),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预防医学、精神科等临床学科;第二部分称为STEP II CS(Clinical Skill),主要测试参试者病史采集和体检技能及与病人沟通交流能力。学生在第四年多是自行安排小科轮转及联系具有住院医师培训资质的医院面试。如果能够如期毕业,则至少还需要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1]。

看似我国医学生的培训时间似乎和美国医学生相当,甚至加上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时限还远远超过了他们。但仔细看来中国学生真正的职业培训时间却少的可怜。在我国医学生的培养大致有五年、七年制和八年制三个档次。五年制学生第一年学习的大学理工科的基本课程,第二、三年开始基础医学课的学习,第四年一边开展临床课的学习一边进行临床见习,第五年主要是临床实习。由于我国医学生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而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们当中很多人又对就业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奢望。因此,很多五年制本科生毕业后,难以马上找到心仪的工作,考研几乎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于是,为了考上研究生他们大都把宝贵的第五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考研培训之中,使他们失去了第一次接触临床的机会。而由于我国硕士和博士培养以科研和学术成果为参考的世风日烈,许多医学生上研或上博之后又成为了实验室的宠儿,使他们又失去了第二次接触临床的机会。等硕士或博士毕业之后,他们奇怪的发现他们的医疗技能较三年或六年之前不是提高了而是退步了。这就形成了医学生学历越高、临床越差的悖论。同样,七年制学生也存在考博和做实验的压力,他们的临床水平也难以提高。有鉴于此,我国部分医科大学开始设置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学位,目的是培养高学历、高能力的医学精英人才。近年来,八年制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的还不很明确,同样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积累和总结。

3 中美两国医学生培养方式的差异

美国医学院申请以难度高而闻名,像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等知名医学院每年的学生面试率尚不及10%,而真正能录取的则更是少之又少。医学院的录取主要以大学成绩、MCAT成绩和其他基本技能为标准。能够获得医科大学录取的学生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坚实的基础知识、医学知识、较高领悟能力,同时,他们还要付得起高昂的学费。这些都使得医学生极为珍惜在校学习机会,丝毫不敢懈怠。在美国,医学院平均每年学费为50 000美金左右,绝大多数学生是依靠贷款完成学业的。因此,美国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勤奋自律和刻苦精神令人折服。特别是进入临床阶段后,学生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于6点半查房前查看分管的病人,每天过得紧张而忙碌。从美国医学生的培养程序来看,医学生经过漫长的多学院、多医院联合逐步按目标培养,培养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及目标,每个阶段均安排全国性考核检验学习效果。美国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培养并不是以多而杂的灌输为主,而是以启发、鼓励、调动个人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主,充分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并不是培养的终点。相反,更严峻的培养阶段才刚刚开始,首先面临的是选择一家名牌医院完成住院医师培养计划。在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多选择在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全美有l700所医院接受住院医师培训,每年5月由医学教育联合委员会召集会议,并由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决定下年度全国住院医师培养计划,汇编成住院医师培养计划指南(Directory of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s),向全美以及国外医学院毕业生提供培训信息[2]。美国医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简称AAMC)建立了住院医师电子申报系统(Electronic Residency Application Service,简称ERAS),所有医学生和医院都通过该系统进行匹配,即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 (简称NRMP)。申请者根据自身专业爱好、医院专业特色和学术水平、地理位置、环境等综合因素填报志愿,给出排名(rank-order list);医院汇总申报材料和面试结果,将面试学生进行排名,并于每年2月底前完成排名工作。NRMP对申请者和培训基地的匹配是双盲的,会提供一个最优化配对,使学生能够进入最理想的医院,而使医院尽量能够录用满意的学生。申请者一般会填报至少十几个志愿,获得大概15-20个面试机会。如果医院每年招收5人,一般约邀请50-70人面谈。全国统一的匹配中心(matching)会优先考虑学生志愿,同时兼顾医院对学生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个更合理的匹配[3]。住院医师并不是医院员工(Faculty Staff),他仅仅在培训医院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选择就业医院,在名牌医院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和个人发展前景。住院医师实际上仍是一名学生,除了完成临床工作外,还要完成所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医院设有40多个住院医师培训专业,每个专业有详细的5年左右的住院医师培养计划或手册。一般来说,第一年主要完成相关专业或专业支撑学科的临床轮转;第二至第四年主要以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分支学科学习、临床研究和基础专业研究为主;第五年为临床拓展。

相对于美国的医学生培养方式,我国则显得单薄的多。首先,任何学生只要能够通过一本、甚至二本的高考分数线,付得起基本的大学入学费用都可以顺利的进入医学院。其次,在医学院期间,学习理工科课程、甚至是专业课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不在结业考试中挂科。他们当中很少有人会珍视医学院的学习机会。因此,出工不出力,临时抱佛脚也就在所难免。第三,在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阶段时,又往往受就业、家庭、导师等多种因素所困,难以专心致志的开展临床专业的学习工作。他们中大多数还沦为了导师的苦力。虽然,看似他们的道路走得没有美国学生那么辛苦,但他们的收获也要远逊于美国医学生。

4 结语

作为具有顶级医学水平的国家,美国的医学生体系和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其中包括对医学生的教育和对住院医生的培养,它绝对是以就业为目的、以培养精英为结果的培养方式,它以启发、鼓励的方式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个人的个性和智慧发展。相对于此,我国医学教育针对性不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借鉴美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生培训模式,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有益的教学和培训改革,将更有利于我们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Lumer G R Economic issues in the residency match.JAMA,2003,289(19):2502.

第5篇

关键词:“5+3”一体化;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长学制

一我国七年制办学成果及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试行七年制医学教育,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1],这种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养的模式使得七年制毕业生在医疗、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都比五年制毕业生有较强优势[2]。七年制医学教育是带有研究生教育性质的长学制本科教育,国内的培养方式以“5+2”和“4+3”分段培养模式为主。“5+2”模式的本科段和普通5年制的培养过程一致,但硕士段则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少1年,导致临床实践时间偏少,科研水平不高。“4+3”模式的本科段减少了1年,进而缩短了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时问,与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有所偏颇[3]。

二我国“5+3”一体化研究现状

2015年以来,原七年制办学院校在积极借鉴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总结本校七年制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各院校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医科大学通过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模块”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4];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建立七大课程群,包括公共基础、人文社会、卫生与健康、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实践技能、拓展课程等[5]。对生物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进行了横向整合和模块整合,同时还构建了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首都医科大学将硕士学位课程全部纳入到通科培养阶段统筹完成,为学生进入后期硕士专业学位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阶段进行临床能力培养与科学研究留下充足的时间[6]。

三“5+3”一体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充分体现长学制医学教育的优势

长学制医学教育生属于优质生源,但当前的“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套到就业后的社会认可度、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来说,均没有体现出长学制教育的优势。

(二)课程设置融通整合不足,“5+3”一体化核心要求体现不够

“5+3”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新的思考、质的突破,要重组基础和临床的知识体系,将基础课程、临床课程、人文课程融为一体;在大一阶段引入临床导论课程,并设置“临床导师”制,在导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循序渐进地完成本科到硕士阶段的过渡;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出层次性和实效性。

(三)临床实践训练安排重复、科学研究训练不足

按照国家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轮转时间为33个月,其中部分内容与第5年的临床实习内容重复,同时也造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时间和接受导师指导时间、科学研究时间的不足。这就需要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减少重复、补充不足。

(四)多部门管理缺少整体统筹,质量评价有待加强

“5+3”中的“5”归口学校教务部门管理,“3”的阶段归研究生部门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由培训基地负责管理,多部门介入造成职责不清、工作衔接不紧密,有必要建立一套更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四对“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一)创新培养模式

定位“医教协同、能力导向、融通整合、立足转化”,构建以本科入学为起点,以硕士研究生毕业为目标,实现本科教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缝对接的“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按照“学科知识整合、基础临床融通、本科研究生课程合理打通、通科二级轮转安排有效衔接”的原则,构建五大整合课程群: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医学人文整合课程、公共卫生整合课程、医学科研整合课程、临床技能整合课程,强调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促进在本科阶段注入医学科研要求,为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倡导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临床思维与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医师。

(四)加强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医生的核心能力。设立“临床导师”,早期接触临床;利用模拟教学对学生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初步训练;合理使用标准化病人,用于临床见习阶段培训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增进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设置“临床技能训练周”;技能中心设置“开放日”;临床实习阶段设置“自主选科实习”。构建出由早期接触临床、临床技能训练、实习轮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临床能力培养体系。

(五)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将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重视全过程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基础导师”、开设科研类课程、实施各类大学生科研项目等措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基础教学阶段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申报各类学生科研项目,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临床教学阶段,将科研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点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

第6篇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是直属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专业的医疗机构,按照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沪编〔2013〕440号)文件,本单位主要承担全市妇幼保健工作指导、质量控制、业务培训、信息管理、科学研究和妇幼保健示范服务等职能。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文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以下编制内人员:

一、招聘岗位及职数:

1、孕产保健医师                  6名

2、妇女保健医师                  4名

3、儿童保健医师                  5名

4、护师                          1名

二、招聘对象与条件:

1、孕产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孕产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包括产科质量管理(如:产前诊断(筛查)、妊娠风险管理、危重孕产妇管理等)与孕产妇保健管理,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孕产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孕产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妇产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熟悉妇幼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妇幼保健相关领域,具有妇产科临床基础及孕产保健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妇女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妇女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如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更年期保健、妇科管理等,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妇女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妇女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妇产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具备妇幼保健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情况以及妇幼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妇产科临床基础及妇女保健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儿童保健医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参与儿童保健条线管理工作,包括儿科质量管理(如:危重新生儿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儿童管理、特殊儿童健康管理)与儿童保健管理(如:托幼和散居儿童管理等),并协助开展全市质控督导与评估工作。

(2)收集儿童保健相关监测数据与相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汇总,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

(3)协助筹备、组织、实施业务相关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资料归档等。

(4)参与儿童保健示范门诊相关工作。

(5)参与本领域相关项目与课题的申报与实施。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儿科临床或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能承担儿童保健管理和调查研究工作,有儿童保健相关门诊工作经验,具有听力、视力临床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4)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应聘人员,需完成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护师岗位:

(一)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示范门诊护理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做好母乳喂养门诊的咨询指导。

(2)负责全市孕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包括师资培训、示范点创建等。

(3)参与重点学科及项目课题中的健康教育工作。

(4)负责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及推广护理新技术。

(二)应聘条件:

(1)本科及以上学历,护理学相关专业,年龄在45周岁以下。

(2)具备护师执业证书,主管护师职称,妇产科临床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达10年以上,并能承担护理行政、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三级医疗机构从事母乳喂养门诊指导与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3)身体健康,文笔良好,独立工作能力强,良好的人际沟通,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4)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有承担过科研项目及撰写专著经验者优先。

三、招聘办法

(一)报名

根据市人社局相关规定,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有效期内), 计算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22日。本次报名采取邮件报名方式,请将报名表、个人简历、学历证明及其他资格证书等电子版应聘材料发送至[email protected],邮件名称以“姓名+应聘岗位”命名。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2月22日。

(二)资格审查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人事根据收到的报名资料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将会收到中心回复的考试通知。

(三)笔试

通过简历筛选,根据招聘职数,按照一定比例,择优确定笔试人员。通用型岗位必须参加2017年度事业单位统一考试。笔试由单位组织或委托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等有关单位或部门组织,笔试内容主要为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根据笔试分数由高到低按1:3比例排序确定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四)面试

面试内容主要测试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可采取答辩、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根据笔试与面试的总测评分,确定拟录用人员。

(五)身体检查

按照笔试、面试成绩4:6比例,计算出总成绩,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初步拟聘人员进入体检。根据招聘职数,按1:1比例确定拟聘人员参加中心组织的体检。

(六)考察

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组织考察,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质和诚信记录等。

(七)拟聘人员公示

根据综合测评、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结果,对拟录用人员在“21世纪人才网”上进行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报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核准备案后再行录用手续。公示如有异议,影响聘用的,根据查实结果确定是否录用。

四、相关待遇和其他事项

上述人员一经录用,其工资、奖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按照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许老师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32576339

第7篇

一、加强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各会员医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措施、考核、检查三落实。

1、落实住院医师轮转制度

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务人员的毕业后轮转期间是他们选择与培训专业的阶段。毕业生分配到医院后,按其具体条件、毕业成绩和拟定专业有侧重点地轮流到各专科,当然轮转科室和时间可按具体情况制定,期满结合他们选择的志愿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定科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履行的是住院医师职责,住院医师第一年工作对所管的病床是24小时负责制,并轮流急诊值班,节假日也要处理好所管的病人,急诊值班兼管全病房突发问题。必要时还要将负责该病床的住院医师找来协助处理。

2、落实专题病例与病例讨论会制度

专科医师在入院五年内,要结合自己管的病种查阅文献,做读书笔记和撰写文献综述。开展小讲座、专题病例、教学查房。由病区医师定期负责指导与组织学术座谈会,定期选择典型的、有教学价值的、较复杂或疑难的病例进行讨论。上述方式对提高医疗质量起很重要的作用,各级医师可以借此增进彼此了解,也是科领导了解各级医师的学习态度、学术水平及病房管理能力的良好机会,是培养临床医师的好方式。

3、落实外出进修制度

根据科室开展发展的需要和医院培养人才的整体计划,培训管理部门将选拔工作与学习成绩优秀者,送到国内或国外先进的专业或学科进修,进修医师通过医学专家或继续教育者的专业性授课对新病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有所了解,在充实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他们还会被适当安排门诊、急诊、病房的临床工作并管理一定数量的床位以增加实践的机会,进修医师通过实践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为返回原单位独立工作或带领其他专业人员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医学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1、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医学会医学继续教育训练规模大、覆盖面广、训练内容规范、手段先进,形式有学术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继续教育短期学习班、年会及专题讨论会等,各会员医院组织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回院后,请他们将学习收获向全院汇报。

2、开展"三基"培训

"三基"指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以各级专业技术三基培训教材为培训和考核基本教材,围绕该教材按专科分专题自定题目开展教学。每月开展全院性学术活动,按时参加学术活动的医技人员,给予记继续教育学分,使全院讲课活动达到规范有序,人员和时间有充分保障。这样不仅使本专业人员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其他专业的医技人员了解和学到了边缘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全员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

3、外请专家教学

及时了解和掌握专科前沿历来是各层次医技人员最热门的话题。做好该项组织和落实工作,不仅可带动全员对现代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潮,也可不断拓宽医院与其他医院行业间特长的了解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从而逐步带动医院科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外请专家讲课是现代医学教育培训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学术活动推动学会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会紧密结合我市疾病发生谱的变化趋势和学会的专业特点,按学会章程及有关法律开展了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学会结合实际,面向基层,开展巡回讲座、研讨会、交流会,举办学习班、科普讲座,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兰讲学、研讨,鼓励会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省级学术交流活动,活跃了我市的学术空气,增强了学会活力,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促进我市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立足活跃学术气氛的同时,学会鼓励会员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对外交流,引进吸收国内外新技术、新观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以提高自身素质,推动各医院学科建设,提高诊疗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市民的健康需求。在加强与日本秋田、北京等国内外医疗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联系,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兰讲学、会诊、手术,在心胸外科、心内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病、内窥镜等专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以举办专题讲座、查房、同台手术等形式交流信息、切磋技艺。

2003年-2005年共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88次,参加人员6600余人次,开展科普宣传18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咨询8000余人次。在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科研立项140余项。市科协优秀论文113篇。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班20次,参加3800人次。卫生人员防治传染性防治知识应急培训班共105次,参加培训人数14373人次。做好防治禽流感工作,对防治禽流感的知识进行培训,共培训3810人次。做好艾

滋病防治培训工作,爱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共19次,参加培训人数1550人次。

三、医学继续教育改进的对策

1、制定制度,分工负责,考核到人

为了使继续教育规范化,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并进一步补充完善,规定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的要求和完成的任务,为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医院每年按一定比例从业务收入中提取专项经费,并严格执行科室定期业务学习和全院集中安排业务讲课的规定,要求各科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安排各自对口的业务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各科室自行安排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将个人的继续教育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职称晋升、评优挂钩。

2、鼓励创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

医院设立科研基金,对市级以上立项课题加大资助力度,并积极推荐课题参加科技成果奖评选,对在专业期刊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除报销版面费外,还给予奖励。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意识和科研能力。

3、加强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个人继续教育登记制度

第8篇

【关键词】医疗纠纷 原因 对策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和最基本要求[1]。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社会大环境中,医疗伤害接二连三地发生,面对越演越烈的医疗伤害,科主任洞察事态的发展,组建了以科主任、护士长、医、护质控员为主体的质控小组,制定质控小组工作计划,每月底召开质控小组会议,质控小组通过总结本科室和收集来自媒体以及其他医院的医疗护理纠纷和医疗伤害,结合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每月初把上月存在的问题在晨会上通报,并将讨论的对策与大家分享,使每个人都清楚科室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每个人都有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形成科室的文化,不断地改进和扩散,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科医护人员学习,大大提高了本科室医护人员处理各种各样医疗护理纠纷的能力,有效地将各种医疗护理纠纷厄杀在萌芽阶段,使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总结医疗护理纠纷的原因有以下类型:

1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1.1 责任心不强。

1.1.1 忽视患者的权益,缺乏与患者的沟通部分医护人员缺乏沟通观念、知识和技巧,对医患沟通不重视,只重技术操作,而轻沟通和理解,忽视患者及家属的情感要求,忽视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忽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2]。医护人员对病情的发展、转归估计不足,没有及时、积极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病情及预后交待不清,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急能力差,以至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服务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影响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导致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引发的医疗纠纷[3]。

1.1.2 询问病史不细致,入院查体不够认真、仔细,导致误诊、漏诊。

1.1.3 病危病人没有及时下达病危通知单,延误最佳治疗、抢救时机。

1.1.4没有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全面的进行辅助检查。

1.1.5医生不按时查房,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1.2 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违反规定行医。

1.2.1 病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书写不及时[4],没有严格按照《广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书写病历,导致病历中出现漏洞和错误。

1.2.2 会诊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

1.2.3 没有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5]及手术审批、准入制度。

1.3 服务态度欠佳 医院属于服务性的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要求越来越高,我科部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服务态度仍停滞不前,服务观念仍没有转变过来,对病人及家属态度生、冷、硬。

1.4 医德医风较差 医德医风是衡量一个医务人员是否合格最基本的准则[6],然而我科仍有个别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较差,只顾个人利益,金钱至上,开好药、贵药,不顾病人的安危及负担,一旦产生医疗纠纷无论对科室还是对个人的影响都是致命性的。

1.5 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欠缺 我们是区级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执业的标准相对较低,疑难病例、高难度、新项目等业务相对不足,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医院专科培训的机会相对少,医护人员主动学习的意识不高,但神经外科的病人病情危重、发展快、复杂多变,而医疗行业本身的风险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副作用、后遗症、确实难以预料的事件等。

2 管理对策

2.1 把握新时期医患关系特点,加强医护队伍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服务理念,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环境,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从医护人员方面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7]。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教育,医护人员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善于用热心、诚恳、宽容、和谐的语言,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术语通过深入浅出、让人易懂的科学方法,圆满答复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做到有应必答。

2.2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 注重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三基”“三严”训练[8],每月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和各级人员的分级培训,并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促进医护人员主动学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3 完善组织体系,实行医护分组管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