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15:13: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一数学论文例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 要:问题意识是现在中学生非常缺乏的一项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在初中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过程的渐进性以及问题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理论;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课程教学相对重视问题的解决,但忽略了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下,这一现象有了明显改善。初中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大力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培养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方式。美国教育家肯尼斯・H・胡佛说:“整个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问。”中国现代的中学教育也开始逐渐关注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开辟出了“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本文尝试在相关资料和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方面讨论课堂提问的相关内容,并给出一些培养提问意识的相关途径。
一、提问意识的意义
新时代下,需要培养的是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思想和看法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切的思考和创新无不从一个提问的思维衍生出来,所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新时代价值观和社会需求的体现。说具体一点,新课程改革在各地区、各年龄段广泛开展,要求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倡探究式学习。这其实也是重视培养提问意识的一种体现,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散思维,引起好奇,提出疑问,并且在不断探索中寻求答案。
从数学学科特质的方面来说,提问意识有着更加明确的意义。数学课程除了传授数学的知识之外,还要提升数学的技能,培养数学的思想。其中,关于数学的思想,包括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表达等数学学科素质,也包括思维的发散、创新和质疑等。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学科的专业素
养。而且,数学上的提问意识也不只限于数学上的应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意识同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问题,可以说,善于思考和提问,本就是独立人格应有的品格。
二、培养提问意识的相关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班级与班级之间,甚至学校与学校之间更是各有其独特的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要注意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一方面指的是学生能力和学习程度的高低差异,比如,有些学生理解问题快一些,有些学生可能相对较慢;或者,对于初三的学生和初一的学生,不能提出同样的要求等。这是由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所决定的,如果不考虑这一层的差异,可能会造成各层次的学生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指的是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独特的思维个性,比如,有些学生对于几何方面更为敏感,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字更感兴趣;或者,有些学生可能习惯在交谈中获得启发,有些学生更喜欢在实际训练中磨炼思维水平。如果不考虑这一方面的层次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工作可能会事倍功半,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2.渐进性原则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过程,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过程。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也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对于数学科目来说,学习的过程更是环环相扣,缺少了前面必要的积累,后面的思路就很难跟上。所以,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对于学生一开始提出的,可能还比较幼稚的问题,教师应该抱有一定耐心,不要嫌弃或者嘲笑,最初只以鼓励为主,保持学生敢于提问的信心和兴趣,随后随着学习的深入,针对不同W生的特点,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引导。而教师自身提出的激发性质的或者引导性质的问题,也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不要一上来就提出比较难的问题,学生总是回答不了,就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渐进性还是要强调“进”的,虽然刚开始的时候,问题设置以基础简单为主,却不能一直都保持在一个水平,否则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还是要逐步地、分阶段地增加难度,以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
3.有效性原则
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对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学会甄别并且合理利用。有时候在数学课上,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散的太开”,很多时候已经完全偏离了教学的主线,或者问题的角度过于狭隘,有钻牛角尖的嫌疑,这些问题只会分散学生的精力,而不会对点亮思维火花有所帮助。这时候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属于无效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不动声色把学生从偏离的路上拉回来,但不能简单制止或直接批评,以免伤害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开始一个新的话题,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放弃学生提问中比较偏狭的一面,而选取比较有意义的角度进行解答或者讨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