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13: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毕业后任职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一个阶段从接触企业专利管理实务到学习更多理论,大约花掉8年时间;第二个阶段从理论到联系产业,大约花掉了6年的时间;目前是从产业研究到企业实务,是第三个阶段。将来不知道还有没有第四个阶段”,这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专利经理贾晓辉对自己知识产权之路的梳理。记者接触和采访过很多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可以把自己的职业路线梳理得如此清晰的人还是第一次遇到。贾晓辉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15年时间里,他先后任职于先后就职于广东科龙集团、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管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所,2013年至今,就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负责处理与专利相关的管理事务。虽说每个阶段学习和工作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对贾晓辉来说,有一条主线是不变的,那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知识产权对中国走向强国之路所能发挥出的价值,特别是对于创新的价值。这让我们对他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充满了好奇。是什么样的学术背景使得他能够自由应对多份工作挑战?又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使得他做出转变的决定?他在众多的变化中是如何坚持寻找知识产权的价值的?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走近贾晓辉。
China IP: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教育背景。您是如何走上知识产权这条道路的?
贾晓辉:本科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材料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在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任某分厂技术员,因在新员工培训中专利课程获得满分而被集团调任技术中心专利主管,由此走上知识产权之路。2002年,因科龙被顾雏军兼并而选择离职,前往北京读研。硕士为北京邮电大学的MBA,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博士为北京邮电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是TD-SCDMA专利战略分析。在本科第一次接触知识产权,在硕博两个阶段,均选择知识产权作为研究方向,并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China IP:从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所的政策研究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可以说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对此您有什么体会与感受?
贾晓辉: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很幸运,目前已经完全适应了,看起来还带给了领导、同事和朋友们不少惊喜。
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可能缺少普适性,只能仅供参考。在中国移动的工作在专业层面上是以前工作的自然延续,这些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0年前开始写企业知识产权战略,7年前开始研究TD-SCDMA行业的专利分析,以及过去多年研究工作中对通信知识产权方方面面的点滴积累。在实务操作方面,在经历一段不适应后,我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职责是为专利团队创造合适的工作环境,取得公司信任并支持团队发展,鼓励专业精神并合理分工,科学配置资源并分步骤实现。我认为自身今天仍不具备很好的实务操作能力,并且也错过了发展这一实务操作能力的时机。如果要创造更多价值,我要优先把自身的研究能力做得更好。
China IP:之前从事的咨询、政策研究工作,是否对于现在在企业中管理知识产权工作有一定影响?
贾晓辉: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视角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工作履历中曾经涉及政府的知识产权政策及立法、行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的管理实务、还有几类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相对而言,我对知识产权领域每个参与者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各类资源的把握比较全,另外换位思考能够比较好找到解决问题最佳的发力点。
咨询和政策研究如果要做得好,做得实,也要尽可能与国家的大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要与产业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作经历对于我来说十分宝贵,能够让我较快识别国家政策中存在的机会,还有在不同企业的横向对比中快速弥补我的实务经验,这些积累对于我十分宝贵。此外,长期的项目经历让我了解到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如何在一起工作。
China IP:根据您自身的经历,对于工作的变动,您对知识产权后辈有什么样的建议?
贾晓辉:我个人觉得,工作的变动是一种现象,其中不变的是自己寻找的是什么。我有许多朋友,随着每一次的工作变动,平台和收入都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我的经历和知识产权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也和我选择的通信行业有着紧密联系。我的建议不一定符合人才成长管理规律,也不能确保新手一定能取得专业上的成功,只是一家之言。
首先,持续学习。知识产权是最有专业包容性的行业,无论出身何专业,何领域,都完全有可能通过持续学习获得成长。其次,基础坚实。如今,知识产权行业已经发展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如果以实务为方向开展自己的工作,以实务为基础的专业技能一定要非常坚实,如果以研究为方向开展自己的工作,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技能也一定要十分坚实。坚实的意思是能够达到承诺过的目标。再次,慎重初选。知识产权仍然是一个十分依赖人的行业,在细分方向上的专业人才很稀缺。如果自身处身一个比较大的团队――无论是管理机构、企业和服务机构――对于新手的快速成长是有利的。建议新手在最初阶段,选择在一个比较大的专利团队内成长。
China IP:您对知识产权经理人这一工作有什么样的认识?
贾晓辉:我个人认为,知识产权经理人是一个要求很高、也很有挑战性的职位。
知识产权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造成对知识产权经理人的专业要求非常广泛,比如理工科、法律、管理、财会、外语等,一般专业人才很难同时具有如此多的专业技能。知识产权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领域,它需要这么多的专业来支持它的发展。在另一面,知识产权在细分发展方向上又很容易分裂成更小的专业,个人经验积累也相当重要。
知识产权管理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这造成每个单位的知识产权经理人必须根据自身的基础去开展工作,很难完全照办其他单位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情况下,知识产权经理人可支配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但面对的任务常常是可以极大延展的,对工作局面需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站在企业经营的高度去思考自己的工作。正是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除非遇到外部的重大纠纷,企业的总经理很少主动去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长周期特点也使其非常容易被短期经营目标所忽视。因此,作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经理人,如果以被动的心态来对待工作,道路会越走越窄,麻烦会越来越多。要做的是相反,要站在企业经营者的高度,从经营的本质中找到知识产权工作的价值,主动工作、自主管理和自我激励。因此知识产权经理人不只要有很高的专业精神,还要有非常高的敬业精神。
China IP:对于中国的知识产权行业发展,您有什么看法?
贾晓辉:我常常感受到业内对知识产权的看法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无用论,一是中心论。无用论者多看到黑暗面,认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只见雷声不见雨点,现实困难太多,不堪实用。中心论者觉得企业只顾赚钱,不能围绕知识产权进行经营,觉得中国经营者思想太落后,知识产权的理念太超前。不管是无用论,还是中心论,两者都可能是在对现实挫败的反应。要看到困难,也要看到机会。要看到现状,也要看到趋势。创新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主线,知识产权对于中国的贡献必将日渐增长――它虽千回百转但确定无疑,它虽有泡沫于上但也必有底气于下。
工作业绩及奖项:
国家重大专项:完成“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专项三)“专项知识产权库及评估、管理”(2008―2010)的申报、组织实施、分课题研究和结题等;完成专项三“专项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及发展战略”(2011-2013)申报、组织实施和分课题研究。组织完成专项三的专利管理制度、结题专利审查等任务,获得专项三管理机构的肯定。
2014年,推动公司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获电信运营商首件中国专利金奖、带领团队完成中德合资专利谈判、面向公司高层完成多篇专利研究报告。2015年,重启中断多年的专利奖励制度,推动公司专利许可运营取得突破,填补公司技术秘密管理的空白,推动专利和技术秘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单位首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获得“十五”国家重大专项中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荣誉证书。
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管理所的“客户价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