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0: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四年级上册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092―0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围绕单元主题编排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单元主题的作用,上好单元通读课,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单元通读课是学习的主线
1.每个单元一个主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孔子拜师》《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园地五》都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个主题选编的。
2.单元之间相互关联。四年级上册的八个单元主题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自然奇观”为“世界遗产”做了铺垫,“观察和发现”为“科技创造的奇迹”做了引导。
3.潜在信息非常丰富。各个单元围绕单元主题选编的课文体裁各异,涉及古今中外和各个方面,使学生的阅读面更为开阔,接收的信息量更为丰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都是围绕主题“艺术的魅力”选编的。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能够激起了解课本以外知识的强烈愿望。
4.在口头、书面表达方面的指导作用。课文是学生模仿表达的范例。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选编课文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表达时如何选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单元学习重点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的爱。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父母的爱”;《口语交际・习作六》安排了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和作文;《回顾・拓展六》 中的“交流平台”安排了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三个句子,让学生体会单元学习的重点;“课外书屋”安排了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选图。这些都在选材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这样的编排为单元的整体学习提供了教学的可行性;单元通读课把语文教学的重点从“篇”转到“单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单元通读课是学习的钥匙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具体步骤:
(一)谈话导课:爸爸妈妈爱你吗?说一说。
(二)进行单元通读。
1.学习导语。在导语中找出单元主题、单元学习重点,理清本单元的脉络,感知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单元重点是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
(1)读导语,展示观点,小组讨论归纳,确定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从导语中勾画出单元学习重点: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2)板书单元主题、单元学习重点。
2.找一找单元内容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具体感受同一主题可用不同的事例、不同的方法表达。
(1)课文。读单元主题,找一找每篇课文中体现了“父母之爱”的词、句、段,再读一读这些词、句、段,加深记忆;说一说每篇课文与“父母之爱”的联系,感知每篇课文围绕单元主题选用了哪些事例进行写作;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2)口语交际。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做好提示和准备。读口语交际的要求,知道围绕主题“父母的爱”进行口语交流;明确要收集体现“父母的爱”的资料准备在全班交流。
(3)习作六。为作文进行选材角度和写作方法做准备。读提示语,自己说一说写作主题;根据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想一想写作内容。
(4)回顾拓展六。“交流平台”的三个句子,强调了单元学习重点,自己再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加以学习体会。
“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和“课外书屋”漫画集《父与子》的选图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现了单元主题,让学生明白父母之爱的丰富内涵。
3.质疑问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梳理出学习的重难点,在课文具体学习中加以解决。
(1)有什么问题是自己解决的?
(2)有什么问题是自己没有解决的?
(3)交流收获,提出疑惑,并互动解决。未解决的问题梳理记录,留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
4.制订学习计划。通过制订计划,培养学生自学、合作的能力。
(1)说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要做的事。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 差异对比
“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刚工作的时候,对此话我理解得比较肤浅,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通过在中学和小学任教的这几年中,对比我深有感触,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按部就班地使用老方法、老套路是不可取的。面对中学生和小学生,教师扮演什么角色呢?学生又是什么角色呢?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角色转换呢?以下两点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角色差异对比
我们常说:“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而教师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成长的示范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也要一一指出,并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教师还是班级的管理者、课堂的驾驭者,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如何驾驭课堂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果如何?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反之就是一节失败的课。面对中学生和小学生,教师的角色完全不同。中学生学习已经形成一个体系,而且课堂容量大,教师主要起到指导、补充、总结、检查作用。中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也有课前预习和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对于学生遗漏的重点进行补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由于一节课的容量比较大,师生间的互动比较多,因此一节课显得很紧凑、充实。
小学英语教学截然不同,由于小学生不学音标,因此他们不具备课前预习和自学的能力。小学英语每节课的内容很少,如何使如此少的内容能有声有色地表达出来而又不显得空洞、枯燥、乏味,就要看教师的基本功了,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把所学内容讲出来、表演出来。因此,面对小学生,教师不仅是一个指导者、管理者,而且是一个督促者、导演者。我从中学进入小学,第一次上课,由于角色没有转变过来,上得一团糟。记得我上的是三年级上册Unit 3“My friends”,本课的重点是she和he的用法:She’s...,She’s my friend.He’s...,He’s my friend.内容很少又没有习题可做,我不知道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该如何驾驭这堂课。我还是照搬中学的老一套,把本节课的新单词、重点句型列在黑板上,并带读几遍,学生会读之后就让学生反复练习这几个句子。由于没有习题,内容又比较少,一节课下来,我感觉空洞洞的,不知道自己上的是什么;学生反复读、练这两个相同句式,失去了新鲜感;连听课的老师也觉得枯燥乏味、坐立不安,最后评价是教师语速太快,单一形式的练习及条条框框的罗列知识点太单调。在中学工作了十年的我,遭到了如此的“批判”,感觉掉进了“十八层地狱”一般,不知如何是好。后来通过听课、观看视频等方式,我学会了如何从中学教师到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虽然小学英语词汇量较少,但小学生的思维层面和知识层面比较窄,又不懂得课前预习,因此尽管很少的词汇量、很少的句型,许多学生也感觉很难掌握。如何让小学生更容易、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而又不感到枯燥乏味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主导者的作用,想出不同方式让学生乐学、轻松学。例如:学习钢笔、本子等单词时,教师可以带来实物展示给学生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以把钢笔、本子等实物奖励给他们,这样既形象直观,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魔术眼等方式教学新单词,提高学生注意力,也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或剪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人物分析重难点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对于重点句型,可以先通过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的方式练习,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编写Freetalk并上台展示。例如: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教师可以准备好一些文具用品或一些玩具创设商店买东西的情境,找一位学生当店主,几位学生当顾客练习句型:Can I help you?I’d like...,What about you?Anything else?对于Unit 8 “Dolls”这一课,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介绍自己身边的朋友或家人练习句型:This is...,She’s/He’s tall/short/fat/thin.Her/His nose/mouth is big/small.His/Her hair is long/short.His/Her eyes/ears are big/small。面对身边真实的人物练习所学句型,既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枯燥乏味现象,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老人要请,小孩要哄”。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哄”他们,尽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刺激他们的感官,提高学习效率。以上方法如果用于中学课堂就显得幼稚,也会使中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他们认为这是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一样哄,根本不吃这一套,中学课堂需要更多的是交流与互动。
二、学生角色差异对比
一、激趣引入、导学求思――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课堂教学可从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原型出发,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教师由情境引出学习课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消除学生对数学的单调和枯燥的感官,转化为用兴奋的求知欲参与教学活动中,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二)》时,引入动画“小猪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的情景。
小猪:呜! …我迷路了,谁能帮帮我!
小羊:别害怕!我帮你。
小猪:我家在这儿的东南方。
师:看,小猪现在很害怕呢。它的家是在现在的东南方,同学们愿意帮帮小猪找出回家的路吗?大家讨论一下小猪家的方向应该怎么走?
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探索现实的、未来的问题氛围之中,让他们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善导探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是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置。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教学时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获取知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新观念。。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合作、讨论中亮出自己的观点与伙伴们进行思维的碰撞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要让学生的思维表现产生“碰撞”,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对学习目标产生“认同”。让他们对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习目标变成自身的学习需求,这是引发学生思辨碰撞的基础,教师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亮出观点――交流意见”的数学活动中加深知识理解,获得新的发现。
例如:在教学《画角》一课时,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画一个60度的角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呢?三角板画角的步骤是怎么呢?量角器画角又如何操作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尝试用大家讨论出来的方法进行画图。小组间成员互相验证角度是否画对。
师: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哪些想法是正确的?生:……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机评价,还应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使小组学生成为最佳的学习伙伴,达到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是合作交流的旁观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四、课堂评价――从评价中反思,从反思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