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5 15:01: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研究进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备(氨气》这一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我的课件中,充实了我的课件,使我的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最主要的是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课堂,提高课前研究的质量。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及差别。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用软件输入计算机,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反馈检测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速率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检测,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予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所在,达到老师面批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注意事项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自然科学首先必须具备而且是最重要的性质,离开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立足的根本。因此我们要设计课件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犯科学性错误,否则不但不能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不能刻意追求动画。现代教育技术课堂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当前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一个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必须有动画,若课件中没有动画的演示,则此课件的档次就不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如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况且三维动画不能替代真实的模型。
通过学生们动手、动脑,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装置,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高中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新课程提高教学的必然途径,是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手段。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扬长避短,只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不会违背教学的初衷,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数字化手持技术
所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的数字化的手持技术,从其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一项在手掌上就可以进行操作的技术,其作为一个数据处理的系统以及所进行的定量的采集有关于传感器、数据库的采集器以及所配套的软件组成,并且关于其各式各样的进行后期处理的实验技术系统,需要和计算机进行连接完成。并且在理科的实验之中,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可以被广泛的运用于其中,还可以将关于环境、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等更多的数据进行快速而方便的收集,就像声音、位移、温度以及电等。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持技术的特点
1.1特点之定量定性双向研究: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那些具有传统性质的实验只能够让其学生对化学的现象有一个基本的表面的认识,不可能从其量上进行清晰的认知,也就是不可能进行定量的研究。而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则可以呈现给学生直观的数据以及图像,关于其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从而将科学的准确性得以有效的体现。就比如对双氧水进行分解的时候,其催化剂是二氧化锰,采取传统形式的实验的操作就只可以将催化剂减慢或者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得以了解,但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对于其化学的反应速率可以从所做的线性的回归、以及图形的斜率得到,对于其所测得的关于分解氧气的压力,可以通过压力的传感器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并且其还可以将化学的反应进行定时的测量,对其反映过程之中所出现的定量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反应。
1.2特点之简易化现代化的实验:数字化的手持技术,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的实验教学可以接轨于国际吗,使得其化学的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之中,还能够去到户外以及更多的其他场所,在任何的时间开展。如果采取那些传统的实验的方式是不能够有这样优势的,或者是之前的一些在传统的实验室所无法开展的实验,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就可以将这样的要求得以满足。对于一些原理或者是科学的概念,如果其较难以理解,这时候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就再次可以派上用场,使得其进行的实验更加容易被认知。并且在此之外,根据其实验的结果,那些实验结果仪器会自动的展示给学生,并且其结果是非常清晰的,所以对于复杂的数据工作是不需要进行处理的。因此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就具有了简易化现代化的实验。
1.3特点之师生实验室角色充分:在能进行实验的时候,传统的实验有着繁琐的步骤和复杂的过程,所以使得其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之中所扮演的就是一个进行实验的机械劳动的个体,所以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实验的过程所占据,对于最终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就没有了充分的时间。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其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将可以把上面所寻在的问题都得以有效的解决,使得其教师在输出信息的时候,还可以将信息进行交换,将学生输出的信息得以接受,使得在课堂之中信息多向和双向的交流,并且其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非常简单的,可以让学生空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发现实验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之中,师生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可以进行双向的互动,最终将其角色发生互变。
1.4特点之综合化的实验:对于综合化的实验,不仅仅体现在实验的手段层面,更加体现在实验的内容层面。而综合化的实验内容,就是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可以将所因素研究、单因素以及单一学科进行实现,还能够对其多因素进行跨学科的体现,其观察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得以整合发展,作为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并且其中有探究性和研究性实验。综合化的实验手段,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所进行的实验之中,应用不一样的装置和实验的仪器,因此其是比较的综合以及广泛的。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持技术的应用实例
现如今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的手持技术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于更多的空间之中,并且关于探究性的化学实验的数量得以有效的增加,将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得以很好的培养,还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将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化发展。现在所比较是流行的数字化的手持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化学的实验之中,还能够应用于实验的开发研究以及研究性的实验之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钢铁如果处于潮湿的空气环境之中,就会有一层薄薄的水膜形成。而水膜也可以将来自大气之中的H2S、SO2以及CO2等等更多的气体进行溶解,使其有一定量的H+存在于水膜之中,最终在钢铁的表层又形成而来一层薄膜,只不过是电解质溶液的,而且其与钢铁之中的少许碳以及铁可以将原电池得以形成,最终使得产生因为腐蚀而生锈的钢铁。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对其进行实验,其有关的信息、图形以及数据都会显示于可视化的界面之上,其操作时需要借助于鼠标,如果其结束之后能够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文本形式的保存,之后还可以在图形处理的软件之中将将其保存的数据得以导入,处理新还原的图形。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之中,作为饱和的甘汞电极的就是电解池中的参比电极,经过研究发现其电极是钢碳电极,并且铂电极就是其辅助的电极。总而言之,现在的社会之中,在实验时采用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可以使得学生对其进行的实验实施探究性的学习,还可以促使其进行合作的学习,将责任感以及对于科学严谨化的态度得以培养,分析问题时采用定量的角度,最终将高中学习化学的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作者:刘珊珊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孙慧玲,靳莹,霍爱新.基于手持技术的金属电化学腐蚀实验改进[J].化学教学.2014(03).
[2]靳建华,任改兰.在“化学教学论实验”中开设手持技术实验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育.2014(04).
[3]钱扬义,邓峰.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任务如下:
1.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全组老师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力争使我们高二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不拘形式、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2.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周四上午三、四节进行集体备课,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充分利用好配备资料,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每周以内容“滚动式”出好周练试卷,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成绩周四前自行输入年级电脑。
化学课程中有很多对于微观物质的研究.要想让学生对于这些物质的结构、性质形成更好的认知,就需要教师的知识呈现更加直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讲到一些具体物质时,教师往往只能通过语言进行知识要点的概述,或者是透过一些模型来辅助学生的认知,然而这些方法的成效都不好.有了信息技术后,能够化解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任何需要剖析的物质,都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现.学生不仅能够直观认识物质的结构、形态,对于物质的一些变化过程也能够看到.这能够提升知识教学的效果,并且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图文和音像,可以把抽象微观的东西具体直观地表达出来.例如,在讲氢气分子(H2)时,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分子的组合形式,不仅浪费时间,同时对于抽象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非常吃力.但是,如果用视频展示两个氢原子是如何通过电子配对形成稳定分子的,这样学生在看到的时候就可以直观理解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教学过程,给学生呈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在很多其他物质的学习中,也能够采取这一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学习有机物时,对于物质结构形态的分析是知识教学的核心.有了多媒体后,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与障碍都能够轻松化解,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有显著提升.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帮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对于晶体结构的学习,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很多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要想深入理解一些晶体的内部结构,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并且需要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加形象.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它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现物质的结构形式,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与构建.这既能够为知识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推动,也会帮助学生学好化学课程.例如,在讲“认识氯化钠晶体的结构”时.课本中对于这一晶体的结构做出如下介绍:每一个钠离子吸引6个氯离子,同时每个氯离子吸引6个钠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数量比为1∶1.在没有学科知识基础的情况下,看到这段文字很难理解这样的晶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如果用三维动画演示出来,相信即使没学过化学中这个知识点的人只要看见了就能理解氯化钠晶体是什么样子,这就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对于物质的结构形态的认知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这也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的一个决定因素.有了信息技术后,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都能够一一化解,不仅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三、还原真实的实验过程
一、几何画板的应用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广阔空间
如:已知集合A={y|y=2x,x∈R},B={y|y=x2,x∈R},则A∩B的集合个数为。
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曲线y=2x与y=x2的交点个数,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只有一个,但实际上是两个,这两个交点的坐标为(1,1)和(2,4)。为了说明更一般的情况下函数y=ax与y=xa(a>0且a≠1)有几个交点,我用“几何画板4.07”做了一个课件,通过拖动点P改变a的值从而得到不同的交点情况。实验的结果是:当a∈(0,1)时恰有一个交点;当a>1时除了在(2.7,2.8)内某个值时只有一个交点外,其它情况都是两个交点。再通过对这两个函数的定量分析,可知此值为e。如果没有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这里的数学实验是不可想象的。
二、几何画板的应用为数学探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几何画板能在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得到不变的几何规律,利用它可以做成动态的而且具有数学表达的准确性的课件。如200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15题:一张纸上画有半径为R的圆O和圆内一定点A,且OA=a。折叠纸片,使圆周上某一点A′刚好与点A重合,这样的每一种折法,都留下一条直线折痕。当A′取遍圆周上所有点时, 求所有折痕所在直线上点的集合。 这道题是联赛试题的压轴题,从命题者对此题的命制意图看,无疑是一道难题,竞赛结果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学生为什么会觉得这道题难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求轨迹的思维定势。在他们看来,要求轨迹就要先求轨迹方程,而要求轨迹方程就要先设轨迹上的任一点的坐标为(x, y),再得到x, y之间的关系。而此题要得到x, y之间的关系比较困难,思维极易受阻,当然就觉得难了。我们不妨用几何画板4.07来探求一下所求点的集合。①用“点”工具画点O、M,并使|OM|=R;②用“作图”菜单中的“以圆心和圆周上的点画圆”命令画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并“隐藏点”M;③用“点”工具在O内画点A,使|OA|=a;④在O上任取一点A′,用“线段”工具作线段A A′、O A′;⑤分别用“作图”菜单中的“线段”、“中点”、“垂线”命令得到线段AA′的中垂线l;⑥选定直线l ,并用“显示”菜单中的“追踪直线”命令;⑦同时选定点A和直线l ,用“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命令即可得到点A′的集合。它是以点O、A为焦点,以a为焦距,以R为长轴长的椭圆及其外部。若要用动画显示,则只需在完成以上步骤①~⑥后实施步骤(8):同时选定A′和O,并用“编辑”菜单中的“操作类按钮”和“动画”命令即可。有了此探究过程,我们便可得到本题的比联赛命题组提供的参考答案更简单的妙解了。
三、利用几何画板,促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结论型教学,不是反复用提问让学生记住数学的定义,而是用生动的动态信息突出了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例如在教学二面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条直线,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直线作出两个半平面,同时闪烁着这条直线及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二面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直线及两个半平面,使学生认识二面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个面固定,另一个面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二面角。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电脑为学生展示一个带有二面角的旋转课件,创设了一种真实情境,产生了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二面角的恐惧感。采用几何画板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借助于几何画板,我们不但可以把很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随时看到各种情形下的数量关系的变化,而且还可以把“形”和“数”的潜在关系及其变化动态的显现在屏幕上,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个过程进行控制,学生也通过观察的过程、制作的过程、比较的过程,产生他的经验体系,形成他的认知结构,从而更好地完成整个认知过程。
四、几何画板的应用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体现提供了条件
几何画板可以在少花时间的情况下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请教名师,对教学内容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得到更多更好地解决。还如2003年全国高中联赛第15题,因为它的结论是“椭圆及其外部”,当我讲完后,接着就有学生问“有没有一个类似的命题,它的结论是双曲线及其外部呢”?我肯定后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 在学生代表类比原题得出引申题“一张纸上画有半径为R的圆O和圆外一定点A,且OA=a。折叠纸片,使圆周上某一点A´刚好与点A重合,这样的每一种折法,都留下一条直线折痕。当A´取遍圆周上所有点时,求所有折痕所在直线上的点的集合。我当场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一个课件,并现场进行动画演示。当学生提出结论是“抛物线及其外部”的命题时,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时,又有学生提出,能否用类似的方法画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呢?我说可以,并利用几何画板的轨迹功能将课件略加修改后进行演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几何画板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体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五、几何画板的应用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
几何画板的“显示/隐藏”按钮,能实现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的切换,也可以实现对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结构侧面的切换,还可以实现对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的切换,从而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例如,在讲解函数图像的作法中的伸缩变换时,为了便于比较,我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sinx,y=sin2x,y=sin,y=2sinx和y=sinx的图像。并给每个函数图像都设计了“显示/隐藏”按钮。我在利用y=sinx、y=sin2x和y=sin的图像说明横向伸缩变换时,我首先将y=2sinx和y=sinx的图像隐藏起来;而利用y=2sinx和y=sinx的图像说明纵向伸缩变换时,又先将y=sin2x和y=sin的图像隐藏起来。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随心所欲地对所作的函数图像进行显示/隐藏操作。
六、几何画板的应用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通过一个课件,把已知三棱锥和在此基础上补成一个三棱柱的另外两个三棱锥通过按钮的操作使它们拉开和重叠,并用颜色来说明每一组两个三棱锥同底等高,从而得到这三个三棱锥体积相等的结论,因而得到三棱锥体积公式。
七、几何画板的应用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因此,在代数教学中如何采用数形结合来阐述数学的有关概念是高中教师所面临的一课题。而《几何画板》能够根据教学要求,通过人为设置动态的显示内容,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观察图像特征,因此可以达到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快速作出函数的图象,并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多个函数的图象,如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2、y=x3和y=x1/2的图象,比较各图象的形状和位置,归纳幂函数的性质;还可以作出含有若干参数的函数图象,当参数变化时函数图象也相应地变化,如我在移民中学高一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以线段b、T的长度和A点到x轴的距离为参数作图(如图1),当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即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时分别改变三角函数的首相和周期,拖动点A则改变其振幅,这样在教学时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二、《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是在学生已有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讨论空间图形的性质;它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以公理为基础,直接依据图形的点、线、面的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平面观念过渡到立体观念,无疑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例如,在讲高二的二面角的定义时,当拖动点A时,点A所在的半平面也随之转动,即改变二面角的大小,图形的直观地变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讲棱台的概念时,可以演示由棱锥分割成棱台的过程,更可以让棱锥和棱台都转动起来,使学生在直观掌握棱台的定义,并通过棱台与棱锥的关系由棱锥的性质得出棱台的性质的同时,让学生欣赏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锥体的体积时,可以演示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三棱锥的过程等。
三、《几何画板》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即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借助形和数的对应关系,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把形的问题转化为数来研究;再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把数的研究转化为形来讨论。
《几何画板》以其极强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图象功能在解析几何的教与学中可以大显身手。如它能作出各种形式的方程(普通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的曲线;能对动态的对象进行“追踪”,并显示该对象的“轨迹”;能通过拖动某一对象(如点、线)观察整个图形的变化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曲线的位置关系。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调查与研究
数学在整个高中教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数学不仅是基础性学科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三大主课之一,在高中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高中数学成绩是高中整体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之一。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高中数学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下转第135页)
(上接第134页)
的兴趣,打造科学、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讨论存在的问题。
1.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是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传递桥梁,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指导者,使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支撑之一。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部分问题。许多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死板,为了避免出现教学方向的偏差,教学课程全面忠实于教材,没有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尊重教材、把教材作为位教学依据是正确的,但是全面以教材为主,就会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能满足新课标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过分片面的强调教材,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高中数学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大范围存在,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被动的情况大范围存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下。
2.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产生影响。数学教师为了兼顾全局,往往会运用“平均主义”教学原则开展教学。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没有方法,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只是一味的做大量的练习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数学成绩也没有很大的效果。
二、提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改进方法
1.根据教学实际,转变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学习情况,适当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思想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注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备课前提。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备课的前提下,注意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作为教学核心,更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此外,高中数学教师在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方法时,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争取建立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果。最后,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当积极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的学习成果,经常参加教学技能培训,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高。
2.关注学生、积极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切的教学工作都是以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而展开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况,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局面向主动探索的局面进行转变。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关于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讨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此外,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每节数学课堂的开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巧妙、幽默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学习教师可以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取长补短,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在数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形成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建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标对数学的指引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张蓉蓉.关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90:62-63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数学文化 理解 传播
作为高校理工、金融及经管等各专业相当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高等数学的内容及方法对于高校大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及未来科研工作均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高等数学较为抽象,逻辑十分严密,因此,不少大学生对于此课程纷纷望而生畏,学习态度方面颇为消极,却也不得不去学习。所以,很有必要针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进行深入探索,近些年来,不少研究人员开始从文化角度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进行研究,有些甚至就高数中数学文化的融合与实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于推动高等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数学文化的概念入手,分别对数学文化对高数教学的意义、高数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的理解及其传播途径进行了探讨。
1 数学文化的概念
对于数学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概念可依据数学同文学、语言,甚至美学等方面进行阐释,在思考方式上,数学同文学是相通的,而语言为数学文化提供了载体及外壳,所谓的数学文化,就是将数学渗入语言中的一种文化形式。从系统的角度而言,数学文化是将数学体系作为核心,而将数学思想、知识、技术、方法、精神及理论等所辐射的文化领域作为有机部分,并共同组成了一个拥有强大的物质及精神功能的动态性系统。数学文化的基本要素即社会学以及同其相关的多种文化对象。数学文化也有狭义及广义之分。狭义的数学文化主要指的是数学精神、方法、思想、观点及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而广义的数学文化除了这些内容以外,还涉及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史、数学同人文及多种其他文化的融合等。
2 数学文化对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意义
2.1 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的问题,必须首先引起其学习兴趣,让其明白为什么学习高数,在进行有关数学概念及理论的讲授时,应让其明白为何进行这些概念的引入、为何进行这些理论及方法的建立、这些方法理论究竟有何用,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其兴趣。在首届数学论坛上,有学者曾指出:“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大学生学到重要的概念、方法及结论,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其掌握数学所具有的独特思想和方法,引导其对数学的精神实质进行领会,由此可明确数学的来龙去脉,并在渗透数学文化的氛围中得到茁壮成长。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所学知识如此枯燥乏味,也了解数学并非无水之源,而有其现实的来源。”由此可知,数学文化使得数学具有其极富魅力的另一面,通过数学发展史、数学小故事及趣味知识、数学艺术美等,使学生了解数学并非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计算以及题海,数学也是可以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这样一来,学生将会了解各领域中数学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深刻理解数学中所蕴含的浓郁的人文精神。
2.2 培养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作家王蒙曾说过:“数学同诗文一样充满想象、智慧、章法、和谐与创造力的同时,也充满了挑战性。诗文与数学又都充满激情、灵感以及精神力量。可以从诗文中体会到数学的诗人是一个好诗人,而可以从数学中体验到诗意的人也是一个好的数学家。”由此可见,追求数学的终极目标是能够从混沌中找到秩序性,能够使经验上升为规律,能够将复杂还原其基本的简单。而所有的这些均为艺术美的标志。作为数学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数学美存在着多种形式,有对称的美、有奇异的美、有简洁的美、有和谐的美、也有统一的美等等。数学是许多艺术美的素材来源,因此,进行高等数学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陶冶。对于多数数学概念而言,其均源自于社会实践中,并经总结和抽象而形成。因此,高数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美学观点对数学教材进行审视,并对其中的审美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美的本质及内容,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数学美进行发掘和欣赏,使其能够感受、欣赏和鉴别数学的美,并以数学美的规律及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获取。
2.3 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由于数学内涵相当丰富,因此其除了计算与原理之外,还进行了独特思维方式的提供。由于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内容较多偏重于前者,而对于后者较为忽略。传统教育中仅仅将数学当做一种科学,因此,更加注重数学知识成分的掌握,着重强调计算、逻辑思考以及空间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因此,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将重点都放在了理论及计算方面,对于其实际应用、数学精神及其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且对于数学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十分缺乏。这就导致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为了扭转这一教学方式,应当将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育中,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文化进行教育,将科学、文化、教育三者进行有机融合。这样不仅有效实现了数学教学维度的增加,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延伸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活力,将数学本身的面目进行了还原,使得数学教学过程更和谐、更完满。通过数学文化的教育可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同社会发展间的相互性作用,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数学所具有的应用、科学、人文以及美学等价值,并通过数学文化教育过程感受其熏陶,并使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数学观,以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文化及道德修养,最终实现以数学文化育人,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的传播
对于数学文化而言,其主要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载体在高等数学中进行传播的。首先,高数教师应当对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高等数学教材中的不少概念、性质、定理、法则以及公式等均以结论形式显示出来,因此,这些结论的语言通常十分严谨和精练,因而也相当抽象,概括性极强,但是,其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却被高度浓缩,甚至隐去了。这就导致大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看到它们,更无法体会它们,因而直接导致了结论思维方式的形成,无法深刻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但是,数学思想方法却正好是高等数学体系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传统数学所展现出来的严谨面纱揭开,直接将结论的形成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参与到知识重现的过程中来,亲自进行探索和发现,并经过此过程的磨砺吸收到更多的营养。具体而言,进行高数导数与积分的学习之后,大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进行求导和求积分,还应明确导数及积分的学习可以解决何种问题,其在生活中有何种应用。这方面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认真进行分析,并真正吃透教材,才可以从中归纳出数学知识体系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其次,应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小结、复习和提炼。对于高数而言,其相同内容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思想方法,而相同的思想方法又可分布于多个不同知识点中。例如,对于无限逼近极限思想而言,其不仅在极限的定义中出现了,还在导数的定义以及定积分的概念中再度出现。此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大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适当点拨,使其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将数学知识本质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把握,并对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进行体会,并逐步将其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中,这样就实现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
此外,还可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来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深化。思想方法直接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必须以思想方法作为指示,因此,借助于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对大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行培养,并充分诱发其创造性,将问题嵌入自身的思维活动中,从而引导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这种思想方法,最终推动其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数学文化作为依托,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逐步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形成,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充满数学美的环境中重拾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实现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建亚. 数学文化的传播[J]. 数学教育学报, 2011 (5):9-13.
[2]苟长义. 以数学文化的融入改进文科数学教学[J]. 数学教育学报, 2008(6): 5-7.
[3]刘银萍. 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 大学数学, 2008 (6): 23-25.